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影响的思考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增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传播的新领域。在这一环境下,网络开始影响和改变以往的政治传播模式,同时也给政治力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力量同样对网络传播进行着影响与控制。
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关系
1.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和谐共振
2008年
6月20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做客强国论坛和网友面对面交流,表示“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由此可见,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意见形成的“政治空间”,早已引起了政治力量的高度关注。同时政治力量给予了网络传播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肯定,这对网络传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的“正向”传播力对政治力量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传统媒体的力量毕竟有限,许多感人的故事与受灾细节不能全部展现。而网络传播恰恰弥补了这种缺憾,让受众更为全面与真实地看到了灾难发生后政府的反应,国家的积极救援。在网络传播中,凸显出全中国人民高度的凝聚力,这对政府实施救援,稳定大灾后全国的社会稳定和迎接奥运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利用自己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影响着对方,有机地相互结合,力图达到和谐共振、取得最佳效果,这种理想状态的获得正是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影响的价值所在。
2.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博弈
⑴大选中的博弈
2008年美国大选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焦点:谁会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网络传播争取民意被选出的总统?2007年3月5日,网络上出现了一条时长只有1分14秒名为“希拉里1984”的恶搞视频。短短两周时间里,这个视频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最终希拉里退出了大选,很多人认为这个通过网络传播传遍美国的恶搞视频是她被迫退出大选的原因之一。通过此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传播的巨大力量,此时,它的控制力与操纵力都远远超过了政治力量。
⑵战争中的博弈
科索沃战争第一次把战火烧到了网络领域,北约和南联盟双方在网络传播中上演了相当精彩的“对手戏”。战争一打响,北约就开设网页,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的在线宣传,此时的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政治力量在战争中的武器。南联盟主要媒体和政府机关也都在互联网上设立自己的网页,反映战争真相,以此打破北约媒体的新闻封锁和舆论围剿。由此可见,政治力量在战争中完全控制了网络传播。
由以上两个事例看出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相互博弈,二者在控制力和操纵力上过于强大时都会将对方彻底压倒,从而在双方关系上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不利于大众传播的展开。
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博弈的原因
1.从制度层面阐释
⑴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原因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虽然近些年资本主义政府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方法,但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剥削仍然存在并根深蒂固。因此,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论是网络传媒还是政治力量,所追求的是各自的经济利益,这正是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博弈产生弊端的根源所在。
⑵产生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原因
以我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我国的政治力量便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民与执政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中国的大众传媒,包括国内的网络传媒正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由此我国的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有利于对网络传播进行宏观管理。但是,几十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一直充当着党和政府的喉舌,即教育功能相对突出,而监督功能则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不足,对一些事件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对于事件报道的实效性不强,从而限制了网络传播的自由度,使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产生博弈。
2.从时间变迁上看
随着时间的变迁,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的影响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早期的网络传播是战争的工具,战争结束后网络传播继续充当着政治力量的工具,但是同时网络传播也开始追求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不断壮大,使其成为世界全球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也正努力使自己不再被政治力量所控制而成为一支独立的、自由的力量。由此,政治力量的控制欲与网络传播的独立愿望所产生的矛盾也是二者相互博弈的原因。
寻找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相互影响的最佳契合点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的网络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媒体和消息发布者追求的是点击率、经济效益,追求一种个性的张扬甚至是哗众取宠,从而使网络传播中的信息真假难辨,有的虚假信息甚至会对政治力量或国家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网络传媒和网民的自身素质绝对是优化网络传播的关键所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些信息和报道中带有明显倾向性与不实因素,绝不仅仅是由于网络传播的运作失当而产生的,美国的主导政治力量才是其根源。美国政治力量利用其强大的权力将网络视为其向民众喊话的传声筒,这种强势的做法势必会引起当代网络传播参与者的不满,由此本就存在的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也会更加激化。
当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网络传播和政治力量所追求的都是经济利益,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的不协调关系就无法根本改善,只能通过双方运作方式和态度的改善来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与不协调,力求使双方达到一个较为适当的契合点。
2.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受众在内的网络传播的所有参与者,与国家的政治力量即执政党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不存在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之间尖锐的矛盾。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网络传播应当是国家政治力量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使政治力量能清晰直接地了解大众的需求与想法,也使大众更为直接地参与到民主政治中。
虽然我国对于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实际上我国对于网络传播优势的建构还远远不够。一个政府要想在政治传播中影响和赢得民意, 需要利用和开发网络媒体带来的软资源,制造舆论、设置议程, 从而形成自己的软力量优势。如何建构网络政治传播优势,需要国家在战略上的高度重视,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更要在传播内容、方式、方法这些“软件”的创新上采取新的策略。只有网络传播与政治力量在相互影响中各自完善不断融合,二者才能达到最佳契合点。
