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企打破美国投资壁垒的经验(写写帮整理)
日企打破美国投资壁垒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引起了并购美国企业的热潮。日本企业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引起美国对自身经济安全的担忧,导致美国通过立法等手段对外国投资的进入设置国家安全壁垒。20年后的今天,纷至沓来的中国投资又引起美国各界的不安。同样的问题和相似的背景,使中国企业有必要借鉴当年日本企业打破美国投资安全壁垒的经验。
一、日本企业遭遇的美国投资安全壁垒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并购美国企业的热潮让美国感受到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于是,设置了针对外国投资的国家安全壁垒,并以相关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1988年,参议员埃克森和弗罗里奥提出的制止外国投资对美国企业并购的法案,即《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授权美国总统根据国家安全需要调查和制止外国对美国企业的并购,这项法案成为美国对外国投资设置国家安全壁垒的基础。国家安全壁垒体现为执行该法案过程中复杂而耗时的安全审查,这一方面通过审查将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外国投资拒于国门之外;另一方面,通过复杂的审查程序迫使不堪重负的外国投资者主动撤出并购。根据《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该法案的执行机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简称cfius),cfius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分为申报、初审、调查和总统决定四个步骤。申报分为自愿申报和机构通报两种方式。自愿申报指并购交易一方或多方以书面形式向cfius提交并购的详细情况。机构通报指cfius的任何成员机构根据可获得的事实有理由相信该并购交易属于《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的调整范围,且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都可将这一交易报告给cfius。初审的主要内容是:该交易是否造成外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控制;是否有足够和恰当的权力来保护国家安全。如果有任何一个或几个机构认为该并购交易可能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则应进一步进行为期45天的正式调查。在调查过程中,cfius会进一步对该交易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审查,并向总统建议。cfius在确定外国并购对美国国家安全影响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国防需要的国内生产;国内产业满足国防需求的能力;外国企业对美国国内产业和商业活动的控制及其对美国满足国家安全需求能力的影响;交易对支持恐怖主义或扩散导弹技术或生化武器的国家****军事物质、设备、技术的潜在影响;交易对美国国家安全领域里的技术领先地位的潜在影响。总统在收到cfius的报告后,考虑并购涉及到的有关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后,在调查结束15天内宣布决定。总统有权对属于《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调整范围的并购交易做出暂停或禁止的决定。
二、日本企业打破美国投资安全壁垒的经验
为应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壁垒,日本企业实施各种策略以突破美国的安全壁垒并被美国社会接纳,日本企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首先,日本企业纷纷建立或扩大驻华盛顿的代表机构,营造更加积极的形象。日本企业通过与智库、记者和前政府官员等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塑造华盛顿对来自日本投资的主流意见。其次,日本企业为相关研究提供赞助和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华盛顿的各个智库就开始举办有关日本投资的各种论坛,发表证明日本投资对美国经济有益的研究报告。日本企业频频向这些智库的学术活动提供资金赞助,或与这些学者在研究上进行合作。
(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首先,在美投资的日本企业经常聘用美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美国经济分析局2002年发表的报告称,日本企业在美国创造的工作岗位已超过83.4万个,仅本田汽车公司一家就雇用超过2.75万名美国人,这些人每年的工资额达16.9亿美元。其次,日本企业还从美国生产商那里大量采购。自1982年以来,本田汽车公司的美国供应商数量从40家增加到550多家,丰田汽车公司从北美供应商那里采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已超过110亿美元。日本企业创造的这些就业机会和采购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寻求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首先,日本企业努力将自己融入到美国的生活中。遵循“在你****产品的地方从事生产”这一格言,日本企业成功缓解了那种认为它们在美投资只是为了给从日本进口产品开辟销售渠道的担忧,它们对当地的投资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好感。如,丰田汽车公司2001年在西弗吉尼亚州建成的工厂成为在日本以外首家生产自动传动装置的工厂,它还投资2.2亿美元在阿拉巴马州兴建v8发动机工厂。阿拉巴马州州长认为,丰田公司投资的项目为阿拉巴马的家庭提供了改善生活质量的希望和梦想。其次,日本企业积极寻求当地民众支持。丰田汽车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开设的工
厂向当地的基金会捐赠了50多万美元。索尼公司则与加利福尼亚州的卡尔沃城市学校合作,提供新的教学设备并对当地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索尼公司的员工还在当地学校从事义务劳动。在美国各地,日本企业向各类地方机构捐助上千万美元,积极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日本企业通过培养社区支持力量,取悦当地政治家,拓宽了投资渠道。
