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职教资源潜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你我牵手绿色出行
--致全市家长朋友的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随着城区私家车辆的日益增多,城区道路交通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城区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因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大量聚集在校门口附近,更加剧了城区道路的拥堵现象,严重时造成了城区一些路段的交通瘫痪。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错时上下班” 政策来缓解交通压力。为让大家出行更加快捷、交通更加畅通,共同营造出一个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安全环境!我们倡议:
一、倡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步行或乘坐公共汽车自行上下学,倡导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步行接送孩子。
二、确需用汽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请您在学校周边50米以外的社会停车场停靠;用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接送孩子的,请您在校园周边50米以外停靠。
三、请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机动车不超速行驶、不争道抢行;驾驶非机动车不违法骑车带人载物,不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不违反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指示通行;行人不乱穿马路,不在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内行走,不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通行。做到按线行车、按位停放、按灯行走。
四、请您教育孩子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上下学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不翻越护栏,不在路上追逐打闹;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和谐银川,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绿色出行,需要你我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积极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动中来,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减少空气污染尽一份责任、献一份爱心!
银川市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1~
第二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努力开拓农村职教新局面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努力开拓农村职教新局面
全州县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概括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广西振兴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供求的迫切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桂发【2007】32号)桂林市委、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决定的实施意见》(桂发【2008】3号),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不仅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职业教育攻坚领导小组,而且及时召开了县职业教育攻坚大会,并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决定的实施意见》(全发【2008】6号),对我县职业教育的攻坚做了全面的部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二、克难攻坚,积极筹措经费,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
1965年,县政府划拨土地2360亩建立县职中,四十余年年以来,我县坚持发展职业教育从未间断,先后筹措近四千万元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08年职业教育攻坚以来,对县职中投入严格实行了“一定三年,足额落实”的方针。2008年县政府安排605万元,争取市财政安排30万元,自治区以奖代补安排100万元,共筹措735万元为县职中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大楼和4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大楼,维修15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大楼,新增添臵280万元的实训设备;2009年,县财政又安排800万元、争取市财政安排30万、区财政安排300万元,为县职中修建教学实训综合楼,绿化、美化、硬化校园环境15000平方米,新建门楼1000平方米,厕所800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450万元,新增图书60万元。2010年,县财政又安排666万元,为县职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经过近年的努力,使学校建筑面积达到了6006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到1051万元,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设备设施齐全,图书、体育设施匀能满足需要;校园校舍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建成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引领农村职校新发展树立了榜样。
三、统筹协调,优势互补,以职中为平台搭建培训网络,发挥职校优势
我县在认真总结教育事业“十一五”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统筹协 调县委政府各级部门培训项目,根据办学条件,优势互补,以职中为平台搭建培训网络,扩大各级各类毕业学生、社会青年、农民、企业员工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09年,我县接受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人数增加到5492人,短期技能培训人数增加到3642人(其中星火科技培训2000人,温暖工程培训600人,退耕还林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42人)。07、08、09年连续三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县的招送生任务,到目前为止,10年又完成招生2100人,其中全日制学历生完成1236人,成人在职学历教育864人。
四、坚持“务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的方针,加强了职校示范专业建设。
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主动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我区我县工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务实基础的同时,必须调整结构,优化中小学布局,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适应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品牌专业,提升专业内涵。
我县十分重视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并要求职中根据示范专业要求创造条件。2008年,县职中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获自治区示范专业,并争取自治区专项经费300万元,立项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了学校其它专业的发展,其中09年职中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专业获自治区示范专业。随着示范专业和示范实训基地的影响,促进了学校各专业招生数的大面 积增加。在专业建设方面,走市场调研路,开辟新专业,吸引新生源。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根据一些初、高中毕业生的多元化学习要求。县委政府要求县教育局指导县职中在加强原有传统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市场需求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经济发展规划增设专业,近年来学校增设的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婴幼儿保育与保健(早期幼儿教育方向)、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运动方向)等专业,当年完成招生人数均在100人以上。09年又根据返乡农民工特点和服务“三农”的需要,加大农类专业和各种技能培训招生宣传,一次性招收农类专业达400多人,技能培训3642人。
