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励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3:5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激励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

第一篇:运用激励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

运用激励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

作者: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运用激励机制,使高技能人才获得社会应有的待遇,鼓励他们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技能 人才 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关键岗位发挥骨干作用,能够解决操作和生产现场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按技能类型一般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种。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一、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基本保证。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能力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人品,更要取决于他的工作动机以及爱岗敬业程度和工作水平,这是一个高技能人才应具有的本质特征。所以一个高技能人才,必须时刻严于律己,要有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献身电力事业,忠诚于企业的远大理想,努力培养崇高的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高技能人才事业成功的根本所在。

2、要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是对现代企业职工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也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就是学习、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在信息爆炸、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经验开始贬值,如果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就无法及时掌握现代技术,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一个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有这种危机感,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明确学习的目标,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是一个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职岗位,适应时代的基础。

3、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技术水平高是实现这一前提的基础,电力职工只有拥有高超的技术才能更有力量。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单位,一个事业成功的职工也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力的职工。一个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善于提出改进工作方式的创新思维,要立足现实但又不拘泥成见,既尊重客观事实但又不自缚手脚;只有结合工作实际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近几年通过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公司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但如何管理使用好高技能人才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笔者认为,要想管理好这支队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关键因素。企业高技能人才激励措施:

1、物质激励。尽管薪酬是一种外部激励因素,但是在中国当前的企业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式。因为薪酬提供的物质生活保障,不仅是高技能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高技能人才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而且金钱财富的多少,也代表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工作成绩与能力的认可,更代表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技能资本的衡量,还是一个人工作成就大小和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设计出一个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并激励他们不断开发自己潜能的薪酬系统是每一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薪酬所反映的劳动交换的内涵已不限于低层次的等价交换,而是包含了更为丰富的人文色彩。一般看来,高技能人才普遍将薪酬看作能力、地位、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象征。比如,薪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满足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需求的作用;收入的高低是工作业绩的显示器,它反映了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表明了员工在企业中的相对地位;高技能人才薪酬的提高,表明他的工作业绩得到组织的认可,或者预期其在企业的地位还可以上升,从而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激发最大的工作热情。

2、培训激励。培训激励的突出特点是企业通过对人才提供培训的机会和条件,提高人才素质,激发人才的更高的创造力。企业可采用开辟多元化职业生涯路径,建立完备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体系等,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一个能动发展、自我实现的良好氛围和发展空间,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内在成长激励。

3、精神激励。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最有效的情感激励是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高技能人才情感激励,主要就是“以情动人”,让企业处处充满着具有人情味的激励氛围,使激励真正落实到情感上,打动员工的心,使其与企业产生共鸣。因此,对于高技能人才,要在管理中贯穿关爱、尊重、信任、沟通、赞美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公正评价,满足他们情感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

总之,为充分调动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破“平均主义”,要加强完善激励机制的创建、落实和运行,打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

劳社部发[2007]10号 《谈企业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 王运宏

第二篇: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被人们俗称为“金蓝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舆论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健全机制

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近几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截至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630万人,比2006年增加770万人,增长了约40%。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好政策营造的成长环境。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安排部署。200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部门联动十分重要。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财政、科技、国资、教育等部门参加,共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司(局)际协调小组,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各地也都相应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用人单位也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企战略,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由此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配合联动,行业、企业积极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本地的高技能人才政府特贴制度,并在落户、休假、医疗、住房等项政策上对高技能人才予以倾斜,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升。北京市今年就专门出台政策,让12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较之2008年比重明显加大,而全市各类人才中获此殊荣的不过75人。江苏常州市就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常州”工程,有效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奖励、资助等政策体系……在中央、地方的高度重视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发力培养

助推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

200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是首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实施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依托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已认定28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时,东部地区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筹集等多种渠道,建设了一批技术先进、公益性、开放式的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等公共服务。

