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2日 08:32:28
来源: 人民日报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这是百姓眼里的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表现与群众感受联系起来看,才能对作风建设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价。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注重群众感受,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对群众缺乏敬畏心,哪怕走到了基层,也抓不到真问题。对群众需求不上心,把转作风天天挂在嘴上,就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到底,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
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群众感受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也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第二篇:论转作风看实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心贴心,实打实
——七论转作风看实效
随着转作风的深入,干部赶会场、吃宴请的少了,下基层、访民情的多了。但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人调研蜻蜓点水,考察走马观花,满足于“点上看一看,家里坐一坐,随便说一说”。这说明,转作风既要放下“官架子”,更要多掏“心窝子”。要看到,纠正不良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走出机关大院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物理距离易缩短,情感距离难拉近。转变作风、贴近群众,说到底,要努力做到心心相印。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不深入田间地头,就不可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说到一块。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想看亮点、树样板,就抓不到基层的难处、群众的痛处。没有甘当小学生的诚恳,热衷于指手画脚,就听不到群众的实话心里话。没有排忧解难的责任心,敷衍了事不干事,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改进作风不仅要动真格,更应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相比公布PM2.5数据,公众更期待雾霾天越来越少。相比不摆花不喝酒,百姓更关心省下的钱花在刀刃上。群众反感一些干部的不良风气,是因为觉得干部已经离自己太远;群众期盼干部转变作风,是希望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百姓真抓实干上。倘若改进作风仅仅在花花草草、烟酒纸笔上打转转,而忽视解决老百姓的现实利益问题,那也不是转作风的根本目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才能深入群众“面对面”,消除隔膜“心贴心”,为民办事“实打实”。一些地方作风之所以转得彻底、群众普遍满意,就在于干部带着真情下去带着实情回来,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回来,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最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穿百姓鞋,走百姓路,念百姓情,办百姓事,才能得百姓心。这不仅是转作风的启示,也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道。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的“加”与“减”
——六论转作风看实效
时近春节,各地勤俭节约办两会成为关注焦点。大会会场,不摆鲜花、不铺红地毯;会议就餐,没有高档菜式和酒类饮品;代表委员发言,陈言务去、直奔问题。简、俭、减,新会风体现了新作风,带来了新气象。
对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做“减法”,是改作风的题中之义,也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关注:形式少了、水分挤了,内容和干货是否会相应增加?群众最不喜欢的积弊陋习去掉了,群众最盼望、最拥护的优良作风是否会相应多起来?换句话说,转作风看实效,人民群众不仅看不做什么,更关注做了什么。
鲜花少了、菜单瘦了,政府部门节约的行政开支能否用于改善民生?会议短了、发言实了,党员干部腾出的精力能否用于联系群众?事实上,摒弃群众反感的不良习气,给群众带来的只是抽象观感。在内容上做“加法”,才能够把改作风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为群众带来可以触摸得到的实际利益,把改作风的实效写在群众的心坎里。反之,如果只停留于对形式主义做减法,缺少在实质内容上做加法,改作风的实效就会打折扣。
改作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面子上做减法是一个方面,里子中做加法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把握这种“加”与“减”?就需要党员干部多到基层调研,摸准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多向人民群众问需问计,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进而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寓改作风于破发展难题、解民生忧虑之中,将改作风扎根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使改作风焕发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既敢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又善于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加法,把握好了这个“加减辩证法”,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向深处改,向实处改,我们就能最大程度释放改作风的红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
——五论转作风看实效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进村静悄悄、调研实打实,有的视察工作直奔问题去,有的蹲点调研渐成惯例。这些让群众赞成的好作风,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现场,而不是走过场。
只有在现场,才能够深入实际、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反之,倘若调研只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不了解社情民意、不知道实际情况,谈何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倘若身在现场而心在别处,回避矛盾、绕开问题,又怎能解决实际困难、密切联系群众?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正因为此,那种认为网络可以取代“在现场”的错误思想颇有市场。殊不知,网络固然是观察舆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我们认识“复杂中国”的重要手段,但在任何时候,“键对键”都代替不了“面对面”。不在现场,就无法获取更多真实细节和切身体会;不在现场,也很难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摸准社会的脉、点到政策的穴。
