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努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
5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开发和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对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抓住并用好面临的机遇和条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努力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是世界贸易的主要通道,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和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对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海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海洋战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海洋生物研发、环境监测、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深海探测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通过科技创新,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改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部分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海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海域广阔,海岸线漫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医药与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都是国际技术创新的前沿,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立足点。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发展海洋经济能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发展,修补和维系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抓住并用好面临的机遇和条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布局,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一要科学规划海洋发展。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应的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海洋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目标任务,明确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的要求和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原则。沿海地区应把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的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更好地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海洋投入力度,构建“海陆互动”的工作格局。内陆地区也应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重视海洋事业发展有关工作,积极参与和支持海洋开发。
二要大力促进海洋产业发展。要促进海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海陆资源互补、海陆产业互动,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应加快发展海洋油气、海上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产业,着力提升海洋渔业、海洋养殖、海洋化工等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等产业有序发展,积极培育海洋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渔港等港口建设,推进海底隧道、跨海桥梁、海底光缆、供水装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应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继续推进海岸带及邻近海域综合经济区建设,推进滨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海经济区。
三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要转变海洋资源开发方式,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和综合利用率,把宝贵的海洋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应进一步加强海洋资源的调查评价,加大海域油气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有重点地勘探开发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为海洋资源利用提供基础和保障。在有条件的沿海地区尤其是城市新建区和改造区,应重视海水直接利用及淡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支持海水利用技术的产业化,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合理开发、适度开发、集约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源保护,促进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要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无论是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要加强科技支撑,加快培养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着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应继续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及海洋科技计划,瞄准世界海洋高科技前沿,大力发展深海勘探、基因工程、卫星遥感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重点开发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体系,加快海洋信息化步伐;深入研究海洋与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综合战略和政策等重要课题。应围绕海洋发展和创新的重点任务,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抓紧培育适用人才,进一步优化海洋人才结构,以人才开发支持海洋事业发展。应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建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向晓梅)
第二篇:关于促进天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天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天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其面临的挑战
天津因河而立、因海而兴,要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使天津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离不开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而发展海洋经济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天津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成功程度。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海洋经济发展成绩巨大,部分指标已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将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必将对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天津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不容回避。
