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一节公开课(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3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作文:一节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作文:一节公开课》。

第一篇:小学作文:一节公开课

一节公开课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上来就问我们喜欢什么课,我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这个说美术课,那个说体育课......老师抱歉地说:“因为快期末考试了,所以美术课和体育课就要停了。”听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大家镇住了。王宽唯张了张嘴,“啊”的叫了一声,很多人也是忿忿不平的样子。

我其实一半伤心一半不伤心,伤心的是美术课要停了,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科目啊。不伤心的是体育课不上了,我平时最头疼上体育课了。

老师问我们同不同意她的观点,有人同意,并叫了出来,我没吱声,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师让我们把想法写下来,我想了一段时间,觉得老师采取的这种方法不合理,我要用自己的笔来说服老师改变她的决定。

我认为学习不光非要这些时间,美术课体育虽然不考试,可它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美术能修身养性,提高审美,体育能强身健体,有益健康。不能因为期末了,就停掉它们啊!老师,我说的对吗?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节课是每位教师从教生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备课、上课的技巧,才能为他的课堂锦上添花。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在认真上好每节课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授课的成败。备课将合理、科学地组织教材,把相关的知识尽可能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备课的观念要更新,它不单纯是文字工作,(一)、备教材。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就拿语文课来说:阅读课必须让学生多开口读书,在阅读中感悟;识字课必须侧重于生字的音形意进行教学,让学生读准音,认准形,弄清意。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学生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备学生。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臵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四)、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年轻的新教师,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脱离教案授课自如,使教学内容衔接自然。

备好了课,但教师讲课时要尽可能地脱离开教案,教案内容在头脑中要清晰熟练,不要简单地背诵教案。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主动得多,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和情绪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中的内容和程序,把握学生,控制课堂。

每一节课教学的每一步骤,内容衔接要自然娴熟,运用自如,方法要多样灵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生硬、拘谨做作,拿腔拿调。

在作好以上几方面的准备后,一节成功的课也基本准备就绪。只待上课铃声的敲响时,教师便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迈上讲台,去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上课.每堂课都要讲究教法创新。教法设计得好,有新意,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通过新颖的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上好每一节课?要把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作为重点。

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素质的目标,这个目标体系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②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③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④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⑤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又有利于课外活动开展。会议还认为,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①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②语言文字的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对小学生来说,重在积累。语言文字训练当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以及精彩的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③语言文字训练是凭借课文进行的,离开课文去搞一些零碎的繁琐的字词句的习题,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做,是违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初衷的。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注意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要加强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以省时、高效为标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原则,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

下面谈三点做法:

(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要把每篇文中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语言文字都挖掘出来,就必须在教法上创新,一成不变的模式学生不会喜欢。这学期在语文课上我尝试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些精彩段落,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是讲爬山虎脚长在哪儿以及它的样子、颜色。从表面上看这是常识性的介绍,并无趣味、生动可言,因此在设计这一段的教法时,我一改过去先读课文,然后回答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学习这一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画图法

平时,喜欢画画的学生拿起画笔、画纸,把爬山虎脚的样子画得栩栩如生,我知道他们只有通过细致读书,才能把画画得准确,可见,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2、朗读法

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已经把课文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把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读成美妙动听的乐章,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3、问答法

学生们两人一组,一问一答。从他们熟练的问答中,就足以使我了解到,他们已经学懂了课文的内容。

4、画重点词句法

学生们通过读书,把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用笔“圈一圈,画一画,点一点”,这“圈、画、点”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疑难的过程,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思考的习惯,而且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二)、把多媒体艺术带入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讲《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刚一上课,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大屏幕,一个“脚”字跳跃着来到屏幕上,我及时地问学生:“你们看,什么跳着来了?”当学生看到那个颜色鲜艳,且跳动着的文字时,注意力一下被吸引过来了,这样的课堂导入设计活泼生动,引人入胜,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生动、趣味表现出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讲课文时,为了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使教学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一动感的过程是很难用抽象的文字把它表述清楚的,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把爬山虎脚爬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看到的是动感的画面,鲜艳的图画,准确的词汇,这样将有关的知识和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达到感知、积累、内化的目的。