五、加大劳动密集人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富余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加了我县招商引资吸引力,近年通过职业学校培训,就业安臵,吸引了服装、电子等多家企业落户我县,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县委政府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制定了完整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并采用教师聘用制,岗位制等制度,健全和完善了教师队伍的管理,同时,县政府要求教育、人事、编办对职校教师独立核编,要求每年从本科院校毕业生中挑选优秀毕业生和从生产一线聘任高级工加强了师资队伍综合力量的建设,使县职 中现有教职员工已达到166人,现有教师146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本科学历144人),专任教师143人,专业理论课教师4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4人),实习指导教师13人,生师比为20:1。通过广泛吸引企业、行业专家到我县职业学校任教,提高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为我县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提供充足人力支撑。
七、加强学校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农村职校教学改革,提高了办学质量。
1、抓质量,考“双证”,逐步转变教育观念
我县职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办学思想,根据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实训管理,实验教学,专业理论三合一”实施教学方案,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学生学业成绩评估”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明确了文化课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专业理论为专业实操服务的指导思想,提出“学完一科,考证一科,合格另学,不合格补学”的农村办学思路,确保学生至少能取得一科中级等级证书的学习目标,突出了学生在全面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能有所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有选择地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打下了基础。根据中职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降低学习难度,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我县职校近三年来,90%的学生一致性通过桂林市中级考证,另外10%的学生通过补习,第二次也顺利考证,毕业时人人都取得了中级等级证书和毕业证书,从而赢得家 长、社会的高度评价。
2、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县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需求,坚持以群众需求和企业行业需求为依托,加强办学探索。从05年开始在县委政府指导下,我县职校与深圳中科润华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在农村职校最先引进数控、模具专业之后,06年与北京廊坊航空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引进航空专业,又与广州建国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办高尔夫球僮专业和南京领航技术学校联合开办海员专业,09年又与桂林财校、工业中专、农校、烹饪学校联合分校开办会计、印刷、园林、烹饪等专业,2010年又分别与佛山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和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联合开办“奥丽侬班”和“溢达班”,树立了学校的品牌,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就必须要深入调研,加强教育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县职校探索性建立了“学、实、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前二年,多次尝试引进一些手工工艺来强化工学结合,但由于不确定性,没有收到较好的成效。08年,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广东东莞引进合作企业同和电子有限公司,在县职校周边创办全州动能电子厂,投产一年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县职校电子类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然后,学校又结合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求,利用学校占地2360亩的优势,划出40亩土地,建立了投资5200万元的全州龙头企业,米兰香粉业有限公司,一次性接纳了我县职校300多人的就业,解决了我县职校不愿到外地就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又充分利用学校果园优势,划出100亩果园建立了全州县聚福山土鸡生态园示范基地,目前已成功养殖土鸡2万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同时,我们在上述企业设点教学,为我县开展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基地。
3、提高了办学质量
(1)我县职校自98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职校以来,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建设。2009年以崭新的形象迎接自治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复评和教学水平评估,获得自治区双优评价,评估成绩排列全区第三名。
(2)2009年10月我县职校派出七个专业组参加桂林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五个专业六名老师获得桂林市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成为桂林市职业学校平均获得一等奖个数最多的学校。
(3)2009年11月,我县职校组织参加桂林市师德建设“四个一”示范校评估,获得桂林市师德建设“示范校”称号。
(4)2009年12月,我县职校派出机电、数控、电工、计算机、服装专业学生代表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桂林市选拔赛,获得二个团体第一名,二个团体第二名和十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10年3月,我县职校12名学生代表桂林市参加全区技能大赛,获二个一等奖,和二个二等奖。
(5)近二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分别获得了区市先进单位 位荣誉评价,顺利通过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评估,取得了二个自治区示范专业,获得了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和示范性学校立项建设资格,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多次获得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大会上的表彰。
总之,我县在市委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县职业教育正在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在迅速的发展中,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以满腔热情,克服困难,进一步加强县职校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夺取我县职业教育攻竖的胜利!在全区农村职校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全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10月17日
第三篇:如何发挥员工潜能
如何发挥员工潜能
要充沛发挥员工的潜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工作分析
给员工制定工作说明书之前,工作分析是任何组织制订工作(或职位)说明书的基础。必需先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此才干确定其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从事此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学识、能力、经验,从而制定职位说明和业务说明。同时,人力资源主管应该籍着面谈观察和系统的分析工具,从而对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能力、对工作的专注情况等进行一定的判断,这为潜能的充沛挖掘建立一套制度的基础。
工作分析实际上是职位出缺或设立一个新职位的同时,由上可知。就必须进行的不只提供给人力资源经理或公司的高层经理用才的依据,而且也是以后其他部门对该员工考核、授权、激励,从而进行潜能开发的依据。同时确立其职责范围,防止职责抵触的发生,这也为其潜能的发挥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就应该据此选择合乎该工作性质的人才,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确实订好工作说明书后。并使其发挥他专长与学识。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人才发挥的平台。
组织气候
各个人员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一环境的发觉。因此,组织气候。乃
是某一个特定环境中。组织气候乃是组织内各个员工对该组织的心理认识,这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教育与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心理和个性差异,故他对于组织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等的认同感上也不一样,有时会发生比拟大的分歧,而使企业组织气候在企业主流之外添加了许多支流,从而形成一种大杂烩式的气候。经营者欲使人才的潜能,一套激励和创造性的气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如何运用主流占主体的组织气候,从而充沛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呢?
