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布泊[推荐]
1.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周围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是一座仙湖。
2.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和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一只飞禽敢于穿越,周围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草本植物全部枯死,胡杨林成片死亡,它已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
3.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4.我今年整整100岁了,小时候,家就住在罗布泊湖畔,那时候,罗布泊碧波万顷,我跟小伙伴常常撑小船在湖面上转悠呢。我们看野鸭在水面嬉耍,我们听小鸟在空中歌唱,啊,那时候,阳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丽,湖面多么广阔!听老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么可怕,那还远着呢,我们这里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排排胡杨林,像绿色的长城,遍地绿草,牛马成群,夏熟时节,田野里翻滚着金黄的麦浪,家家过得挺殷实,新疆是个好地方,咱罗布泊也是个好地方。
可是好景不长,我25岁那年,就是1925年吧,国民党政府不知为什么,偏要将塔里木河改道,让河水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那年头,我年轻力壮,也被拉去当河工,又打坝,又开河。塔里木河改道了,我们庄上断了水,风沙飞扬,田没法种了,日子没法过了,只得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新疆解放了,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听说我老家那一带又好了一阵。你问我如今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唉,那会儿人傻呀,根本不知道什么生态不生态,建设边疆,热情是挺高的,队伍浩浩荡荡开来,地质队又发现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许多矿藏,开垦农田,开矿办厂,好不热闹,耕地要水,开矿要水,这里修水库,那里修引水渠,河水哗哗流淌,流向农田,流向矿山,真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可想不到,塔里木河下游遭了殃,罗布泊水域一天天缩小,最后完全枯干了。前不久,我给考察队当向导,到过小时候住的地方,那里连棵草也不见,连只鸟也不见,更不要说胡杨林了,望着成片倒塌的胡杨林,我心疼啊,那胡杨树我也亲手栽过,祖祖辈辈的汗水都白流了!望着茫茫沙漠,我心疼啊,我蹲下去抓了把黄沙,对考察队员说,你们想像不到吧,80年前,这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啊。
第二篇:罗布泊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请学生设计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应该从中有所受益。如果你有所感触,就推荐给别人吧!现 在请你为学习这篇文章设计一个导入语。
二、梳理学生的导入语
学生设计的导入语一般有以下几种:
1.罗布泊消逝之前到底是怎样一个仙湖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吧!2.你想知道罗布泊在什么地方吗? 请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书中说罗布泊现在是荒漠,曾有几个人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都一去不返,现在你想不想感受一下它的神秘? 请跟我来!
4.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仙湖,那么现在它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5.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仙湖,令人神往;现在却是一片荒漠,令人恐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总结): 你们都很会动脑筋,我们来梳理一下,先来解决它在哪儿(照应2);然后感受一下它的神秘(照应3);再看看它以前是什么样的(照应1);接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的现在(照应4);最后我们一起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照应5)。
三、进入课文,解决问题
1.师:罗布泊在哪儿? 书上有吗?谁找到了?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2.师:书中第2 段说罗布泊神秘,谁能说说它神秘在哪儿?讨论后明确:罗布泊,曾吞噬了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纯顺。
3.师: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呢?谁找到了?告诉我们在哪儿?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牛马成群、绿树环绕、充满生机、生命绿洲。
4.师: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呢?谁找到了?告诉我们在哪儿?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亡荒漠。
5.师:罗布泊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谁能告诉大家是怎样造成的?讨论后明确:一是20 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这一切都是人造成的。
四、欣赏文章的美
美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文字。
美析: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段文字。鉴赏: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所读的部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后明确:对过去仙湖的惊讶之情; 对现在荒漠的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五、总结全文
师: 我们通过学习不难看出,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的生态遭到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造成的悲剧而痛惜。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警醒世人,希望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文章中还指出像这样的还很多,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讨论后明确:青海湖、月牙泉。
六、在音乐声中讲故事,播放音乐
师:有一个女孩,曾经从月牙泉边走过,那美丽的月牙泉,就像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此以后她就魂绕梦牵,想呀,念呀,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她就会想起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她就仿佛看到月牙泉……如今世界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的心里藏着无限忧郁,她想知道月牙泉是否依然,是否也换了容颜……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师:在音乐欣赏中,我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借鉴这篇文章的写法,以月牙泉为调查对象,完成一篇习作。
第三篇:罗布泊学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教师寄语:自然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索取,就是对自然的致命破坏。学习目标 :
1、领会文章内容,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品读文本,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过程 :
一、尝试学习: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鹭鸶..()
栖.息()濒.临()戈.壁()无垠.()罗布泊.()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A抽 B.用 C.截 D.引
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3.资料链接:
