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一节语文公开课

时间:2019-05-15 08: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设计一节语文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设计一节语文公开课》。

第一篇:怎样设计一节语文公开课

怎样设计一节语文公开课

特级教师

蔡向阳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准备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设计语文公开课的问题。下面我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以求抛砖引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发展。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上一堂好课呢?下面我就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谈一谈设计一堂好课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设计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教师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但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往,人们主要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对知识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掌握上,对教材以外的目标考虑较少。当前,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发展包含二个方面,三个层次:

1.基础性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它是对学生提出的一般要求,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体现。基础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确、具体,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各学科的不同特色。

2.发展性目标

第一是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自主性又称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自觉自理等。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主动性强调学生有高的成就感,强烈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并有很强合作交往能力。创造性是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得出简练的方法或对知识的高度概括。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是体验目标,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亲自经历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二、设计教学内容:要注意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实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一方面,从科学理性出发,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并具有科学意识、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文性、社会性出发,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关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和课堂教学环境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习成效的实效性,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要做到一课一练,实现段段清。避免大规模综合训练。

三、教学设计策略与方法:充分体现“以学论教”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1.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根据人们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1/3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课应有1/2以上的学生主动参与时间。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形成习惯

体现“以学论教”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并积极建立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其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重角色的选择中,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发展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好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学会自我评价。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在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而不是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4.鼓励创新

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

四、教学能力的体现: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3.语言表达和板书、板画能力

教学语言要吐字清晰、语音纯正、表达流畅,还要精练、简明、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内容具体,字体规范。

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如果进一步将之从观念角度加以归纳,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以学论教”的思想为核心、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三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内容设计三个要素

【一】、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二点“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1、质疑探究式

质疑探究式是由问题引发的探究形式,其问题一般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在揭示课题后,学生就课题质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是怎样借的?结果怎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诸葛亮为什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东风?借箭后曹军追来了怎么办?在学完课文后,又可以就课文的表达质疑,引导拓展延伸。

2、感悟探究式

感悟探究式是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所感悟时引发的探究形式。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总的感受,并用一个字来表达这种感受(美);再由“美”展开到“景美”、“情美”;然后指导学生欣赏文中所描述的美丽的景物和美好的感情。

【二】、精心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语文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实践性的语文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读发现

自读发现是初读课文时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可以表现为“我读懂了什么”,也可以表现为“我还有什么问题”。如学习《第一场雪》一课,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我读懂了雪大、雪美、人欢,还读懂了课文是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叙述的„„”

2、朗读感悟

朗读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形象、情感和语言的美。如学习《草原》的第一段,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哪一段最美,把它读出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4、争论、讨论

学生的争论、讨论是让学生的认知冲突明朗化,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交锋状态的一种手段,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真正的讨论和争论,要有意识地把矛盾引出来,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

【三】、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语文教学设计常常以问题为线索而展开,而问题有的是开放性的,有的是封闭性的。开放性的问题的疑问是多向的,解题的思路是广阔的,答案是多元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面向

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契机:

1、整体感知时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穷人》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提问:桑娜、渔夫是怎样的人?又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提问:你觉得草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总结全文时

在总结全文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西门豹》一课,在总结全文时提问:西门豹是个怎样的官?

3、品味词句时

在品味词句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挑山工》一课,在品味词句时提问: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意味深长?请找出来,说说它的含义。

4、展开想象时

想象是理想的翅膀,在展开想象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时提问:如果你坐在小小的船里遨游太空,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5、朗读课文时

学生对课文有着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所倾注的感情也会有所差异。在朗读课文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你最喜欢读哪一段?你觉得用怎样的感情朗读最合适呢? 六、十点建议:让课堂成为构建激扬生命的精神家园

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它同时应该是一个教师、学生生命得以激扬的精神家园。理想的语文课堂,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语文课堂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进入学生生命的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拓展探究的空间

课堂,因为有了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所以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拓展探究的空间以激发生命的力量,通过师生互动燃起师生的生命之火,激发师生的生命之力,让师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走向更加成功的未来。从而构建激扬生命的课堂,使师生个性发展、灵性飞扬。学生是为乐知而知,为乐学而学,为乐做而做;教师是为会教而能,为善教而强,为从教而荣。使课堂形成活力无限、激情释放的文化氛围。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让每位学生把自己当作赵州桥进行自我介绍。于是,学生积极性陡然高涨,一位学生这样介绍:我叫赵州桥小名济桥。我出生在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我是隋朝的工匠李春生下的。今年我已经1300多岁了。学生把自己当作赵州桥自豪地向别人展示介绍,课堂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欢乐天地。又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教学这一节时,我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赵州桥的设计师李春带着工匠们来到我们身边,你怎样采访他们?”接着小组合作,一人做记者,三人做被采访者,然后全班交流。在教学中,学生穿越时空所作的采访交流,是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这样采访设计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生兴趣盎然、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进入了欲罢不能,乐此不疲的积极状态之中。这样的设计,拓展了课堂的空间,使古老的赵州桥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课堂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地思考探索、勇于表现自我,创新和超越。教师应是学生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创造自主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使课堂成为有生命活力的空间,成为放飞学生个性的殿堂。

