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文章标题: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据市劳动部门调查,我市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到2006年上半年,我市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的3。根据市规划,到“十一五”期末,要使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市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离达到5还相差很远,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那么,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如何才能实现从3到5的跨越呢?笔者认为,目前的关键是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重点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培养高技能人才观念的转变。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应该始终把培养高技能人才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实施好劳动保障部等部门推进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转换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充分挖掘潜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划,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是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在湖北有优势,政府要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使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培植一两所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技工院校,大力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争取成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学校,进入“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笼子,以基本满足实训需要,并逐步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实行资源共享。
三是要注重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进一步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较多和就业市场发达的优势,依托我市经济产业链,结合产业特点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发挥职业教育专业比较优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联动,打造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品牌。重点建设几个职业教育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突出抓好“汽车”、“机械”、“电器”、“旅游”、“厨师”、“IT蓝领”等品牌,为经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培养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
四是要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技工院校要加强实习训练场所的建设,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坚持育人为本,把学做人与学技能结合起来,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五是要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环境。政府要把技工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在发展规划、服务方向、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科学决策,促进技工教育与其他教育协调发展。应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应明确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同时,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人员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
《
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第二篇:八招培养高技能人才
八招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简称上重)通过“八个一批”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有效缓解了困扰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一、校企合作,培训一批
为了解决企业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2006年,上重在招聘中同重机行业技校采取厂校联合办班、定向培养等方法,由对方提供生源并按照企业岗位培训要求组织办班培训,毕业后由公司招聘录用。同时,为了培育高级技术工人,上重积极参加由其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组织的“3+3+3”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活动,(“3+3+3”即选拔推荐有3年岗位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高等技术教育和高级技能培训,“晋级”后再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毕业要求或技师、高级技师要求,并取得上海电气集团颁发的AT、BT、MT证书),上重首批送培34人,占第一期学员总人数(118人)的29%,这34名学员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高校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技术工人,满足企业生产一线岗位的技术要求。
二、技术比武,提升一批
为提供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形成“学技术、比技艺”的良好氛围,公司通过开展、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鼓励技术工人提高技能,并对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给予隆重表彰和奖励。2003年公司三金工车间谢国鑫等同志参加了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2004年至今,上重连续5年组织大量一线岗位技术工人参加上海电气“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利用大赛平台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素质,实现从操作技能型向技术技能型的转变,并通过技术练兵活动,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2004年至今,上重公司通过“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仅高级工以上等级取证人数就达到了60多人。2008年,上重参赛人数达到了145人(其中在册职工99人,劳务工46人),其中报名高级工以上等级的有80人,占报名总数的55%.上重积极承办大赛部分工种的“应知”培训、“应会”技能辅导和技能考核评比等工作(2006年的热处理工,2007年的行车工、起重工,2008年的铸造工),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赛选手出勤率达99%以上。
三、借用平台,鉴定一批
由于许多重型机械热加工特有工种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等级无法进行鉴定,使技术工人拥有的技术等级远远落后于实际技术水平。上重于2006年向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请设立了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重机上海站,对机械行业特有工种水压机锻造工、锅炉(承压)设备焊工、制齿工、热工仪表修理工等四个工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2007年11月,上重对所属锻件厂的41名技术工人进行了水压机锻造工(初级)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的41人中,32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双合格,优秀人数1人。之后,在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公司又申请了铸造工、模型工、电炉炼钢工等六个行业特有工种的鉴定资格,目前公司具备十个行业特有工种的鉴定资格,极大支撑了公司热加工行业的发展。
四、劳务合作,转正一批
一线工人中,外来务工人员约占50%,成为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为了鼓励劳务派遣人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上重于2008年5月制定了《关于劳务派遣人员中的高级技术工人转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的有关规定》,从劳务人员中选拔录用综合素质好、技能高、工作积极的优秀高级技术工人,转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如公司金结构车间原劳务工赵明,在参加“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中以优异成绩晋升为冷作工技师,公司将其吸纳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
五、市场运作,引进一批
上重涉及产品门类多,工艺从炼钢、浇注、锻造、热处理、粗、精加工到产品出厂流程长、技术要求高,尤其是核电、船用曲轴、冶金等这些产品的制造难度大,能胜任相应要求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为吸引优秀技术工人加盟,公司制订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并通过登报、网站、推荐和现场设摊招聘等办法,面向社会引进高级以上技术工人60多名,填补了一些生产领域的技术空白,引进人才阚宝春有丰富的数控机床加工经验,成为上重技术信得过、质量过得硬的生产一线骁将。引进人才李治国自2002年进入公司后,在操作进口大型数控龙门铣中解决了许多复杂技术难题,为加工我国国产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轴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自学成才,奖励一批