三、日本经
验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就像当年对日本一样,如今的美国各界对我国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两国间的巨大贸易逆差及国家安全问题感到忧心。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日本企业打破美国投资安全壁垒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企业跨越美国国家安全壁垒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采取渗透和融合的方式突破安全壁垒。日本应对美国安全壁垒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渗透”和“融合”。有鉴于此,我国企业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突破在美国投资的安全壁垒:首先,加强国际公关和宣传,渗透和引导主流舆论,树立友好形象。在美投资的中国企业多为国企,并热衷于收购能源等战略性资产,政府背景和敏感行业常常让美国政府怀疑,中国企业投资的目的到底是从商业利益还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如果不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将会招致安全审查。2005年中海油竞购尤尼科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国炒作它的中国政府背景和敏感行业而引发的政治**。2007年6月,来华访问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金米特指出,中海油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中海油没有事先向美国国会宣传其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以及中国能源行业的开放程度。他建议中国企业在并购美国企业之前要充分做好与美国驻华使馆经济官员、美国国会议员及州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的交流,为并购打下政治基础。美国政府一直担心中国企业可能被用来为间谍活动做掩护。只要五角大楼仍然认为中国可疑,外国投资委员会就会从中国军事威胁的角度来审查中国对美国企业的收购。因此,中国企业应效仿日本企业加强国际公关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与美国舆论界合作,淡化“中国威胁论”,积极营造中国投资对美国经济有益的政治氛围和友好形象,引导和宣传对中国有利的主流舆论。其次,加强与美国经济的融合,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中国企业要想成功进入美国市场,还需要处理好可能引起的政界反对声浪,如果不能给当地经济带来好处则很难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中国企业需要表明态度,承诺要为当地提供工作机会、遵守美国法律法规、做一名好雇主。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时可大量雇佣当地美国人,为当地提供工作机会,从当地厂商采购货物,将自己融合到当地经济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缓解那种认为中国在美投资只是为获取战略资源和给中国产品开辟销售渠道的担忧。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只有与当地经济融为一体,才可能被接受和支持。最后,增强与美国社会的融合,寻求当地政府、公众和舆论支持。中国企业应通过投资来加深与当地政治家的关系,培养社区的支持力量,从各方面融入当地社会,寻求公众和舆论的支持。
(二)通过扩大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来消除安全壁垒。双边投资协定可从不太敏感的行业和领域开始,这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然后逐渐扩大投资领域。随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双方战略经济合作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宽。同时,中国开始有条件地逐步开放装备工业,也为美国企业来华投资拓展了新空间。军费开支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中、美军事高层交流加强,都有利于双方消除误解,加强信任,弱化“中国威胁论”的影响,降低中国投资进入美国“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领域的敏感度,有利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正常投资免遭非正常的安全审查。(三)通过研究美国的投资项目指南来主动规避投资壁垒。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只要有可能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时才会被审查。绝大多数针对零售、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中国投资不需要接受国家安全审查。中国企业应通过在那些不会引起美国国家安全担忧的领域投资而获利。此外,有实力在海外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中国企业的政府背景将招致美国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因此,中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是否是国有企业,提前考虑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影响程度和应对策略。有关人士指出,对准备在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最好能采取自愿申报的审查方式。《埃克森——弗罗里奥修正案》规定,投资者向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申报不是强制性的,既可自行申报,也可不申报。但如果自行申报,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期限是有限制的;如果不申报,外国投资委员会可随时审查该交易,且没有时间限制。
第二篇:打破考试壁垒