今天的中国,正在转型爬坡,矛盾不少,困难更多。更多领导干部抬起脚步进工厂、站在工地谋建设,才能弄清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从而对症下药,找准发展路子;更多领导干部躬下身子进柴屋、蹲到灶边摸民情,才能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有的放矢,制定惠民措施。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在现场,就是在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就是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走进太行深处,感慨“看到真贫就值了”;李克强在湖北农村考察,询问“有什么恼火事”。中央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多在现场、不走过场,才能解决难事、多做实事,才能使改作风见到实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不能一阵风
——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正在积累正能量。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下乡自带饭盒,有的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有的考察调研不惊动下级机关。但也有人担心,改作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改作风,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然而,转作风有没有实效,不仅看一时之变,更看长久之态。如果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过无痕,很难留下什么成果,已经取得的成效也会付诸东流。
改作风一阵风,这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痼疾。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一重视,马上就抓,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或是“锦上添花,应景文章”,雷声很大,雨点很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新鲜,三分钟热度。结果,作风问题年年讲,作风建设年年抓,但年年都是老问题,年年都是老样子,改作风陷入“改回来又改回去”的周期律。在群众眼里,这种一阵风式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改作风如是。如果改与不改一个样,甚至越出红线不问责、改出实效不鼓励,改作风动力安在?政绩考核树立作风导向,干部选拔确立作风标准,行政问责注重作风红线,形成改作风的激励机制,方能防止出现半途而废、无果而终的情况。认识不到位、作风难持久。一些人把改作风当作上级要求,并未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并未在党性修养上强化为民这个责任。只有常修为政之德,涵养宗旨意识和党性意识,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焕发改作风的内在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 :卸掉“弹簧门” 解决真问题
——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有网友反映,有的地方的市长信箱、部门留言板,变成了客客气气的“应酬”:回复及时、态度诚恳,“您的意见很好,一定高度重视”云云,却迟迟不见下文,问题被挡了下来、弹了回去。改进作风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都有真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还存在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
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事却仍不好办,或者不真办,问题被拖了下来、群众被推了出去。轻车简从、访寒问暖,但却没有抓真问题、出真成果。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把转作风变成了“作风秀”,本身就是需要转变的坏作风。
有这样那样的“门”,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回答好“为何转、为谁转、怎么转”的问题。中央力倡改进作风,群众也高度关注作风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人把转作风当成了虚应之策,专做些表面文章,导致一些地方转作风,形式大于内容、面子大于里子。卸掉“弹簧门”,关键是要解决真问题。各级干部要把改作风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结合起来。调查研究要出成果,不能就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联系群众要有实效,不能光是“到下面走走、到地里转转”;解决问题要见真章,不能满足于“树个典型、搞个示范”。
转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服务于民。“为转而转”,只会让群众更加反感。改进作风,各地各部门务必改到深处,转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这是百姓眼里的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表现与群众感受联系起来看,才能对作风建设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价。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注重群众感受,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对群众缺乏敬畏心,哪怕走到了基层,也抓不到真问题。对群众需求不上心,把转作风天天挂在嘴上,就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到底,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
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群众感受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也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一把手”要带头
——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转变作风,正在各地带来新变化。有的会议精简了,发言短了;有的调研陪同少了,内容实了;有的为群众办事快了,工作效率高了。这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与“一把手”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领导机关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作风有具体规定,也有明确要求,如果“一把手”不给力,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又如何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真转实改?对不良作风,“一把手”不警觉,安之若素、见惯不怪,最终大家也会坦然受之,变成“温水煮青蛙”。
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不动真格,不痛不痒,虚晃一枪,装模作样,还不如不做。如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是“只此一回”;密切联系群众,光是“结一个穷亲”;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搞一个典型示范”,那么各级干部也只会“照猫画虎”虚应,最终会让人心凉了、把民心伤了。“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论转作风看实效
