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推荐]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一次深刻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地位,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七大选举出以毛泽东为
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了空前团结。
座谈会上,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党的七大取得的重要成果,阐述了七大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与会学者指出:七大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充分准备。毛泽东称赞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自我批评的模范、党内民主生活的模范。这三个模范所体现的精神,也是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很值得我们今天认真研究。与会学者强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在党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今天我们纪念党的七大召开60周年,研究和学习党的历史经验,继承发扬党的七大精神,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更好地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篇: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现在活跃在各行业排头的人,大概都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支歌儿成长起来的。全国人民的好榜样雷锋,作为新中国建设时期美名远扬的榜样人物,虽然从物质生活标准上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我们的好榜样那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可贵情感,艰苦朴素、热爱集体的宝贵精神,毫不利己、专
门利人的高尚品德,永远都应该是中国人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榜样!所以说雷锋精神将与他的英名一起,不但应该永远、时刻留我们心田,而且必将成为鞭策、激励我们为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以及为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其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发愤图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爱护同志、关心他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正确处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个人生观重大问题,在平凡而琐碎的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努力奉献自己那份微薄的力量。
雷锋精神是新中国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生动反映,也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一九六三年三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雷锋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华儿女,全国人民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学雷锋活动曾经对提高全国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近半个世纪来,在我们国家里先后涌现出了数不清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不断继承和发展着雷锋精神。今天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已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的结晶,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理想人格。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人民的勤务员;“发(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愤图强”、团结进取、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曾对雷锋精神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内涵之一: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共产主义道德新风带到哪里。他乐于助人,出差时,行程一万里,好事做了一车;他平时勤俭节约,但为了支援灾区人民和帮助战友,却毫不犹豫,慷慨解囊。总之,只要是人民所需要的,不管份内份外,他都干,以“助人”为乐,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工作、去助人,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选自《求是》第6期)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钉子”精神。雷锋学习非常刻苦,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孜孜不倦。正是凭着这种可贵的“钉子”精神,雷锋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螺丝钉”精神。在短暂的人生中,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革命需烧木炭,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堵枪眼,就去做黄继光。”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无论是当公务员,还是当工人和军人,他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勤奋努力,工作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发热,竭尽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或患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上他总是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总是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把点点滴滴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支援国家建设,用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以苦为荣,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炼意志;处处增产节约,时时发奋图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当年,雷锋因公牺牲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
闻媒体报导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杂志社给毛主席写信希望它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诞生以来,岁月的年轮碾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祖国已由解放初期的新中国“蒸蒸日上、一日千里”跃入了“巨龙腾飞、赶超世界先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世纪。虽然每年三月全国各地仍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但雷锋精神的实质及其内涵似乎已被进入初步“小康社会”的人们淡忘。因此我觉得,应该根据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思想水平的提高,以及在世纪之交以来建党理论的发展和丰富,给雷锋精神及时注入新的内涵、更应把雷锋精神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
雷锋精神的实质应该扩展为:忠于共产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贪不占、不搞特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之中去,真心实意地做人民群众忠实的勤务员;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努力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思想,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极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与时俱进,想方设法努力支持和倡导最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发愤图强”、团结进取、为努力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与全面和谐发展而奋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和人生观:努力掌握并灵活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地做好平凡而琐碎的的本职工作,快快乐乐面对生活、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地为长远目标着想,努力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积极地奉献自己这份微薄的力量。
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时时处处事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和谐邻里、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见困难就帮,知难而进、奉献社会。
继承和发扬“钉子”精神。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学习新知识,推广新技术;苦练过硬的本领,对待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尽快成为工作的内行,并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继承和发扬“螺丝钉”精神。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手头工作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勇于且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勤奋努力,工作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发热,竭尽所能为国家、为社会献计献策和创造财富。
永远不忘艰苦奋斗精神。不忘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善友爱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上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乐于吃苦,在生活上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艰苦朴素,管好自己和亲属爱护稀缺和濒危动植物、不养宠物、爱护环境、减少污染,把点点滴滴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支援国家建设,用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时时处处事事以苦为荣,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意志;处处注意增产节约,时时努力发奋图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
时代在飞速前进,科技在蓬勃发展,生活在不断提高,观念在迅速更新。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所以说: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而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拓展和充实。
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第三篇:构筑和谐社会更需要诚信
构筑和谐社会更需要“诚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如何构建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键需要更多的“诚信”。
近年来,人们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这也许并不是中国古人的诚信记录比现在好得多,而是现在人们的诚信意识在缓慢地苏醒。这恰如分梨一样,如果没有梨,大家就会一团和气,没有什么可以争执的东西。可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梨是有了但不够大,而且大小不齐,因而不能保证每一个人可分得心满意足的一个,再加上没有特别清晰可信的分配规则,更没有孔融让梨的高尚品质,结果众生你争我夺,甚至尔虞我诈,无非是想让自己的那个大一些,自然,别人的梨就小了,这个时期,人们对诚信的呼唤最为迫切。随着社会的逐渐富足,梨品种多了、大了,分配的规则也越来越明确了,社会诚信也随着有了好转。
可随着社会不断走向富裕,反而诚信问题为什么一下子变得突出?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各种极其富有想象力的欺骗?例如给馒头里放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或多多注水;给甲鱼鳝鱼喂点避孕药等等,让人叹为观止。
回忆过去那一无所有的时代,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对自身尊
1重生命、财产和自由的意识并不是那么强烈。恰恰正是改革开放20年,把人们从沉睡的意识中唤醒,可却在醒来时,又处于梨尚不够大不够多的年代,各种不诚信的纷争随之踏来。仔细想一想,不过是个“利”字作怪!但这不并意味着在倒退相反它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我们常说美国等过国民诚信达到比较傻的程度,但百年前美国人也并非有现在这样诚信,以前美国的汽车旅馆中,手纸、茶杯乃至毛巾的不翼而飞,几乎是家常便饭,在物质财富很丰裕后,这样盗窃细小财物的行为就少得多了。中国许多地方也是一样,其地方产品都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现在地方经济和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自己就起来要讲究诚信,并且已经和当年之吴下阿蒙有了天壤之别。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仓廪实然后知礼节的意思吧!