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几年来,各类企业不断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并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加强对职工的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捷径,这就离不开发挥技工院校的基础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零距离”衔接。同时,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开展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融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试验工作,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一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紧贴市场需求,密切与企业合作,在加快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如今,全国技工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已达96%以上。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有关部门还努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譬如,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在全国建立了十大专业类别的30个师资培训基地,每年组织500—600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

考评激励

促使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北京市评选表彰30名高技能人才,中石化聘用185名技术能手为公司技能专家并提高其待遇,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建立“金蓝领”工作室……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并适应不同技能人才群体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

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则从另一方面释放着高技能人才的能量。2008年,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首批4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贴。一些地方纷纷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北京等10多个省市在企业关键岗位(工种)中积极推行“首席技师”、“首席员工”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江苏、湖南等地还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对其承担的技术攻关和技改创新等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而在对高技能人才激励作用明显的薪酬制度方面,国家也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挂钩的机制。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已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加技能津贴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还给予重奖,并运用股权分配办法,进行长效激励。

不光给予高技能人才高薪酬,还扫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社会保险倾斜政策。上海、重庆等省市在调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时,对高级技师每人每月增加80—230元不等的养老金。

今年我国将开展2010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评选等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奖励活动……不断完善的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和表彰奖励制度,也促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第三篇: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培训高技能人才

1、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和调整技能型人才培训内容

人才培训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培训培训内容,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增加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内容。

3、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应“重学历、轻技能”,要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地位,提高他们的工薪待遇,建立完善鼓励技能型人才钻研技术业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4、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成长环境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力争使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

第四篇:八招培养高技能人才

八招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简称上重)通过“八个一批”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有效缓解了困扰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

一、校企合作,培训一批

为了解决企业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2006年,上重在招聘中同重机行业技校采取厂校联合办班、定向培养等方法,由对方提供生源并按照企业岗位培训要求组织办班培训,毕业后由公司招聘录用。同时,为了培育高级技术工人,上重积极参加由其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组织的“3+3+3”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活动,(“3+3+3”即选拔推荐有3年岗位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高等技术教育和高级技能培训,“晋级”后再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毕业要求或技师、高级技师要求,并取得上海电气集团颁发的AT、BT、MT证书),上重首批送培34人,占第一期学员总人数(118人)的29%,这34名学员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高校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技术工人,满足企业生产一线岗位的技术要求。

二、技术比武,提升一批

为提供技术工人技能水平,形成“学技术、比技艺”的良好氛围,公司通过开展、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鼓励技术工人提高技能,并对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给予隆重表彰和奖励。2003年公司三金工车间谢国鑫等同志参加了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2004年至今,上重连续5年组织大量一线岗位技术工人参加上海电气“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利用大赛平台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素质,实现从操作技能型向技术技能型的转变,并通过技术练兵活动,发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2004年至今,上重公司通过“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仅高级工以上等级取证人数就达到了60多人。2008年,上重参赛人数达到了145人(其中在册职工99人,劳务工46人),其中报名高级工以上等级的有80人,占报名总数的55%.上重积极承办大赛部分工种的“应知”培训、“应会”技能辅导和技能考核评比等工作(2006年的热处理工,2007年的行车工、起重工,2008年的铸造工),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赛选手出勤率达99%以上。

三、借用平台,鉴定一批

由于许多重型机械热加工特有工种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等级无法进行鉴定,使技术工人拥有的技术等级远远落后于实际技术水平。上重于2006年向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请设立了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重机上海站,对机械行业特有工种水压机锻造工、锅炉(承压)设备焊工、制齿工、热工仪表修理工等四个工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2007年11月,上重对所属锻件厂的41名技术工人进行了水压机锻造工(初级)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的41人中,32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双合格,优秀人数1人。之后,在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公司又申请了铸造工、模型工、电炉炼钢工等六个行业特有工种的鉴定资格,目前公司具备十个行业特有工种的鉴定资格,极大支撑了公司热加工行业的发展。

