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时间:2019-05-15 03:1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第一篇: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专家座

谈会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11-10-2

2信息来源: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省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发挥海洋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由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省社科联联办的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专家座谈会日前在海口举行,旨在贯彻省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谋划海南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专家们围绕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加强南海区域合作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话题展开研讨,对如何发展海南海洋经济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现摘要刊发专家发言观点,以飨读者。

发展战略

实施六大工程 确保海洋经济增加值五年翻一番

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中社: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的重要讲话,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五届三次全会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海南特色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好这些精神,就可以使海南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今后五年,海南海洋经济将在前几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乘长风破万里浪,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五年增加值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海洋经济增加值从2007年的231.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00亿元以上;水产品增加值从2007年的9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10亿元以上。

为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实施六大工程。第一,调整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并举,逐步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并举,逐步向以海水养殖为主转变;近海捕捞与外海、深海捕捞并举,逐步向外海深海捕捞为主转变。第二,调整生产关系。发展渔业合作社、罗非鱼协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形成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出口罗非鱼养殖产业链条。第三,强化统筹海洋经济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合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加大海域管理力度;提前介入、积极推进围、填海等海洋工程项目;第四,强化海洋公益。搞好生态保护。抓好海洋环境保护,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监察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要通过实施精养工程、耕海牧鱼工程、大船工程,围填海工程、科技兴海工程、强本固基工程等六大工程,保证实现五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实施再造“海上海南”战略

省委党校唐镇乐教授:依托海南丰富的海洋资源,再造“海上海南”,将海南建成海洋经济强省,这是海南800多万人民的愿景。

立足海南省情,我们要改变单一的陆地式发展战略,创新“陆海并举”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再造一个或若干个“海上海南”的发展战略,这是海南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海南不能再守着南海这巨大的蓝色聚宝盆叫穷。再造“海上海南”,实现海洋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关键是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海洋渔业为突破口,改造捕捞、养殖、加工等传统海洋产业;以科技型产业为主导,提升海洋经济第二产业;以服务型产业为方向,开拓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建立相互促进、门类齐全、具有海南特色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海洋经济新格局。

理论支持

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理论支持

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张学泮:海南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既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又为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全省社科界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关注海洋、研究海洋,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发挥“思想库作用”。

为此,社科界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理论优势和智力优势,认真总结和提升人类认识、开发、利用和管理海洋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思想、观念、意识和心态,宣传普及先进的海洋文化。同时,社科工作者要加强联合攻关,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为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尤其要针对海洋开发模式和发展方式、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海洋产业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精心策划选题,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攻关,推出一批直接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有份量有影响的应用研究成果,努力提升社会科学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油气开发

立足油气资源开发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名誉院长张本教授: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要明确产业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海南岛周围海域和南海海域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储藏量巨大,开发潜力很大,可发展成为成龙配套的工业体系,建设大型的油气综合开发产业化基地。油气综合开发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育,不仅可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能够带动配套项目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因此,做大做强油气综合开发业,是海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特”字,创新体制,扩大开放,尤其是要鼓励地方企业开发和国内外联合开发,将海南岛建成南海油气综合开发基地。这不仅有利于强省强国富民,而且有利于捍卫南海的海洋权益。

开发海上油气 建设美好海南

中海石油海南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燕宁: 海南油气资源丰富,海上油气资源的加工利用将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海油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在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发现了丰富的油气储量,并成功开发了崖城13-1气田、东方1-1气田,最近又建设投产了文昌油田群,乐东气田正在建设中。同时,建设和运营了天然气化工等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化工项目,为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在油气开发方面,要延长油气加工的产业链,增强服务业、辅助产业,将油气化学工业的每个加工过程的利益更多的留在省内,注意产业的搭配,在加工深度上多作文章,开发生产出高端的产品,使岛内的县域经济、镇域经济、个体经济随着大企业的进入得以发展,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区域合作

