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日志三
学习日志三
为期几个天的教师培训活动让我 受益匪浅,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小天地,像往常一样,趁空课的时候坐在电脑前查点什么、写点什么,可此时我的心情和思想却和以前不一样了。因为这些天的培训带给我太多的感触和启示,真的很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的所有领导,老师的推荐,学校领导的支持。参加这次培训,既让我感受到了领导对我以往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激励我对日后的工作有了更强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在这几天的培训过程中,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还汲取了老师们的一些前沿思想和讯息,自身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新课程体现着时代的步伐,在这轮课改中共开设了五大系列九个模块供学生学习和选择,这些模块内容也都体现着新的时代美术观点。如美术鉴赏中增加了美术新材料、新技法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让学生鉴赏,让学生及时的了解新的美术动态。在数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脑绘画软件已把传统绘画的表达形式引入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这些新的模块内容无论是电脑美术、设计、工艺还是摄影摄像、书法、篆刻都是那么贴近现代人的需求,学好那怕是一个模块都将让人受益一生,这就是新的美术课改所期望的目标。高中美术单纯的欣赏课不是高中美术课的当然选项,新教材体现着时代的步伐。
学生贫乏的美术知识影响课堂教学,有的学生色彩没用过,明暗调子不清楚,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他们很难对美术产生兴趣。一些很有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学生却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似乎美术创作不是自己所能为的事,美术创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学具短缺无法教学,学生准备的美术学具少得可怜,学生几乎除了一支铅笔外什么都没有。再加上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这样,教师无论怎样创设情景,想法有多好,整节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学生没有学具无法去尝试创作,又怎能提高美术创作能力?由于没有学具,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单调枯燥,无法产生浓厚兴趣,美术教育的作用也便大打折扣了。
今后的美术课怎样上,我认为首先要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
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第二篇:模块三学习日志
模块三学习日志
2009.5.26
今天主要是针对媒体资料和评价进行了学习,如何应用媒体辅助教学?什么时候利用媒体辅助教学,?是不是任何课程都需要媒体进行辅助?魏老师的讲解让这些问题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另一个方向就是评价的问题,当今课堂里,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善学习和告知教学意图。评价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贯穿项目的一个持续过程。要让学生用多种手段展示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要成为改进的工具:教师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需要,能够调整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在此之前,我对课堂评价比较陌生,还认为是平日里从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那些问题。现在好了,不光要评价,还要多元,比如形成性和多元性评价。收益非浅,这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
第三篇:培训学习日志(三)
培训学习日志
(三)崆峒区草峰镇中心小学曹钰娟
培训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然培训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就几天的培训,做以总结:
一、培训形式新颖有趣,培养了学员们的合作意识。这次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我们共享一个平台,有优秀的助学老师,有自己的小组,还有很多的学伴,大家都能在这平台上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伴之间都非常热心,真正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觉,每次学习之后都进行反思,对自己将来的学习或者对学伴们的学习都是很有启发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特有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方式,富于人性化的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凸显出教育技术的强大魅力。本次培训,我们通过网络就把学习任务完成了,从时间到通空间都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由,既能把学习学好,又不耽误工作时间,在学习中,通过做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评课的技能也提高了很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对于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内化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去尝试,建立教育技术理论的认知结构,逐步建构形成个人教育知识,扩充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渐次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最高境界。而至此培训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培训中,我们自己动手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创建主题资源都让自己感受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成长。在模块的讨论中,我与其他学员老师一起交流分享了学习的经验与收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收获颇丰。作业的分数包括师评、互评和自评三部分,让我们在互评中潜移默化受到优秀作业的影响,也丰富了我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今后我将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和学生梳理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元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会努力把这些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切实恰当的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实现课程整合。很感谢这个平台,创造了这个学习机会,感谢主讲老师特别是姚老师的细致、耐心、及时的辅导,感谢在学习中给与我帮助的各位学友老师!
第四篇:学习日志(三)
学习日志
(三)每一位老师都能上课。但效果却大不一样!
从你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开始,就注定了你必定有一天要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
每一位老师都曾当过学生,都会从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中,评价自己喜欢的老师,评价自己喜欢的学科,评价自己喜欢的一堂课。
给我的印象是,有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课就觉得轻松,喜欢上他的课,学习效率也高。
但是学生不会一开始就轻易喜欢一个老师的,他们是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去发现老师的优点,寻找自己喜欢的地方,慢慢地喜欢老师,喜欢他的课堂。
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的课堂,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很注重培养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
第一堂课特别重要。一定要注意想方设法展示你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新意,同时觉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久之,学生认可你了,就会喜欢上你这位老师,对你的课堂也就感兴趣了,你的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我是一个主要以语文教学为主的老师。在给每一届学生上课之初,我一定要想些方法来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并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交流的方式方法也尽可能灵活多样,对学生了解了,就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吸引他们,培养与他们的感情,从而让他们喜欢上你的课堂。正因为我注重了培养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所以学生在我课堂上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学习效果较之同年级其他班级都要好些,期末成绩学校评比自然就在前茅了。同时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毕业了,学生还经常与老师联系,常常问候,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自豪。
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你教学的成功!
第五篇:模块三反思日志
现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三反思日志
主题单元设计教案、学案更详细、更全面也更精细化。促进多元发展,包含了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并且把多元发展的各种方法涵盖在同一个主题框架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更能把握整个教材的脉络,让教师和学生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分布。更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去进行每一节课的设计。
在设计主题单元时,我们要整体把握教材,纵向与横向考虑本单元在整册以及整个阶段所处的地位,对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分析。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但需要经过培养训练,还要注重老师的辅导和指导。使用课件等资源时,注重实效性,更注重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让它充分发挥效力为教学服务,体现它的价值。慎重考虑点面结合,既要考虑每个专题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前后知识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评价,做到成果评价细化量化便于操作。“思维导图”是一个可视化工具,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
经过模块三的学习,尤其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主题单元的主要环节,获益匪浅。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我通过思维导图为主题单元设计目标及内容规划、以及问题框架规划,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这不同于以往用笔在列提纲。以往自己在草稿上对某个主题列提纲时,我总是思路混淆,问题交错,很容易脱离主题,或者抓不住重点。而思维导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要表达些什么,什么问题是主,什么问题是次,我想我开始喜欢上这样一种表达思路的方式了。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理清思路,让我更清楚要做什么,如何做,这样做会有什么预期效果。为了制作合理、精美的思维导图,我花费了非常多的自学时间和精力,还要应付许多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带来的技术难题,连熬了三夜,才做成一张童话王国主题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