如何呼唤诚信回归?一手当然是长出更多更大的梨,让每个国民至少有能维持温饱的一份,这大约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吧!另一手是要确立公平公正的分配规则,否则朝令夕改,贫富差异突出,个人和企业就难以有讲诚信的基础。如何分得公平?这就需要权力的制衡机制,例如一个人拥有先分梨的权力时另一个人相应地拥有先挑梨的权力,这样一堆梨才能分割得均匀。没有制衡的权力,我们就不能期望权力拥有者会卑微谨慎地使用权力,而多半就会以权谋私,那么社会诚信的基石就会不稳固。
所以,中国呼唤和谐、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兴国强民的基石,因此我们就必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诚信规则,那社会不就蜕变为水泊梁山的状态,即使是君子,也只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否则其他人就要对其实
2施“君子可欺之以方”;只有有了诚信规则,大家才能无论内心愿意或不愿意,至少行为上要可信。
当然,诚信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还需要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的精心培育。为此,我们认为,构筑和谐诚信社会应着眼于长远,从小处着手,从每个公民做起,不断增强公民素质,积极探索新型公平的分配规则,缩小贫富差距,以重塑诚信社会。3
第四篇: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是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党。首先共产党人拥有自己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新形式下,只有履行好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执政理念。
二、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坚持的一贯原则。党的宗旨特别强调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虽然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宗旨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党员干部,要始终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利,来自于党和人民,自觉摆正自己是人民公仆的姿态,要始终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做,在新的形势下,要牢记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地履行着党的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的广泛赞誉。同时,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
三、不断地增强党的观念。增强党的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是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的重要条件。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党员标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决心,才能有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党员只有具有了强烈的党的观念,才会珍惜党员称号,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时刻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才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才能自觉、坚定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东西,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
四、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容极为丰富,最主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实行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苦奋斗,独立自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同样需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得到提高。
五,奉行独立自主原则,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属于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指导,甚至党的一些重要决议都是由共产国际的代表起草的。这在党的初创时期和幼年时期,也是难以避免的。遵义会议以后,情况就不同了。虽然中国共产党仍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但在实际上,从那以后,我们党就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其实,关于中国革命主要由中国共产党自己解决这一思想,在我们党内早已有了,其代表是毛泽东。他在1930年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没有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那种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模式,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应历史的发展,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完全是中国人自己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选择的。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曾经受到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和严重干扰,包括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他们软硬兼施,妄图改变中国人民选择的道路,做他们的附庸。我们党顶住了压力,排除了干扰,不怕鬼,不信邪,不屈服,不怕压,坚持独立自主,矢志不渝地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和维护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有这个骨气。这是中华民族的骨气,这是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图发展,谋强盛,从斗争中锻炼和凝聚出来的一种骨气,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如邓小平所深刻指出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客观形势在不断地变化。但是,由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奋斗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会变,也不应当变。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把它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继承和发扬起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
城市管理学院
1004504班1004504-02贺林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保持党的纯洁性发扬优良作风“心得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发扬优良作风》体会
按照《关于印发〈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有“保持党的纯洁性发扬优良作风”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2012]**号)要求,有如下体会:
一、明确主题教育指导思想
个人认为,纯洁性是一种境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需要先从文件中逐步吸收: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强化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积极应对精神懈怠的危险,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再结合生活工作对号入座,取得实效。
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
结合个人生活、家庭教育、个人成长、工作经历来说,每个方面,都是主体最关键,内因最重要。在每个人的的成长过程中,老人常说,师傅领进门,修心在个人,不难理解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定位的关键;其次,从严治党要求我们做为一名党员也好,还是一名群众,要有严来护航,治来开路。离开了严,就降低了标准,有可能就成了三天打鱼、二天晒网的局面,没有了治,相当于空谈。个人成长过程中,要特别对自己严要求,用治的理念用心生活、用心工作。如同生活中“治病”、“治学”“治国”等,无一不体现现治的重要
性。
三、强化强化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每个人都知道思想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放松了对思想的修养和进步,保持思想纯洁成了奢望,强化思路纯洁更成了空谈;队伍纯洁,在家庭、家族、科室、局机关等各个联合体或队伍,眼下“离婚”越来越多,越来越不稳定,可以说“不纯洁”是最重要的原因;作风纯洁,印象中最早的整风运动,应该是与“作风”有关的影响了。应该用字典查一下纯洁的原义,应该像婴儿一样的境界或状态;清正廉洁,是对信仰的坚守,对贪欲的抗争,对生命不侥幸的做法。
四、积极应对精神懈怠的危险,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这个指导思想,我理解来好像是个方法论,给出了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做法。希望我能从中受益,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保持一种成长的状态,对纯洁亵渎相对少一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