一是兄弟省市的横向竞争激烈。就环渤海地区来说,辽宁的五点一线战略、河北的海洋强省战略、山东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上海的浦东新区,会对天津海洋经济发展形成全方位的人才、资源和产业竞争。
二是与海洋资源大省相比,天津发展海洋经济在资源上存在较多不利因素,巨大的资源压力对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三是天津海洋经济的优势产业尚待加强,品牌效应还不突出,海洋对整个经济的引领作用还不能满足天津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对我市的定位。
四是全市对天津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政策支持的力度也有待加强。
二、实现天津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1、以“功能区划”为指导,实现海洋的合理开发、严格管理、有效保护
“功能区划”是科学使用和管理海域的重要依据。建议要据之加强对填海、围海等用海活动的管理,合理控制、统筹安排填海造地规模和时序,节约集约使用。要借鉴迪拜经验,形成图形,延长海岸线。涉及使用海域的工程建设项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区划》对项目用海进行预审。要根据不同海域特点,制定和实施重点海域使用调整计划,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
建议依据《区划》加强对各类涉海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严格审批海岸和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确保沿海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选址符合《区划》要求。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对陆源污染物严格实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区划》要求选择排污口位置,逐步实行深海离岸排放。
建议建立并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各类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时空分配指标和方案。在规划的港口、物流、重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确保引进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企业和产品,促进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建议积极推动与河北、北京兄弟省市的联动,大力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认真探索陆上向海洋排污的生态补偿机制,尽快提升环渤海地区各个城市海湾治污的整体合力。天津要在这一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导力,由市政协举办渤海湾治污论坛。
2、突出特色,陆海互动,加强海洋的引领作用
天津市海洋产业门类众多,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力,但要突出特色,陆海互动,发挥海洋的引领作用,还要付出巨大努
力。
(1)港口产业 做大做强港口产业是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天津港南有临港工业区,北有化工泊位,海岸线极其宝贵,要充分发挥天津的海湾深入内地有效缩短了陆路运输距离的优势,应把海岸线保护提到战略高度。目前,天津港铁路通道不够完善,铁路运输货物只占吞吐量的4%左右,亟待提高。在加强港口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强化港口与陆地经济带的路上运输能力,特别是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扩展港口产业的辐射范围,实现天津港可持续发展。
(2)海洋石油产业 渤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由于水深较浅易于开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议我市在严格控制海洋石油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大力发展海洋石油的配套工程和油品深加工工程,提升海洋石油对天津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拓展我市发展空间。
(3)海洋船舶制造业 天津的海洋工程技术力量雄厚。建议我市充分发挥优势,大力扶持新港船厂做大做强,并积极引导我市的造船产业向特种船舶、港口机械和海洋石油设备等海洋工程方向发展,力争在此方面做出特色,形成品牌,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
(4)海洋渔业 由于天津海岸线短不宜发展近海捕捞业,要加快论证是否应该发展远洋捕捞业。因为天津的海域较浅,又是本市、北京、河北的污水受纳体,建议不要开展大规模海洋养殖。鉴于天津经济快速发展及其独特地理优势,我市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5)滨海旅游业 天津的滨海旅游业近几年进步很快,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重视的一个产业,成绩斐然。海洋旅游只要管理得当,对海洋资源的消耗可忽略不计。建议认真谋划,创新
发展,迅速打出特色牌,抓好四个旅游聚集区的优化配置和建设进度,通过旅游有力促进我市第三产业发展。
(6)海水利用业
天津是资源性缺水的大城市,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势在必行。目前天津的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和大港的新泉海水淡化厂已开始运行并逐步达产,海水淡化的产水量可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个淡化厂都是引进设备,在上马后期项目时应该改变。在全球的范围内,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都被看成战略性产业而受到政府的关注。天津在发展海水淡化装备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善加引导,实施机构重组,利用天津的市场优势发展自主技术,努力在天津形成一个全国领先,并且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这个机遇稍纵即逝,时不我待。
3、大力推动科技兴海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支撑。美、日等国家由于海洋技术领先全球,其海洋经济总量是我国的十多倍,实现了低资源消耗和高产出。建议我市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使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如造船、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加强海洋新兴技术成果转化和加速发展,如海水淡化、海洋生物、海洋药物等。要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海洋产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中去,加速海洋技术与海洋经济的融合。
4、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
经济竞争靠技术,技术竞争靠人才。国际经验表明对于人才的投入是效益最高的战略投入。天津的人才状况近几年进步巨大,在海洋工程技术方面,天津的优势明显,这种优势应保持并进一步加强;在海洋科学方面,天津人才优势不及山东,要根据发展需要和
学科竞争潜力,选出发展重点,尽快实现突破。另外,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引进和使用,要创新机制,在人才使用上多做文章,通过用好人才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满足海洋技术的特殊性和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第三篇: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也成为我们今后必须完成的义务和责任。随着人类不断推进工业和技术的进步,在带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同时,环境污染变成了紧要问题,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的某些地区,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和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当地的百姓,在保护环境这个已经刻不容缓的严峻课题面前,却并不能都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他们注重经济而忽视环境,牺牲一切,只为利益。因此让我们都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构建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个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新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至今已成了全世界的共识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原则与奋斗目标。但是,要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广义来说21世纪的任务相当艰巨,道路非常曲折。本文就保护海洋环境与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谈一些意见。
