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

时间:2019-05-15 00: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

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作者:郭秀芬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5期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杠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关键词]和谐社会 职业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郭秀芬(1961-),女,陕西渭南人,陕西教育学院政法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与就业。(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168-0

2一、和谐社会的特征与要求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状态。具体是指社会结构、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可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总要求和总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二、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

1.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和有力措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建设公平的教育和均衡发

展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整体发展中亟需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这既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教育需求者的全面发展。为此,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规模,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而且可以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教育公平不仅要求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要给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正像教育部部长周济讲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所有的人都去读普通高中,都去上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是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不现实的,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更多的人创造上学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可以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的途径。

教育公平首先是人的起点的公平。教育不公平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发展及其竞争与选择能力。教育公平还更应该体现在对有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受教育者发展的尊重和成才道路的开辟上。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社会成员“各尽其能”。传统的精英教育过度张扬了教育的选拔功能,使大多数受教育者成为人生竞争中的“失败者”。人的智力类型多少是有差异的,如果只拿文化考试的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考核、衡量所有的学生,而从根本上忽略智力类型的差异,明显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职业教育恰恰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利和全面开发人力资源这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从职业教育与人自身的发展关系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能够为人的职业发展、个性发展以及教育享受提供优质服务。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

2.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的问题,也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迅速增加,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并在进一步扩大。2005年,城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10493人民币,农村是3215元人民币,城乡收入比是3.2∶1,而1978年城乡收入之比是2.6∶1。我国有9亿农民,他们是社会的主体构成部分,农民收入相对低下,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民成为中等收入阶层是和谐社会基础。

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因此,要富裕农民,其中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转移,加快非农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农民缺乏适当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既缺少参加现代非农职业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社会技能,也缺少参加现代非农职业所需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因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手段就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针对农民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对农民进行的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社会知识和社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门槛低、进得去,费用少、上得起,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适合农民这样的弱

势群体。据不完全统计,中等职业教育学生85%来自于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职业教育扩大了他们就业、自主创业的门路,可使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今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加快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广大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以及道德素质,对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一样,是真正的全民教育,也是真正能够使更广大的人群改变不利处境的教育。目前,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当然,相当一部分人员失业的原因在于自身的素质低下问题,而自身素质低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在于国家提供的教育机会不够,特别是存在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不平衡发展。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的公平性,是指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给予全体社会成员以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和机会。

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有利于对社会闲杂人员的改造。和谐社会的基础特征是人人能够各尽其能。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人人能就业,社会问题自然就少了。如果社会成员没有一个劳动岗位,或者人的能力与岗位得不到合理配置,就不利于社会和谐。俗话说“无事生非”,不少初中生因升学无望而辍学,多数初中毕业生也因考不上高中,又没有适合的工作岗位而流入社会。这部分人群因年龄小、社会经验少、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缺乏技术和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凭一技之长去就业,将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一些大城市里的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分子,大部分是从落后地区农村流入的打工人员,他们因找不到工作而走上犯罪道路。职业教育不只是一种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要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增强就业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这对于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能实现家庭的和睦幸福、社会的稳定有序。

4.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格局,而且也要以每一个人内在的心灵和谐为根基。个人身心自由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社会应该为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人的个人兴趣、特长、能力都有差异,人各有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是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鼓励创新,能够使人人各尽其才,为每个人找准人生方向和发展空间。所以说,职业教育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不仅如此,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温家宝总理讲过:“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黄炎培先生讲过,职业教育的宗旨有三:“谋个性之发展,为谋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具体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通过职业教育不仅“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学校还能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使之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对教育部门来说,要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1.坚持“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学生。职业教育不仅教学生做事,而且要教学生做人;职业学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更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要掌握高级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善于合作,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坚持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为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对此,国务院已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内部也应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民办与公办的均衡发展。因此,今后的重点是:加大对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的支援,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等,以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宗旨,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为此,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农村求生源,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社会找出口;转变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校企结合,半工半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4.坚持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方向,把职业教育办成真正的平民教育。“人人有文化,个个有技能”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为此,职业教育必须降低门槛,取消入学考试,实行注册入学。改变三年一贯的长学制,实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面向不同对象,根据不同需要,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农民工、下岗职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培训。改革考核机制,改进理论知识考核,加强职业技能考核,为发挥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使人人各尽其才,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06-10-19.[2]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6-

12-01.[3]林毅夫.职业教育对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N].人民政协报,2006-12-06.[4]刘复兴.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6-

12-09.