加强南海区域合作 助推海洋经济

中国南海研究院副院长朱华友:南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自由贸易区建设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在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下,通过制订更优惠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参与方经济的发展和共赢已成为一种趋势,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泛北部湾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都给海南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海南而言,要善于利用这些合作机制,加入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海洋经济的发展,如探讨建立南海海洋经济论坛、建立南海区域性水产品交易市场等。

海南已成为南海的海上石油、天然气钻探前沿基地,是南海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必经地,地理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这是寻求区域合作的特有优势。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为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海南省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随着洋浦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行,将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加快进行为海南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海南应加快南海油气开发基地建设。

产业结构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宋贤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如何推进海南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是推动我省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海洋产业高级化程度低。海南海洋一、二、三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优化海南海洋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海洋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运用海洋科技,推动我省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继续优先发展海洋渔业,确立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作为我省海洋主导产业并以此推动海洋三次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构建环岛“蓝宝石”海洋经济圈。

一是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发展远洋捕捞。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逐步实现渔业现代化;二是选择和确立主导海洋产业,推动非主导海洋产业发展,促进海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我们确立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为我省主导海洋产业。通过大力发展油气业,推动我省一、二、三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海洋旅游业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扬乐教授:海南岛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阳光、海水、沙滩、绿色和空气五大休闲度假旅游要素俱全,这是海南发展海洋旅游业的独特优势。然而,海南海洋旅游业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环境污染、旅游产品低层次雷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海南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海洋旅游业,使之成为海洋经济的一大亮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制定高起点的海洋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针对海滨环境特点和海洋旅游的独特性作出长远规划,避免海洋旅游开发的盲目性。同时,要集中力量建设好大项目。在海洋旅游发展中,应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规模大、品位高、能够体现海南海洋资源特色的项目,杜绝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项目上马。海南的海洋旅游要立足于高端旅游市场,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的目标;其次,要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海洋旅游资源的分散性,海洋旅游业对自然景观、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性,受其他行业发展、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性,以及海岸带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要求海南要成立高效、统一、协调的组织体系,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实施统一协调、统一指挥。

海洋科技

应尽快组建海南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

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李向民: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发展现代渔业,离不开强大的科技作支撑。但因种种原因,我省海洋与水产科技支撑体系较脆弱,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均于2002年转制,财政“断奶”,是全国省级水产科研、推广机构唯一转制的单位。为了增强我省海洋与水产研发能力,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海南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恳请省编委尽快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明确省海洋与水产研究院的性质、职能、编制,省财政保证其科研、办公和人员经费。同时,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通过网络专家联结省内外知名学者,开展联合攻关,解决我省海洋与渔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目前,我省水产苗种产业基础脆弱,良莠不齐,产业升级需要国家和省财政支持。建议投资在我省建设“国家级水产苗种‘南繁’基地”和“热带水产苗种繁育高新技术园区”,提高水产苗种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水平。

构建海洋科技研究开发体系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王道儒:目前,海南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滞后于全国其他沿海省市。我们应认真总结建省20年来我省海洋科技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实现海南省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海南海洋资源依托型海洋科技的研究开发,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选择能在短时间内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成果的资源型技术领域或项目开展科研,如油气深加工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特别要运用生物技术在渔业优良品种育种、无公害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海洋新型药物的研制开发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同时,要建立强有力的海洋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海洋科研院所、海洋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好运行机制的设计,实现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成为海洋高科技研究开发的主体。

另外,要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高科技园区和开发区,形成产、学、研、管一体化的合作与激励机制,努力实现海洋高科技的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

体制机制

完善行政体制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锋: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希望所在。我们要把南海作为海南未来的经济发展着眼点。

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和理论研讨会刚刚闭幕,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进一步完善省管市县体制,让市县拥有地级市的权利,把市县能够办的事全部交给市县办。因而,如何完善行政体制,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要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海洋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担负起海洋经济管理的工作职能。随着省管市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扩权后市县的海洋管理面临着相当繁重的任务,沿海市县政府要成立海洋工作机构,强化领导、指导作用,赋予其实质性的职能,通过建立涉海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真正将海洋经济工作统起来,将涉海各产业部门统起来,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海洋经济工作的强大合力。

