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美术课堂教学经验
论美术课堂教学经验
世纪之交的中国美术教育正酝酿着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如何看待我们现有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体制,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中小学美术教育迅速发展,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潮和艺术理论的涌进,对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应该看到,我们的美术基础教育经历了相当多的曲折,美术硬件设施从无到有,师资力量从弱到强,教育观念由旧从新。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潮流的接触是极快的,目前基本建立了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国家还制定了课程标准。我们在美术教育岗位上,切实地感到了这种变化。但通过了解现行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的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正与素质教育相悖。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到三大课堂教学理念:生活性、生命性、发展性。这里把生活性放在第一位,是把学生的生命性和发展性立足于生活性。然而从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中可以看到的正是缺少生活性,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生命性和发展性。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把问题的症结归类为以下几点
第一,现行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虽然建立了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但是我们的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基本处于原有的水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甚至还有不少的美术教师把美术课等同于图画课,学生作业以临摹为教学的基本模式,“像不像”则作为评判的标准,导致学生作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严重地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禁锢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就美术课程,内容单一,美术课堂教学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美术教师注重以本为本,把美术知识符号化、抽象化、学科化、专业化,不仅难、繁、偏,而且年年都一样——旧,有些是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拔苗助长,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没有时代感。这种读死书的结果
使得学生学习所得的知识只能是一种装饰,而不能提升学生的行为和生活的水平和质量。
第三,从学生作业的角度上来说,不少的美术教师也许都认识到自己有一件事未做。我们在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写生、如何创作、如何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提升生活,没有告诉学生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从生活中的牛如何提练出艺术作品中的《公牛头》,没有把生活与艺术这个规律教给学生。这就是目前美术课堂教学缺少生活性的隐性现状。课堂教学仍就传统的作坊式的模式,从临摹、写生、构图训练、到创作。就从临摹到创作中的规律,也没有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缺失生活性的症结便在此处。过去,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这方面是有所缺失的,不应该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再现。只有把从生活到艺术的路径变成体系化的知识教给学生,我们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第四、中小学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传统课程内容我们已轻车熟路,新的观念和思潮冲击着教师和学生,改革开放后引进的各种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表现艺术、卡通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但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理清传统方法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头绪,我们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同时,没有办法回避西方现代的观念。因此,学生在选择、判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困惑、迷失,导致“教”与“学”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世界,扬弃教学的利弊。
基础美术教育在和谐与不和谐共存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仍在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融合中艰难地绯徊着。时代的发展已向广大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赋予美术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我们所期盼的。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社会价值,笔者就如何使美术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兴趣与知识并举,重构童心世界。
二、当前教师对待中小学生的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教师把自己的世界看成是完善的,一心急切地想把学生领入自己的世界,把学生引向教师为他们规定好的人生轨道;另一种认为,学生心目中有着一个完全不同于教师的别样天地,不能硬性地把他们拉入成人的生活,而应该用童心,任意按照学生合理的欲望发展他们自己的世界。我们知道,在学生的生活中,什么事是有趣的,什么事物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什么物体能凭自己的想像去活用。他们的心灵,对于身边充满新奇、充满希望的生活世界,时时都抱着试探和体验的心情,这就是学生认识和创造的基本活动。这种好奇心和探讨活动尝试,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他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各种活动,然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供给他们所需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喜悦和满足,也给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从生活到艺术过程规律探索的体验。如《陶艺制作――动物的变形与强调》一课,以动物形象的变形为主题,学习制陶过程。陶土可由教师准备并团泥好,学生只要经过简单的团泥便可制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动物形象特征的描述、认识,再学习动物变形与强调的方法,然后学生开始自行制作。学生用各种方法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形象,探讨制陶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节课学生经过自己思维与创作,产生的作品生动有趣,动物形象大气,变形与强调得当合量。课堂中师生交流充分,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在陶艺的制作中感受着创作的乐趣。在这里,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学生的童心世界是基础,在天性上是趋向艺术本质的,学生的创作过程,就是用自己的心灵重建生活世界的过程。
二、观察与实践并行,探索生活规律。
美术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审美认识与审美创造活动。在美术的教学和创作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是在生活的观察和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认识现实生活的美,经过学生主体主观审美意识的改造,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创作出新的审美对象。同时,创作主体把来自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经过物化使之成为视觉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具有明显的探索生活规律的特征,从而使得美术课堂教学中观察与实践显得尤其重要。如湘版教材《你、我、他》一课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的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学生的任务是:能够准确地说出人物特征,掌握夸张的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建立健康、友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准确地把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并进行写实的表现,有相当的难度。从观察把握人物特征这个角度入
手,减弱对人物比例、结构的要求,表现时为强化特征可适当夸张人物的局部特征,学生的表现实践就要灵活得多。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可概括为:观察特征――描述特征――分析人物特征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如形状、比例、动作、表情、服装、道具等)――感受画家如何表现人物特征——学生尝试实践表现人物特征。当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把握生活中美的瞬间的时候,即大大激发了他们表现美的欲望和激情,促使他们不择手段地运用各种材料、多种方法,并且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欲望,表现出他们对生活、对美的感悟和憧憬。因此,观察与实践的最大特征在于其镶嵌于生活,充足于生活之中的,最终归缩在于从中探索生活规
