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2019-05-14 00:2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人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人才》。

第一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人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培养建设人才

平罗二中教育发展信息简报

2008年3月27日

沐浴着全国“两会”的春风,2008年3月26日上午十点,平平罗职教中心在新校区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仪式,仪式由县政府副县长田伟宁主持,石嘴山市市长张作理和市委常委、平罗县委书记蒋文齢到会,到会的还有区、市、县相关部门的领导。

仪式上,张作理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支持职教中心建设资金一千万元,并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充分肯定了平罗职教中心建设的历史地位,为平罗职教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准确定位;蒋文齢书记在讲话中表达了县委、县政府建设职教中心的决心,并要求县属个部门为职教中心的建设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职教中心主任(平罗二中校长)尹耀金介绍了职教中心建设情况并作了表态发言,此次活动表明“中国职业教育迎接春天到来”(温家宝总理语)。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民生之本、就业之门。平罗职业教育不仅面临着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借助全区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将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社会认可的职业学校,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以更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办学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人才全方位培养

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人才全方位培养

职业教育是否应受到重视,答案是应该,这一点毋庸置疑。

国务院两次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都指出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目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所做的培训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通过塑造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能在总体上决定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

沟通能力、团结精神、时间管理能力、是否具备执行力、适时的自我激动、乐观积极的态度、竞争意识等等,这些职业素质也许在大学教育中不能得到满足,却在很多的培训机构中能够得到锻炼。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讲,以上所述的这些基本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教育所提供的培训,不仅是让参训者能够提升素质,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参训者“敬业和精业”。

“敬业”包含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精业”包含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在青岛参观德国人100多年前建造的总督府就会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德国制造”,100多年了,那里不仅一砖一瓦都能用,就连开关、窗帘都没有坏过。

职业培训机构,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进行培训,技能与素质方面的培训,这样达到敬业与精业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高校的教育虽然体制非常完善,但是大学生们实际操作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很多同学没有机会进行实践,也不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造成的结果,便是刚刚工作,不知从何做起,学电脑的不知道电脑出现故障如何快解决;学外贸的不知如何报关;学农艺的不知如何使树木长得更好„„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要在工作中花费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学习,从很基本的操作开始学起,而等到学习好了,就想着跳槽到下一个公司,第一个公司仅仅只当作自己一年学习的跳板;很多企业没有耐性去教授这些学员学习,当然也不会承担将一个生手变成熟手便离开的风险。

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训,参训者合理毕业,在公司愉快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国民素质问题,更是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因为一个社会只有中等收入的人群占了大多数,这时形成的“橄榄形”的社会收入结构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目前,除了“学术性”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青年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进入就业市场。至少目前的状况是80%—90%。因此,只有成功的职业教育,即有足够规模和质量的职业教育,才能够促成这种“橄榄形”社会收入结构的形成。可见,这不仅事关民生,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国能否平稳进入中等发达的发展阶段。让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学习技术,掌握一定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改变,使自己的收入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使更多的人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第三篇:山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打造技能人才强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打造技能人才强省 作者:刘伟 李峰亮

来源:《职业》2011年第05期

4月8日,山东省职业能力建设暨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董国勋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本次会议还表彰了2010山东省首席技师和山东省技术能手的获奖代表。

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已达117万人,约占城镇企业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6.6%,比“十五”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总人数已达39.77万人,当年招生13.69万,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4.63%和13.06%;技工学校高中以上生源占到全部生源的38.84%,年培养高级技工约6.45万人。山东省的技工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第四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一、长寿区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我区始终按照胡总书记“314”重要部署,紧紧围绕重庆市“一圈两翼”总体发展战略,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主城发展,力争把长寿建设成为重庆的“工业高地、都市农业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流的生态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2007年,全区完成GDP总量125.3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2 %;农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长19.5%。

近年来,我区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渐显现,逐步形成了柑橘、蛋(肉)鸡、有机水产品、能源甘薯四大优势产业和蔬菜、生猪等潜势产业。目前,我区已发展柑橘面积21万亩,蛋(肉)鸡500万只,10万亩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长寿湖生态鱼已获得绿色有机鱼和国家名牌农产品认证,能源甘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蛋(肉)鸡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规划》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区以“生态养殖——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为模式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我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大、加快、加强”的总体要求,以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工业的成果武装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化解产业空虚、解决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大事来抓。