2、激活情感的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凡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首先,我让学生读这句话,与插图相对照。并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却说没鞋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七嘴八舌,纷纷议论,有了独特的感悟。有的说:“鞋是卖钱的,他那样穷,哪能买得起,只有有钱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说:“课文中说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钱人光顾的地方” „„接着我又问:“当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时,为什么不送他双鞋穿呢?”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钱人是不会可怜、同情、帮助穷孩子的,有的还对他们凶残的虐待,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黑暗。这一教学细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生命的精神世界,拨动了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充满了创造发现的魅力,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3、点拨感悟的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目的在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对话”的特点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问题作为发散点,在文章的领域里去探索更大的空间,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或文章中选择恰当的触发点,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求答的创造性热情,通过联想、补充、借意发挥,以求掌握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教材在呈现时出于某种考虑,留下一定的空白,这就为学生驰骋想像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来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像,予以补充。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小英雄雨来》记叙了这样的情境:雨来被鬼子拉走后.人们听到几声枪响,以为雨来再也回不来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却从水中冒了出来。雨来是怎么脱险的?课文只作了简单的交待: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游到远处去了。这里是一个难点,学生一般不容易理解。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鬼子为什么会“不防备”?是怎样“不防备”的?雨来跳水后是怎样躲过敌人射击的?他又是怎样避开敌人搜索的?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话,把这些情节、细节的设想讲出来,既可使雨来机智勇敢的形象更为丰满,又能及时突破难点,有效地活跃思维,提高创造想象的能力。再例如《凡卡》在结尾之处,写到凡卡寄出没有贴邮票的信,把无尽的思索和回味留给了读者,凡卡的未来将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凡卡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引导同学们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对话”,多方求答,结论也是多姿多彩:有的说他疯了,住进了疯人院;有人说他继续遭受老板的毒打,有的说他被迫离店出走„„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拓开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再如在《丰碑》一文的教学结尾处,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给军需处长写一条碑文,来赞美他的高尚品质。学生们跃跃欲试,写的多姿多彩:“舍己为人红军魂,精神丰碑育后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军需处长永远活在我的心”;“立此丰碑留军魂,处长精神泣鬼神”„„这样的“对话”,就把教学引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学生的“对话”,各种各样,不一而足。这一教学环节,使教学再次推向了高潮,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激活了学生生命的潜能,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激扬的精神家园。

4、构建和谐的关系

新课程的课堂,拆掉了教师心中的三尺讲台,广设倾诉平台和倾听通道,为释放精神与情感提供顺畅多元的通道、积极的心境温度与色度。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广袤时空里进行生命的自由言说,从而真正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语文课程成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有效交往的乐园。如北师大版新课程语文教材,有这样一个内容“请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乘坐公共汽车”。一个老师在教学时就带领同学们“乘坐公共汽车”在教室里“旅行”。她当“司机,引导学生充当乘客的角色。小学生呢,有的从座位中跳了出来,有的爬到了桌子上,有的„„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平静,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学生此时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和小“乘客”们讨论的内容涉及到了:怎样报站、遇到交警怎么办等。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当中,“自己开车”,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表演。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神气十足,有些动作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滑稽,逗得下面的同学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下课了,8个小组展示表演了5个小组,还有3个小组的同学对着老师叫喊:“老师,下节课再让我们演一演吧!我们一定会表演得更好。”再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历险记》也是如此。“团团围住、气势汹汹、晕头转向、气喘吁吁”等难点,都是运用表演的形式突破的,既生动又有趣,不费一词一句,真可谓事半功倍。表演还能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今天,表演也是一种融合剂。师生共同表演和谐统一,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无形中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些课文,比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做道具,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示说明,让学生在充分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充当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人物与情节,实现教、学、做合一。这样的语文课堂,读演结合,张弛有序;动静结合,师生对话,构建了和谐民主的关系,充满了人文精神的渗透,能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的乐趣。

5、创设生命的情景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老师可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生命情景。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入手,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如北师大课改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老树的故事》,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配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把读课文后的感受,能用形象的动作、表情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我站在讲台中央自己表演老树,用手持着“胡须”,裂着大嘴,露出笑盈盈的表情。另外几个小朋友,在“老树”周围飞来飞去,学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吵着,请老树为他们讲故事、朗诵诗。一个学生站在不远处,向“老树”发问,“老树爷爷,您有多大年纪了,您肯定有很多很多故事吧!您能给我唱首歌吗?”另一位同学说,“您看,那么多小鸟落在您的身体上,把您漂亮的衣眼都弄脏了,您不生气还笑哈哈的,我想问一问,这是为什么?”“老树”说,“我很爱这些小鸟,他们跟我成了好朋友,我也很关心你们人类,你们人类爱我们吗?„„”这样充满情趣的对话,创设了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情景。有趣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小观众的阵阵掌声。扮演老树的老师,不仅回答了那位小朋友的问题,而且说出了一些课文没有用文字写出来的内容,这就把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推向了高潮。在富有生命活力情境的表演中,学生受到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教育。

6、酣畅淋漓的品读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酣畅淋漓的读,来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山沟里 的孩子》时,自始至终贯穿以读为本的原则。在导入课文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朗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地去上学?为什么起早贪黑去上学?从哪些精彩词句看出来?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山沟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比赛读。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通过对这些主动感人、撼人心腑片段的诵读、揣摩、品味,体验所描绘的情境,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自己仿佛置身于那偏僻的出风感受着那里的孩子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去上学的辛苦历程。对他们为了山区早日脱贫,祖国更加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有了认识。学生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言为心声”,语言学科培育情感,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行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酣畅淋漓的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使课堂流溢生命体验的光彩。

7、陶冶情感的升华

小学生阅读课文,不同的学生对课文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也许体验得深一点,有的学生体验得浅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够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题,从而举一反三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生命的潜质,激扬课堂的生命活力。小学语文教材《詹天佑》一文,“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全文的中心句子。句子中有两个重点和难点,一是“杰出”,二是“爱国”。文章对于如何“杰出”有生动的描述,在教学中容易操作。关于“爱国”这一重点的突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最后一节入手进行创新设计。我设计了请学生“从课文里找依据,给‘京张铁路’重新起名字”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有的学生说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故起名为“中国第一路”;有的学生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水平,故起名为“创新路”;有人为纪念后天佑,故起名“天佑路”;有人因这条路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故起名“争气路”;有人说京张铁路修筑之成功,是因为詹天佑爱国,故起名“爱国路”;有人根据这是中国人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事实,起名为“中国路”;有人说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故起名“智慧路”„„各种各样,不一而足。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8、关注情感的高涨