企业价值观是什么,首先要加强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把企业组织的气候明确地灌输给员工。同时使员工适应企业的组织气候就可以使员工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公司文化的认同者。一片有利的组织气候中,员工就可以充沛发挥其才能。
但是如何造就这种有利的激励性和创造性的组织气候呢?1实施开放式沟通;具有团队精神;
2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紧密合作。
3某些职位必需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工作计划可以随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4工作规范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工作永远具有挑战性和成就感。5工作职位应该定期评估和设计。
激励手段
员工最基本、最原始的心理动机。包括企业的薪酬制度、组织制度、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等,心理学家荷兹勃格
(F.Heryberi八十年代提出员工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维生因素。一种是激励因素,即管理者欲发挥员工的潜能时,必需使员工获得满足的因素,包括了声望地位的要求、受尊重与承认的要求,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平的要求等。但是要满足激励因素,必需先要满足维生因素,如果管理者无法满足其最基本的维生因素的要求,则员工必定弃之而去,当然就谈不上发挥其潜能了
这就是说,激励手段必需以组织利益和员工利益为目标。要尽力满足满足员工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两部分,经营者必须在满足组织需要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员工的这两局部基本需要。因此企业必需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测评管理系统,健全的激励制度是挖掘其潜能的必要因素。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职前培训的主要目的协助员工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员工的职业训练包括职前培训。适应企业的组织气候。同时熟悉或者掌握工作职能。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关系到一个企业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职业培训,可以记得松下幸之助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不但生产机器,也生产人。松下成为世界级大企业,就是和因为注意员工的培训,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发明性潜能有着密切关系。
专家授课、内部研讨、大学深造等,职前培训的形式包括:个别谈话、集中课堂式学习、试用或实习等方式。而在职培训则是定期不定期地对员工的整体水平进行提升。培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象MOTOLOLA公司除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外,现在已逐步向网上培训的方式过渡。并充分考虑他职位的适宜度,当对目标人员进行严格的确实的培训之后。经过培训的大部分人都会充沛发挥其职业潜能的当然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
第四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铺就希望之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铺就希望之路
一、内引外联 畅通就业发展“主渠道”
依靠自身优势,联合省内院校、企业办学,是县职教中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尝试。多年来,县职教中心学校坚持内引外联的办学思路,立足优势,面向市场,不仅畅通了“进口”渠道,也为扩大学生升学、就业联通了“出口”渠道,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
县职教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常规专业设置,积极探索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联姻办学的路子。他们先后与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和省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将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专业加入到两校牵头的现代农业教育和畜牧兽医职业教育职教集团,实现了中高职贯通培养。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与大专院校师资优势得到最佳结合,凸现了联合办学的优势。同时,该校还因地制宜的设置专业和举办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急用人才。近年来,职教中心先后与苏州苏尔特公司、苏州东山钣金有限公司、宁波光圣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庆华拓数码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开设了电工电子、焊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脑美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算会计等10多个专业,为用人单位培养了大批合格实用人才。
此外,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为中粮、国能发电、飞鹤、元盛等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吸纳社会资金400万元,建成设施完善的汽车修理专业实训基地。
内引外联合作办学的模式既稳固和扩大了职教中心生源,也拓宽了毕业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渠道。目前,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机电电子、艺术幼师等多个专业及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电视大学等各类中短期培训,现在籍学生达3276人。
二、抢抓机遇 打造职业教育的“硬实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人人共享出彩机会,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几年来,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积极发展职能作用,通过技能培训、咨询服务、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途径和任务。随后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实行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后,又实行了免学费政策。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依托自身优势,借力国家的优惠政策,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职业教育的“硬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龙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室里各类标本、仪器非常的齐全,这个专业共分为微生物实验室、解剖生理实验室、饲料分析实验室,总投资达到了130多万元,现在龙江县从事畜牧疾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有90%以上是出自于这里,可以说为龙江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这个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最先进的标准化实验室,是由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几年来,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6300平方米综合大楼,更新了一大批教学设备,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
职业教育政策有了重大突破,国家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促进职业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同时,我县也将职业教育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政府八项改革之一。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各级领导多次深入职业学校,现场办公,研究解决职业教育事宜,明确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此外,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教育部与黑龙江省政府启动“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依托“试点县”建设,县政府为职业学校投资812万元,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楼及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校园占地面积增加到75300平方米。修建了校园围墙、工艺围栏,校园绿化20000平方米,使整个校园更规整,更美观。