第二篇:大力发展老年体育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000

大力发展老年体育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老年人是社会稳定积极可靠的中坚力量,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老年体育工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这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老年人来说,如何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老年体育工作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开辟活动阵地,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

老年人口占比较重,且每年都在呈上升趋势,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余热,从完善活动阵地做起,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全面宣传发动,吸引老年人积极参与。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主席早在50年代就提出的健身口号,但真正拥护健身运动的人并不多,还有许多老年朋友不愿主动参与。为了帮助老年人能够做到劳逸结合,逐步使他们走上自觉健身的轨道,给老年人做好宣传参加健身活动的好处,并在宣传栏内张贴宣传画和有关健身养身的知识,提高体育健身认知度;并向老年人发出参加体育锻炼倡议书,以此增强老年人的健身意识。

三、丰富活动形式,掀起全民健身运动。

开展老年人体育运动,推广全民健身,为将老年人拉离牌桌、跳出是非圈,民心共系发展。在各社区设立了站点辅导,社区老年朋友积极参与,形成了有特色的队伍,有秧歌舞蹈队、太极拳、太极响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老年人之间的向心力明显增强,邻里之间关系愈加密切。

四、以老年健身活动为载体,推动老年体育运动深入开展。

为了更好的推动老年体育运动的开展,以丰富多彩的老年体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广泛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体育交流和竞赛活动,积极推广适合老年人的新的健身项目,组织引导广大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老年人广泛参与。通过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老年体育活动,既是广大老年朋友们强身健体、享受生活、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基本保证,也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具体表现,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经费问题是直接影响老年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老年活动中心的经费还是不足,仅靠财政每年解决的几千元钱远远不够,而老年活动中心又没有创收门路,加之当前经济不景气,政府补贴、社会赞助、个人缴纳也无法做到,导致社区级老年活动中心的经费有时而不足的现象,从而在客观上制约了老年活动场所的巩固发展。二是人员配备不足。相

应工作人员有的兼职,有的不确定。由于具体负责老年体育工作的人员不确定,往往出现一项工作多人经手、多人参与却无人负责的局面。三是开展社区老年健身体育活动的场地、设备缺乏。造成场地、设施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基础差,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在设计居民小区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社区所需的健身场地与设施。

(三)老年体育活动主要提出了几点要求及建议。

1、加强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提倡增建适合老年人健身的体育公园和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创造条件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满足老年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提高活动水平。在不断更新的条件下,要求老年人发挥出“老有所用” 的这种崇高精神,在退休后仍然发挥余热,自愿的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值得更多人学习的。再一点要在加强老年朋友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从政治上尊重老年人、思想上关心老年人。

3、大力增加老年人体育人口。一是要在老年人中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提高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与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使体育锻炼成为老年人退休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是扩大老年人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老年体育人口的作用。扩大老年体育指导员队伍,提高他们的素质,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措施。如退休的体育教师、退休的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熟练的技巧,若能聘请他们担任义务的老年体育指导员,对这些人来说是进行人才的第二次开发。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无疑对老年体育指导员太少的矛盾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将健康老龄化作为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我们只有下大力气普及科技知识,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使之了解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合理安排、科学锻炼,达到消除疲劳,增强体质,消遣娱乐的目的,从而树立科学的体育意识,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这也是新时代、社会体育发展的要求及方向,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国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积极参与,我国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典范。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人文精神

社会的人文环境如何,对社会是否和谐有直接影响。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需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一种超越动物性感性欲望和工具性功利的精神价值。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是指体现这种精神价值的恻

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在西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高扬人性的时代精神。中西方主流文化都认为,这种精神价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简言之,人文精神是指人性、教养。它决定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它表现为道德,或者说是道德的依据。对人文精神定义的表述多种多样,但不管如何表述,其内核要素都是人格精神。

当前,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人文精神的缺失由来已久,其认识上的根源,是因为长期以来儒家道德扼杀人的灵性,而近代的反孔批儒又助长了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在现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大有市场,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有所抬头,轻视人文建设的倾向有所加剧,人文精神滑坡,伦理道德弱化。在改革开放中,新价值、新规范、新道德的构建尚不如人意。在这样的背景下,种种不讲人性,不讲人道主义精神,不尊重人的价值,无视人的尊严,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丢掉尊严、丢掉人格的恶劣现象时有发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滑坡,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人的异化、物化和兽化。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在政治、经济、伦理等领域,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在国民教育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这说明了党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弘扬人文精神,要通过传授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阅历经验,使人能够较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弘扬人文精神,目的在于教育和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世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坚持理性,反对迷信和盲从,使人们的社会理想、生存意义、价值目标、自我实现得到升华,保持健康走向,从而提高全民族人文修养的水准和素质。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一精辟论断中,公平正义与诚信友爱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注重社会公平,搞好社会管理,体现社会关爱。和谐社会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要求在人与人之间强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提倡“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从而使社会活力迸发,使社会更加公平、幸福、和谐。

人文精神的内涵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处境的无限关怀,强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在现今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当中,主要的缺失是人的尊严的缺失。人的尊严的缺失最缺的就是诚实、信任、友爱。人文精神讲究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注,而讲究人的尊严和人格,就必须诚实、守信用、友爱,因为诚实、守信用、友爱是以对人的尊严、对人的尊重这种精神意识为基础的。因此,只有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诚信、友爱、宽容等各种美德,才能真正做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规范信访工作