打破考试壁垒——湖北省公务员录用政策报告会
通讯员 乔姝宛 刘文静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公务员考试的了解,拉伸学生备考水平,提升学生考试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于2013年3月17日晚19:00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举办了一场湖北省公务员录用政策报告会。该会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公务员局主办,湖北省人事考试院、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处承办,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协办。报告会现场发放了权威备考资料。该报告会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台下座无虚席。
首先,湖北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调研员姜昌灯同志对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政策进行了报告。在报告前,姜昌灯同志以一组惊人数据显示出当今公务员的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极大不相称性,从而引出了接下来的报告内容。内容包括公务员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知识、今年我省公务员考试基本情况、公务员考试特点与备考以及怎样当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旨在让低年级的学生树立考公务员的意识,同时也让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备考。在讲至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时,姜昌灯同志为我们举了一个十分贴切的例子:有一位领导人员在与一个报考公务员的对话中说自己身边有四个公务员,其实他口中所谓的公务员不过是普通的勤务兵而已。这就让我们了解到作为一名真正的公务员不仅仅要承担国家公务更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身心素质、人际交往以及应变能力,绝非随意为之,一蹴而就,这就告诫了在场学生们在报考公务员甚至还未报考之时就应当树立起做一名合格公务员的意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考公务员而考公务员,更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而考公务员。在讲至经管学院时,姜昌灯同志对经管学院为这场报告会所做的大量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并报以掌声。
然后,湖北省地税局人事处处长对公务员工作、培养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省地税系统新录用公务员工作、培养与管理情况,省地税系统2013年招录基本情况。
最后,进入现场答疑时间。答疑人包括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处长、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科长。湖北省公务员局副局长、湖北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处长等11为相关人士。在场同学们积极提问,答疑人士也从各个角度对学生们的每个问题进行耐心全面详细地解答。例如在场学生张静思同学问道:“出国留学回来后如何报考公务员,会受到哪些限制?”答疑代表说道:“出国留学归来后当然可以报考公务员,只是有一个大前提是必须先取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学历,方可报考。”
晚21:20,报告会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
第三篇:安丘供电典型模式打破供电壁垒
安丘供电:典型模式打破供电壁垒
2009年,山东省安丘市供电公司被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为“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项目推广应用的试点。该公司利用这一难得机遇,成功破解多年用电壁垒„„
遭遇“瓶颈”
翻开历史的记忆,安丘供电拥有骄傲的过去:1969年10月1日建成投运第一座35kV变电站;1982年7月建成第一条110kV线路;1982年7月28日建成投运第一座110kV变电站;1997年安丘电网第一座220kV变电站投运;1985年实现乡乡通电;1991年实现村村通电;1994年实现户户通电。
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农村供电遭遇壁垒。特别是10千伏及以下的中低压电网格外薄弱,部分村庄负荷中心偏移,配变容量不足、低压配网线径细、电压偏低、供电能力亟待提高。有的配电室年久失修,低压配电设施锈蚀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高低压线路绝缘化率低,私拉乱扯现象严重,农村用电管理难度大,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1998年,国家注入资金1亿元,对安丘电网进行第一次 大规模改造,安丘市是农业大市,当时全市有32个乡镇,共1440个用电村,1亿元的改造资金平均应用到这些村庄,每个村还划不到2万元,无异于杯水车薪;2006年底,农村低压供电资产还没上划,归村集体所有,可大部分村庄经济困难,根本没钱对低压供电设施进行必要维护,眼看着变压器超负荷运行,却无力增容,线路太细,没钱更换,只能是得过且过;由于管理体制滞后,导致县公司融资体制无法建立,电网建设投资存在壁垒,农网投资欠帐大,县公司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电网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电气化铺路
新农村呼唤新电力。新电力催生新服务。
为改善农村落后的供用电面貌,2006年底,安丘市政府决定实施资产上划。用电村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将原先村集体所属的农村低压资产无偿划拨给供电部门。安丘市低压资产上划率达到85%。移交前的低压资产设备状况差,村两委无力维护改造。移交后,安丘市农村“四到户”售电量每年在2个亿KWH,每年提取的农网维护费在1700万元左右,除去包括农电工在内的农电人员的工资薪酬与运行成本外,根本没有剩余资金用于农网改造。可改变当前极端落后的农村用电面貌,又迫在眉睫!怎么办?