这些投入,使职教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办学综合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三、延伸服务触角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首要职能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牢牢把握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这一理念,切实抓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把面向农村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学校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与推广、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在校办产业发展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之路,依托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发挥学校在传承和打造龙江地域文化中的作用,成立了“龙江县华瀚剪纸有限公司”。公司首推的“龙江十八怪”文化剪纸产品,深受剪纸文化爱好者欢迎。同时,还依托现代农艺专业,创立格润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起示范培训、企农合作、产品升级、品牌营销的完整食用菌产业链条,辐射农户450户,年经济规模达到1200万元。我县是农业大县、畜牧大县,也是人口大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人员再培训再就业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课题,几年来,县职教中心学校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立了以职教中心学校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职教中心学校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承担着培训师资、培养技术骨干等任务。利用农闲季节,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乡镇、村屯,广泛开展送技术下乡、“科技大蓬车”活动,进行科技讲座和技能培训。开展玉米、水稻、蔬菜、养牛、养猪等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的为农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
第五篇: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所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适应集团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抢抓机遇,全力推动集团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争当全国国企发展职业教育的排头兵,结合集团实际,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在集团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一)坚持把职业教育工作放在集团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推动集团产业转型的重点工作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集团“科教兴企、人才强企” 发展战略、支持集团产业转型、实现集团可持续发展、提高集团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全面推进“314”总体部署对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集团履行社会使命,促进社会就业、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战略的迫切需要。促进集团职业教育发展,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集团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统一思想,贯彻落实集团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二)建立现代国企职工终身职业培训教育体系,建成学习型企业
建立开放灵活、全面协调、操作性强、特色鲜明的现代国企职工终身职业培训教育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完善的学习型企业,使其与集团各项事业发展和改革相适应。全面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工作,启动“三年轮训计划”,到2015年完成集团所有在职职工第一轮培训任务,到2018年,集团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总量达到职工总数的60%,其中高技能人才数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0%以上,基本建成全市模范学习型企业。
(三)建立现代国企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
以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基础,做好顶层设计、多元办学,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面向专业、面向岗位为培养目标,构建纵向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横向融通的多元办学体系,建立现代国企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向国内外及相关行业累计培养输送1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到2015年,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高标准达到国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备条件,在校生达到5000人以上;公交技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到5000人以上;公交驾校年招生总量达到8000人。中、高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7%和95%。畅通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完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系和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国企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建成具有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办学层次和办学能力的院校,逐步达到专业硕士办学水平。
到2020年,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和公交技校办成西部一流的国家级示范职院校,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公交技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公交驾校年招生规模达到20000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集团职业技术教育综合实力和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国企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打造成西南地区交通类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成为全国国企办学的示范性院校。
三、抢抓机遇,科学推进集团职业教育重点工作
(四)加大投入,改善集团发展职业教育的条件
设立集团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把集团及下属各单位开展职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制定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公交技校在校学生经费补助标准,并从发展基金中支付。多方筹集集团职业教育发展基金,一是按职工工资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列入企业成本,由开投集团统筹管理,主要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二是从集团土地出让收益中足额计提10%的教育资金用于保障发展集团职业教育的重点项目建设;三是从集团重大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中足额提取1%-3%的教育资金作为集团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补充;四是拓展融资渠道,做好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融资工作,大力争取教委、国资委、交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五是利用国家出台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校办工厂和应用科技研发,多渠道筹集职业技术教育经费。
(五)加快推进集团职业教育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围绕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达标升级需要,优化集团职业教育布局,将集团党校、职工培训中心和集团素质拓展中心纳入运输学院整体搬迁、扩建总体规划;利用集团在双福的教育资源,举办公交技校和公交驾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属地管理原则,将公交技校纳入江津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办成服务重庆主要产业发展的上规模、上档次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根据重庆市高等教育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布局规划,布局公交驾校培训点,使公交驾校在主城区市场占有度达到15%以上。