创新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资体制机制

省委党校副校长王和平:改善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资环境,创新发展海洋经济的投资体制机制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

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推行公示制和一站式服务。对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应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类投资者依法平等参与海洋经济开发。鼓励和引导海洋经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金融机构增加对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制定扶持民间投资的财政、信贷等政策,鼓励民间投资。

海洋环保

实施海洋环保工程 保护海洋生态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毕华: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资料显示,海南省管辖海域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港湾和江河入海口邻近海域仍有污染现象,部分海洋功能区环境也存在一定污染,海洋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增多,陆源污染物仍是影响海洋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海南海洋环境保护仍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我们应加强海洋污染控制与管理,实施海洋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一是近岸湿地恢复和生态保护工程。重点保护红树林、河口区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资源,严禁沿岸工业污水超标排放,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和海上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建设近岸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农业水土综合整治工程、海防林恢复建设工程。

二是近海生态养殖工程。推广深水网箱技术,使养殖区逐步向港湾以外深水海域发展,压缩近海港湾内传统养殖规模,减轻近岸养殖污染。并改造一批专业化精养池塘,在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污染。

三是加强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建设,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鱼、虾、蟹、贝类,恢复和发展生物资源。

四是生态灾害防治工程。建立重要河口、海湾海洋生态监控区,加强现有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河口生态区建设,实施河口环境整治与生态恢复。

岸线管理

科学合理高效节约使用海岸线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夏明文博士:海南是个海岛省份,海岸线是比土地更稀缺的宝贵资源。如何更好地使用海岸线,特别是深水岸线与城市公共岸线,对经济再次起飞的海南尤其重要。

目前,我省岸线利用不够合理,需要我们正视、思考和解决,做到科学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岸线。

建议我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做好几个重点临海开发地区(洋浦、老城、海口、八所)的相关前期基础性工作,及时编制或调整海岸线使用规划,并与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另外,重点临海开发地区,要科学合理地统筹使用海岸线,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兼顾,坚持岸线与陆域利用相结合,坚持使用、开拓与保护并重。

同时,要尽快制定明确的临海项目使用岸线的条件标准与具体程序,并理顺好几个涉及岸线利用审批单位的关系。并尽快成立省或重点开发地区的岸线利用技术专家组。凡临海项目,先由专家组研究论证提出意见,再进入决策审批程序。建议我省成立协调机构,制定相关岸线管理制度,并适时转为地方立法。

此外,我省也要尝试利用市场机制,像土地一样对海岸线(含一定陆域或海域)实施“招拍挂”出让制度。

港口经济

以港口业带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院院长续建新:港口是走向海洋的基础,港口的发展,还能带动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海南是个岛屿省份,98%的货物通过港口进出,从这个意义上说,港口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命脉。

然而,目前海南码头基础设施较落后,结构不合理,泊位吨级较小,港口海岸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加快海南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展港口业。

海南省港口规划的经济目标是以加快港口发展建设为主线,优化港口布局,提高码头吞货能力,调整泊位,以海峡轮渡、集装箱、煤炭、石油及制品、铁矿石、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为重点,形成沿海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港口体系。到2010年,海南省港口适应度将达到1:1.15,吞货能力达到9600万吨。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侯小健 整理)

第二篇:海洋经济2[范文]

发展海洋经济 推动浙江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做为我国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的浙江,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级,成为当前我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海洋资源储量庞大,但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远远不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体系。中国的陆地资源显得尤为匮乏,更需要将海洋开发做为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古代中国曾经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现如今我们更应该依托海洋资源,将发展海洋经济做为改革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海岸线长,矿产渔业等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我省已成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有雄厚的资本、强大的科技人才力量和开拓进取的“浙江精神”做后盾,一定能通过海洋经济再创辉煌。