三、校内外课程资源互补,充实生活素材。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因而可这样认为,充实生活素材就是充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传统意义上把课程资源定位在“要考的书”,定位在“课本”,一定程度上把美术课堂教学和生活隔列开来,强调教材本位,强调知识本位。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极易脱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验,没有活气,没有时代感。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起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落实于学生的学习实践?过去,美术教师把美术课本当成是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部,正是由于这种对美术课程资源认识的局限,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也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如: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的风景摄影作品、民间艺术品的照片、古典民居照片等,但是,我们却很少从与自然景观、民间艺术、古典民居相关的情境以及与学生生活、未来发展的角度去发掘其内涵,与我们的乡土教材相联系。换言之,虽然美术教科书内容丰富,但是对其中内容的扩展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教育部在制定美术教材时,也明确地把中小学的美术教材定位在中等城市以上的学校使用,可想而知,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如果美术课堂教学只把这样的教材当成全部的教学内容,而没有把教材当成是一种教学平台,去挖掘和拓展生活素材,那我们如何能说“生活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呢?因此,笔者认为,要丰富课程资源,充实生活素材,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使用教材,要充分地拓展校内课程资源(如:图书馆资料资源、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校外课
程资源(如:公共文化设施、当地文物资源、自然环境资源、艺术家的工作室、艺术作坊)、信息化资源(如:信息获取、信息交流)等,同时也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加强文化修养,多读一些书,多了解一些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相关资料,更深刻地理解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四、做“反思性实践者”,更新教育观念。
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重建,使得我们美术教师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思考。目前广大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还是以学科知识和技能掌握为主,加上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辅助。这种范式对于当前时代的发展,已显现其惰性,它不仅无法打破美术课堂教学的“瓶颈”,更无法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如果说课程改革深入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的话,那更要说,课堂教学改革其实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革。让美术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不是表象,而是美术教师观念的回归,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充当“独唱”的主角,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生活的提升者。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励和鼓励学生对事物探究的热情,对生活探究的热情。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题,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如:去过、经历过、思考过、做过、见过、喜欢过等等,强调生活本质,强调精神体验。不仅让学生明白,教与学价值的实现可以提高能力、提升生活、纯洁生活,更主要的是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反思和实践的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逐渐构建起开放的、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在实践中,不少美术教师已经成为“回归生活”的实践者,他们不仅因地制宜地拓宽生活素材,还因材施教,我们希望更多的美术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去,为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正如罗素所说:“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经验和建议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经验和建议
普格县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
米色子杰 内容摘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的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性成果。而作为教师应提供学生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和物体以及语言,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得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至于牵强附会。把电化教学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经验与建议 感知与认识 成功的教师都能深刻体会:有效的教学是始终牢固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的,这种认同包涵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同,学生对执教老师的认同、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教师对科目的认同。当学生不以为所学科目能够给自己带来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知识或能力的增长与乐趣时,便缺乏对科目的认同,因而会出现不断地讲小话、做其他学科作业、甚至出现一些毫无道理的刁难或藐视等现象。故而,要想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应注意掌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应多样化,包括多媒体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总体优化,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灯片,由于画面太小,或因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太陈旧、落后,没有达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如果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如通过扫描仪,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显示给学生欣赏,教师进行讲解和诱导,使学生视觉上耳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能够各自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美术欣赏教学课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总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有时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有了扫描仪,这个难题就好解决了。如学生在学习国画课时,我们可以找来一些名画让学生欣赏,如六年级的美术课有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从而再进行临摹、训练。这样的作业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二年级的想象画吹泡泡,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断,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小朋友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创作一件完美的美术作品,总是要经过反复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所以当部分学生初稿出来后,先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时,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时将学生作品中各自的优点都一一予以展示、讲解;学生相互之间也就能取长补短。继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展示。