(三)、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的交结点作为研究问题,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合作学习,完成讨论问题,最后交流。如在《捞铁牛》一课中,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在捞铁牛之前大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把它用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接着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大家讨论研究打捞的过程。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发言,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比如学生们自己用 “动手铲沙,船浮牛起,沙空牛出,划浆牛回” 这16个字准确的概括了打捞的过程。学生都有强烈的研究欲望,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参与研究过程,潜力就被激发了,大脑得到放松,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心理状态。当学生们探究的成果得到教师的赞赏、同学的认可时,他们就充分体验到了共同学习与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了教师的素质和基本功,领略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备好了课,相信在座的每位年轻的教师能凭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喜欢,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上好每一节课。

第三篇:魏书生的一节公开课

一,与教师聊天

魏老师纵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指出我们当代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便宜的一代。他说,人生是呈加速运转的车轮,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和做事两项内容,倡导教师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平常心,眼睛向内,提高素质。

魏老师呼吁既建立合理而互助的人际关系,不神化任何人,不鬼化任何人,也要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爱自己的特长和特点。

就教学,魏老师强调能力、习惯、思维、意志、品质的培养,他让学生养成日记习惯,运用左手写字,在学中求乐,苦中求乐。他带着学生练气功,做到松、静、匀、乐,使他们生活在音乐声中,而不是生活在吆喝声中,并且建立起由自检、互检、责任人检查、集体舆论检查构成的监督检查系统。他说,教与学的矛盾其实就是学生内心深处勤与懒的矛盾。

最后,魏老师送给教师同行们几句赠言:“潜心教育,校校皆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二,上公开课

问:每天上课唱歌吗?

不见反应,启发:回答一个字,要么回答两个字。

问:这么多老师听课,怕吗?回答的有“紧张”二字,也有“不紧张”三字。

经过以上放松式的准备,然后上课。

但行礼站着时间长,商量表决是否口头作文,指出如果说假话,老师不愿意听。结果不愿意口头作文的占大多数,老师高兴地让学生请坐。

魏老师指明自己高课低上,给初一学生上高三教材的意图:中国人学中国话没那么麻烦。

接着深入学生中间,进行心理教育,调整好学生的心态,并且发动学生猜课题,确定年龄最大的《〈诗经〉二首》。

请写字最好的男生上来写第二首《诗经》的课题——《硕鼠》;布置给女生的任务:回答想从该课学习到什么内容。

问:谁愿管时间?8:40——9:20。

问:愿意老师讲的请举手?学生齐刷刷举起了手,但魏老师说:“我很懒!”

他让学生打开课本,回答他的提问:《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提示学生注意名称、起止年代和分类。启问:《硕鼠》节选自——?以上导入新课,简介《诗经》。

指名某男生上板写出自读要点(该生写完之后,听候老师的指示,不敢擅自离下返回——魏老师放弃了对该生的继续教育,此乃戏剧性的一幕),让学生们齐读“预习提示”,读了多遍。

启问:“硕鼠”何解?引导朗读。先让男生尝试初读,后让女生再读,并指明有错误。提问:“哪个字读错了?”明确:“女”,音“ru”。

然后,魏老师让男女生展开比赛,男生读首章,女生读第二章。以上朗读《硕鼠》。

以下进入“读——议——背”中的议论阶段,魏老师让同桌之间展开讨论:1.“莫我肯顾”即“莫肯顾我”,倒装的文言句式。2.“誓将去汝”:将去汝而逝。接着学生扮演老师,站起来给其他学生上课。

魏老师让学生比较前二章,提示只是变化个别字,让学生找:“顾”,“黍”,“土”,“所”,“德”,“麦”,“国”,“直”这些韵脚字。

最后是学生背诵。

第四篇:如何上好一节科学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公开课

总结这些好课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五个“追求”:第一科学课是模拟科学的过程,它追求的是理性思维的过程;第二,内容不求多,做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立足一点突破,追求心灵震撼;第三就是把一个活动做足。挖掘活动内涵,追求多维整合;第四简化教学设计,追求课堂生成。最后我们的课堂上应该格外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追求一种心理满足和成功体验。