四、劳务合作,转正一批

一线工人中,外来务工人员约占50%,成为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为了鼓励劳务派遣人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上重于2008年5月制定了《关于劳务派遣人员中的高级技术工人转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的有关规定》,从劳务人员中选拔录用综合素质好、技能高、工作积极的优秀高级技术工人,转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如公司金结构车间原劳务工赵明,在参加“李斌杯职工技能大赛”中以优异成绩晋升为冷作工技师,公司将其吸纳为公司正式合同制员工。

五、市场运作,引进一批

上重涉及产品门类多,工艺从炼钢、浇注、锻造、热处理、粗、精加工到产品出厂流程长、技术要求高,尤其是核电、船用曲轴、冶金等这些产品的制造难度大,能胜任相应要求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为吸引优秀技术工人加盟,公司制订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并通过登报、网站、推荐和现场设摊招聘等办法,面向社会引进高级以上技术工人60多名,填补了一些生产领域的技术空白,引进人才阚宝春有丰富的数控机床加工经验,成为上重技术信得过、质量过得硬的生产一线骁将。引进人才李治国自2002年进入公司后,在操作进口大型数控龙门铣中解决了许多复杂技术难题,为加工我国国产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轴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自学成才,奖励一批

上重于2006年细化了有关培训规定,将培训范围扩大为岗位培训、技术工人等级培训、学历培训、劳务人员培训等几大类,对技术工人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全额报销其培训费用。

2008年初,为鼓励广大员工业余自学,公司决定分别对自学成才,考取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工人实施一次性奖励。

七、拜师学艺,带出一批

近年以来,上重每年都招聘大批技术工人,但多数技校或职校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2005年上重四金工车间首批尝试了“拜师学艺”的培养形式,由车间内具有高技能技术水平的师傅来带教,在一年内使一批技(职)校毕业生初步具备操作大型数控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四金工车间成功组织了“拜师学艺”培训班的启发下,一金工、二金工、生产处、设备处等其他部门(车间)也纷纷成立“拜师学艺”小组,将一批具有技(职)校、高职、大专学历的技术工人以师傅带教为主,辅之于理论学习,根据每阶段的培养目标,加速培养过程,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通过拜师学艺使其成为能独立操作各种设备并出色完成生产任务的高技能人才,为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储备。

八、政策激励,吸引一批

为了更好的吸引高技能人才和提高员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上重通过优化分配机制,建立技术工人技能水平评价标准,逐步加大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在收入中的分配比重,按技能水平高低给予长期激励,提高员工技能提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上重公司针对不同等级的生产技术工人给予其相应的技能津贴,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引进制订了专门优惠政策。考虑到引进人才刚到上海,工作环境不熟悉,其配偶就业、子女就读等存在的困难,公司积极协调,先后解决了几十位高级技术工人家属工作问题,同时与就近学校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就读问题,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此外,公司积极与市、区人事部门沟通,在政府部门的关心下,公司为部分技术工人分别办理了沪籍和人才类居住证。这些举措吸引了更多的优秀高级技术工人来应聘,先后招聘了6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

第五篇: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xiexiebang推荐)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 ”,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1 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 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1.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够。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一项成本高,周期长,专业性强的培养,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效果的潜在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领导即使从安全管理需要出发,抓职工教育培训,抓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往往是追求“现得利”,缺乏长远规划,措施不够得力,工作得不到落实,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受到影响。

2.忽视和漠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价值。虽然也有个别企业高技能人才享受了较高的待遇,但是就整体来说,高技能人才在劳动报酬、福利待遇、提职提级等方面远不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价值受到冷遇。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技术工人被人看不起,很多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即使当了技术工人,对工作也不能尽职,缺乏主动学习钻研技术业务的精神。

3.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制度不健全。不少企业还没有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不匹配,高技能人才待遇相对较低。有关制度不完善,路局对基层站段缺乏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硬性措施要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必要的制度保证。