语文教学不光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如教学《火烧云》,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感受火烧云的美妙,受到美的熏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片子,吸引了学生后,随机发问:“火烧云还会怎么变?”孩子们七嘴八舌,兴致盎然,有的说:“忽然天边跑来了一只羊,紧跟着一只狼也来了,羊拼命地跑着,转眼间,就不见了,狼也不见了。”有的说:“你们看,那边,穿着风衣的猫也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说的头头是道,听的津津有味,笑声不断。同学们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教师激情说道:“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如此奇妙,想不想夸夸火烧云?学生纷纷道:“想!”一位学生动情地说:“啊,火烧云,你是大自然的奇迹。”还有的说:“火烧云,你美化了天空,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我要高声赞美你。”„„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流淌着学生的情感,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再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纹丝不动”词语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悟邱少云“纹丝不动”中所蕴含的“动”来:同学们,邱少云此时此刻,身体是纹丝不动的,请您想一想,邱少云的什么在动呢?学生思考片刻,很快说出邱少云的牙在动,眼在动,手在动,脑在动„„我又进一步引导:请您说一说邱少云是怎样动的?这一悟的环节,引导学生由正面悟到反面,由纹丝不动悟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这样的悟,让学生从邱少云的“动”中创造性地理解他的“纹丝不动”,从有字读出无字,从而读出无字的书来。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的感悟教学细节,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发展。

9、赏识绚丽的质疑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我们每个教育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沿着全面发展的轨迹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随时质疑,保留看法,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个性尽情展现。答案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才是精彩的。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一课时时,引导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调皮的张辉同学率先发问:“老师,燃烧弹燃烧之后,火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没有烧‘我’和其他战士呢?”我惊呆了,这可是我教了好几遍这篇课文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大家都用期待的目光盯着我。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由哀地赞叹道:“张辉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有水平、太不简单了!”全班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我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教室里气氛热烈,最后大家比较一致地认可岳鹿思考的结论。他说:可能邱少云趴在下风处,我们趴在上风处,火往下风处烧,所以没有烧到我们。接着,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独到的问题,如:“课文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九小节写了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其他人是怎么知道邱少云牺牲的呢?”有的提出:“从插图看,邱少云身上带了子弹、手榴弹,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而这些弹药怎么没有爆炸呢?”还有的同学说:“我们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那烈火烧邱少云身体,那种棉布焦味,敌人能闻不到吗?”多妙的发现啊!在课堂里,我和学生们一起用彼此的智慧演绎着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这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有生命的课堂中,师生的对话,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努力以真诚的语言,和蔼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要学会赏识学生,学会运用赞美的语言(如:“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试一试,再试一试” “相信你,你能行„„”,“你观察的角度很新、很出色!”)。这样的教学设计,从赏识学生绚丽的质疑入手,巧妙地激起了学生的“头脑风暴”,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

10、体验生活的联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将多姿多彩的生活引入课堂,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2008年奥运会是举国上下瞩目的大事,课文《向往奥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北京中奥成功无此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前,我让孩子们通过到图书室或上网查询有关

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奥运会的资料、剪贴报纸,了解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口号、主题,交流所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奥运的了解,播放北京中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录相,雅典奥运会的精彩片断;教学后,我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写自己的感想、体会。在这些看、读、听、说、写的过程中,感悟了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学生对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对自己国家走向世界的向往,不知不觉提高了语文能力。

课文中有的材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比较熟悉,为了节省笔墨或为造成一种含蓄而耐人寻味的意境,仅用概括性的语言粗略勾勒,未加详细描述或解说。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前后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予以细化,使之变得更具体、更实在。如教学《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诗人未能入园游览,但是他见到了出墙的一枝红杏,便据此想到园子中的无限春光。“满园春色”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让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想象,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色彩描绘。引导学生在个人浮想联翩,根据“满园春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联想,重新作诗画画„„之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一幅幅优美迷人的春色图,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样,既可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又促进了想像能力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觉得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样教学,在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了升华,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生活化,师生关系生活化。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使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学,做到真正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老师要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使课堂教学成为鲜艳夺目的装饰品,成为激扬学生生命的精神家园

第二篇:怎样上好一节英语公开课

《怎样上好一节英语公开课》 案例

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外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自然是外语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教法依据:教师不管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必须以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基础,根据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助于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遵循认识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还要注意适应面向全体和突出个体,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学法依据:外语教学绝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简单传授,实际上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跨文化交际过程,教师的教学在于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英语语言中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既学会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既提高学生觉悟,又指导学生行为。

具体实施:

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案,做到备课、备人、备材料,.备板书、备教具等。要熟知每一课中的课文、词汇、注释、练习等几个部分。还要考虑在课堂上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个部分,才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该节课中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才能培养学生交际语言的运用能力。

授课:导入的方式:①由复习单词导入。②通过相关的图片导入③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进行导入。④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

课堂活动为:①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 ②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 ③读:读课文; ④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也应当适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比赛等形式充实课堂。

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①学生在做中学习。②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关联。③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所以我们在课上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并适时的调整教学策略。

反思: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知识症节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识。只有反思课上存在的问题,才能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最为有利的依据。

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

上公开课是每外位教师的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青年教师可凭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显示自己的教学功底,奠定自己在同行心目中的地位,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老年教师可通过公开课向人展示自己成功的教学理念或模式,供同行学习取经。