我就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来谈谈这五个“追求”。本课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把橡皮泥捏成碗型,可以使橡皮泥浮起来。第二个借助一些可以浮的物体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第三个潜水艇减轻重量可以在水里浮起来。第四个往水里加盐,可以使土豆、鸡蛋等物体浮起来。这四个活动如果在一堂课里做下去,加上导入、过渡和结尾,每个活动最多七八分钟,只能隔靴挠痒。所以我把这四个活动分成两课时,第三个有关潜水艇的活动单独做一课叫《自由沉浮》,其它三个活动我把它并为一课,而且这三个活动我重点只做往水里加盐的活动,这就叫做“立足一点突破”。

这堂课层次非常简洁,第一个活动把材料清点一下放到水槽里。第二个活动把沉的物体浮起来,这里我是埋下伏笔的,因为现有条件下土豆是浮不起来。于是这时候老师出场了,我指着讲台的一盆清水说:“你们那个土豆真的浮不起来吗?我来试试。”从学生水槽里捞一个来放进去,浮起来了!学生立刻就反驳了:“老师,你那水里面放了盐了。”当学生猜中你心里的答案时千万不要得意,“你又没看到我放盐,凭什么说我这里放盐啦?”“书上不是写的嘛,死海里面有盐,所以人沉不下去。”本来我还要安排一个环节读读那个资料,现在他自己读了。“但是这不算证据,这是你的推理。要证明我这里面有盐,你该怎么做呢?”一个学生手一举:“老师我来尝尝,如果是咸的就证明有盐。”这时候我立刻断绝这个观点:“不可以,你也不知道放的什么,万一有毒怎么办?”当时硬生生把他给吓住了。旁边小孩说:“你尝尝,老师不会毒你的。”“你来试试看。”“我不干!”你这时候一定要丝条慢理的说:“不用尝,怎么做也能证明我这里面放了盐了?”这个问题提出后全班安静了下来,虽然场面上是静的,头脑却是活的。不一会儿一个小孩举手了“你给我盐。”这时请注意点拨的技巧,要让他展开思维:“你要盐干什么?”“把盐放在我这里面,如果土豆浮起来,就证明你那里面放盐了。”看到一个现象,模拟出这个现象就能证明这个现象里面的结构是这样的,这就是模拟科学思维。“你们觉得放多少盐合适?怎么放,是一袋全倒下去,还是一勺一勺地放?还是五勺五勺地放?小组讨论讨论哪种方法好。”小孩子第一个反应就是动手,他不会想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课堂上学生浮躁时,我们老师就要给他泼泼冷水,让他冷静下来。全班八个小组,六个小组放盐,还有两个组放糖。放糖也能浮起来,我就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

回顾一下这节课,是不是体现了这五个追求?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追求的是理性思维,学生动手不是盲目动手,每一次动手都需要先打开思路。当土豆浮起来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震撼。如果只是放盐让学生做一做,就没有期待,没有震撼了。这个活动里既有知识性的内涵,又有技能训练的内容,还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些多维目标都整合在一个活动里面把它做足做透。整个课堂三个活动,层次清楚,而那么多灵动的东西就是取决于课堂的生成了。这堂课还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上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

体验,尤其失败以后才成功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这个情感经历是起伏的,心理是满足的。

三、我的好课观:好课三味

一堂精致的科学课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呢?这里我就来谈一谈我的课堂观。我觉得好课三味,科学味、情趣味、儿童味。所谓科学味就是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要像模像样地做。你不要让小孩子觉得今天是在做游戏,而是在做研究,写报告。第二个科学课堂要有趣,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的这些小虫子、小树叶是蛮有趣的。第三个是儿童味,要尽量从生活中采集符合儿童特点的事物来,比如教科版教材观察大米,从取材来看,三年级取材应该直观、典型、可操作,请问大米的可操作性有多强呢?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我看过一个故事:中国小孩用一架纸飞机跟邻居家的德国小孩换了一辆崭新的玩具汽车。中国妈妈认为这是欺骗,带着孩子去道歉。而德国妈妈却说:这只是孩子间的交易,只是用旧玩具换来喜欢的新玩具而已。孩子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孩子思维是不受成人思维束缚的,幼稚当中透着智慧,富有创造性。失重环境下自来水笔不能书写,美国宇航局为此向全美征集解决方案,最终采用了一个小女孩的想法:使用一只铅笔不就解决问题啦。我们要认识到孩子这种思维特点,既不能全部放手,也不能全部抓住不放。