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0世纪是人类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人类的物质文明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却相对恶化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科学技术进步得到了广泛发展,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海上旅游以及发展传统的渔、盐、海运等产业的新时代。21世纪必将是海洋更大开发的世纪。
海洋大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不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加上陆地对海洋的污染,已经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陆地排污入海污染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随着陆地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大量含有毒素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流间接排海和沿海地区排污入海,加剧了入海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域海水、底质的严重污染,使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严重退化。所以,在继续治理好陆地环境的同时,控制好陆地排污入海的污染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极其重要方面。
海洋开发污染主要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和海上船舶的污水、污物排放的污染,特别是海上泄漏的油类和海难溢油事故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浅海养殖业的发展,投放的大量饵料和大量鱼虾的粪便,超过海域海水自净能力,引起海水富氧化,对海域污染也相当严重。由于油田开发、虾田发展、盐田扩建和围垦造地等不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发,导致这些海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面积日益缩小。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海域水质和底质含有大量有害毒素,影响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衍,赤潮频发,渔业减产,养殖滩涂荒废,珍稀物种减少,水产品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传染病流行,严重威胁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沿海人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有效治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从海洋污染的这些源头抓起。治理和控制陆源排放的污水是重点,其次是治理和监控海上工程、船舶的污水排放及溢油的避免和及时治理等,还要坚决制止人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努力,都把保护海洋环境放在与开发海洋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再不能先污染环境后治理环境了,要发展国际合作,认真贯彻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承担保护好我们海洋家园的任务。
防止人为污染海洋,保护海洋家园,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它们不仅经济技术实力强,而且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和经验,经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努力,其国内生态环境污染已经得到了较大治理,在保护国际海洋环境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发展中国家必须增强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本国长远利益出发,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保护海洋环境要加强管理和科技基础建设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任务是依靠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防止、减轻和控制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以至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生物资源遭受破坏,甚至危及人类健康等不良影响,使海洋环境保持最佳状态,为人类持续利用作出贡献”。《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正在对我国海洋的保护和开发发挥重要作用。
《议程》提出的保护海洋环境的行政手段就是政府的管理工作,法律手段则是政府管理的依据,经济手段是政府的税收、投入和市场引导,科技手段是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的技术基础,也是企业维护生态环境,发展洁净化生产的技术基础。只有加强科技工作,才能使海洋环境的监测、监控、治理和洁净化生产等活动,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所以,加快本国环保科技发展,加大科技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环保基础建设。
管理是对权力的运用。权力用得好,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上述行政干预、法制建设、市场引导和科技发展都有个管理或权力运用问题。对于遵守环保法律的企业,政府管理主要是通过服务引导其发展,对于不遵守环保法律的企业,政府就要运用权力通过依法惩治引导其发展。所以,加强政府严格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避免瞎指挥和腐败行为是保护海洋环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科技和管理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最薄弱的环节,我们中国也是如此。所以,发展中国家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本国环保管理的制度能力和科技能力,是解决本国环保问题的一个根本措施。
三、保护海洋环境要加强地缘国家合作 发展国际间互利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缘国家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地缘各国的经济发展。APEC环太平洋国家集团的成立是符合太平洋各国经济发展利益的。太平洋西海岸各国,由于地缘关系尤应发展合作。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积极发展合作有更充分的理由和更好的条件。
保护海洋环境的合作是国际和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缘国家海洋环保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地缘国家由于陆地、河流相连或者同一海域,一国的陆地、河流、海域污染会影响邻国,一国环境治理的好,也会有益于邻国和临区。特别是保护环境事业已经发展成一个重要的新兴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环保事业都将会受到环境市场的推动。