目 录
◇“一把手”要带头——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卸掉“弹簧门”解决真问题—— 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不能一阵风—————— 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五论转作风看实效
◇改作风的“加”与“减”——— 六论转作风看实效
◇心贴心,实打实———————七论转作风看实效
“一把手”要带头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转变作风,正在各地带来新变化。有的会议精简了,发言短了;有的调研陪同少了,内容实了;有的为群众办事快了,工作效率高了。这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与“一把手”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领导机关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作风有具体规定,也有明确要求,如果“一把手”不给力,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又如何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真转实改?对不良作风,“一把手”不警觉,安之若素、见惯不怪,最终大家也会坦然受之,变成“温水煮青蛙”。
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不动真格,不痛不痒,虚晃一枪,装模作样,还不如不做。如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是“只此一回”;密切联系群众,光是“结一个穷亲”;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搞一个典型示范”,那么各级干部也只会“照猫画虎”虚应,最终会让人心凉了、把民心伤了。“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1月17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二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2日07: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会议减少了,文件简短了,干部进村入户更勤了,访贫问苦的更多了,排忧解难的更实了……这是百姓眼里的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表现与群众感受联系起来看,才能对作风建设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价。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难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
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群众对干部和工作满意了,才算是干部作风真转变。群众打了高分,对干部是一种激励;分数不好看,主要是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是一种压力,也是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动力。
注重群众感受,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老百姓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多看一看老百姓的工作状况,多体会体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转变作风才能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改进工作才能改到百姓心坎上。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对群众缺乏敬畏心,哪怕走到了基层,也抓不到真问题。对群众需求不上心,把转作风天天挂在嘴上,就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到底,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老百姓办事上。
古人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群众感受时刻放在心中,转变作风就有了方向,改进工作就有了动力,也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人民日报评论员:卸掉“弹簧门”解决真问题
三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5日07:0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网友反映,有的地方的市长信箱、部门留言板,变成了客客气气的“应酬”:回复及时、态度诚恳,“您的意见很好,一定高度重视”云云,却迟迟不见下文,问题被挡了下来、弹了回去。改进作风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都有真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还存在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
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了,但事却仍不好办,或者不真办,问题被拖了下来、群众被推了出去。轻车简从、访寒问暖,但却没有抓真问题、出真成果。这样的“弹簧门”、“玻璃门”,把转作风变成了“作风秀”,本身就是需要转变的坏作风。
有这样那样的“门”,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回答好“为何转、为谁转、怎么转”的问题。中央力倡改进作风,群众也高度关注作风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人把转作风当成了虚应之策,专做些表面文章,导致一些地方转作风,形式大于内容、面子大于里子。
卸掉“弹簧门”,关键是要解决真问题。各级干部要把改作风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结合起来。调查研究要出成果,不能就是“隔窗看景、走马观花”;联系群众要有实效,不能光是“到下面走走、到地里转转”;解决问题要见真章,不能满足于“树个典型、搞个示范”。
转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服务于民。“为转而转”,只会让群众更加反感。改进作风,各地各部门务必改到深处,转到实处,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不能一阵风——四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28日07:0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作风,正在积累正能量。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下乡自带饭盒,有的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有的考察调研不惊动下级机关。但也有人担心,改作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
改作风,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然而,转作风有没有实效,不仅看一时之变,更看长久之态。如果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过无痕,很难留下什么成果,已经取得的成效也会付诸东流。