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上课的技巧,才能为他的课堂锦上添花。本人在从教的短短几年中,曾多次承担校、区、市级的公开课,在认真准备好每节课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备教材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就拿英语课来说:对话课必须让学生多开口;阅读课必须侧重于理解及分析;语法课应多练习归纳。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偏好,选择自己最驾轻就熟,耳熟能长的课型。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重点后,其它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一节重点突出的课,在听众的心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备学生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四、备听众

公开课顾名思义便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有着较强的示范性及表演性。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把他们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来。这时候,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便给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些听课者就往往不熟悉所听的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较难跟上师生的思路,也就难以对这节课作出正确的评价。多媒体的课件可通过优美而富动感的设计,直观地把你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及思路跃然“幕”上,使学生及听众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老师还可通过游戏、辩论、表演等多形式的外向型活动,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学生的动态,跟着学生欢笑、迷惑、或恍然大悟,营造一种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心怡神悦。

五、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公开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作好以上几方面的准备后,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也基本准备就绪。只待上课铃声的敲响时,教师便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迈上讲台,去收获赞美的掌声。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我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效果很好。所谓多样化活动教学就是把音乐、简单的舞蹈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在课前,我是以歌曲导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形成较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形式。对于游戏,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的,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猜一猜”、“传话筒”、“模仿秀”等游戏都是可行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及适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孩子们更是喜欢。利用游戏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这堂课中我还把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蓝猫”“淘气”“咖俐”“菲菲”带入我们的课堂,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来比赛。这样比我们传统的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上台表演也是他们很擅长和喜欢的,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小老师”“模仿秀”等等,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小学英语在我区刚刚铺开,至于如何搞好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尚处于摸索阶段。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例如“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Grass grows.”;“Iam a little teapot.”(动作示范)等等,尽管有些动作很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们更是喜欢,甚至有些孩子编的动作比我编的还要好。

为了保持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课上,我们可以把他们所学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音乐,画画,甚至还可以结合比赛、游戏等等。要设计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说编儿歌、做动作、演小品,这些学生都是很喜欢的。英语教学就是寓教于乐于课堂之中。

另外,要保证我们自己在进入课堂之前有一个好的心态,而且每堂课后,最好作一次小结,或是说“课后反思”。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这堂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对于老师而言,“每堂课起码要对得起天真可爱的孩子”。而不能说你今天心情不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课。说实在的,我从来不把课前的心情带到课堂中,也很少把课堂中的心情带到课后。有时很多小孩确实很调皮,怎么办呢?学着自己去开导自己,“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有这么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课堂中保持一个好心态是很重要的。“学着爱上你的行业,爱上你的学生,学会去享受每一堂课。”只要摆好心态,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学生们都是那么地可爱,上英语课不再有那么多的烦恼。

一、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 “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者推后。比如说,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我们不要急着要学生记单词、学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指动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的单词提前来教,如“snake,rabbit,elephant”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为“森林里的故事”。例如:“以前,在大森林里面,有一只调皮的monkey....”,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表示动物的单词,自己编故事。要求学过的动物单词必须用英语来说,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开个“小小故事会”。

二、能动能静,有利于课堂教学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标准在哪里?是不是说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跟老师读,一遍接一遍,到最后读了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课堂标准”吗?当然不是。英语课堂就应当活跃,但是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们能够做到“能动能静”。“动”指的就是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大声回答,小组讲座的时候要积极讨论;但是如果我们老师要讲课了,就要求学生能够立即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听课。所以在英语课上,我采用了“One,two,three”静学法,也就是说当我喊“One,two,three”的时候,不管他们当时在做什么,都必须停下来,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这就是所谓的“能动能静”。

第三篇:怎样上好一节语文优质课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优质课

——2011年县优质课评选听课有感

首先,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优质课?我认为应该是扎实、高效的课。“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文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

同时,还要明确两点。语文的优质课不是“做课”、不是“作秀”,不能一味的喜欢搞“花架子”让课堂华而不实,也不能一味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很活、很热闹,但上的虚无缥缈,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少。同时,语文的优质课也不等同于常态课,作者常识、字词、文章内容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选取一个点,实现师生思维碰撞,展示学生最精华的学习成果,让课堂有亮点。要上好一节语文优质课,老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师必备的素质(包括教学机智、教学语言等)。下面我结合这几天的听课和我上课的感受具体来说说。

一、文本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当然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很多老师仅靠一本教参书来解读文本,离开了教参书便无从入手,这样的课堂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教师问题一出,学生对答如流,因为学生也有与老师一样的参考资料,课堂便在毫无波澜中推进,更谈不上新的生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训练提升。

教师有效地文本解读,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也制约着教师课堂上的有效作为。当老师有了自己独到的解读时,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郑丽丽老师、郭芹老师的课上,她们执教的是同一篇课文《石壕吏》,都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尤其是引导学生品读老妇人的内心的“悲苦“时,抓住了这几个词:“新战死”的“新”,最近之意,失子之痛乃人生三大悲痛之一,又是同时失掉两个儿子,老妇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存者且偷生”的“且”,暂且、苟且,就剩这么一个儿子,还能活多久呢?“死者长已矣”的“已矣”老妇人那绝望的神态;借助于品读、赏析,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悲痛的情境中,带着悲痛再读课文,就是不一样的味道了。还有“如闻泣幽咽”为什么不是“但闻泣幽咽”?“如”的妙处是:好像,隐隐约约,是一人在哭?是谁在哭?老翁、儿媳、孙子、杜甫、还是所有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同样的在市优质课评选时小段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就以深入丰富的文本解读和对苏轼独到的赏析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段老师重点抓住了“乐”和“闲”来解读文本,细读文章学生不难发现有月色优美的快乐,有“怀民亦未寝”这样心有灵犀的知己一同赏月的知己之乐,通过有关张怀民的资料助读,更能发现苏轼与张怀民不但是“审美的知己”还是“人生的知己”;“相与步于中庭”,一个“步”字,慢慢地走,不用交谈,只是会心一笑就胜作千言万语,多么悠闲的赏月之乐啊;还有“盖”竹柏影也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尤其是在赏析发现的快乐时,老师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了如下的改动:“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竹柏影也”一个追问:补出了“月色”却失去了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补出了月色、把“盖”换做“是”却失去了一种恍然大悟的发现的欣喜。