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们示范作业时,教师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因而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但我们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画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整个演示过程;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上台尝试作业或演练,或将作品通过投影仪进行展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手工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动手作业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尽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期提高和扩大手工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幻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和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即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的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性成果。而作为教师应提供学生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和物体以及语言,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得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至于牵强附会。把电化教学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我们在大谈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同时,幻灯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常规教学中美术教师运用最多;它具有体积小、资金少等特点,一般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掌握。而合理地运用,也会相得溢彰。例如,小小的剪纸课教学,教师剪完作品后,平着展示给学生,和放于幻灯机或投影仪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样。在上三年级剪纸花边一课中,我把作品通过投影仪,产生的黑白对比效果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放大后的例图格外突出,纹样清晰可见,教师也可以由一个单元至多个单元的组成即花边的形成。教师可根据图形指导学生欣赏,也可用单独例样并由此而设计的花边进行对比讲解,诱导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分析表现形式与手法时,通过投影仪,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外形。在四年级二期的美术教学中,有一节画人物动态的课,教学中第一步骤是先画外形。学生如果站在投影仪前,通过灯光打在屏幕上的影子,并讲解影子亦即外形,学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很直观。二年级的《影子现象画》一课也可运用这个方法。如剪、撕动物,先撕外形等示范,我们都可通过幻灯机来达到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即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的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性成果。而作为教师应提供学生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和物体以及语言,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得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至于牵强附会。把电化教学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小学美术理论与实践》
第三篇: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逐步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秉承新课程的改革思想,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并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求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根据高效的教学理念,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组织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美术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学习能力。然而,一直以来,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占据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致使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如“教师示范画,学生跟着画”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想象能力,在评价时则以“画得像”为标准。这样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扼杀了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天####好,也抑制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赏美、创美的潜质都无法激发出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非常有必要。
二、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多数教师均延用“满堂灌”的授课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乐学性和主动性,难以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只教,学生只学,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对学生单向地灌输美术知识的过程,学生则片面地、生硬地记住了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理论诠释和一些主观印象,不会自己主动地去感受和体验美术。这样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完全违背了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学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教学过程。
2.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
小学美术教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之前教学目标定位不当,与学生的真实知识基础有很大的差距,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与学生的兴趣点大相径庭,使学生难以产生乐学性。另外,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也有所欠缺。
3.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欠缺
要想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美术教师有较灵活的应变能力来应对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如学生的问题、授课思维的变化以及
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等等。如果教师不能适时把握,再进行合理调控,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变化,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未曾预设的课堂内容进行演绎,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不会提高的。
4.缺乏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关注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非常重视,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结论,还要经历多样化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去积极体验美术知识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然而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将程式化的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个角落,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化。这样就无法将小学美术课核心价值集中体现,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实际上是对学生美术想象力的摧残和扼杀。
三、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1.教师要有效地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舞台相比,讲台更加难站。要想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特点,明确每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和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法。如合作讨论、情景问答、成果展示等等。教师有效备课还要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各个教学环节不仅要完整,还要层次分明、衔接紧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小学美术课的教具等准备也需要非常充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如笔者在上“套色纸版画”的主题课时,除了准备好教具、示范画和相应的教学课件外,还要让学生们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水粉画颜料、调色盘、硬卡纸、笔等等。没有这些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有效性。