改作风一阵风,这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痼疾。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一重视,马上就抓,领导不强调,立刻就放。或是“锦上添花,应景文章”,雷声很大,雨点很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新鲜,三分钟热度。结果,作风问题年年讲,作风建设年年抓,但年年都是老问题,年年都是老样子,改作风陷入“改回来又改回去”的周期律。在群众眼里,这种一阵风式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改作风如是。如果改与不改一个样,甚至越出红线不问责、改出实效不鼓励,改作风动力安在?政绩考核树立作风导向,干部选拔确立作风标准,行政问责注重作风红线,形成改作风的激励机制,方能防止出现半途而废、无果而终的情况。
认识不到位、作风难持久。一些人把改作风当作上级要求,并未在思想深处触动“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并未在党性修养上强化为民这个责任。只有常修为政之德,涵养宗旨意识和党性意识,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焕发改作风的内在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现场,才不会走过场
——五论转作风看实效
2013年01月31日08:32
在一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进村静悄悄、调研实打实,有的视察工作直奔问题去,有的蹲点调研渐成惯例。这些让群众赞成的好作风,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现场,而不是走过场。
只有在现场,才能够深入实际、直面矛盾、解决问题,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反之,倘若调研只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顿饭”,不了解社情民意、不知道实际情况,谈何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倘若身在现场而心在别处,回避矛盾、绕开问题,又怎能解决实际困难、密切联系群众?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正因为此,那种认为网络可以取代“在现场”的错误思想颇有市场。殊不知,网络固然是观察舆情、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我们认识“复杂中国”的重要手段,但在任何时候,“键对键”都代替不了“面对面”。不在现场,就无法获取更多真实细节和切身体会;不在现场,也很难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摸准社会的脉、点到政策的穴。
今天的中国,正在转型爬坡,矛盾不少,困难更多。更多领导干部抬起脚步进工厂、站在工地谋建设,才能弄清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从而对症下药,找准发展路子;更多领导干部躬下身子进柴屋、蹲到灶边摸民情,才能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有的放矢,制定惠民措施。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在现场,就是在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就是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走进太行深处,感慨“看到真贫就值了”;李克强在湖北农村考察,询问“有什么恼火事”。中央领导同志的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多在现场、不走过场,才能解决难事、多做实事,才能使改作风见到实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的“加”与“减”
——六论转作风看实效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2月05日04:59
时近春节,各地勤俭节约办两会成为关注焦点。大会会场,不摆鲜花、不铺红地毯;会议就餐,没有高档菜式和酒类饮品;代表委员发言,陈言务去、直奔问题。简、俭、减,新会风体现了新作风,带来了新气象。
对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做“减法”,是改作风的题中之义,也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关注:形式少了、水分挤了,内容和干货是否会相应增加?群众最不喜欢的积弊陋习去掉了,群众最盼望、最拥护的优良作风是否会相应多起来?换句话说,转作风看实效,人民群众不仅看不做什么,更关注做了什么。
鲜花少了、菜单瘦了,政府部门节约的行政开支能否用于改善民生?会议短了、发言实了,党员干部腾出的精力能否用于联系群众?事实上,摒弃群众反感的不良习气,给群众带来的只是抽象观感。在内容上做“加法”,才能够把改作风延伸到群众的家门口,为群众带来可以触摸得到的实际利益,把改作风的实效写在群众的心坎里。反之,如果只停留于对形式主义做减法,缺少在实质内容上做加法,改作风的实效就会打折扣。
改作风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解决问题,面子上做减法是一个方面,里子中做加法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把握这种“加”与“减”?就需要党员干部多到基层调研,摸准改革发展的痛点难点;多向人民群众问需问计,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进而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寓改作风于破发展难题、解民生忧虑之中,将改作风扎根于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使改作风焕发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既敢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减法,又善于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加法,把握好了这个“加减辩证法”,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向深处改,向实处改,我们就能最大程度释放改作风的红利。
心贴心,实打实——七论转作风看实效
来源:《 人民日报 》评论员(2013年02月07日 02 版)
随着转作风的深入,干部赶会场、吃宴请的少了,下基层、访民情的多了。但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人调研蜻蜓点水,考察走马观花,满足于“点上看一看,家里坐一坐,随便说一说”。这说明,转作风既要放下“官架子”,更要多掏“心窝子”。要看到,纠正不良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走出机关大院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物理距离易缩短,情感距离难拉近。转变作风、贴近群众,说到底,要努力做到心心相印。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不深入田间地头,就不可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说到一块。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只想看亮点、树样板,就抓不到基层的难处、群众的痛处。没有甘当小学生的诚恳,热衷于指手画脚,就听不到群众的实话心里话。没有排忧解难的责任心,敷衍了事不干事,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改进作风不仅要动真格,更应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相比公布PM2.5数据,公众更期待雾霾天越来越少。相比不摆花不喝酒,百姓更关心省下的钱花在刀刃上。群众反感一些干部的不良风气,是因为觉得干部已经离自己太远;群众期盼干部转变作风,是希望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百姓真抓实干上。倘若改进作风仅仅在花花草草、烟酒纸笔上打转转,而忽视解决老百姓的现实利益问题,那也不是转作风的根本目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才能深入群众“面对面”,消除隔膜“心贴心”,为民办事“实打实”。一些地方作风之所以转得彻底、群众普遍满意,就在于干部带着真情下去带着实情回来,带着责任下去带着任务回来,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最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穿百姓鞋,走百姓路,念百姓情,办百姓事,才能得百姓心。这不仅是转作风的启示,也是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正道。