发展海洋经济,不仅能有效发挥浙江的区位、资金、资源等优势,而且能够加快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浙江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继续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海洋发展体系。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建立“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以海洋旅游、海岛开发、海水淡化等产业为基础,打造一条海洋经济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其次,打造良好的法律政策体系。政府应制定科学的海洋法案,成立相关的海洋部门,审议、制定新的海洋政策,将开发海洋纳入重点跟踪项目和振兴产业计划,为海洋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第三,鼓励民营经济加入到海洋开发之中。充分发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利用浙江民营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通过政策上的扶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经济各个领域,解决海洋开发中的融资难题。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集中高新技术开发的优势,建立官、产、学一体化的联合开发体系,把科技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注重海洋技术的研发与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技术转让。在大学开设海洋方向的学科,有针对性地进行海洋专业的设置,进行海洋人才培养与研究。

发展海洋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也是全面建设我省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让我们抱有坚定的信心与勇气,共同努力,共同期待我省海洋经济辉煌的明天。(1045字)

文章结构:

第一段: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 浙江尤其明显 → 严重制约发展 → 需要转型

第二段:海洋资源大 → 国外很重视开发海洋 → 中国更应重视 → 浙江的海洋优势 → 浙

江应该发展海洋经济

第三段:浙江发展海洋经济之后带来的好处

第四至七段:四条对策

第八段:结尾

第三篇:充分发掘舟山海洋优势 大力发展创意渔农业

充分发掘舟山海洋优势 大力发展创意渔农业

发布时间:2011-10-25信息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市政协经济科学技术委员会

为了探索我市创意渔农业发展和渔农民增收途径,市政协经科委于8月至9月组织部分委员并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创意渔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推进创意渔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

1.尽快制定创意渔农业发展规划。首先,政府要确立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用创意的思维方式指导现代渔农业的发展,在制定渔农业新的发展规划中融入科技创意、文化创意和旅游创意,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可在双桥、白泉、朱家尖、展茅、六横、桃花、岱东等地划出一批创意农业集聚区,建设“设施农业”、“精细农业”、“景观农业”。其三,要把创意渔农业发展(基地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海洋旅游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统筹兼顾,相互衔接,切忌临时变化,随意挤压创意渔农业项目。其四,创意渔农业项目的建设规划要与村镇建设、村庄整治、民房建筑设计相配套,营造从村落到田野、到生态的整体创意渔农业体系,切忌“城市化”。

2.对创意渔农业项目实行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发展创意渔农业风险大、投入多,特别是含有科技创意和文化创意的渔农业项目,在初创期需要政府扶持。因此,政府要制定创意渔农业发展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一是设立专项资金,专户专款专用,采用以奖代补等财政政策,扶持科技创意项目、设施农业项目和文化创意产品,并通过各部门的渠道向上申报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和奖励资金。二是制定税收减免政策、贴息政策和评优奖励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意(休闲观光)项目和产品。三是制定优秀创意项目的评选奖励标准,举办优质创意项目和产品的比赛活动,每年评比奖励一批创意好、品牌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开发项目和产品,激发经营者持久的自主创新活力。

3.培育重点创意项目,扶持集约经营。政府可有重点地把基础较好的项目扶持起来,以点带面,逐步拓展。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集约经营、规模经营。选择经营者有创意头脑、组织化程度较高、科技优势明显、有一定知名度的“渔农家乐”、种养专业大户(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林渔科技试验基地,扶持他们用创意渔农业嫁接现有项目,发展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带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二是用心引进大型农业投资项目。在招商引资时,注意引进有规模、有科技文化创意特征、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农业设施项目,同时鼓励本地工商资本投入创意农业,鼓励集中连片开发创意农业园、产业带,实行工厂化种植养殖,发展精细蔬菜、名特优水果、花卉和水产品;鼓励推行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三是加快 “渔农精舍”建设。保护和挖掘一批富有浓郁渔农村特色和历史文化渊源的民宅村落,结合农房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海岛特色村。