所以,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合作,主要是通过环境市场实现的。环境市场包括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环境产品有环境治理、控制、监测、和环境科研的各类设备、器材等;环境服务使环境信息交流、咨询、诉讼、培训、监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等。合作推进海洋环保事业,实际上就是共同发展国际的环境市场,发展APEC国家的环境市场,发展太平洋西岸地缘国家的环境市场,发展各国的环境产业,为繁荣经济和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大陆急剧上升的环境压力,正在转化为环保技术和资金需求的庞大市场和促进本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环境市场是国际的一个大市场,必然是“双向”的市场,既会有引进也会有出口,和地缘国家双向合作是必然的。向APEC环保市场中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出口环保产品和服务,也会是很有潜力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环保技术和自主创新机制,才能保住本国市场,争取国际市场。
特别是大陆、台湾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和资本如能积极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合作,不仅将能促进两岸和特区的环保和经济发展,也将促进地缘国家及与其它方面更广泛的合作,为繁荣亚太地区的环保市场,促进我国和亚太地区的海洋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都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构建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篇: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摘要本专题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阐明现阶段我国海洋开发的新阶段、新特点,以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并在对我国海洋资源、海洋产业进行优势分析和差距比较的同时,对海洋经济进行预测和展望,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益更高,而且要求经济腾飞与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之间更加协调。为子孙后代营造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由来与发展
我国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000多年以前,沿海居民就开始“煮海为盐”。在龙山文化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出现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唐宋海洋航运己相当兴盛,宋末元初泉州港已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贸易大港。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此后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国力衰弱,最终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沦为半殖民地,海洋经济随之衰落。
近十几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很快,海洋产业总产值1995年比1990年翻了两番,比1980年翻了四番多。在近5年间,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高出同期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倍以上。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开始了由传统海洋开发阶段向现代海洋开发阶段转变的过程。现代海洋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海洋开发,海洋技术不断进步,并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海洋开发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新兴的海洋产业日益增多。传统的海洋产业主要是海洋捕捞业、海水制盐业和海洋运输业,现已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本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和兴起了海洋油气业、海水养殖业、海洋旅游业、海产品加工业、海水淡化业和海底采矿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三是海洋开发的物质产品不断增多,产值越来越大,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的海洋开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动物蛋白质,还可以提供可观的能源、工业原料,提供建立海上工厂、海底仓库、海上度假村等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二、优势与差距
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劲如何,与海洋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甚大。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1)海洋石油。1995年我国海洋石油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2亿吨。(2)海洋天然气。1995年我国海洋天然气地质储量1700亿立方米。(3)港口。我国有适宜建港的海湾和大河河口共118个,可供建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共164处,宜建港口的海岸线长度约900千米,至1995年已利用的为157千米,仅占17%。
(4)滨海旅游。我国可供开发的滨海旅游景点有1500多处,目前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大约占23%。(5)海水养殖。我国适宜发展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港湾面积共约260.01万公顷,现已养殖的面积仅占可养面积的25%。(6)海盐。我国沿海有适宜开发滩盐的面积共80万公顷,现已开辟为盐田并进行生产的面积约占45%。此外,我国的海滨砂矿、海洋能源等也十分丰富。
80年代中期以后,沿海各省纷纷把发展海洋经济列为发展战略,继辽宁、山东之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区也加快了海洋开发的步伐。与这种发展形势相适应,有关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996年4月,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指导性文件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出台。国家“科技兴海”计划正在加紧制定。国务院已决定将海洋开发增列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适度快速开发、海陆一体化开发、科教兴海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国家和沿海各省政府对发展海洋经济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
我国海洋经济与国外先进的海洋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中国与美国按1987年的海洋产值比较,美国为1090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6%,而我国同年海洋产值为285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4%。从海洋总产值的绝对数来看,美国大约是我国的14倍(按当年美元的比价换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出我国0.2个百分点。
造成我国海洋经济与国外先进海洋国家之间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结构不合理和科技进步含量低,表现为:(1)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是海洋渔业,经济效益不高,投入产出比例较小(1∶1.5)。传统产业产值合计占60%以上,新兴海洋产业规模还不大。(2)技术设备落后。如我国海洋渔业中,机动渔船1993年共计252126艘,其中小型渔船208994艘,占82.9%;此外,捕捞导航设备差,功率小,外海出不去,不仅产量低,而且使近海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3)全员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也很大。如海盐业,墨西哥、澳大利亚的几个著名盐场劳动生产率为7000吨/(人·年),是我国较先进的长芦盐场的20倍。盐的品种,美国有20多种,比我国多得多。盐化工生产,我国工艺技术落后,二、三次深加工产品远比国外少。
三、预测与展望