建立集团职工培训中心和素质拓展中心,整合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公交技校、公交驾校和集团党校办学资源,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着力构建行业主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集团朝着集约化、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快建立教育培训互通机制,推动中职、高职的课程标准、成人教育的培训标准与职业鉴定的职业标准有机衔接,建立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
(七)依托优势,推进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各项建设工作 一是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多元办学。鼓励校企结合办专业、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集团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探索建立“校中厂”等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办学的载体和实体。实行集团企业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合作模式。推行“双元制”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试点制。加大力度推进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相关专业与集团下属各企业之间的对接,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格局。
二是大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师资培养计划,着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培养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生产一线的优秀职工聘请到学院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将学院新进教师选派到相关企业和岗位挂职锻炼。大力引进各类专家和人才构建职业教育专家智库,成立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做好专业人才储备工作。
三是建设合理的专业结构。以集团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为立足点,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匹配紧密、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积极开展汽车类、交通运输类、轨道类、物流类、制造类、机械类、建筑类、电子信息类、现代服务类以及城市管理类等相关专业建设,努力形成支撑和服务重庆“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与交通相关的专业和专业群。
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培养人才、研究学术、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培养勤奋、尚志、敬业、乐群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强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和公交技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先进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五是深入开展国企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率先建立国企办学、民办公助、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体制;努力研究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股份制改革的路径并先行先试;深入开展管理标准、教学标准、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各项政策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六是大力提升教研科研水平。针对专业建设提升教研水平,扩大教学成果,针对企业需要开展应用科技开发研究,为企业提供科技开发的技术咨询服务。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更新教材结构、内容和形式,开发和遴选一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创新性示范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等教学方式。
七是开拓国际合作办学路径。依托国企办学优势和行业办学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合作办学路径,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职业标准,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到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办学实践中。
八是打好基础,努力将运输学院申办为应用技术本科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与其他本科院校合作,打通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教育的通道,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完善自身条件,为学院申办应用技术本科打好基础,力争在2015年以前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应用技术本科学院。
(八)营造有利于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举办高规格的职业教育论坛。邀请国家教育部职成司、交通运输部科教司、市教委、市国资委、市交委、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领导,邀请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和相关媒体出席论坛,大力营造支持国企办学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升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打造宣传职业教育的媒介。筹办《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学报》,鼓励集团职工在《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文章,大力开展理论研究;筹办集团《职教动态》(或为《职教快讯》),实时报道集团各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营造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利用新媒体打造网络宣传平台;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活动,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成才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在全集团形成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真抓实干,制定完善集团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九)切实加强工作领导,推动集团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成立由集团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各企业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领导。
集团成立“职业教育部”,各级单位应设立相应职业教育工作机构(职教处、科,可与人力资源部门合署办公),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职业教育工作。集团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要切实加强工作领导,调动和保护职业教育机构的工作积极性;要把职业教育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和督导力度,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产业转型协调一致;要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单位党政领导工作目标管理,把职业教育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单位党政班子的重要指标。
成立由学院相关专家和企业相关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编制《校企合作计划安排表》和《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日程表》,将校企合作办学落到实处。
(十)制定科学的用人和收入分配制度,促进集团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制定集团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考核、激励、晋职等制度和工作计划,优化人才结构、提升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科教兴企、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贯彻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开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工在职培训教育情况与收入结合起来。提升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待遇,设立技能补贴、技能津贴和技能奖励等,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事业中来。
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