还有小段老师对“闲游”、“朵”的解读都能把学生带进文本,带入情境之中;小乍《皇帝的新装》中对“一个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为什么不是“说”出来,而是“叫”出来,孩子为什么敢这样大声“叫”出来?引导学生对孩子进行分析,有独到的理解。当一个老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以《木兰诗》为例,这是08年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时抽到的一个课题,《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在所有的教学用书和相关资料中,对于木兰形象的解读,都是“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

句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木兰,因为

”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这样的解读是学生所不曾想到的,也是很多老师所不曾深入解读到的,这样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老师的认同、关注。凭借独特的解读也必然给听课的老师、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们还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谁解读哈姆雷特依然是哈姆雷特,他不会成为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一定是要准确的。而在《皇帝的新装》这节课上,有一位老师竟然引导学生“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皇帝的形象”,赏析出了一个谨慎的、聪明的皇帝,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老师对文本就存在错误的解读。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只是教学内容的外在的显现形式,它还是由教师为文本的解读所决定的。很多老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教材文本的解读上,而是花大功夫、细功夫精心雕琢教学环节。这样课堂上,教师就会被教学环节困扰、束缚。具体表现在:

1、环节太多

短短40分钟的时间,有些老师就设计了6、7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就是就只能为赶环节而匆匆忙碌,每一个环节都是刚刚开始就立马结束,还没等学生进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有位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赏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时,刚有两名学生发言,只解读出一位酷爱新装成癖的皇帝,就打住了,进行下一个环节。每一个都不够深入,下课铃都响了,老师还在为没赶完的环节着急,拖堂5分钟,总认为我得按我的设计完成才行,课堂太满,学生太累。在2010年省优质课评选张伟忠老师评课时,就说到课堂设计上暴露的“吃鱼”现象,一堂课老师端上一盘鱼,并不让学生吃,而是看佐料、看酱油、看味精。一节课下来,鱼已经凉了,学生还没吃几口,老师又把鱼端走了。这样鱼非但没有化成学生口中的美味,长期下去,学生反而容易坏了胃口或者营养不良。

老师完全不用这样,一节课就只有40分钟,要选取最能展示这节课精华的东西设计2-3个环节,围绕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就行了。像安徒生童话、字词常识这些孩子们可能已经知道的、或在预习中就能解决的,课堂上可以大胆舍去,不用设计,省出时间深入对文本的学习,当然如果学习的是文言文,做好“言”的落实是学习的基础。同样的,如果下课时间到了,就要对后面没完成的拓展环节也要大胆取舍,优质课最忌讳拖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本来很精彩的过程,拖上累赘的尾巴,就很遗憾了。

2、入课的设计

课堂上当真正找到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时候,课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学生在探究思辨中才会有自己的收获,因此入课非常关键。入课要快。一位老师在课堂进行了20分钟后,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读读课文;在读了6、7遍《天上的街市》后,还是没有引导学生品品其中的词语。师生一直是浮在文字的表面,沉不进来。在2010年省优质课评选张伟忠老师评课时,还说到“吃包子”现象,“皮太厚,上课十分钟了学生还没有吃到‘馅子’,待到吃‘馅子’时,已是下课时。”老师要深思。尽快入课,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品读、赏析、碰撞、生成。巧妙选取入课的点。老师们来看同样是《石壕吏》的两个设计:

示例

一、走进诗歌、读懂内容。站在杜甫的角度,说说“暮投石壕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二:这是一首叙事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由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同样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对故事的学习,两种设计却有不同的效果。第一种设计,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看到了家家户户的悲惨、我听到了老妇人啼哭的声音、我看到了战争夺去了很多人的性命、我看到了老妇人眼泪止不住的流„„再结合课文中“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解读,学生对老妇人那种痛失孩子的悲苦心情就理解的非常到位了,有老妇人进而想到了无数个这样类似的家庭,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也就理解了。第二种设计,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看到了一个黑暗的、无情的社会。回答是空的,标签式的,脱离了文本的。因此说,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很重要,课堂上当真正找到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时候,课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学生在探究思辨中才会有自己的收获。

当然有些设计是老师预设好了的,有些却是课堂是学生生成的,如果能把握住,将会是别样的精彩。例如在小乍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一课上,整体感知课文后,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再用一个字概括呢? 学生:骗

师:文中有几个骗子?

有学生回答两个,有的说四个,有的说无数个,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除了那个小孩子,其他人都是骗子,因为他们都说了慌。

多么精彩的回答,老师就从这里开始切入对人物的分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水到渠成,多么巧妙啊!

3、无效的设计

一位老师在上《石壕吏》时有这样的设计:老妇人的致词是由吏给“审问”出来的,那同学们想想吏是怎么审问的,用文言的语言表述出来。于是就有了“汝家有男丁否”、“尚有他人否”、“汝媳可充军”这样的答案。老师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还原吏与老妇人的对话,还一组一组的展示。作者为什么要“藏问与答”,其实之所以省略了官吏的审问,更强调的是老妇人的“啼”和“苦”,也使老妇人的“致词”更具冲击力。而课堂上反复纠缠于官吏的审问,是否就跑偏了,做了一些无效的劳动呢?