安丘市供电公司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和用电村三方共同参与,开始了艰难的电气化建设征程。
改造资金成为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虽然用电村百姓是最大受益者,可他们却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投入。到哪儿弄钱?经过和地方政府积极协商,最终,达成了根据产权决定投资的协议。即:产权属供电公司的,供电部门投资改造;产权属村集体的,由村里进行投资。
电气化村建设的程序是: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用电村召开村民议事会表决通过后,向乡镇供电所提出改造申请,供电公司根据用电村今后一段时间的用电状况设计改造方案。电气化建设产生三部分费用:根据产权归属,用电村只负责村集体及用户产权的设备、线路的材料费用;不属村集体产权的配套设备费用由供电公司负责;免去用电村的施工费用,全部由供电公司承担,把电气化村建设打造成“惠民工程”。
事是好事,可还是有部分群众不理解,他们觉得:村里的电压质量虽然差了点儿,不也能用吗?老百姓就应该勤俭持家,能省则省。还有少数人认为:是不是供电部门在耍花样,打着电气化建设的幌子挣老百姓的钱?供电公司被推到 了风口浪尖。
针对客户的种种误解,安丘供电公司没有退缩,他们认为百姓有疑问说明工作还没做到家。于是全员发动,在全市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发动,同时,在进村入户上门服务时,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获取百姓理解。并对条件成熟的村率先改造,然后组织其它村庄参观学习。各乡镇党委召开村两委专题会,将电气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专门下发了电气化村建设的文件,并将用电村改造纳入到年终村委干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客户支持,用电村从最初的观望到争先恐后递交申请,电气化建设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安街道、凌河、石埠子、石堆4个电气化乡镇,建成各类电气化村321个。
电气化建设通过高压入村、低压入地、集表箱配电的供电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三线搭挂、树线矛盾等问题,降低了设备线路损耗,极大地美化了村容村貌,全面提高了安全供用电水平,为家电下乡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平了道路。
典型初印象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的“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推广应 用研究”项目,落户安丘市供电公司,这是山东省唯一一家推广应用试点工程。该公司多方融资1500万元,以中国电科院三类八项先进技术为支撑,结合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开展典型供电模式建设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工程从农村供电模式、电网规划、线损管理、无功电压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打造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规范、安全稳定,运行经济的坚强农村电网。
工程全面推广A类低压典型供电模式,全年在8个乡镇建成A类典型模式供电村40个,改造35KV数字化变电站一座。节能配变是一大亮点,建设过程中重点推广应非晶合金变压器和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解决农村电网季节性负荷大而带来的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高的问题。同时根据试点村的负荷分布和性质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实现高压分散配电,有效缩短低压供电半径,降低低损耗。
通过推广农村电网全网无功优化及控制系统技术和自动无功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技术,实现无功电源和无功补偿最优化,实现农网无功分层、分区、就地平衡,进一步降低线损,节约能源;通过推广应用线损在线分析与管理系统,对电网实现分区、分站、分电压、分线、分元件的线损管理,分析影响线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降损措施;通过优化电网结构和电网运行方式、淘汰高耗能设备,降低电网技术线损,构建“科学、规范、高效、开放”的节能降损管理模式。为解决农村配电台区分散,数据采集难的问题,该公司在全市典型模式供电村推广使用基于WSN通信技术的低压电网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低压配电台区电能量采集、漏电监测、预付费、负荷控制、线损计算等功能。
典型之变
随着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的试点成功和推广应用,安丘农村的供用电水平产生了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用电安全可靠了。
新安街办稻洼村没改造前,是有名的“难管村”,该村用户多,供电半径长,末端用户电压质量不高,线路老化严重,供电可靠性差。负责该用电服务的农电工姜佃明这村描述他的工作:平时倒没什么,如果赶上阴雨或大风天气,村里安装的漏电保护器经常跳闸,报修电话一个接一个,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以后凡是遇到恶劣天气,为了方便报修,自己干脆就在村里“坐蹲”。即使这样,村民的意见还是很大,姜佃明为此受了不少“委屈”。