2.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想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创建融洽、和谐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了解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使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和乐学性。教师要讲求讲课语言的艺术性,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可以幽默风趣一些。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教师普遍受到学生的喜欢,课堂教学气氛融洽,教学效率也很高。教师要使学生紧跟着自己的节奏,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使学生适应自己,尽力做到与学生思路一致,和谐相处,共同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材料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汇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方案的落实,我们发现,现行的课程表上开设的课程种类多起来,原来一直唱“主角”的语文课时陡然减少,而课本内容没有减少,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没有减少,一时之间,教师们都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了”。因此,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于2009年进行“组块教学”模式研究,制定出了具体的研究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3月启动实施,本着实践就是研究,创新就是发展的思想,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缘起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语文教学曾经背负着“耗时、低效”的重责而艰难地跋涉着,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包罗万象”,什么都想抓,结果却是走了过场,赶了热闹,没了效果;往往是用尽了各种方法,让人眼花缭乱,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繁琐复杂。
有效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教?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回答: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他强调:“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
“简简单单教语文。”简单,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2009年春天,我们把语文“组块教学”模式与拓展阅读巧妙结合进行研究,将之作为学校语文教学一个新的突破口,树立“组块课堂提效率,拓展阅读增情智”的教学理念,尝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践行
(一)凸显精华,领悟真谛
研究伊始,我们首先从学习资料入手,组织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 搜集了大量有关组块教学的文字资料与课堂教学音像资料,文字资料装订成册、印发,做到人手一份;音像资料通过学校的校园网站、教师的BQQ群传发给每一位语文教师。
语文组块教学的教学思想:即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多次的深入学习使我们对语文组块教学有了这样的认识:(1)在内容上要凸显“开放性”,教学案的设计要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要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2)在结构上要凸显“灵活性”,突破以往的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突出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3)在功效上凸显“增值性”,要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
(二)潜心备课,锐意创新
真知需要实践来检验。理念培训结束之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备课活动。在备课伊始,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汇集教师的智慧,在学习组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领教师进一步领悟、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采用的集体备课的方式是——
人人思考——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扬长补短——形成个案——课堂落实——课后反思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在教学案设计中打破教材的局限,围绕语文核心知识,重组教学内容,唱好“三步曲”:
一是“减”: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如教师在教授《白杨》,这一课时,就可以抓住文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一段话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引领学生在读、思、议、写中感悟文章中白杨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文中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二是“联”:我们根据所要着力教学的“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选编进来,从而在教学中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教师引导学生搜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国际事件,在交流中让学生领悟学习课文的“内核”深意。
三是“整合”:围绕“内核”,我们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如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时,教师围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名句,选编我国唐宋诗人一系列描写祖国风光的名句,整合成以“祖国美景”为核心的教学块,在学好原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中领悟不同地方风光的特点,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促成学生语文智慧的生成。
(三)巧妙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立足之本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立足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多次实践与研讨,汇集大家的智慧,形成了以“组块课堂提效率,拓展阅读增情智”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导入,激趣激情——有效感悟,组块学习——有效拓展,推荐阅读
1、有效导入——激趣激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环节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是一种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我们倡导教师根据教学特点,以疑激趣,以境激情,以有效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
2、有效感悟——组块学习
这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关键部分,是训练学生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之处。我们在这一环节凸显了组块教学的魅力。
词语板块、品读板块、练笔板块等的组合运用充分体现组块教学这一模式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中我们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语文学习应该注重积累和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替代单纯的理解分析,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逐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实践时机,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整合。习的基本做法是:
读中迁移。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
综合性学习。即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手抄报、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3、有效拓展——推荐阅读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束之时,我们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设计了“推荐阅读”的环节。如,学完《中彩那天》这一课后,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如下经典读物:《朱子家训》、《三字经》、《道德经》,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大量阅读巧妙结合,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进一步提升情智,发展能力,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课堂再次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乐趣、更有成效。
记得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顺应现行的课程改革,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实验小学永恒追寻的理想目标。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秉承学校“教孩子五年,为孩子想五十年”的办学理念,不断地去努力、去求索、去感悟、去创新,以新的教育理念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打造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让我们共赴教育理想的“盛宴”!