科学课堂还应该是严谨的,研究毕竟是研究,我们的科学课是经历人类几十万年来经历科学过程之简约,因此科学课首要的就是严肃,要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性。结论毕竟是结论,它不追求唯一性,追求思维的价值。

反思我们的课堂,存在着很多形式主义,表现在情境虚假:“喜欢不喜欢啊?”“喜欢。”“小朋友,今天我们研究声音好不好?”这些问题就是虚假的情境和虚假的事件。还有虚假的问题,没有思维的体现。这么多虚假使我们的课堂失去真实,所以很多时候沦为一种作秀。课堂是一段生活,这是我的一个观点,不要以为课堂只是来学知识的,不要付以课堂太多的功利,它应该是段愉快的生活。从根本上来讲,课堂是学生的一段生命的历程,也是老师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所追求的,是让这一段生命历程精彩而有意义,公开课亦然。然而什么样的历程才是有意义的呢?喧闹?轻松?快乐?严谨?满足?我认为:唯有真实的,才是最美丽的!所谓真实,那就是我的课堂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做给别人看,而是在演绎一段自己的故事,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精彩固然可喜,缺憾亦是自己的人生。上课,不是为获得什么赞赏,也不是为了得到专家的认可,更不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英俊才貌,风流倜傥,巧舌如簧,妙语连珠,而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只有学生开心了,自己开心了,这40分钟的生命才显得有意义。所以,做秀,请远远地离开我们的课堂,因为我们要经历的是一段真实的生命!记住,你不是在为别人上课,你是在为自己上课,为面前的孩子上课!

四、打造一节精致的科学课

前面讲的是我的好课观,那一堂好课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呢?这是讲座的重点部分。五个方面,首要的是心理上的铺垫,就是情境的创设。第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课必须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材料的准备是探究的基础。第三是对前概念的了解,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做到心里有数。第四方案上面的有效预设,就是教学设计。最后一个流程控制是很关键的,换句话说就是细节调控。

(一)精心设计促进学生思考的情境

情境由现象、问题、材料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追求一个顺畅的思维流程。从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追求一个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过程,追求从不知到知的过程。

五年级的《大脑》一课,我设计了一个砸手游戏。我让学生将手平放桌上,突然扬锤砸手,学生缩手喊疼。“请大家分析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动作和语言?”第二次砸手,我故作夸张姿态,锤子一举,学生手就缩了回去。“刚才锤子砸到手上感觉到疼了手才缩回去。可是现在锤子还没砸到为什么手就缩回去呢?”学生分析说因为大脑有记忆功能,当眼睛看到举锤子的时候立刻向大脑报告,所以大脑在指挥人行动时有记忆功能、推理功能、判断功能。第一次砸上去缩回头,这是本能,第二次是条件反射。在第三次砸手时我要求手不准让,这说明大脑能控制人的行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明明知道危险却不退让的。”“邱少云。”“妈妈要我端汤,我觉得烫手但没有仍掉。”有个小男孩说:“我想撒尿但是没撒。”

这样的课堂学生觉得很有趣味,但是也有意外的情况。一位青年老师他也这样上课,他拿了根教鞭:“今天我们做个游戏,你把手放桌上。”话音刚落就打到学生手上了。结果那个小孩愣住了,手没敢动。看看这小孩太没戏了,就找下一个。跑到下一个小孩跟前,教鞭一举,小孩手也不敢缩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关键是用的材料是教鞭,教鞭本身就带有惩罚性质的,当教鞭砸到手上他以为自己犯错误了,于是克制住自己身体的本能反应。