“建成电气化村之后,客户的报修电话越来越少了,有时一月都接不到一个!”姜佃明这样诉说“幸福的烦恼”,“干这行都十多年了,每天都是忙忙活活的,现在报修少了,一下子还适应不了”。在安丘,像姜佃明这样“烦恼”的农电 工越来越多。由于用电不再“掉链子”,农村种植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民都“卯足了劲”抓经济,促增收,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变化之二:缴费方便自由了。
“小张你要去哪儿?”“我要到镇上去办点事,顺便买点儿电,”“正好我家的电也不多了,你也给捎点儿„„”这是在新安街道见到的一幕。如今的安丘市,买电就像买菜一样方便。
在电气化建设过程中,安丘市供电公司为客户统一安装了磁卡电表,刷卡用电。用户可以根据自家的用电情况随时购买电量,避免了因错过交费时间而产生的催费现象,节约了供用双方的时间。
创新交费方式,是他们的又一大亮点。根据客户需求,该公司积极改进电费收缴方式,逐步减少走收电费方式,除磁卡交费外,他们还在全市实行了定点缴费、邮政代扣等缴费业务,并逐步形成了电费收缴6-2-2格局,即60%的邮政储蓄代扣户、20%的预付费磁卡表户和20%的常规缴费用户。
寨上村村民张林松由于要照顾城里的生意,每天早出晚归,以前电工每月上门收电费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他。张林松这样告诉笔者:“以前不是故意拖欠电费,而是没时间交,现在好了,我一次多买点,一年就交两次电费,太省事了”。
石埠子镇河北荣子村是去年4月完成电气化村建设的。6月的一天晚上九点多,村民臧家义家突然停电了。老臧这才想起自己忙于农活,忘记了给磁卡表充值,这么晚了咋办?臧家义打电话请农电工董培庆帮忙,董培庆说:“放心,这只是磁卡表欠费告警,你只要拿磁卡再插一次,家中就会有电,明天再去缴费就行。”按照电工的指导,臧家义家中果然有了电。第二天,臧家义到供电所缴费时说:“这磁卡表真的不错,还有欠费提示功能,真是人性化设计,这下不怕晚上欠费停电了。”
变化之三:管理全面升级了。
非晶合金变压器、有载调容配变、单相配变、ABB组合电器、全网无功优化分析计算系统、基于WSN通信技术的低压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化设备……大量代表中国农电发展方向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典型供电模式用电村被广泛应用,服务管理有了质的提高。随着客户报修减少和收费方式的改进,节约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农电工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以改进服务质量,加强用电管理。完善的硬件设施使专业化抄表成为现实,自去年开始,该公司成立抄表中心,实行集中抄表,从而减少了错抄、误抄等问题,管理水平更加专业。
同时,该公司应用WSN低压综合管理系统,代替以往人工现场稽查、抄表算费和催收电费的停送电工作,降低了 营销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准确地远程监测电能表运行情况,增加了抄表收费的透明度及客户的信任度,杜绝了估抄、漏抄和抄表时间差等现象,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变化之四:政府部门满意了。
分管副市长江波批示,电气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搞下去!超前服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山东省服务名牌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安信彩虹,俺信!的口号在安丘城乡叫响。
打破壁垒
家电下乡:典型模式的试金石。
石埠子镇河北荣子村村民臧振成家的空调已经买了一年多了,由于电压质量达不到,这个空调职能当作家中的装饰品。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一家老小只能看着空调唉声叹气,用上空调成了他们的奢望。2009年3月,随着新变压器的投运,臧振成家的空调终于正常工作起来,他 逢人就说:“今年夏天不用遭罪了,电视亮了,灯泡明了,机器有劲了,也不停电了,这电气化建设真的奇好!”
臧振成的遭遇不是个例。前几年,凌河镇大儒林村依托蔬菜种植、加工,农民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部分农民从商场里买回了空调、电饭锅等家用电器。可由于该村用户多,供电半径大,特别是末端用户的电压质量达不到要求,买回来了家电根本没法用,成了“摆设”,这也让想买家电的农户纷纷打了“退堂鼓”。
去年,安丘市供电公司为大儒林村实行了电气化建设改造。除地埋电缆和落地集表箱外,该公司还为该村新上了3台单相配电变压器和1台调容配电变压器,使农民用电更加环保、节能、智能化。
家电下乡成为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的试金石。随着用电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农民的购买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8月份改造完成后,大儒林村有90多户农民新购置了空调。现在该村家家户户都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等电器,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60岁多的村民李维干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忙一天回到家,插上电就能烧水、做饭,很方便。过去做饭满屋烟,如今烹饪拉开关,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都是电气化建设带来的好处!”