4.整合资源,扩大名优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舟山独特的海岛气候,适宜种植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特优农产品;舟山渔场特殊的海洋环境,使捕捞和养殖的水产品质优、味道鲜美。为此,一要扩大普陀佛茶、舟山晚稻杨梅、金塘李、登步黄金瓜等名优特农产品种植规模,并将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山地,或者将荒芜的山地复垦种植;将农户种植后放弃经营的零星果木或者是广种薄收的杂粮地,通过反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出来,实行连片开发种植。同时,茶叶除春茶精摘精制外,可开发制作夏茶、秋茶,还可采用机械采摘制作粗茶,提高茶叶产出率。二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应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扩大设施农业的经营规模,重点发展“精细蔬菜”、“太空蔬菜”和观赏植物的种植,扩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提高舟山质量安全蔬菜的自给率。三要实施名优特产品的品牌战略。充分运用已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渔农产品品牌和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品牌,实现渔农产品价值增值的突破。为适应现代都市人对农副产品“数量少、品质好、卫生、便捷、不浪费”的要求,通过“包装革命”,确立“名品精选、优品精装、按质论价”的品牌理念。农渔业、水产加工、工商、质量监管部门应重新制定名优特渔农产品的包装标准,倡导小包装、精细包装、标准包装。研发鲜品保鲜包装技术,延长优质渔农产品原质原貌的保鲜期。整合资源,加强品牌使用的协调工作,对同类同质产品,在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生产标准的前提下,实行统一使用品牌商标,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对外推介销售。四要整合旅游线路和销售网络。要把创意渔农业项目和产品列入各个旅行社的旅游路线,引导“渔农家乐”经营者之间、旅行社与“渔农家乐”经营者之间、“渔农家乐”与渔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户之间结成产供销联盟。同时,要把销售创意渔农产品的超市办到田头、办到车站码头、办到当地商店、办到电子商务网站。

二、大力开发具有海洋特色的创意渔农业

1.大力发展名果(蔬菜)自行采摘园。选择有一定规模、有农业基础设施、有产品规范生产标准的晚稻杨梅、金塘李子等果园和甜瓜、草莓、蔬菜种植园,推行游客自行采摘农产品项目,在花季经营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等观赏游览和拍摄田园风光婚纱照等项目。利用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发都市居民(学生)体验性游玩项目,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享受创意渔农业的“眼福”和“口福”。还可推出一些农林渔植物、动物,实施城里的少年儿童认养、认管项目。

2.大力开发舟山独特的“佛教文化农业”。种好佛茶、佛瓜、佛桃、佛柚、佛莲、佛菜。把我市的鱼、果、茶、酒、菜等渔农产品都烙上佛教文化的元素,积极构思与观世音、普陀山、《西游记》“攀亲”的创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艺术水果造型,在农产品上打上“佛”文字图案,在产品的包装设计和说明书制作上运用佛教的养心养生之道,也可结合中医药理论介绍海洋渔农产品的食用菜谱和食用文化。给渔农产品赋予“开光”等佛礼文化,加深消费者对舟山海洋渔农产品的心理依赖和口味依赖,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实现产品的增值增效。

3.大力开发渔农民画相关产品。除了开发渔农民画本身的价值外,还可将渔农民画图案印

在纺织品上,用渔农民画的纺织品制作服装、丝巾、手帕、毛巾、布伞等,让游客在旅游景点购买穿戴,以展示海岛风情。还可在陶瓷品、工艺品上印渔农民画,作为舟山特有的海洋旅游纪念品销售。

4.制造创意“景观田园”。整合利用农村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等资源,通过美化绿化和村庄整治,保持乡土气息。引导农民在大桥沿线、公路主干道两侧和主要旅游景点,将荒芜的山地、农田连片种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油菜和紫云英,连片种植桃树、李树、梨树,形成“田野庄稼画”。