上重于2006年细化了有关培训规定,将培训范围扩大为岗位培训、技术工人等级培训、学历培训、劳务人员培训等几大类,对技术工人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全额报销其培训费用。
2008年初,为鼓励广大员工业余自学,公司决定分别对自学成才,考取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工人实施一次性奖励。
七、拜师学艺,带出一批
近年以来,上重每年都招聘大批技术工人,但多数技校或职校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2005年上重四金工车间首批尝试了“拜师学艺”的培养形式,由车间内具有高技能技术水平的师傅来带教,在一年内使一批技(职)校毕业生初步具备操作大型数控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四金工车间成功组织了“拜师学艺”培训班的启发下,一金工、二金工、生产处、设备处等其他部门(车间)也纷纷成立“拜师学艺”小组,将一批具有技(职)校、高职、大专学历的技术工人以师傅带教为主,辅之于理论学习,根据每阶段的培养目标,加速培养过程,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通过拜师学艺使其成为能独立操作各种设备并出色完成生产任务的高技能人才,为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储备。
八、政策激励,吸引一批
为了更好的吸引高技能人才和提高员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上重通过优化分配机制,建立技术工人技能水平评价标准,逐步加大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在收入中的分配比重,按技能水平高低给予长期激励,提高员工技能提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上重公司针对不同等级的生产技术工人给予其相应的技能津贴,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引进制订了专门优惠政策。考虑到引进人才刚到上海,工作环境不熟悉,其配偶就业、子女就读等存在的困难,公司积极协调,先后解决了几十位高级技术工人家属工作问题,同时与就近学校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就读问题,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此外,公司积极与市、区人事部门沟通,在政府部门的关心下,公司为部分技术工人分别办理了沪籍和人才类居住证。这些举措吸引了更多的优秀高级技术工人来应聘,先后招聘了6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
第三篇: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培训高技能人才
1、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和调整技能型人才培训内容
人才培训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培训培训内容,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增加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内容。
3、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应“重学历、轻技能”,要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地位,提高他们的工薪待遇,建立完善鼓励技能型人才钻研技术业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4、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成长环境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力争使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
第四篇: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细则
昆人社技〔2012〕10号
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细则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见》的精神,现制定实施细则如下:
一、对为我市输送高技能毕业生的技职院校实施奖励
1.奖励条件:需同时满足下列两项。
(1)技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形式为我市企业输送高技能毕业生。
(2)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六个月。
2.奖励对象和标准:按符合奖励条件的毕业生人数,分别给予技职院校、毕业生个人每人1000元的奖励。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一)(附件1);1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和社保缴费证明材料。
二、对开展内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企业实施补贴
1.补贴条件: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养工作,且使员工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补贴对象和标准:按经企业培养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人数,给予企业每人2000元培训补贴。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二)(附件3);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和社保缴费证明材料。
三、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资助
1.资助条件:满足其中一项即可。
(1)参加我市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我市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六个月。
(2)产业发展急需,且我市定点培训机构无法满足需求,我市企业员工(就业满一年)经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备案
同意后,赴其他培训机构培训,同时,需在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我市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六个月。
2.资助对象和标准:按照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别给予员工个人2000元、3000元、4000元培养资助。
3.资助方式:学员缴费参加培训,获证就业满六个月后,由定点培训机构代为办理资助申领手续。赴外培训的,由工作单位汇总申报。
4.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三)(附件4);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社保缴费证明材料和缴费票据复印件。
四、对来我市就业的高技能人才实施奖励
1.奖励条件:需同时满足下列两项。
(1)持有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
(2)初次来我市就业(缴纳社会保险),且满六个月。
2.奖励对象和标准:给予高技能人才个人1000元的奖励。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四)(附件5);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和社保缴费证明材料。
五、对高技能人才鉴定实施补贴
1.补贴条件:满足其中一项即可。
(1)本实施细则中二、三条中实行补贴、资助人员(不含赴外培训)。
(2)我市技职院校在校生参加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其委托上级鉴定机构组织的技能鉴定,并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补贴对象和标准:给予符合补贴条件的个人全额鉴定费补贴,标准以物价部门核定为准。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五)(附件6);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和缴费票据复印件。
六、对昆山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获奖人员实施奖励
获得全市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名次的给予表彰奖励,代表我市参加苏州市级及以上综合性技能竞赛获得名次的,按相同额度给予配套奖励。
七、其它
1.以上奖励、资助和补贴需在符合条件后六个月内申报,逾期视同放弃。
2.本细则一、四条人员奖励不重复享受,培养资助和鉴定补贴一人一年内享受一次。
3.本细则自2012年5月10日起实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件: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一)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
3.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二)4.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三)5.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四)6.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五)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主题词:人才高技能引进培养实施细则
抄送: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共昆山市委人才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昆山市财政局。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6月4日印发
第五篇: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和渠道
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和渠道
1、因人施教和分层次培养,形成高技能人才的梯次结构。
2、实施关键技能或工种带头人制度,拓宽高技能人才开发、培养使用渠道。
3、实行“首席技术工人制”,为技术工人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立足岗位成才的舞台。
4、实施“导师带高徒”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新老交替。
5、实施技师岗位聘任制,促进岗位成才。
6、注重实践培养,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7、实施“轮岗制”培养,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全面性和适应性。
8、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9、加强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
10、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