第二篇:企业文化网络传播的思考
企业文化网络传播的思考
班德才
摘要企业文化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邮政广告、内部渠道、人员交流等不同形式传播,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为企业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人群、更丰富的内容、更便捷的方式、更迅捷的速度,为企业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本文结合网络传播优势,就企业文化在网络传播作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网络传播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文化落地,没有落地的企业文化只是空洞的口号。文化落地离不开传播,没有传播,企业文化就难以延续、变化和发展。当然,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传播。然而,企业如果仅靠这种自发的状态来传播企业文化,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将企业文化传播出去,为企业内外所认知、认同,转化为行动和习惯,从而达到文化落地。网络媒体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被称之为“第四媒体”,其具有交互、即时、广泛、共享、海量、多媒体等诸多优点,自1994年我国开始联入互联网以来,发展极其迅速,不到20年的时间,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电子政务、数字化政府(企业)的提出,互联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正因如此,企业文化网络传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不少企业通过建立网站接入互联网宣传自己、提升自己,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企业文化网络传播的定义
迄今为止,人类的信息传播可分为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五个阶段。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而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自然,企业文化网络传播,即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达到传播企业文化的传播活动。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传播是一种主动传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突出表现为对外是为了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和谐,对内是
为了协调内部关系,达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
二、企业文化网络传播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如企业的经营宗旨、目标、使命和企业精神等)、制度文化(如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等)、行为文化(如各种约定的行为规范、习惯、礼仪等)和物质文化(如产品的信誉、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四个方面,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包括理念识别(即MI,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精神等)、行为识别(即BI,包括企业的各项制度、行为规范、管理方式、教育训练、公益文化、公共关系、营销活动等)、视觉识别(即VI,包括企业的标识、名称、广告语、口号、商标、图案等)、听觉识别(即AI,主要是企业歌曲)和环境识别(即EI,包括企业标志性建筑及标志性雕塑)五个子系统。可以看出,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理念识别的内容,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主要包括行为识别的内容,物质文化主要包括视觉识别、听觉识别和环境识别的内容。企业文化网络传播,应是对企业文化的全面内涵和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就实践经验看,主要是对企业形象的传播,因为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的综合反映。就其重要性而言,企业的内在精神是企业形象的灵魂,但这一灵魂也需要通过企业的外在表现来反映。因此,企业文化传播更多是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来表述。
三、企业文化网络传播的思考
网络时代,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不仅不便于客户和社会查阅信息,而且会使企业失去很多优势。然而建立网站只是实现企业文化网络传播的第一步,企业需要做大量的推介、宣贯、传播工作,从而达到企业文化落地。
1.发挥网络的交互功能,实现企业文化的双向传播。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但随着企业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步伐,其文化总会有所变化,总需要不断完善、更新或转变。企业文化积淀的文化越深厚,就越容易使企业员工乃至高层管理者造成惯性思维,往往会依经验、凭感觉做决策,这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也就是说,即使企业文化在总体上表现是良好的,但有些内容也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作适当的调整,顺应发展形势。然而,作为企业自身,往往处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没有及时发现企业文化方向的偏差、不足甚至缺失。计算机网络因其具有交互功能,可以实现企业文化传播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即时通、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等形式,实现信息交互。这一方面可以对外宣传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接受外界对企业文化的意见建议,有利于改进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企业,大多都建设起完善的信息交互系统,主要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企业网站等形式,如万科设立专门网站创办《万科周刊》,得到了很多业内外人士的积极参与和认可;有些网站还设立在线人工解答系统,随时为在线
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如中国电信的“10000在线客服”。
2.利用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实现企业文化有效传播。由于网络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群众使用互联网越来越多,尤其是手机接入互联网之后,网上办公、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等已经形成气候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互联网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和增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手机网民2.7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民数量将进一步增大,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庞大、充满希望的群体,因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他们可以实现24小时、全球同步获取企业信息,加之网络传播中间环节受人的干预小,网民获取的信息失真率低,能够达到企业所要的目的。因此,一个追求发展的企业,应抓住机遇,尤其是抓住3G、4G移动通讯建设的有利时期,充分利用近7个亿的网民群体,加快企业网站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建设手机版的企业网站,推进企业文化网络传播,实现传播覆盖面的最大化。