(1)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原文中的词或句子加以描绘)?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三、跳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有的借助对比,有的巧用修辞,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2、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恶化,讲述几个发生在你身边的环境恶化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说一说我们人类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四、拓展延伸:
写一写: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
后一棵树,最后一条小溪,最后一滴水„„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五、达标测试:
体会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1、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六、课后延伸:世纪老人的诉说,感悟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一写)
假如你是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第四篇:罗布泊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凤咀中学周田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 难点】
重 点: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写作方法。
3.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难 点:
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②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二)说说今昔罗布泊
1、说说由题目想到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3、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男女生分组概括
(三)探探变化的原因
学生自由选读文中揭示罗布泊变化原因的句子或段落。
请从课文中探寻的变化原因整理后发布给同学们。小组合作,推荐人选,原因发布,看谁说得又准又全。
(四)思思变化的教训
1.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的感情?精读文中相关句子,指导朗读
点拨文章体裁及报告文学的特点
2.罗布泊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三.拓展延伸
1.书中还介绍了哪些同样的悲剧?
2.(1)如果你是这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你的子孙后代或伴随你成长的罗布泊诉说些什么呢?
(2)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边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地球!
五、板书设计
第五篇:罗布泊教案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测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同学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
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同学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重 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难 点: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本文属于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学生课前准备:
1、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作者的介绍以及关于罗布泊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一、检查预习效果:请一位同学介绍昨天在网络中查找到的关于报告文学的知识。(明确:报告文
学的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齐读文段(投影显示文段)
三、追溯原因
1、生动的描绘,准确的数据让我们觉得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系你生活的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学生思考后回答(滥砍滥伐、破坏森林、过度放牧等)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
4、胡杨诉衷肠(1、出示图片
2、讨论设计台词
3、渲泄悲情控诉人的贪婪。)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百度图片搜索:昔日的胡杨)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再看。(播放视频:今日胡杨)它衰败死亡,树干扭曲,树皮全无,僵硬的身躯支撑在沙漠之上。千年不死的胡杨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涸后终于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整天以沙漠为伴,尴尬的面对人类。
四、小组讨论,再品报告文学特点: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多媒体课件、板书相结合)①体味真实性。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如:《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②感受形象性。(1)对比手法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2)拟人手法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3)排比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③体会抒情性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一、青海湖和月牙泉正在上演着和罗布泊同样的悲剧。
1、青海湖:50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经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水位下降,普式原羚、猎隼等物种濒危,湟鱼数量骤减以及随之而来的鸟类生存危机„„幸运的是,青海省政府已经洞察这些隐患,科学家们经过科考,对青海湖目前的生态现状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2、月牙泉:数千年未能被风沙淹没的月牙泉,却在近年由于人类的过渡地开采地下水,泉水面积剧减,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莫高窟、月牙泉是敦煌举世闻名的两大景观,此时它们面临怎样的危机?请同学们课后上网去搜集整理,互相交流。(百度图片搜索:月牙泉)
二、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河流湖泊因为人为的破坏而导致同样的悲剧?(学生讨论,交换资料)1.黄河断流2.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减少3.洪湖湖面面积锐减,野鸭难觅踪影第四环节:实践探索任选一题,说一说
1、你亲眼看到我们这里的河流被污染,如果你是建设规划者,你会如何治理河流呢?
2、请你根据课文学习和你所掌握的其它知识,谈
谈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我们开原的生态环境。第五环节: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西部大开发之际,应如何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请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借鉴本文的写法)
【板书】过去:热闹繁华原因:四个“盲目”(吸水鬼)现在:死寂消亡都是人为!列数据对比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 拟人
六、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中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通过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感性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环境,真正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帮助其树立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