朗读指导的有效设计。这一次有两个课题都涉及到了朗读的指导,《天上的街市》、《石壕吏》。课堂上,上课的老师都关注到了这一点,反复的读、配乐读、范读、小组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读,课堂上读了很多遍,但朗读的效果却很不一样。

老师对朗读的把握要准,一味的强调重音、节奏、停顿这些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朗读的效果还是不好。就如《天上的街市》,它的语调应该是轻巧的、舒缓的、不忍打破夜的静谧的,(我想„„不信)这些又好像是郭沫若再和我们轻轻地、亲切的交流一样的。可是如果一直用读的整齐、读的响亮来评价,让学生放开嗓子来读,那是无论如何读读不出效果的。有两位老师的设计印象比较深刻:小段老师和许翠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展开想象,如“飘渺的空中”读出一种朦胧的美,就要轻轻地读;“我想”一个“想”字,意味深长;通过想象街市上的美丽读出一种向往、一种赞叹、一种想飞的感觉;通过想象牛郎织女天街闲游的场景,读的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通过比较辨析“不信”留着与去掉的区别,读出夜空下郭沫若静悄悄的与人交流的畅快感觉。因此说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让朗读有明显的效果。

再举一个《咏雪》的例子: 设计一:学习文言文贵在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朗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举办《咏雪》朗诵会,用声音和情感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我想请三位同学和老师共同来读。同时全体同学都要认真听,还要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并选出我们班的小小朗诵家。评价有最基本的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的通顺、读出情感。配乐:古筝《高山流水》

设计二:评价的标准:读得准确(读准字音)、读得好听(能把握停顿、读出节奏)、读得有味(读出感情)

一读:读得准确。随即点一名同学来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

二读:读得好听。读得好听的标志就是能把握停顿,读出节奏美。停顿可以根据意义、顺应语法、清晰音节来确定。(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读:读得有味。文章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因此要想读得有味,就要结合当时的氛围揣摩好人物说话的心情。可以注意这几个句子:

“公欣然曰”、“公大笑乐”表现人物的神情。俄而雪骤,使得谢太傅诗兴大作,“白雪纷纷何所似”写出了“公”(谢安)特别高兴、激动地样子,创设了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因此要读出激动、兴奋地感觉。

“撒盐空中差可拟”胡儿随口而吟,抢先回答。“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又觉得心中没底,有点不自信的样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显现出道韫略一沉吟之后的自信、自豪。要读出一份自信、豪气。

区别是:设计一指导不具针对性,泛泛的读,没有效果;设计二则分层指导,准确、好听、有味层层深入。效果明显好的多。

三、教师的素质

一堂优质课也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展示。教学素质包括多方面的:

1、教师的语言。语文优质课上老师的语言力求准确、简洁、流利、富有文采。课堂上老师却常常太随意、语言太琐碎。比如:口头语,好吧?是不是?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行。咱说过了,要评明星小组等等。这样的语言课堂上老师在反复的运用。像评星、激励措施上课前说过就是了,课堂上不要反复的再强调;至于读书的方法、批注的方法、合作的方法、展示的方法学生平时就会用的也不要再一遍一遍的强调,只是更浪费时间。优质课上的语言,一定是精心设计过的。这样课堂上才显得干净、利落,节省时间不至于课进行不完。过渡语、评价语彰显的是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

2、教学机智

课堂要精心预设,但也要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因为很多精彩的点都是在瞬间即逝的。比如前面所举的小乍老师课堂上学生所说的“除了那个孩子,其他人都是骗子”;老师要灵活机智的捕捉这些点。

还有课堂上当老师遇到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时时,我们该怎么办?是一再的启发,还是顺势点一名同学,或借机组织一次合作学习,都是要灵活处理的。若只单纯的问还有没有、还有谁要展示、还有谁要说这样弄得学生紧张,显得老师更束手无策。

当课堂上时间不足,环节处理不完时,则更要大胆的取舍,留着最精华的东西展示出来就行了。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还有几个没完听课的老师同学是根本就不知道的,干净利落的结尾同样精彩。张伟忠老师还谈到“画蛇添足”现象:优质课比赛超时两分钟要扣分,有选手问:“一分钟扣不扣分?”答:“得看评委的心情爽不爽。”(众老师大笑)“画蛇添足”的课有好几节,“足”可不可以“砍掉”,下课了就不要再展示自己的作品了,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在挖掘文本上或者学生谈收获上还好些。

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一堂优质课也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展示。在诗词的朗诵上,就体现的特别明显。如小段老师、郑丽丽老师、马宁宁老师、小乍老师,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范读即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还有板书,一定要有,而且一定是工工整整的,整齐、美观的书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听课者看来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上海的钱梦龙先生说过:“一节课没有板书,黑板上一个字没有是一堂好课,我不这样认为”。所以板书要认真设计,体现重要信息和纲要,不要认为课件可以替代板书。小段老师、郭芹老师、马宁宁老师、许贵伸老师优美的板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老师的板书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一个老师板书的“皇帝”的“皇”就写错了,这是优质课的大忌。

我深受其害。08年优质课评选时,我就因读错了一个字音“出郭相扶将”“将”,读对了但板书错了一个音“裳”,而与一等奖失之交臂。我是二等奖的第二名,当时上完课后反响很好,结果成绩不理想,郭老师特地让崔老师问省教研员,张老师一句话“读错音”是优质课的硬伤。

上好一节优质课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它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我想到的理解的可能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还希望老师们能批评指正。