□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各级行政机关应为信访人提供便利条件,加强责任心,从源头上减少侵害群众利益所引发的信访事件□公民在行使信访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005年1月1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第431号xx令,公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1995年10月28日,xx曾颁布过一个《信访条例》。这一《信访条例》奠定了“变无序信访为有序信访”的法律基础;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大。在过去10年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将自己的心声、自己的疾苦、自己的困难和自己的意见通过适当的渠道传达给党和政府;而我们党和政府也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困难,分析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而,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严重地阻碍并制约着信访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包括:信访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地方或者部门对信访人员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信访问题处理层层转送,只转不办,责任不清,效率低下;对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监督不够有力;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旧条例缺乏必要的规范。新修改的《信访条例》,本着信访工作应符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针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将信访工作充分纳入到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这无疑是我国迈向法治社会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同1995年《信访条例》相比,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并将其确定为信访工作的重要原则。具体说来,新《信访条例》有以下改进之处:■创新机制,提高处理信访事件的效率和效果新条例规定,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和确定本地区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往,我们在工作中,强调目的和成效较多,而往往忽略对达到目的的程序和方法的研究。■强化工作责任,促进问题解决为了推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减少侵害群众利益所引发的信访事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新条例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1.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规范和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的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2.明确因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件发生的责任人的责任,以督促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职责,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信访事件的发生。新条例规定,因行政机关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使用法律、法规不当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或者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所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的意见,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3.明确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直接转送、督办信访事件的责任,更好地发挥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作用。新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有违反条例规定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反馈,说明理由。4.强化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的责任,以提高信访事项的处理效率。新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违反规定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从民主与法治层面规范信访工作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提出建议和申诉的权利。为实现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新条例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为信访人采用条例所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此相应,新条例也强调,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为此,新条例对当前在信访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1.对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阻塞、阻断交通,携带危险物品或者管制器具,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等六类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并与刑法等法律作了衔接,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反对越级上访;信访事项已经被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3.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陷、陷害他人,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4.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违反上述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经劝阻、批评或者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总之,新《信访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学习和理解新《信访条例》,不应仅仅从法律的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规范信访工作(模版)

□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各级行政机关应为信访人提供便利条件,加强责任心,从源头上减少侵害群众利益所引发的信访事件□公民在行使信访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005年1月1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第43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将于2005年5

月1日起正式施行。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曾颁布过一个《信访条例》。这一《信访条例》奠定了“变无序信访为有序信访”的法律基础;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大。在过去10年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将自己的心声、自己的疾苦、自己的困难和自己的意见通过适当的渠道传达给党和政府;而我们党和政府也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困难,分析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而,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严重地阻碍并制约着信访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包括:信访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地方或者部门对信访人员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信访问题处理层层转送,只转不办,责任不清,效率低下;对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监督不够有力;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旧条例缺乏必要的规范。新修改的《信访条例》,本着信访工作应符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针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将信访工作充分纳入到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这无疑是我国迈向法治社会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同1995年《信访条例》相比,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并将其确定为信访工作的重要原则。具体说来,新《信访条例》有以下改进之处:■创新机制,提高处理信访事件的效率和效果新条例规定,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和确定本地区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往,我们在工作中,强调目的和成效较多,而往往忽略对达到目的的程序和方法的研究。■强化工作责任,促进问题解决为了推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减少侵害群众利益所引发的信访事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新条例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1.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规范和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的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2.明确因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件发生的责任人的责任,以督促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积极履行职责,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信访事件的发生。新条例规定,因行政机关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使用法律、法规不当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或者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所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的意见,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3.明确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直接转送、督办信访事件的责任,更好地发挥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作用。新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有违反条例规定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反馈,说明理由。4.强化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的责任,以提高信访事项的处理效率。新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违反规定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从民主与法治层面规范信访工作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提出建议和申诉的权利。为实现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新条例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为信访人采用条例所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此相应,新条例也强调,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为此,新条例对当前在信访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1.对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阻塞、阻断交通,携带危险物品或者管制器具,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四个尊重"的重要政策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如何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进一步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说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为什么说构......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既是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新世纪,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当代......

    构建和谐社会

    如果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的改革进军号的最强音的话,那么,2004年的最强音,就应该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了。这两者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致我们可以毫......

    构建和谐社会

    电子工程系08应用电子3087307349周阳洋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政的道理,做领导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言而有信。信,就是诚实不欺,取信于人,为......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展望美好未来 摘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以一个“和”贯穿其中。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铺就希望之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铺就希望之路 一、内引外联 畅通就业发展“主渠道” 依靠自身优势,联合省内院校、企业办学,是县职教中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尝试。多年来,县职教中心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栾城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王吉全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很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