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布泊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南溪区石公学校胡晓林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生字词;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与目标目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难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教法、学法:
创设情景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
预习要求:收集与课本相关的资料;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文本中的生字词;勾画圈点优美的语段或不懂的语句;读课文5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组图,学生观看后谈感受,教师适时导入。
导语设计:
罗布泊,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楼兰美女的木乃伊在这里发现;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考察时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徒步孤身探险时失踪……象这样的事例在这里可谓层出不穷。甚至有科学家发现,罗布泊一直在移动。罗布泊这个谜样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它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罗布泊,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
二、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本词的生字词,抽生注音及释义)
2、解题。
3、走近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作为新闻,要求真实,作为文学,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4、抽生说一说对罗布泊的印象。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今昔罗布泊
学生思考:
1、过去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找出文章中描写过去和今日罗布泊的语句,再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然后再读一读。
2、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二)追溯原因。
1、罗布泊,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4、与此同时,还有哪些悲剧在上演?
(三)品味语言。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了让人恐怖的荒漠,让作者感到忧患,感到痛心。请找出文章中体现作者这些感情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讨论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感情的。如: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四、拓展延伸。
1、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缩小,悲剧仍在重演。胡杨的干枯,罗布泊的消逝,他们的惨状让人痛心疾首。类似这样的悲剧终止了吗?(没有)你能说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吗?
2、如何才能让这些悲剧停止?请你设计一则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五、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1、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希望,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作业:如果你是一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罗布泊所经历的沧桑,请你用自己的笔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略)
第二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焦作八中
赵改芳
一、概述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需用课时为一课时,45分钟。
2、本文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由昔日非常美丽的湖泊变成今日的荒漠。由罗布泊的今昔对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好人类家园。
3、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筛选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班为普通班,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机械,对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课堂上需要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细细品味语言,提高与文本的对话能力,感悟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导入法(多媒体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在默读朗读中感知课文,筛选信息)。
3、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引导。
设计特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这样的课堂活动是从课文出发,依托课文设计生动活泼的读写训练,将学生的课文学习引向更为深刻更为广阔更为自主的第二课堂。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本节课是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的。
2、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下册。
3、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图片展示,导入新课。展示今昔罗布泊不同情境的图片,在强烈的对比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第二阶段: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生词和所提问题答案,理清文章思
第三阶段:重点研读,合作探究。画出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思考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第四阶段:品味语言,揣摩情感。通过品味重点语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第五阶段: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让学生思考罗布泊能否重现往日的生机,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教学评价
成功之处: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本教学设计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2、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借助优美的ppt图片和教师反差强烈的语言表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让学生快速阅读,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画出文中介绍昔日罗布泊和今日罗布泊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浏览,找到关键词句,培养其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4、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和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和句子的品读来探究、感知和领会。
5、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对时事的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有待改进之处:
给学生讨论交流时间可稍加延长;对优美语言品析时,如果加上学生动情的诵读,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总结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文章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触动并通过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同时,通过设置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诵读中,明确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三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八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明白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两次重温课文的内容。
3、在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4、全班同学分男、女两大组,在文中寻找描述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情景的语句,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看谁找得最准,读得最好!
5、自由讨论后回答: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又是什么使罗布泊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6、请同学们当一回公安战士,每四人为一小组,在文中寻找毁灭罗布泊的罪魁祸首,并用课文中的材料来概括说明罗布泊为什么会消失?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8、请同学们当一回法官,说说这时候最希望人类有怎样的反应?提醒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第四环节:课外延伸
第四篇:罗布泊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请学生设计导入语
师:同学们,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应该从中有所受益。如果你有所感触,就推荐给别人吧!现 在请你为学习这篇文章设计一个导入语。
二、梳理学生的导入语
学生设计的导入语一般有以下几种:
1.罗布泊消逝之前到底是怎样一个仙湖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吧!2.你想知道罗布泊在什么地方吗? 请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书中说罗布泊现在是荒漠,曾有几个人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都一去不返,现在你想不想感受一下它的神秘? 请跟我来!
4.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仙湖,那么现在它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5.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仙湖,令人神往;现在却是一片荒漠,令人恐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总结): 你们都很会动脑筋,我们来梳理一下,先来解决它在哪儿(照应2);然后感受一下它的神秘(照应3);再看看它以前是什么样的(照应1);接着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的现在(照应4);最后我们一起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照应5)。
三、进入课文,解决问题
1.师:罗布泊在哪儿? 书上有吗?谁找到了?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2.师:书中第2 段说罗布泊神秘,谁能说说它神秘在哪儿?讨论后明确:罗布泊,曾吞噬了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纯顺。
3.师: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呢?谁找到了?告诉我们在哪儿?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牛马成群、绿树环绕、充满生机、生命绿洲。
4.师: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呢?谁找到了?告诉我们在哪儿?为我们读一下好吗?讨论后明确: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亡荒漠。
5.师:罗布泊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谁能告诉大家是怎样造成的?讨论后明确:一是20 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这一切都是人造成的。
四、欣赏文章的美
美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文字。
美析: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段文字。鉴赏: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所读的部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后明确:对过去仙湖的惊讶之情; 对现在荒漠的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五、总结全文
师: 我们通过学习不难看出,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的生态遭到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造成的悲剧而痛惜。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警醒世人,希望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文章中还指出像这样的还很多,作者列举了哪些例子?讨论后明确:青海湖、月牙泉。
六、在音乐声中讲故事,播放音乐
师:有一个女孩,曾经从月牙泉边走过,那美丽的月牙泉,就像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此以后她就魂绕梦牵,想呀,念呀,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她就会想起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她就仿佛看到月牙泉……如今世界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的心里藏着无限忧郁,她想知道月牙泉是否依然,是否也换了容颜……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师:在音乐欣赏中,我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借鉴这篇文章的写法,以月牙泉为调查对象,完成一篇习作。
第五篇:罗布泊学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教师寄语:自然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过度的索取,就是对自然的致命破坏。学习目标 :
1、领会文章内容,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品读文本,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过程 :
一、尝试学习: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鹭鸶..()
栖.息()濒.临()戈.壁()无垠.()罗布泊.()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A抽 B.用 C.截 D.引
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3.资料链接:
(1)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450平方公里。
(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原文中的词或句子加以描绘)?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三、跳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有的借助对比,有的巧用修辞,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2、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恶化,讲述几个发生在你身边的环境恶化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说一说我们人类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四、拓展延伸:
写一写: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
后一棵树,最后一条小溪,最后一滴水„„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五、达标测试:
体会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1、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六、课后延伸:世纪老人的诉说,感悟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一写)
假如你是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