在安丘,像大儒林这样的村庄不在少数,良好的用电环境,刺激了农村电力消费水平,去年,安丘市家电下乡产品 销量在全国县(市)、区中名例第一。
农村灌溉:一次成功的尝试。
安丘市是农业种植大市,农业种植加工在全市占主导地位。这里有全国有名的 “草莓之乡”、“樱桃之乡”和“姜蒜之乡”,区域化种植模式成为该市农业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随着柴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农灌用电价格的调整,电力成为农业灌溉的首选。农业用电受季节影响大,到了灌溉高峰,用电量激增,村里原有的变压器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大的用电负荷。2006年,农灌用电线路不在农村集体电力资产上划之列,仍归村集体管理。无奈之下,农灌高峰时,只好让村民分时用电,轮流灌溉。可俗话说,“人误农一时,农误人一季,”在灌溉的黄金时节,谁也不肯相让,因为“争电”,邻里之间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没少闹出矛盾。如果对变压器进行增容,可灌溉高峰一过,负荷降低,空载损耗较高,大马拉小车的情况严重。
针对这一状况,在电气化建设过程中,尝试在部分村庄使用有载调容变压器。这是一种新技术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可根据负荷大小在变压器带负荷情况下自动进行调整,有效解决了负荷变化幅度大而造成变压器损耗大的问题。安丘供电也因此突破了农灌用电“瓶颈”,农民可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随时灌溉,“争电”矛盾成为历史,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三点反思
从安丘市供电公司推广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的试点中,三个问题值得深思。
反思之一:县公司代管体制亟待改变。
1999年4月,安丘人民政府正式将安丘市供电公司委托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管。农网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电发展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已维持了11年之久的县级供电企业代管模式,如今正严重制约着县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安丘典型的成功,表面上是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体制的对路。遇到问题,哪怕是一个烂摊子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针对症结,对症下药,体制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思之二:国家应加大农村电网投入力度。
以安丘为例,自1998-2004年,国家投入安丘农村低压电网的总投入为
万元,占一二期农网与县城电网总投入的%。随后,就再也没有资金投入。为服务三农,支援农村经济发展,建议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反思之三:解决农村生产电网的投入盲区。
长期以来,农灌生产的用电网络一直属村集体资产或村民个人所用并负责运行维护管理,国家从来没有资金投入,农户也只处于低水平的运行投入,属投入的盲区。
民以食为天,安丘作为农业大市,经济作物种植一直是农民增收的首要途径,而农业生产用电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居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安丘市石埠子镇作为全国草莓之乡与樱桃之乡,大多是蔬菜大棚种植,农业生产用电问题格外突出。像安丘这样的状况,在全国范围来讲,应不是少数,如何冲破这一盲区,成为重要课题。
第四篇:网络营销要注重打破消费者心理壁垒
网络营销要注重打破消费者心理壁垒
据调查,在美国2500万互联网络用户之中,270万人曾经上网购物或进行商业活动。1996年网络商业共出售商品价值为5亿美元左右,其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网上购物弥补了传统购买方式耗时耗力的缺陷,而且在节省脚力的同时能做到货比三家。尤其是对于追求效率的企业来说,网上购买产品可以全面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和比较。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企业上网”普及以来,国内企业用户在网上购买购买虚拟主机的数量和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据时代互联(www.xiexiebang.com)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其虚拟主机的购买人群中,民营企业以超过55.96%的比例,成为应用虚拟主机最广泛的类型。
但万物各有所长,也必有所短。众多的消费者对虚拟主机市场的现状仍有一定的担忧,据网络安全专家分析,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从根源上说,是对这种虚拟的购物环境缺乏安全感。尤其对于虚拟主机来讲,虽然消费者购买之后获得的是无限的便利和畅通无阻的网路,但是只能以密码和帐号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对已经习惯了传统购物模式的消费者来说,在心理上是很没有安全感的。
安全专家还指出,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商家要想网络中生存,就必须迎合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消除令其担忧的因素。首先要搭建优越的技术平台,升级产品的质量,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通过良好的信誉取信于消费者。如”全国五强”时代互联,在虚拟主机的销售中,免费提供自行研发的GCDN全球网络镜像加速引擎,这种实力的象征无疑是满足消费者安全需要的根本措施。另外时代互联在多角度分析了市场的需求之后,不但升级自己的产品,引进先进的ShopEx系统,使主机的性能更加完善,还在一些商务级的虚拟主机的销售中,推出赠送时尚T恤衫的活动。