有老师就要问了:“曾老师,为什么你砸的那个小孩他手就动呢?”呵呵,我之前就和那小孩说好了。即使这样仍然还有意外,去年我到云南上这堂课,上课前我就挑了个善于表演、机灵的小孩和我配合。结果五十几个小孩坐在一起,我一下子找不到那个小孩了。有没有发现,虽然你的情境设计很好,可是会有些意外让你的情境产生偏向,你要控制情境产生偏向。

情境创设关键就是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是安全的、自信的、热闹的,但是思维却是涌动的,它不会因为失败而灰心,也不会因为错误而批评。这就是情境当中的基本要求。

(二)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

浙江特级教师俞伯军老师有一句话:一套好的材料造就一堂好课。材料具有典型性和结构性,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少走很多弯路。我们以前看到过这样一种材料处理方式,叫材料超市。实际上材料超市出的问题是什么?材料太多了。其实科学探究不见得要有很多材料,而在于通过使用、隐藏、出示体现出材料的结构性。在这里我有两节课供老师们参考。

一节课是路培琦老师在浙江杭州上的《玩注射器》。你看路老师准备的材料是什么?两个注射器,一根橡皮管,一盆水。一开始把材料发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只会玩注射器,想不到把两个注射器连起来。看看路老师的指导:我们把两个注射器用橡皮管连起来玩。学生这时才发现,力是可以传递的。最后路老师展示了由他巧手做的那个挖掘机、自动门等。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管的结构性决定了这节课的优劣。

再来看看我设计的一堂课《暗盒的变迁》。为什么叫变迁呢,暗盒最初只是在一个塑料盒里面放一个玻璃球,某个角落设置一个障碍物,在球滚动过程中,听声音判断障碍物在什么位置,是什么形状的。这是原版的美国货,是美国STC教材里面的。在一次教材培训的时候,一个深圳的老师就向我提出来:“我觉得

里面根本就不是一个玻璃球,是一个接近玻璃球的八面体。”说者无意,但却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都不知道盒子里面有什么的时候,凭什么要先告诉孩子们这里面有玻璃球和障碍物呢。所以我重新做了设计:能不能判断出这盒子里面有什么?但是摇来摇去叮叮当当就这么几种声音,传出来的信息太单调了,学生判断的难度太大了。这时候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丰富盒子里面的声音?如何丰富传出来的信息?我就尝试着多放些东西:能不能放带声音的?放两个铃铛,我们可以判断里面有几个铃铛;能不能放细沙子?能不能放铁弹子、金属球啊?再放一块磁铁,吸在一起的时候转动听不到声音,使劲一甩,铁弹子远离磁铁的时候又可以传出声音了,同时外面的磁铁也可以和里面的相互作用。如此思来想去,这个暗盒就丰富了起来。后来我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暗盒。比如我在长条纸盒里面放了一块泡沫,泡沫高高低低的,然后用针去做探测,通过针头露出来的长短来判断“海底”的地形。但是不论怎么设计,我们要确定一个原则:就是不打开暗盒。为什么不打开暗盒呢?因为一打开暗盒就意味着学生的探究贬值。打开暗盒只会出现两个结果:对和错,我研究的和它一样就是对的,和它不一样就是错的,这样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暗盒不打开,我就要立足于我的研究,就会找很多证据来证明我是正确的。只有好答案与不好的答案之分,没有对与错之分。本课成功之关键就在于暗盒这一材料的设计,一旦设计出好的暗盒,你的课堂一定会很精彩。

(三)精心设计课堂主活动

我重点要讲述的是精心设计课堂主活动。设计主活动首先要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科学课堂除了让学生动手做,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每个人都思考起来,而这就需要你创设一个情景,一个活动,让孩子们卷进来,“卷”这个字说明了一种不由自主、情不自禁、毫不犹豫的状态。