3.利用网络即时传播的功能,为社会各界宣传企业文化。迟到的信息是无用的信息,特别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是如此。信息的传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的价值。虽然企业文化传播不要求像新闻那样快速,但提供及时的信息总是有利于客户、群众查阅知晓。企业能否及时披露企业的信息,是一种态度问题,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尤其是当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更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解除不必要误解或担忧。这是一种责任问题了。企业应利用互联网这个优势,实现信息同步传播,让员工、客户、群众感知企业的执行力。如文艺晚会、媒体访谈、会议实况、新闻发布会,都可以进行网络同步传播。企业也可以开设网络视频,实现企业与客户、群众的“零距离”交流,这样对需要了解企业情况的外地人或国外人士是十分有利的,他们可以不用千里之外跑到企业与老总会谈,既省时又省钱。当然,要实现企业文化同步传播,除了需要硬件的支撑外,人员配备、财务费用、管理运作也是一个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4.发挥网络多媒体作用,向社会展示全视角的企业文化。互联网具有传播文字、图片、影像等功能,这正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网站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窗口。企业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向外界宣传企业的愿景、价值观、理念、精神、目标,做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如开设专业文化专栏,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广告,展示企业的文化全貌,让客户、群众了解,从中领悟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为便于客户和群众存储、使用和转载,企业应提供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的下载,拓宽传播渠道,实现“网—人”传播到“人—人”传播,再到“人—网”传播,再回到“网—人”传播的传播循环。
总之,计算机互联网具有诸多其他媒体如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利用网络传播媒介的优势,宣传推广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的广泛传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软实力”。但是,在互联网里,大大小小的网站多如牛毛,如果企业不注重宣传自己的网站,提高企业网站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企业文化网络传播将得不到有效发挥。当然,企业并不一定非要建立自己的网站,企业同样可以依托一些门户网站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推介,至于费用就另当别论了。
参考文献
[1]危红波,刘志迎: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客体二重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黄河涛,田利民:企业文化学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M],中信出版社,2006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企业文化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网络新闻与传播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网络新闻与传播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在整个新闻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网络新闻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与网络接触最为紧密的人群之一,网络新闻与传播对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网络新闻其特点就是速度快,覆盖面广。这首先肯定会影响大学生所获得就业信息。网络新闻最重要首先会揭露或者是预示某年的就业形势,这会在学生判断自己将来的就业情况是产生影响,或者甚至是根据自己得出的情况判断自己适合就业或者是继续读研。其二,网络新闻会披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公司或者行业的发展动态,这会给就业者带来所需要的信息。
网络新闻所携带的就业信息更多是处于表面上的,其深层次的影响更多是网络新闻对就业者价值观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不仅熟悉国内各类新闻网站,而且可以凭借自己的英语水平直接浏览国外网页,甚至是通过“翻墙”浏览一些被屏蔽掉的网页,因此,大学生所接触的网络新闻也会更直接,更广泛。而网络新闻的多元性,网络新闻所揭露出的社会种种现象也会让学生判断出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自己的价值取向。就如同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工资在就业选择时所占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如今的公务员热,教师热也非大学生心中的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热情造成的,而是因为这些行业的稳定和高福利。
第四篇:网络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姓名:周世琴学号: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论网络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
1411424052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跨文化传播己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课题。如何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提升全球范围的合作共赢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网络媒体在当代社会信息传播中大放异彩,全球范围的个人和团体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成为了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对象。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较为开放、传播过程也较为公平,但是,由于网络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等存在差异,网络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不均等现象依然存在。西方国家凭借其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技术背景、文化生产等优势进行大范围的对外传播。长久以来,网络传播呈现出一种西强东弱的现象。为了在全球交往中获得话语权,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对网络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和借鉴。
本文就将从网络跨文化传播现象入手,总结归纳网络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优势。
关键词:网络,文化传播,文化影响力。
跨文化传播(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首次由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提出。美国跨文化传播学者萨摩瓦(Larry A.Smovar)和波特(RichardE.Porter)在其著作《跨文化传播》中明确指出,跨文化指的就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外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之后范围有所扩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以及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方法。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早已出现的一种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其传播规律。跨文化传播离不开相应媒介的支撑,在传统传播时代,跨文化传播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来完成。但是随着网络媒体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传播也进入了网络传播渠道,例如网络新闻网站、网络社交媒体、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视频等。
网络传播的出现,是以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为基础的。1969年美国军用机构最早出现网络的雏形,之后用于科研教育领域,1995年互联网进入商业化运作。1994年,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1995年中国开始向社会各界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幵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对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网络跨文化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助网络而进行的跨文化交流活动。需要明确的是,当探讨网络跨文化传播相关论题时,网络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网络大众传播媒介。网络是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全新融合媒介,而网络跨文化传播也是体现在网络交流的每一个传播层面上的文化现象。网络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全球性传播媒介,给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人们的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网络跨文化传播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等多角度大大地扩展了跨文化交流的场合、人群以及范围。