第四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扎实开展宗旨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中共温泉镇委员会
2010年8月20日
今年,自启动了践行宗旨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高标准、严要求,使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形成了浓厚的谋发展、求突破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我镇开展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我镇先后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组织干事等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力保障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宗旨意识求创新
宗旨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后,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开展好活动的重要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实施方案,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各部门,并严格按照推进计划有序推进。
5月中旬,我镇组织召开全镇“践行宗旨教育”动员大会,对活动的开展作了动员部署。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宗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努力打造最讲党性的干部、最精锐的干部、最有效率的部门。活动中,狠抓作风服务建设,有序推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一是完善了镇(中心)、村(站)、组(点)三级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将镇党政综合服务中心、站、点的工作人员电话制成便民卡发给群众,开通了“不满意”热线,畅通了干部群众不满意渠道。三是以“不满意”为切入点,开展“群众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四是制定了开展满意度初测方案,并开展了测评。从实行“日 1
常坐班制”、试行“综合服务制”、推广“便民代办制”这“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的管理,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的窗口,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今年以来,共办理合医17877人次,其他事项326件。
三、抓好基础求发展
(一)加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党委采取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组织专题学习、安排重点发言等方式,先后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党章、勤政廉政为民读本、中央四项监督制度、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市委1+7文件、县委五项工作制度等,参学人员并按要求撰写了2篇心得体会。
(二)认真开展履职尽责我承诺活动。一是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进行对照检查,对未完成项目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二是对未完成的整改项目制定后续整改推进计划,按计划抓好整改落实。三是制定履职尽责工作计划,引导和督促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并召开公开承诺大会。
(三)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是我镇结合实际,深入帮扶点实地调研,拟定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公开承诺办理实事具体项目。同时,结合“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我镇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抓手,争创一流模范乡镇,争创一流服务团队,努力做到“五个好”、“五带头”、“五落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7月,镇党委采取物资和现金的结对帮扶形式,为贫困党员、群众、计生帮扶对象送去大米12袋、油12桶、现金3000元,为干部与群众架起了一座“温馨桥梁”。二是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人一证、每人一卡、每季一访、每年一评,激发党员在干事创业中保持先进性,对贫困群众进行有效帮扶。三是以“造血式帮扶,助农村持续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遵循培训形式求“活”,培
训内容求“精”,培训机制求“实”,增强培训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局面。目前已组织群众进行实用技能培训3次、旅游服务培训2次,创业培训1次,为脱贫致富拓宽渠道。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镇着力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促进各村、各部门创先争优。双河村坚持因势利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该村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全镇第一个修通阳台、鹿山通组水泥公路,第一个建立了竹林咀农民休闲娱乐场所。募阳村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班子活力。一是建立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党员和干部群众对支部班子的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二是坚持正常开展组织活动,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方法,使全体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为确保“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与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我镇将继续以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形式到各支部、各部门指导,采取围绕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抓学习的方式,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四、创先争优掀热潮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进而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我镇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庆 “七〃一”唱红歌,再次掀起了创先争优和践行宗旨教育活动的热潮。