比如说《看月亮》,看月亮不存在能力问题,但是却存在责任心的问题。学生责任心的训练需要一些技巧的。学生都认为晚上月亮才出来,但是我偏偏选择晚上没有月亮的那一天要求学生看月亮,这就打破了学生的惯性思维。一早来讨论,孩子们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都是瞎吹的。只有一个学生举手说:今天早晨上学的时候,才看到月亮的嘛。“真的吗?明天早上再去看。”一连看了几个早晨,到了二十九号月亮没了。“下面谁先看到月亮就给我打个电话。”两天以后有学生打电话给我:“曾老师,我看到月亮啦。今天放学的路上,一个小月牙。”结果第二天公布月亮信息的时候,全班一片哗然:怎么回事,前两天早上看到的,现在傍晚看到。大家可以想想一下那天放学是怎样的情景,一个个头仰着天回家了。接着我要求把月亮落下的时间记下来,并且给月亮画个相,到了月圆之夜还要给老师写封信。就这样,学生在不经意当中看完了一个月的月亮。在整个过程当中,我就是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调节着学生的认知行为。

我们再来说说《空气的性质》一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既然空气是摸不着看不着,凭什么说有呢?下面请你们用方法证明我这个袋子是有空气的,你要让大家能够感觉到空气的存在,能够看得见空气的流动,能够听得到空气的声音,能够摸得到空气的形状。这也是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你说空气存在那就证明吧。

设计科学课堂的主活动还应讲究层层推进的活动结构。例如《简单电路》一课,五年级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电路那还不容易,于是我增加了一点难度,点亮了以后把它画出来,要求画到方法要与众不同的,这是强调创造思维,求异思维。

然后看看这些成功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总结出来后再让学生判断一下几个问题电路。这是第一个层次,学生的研究都是独立研究。科学课不全是小组合作,如果没有独立研究能力,小组是谈不上合作。你自己要有自己的东西才能与人家合作。接下来是第二个层次:两两合作,平等交流。每组给不同的电路图,要求两两合作把它连起来。在思维层面上,刚才是顺向思维由物到图,现在由图到物。第三个层次就是小组合作,先比较不同电路的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画出能用开关控制的电路图。独立研究时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两两合作时需要协商,小组合作时需要听从指挥。不同的组织形式也体现了思维层面的递进。活动结构设计的时候就要如此强调层次性和结构性。

(四)从科学家和孩子的角度设计教学流程

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常用两种设计思维:一从科学家的角度,二从孩子的角度。从科学家的角度也有两个角度,一从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入手,第二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入手。例如《恐龙》一课,我就从发现第一块恐龙化石谈起,这不仅是从科学史入手的,也有模拟科学家思维方式的过程。人们确信地球上有恐龙的依据是化石,可是第一个看到恐龙化石的人他会怎么想呢,于是我就播放了“发现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录像资料并提出问题:曼特尔夫妇看到化石后他们会怎么想的,想完以后又会怎么做。这就是从科学家的角度去设计。“他会量一量它的长度。”“他会想这是什么动物啊?”然后我出示四种动物骨头让学生做比较,再让学生想一想全世界有没有这样的动物呢?于是学生想到了尼斯湖湖怪、天池湖怪、神龙教野人等。我又展示南美洲的鬣蜥,科罗拉多的巨蜥等图片,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恐龙,都是根据现有的爬行动物想象出来的。这样的课就是按照复原科学家的事件来的。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有三个方法。第一从孩子的惊奇入手。第二个从孩子的错误入手,比如孩子认为一片苹果放到水里是浮的,一个苹果肯定是沉的。不光学生会出错,连物理学教授也会犯迷糊的,这说明前概念的顽固性。还有从孩子的经验入手。在这里我想为大家介绍《变色花》一课。《变色花》是常州一位老师上的一节好课,可谓一波三折。“老师送大家一朵白花。”“哪有送白花的呀。”老师拿起一瓶魔水一喷,红花绿叶。“你知道这瓶魔水是怎么做的呢?”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紫甘蓝水,并发给每组一朵白花试一试。这便有了第一折——必然中出现偶然:红花绿叶变不出来。“我配制的药水没有问题,那老师你的花上面肯定涂了东西了。”“那你知道我涂了什么东西啊?我这有一架试管,上面有碱水、盐水、白醋等九种水。用你们制出来的魔水滴进去看一看。”学生把紫甘蓝滴进去,哇,有这么大变化,把变化分分类,红的一类,绿的一类,紫色的一类。老师给了三个词,变红的酸性物质,变绿灯碱性物质,紫色的中性物质,紫甘蓝这样的材料就是指示剂。这就是第二折——无序中藏着有序:生活中的各种液体居然酸碱不同,九种水一分类就井然有序。第三折实际上是个延伸——偶然中存在必然:在原理的指导下变出绿花红叶。这就是一波三折的《变色花》,因为学生他不知道下一步会看到什么,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神奇的现象。