(二)构建完善“五大体系”

1.现代农业装备体系——下大气力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的支农力度。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我区及时调整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即: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在最近五年内,区财政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配套建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总投入约5亿元,其中水利建设投入1.8亿元,交通建设投入1亿元。

二是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采取“集中财力、集中时间、集中投向”的方式,集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薄弱环节。把各部门、各行业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专项资金适当归并,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或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建立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

根据国际国内、市内市外“农”情形势,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格局,并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打造重庆都市农业基地”,到2012年建成全市农业产业“四个第一”,即:最大的无公害柑橘基地,规模达40万亩;最强的无公害蛋(肉)鸡基地,规模达2000万只以上;最大的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规模达10万亩以上;最大的能源甘薯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生产乙醇60万吨。

同时,我区十分注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这种关联产业链目的是把千家万户的小市场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产业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与市内外大市场连为一体,实现农业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需求、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关联产业。引导城镇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新建产业上,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用生产资料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等城乡关联产业为主。

3.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我区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对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对企业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教育,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尝试实行科技研发课题招投标制。二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承包制。三是大力推行校地、企地合作。

4.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区要重点围绕柑橘、蛋(肉)鸡、水产、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监测、市场准入等手段为突破口,强化农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打造渝东物流中心,促进农产口市场流通,逐步建设起完善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按照我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发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批发市场与中转市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市场流通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

(三)培育造就“一个主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之计。

1.培养新型留守农民

一是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或农民学校,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中青年农民开展大规模培训,或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式的现场上课,不断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在家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三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规模经营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骨干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种植、养殖技术能手。

2.加强外出务工农民培训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我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制度,实行高、中等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实用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广泛就业和稳定就业。

第五篇: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农民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农民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农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如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性技术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

告中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赋予了职业教育以神圣的使命。在2005年11月7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3年4月21日和2004年4月5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学忠等领导两次视察射洪职中,并欣然题词:“农训基地、致富摇篮”。对我县的职业教育寄予了厚望。

射洪地处川中偏北的丘陵地区,幅员面积1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亩,人均不足0.6亩。总人口103.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9.8万,农民人口83.7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0.82;劳动力资源58.64万个,其中城镇劳动力9.1万个,农村劳动力49.54万个,占全县总劳动力数89.76,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山区农业大县。作为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试点县,人多地少,如何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不当农民和让农民当好农民,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此,县政府确立了“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指导思想,成立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了有关办学政策和就业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射洪县职业中专学校又名射洪县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射洪县职中。其前身是大榆中学,1983年改制为大榆职中,后经一次更名,两次资源整合,现由职高校区、成人教育校区、农民工培训校区、综合高中和初中五个校区组成,占地400亩,生产实习基地1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教职工460人,在校生8500多人,年短期培训农民工5000人次,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199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经劳动部批准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教兴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劳务开发先进培训基地”、“四川省劳务扶贫工程先进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是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捐资学校,是国家重点建设50所示范职业学校之一,是科技部确定的“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

办学20多年来,通过政府统筹,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就业导向、助农致富”的办学方向,在改革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模式,服务“三农”,走校企合作之路,做强骨干示范专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将传统的种养“老手”变为种养“高手”,让农民当好农民

一是学校成立了花卉苗圃协会、果树协会、养猪协会、养兔协会、种植协会等10个农业技术协会,通过第二课堂学习实践,培训学生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

二是开展村、社干部培训。根据县委县府的要求,由我校承担全县村社干部培训任务,主要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知识培训,目的在于让村社干部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学到一技之长,成为发家致富、振兴本村经济的带头人。一年多来,我们学校派教师到全县30个乡镇培训村社干部10期,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是充分发挥校内基地作用,把校内基地建成当地“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在县委、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在县城东区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是集休闲、观光、生产于一体的蔬菜—果—鱼—花卉生产基地。学校与当地政府一道采取“业主经营、科技承包、学生实践、为农示范”的模式运作,实行“专业承包,师生共管”,走“结合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强专业”的路子,该项目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园区内已建好鱼池4口,面积10亩,无公害蔬菜大棚20亩,养殖场10亩,优质水果40亩,花卉苗圃20亩。去年已开展养猪、水稻制种培训280人次。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学校建立了蚕业技术承包、服务中心。由我校蚕业技术教师承包全县7个乡镇,97个村的蚕桑养殖技术。三年来,共举办专题讲座571期,培训养蚕员41112人次,指导养蚕15284张,节约劳动力8.1万个,节