我国21世纪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方针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陆海一体化原则,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一致原则,开发与开放相结合原则,狠抓海洋高新技术,加速海洋经济与技术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技术强国。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海洋世纪。1990年的第45届联合国大会号召各国把海洋开发和保护列为本国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1994年《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生效,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1996年我国政府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标志着我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开始。从国内外形势来看,当前一个以开发利用海洋为主要内容的“蓝色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我国沿海省市陆地面积占全国的13.4%,却承载着40.2%相对富裕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62%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大国,人均陆地资源短缺,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技术强国,缓解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日益严重的压力,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成2010年远景目标的纲要的发展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可分近期(2000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三个发展阶段。2000年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全国海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速率保持在11%~13%,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上,海洋开发总体实力达到国际9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
(2)海洋水产品供应提高到人均15千克以上,海运货运量达到5.5亿吨;滨海旅游初步满足国内外旅游增加的需求;海上油气产量达到2800万吨油当量以上;北方沿海城市工业直接利用海水达到总用水量的30%;近海海域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沿海居民生活率先进入小康。(3)合理调整海洋生产力的空间布局,重点进行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培植若干新兴海洋产业的生长点;调整三大产业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的技术基础,进行高新技术超前储备。
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海洋产业产值递增率保持10%,年产值达到14000亿元。2020年目标:海洋产业产值递增率保持在8%~ 10%,总产值达300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洋经济综合评价进入世界八强。
四、对策与建议
1.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开发
以开发海洋高新技术为核心,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海洋开发的现代化程度,并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一要立足自主创新,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二要提高实用技术水平,抓紧技术改造;三要优先发展探测技术,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技术发展体系,尽快摆脱高新技术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国家在海洋研究与开发方面投入的多寡,乃是决定一个国家海洋科技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1994年,美国、日本海洋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分别是我国的28倍和8倍。国家应在财政预算中逐年提高用于海洋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以促使我国迅速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开拓新兴产业的同时,应强调对适用技术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
2.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海洋资源必须要为后代考虑,不能只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以我国海洋渔业为例,1995年海洋捕捞渔获量达1026.8万吨,而我国管辖海域每年鱼类的生产量仅943万吨,最大持续渔获量为472万吨。由于捕捞过度,导致海洋水产资源严重衰退。
在21世纪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共存发展。这种协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解决,必须有政府的行政干预。
3.优化我国海洋产业结构
按照国外海洋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可以看出:海洋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缩小,海洋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海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最后变成最庞大的产业。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最后形成海洋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1995年我国海洋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仍是海洋第二产业的6.8倍,是第三产业的1.2倍,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仍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必须通过统一规划、合理调整和优化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使2010年海洋产业发展的次序是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盐、海洋服务、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药物、滩涂种植、海滨采矿等产业。2010年后次序转为海洋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水直接利用、海洋服务、海盐、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海洋水淡化及海洋化工,逐步建立起具有强大开发实力的、结构合理的海洋产业群,促进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0-7-13信息来源:探索与争鸣
内容摘要 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遭到破坏的严重局面。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各级政府和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和海洋意识缺乏、海洋管理不到位等。加强海洋管理,要借鉴美、日等海洋大国的经验,建立陆海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实现对海洋开发事业的综合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特别要努力遏制海洋的陆源污染。
一