5.抓紧引进和开发创意农业产品。引进太空植物种子和食用观赏皆宜的植物新品种、新技术,经过嫁接、培植和舟山特有的小气候改良,生产能改变和提升产品口味、品质、颜色、形状的新名特优渔农产品,包括观赏植物、观赏鱼类、观赏动物、观赏昆虫等。

6.大力做好“创”和“秀”字文章。一是确立为推销产品办节的理念。应通过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节、贻贝节、沙雕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在展区推销创意渔农产品,放大海洋渔农产品的名优特效应。二是改进宣传推介手段。通过制作说明书、推介书,宣传食用海洋渔农产品的菜谱及与同类产品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营养含量,宣传海洋渔农产品在防病、美容等方面特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并通过商业广告、产品包装设计、新闻媒体宣传和导游解说等途径扩大影响。本地新闻媒体应开设专栏宣传我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渔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并将专题片送到长三角地区媒体宣传,提高海洋渔农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发掘海洋文化内涵。挖掘当地民间传说、海洋神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导游介绍内容;运用动漫技术和影视技术,选取优秀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渔业捕捞场景、农业耕作方式、“五匠”生产流程,制作成动漫碟片;开展对织(补)渔网、打绳结、升船帆、起锚、画渔民画、包粽子、做青饼、做农家风味小吃等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展示活动,增加游客参与其中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三、完善创意渔农业的成长要素体系

1.政府引导,业主投资,着力培养创意农业人才。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经营人才,通过请专家来指导、到科研院校进修培训等途径,增强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委托大院名校定向培训当地渔农科技人员。从对口专业的大学生中招收一批创意产业规划、创意品牌塑造、产品创意设计、市场开发等紧缺人才。抓紧引进一批软件动漫产业人才、创意策划等人才。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创意渔农业高层次的领军人才。

2.增强科技和文化对渔农业的支撑能力。鼓励经营者与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委托引进和栽培繁殖具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或者在舟山建立创意产品研发基地。

3.着力发挥本地渔农科研机构的作用,要在增加财政科研投入的同时,鼓励科研机构采购

技术订单项目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当地农科人员落实创意产品栽培繁殖、引进和开发项目计划,限期攻关。配强用好乡镇科技指导员,做到专职专用,切实担负起基层渔农科技推广指导的职责。

4.组织经营者和本地渔农业专家到日本、荷兰等国家考察学习国际上开展“农业游”经验,开展创意农业项目、创意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5.落实创意渔农业项目的融资政策,把扩大渔农民贷款抵押物的范围作为切入点,把经营创意产业的专业合作社、“渔农家乐”、名优特产品生产专业户列入享受类似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享受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优惠。引导社会资本向现代农业流动。

6.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创意渔农业项目,在用地、用电、用水方面,享受比工业项目更多的政策优惠;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让其与普通种植户一样经营农保田,共享农用电价、水价。

7.加大土地流转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因受土地不能成片流转而受阻碍的渔农业规模化经营项目,当地政府应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竭力促成项目落户。

8.健全创意渔农业管理服务机构。完善由渔农办牵头和渔业、农业、科技、文化、卫生、旅游、工商、质监等部门协同的协调机制,增强牵头部门的协调权威,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加强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在创意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品牌化、社会诚信等方面进行自治自律,在整合资源、维护公平价格、依法维权等方面实施有效管理和服务。

相关链接

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是通过人的创新思维设计创造出来的农业新业态,也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农业主要通过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及市场需求有机地联接起来,创新农副产品,完善农村多层次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兼容和互通、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嫁接、文化与科技密切交融。

第四篇: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青岛的最大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我市将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科研中心目标。为此,青岛市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海洋开发管理与保护,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关键词:蓝色经济、海洋资源、协调发展