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从建国之初的对外宣传时期到改革开放后全面的对外传播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全球范围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就目前的跨文化传播发展来看,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还是以主流新闻媒体及其的新闻网络媒体为主要传播载体,以国外受众为主要传播对象,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而进行的一种传播。虽然除此之外,还存在书刊、影视文化、商业往来等跨文化交流形式,但这些行为并非主流。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下,西方文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传播技术,不断加大对外传播的力度,将其文化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这为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全球范围增加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中国文化的形象,以及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因该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态度,鼓励文化的多样性。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必须具备开放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态。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文化传播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各种背景的文化互相碰撞、渗透和融合已是常态。如果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时候,还不能足以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跨文化传播从一开始就不会取得成功。网络跨文化传播更是如此,网络JT?放的态度不仅在于允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自由的交流和沟通,还在于提供了不同的传播途径允许官方的、组织的、民间的以及个人的全方位沟通。因此,网络跨文化传播更是一种全民跨文化传播。因此,跨文化传播必须是基于承认不同文化的共存性之上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进入中国的异域文化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只有互相尊重,才能求得长远发展。要有一种幵放的态度去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其次,我国传统的跨文化传播是以政府的官方行为为主,即使在网络时代初期也是以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为主导和非官方的民间跨文化沟通比较少见。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网民数量与日俱增,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力量不容小视。因此,鼓励草根,充分发挥和发掘他们的跨文化传播行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大网络利用率,提升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
现阶段,我国跨文化传播多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或其网络媒体进行。例如,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以及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网站的英语频道等。虽然已经开始使用网络,但是其利用率却十分低下。网络新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可发挥的作用远不止新闻网站,它可以提供诸如视屏网站、社交网站、聊天室、电子商务等多种沟通渠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网络新媒体的巨大潜力,将网络媒体的文化传播能力最大化。除过传统的跨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在网络上提供在线书籍、在线报刊、在线影视节目等可以为外国受众提供一种易于获取中国文化产品的途径。此外,网络除了大众传播的功能之外,还有强大的人际传播的作用,这点在社交媒体时代己经被无数次印证。一条引起大家关注的信息在社交工具上可以达到惊人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量,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如果有一种可以突破国家界限的全球化社交媒体为我们所用,那么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就又获得了一条高效的途径。除此之外,微博、网络社区、聊天室等自媒体的大范围应用,将打破跨文化传播只停留在官方层面的现状,有助于网友自发地进行跨文化传播,无形中扩大跨文化传播的受众面。
3创作出具有共通性的中国文化作品络是一个公平幵放的平台。
各种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公平的竞争,网络受众会做出最公正的选择。而决定着受众喜好的往往是这些信息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因此,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尤其是网络跨文化传播中取得成绩,就一定要创作出高水平、接受度高的作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经过长期的演化汇集而成的。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着时代的气息和国际化的品质。它身上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质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自身民族文化的闪光点。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比如语言、节日、饮食、服饰等。当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有几面的,但是也不乏有对中国形象产生歪曲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我们主动宣传的力度,我们需要为中国文化树立一个正确的参照标准,像西方社会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与此同时,在跨文化传播内容的选择和制作上需要特别注意技巧。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接受能力等差异,在选择对外传播的内容时不能内外完全一致。传播同一条信息时,应内外有别,更多地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接受方式和接受心理。以影视剧为例,美剧或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制作方选择了一种各文化背景的人群都可以读得懂的方式传递信息,而无需过多的本土文化背景就可以理解。而许多中国的影视剧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点,而经常选取历史、宫廷等题材,这种剧目比较考验观众对于故事背景的了解,无疑为跨文化传播提出了障碍。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我们应尽可能选择比较具有共通性质的文化,这样在传播过程中会比较因其共鸣,也有利于外国人的理解。4警惕文化霸权。
在全球文化传播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种西强东弱的态势。西方世界利用其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对其他弱势国家进行着文化霸权。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之一。英语文化势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承载着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对非东方国家进行着文化输出。因此,在面对西方国家强势的文化攻击时,要时刻保持警惕的态度,不可一味地接受,也不可一味地抵制。对于其中先进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技术我们应该开放态度进行学习,对于低俗的文化和消极的思想要主动摒除和抵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待西方文化输出的正确态度。