(一)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业余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6月28日邀请县委党校吴岚容老师为全镇党员干部上了一堂题为《宗旨教育形势报告》,由镇党委书记亲自上了一堂题为《看我党发展历史,深刻认识当前形势,冷静思考中共党员的宗旨》党课,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为创先争优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温入党誓词。各支部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邀请
老党员谈体会谈感受等方式,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了党内法规等相关知识。同时,各党支部本着就近原则,组织党员开展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使每一位党员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镇党委在7月1日“庆七〃一,唱红歌”卡拉OK大赛之际,镇党委书记引领全体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誓词。
(三)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切实做好关心爱护党员工作,使工作和生活在农村一线的老党员或生活困难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镇党委在开展“两访一问”的基础上,在“七〃一”期间开展了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活动,班子成员分别完成了1篇干部思想状况调查报告。通过走访,增进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践行宗旨”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以“庆祝建党89周年”为主题,各党支部利用简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展示基层党建风采。一是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农村、金业公司、绥阳看守所、县中队开展“四看四想四增强”活动,特别是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干部启发很大,并按要求撰写了一篇心得体会。二是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廉政知识和四项监督制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我镇在参加全县的复赛中,有三支队进入绝赛。三是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按要求制作了两幅标语,营造了良好活动氛围。同时按照活动开展的进度,完成了信息13期。四是认真开展选人用人大家谈征文活动,并将优秀篇目向县委组织部进行推荐。五是将宗旨教育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将在活动中涌现的党员先进事迹进行书面整理上报。
总之,我镇在宗旨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兄弟乡镇相比,离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在下步工作中,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意,听取群众呼声,脚踏实地,帮助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群众呼声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群众满意的标准里践行
为民服务宗旨,使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注释:
1、五个好: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2、五带头:指带头学习提高,争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带头争创佳绩,争做勇创一流业绩的模范;带头服务群众,争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争做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弘扬正气,争做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
3、五落实:指党建责任落实,服务中心落实,党建工作落实,保障机制机制落实,督促检查落实)
4、四机关型:指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
温泉镇政务中心为民服务情况(2010.1——2010.8.18)
一、合医窗口
1、门诊补偿:15717人次,金额:141094.802、住院补偿:2161人次,金额:1485539.54
二、社会事务办窗口:
1、离婚登记:6对
2、结婚登记:150对
3、补办结婚:10对
三、计生服务窗口
1、流动人口:48本
2、生育证:112本。
第五篇: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铁岭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党组
2010年10月18日
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服务群众的窗口,优化发展软环境的平台,我们坚持把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最高标准,通过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管理等措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我们曾先后3次召开党组会,提出要重特色、见实效的总体要求和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思路。同时,根据活动进展情况,2次召开由各支部书记、首席代表参加的创先争优活动调度会,点评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了创先争优活动有声有色,不断深入,极大促进了中心各项工作的提升。截止到10月末,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80026件,即办件比例达到67.3%,办结率达到100%,“一个窗口”收费11.63亿元,同比增长162%,创历史新高。群众满意率达到99%。我们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结合推进项目进驻、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环节,在增强功能,提高效率上创先争优。一是全力推进项目进驻。项目是中心工作的核心,有了项目,才能谈到服务。我们利用创先争优这个契机,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更多的便民、利民项目进驻中心。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市外经局、市水利局、市土地局3个部门新进审批事项10个。