为抢占海洋开发主动权,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去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蓝色经济区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发展重点等方面作出明确安排。根据这一部署,山东省30多个省直部门历时一年,编制完成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6.4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组成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纲要,同时完成26个专项规划。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六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联动区包括规划主体范围之外的省内几大区域。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3000多公里海岸线为主轴,突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这一主线,坚持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将7市51个县市区设定为主体区,与其他市县区组成联动区,互促互动,联动发展,从而实现陆域与海域的统一大布局。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上,山东提出构建“三带三区”总体发展框架,即在16万平方公里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此举相当于将山东的陆域面积扩展了一倍,既可承载养殖捕捞、远洋渔业、海洋食品等海洋经济第一产业,也可承载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环保产业、海洋化工等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更可承载旅游、物流、海洋信息产业等海洋经济第三产业。

规划提出,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的思路,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实施集中突破,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这八大产业,体现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在“蓝色产业体系”的框架之下,拓展经济区发展新空间。

青岛市响应省的号召,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和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海洋开发与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做好“海”的文章。加大海洋规划立法,坚持依法管理,建立规范的海洋开发新秩序。我市始终把规范海洋资源开发作为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科学

配置海域资源,严厉打击非法围填海、非法采砂和海域污染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近年来,我市编制完成了《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制定实施了《青岛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以及海岸带规划、海洋渔业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同时,切实抓好海域使用管理“三项制度”的落实,大力推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目前,海域使用登记率、确权率和年审率均达到99.8%以上。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中国海监执法示范单位,2006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海洋执法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兴海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海洋综合管理特等奖”。

突出港口龙头地位,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构建海洋产业新体系。一是突出港口发展。青岛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港口西移和区港联动的顺利实施,为青岛港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拉动了西海岸迅速腾飞。目前,青岛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6年总吞吐量突破2.24亿吨,集装箱突破770万标准箱,集装箱、原油、矿石的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三位,成为中国综合功能最强的亿吨大港。二是深度开发滨海旅游。青岛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滨海旅游资源品位和知名度较高,秀丽的山海风光、迥异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山海城”旅游景观。我市抓住承办奥帆赛的历史性机遇,确立了“帆船之都、度假天堂”的城市形象定位,突出“山、海、城”特色,将旅游重点从海岸推向海上,给滨海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开展原良种繁育、工厂化养殖、健康生态养殖、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虾池立体养殖海参等现代高效渔业建设,积极引进外资,不断提高海产品的外向度和精深加工能力,加粗延伸海产品产业化链条,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有效地提升了海产品产业化的整体水平。2006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产值89.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13.24亿美元,占全省40%,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四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实现产值超过155亿元。青岛已成为海洋船舶工业的重要集聚地,北海船厂西迁及中船重工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和配套项目进展顺利,韩国现代造船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启动,船舶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还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年海水利用量为8.85亿立方米,日均242万立方米,海水利用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专门在青岛召开全国海水利用现场会推广了经验。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增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海洋科研是青岛的一大优势,在最近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把打造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列入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海洋科研增添了新的动力。“十五”以来,我市分别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50%、91%的海洋科研项目,争取各类科研资金达6.8亿元。近三年来,市政府共投资2400万元,重点扶持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每年7000多万的科技三项经费有近50%用于海洋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每年约7000万元的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科技、海洋开发与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拥有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化制品企业100多家,海洋活性物质及新材料等企业近百家,已经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定期发布《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

控制污染物排海总量为目标,严格实施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遏制了海洋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近几年,投资6.6亿元实施了前海一线截污整治工程,拆除了区域内全部鲍参池等养殖设施,恢复了海域的自然面貌;投资17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对胶州湾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建设了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结合奥帆赛筹备工作,积极建设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重点加强海洋水文、水质和海域赤潮监控预报,维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青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一)加强海洋管理,努力构建海洋管理新秩序。严格执行《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认真落实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搞好海洋环境监测,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排放,搞好胶州湾综合整治,加快海洋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依法用海、科学用海、节约用海、集约用海,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高效的海洋管理新体系。