第四篇:一节语文“公开课”给我的启示

一节语文“公开课”给我的启示

作为一名只有二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对教学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更重要的是对现今的教学要有自己的见解;从而能使自己在教学业务上有所提高。今天,有幸参加市区举办的调研活动;听了一节公开课,让我有了自己的看法:上好一节语文课,还需做出更多的努力。语文课,教师不光要把文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节阅读课,更要对学生的阅读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那么;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时间里,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掌控呢!这样,就得看教师对于这节课做何种设计了。听完这节课,我有点小小的见解,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20、《詹天佑》这一课。本课讲述的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迹;课文开篇就点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围绕这个点设计课文的主问题(题眼);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此点作为铺垫,做进一步的课文讲解。让学生以阅读的方式加以配合,整节课就会“活”起来。

这节课从整体上来说:设计很不错,我听了也有了很深的感触。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要对文本知识加以传授,还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了这节课后;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对各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对阅读教学的运用技巧方面

都很不错。

一、设计主问题,围绕“题眼”做详细的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谁吗? 生:詹天佑(上节课已了解)

师:好,同学们很聪明,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

师:一起继续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

生:齐读课题.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从导入的教学设计看;有些简化内容的可疑,但也不影响到对整节课的教学。

二、理清文本脉络。

由于文本篇幅较长,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重点段落,进行详解,这也是对于课堂的灵活运用。在对各段落的词句理解方面,也能适时地点拨;学生也能接受。

三、演示法掌握重点段落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时内容。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读懂课文重点段落.2、在演示的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做出复述。

3、能与学生利用教学演示图与学生认清工程的艰巨性,把学生带回当时的场景。加深对当时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詹天佑所做出的努力。

在讲解此段落时,教师能与时俱进;问题的设计新颖全面。(对重点段落详解更能让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了解当时詹天佑所面临的困难;工程的艰巨性。更能突出詹天佑这位伟大工程师的“杰出”和“爱国”)。

这节课的亮点我都有所体会,但对于一些层面我有些小意见:

一、在对课文的段落讲解中,所做的还不够,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似懂非懂;这样教学效果就不太明显。

二、在对课文重点段落分析时。应注重对段落的阅读,让学生能从读中去悟出其中的意义。而不能光说不读;这样显得对阅读不够重视。

三、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四、语文教学来自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一些课外生活知识来充实语文教学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从这节课下来,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慨,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对于生活处处都会运用到语文知识;而学习普通话更是对语文更深层次的要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单一的传授文本知识,更加要注重对字词、句段的理解。更要教会学生能学以致用。利用到生活当中。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第五篇: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美术公开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美术公开课

小学美术课作为新课标思想的领军课程其公开课从来便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要把一节小学美术公开课真正上好,笔者认为需要从教学语言、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气氛营造四个大的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一、教学语言

教学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说教学离不开语言。在课堂上,一个语言表达生动丰富的老师会更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教学的语言是否“恰到好处”更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堂课教学的成败。公开课中教师语言发挥的重点环节有:课堂导入、提问鼓励、点评总结、以及教学板块的连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如何在一节冗长的课中营造学习气氛,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环节的语言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这个阶段语言要有激情,会煽情,简练直接。这样不但方便课题的切入,也能调动课堂浓烈的学习气氛。可多采用“简单设问”的语言行进方式,如: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想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这个答案大家都知道,那么你们可以一起大声地告诉我吗?

这样的语言设置在“导入”环节,可增加悬念,可让学生更多积极参与,也让教师本人有更大的亲和力,方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每一节课堂都少不了提问,师生之间的问答是推进教学内容进行的润滑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生不懂会问,教师懂得也会问。这个“问”是故意为之,问给课堂上的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上会不会提问,善于不善于设置问题,也是课堂教学语言优劣的重点评价标准。问题内容要紧扣正在进行的学习内容,问题的提问语言要清晰方便理解,不要让回答问题和听问题的人产生疑虑萌生歧义,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回答对象的理解回答水准,不能过于艰涩,超出理解能力。好的提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教师通过教学环节内容的递进层层递进的。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直截了当的疑问,故意为之的设问,迷惑不解的反问……,这些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语言能力。

教师提问后,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解答。有的会回答得很优秀,用我们教师的话说叫“答到了点子上”,“答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当然,也必定会有学生回答让老师觉得不够满意,甚至是答偏了,答错了,那么面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都需要做简单的小结评价。对每一个回答问题好的孩子都说:“很好。”,显然是不够的鼓励,听久了会觉得评价语言贫瘠。对每一个回答问题不够理想的学生说:“没有答对,再想想。”,也显得枯燥无味,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变得陌生而有距离感,还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中,也把教师评价语言的丰富多样作为一把尺子,去衡量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公开课中,授课教师更需要在学生的评价语言上多下功夫,多方面考虑到学生回答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不要因为评价语言只是个细节而对其放松警惕。毕竟,一节好课是从对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中营造出来的。

美术课和其它课程的公开课相比,有个很大部分的不同,那就是需要在课堂上展示本堂学生作品。因此,点评总结也就成为了课堂的最后一个重点环节。以往有很多老师,在课程的前半部分都能做到语言严谨精彩,但一到了这个最后的阶段,忽然就放松了警惕,语言的散漫和不到位,使得教学虎头蛇尾留有遗憾。

点评总结环节的语言应具备高度的概括性。在教学的这个最后阶段,学生和教师一起收获一节课学习成果的时刻,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妨加入点轻松和幽默。好的语言不在多,而贵在精致与“合适宜”。

说到教学板块的连接语言,很多人可能觉得新鲜。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很多时候是通过各个教学板块的设置来逐一推进完成的。而评价一节美术公开课是否成功,教学板块的设计绝对是一个主打因素。怎样把一个一个的教学板块串联起来,让教学“行云流水”似的进行下去呢?那么板块间连接用的教学语言便必不可少。这个语言不必刻意,但却要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让听者自然的追随教者的思路进入到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教学设计