当前,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充分显示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更是以高出国民经济2至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2万亿元,占2006年我国生产总值的近10%。[1]海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一轮的海洋开发过程中,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由于海洋管理不到位导致后继乏力的瓶颈。这主要表现为由于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已几近枯竭;由于海域使用“无度、无序、无偿”现象的长期存在,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海洋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控制,海洋环境持续恶化。这些都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随着海洋开发速度的加快,我国沿海海域环境质量一直处在下降状态中。海洋污染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这些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由于环境污染,使得我国每年的捕捞量都要减少5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造成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而海洋污染主要的来源又是陆源污染。国家海洋局《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四大海域中有三大海域近海污染面积都比2005年有所增加,其中以渤海海域污染最为严重,渤海有26%的海域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2]据国家海洋局的监测,全国6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有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极差状态,80%以上的监测区域海水质量为四类或劣四类,大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经济贝类已难以生存。[3]
出现上述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不适应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总体海洋开发能力迅速提高的形势。在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权威性的行政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多年来,我国海洋管理以行业管理为主,海域使用以地方管理为主。因此各行业部门、沿海各省、市都是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实际形成了条块分割、各成体系的局面。各家自然都会强调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而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相互约束机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过度和不计后果的开发就在所难免了。这种局面必然使海洋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护。就海洋环境保护而言,陆源污染涉及众多非沿海省、市,这些省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出于维护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向大江大河排污的情况,监管很不到位。此外,就国家层面讲,我国目前行政海洋环境管理的有国家环保部门、海洋行政部门、交通部门、渔政部门和部队等五家,有人将其戏称为“五龙管海”。这种管
理模式的结果是机构重叠,管理过程中,互相扯皮的现象也不鲜见,实际上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造成这些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较长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公众中没能建立起来,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十分薄弱,重发展轻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海洋资源的利用上,认为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也不在少数。在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影响下,许多地方的海洋开发不计后果。如浙江某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为发展经济,积极鼓励渔农民增加渔业投入,结果出现了千家万户大购渔船,千帆竞发大发海洋财的局面,短短几年时间,该地区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其他如海洋生态保护和管理,海洋保护区的建立,海岸带管理,各沿海省份工作也不到位。如上所述,我国近海海域污染程度一直在不断加重,海洋环境质量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无疑给海水繁殖、海盐生产、海滨风景区及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海洋管理工作效果较差,也与我国在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方面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足有关。诚然,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洋管理和海上执法的水平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海洋管理投入还比较低,如我国海上执法队伍的装备就相对落后,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执法的效能。
二
为了进一步推进海洋管理工作,我们有必要借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美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运输业和沿海旅游娱乐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随着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的蓬勃发展,人类活动给美国海域和沿岸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如沿海污染加剧,水质不断下降,海岸带湿地减少,渔业资源遭到过度捕捞等。这就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一再修正自己的海洋政策,并日渐重视海洋综合管理。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概念,并于1972年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2000年根据国会通过的《2000海洋法令》,成立了国家海洋政策委员会,职责是重新审视和制定美国新的海洋战略,其成员都是总统亲自指定的著名海洋专家。经过4年的调研论证,该委员会于2004年正式向总统和国会提交了国家海洋政策报告,该报告被定名为《21世纪海洋蓝图》。该报告提出了美国为加强海洋管理的应实行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观点有:为克服此前美国在海洋管理上实行的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改革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和“总统海洋政策咨询委员会”、“区域海洋委员会”,以加强联邦政府对海洋管理的调控和指导。作为海洋国家,日本政府也一贯重视海洋管理,海洋管理的规章制度较为健全,海上执法的效率也相当高。近几年更加强了对国家海洋政策的研究。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国会已于2007年1月通过了《海洋基本法》。该法规定,日本政府未来将设立“海洋大臣”一职和成立以首相为主席的“综合海洋政策会议”,以拟订海洋基本计划和制定维护日本的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4]
借鉴世界海洋大国进行海洋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引入海洋综合管理的概念,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海洋和海岸带的统一管理。
海洋综合管理是指对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进行全面的“控制”,进行合理利用的活动。海洋
综合管理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概念,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关注海洋综合管理的国家。海洋综合管理要求国家或地区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措施,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和资源,防止、减少和控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包括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和退化,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能力,统筹协调海洋资源研究、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海洋不仅为当代也能为后世带来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效益。