(二)突出发展重点,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突出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深度开发现代渔业,积极拓展海洋服务业,争取到2010年二三产业占海洋经济的比重达到85%。港口方面,加快建设前湾港深水泊位,在有条件的港湾规划建设港口集群,构筑功能多元化的综合性大青岛港,努力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方面,统筹配置产业项目,使专业产业园区和复合型临海经济带交相呼应,协调发展。旅游方面,继续抓好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节会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海洋渔业方面,以现代高效渔业为目标,加快建设水产原良种培育体系、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深水网箱和工厂化养殖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区及渔业物流与贸易中心。

(三)实施科技创新,增强海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驻青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优势,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构建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的扶持力度,争取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船舶制造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化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国家深海潜水基地建设,加速特种海洋新材料研究、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海水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争取尽快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项目。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未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的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世界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海洋经济,顺应了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是关乎世界经济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引发了新中国第一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些年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培育海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前年四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特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我国区域经济目标战略的新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东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诸多优势,实现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文登南海新区作为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九大核心区之一,先行一步,掌握先机,抓住了发展蓝色经济的主动权,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不懈的探索,找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

围绕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的发展,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统筹海陆的发展,蓝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海洋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海是海、陆是陆的传统观念,不是单纯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而是把海域、陆域作为整体建设,强调技术、产业、土地、海域的优化配置。统筹推进海陆经济的发展,找准突破口,找准思路,重视统筹海陆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海陆产业对接,联动发展,积极引导海洋产业链向内陆的延伸。海洋产业与临港产业、设海产业互为延伸。

二是要统筹产业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沿海地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启示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登南海新区的规划标准非常高、度假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支撑,产业区域制造业可以有益推动度假区服务业的繁荣,但是我们要看到,要真正的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必须提高项目进区的门槛,多发展一些新能源、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这些工作南海新区正在做,一定要把握原则,坚持做下去,形成规模,形成拉动。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崛起的关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要统筹生态发展,生态保护是蓝色经济区的命脉,命脉不在,一切无从谈起,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成为蓝色经济区重要建设,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牢固的树立环境优先、有序发展的理念。把林地、湿地、海洋、沙滩作为宝贵资源保护,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中集约用海用地,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投资程度,保护与开发要统筹规强海资源的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的保护双赢。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保护开发,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合理共建蓝色经济区,真诚的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办成一个沟通合作交流经验的平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一、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对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全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36 8公里 ,占全国 1/6 ,居全国第一位;沿岸 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 12 7万公顷 ,占全国 1/5 ,也居全国第一位;海域面积 45万平方公里 ,等于陆地面积的 2倍多。南海油气储藏量丰富 ,目前产量占全国海洋油气产量的 2 /3;海滨砂矿资源品种齐全 ,很多具有工业开采价值;海水盐度较高 ,适宜制盐 ,是发展沿海工业的原料资源;港湾有 10 0多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是滨海旅游业、海上运输业的基础。广东省的海洋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 ,是广东省发展海洋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海洋资源只有通过海洋产业这只孵化器才能转化成长为海洋经济。在近10多年中 ,我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 ,正在迅速崛起 ,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 ,可望在...经济意义: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开发海洋中的丰富资源,拓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治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和人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海洋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下载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海洋大省优势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摘要本专题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阐明现阶段我国海洋开发的新阶段、新特点,以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

    烟台市芝罘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为加快发展芝罘区海洋经济,保证海洋经济强区战略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部署以及《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也成为我们今后......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就从世界海洋经济说起吧。我们知道,世界海洋经济在发展。当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海......

    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漳州市海洋经济未来发展趋势一、漳州海洋经济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漳州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闽南金三角南端,介于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漳州市是国家重点开发的闽南厦......

    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

    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2011年03月01日18:53新华网柴骥程我要评论 字号:T|T 新华网杭州3月1日电(记者柴骥程)记者3月1日从浙江省政府获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

    努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努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开发和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对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

    保护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蓝色国土 发展海洋经济 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海洋局局长 孙志辉海域法宣传陆源排污口环保执法检查一、“十五”期间海洋工作的回顾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