4.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动力不足,基础建设滞后。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需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能速成,对培训的硬件投入有特殊的要求,而当前由于投入不足,教育设施设备落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标准和培训教学大纲、教材滞后,给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企业一 方面在为缺乏高技能人才而焦虑、奔走、呼喊,另一方面却舍不得在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培训动力不足。

5.资格等级较高,而缺乏实践经验。目前技术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已进入常态化,但由于当前的职业资格鉴定成了“应试考试”,只要反复背诵操练题库中的考试题一般就能考核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和工作经历的严重背离,导致许多职业资格等级不低的技术工人一到实际现场,针对实际设备无从下手。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比较,更侧重于技能、技巧和经验,“高技”、“绝技”和“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的学习、思考和积累。

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

1.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大环境。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人力资源。企业必须大力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良好氛围能鼓励和引导工人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使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和导向作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现他们的技术价值,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要抛弃重学历轻技能、重管理轻一线、重干部轻工人的传统观念,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大环境。

2.建立高技能人才使用和奖励制度。企业应当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使高技能人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应有的回报。对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津贴,对为铁路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实行重奖,对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在省(部)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取得认可名次或取得局级技术状元称号的,可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同时给予奖励。3.强化培训职能,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随着铁路快速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技术创新,以满足铁路对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目标,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找准培训切入点,确立培训思路,强化培训职能,拓宽培训渠道,注重培训效果。另外,还要抓好对既有的高技能人才的继续学习提高。注重对这些人的再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带徒是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师带徒的作用,按照企业需要和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明确高技能人才传帮带的责任,把带徒作为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技师、高级技师的绝活变为企业的共同财富,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4.完善培训设施,规范培训体系。要建立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基地,建成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建起培训演练设备与现场同步、培训手段科学先进,培训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技能培训基地。同时鼓励研制可移动教学设备,以方便现场职工的培训。规范培训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依靠单一的培训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凡是适应企业特点,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动力支持的培训模式就是合适的。比如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训模式之一,它既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推动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又可以锻炼技术工人的心里素质,帮助他们完善自我。所以制度化的岗位练兵、技能大赛为技术工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提高技能水平渠道。

5、搭建培训平台,实现动态管理。企业应为高技能人才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建立相关工种的专业委员会,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参与一些新项目的研发、技术革新和改造、疑难技术课题和技术攻关等,推动他们向知识性、研究型、创新型转变。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动态管理,推动高技能人才不断进取。要使高技能人才有一种危机感。今天是高技能人才,不能说明永远是高技能人才。因此要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库,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让高技能人才时时感到有压力,也让非高技能人才有动力,有奔头。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动态管理,使企业拥有一支具有旺盛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6.要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铁路技术院校虽已移交地方管理,但在师资和教学条件上具有雄厚的基础,可实现高技能人才的集约化培养。院校要发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优势,走和高职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道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最重要的舞台是企业,企业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要有主体意识,为技能人才操作技能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创造条件。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数量更应重视质量,需要全方位的统筹考虑。解决好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难点问题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下载运用激励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激励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和渠道

    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和渠道1、因人施教和分层次培养,形成高技能人才的梯次结构。 2、实施关键技能或工种带头人制度,拓宽高技能人才开发、培养使用渠道。 3、实行“首席技术工......

    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1月1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工人技师**被评为“桂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此前,**被国资委授予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自1991年8月从四川油气田建......

    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XXX 1月1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工人技师**被评为“桂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此前,**被国资委授予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自......

    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论文

    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摘要:实行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

    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义

    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个企业有无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这个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企业只有加快培养......

    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文章标题: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据市劳动部门调查,我市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到2006年上半年,我市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

    坚持[四个互动]培养高技能人才

    坚持[四个互动]培养高技能人才 方光罗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依据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第一课......

    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激励机制研究

    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自创 时间:13-03-31 04:41:48 作者:刘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