这节课也体现出教学流程设计“四大忌”:一忌平,平铺直叙。二忌满,满满当当,没有思考的活动。三忌浅,学生学和没学一样。四忌空,学完以后不知道今天学了什么。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五)关注细节,走向成功

最后一个要说的:关注细节走向成功。一堂好课在雕琢细节的过程中,我们

能够对科学理解得更深、更透,对课堂把握得更稳、对学生把握得更准,于是我们能够走得更远、更轻松!

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细节,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比如《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有个孩子的回答提到了“溶解”,我立刻把这个词接过来:“什么现象叫溶解?”“就是化了,不见了。”当时我就追问一句:“像泥巴那样散下来,化了,算溶解吗?”“不算,它要消失在水里看不见才叫溶解。”一句追问就能把概念表达得更加清楚。在课堂上要进行一些阐述性的追问,这个追问可以让学生把概念描述得更加具体,可以让他把残缺不全的东西表述的更加全面。蜡烛放到水里是不能溶解的,可是有个小孩偏偏说:“我这组蜡烛溶解了,刚才那么大,现在溶解一点了。”这不是主要环节,不能和他纠缠不清,处理时要快。“那我们把它放到旁边等到下课再看。”这样处理有三个好处,第一尊重了他,第二把这个事情就此打住,继续课堂的进程,第三个我要用事实告诉他。

捉住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次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会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扬州有次举行《小小纸飞机》同题赛课活动。田晓军老师是这样的开头: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礼物,看,小小纸飞机,然后转身板书。学生的兴致刚刚上来,给这课题一写,没了。高乃定老师的开头是这样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礼物,小小纸飞机,好玩吗,你也可以做一个。当学生做时才回身写课题。一节课学生兴趣盎然。两位老师用了同样的开场,却因板书这一细节不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2003年在全省的科学观摩活动上我执教了《暗盒里面有什么》一课,这节课前38分钟我自己都挺满意的,只要最后每组填好材料领用单上来领了材料就可以下课了。可是这时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请填好材料单的同学上来领材料。哇,全班都上来了,条桌都挤翻了,材料滚的到处都是,小孩子抢了就跑。后来我就想为什么会在结尾出问题呢?还是我那句话出了问题。一句不到位的话毁掉了一堂精彩的课,如果我当时说“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领材料”就没问题了。后来我上课总把这句话作为口头禅。

三年级有一课《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教学要求是把墨水、蜂蜜等倒进水里面,先观察再搅拌,再观察,但是学生急于动手会把先观察省略掉。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请你们2分钟以后再搅拌,小孩子为了等这2分钟他只能眼睛看着烧杯,看着墨水、高锰酸钾、蜂蜜扩散的样子,因此他们的描述就很精彩。2分钟后他又舍不得搅拌,于是他就慢慢地搅拌。你看,一个简单的要求却可以让他看到那么多精彩的现象。

细节还体现在材料的控制上。章鼎儿老师《桔子》一课材料控制得多好啊。先让孩子摸桔子,然后剥开尝一尝,再让孩子榨桔子汁。这时课堂多闹腾呀,章老师什么话也没说就让学生全部安静下来了:他拿出一盏小桔灯,在班级转了一圈。我们细想一下,章老师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统统放到学生面前,学生还会理会吗?他只会玩自己的。章老师有效地控制了材料,利用材料调足了孩子的胃口。

五、执著于此,我心无悔

一堂课常上常新,比如像《把固体放入水中》我上过四次,第一次的设计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开拓资源。从学生的错误入手,我找了大小两两相对的材料,共计12种。合肥亮相后我就反思:材料究竟选择多少种为宜?材料越上越少,从12种到9种再到6种,追求典型性。云南执教后我又做了调整:考虑教学结构和教学时间的磨合问题,同样的活动从串行安排调整为并行。课题汇报课上我又做了思考:怎样在现象中提升学生的概念?