约蚕药款8.2万元,助农增收223.5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2004年我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和“劳务扶贫工程”培训任务,我校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确保培训效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确保培训需要。我校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改建农民工教室10间、实训

室16间,学员餐厅1间;新购课桌凳500套,铁床500张;购进电动缝纫机50台、电焊机30台、计算机100台,新购数控室、电子室、管工室、电工室、钳工室、食品加工室、餐饮室、钢筋工、抹灰工设备各一套;改善了校园文化建设设施,新添制了教师办公设施。

二是完善了组织领导机构,强化有效管理。我校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校长范文明亲自任组长,分管副校长陈征安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按照统一内设机构模式,成立了“一室四部”,即办公室、招生部、教学实践部、就业安置部、跟踪服务部。严格执行阳光工程项目公示制度,及时公示每期开设专业、培训人数、收费标准、就业去向等。

三是切实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实行“常年招生、免费培训、分期入学、定向就业”的原则。根据用工需求制订了农民工培训计划,在培训中,实行“封闭式”管理培训,征对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各工种需要制订了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了各工种培训的实用教材(其中抹灰工、焊工、管工即将作为全国农民工培训教材),培训中严把“五关”,即报名审批关、教师关、教案关、培训学时关和考核考试关。在培训中,我们突出技能操作实践的关键环节,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巩固,及时考核,确保人人技能过关。我们还特别注重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开设了普通话、公民道德、城市文明、务工常识、宪法、劳动法和合同法相关知识等公共课程,强化非农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求职本领。根据用工需要有时还进行了军训。每期结业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短期培训的农民工,不仅每人掌握了一技之长,还更新了观念,提高了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

四是狠抓了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和跟踪服务。农民工培训的难点是就业安置工作。我们充分利用职业中专学校招生就业办遍布全国的就业信息资源,安排就业部负责人深入到成都、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江苏等大中城市考察联系就业单位,收集用工信息,与北京好利来、北京市政总公司、南京金陵造船厂、福建双喜制衣公司、江苏威豪服装、成都滨江建筑公司、四川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等25家企业达成了用工协议。每期培训开班后,就业部及时与用工单位联系,邀请用工单位到培训基地现场指导培训、选聘学员;培训结束后,就业部派专人把确定好的学员护送学员到用工单位就业。学员就业后,跟踪服务部及时了解学员在单位的工作、生活情况,如有不适应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学校及时与用工单位联系协商解决,如确因工作不适应返回的学员,就业部再次为其推荐安置工作。

一年来,我校开展了电工、焊工、缝纫等10多个工种培训,安置转移了农民工4200余人就业,年收入在10000元左右,比未经培训的农民工年收入多3000元左右。农民工通过培训实现了低收入向高收入的转变,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短期打工向稳定就业的转变,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外引内联,走产教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把学校办成示范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以中职为重点,上挂高校,下联农户,校企合作,横向扩张,做大做强,做强做精,努力把我校建成立足射洪、辐射川中、面向全国的示范性多功能教育和培训中心。

下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人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建设人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联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新闻联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据6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全国政协3日在京召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上,俞正声指出,职业教......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0.20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8月23至24日,第二届职业教育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对话活动在赤峰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指出,转方式调结......

    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文章标题: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据市劳动部门调查,我市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到2006年上半年,我市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 高县羊田乡乡长肖越书近年来,高县羊田乡紧紧围绕“打造产业羊田生态羊田和谐羊田”的战略目标,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以茶叶、......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XXX县劳务经济发展问题调查 XXX县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96个村、16个居委会,全县6.1万户,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万,共有......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赵传江 李伟嵬近几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在推进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和......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 作者:徐颂陶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据中国就业指导培训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技师和高级技师......

    云南万通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云南万通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日益突出,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正在向以就业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