第五篇:课堂教学经验介绍
轻松教育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单位:肥城市安庄镇中心小学姓名:张婷婷
轻松教育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轻松教育还是‚利大于弊‛的。赫尔巴特说‚轻松与否,不在于学习任务,而关键在于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他说的没错,轻松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有一份轻松的心态,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心态?就得需要轻松的育人环境和愉快的教育氛围;需要赏识教育;需要生动、有趣的课堂
关键词:赫尔巴特轻松减负赏识
可能受美国民主思潮的影响,中国的‚轻松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位家长这样写道‚‘轻松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概念,不应该只是一种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改革应该是势在必然。如果能够让孩子们真正轻松、快乐地接受教育,不再给孩子太多的负担,那么,‘轻松教育’就应该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希望‘轻松教育’能够成为现实,让‘轻松教育’快些来吧!‛
到底什么是轻松教育?我曾在网上看到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蒋林先生所著《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蒋林先生在书中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反轻松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眼下轰轰烈烈的‚减负运动‛会带来不定期的负面影响。他提出了,学校不是游乐园,学校是教育的基地;家庭并非安乐窝,家庭是教育的辅助阵地;杜绝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等各个观点。我觉得蒋林先生的观点有对的地方,但也有异议之处。
一、创设轻松的育人环境和愉快的课堂教育氛围
在班级座次上要打破学生排排坐的教室布局,取而代之的是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排列成‚面对面式‛、‚U字形‛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这样的形式使整个教室不再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而是一个以学生自由活动、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且增加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教室里,除了最常见的装饰--校训、格言等,还要独创充满个性的版块,如:比一比,谁最棒(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专门开设了一块地盘,给所有的孩子一片属于他的领地,每当他们有了进步都能得到奖赏);小组赛跑;我会说,我能写;快乐书吧;绿色一角等。让教室成为了充满活力的、丰富灵活,同时又是秩序井然的学习场所,创设了和谐欢快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习有一份轻松的心情,快乐地去学习。
二、轻松教育观念下的课堂需要赏识教育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学生是人,他当然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的。而这个欣赏者就是我们教师。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是学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的情景,哪位老师特别器重你,欣赏你,你就特别的喜欢这门学科,而且学得特别好,是这样吗?将心比心,对于昨天的自己,今天的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做呢?‚把孩子看圆了,孩子就像
打足了气的轮胎,一跃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气,无力跬步。‛这是周弘先生著述里的一名话,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把自己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又到美国攻读了硕士学位。
在班级的管理与平日的教学中,要坚信赏识教育而且实践赏识教育。对于学生,决不吝啬表扬的语言,用‚放大镜‛寻找孩子们身上的优点。‚铁钳子‛不如‚小表扬‛。方法很简单,就是每个人都会做的――用心去欣赏、用语言去赞赏,包括你的学生!当然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得抓住教育的契机,使‚问题生‛根本改变。
三、轻松教育下生动、有趣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最重要的环节。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自在中不经意的就接受了新的知识、增长了技能。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形似字或意义相近的词,学生分辨起来就十分地困难,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如:底-低;碰到-碰倒等。学生对于这样的字词特别容易混淆。如果我们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交给学生,会有什么效果?例如:就用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孩子们记忆,画一棵大树,大树底下再画一只小白兔或别的小动物,学生就明白了‚小白兔在大树底下‛,在大树旁边画一棵小树,学生就明白了‚大树高,小树低(矮)‛‚碰到‛和‚碰倒‛,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如图所示:有个小孩子不小心被小汽车‚碰倒‛了;另一个小孩‚碰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通过这样十分简单而又生动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孩子的天性,他们欣然接受,而且很容易的记忆,并且很久都不会忘记。
生动、有趣的课堂也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幽默感。课堂上,面对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问题,不妨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孩子,发挥一下未泯的童心,比如,模仿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中人物的语气说话,像机器猫、蜡笔小新,学生听到哈哈大笑,孩子们一笑,小脑袋一兴奋,注意力又立刻集中了起来。
‚轻松与否,不在于学习任务,而关键在于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赫尔巴特,蒋林先生就是根据这句话提出了‚反轻松教育‛的观点,他认为,过分轻松是孩子懒惰习惯之根源;过分轻松使孩子对学习漫不经心;过分轻松使孩子养尊处优;过分轻松使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学坏‛……蒋林先生的观点是片面的,过分轻松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漫不经心、使孩子养尊处优、使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学坏‛,但我们不要忽略了前缀‚过分‛二字!我认为,轻松教育还是‚利大于弊‛的。赫尔巴特说‚轻松与否,不在于学习任务,而关键在于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他说的没错,轻松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有一份轻松的心态,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心态?就得需要轻松的育人环境和愉快的教育氛围;需要赏识教育;需要生动、有趣的课堂。
1、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培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基础。也是我国现行教育机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室里就应该充满了一种温
馨、欢乐的气氛,充满情趣和人情味。
2、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法国有这样一句哲言‚相互赞美是一个愉快的游戏,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赢家。‛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学会赞美他们,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让自己的教学感到轻松。
3、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教育也就更加的轻松。
也许,笔者所说的‚轻松教育‛是狭隘的,是不准确的,这个名词可能用别的词会更合适,比如‚和谐教育‛等,甚至会得到大家的批评,可是,笔者还是认为轻轻松松的教学总比板着脸孔说教的好。
参考文献: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蒋林先生所著《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
周弘所著《赏识你的孩子》
作者简介:
张婷婷,女,29岁,毕业于肥城师范,自考本科,小学一级教师,肥城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县级优质课一等奖、执教县级观摩课。自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乡村小学教学的一线,致力于新课改的反思与实践教学中,不断在书籍中汲取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理念,反思和改进着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