截至目前,进驻中心审批事项达到300项,收费项目达70项,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以企业设立登记“一表制”为切入点,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从今年7月1日起,我们通过中心的电子政务平台,把过去涉及4个部门窗口办理企业设立登记业务,需要办事人提供的基础资料实现一表共享,解决了办事人不会填、填不好、重复填、往返跑等问题,简化了环节,缩短了办事时限,目前,凡办理企业设立登记的项目,都可以享受“一表制”服务,现已试办196件。另外,审批外网内容录入并更新全部完成,在线咨询、预约,下载表格等服务功能全部开通。三是落实审批、收费目录制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完成《铁岭市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铁岭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调整和修编工作,目前已经得到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近期将向社会公布。新的行政审批目录中,调整91项,取消24项,下放5项,保留316项。新的收费项目中,取消、停止35项,保留245项,与上次清理结果相比,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了130项,消减45%。审批、收费项目实行目录制管理,受到省审改办高度评价,在全省审改系统进行推介。
二、结合创新服务方式,落实长效服务措施,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创先争优。一是推行全天候服务方式。结合搬入新城区后中心运行的实际,我们从7月20日开始,推出了以工作日午间不休息,照常对外办公,双休日、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通过值班值宿人员开通公开电话、网站等方式提供咨询、预约等为内容的全天候服务方式。办事者还可通过网站下载相关的表格,办事者按照表格要求备齐前置资料,可大大提高一次性办结的成功率。截止10月末共提供全天候服务1472次。其中,16个窗口办理审批事项953件,19个部门窗口提供咨询服务519次,用我们的辛苦,给办事群众带来了方便。市地税局利用午间休息时间为铁岭县运管所一次性办理20户税务登记证,除主动帮助填写表格外,还主动要求办事人到食堂就餐。市质监局利用中午和下午下班后时间,为沈阳东远电梯、河南起重机械厂、本溪锅炉厂等24户企业提供服务。县质监局为偏远山区大甸子、白旗寨等41个单位提供服务。市环保局利用中午时间为老四平工业园区换热设备产业基地办理了相关审批手续。不少远道而来的办事者当日当日即可返回,为办事群众实实在在地办了一件实事,受到群众的普遍称赞。二是建立主动服务长效机制。在市直、各县(市)区中心几年来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于6月29日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公共行政服务系统建立主动服务长 效机制实施意见》,完善了提前介入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延时服务、合作联动服务等具体服务方式,拓展了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今年以来,组织上门办理业务939次,电话、网络预约服务81件,组织大项目协调会23次。市工商局窗口为解决康平、法库境内企业到市里办事路途远且乘车不方便的实际,上门为辽宁昌泰矿业有限公司、辽宁慈恩煤业有限公司和康平县三台子煤矿有限公司提供年检服务。市外经局窗口利用周六、周日加班为香港恒基兆业在铁岭投资建设的铁岭恒莲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和铁岭恒湖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起草所有材料,并准备办理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前期所需相关材料;市林业局审批办仅十一期间,就为涉林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预约服务17次。三是全力推进公共行政服务向下延伸。在总结全市公共行政服务“四级联动”新机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统一的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建设标准,确定了服务主要事项,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各县(市)区向乡镇放权,实现公共行政服务向下延伸。目前,开原市19个乡镇、138个村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室。昌图县向乡级中心下放涉及县直12个部门,行政审批权力30项,其中18项已经到位。铁岭县准备向试点乡镇下放涉及9个县直部门的27项行政审批权,其它县(市)区也都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向下放权。
三、结合争创“四个十星”,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规范管理,提高服务素质上创先争优。一是坚持开展窗口选优评差活动。根据服务窗口的实际情况,在已经坚持开展近5年的选优评差活动基础上,我们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和工作人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并按照十星先进基层党组织、十星优秀共产党员、十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自定的十星服务标兵确定了详细、具体的考评内容和标准,对窗口及工作人员的考评结果坚持周公示,月小结,季评选,半年初评,全年总评。我们对常驻中心的29个窗口部门分两组进行初评排名,排名结果在中心管理办第17期《简报》上进行了公布,对先进窗口部门在8月2日的《铁岭日报》第一版上刊登,有力地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也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意识,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各部门窗口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仅8月5日,就有7个窗口部门为冒雨前来办事的群众办理业务15件,办事群众深感满意。二是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美容与形体知识讲座等,特别是开展全天候服务以来,为了能准确回答咨询者提出的问题,我们对全体工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了各窗口部门的主要职能、办事流程等基本业务方面的培训,做到有问必答,让咨询者满意。三是制定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明确首席代表(审批办主任)和窗口工作人员的选用条件、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了中心人员的准入门槛,为提高服务能力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最近,我们又准备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办内管理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做到的,我们要首先做到,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不做的,我们首先不做的原则,让办内工作人员为窗口工作人员树立表率和示范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把创先争优活动做为一种长效机制,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促使中心全体党员和工作人员以更加积极和勤奋的工作态度投身于审改和公共行政服务事业,做提高服务效率的先锋,当提高服务质量的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