什么叫艺术品,挑剔,挑剔,一直挑剔到无可挑剔就成了艺术品。课堂也是这样,当我们对它挑剔到无可挑剔,这堂课就成了艺术品。课堂没有止境,研究就没有止境;研究没有止境,课堂就没有止境,执著于此,我心无悔。

第五篇:一节有趣的公开课

一节有趣的公开课

今天,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公开课。这节课,我们一共学了四首带有月字的古诗。

一进入教室,同学们的目光就被投影上的画面吸引住了:一轮弯弯的月亮高挂在深蓝的夜空中,一个人孤独地站在一条小船上凝望着明月,近处有水,远处有树。上课了,杨老师笑盈盈地说道:同学们,月亮以其清幽的月光和皎洁的月色赢了无数人的喜爱,有许多诗人在他们的诗作中提到了月亮。在你的古诗积累中,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诗句吗?同学们一听,来劲了,有的同学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稻盘,有的同学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有的同学背明月儿时有,把洒问青天。接着老师宣布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会四首带有月字的古诗,又教给了我们学古诗的方法,然后发了一张导学题让我们自学。我有一道题不会做,但经过小组讨论后,我便轻松地做好了。

导学题做完了,老师让我们朗读这几首诗,开始同学们都不敢站起来读,怕读不好让人笑话,给班级丢脸。只听杨老师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谁有自信谁就站起来读,老师最欣赏有自信心的孩子。我们一听,不再怕了,争先恐后地站了起来,到最后,竟然全班学生都站起来有感情地读了起来。我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下面,各小组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或吟或画或演选择一首诗表现出来。杨老师亲切的话语又响起,我们马上凑在一起商量起来。我们蓝宝石小组选择的是画,以赵淼为组长的紫贝壳小组选择的是演。他们四个人把赵淼围住,一开始齐吟,吟到白银盘里一青螺时,其他人蹲了下来,只有赵淼一个人站着,老师问这表示什么,赵淼清脆地回答:我是山,他们是洞庭湖,我高,他们低呀!听了她的解释,我们不禁为她们新颖的创意鼓起掌来。

最后,老师让我们也试着创作一首诗。我班的崔凤英卢涵和顾一凡都写出来了。顾一凡写的我最喜欢。他写道:独在学校为学生,每逢佳节更想娘。遥知亲人在赏月,吃着月饼少一人。老师还夸奖他是我班的第一位小诗人这节课真有趣,我们真喜欢上这样的课呀!

下载小学作文:一节公开课(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作文:一节公开课(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浅议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不得不面对公开课,所以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

    难忘的一节公开课

    难忘的一节公开课踏上这神圣的工作岗位已经快七年了,在这七年的任教期间,我收获良多,无论是在做人还是教书育人方面。所以今天特别晒出自己一次难忘的经历,希望所有的教师一起共......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美术公开课(推荐阅读)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美术公开课 小学美术课作为新课标思想的领军课程其公开课从来便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要把一节小学美术公开课真正上好,笔者认为需要从教学语言、教学设计、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大全]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公开课》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公开课》心得体会 李卓 随着各种体育教学思想的发展,终身体育已逐渐成为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但据调查了解,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

    新教师上第一节公开课心得体会

    幼儿园公开课心得体会 幼儿园公开课心得体会一:幼儿园公开课心得体会 今天是苏晨曦中四班的公开课,妈妈期待已久,因为晨曦读小班的时候由于宝贝生病,没能参加一年一次的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幼儿)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2015年7月9日,我系请潘老师为我们讲了一节“怎样上好一堂课公开课”的讲座,这不仅对我将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指明了方向,更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