美术公开课的教学设计通常分为以下六个板块:导入、新课内容教授、教师作业示范、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作业展示点评、教师总结拓展。导入是教学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我们经常会听到人说:“导入要精彩。”,这是因为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如果开场第一个亮相就让人觉得沉闷平庸,那么对一节公开课来说必然是一个遗憾的败笔,也会很大程度影响紧跟的教学质量。因此,想上好一堂公开课,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每位老师多费心力,多去琢磨研究,要给人一个亮点。

如果真如很多人所说,公开课总是有许多“华而不实”的教学“花招”的话,那么新课内容教授就是最朴实的一个环节。无论我们的教学过程采用何种方法去展示,但最后的教学总是要脚踏实地的落在书本上。毕竟,新知识的传授才是一节课的精髓。这个环节建议上美术公开课的教师们采用朴素实在的教学方法,把我们的教学工作落在实处。不要一节课下来,先进的教学手段用了不少,学生确连书本都没有翻开过一页,只是一味的让人感觉华而不实。一节成功的公开课设计,是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进行常规运用的。

教师作业示范是集中展示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时刻。诚然,我们总会听到人说:“课堂是要拿给学生去表现的。”,但是我要说,课堂,是更需要拿给教师去表现的,尤其在公开课上,就是要尽量全面的体现教师的资质和水平。教学设计环节好,可能是授课教师课下集思广益的成果,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固然值得夸奖,但也只能说明你语言方面的长处,让人觉得你教语文或许也是可以胜任的,那么作为美术专职教师,你的特色和专业的不可取代性在什么地方?教师给学生的作业示范环节就给了我们各位美术教师们一个专业技能展示的机会。而且,通过这个环节,也能更好的表现美术公开课的课程特色。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这个环节是个比较轻松的环节。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里不能干等着学生把作业做出来,而是要在巡视中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立刻的解决。好的有创意有想法的优秀学生作业教师要即时表扬,出现的作业问题,要即时点评纠正,只有做到了这点,教师才能把握住课堂的主动权,把学习的结果引向自己期望的一面。

在学生作业展示点评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培养过程,教师需要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们自主的跟随这个良好的思维模式去发现美,去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优点,正确的看待能力比自己强的同学。教师好的引导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不光是今天书本上的知识,而会侧面收获与人相处的方式,看待问题的眼光,健康的情商培养。这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契合新课标提倡的“人本主义”。总结拓展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是总结一节课的收获,拓展是在课程的基础上把课堂的内容开拓到课下,让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在四十分钟,也能尽可能的打开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放僵化的学习思维。

三、课件制作

美术课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都会制作很多课件,以方便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这是美术课本身的特殊专业性决定的。那么在公开课上,课件的制作就更显得重要。笔者看来,公开课的课件制作要:规范、大气、精致。

课件通常包括多媒体课件与实物展示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采用幻灯等教师熟悉又易于操作的形式。公开课之前不妨多在设备上演练几回,以免出现临场状况。

实物展示课件需要照顾到课堂的布置,尽量一开始就设想好方便摆放的位置。如果是要最后展示在黑板上,那么需要比较下板书的设计,不要因考虑不周而遮挡住板书让学生看不清楚。

实物课件在美术课中经常会对学生作业起到引导示范作用。规范精致是必须的,老师展示的作品最好能让人眼前一亮,切实的产生美感,征服人的心灵。

四、课堂气氛营造

课堂气氛的营造是教学经营的重点。好的教学气氛会让教师学生都感到愉快,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好的课堂气氛的产生其实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语言行为个人魅力,教学设计的细节处理,等等,这些都和课堂气氛的产生密切相关。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美术公开课课堂气氛的营造除去上述种种外,还需要带给人美的享受。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板书的设计,课件的摆放,学生作业的展示方法,都需要教师多尽心力,从各个细小的环节推敲,在各个旁支末节中带出美的特色。如:有位老师上公开课《茶馆》就巧妙的从课堂桌椅的摆放入手,最后在一节课接近完成时,真正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大茶馆。而老师本人也一反平时的穿着,让自己穿上别具特色的民俗服装,体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入情入境的设计,不光让老师美,学生美,课堂美,更让前去听她公开课的老师们也感觉到了美。这就是成功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而这样的课堂气氛,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大加赞赏的。

老师们都怕上公开课,公开课准备的东西多,思考的东西多,考验一个教师能力的地方也多。但是只要我们能多提高自己,相信上好一节小学美术公开课并不是难事。细节如珍珠,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串起它。

下载怎样设计一节语文公开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设计一节语文公开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

    浅谈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 语文公开课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展示语文教学过程的细化的一种教学示范课,它比之平时的语文课课堂教学要求的更严谨,更细腻,更充分的多。结合教学实际......

    反思一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反思一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1、 公开课的简要回述 最近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三课时),施教教师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定位是恰当的.教学......

    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

    如何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节课是每位教师从教生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

    难忘的一节公开课

    难忘的一节公开课踏上这神圣的工作岗位已经快七年了,在这七年的任教期间,我收获良多,无论是在做人还是教书育人方面。所以今天特别晒出自己一次难忘的经历,希望所有的教师一起共......

    一节有趣的公开课

    一节有趣的公开课 今天,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公开课。这节课,我们一共学了四首带有月字的古诗。 一进入教室,同学们的目光就被投影上的画面吸引住了:一轮弯弯的月亮高挂在......

    魏书生的一节公开课

    一,与教师聊天 魏老师纵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指出我们当代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便宜的一代。他说,人生是呈加速运转的车轮,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和做事两项内......

    怎样设计评价一节好课大全

    怎样设计评价一节好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心声。那么,什么样的课才......

    怎样备好一节美术课

    美术教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因素就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教育理念、课堂活动设计都对学生的兴趣、动机、和认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