三
在我国,加强海洋综合管理首先要建立有更高权威的海洋管理机构,实行对海洋综合管理的全面领导。海洋开发和海洋权益保护是一项复杂的事业,要求海洋管理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力。为此,可以参照美、日等国的方法,设立国家级的“海洋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各涉海部门的工作。国家海洋管理委员会应包括国家海洋局、交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海洋石油总公司等海洋经济行业的负责人,以协调和处理海洋经济开发、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海上交通安全等各项事务,以切实提高海洋管理的效能。
与此相适应,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立“海洋管理委员会”,来协调与海洋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形成融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交通、功能分区、普查规划于一体的地方性海洋管理体系。同时省级海洋管理委员会还要负责协调与处理陆上企业的海洋污染问题,特别是大江大河的污染问题,以杜绝海洋污染的陆上之源。海洋管理委员会根据海洋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出以政府名义强令执行的海洋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各管理部门分头执行,由各级海洋局加以监督或履行执行职责,发现问题由海洋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进行处理或裁决。对在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中造成重大损失的,海洋管理委员会可直接决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
其次,要提高各级政府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充分认识到海洋综合管理对于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海洋综合管理首先是政府的职责,而不只是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没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组织和协调,仅凭国家海洋局一家来抓,海洋综合管理是难以收到切实成效的。各沿海省、市政府要在完善海洋开发和管理机制,完善地方性海洋管理法规,加大对海洋的投入,在根治海上污染的陆路源头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如果沿海省、市地方政府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坚持“依法管海,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而是只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眼前利益,海洋综合管理是难以奏效的。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海洋环保意识,充分认识遏制和治理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环境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近海水体污染负荷已大大超过了其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的老本已经基本用完,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对此,各级政府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影响和力量,而是要在全社会营造海洋环境保护的氛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海洋环境的治理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要严格监控沿江、沿岸污染物排放入海,特别要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控和监管,严禁偷排和超标排放。
控制海洋污染,必须严格执法,需加大对违法排污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以往我国海洋环境管理难以真正发挥效力的原因与对海洋环境污染赔偿太低、处罚过轻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不按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5]。试想,一个赢利几千万、数亿元的企业,罚款几万对其来讲只是九牛一毛,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作用,也不足以使其畏于罚款而去彻底进行排污处理。相对于美国对此类事件动辄几亿的处罚力度,我国有关法律实在是太“仁慈”了。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我国有关的海洋保护法规进行适当修改,要加大对海洋污染者的惩罚力度,要让那些视环境保护法令如儿戏,不顾全人类的利益,我行我素大肆向海洋排污和向海洋倾倒废物的企业、船只、海上结构物承担巨额罚款。
如前所述,我国海洋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陆上沿江、沿岸企业。因此要彻底根治海洋污染,就需要各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沿海、沿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污染严重而又无力进行环保整顿的企业,要下决心予以关停或转产,对于拟开工又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环保部门要坚决行使自己的否决权,实行“一票否决”。要在企业中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从根本上控制污水生产总量。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现代化水平。要强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
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海洋管辖区域,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我们要增强维护海洋权益、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普及、宣传海洋知识,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是引导群众参与海洋管理的必要条件。世界上,无论是美国的《21世纪海洋蓝图》还是日本的《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都把对广大民众进行海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作为海洋国策的重要一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洋开发中出现的失误,不少就是因为广大群众也包括部分海洋开发事业的决策者缺少必要的海洋科学知识造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要把海洋教育列入全民义务教育的范畴中,把普及海洋知识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任务。要使我们的青少年自小就具备海洋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观念。同时,要对广大渔民、涉海企业职工、沿海地区居民进行经常的、有针对性的普及海洋知识特别是海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从根本上树立起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和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强烈意识,并变成广大民众保护海洋环境的自觉行为,以提高海洋管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报,2007.4.10
[2]杨威.渤海污染触目惊心 环境承载已达极限.中国海洋报,2007.1.19
[3]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污染严重.中国海洋报,2007.1.19
[4]中国海洋报(国际海洋版),2007.6.19
[5]中国海洋报,1999.12.28
作 者 李百齐,浙江海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浙江舟山: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