结语:文化软实力已经超越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逐渐成为各国争相努力的目标。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跨文化传播。因此,跨文化传播在全球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的跨文化传播风生水起。网络新媒体技术和传播环境的优越性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天然沃土。网络跨文化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及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便捷性更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它拥有满足跨文化传播所需的一切条件优势,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网络跨文化传播时代,谁掌握了新媒体传播技术,谁就会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突出成绩。因此,为了实现中国跨文化传播的长足发展,我们一定要发挥网络跨文化传播的优势,保持开放的文化态度,树立经典的中国文化形象,建立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话语权。
第五篇:网络文明传播
教育科学学院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学生上网群体的日益庞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学生上网群体的日益庞大,网络在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一个重要渠道的同时,其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广大大学生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开展此次教育活动是深入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方略的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关于“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的精神,加强我市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大学生中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
一、“文明网络,从我做起”活动策划:
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社团等教育阵地,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
其次建设建立健全各相关网站,利用网站达到对大学生的网络文明传播,促进网络安全,引导文明舆论。
二、“文明网络,从我做起”活动方案:
(一)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网络安全,针对当前大学生上网聊天、游戏无节制、无自律现象带来的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教育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利用网络,积极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自觉规范网上言行。要组织大学生学习好《全国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并在学校开展大规模的《全国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宣传活动,逐步使广大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
(二)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室这一教育载体对大学生开展直观、生动的教育活动,并通过组织开展征文、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等内容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彩的主题团队活动和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要号召广大大学生自觉、主动地维护网络文明,努力形成“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新风尚,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良好平台。
(三)充分利用社团开展有关大学生网络文明、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各社团团长和副团长要充分利用好社团这一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对《全国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的宣传活动,使公约深入人心,努力形成广大大学生都来学习公约,遵守公约和全社会都来关注大学生网络文明、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对学院网站的版块重新设定,加强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各专业也要建设相对应的专业性学术专题供学生平日学习讨论。并有效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支持学生网络社团建设。同时设立网络监督员,负责舆论引导、网络监管、网络技术,各版块设BBS版主,主要任务是管理学院网站各版块,健全强大监督员和版主队伍。
(五)对现已有的学院微博(新浪微博@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每日分话题发布微博,以及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评论引导、微博法制教育等。各专业、班级微博互相联系、配合学院微博,以学院微博为首,积极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争取在微博上达到对我院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的宣传效果。
三、“文明网络,从我做起”活动部署
(一)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暨动员大会拟定于10月下旬伊始举行,邀请校领导和学院领导及各专业主任参加。届时仪式上将宣布以“文明网络,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启动时间及各种形式的相关活动,欢迎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创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学习网络文明知识。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思想
多层次、多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学院宣传栏等设施,宣传文明上网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明是非、辨美丑,逐步形成正确的上网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学生不违规进入营业性“网吧”和在网上有违法行为,多进知名网站和中央网站,不看不健康的网站,学生不宜进的网站,不要进去。即使不小心进去了,应立刻离开。不要在微博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话语,也不能传播或转发他人那些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刻离开,自己也不要散布不正确的言论,或攻击别人。不制作、传播非法的图片、网页或动画,危害他人和社会。网上网下都得做守法的小公民。引导他们参加学校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活动,对经教育仍未改过的学生要给予纪律处分,并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做好档案记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
1、安排学生会宣传部举办“文明网络,从我做起”的海报设计大赛,要求主题要与“文明网络”相关,对海报内容中能体现网络文明传播和网络法制教育的参赛者给予高分,优胜者获得学分奖励。
2、组建绿色上网团体。学校或班级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鼓励这些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网络知识竞赛活动。
3、“我是网络文明人”主题征文活动。在学院开展主题征文活动,鼓动全院同学积极参与,查找相关资料,学习绿色上网的精神理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结合亲身体验,写出积极向上、有宣传倡导意义的征文。
4、“大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活动。通过开展辩论活动,调动学院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以激烈的辩论形式培养绿色上网的理念,明是非、辨美丑。过程中须有老师做思想指导及评委,帮助学生正确树立网络观。
5、开展如何安全上网主题班会。各班结合专业知识,通过班会形式讨论安全上网的必要性及如何让安全上网,规范网上行为,倡导和践行文明健康的上网方式。
6、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通过在校道上宣传网络文明教育知识,鼓励同学共同参与建设文明网络来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安排人员负责活动记录和相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