据业内人士讲,时代互联的这种结合实体物品的销售方式,对帮助消费者尽快适应已经全球化的网络营销环境,缓解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戒备心理有一定的帮助。
中文秘书网是一家提供中文秘书服务产品的网络文化服务机构,于2005年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开始筹划成立,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贴心的全方位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中文秘书网有文书处理、期刊发表、设计制作、网络发稿、炒作公关等服务。
中文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为您处理文字上的问题,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动力!旺旺:推广传播 扣扣:873151956 电话:139-8616-5103
第五篇:【领导艺术】打破部门间壁垒的智慧
打破部门间壁垒的智慧
如果一个单位或企业部门之间存在一堵无形的墙,各自为政,沟通不畅,缺少配合,彼此排斥,必然会导致内耗严重,协作配合难,沟通成本上升,工作效率低下,以至于影响到单位或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威胁到单位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关系紧张,有时是由于财务部门过于强调其监督职能,有时因严格的财务制度与灵活的市场行为之间的矛盾引起,财务人员抱着制度必须遵守的信念,而业务人员却在想“我打市场这么不易,财务部还要从中作梗”,矛盾显得如此不可调和。那么,作为领导者如何设法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呢? 笔者以为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倡导分享理念。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就透露着儒家文化倡导的分享理念。而如今,有专家学者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已进入一个分享与互动的时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就把“分享”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三个关键词之一,他深有感触地说:“信息不分享,就是死信息;技术不分享,就不可能进步。”因此,作为领导者,在单位或企业,一定要倡导分享理念,营造浓郁的分享文化氛围,创设条件让部门之间分享彼此的信息、技术、资源等,鼓励部门将自己好的想法、创意、经验等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诚然,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天然的竞争关系,出于保护小团体的利益,各部门很容易画地为牢,尤其是在知识、技术、创意等方面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领导者采取恰当的互动分享方式,既照顾到部门的利益,也使大家意识到我们同在一条船,有着同一目标、同一梦想,为了这个“同一”,我们必须学会分享,必须协作配合,就像“天堂故事”中的人一样,要相互“喂饭”,才能生存与发展。要让大家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会分享的团队,才是最有竞争力的团队;学会分享的团队,才是能够攻坚克难的团队;学会分享的团队,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团队;学会分享的团队,才是一个能够追求做到最好、能够快乐成长的团队。
二是鼓励跨部门合作。现在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随着单位或企业规模逐渐增大,本位主义与部门利益高于整体利益的现象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而这,也必将成为组织发展最大的阻碍。要想不断去打破那些部门间的围墙与疆界,就必须鼓励跨部门合作,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部门之间打聚合战、打配合战,共同攻坚克难,携手创造佳绩。比如,百度每年年会上颁发的总裁大奖和最佳团队奖就具有明显的风向标意义,获得大奖的项目无一例外都是跨部门合作的项目,每个项目都由数个部门多达几十人共同参与完成。
百度之所以格外重视跨部门合作,是因为发现了部门间沟通不畅带来的问题。2007年的一天,有位总监来找总裁李彦宏审批文件,皱着眉头发了一番感慨:“这个跨部门项目要是沟通顺畅,两个星期就能完成。可是个别部门总是难以沟通,结果拖了整整一个月,咱们现在的沟通成本越来越高了。”此后,细心的人发现,李彦宏开始将注意力特别投向一些跨部门合作项目,同时利用总裁大奖 这个奖项激励跨部门合作。此后,所有“最佳百度团队”大奖的评定中都增加了一条隐性标准——是否能与其他部门打破边界无障碍合作。百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鼓励跨部门合作,有利于打破部门主义的屏障,形成组织的合力。
三是多一些非正式沟通交流。单位或企业内部沟通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很普遍,在跨部门沟通时经常被运用,如会议沟通交流。但还应该注意非正式沟通交流,部门之间多一些私下的交流与活动,有利于加深了解,增进情感。部门负责人应该常串门,要多与沟通对象面谈。现在很多单位或企业的部门都是块块管理,各自为政,部门负责人之间很少互访,用得最多的沟通方式就是电话、短信、QQ、MSN、电子邮件等。这固然快捷,但远不及面对面沟通的效果好,有些人会说:“我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空去串门闲聊?”殊不知,面对面的沟通借助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既可以大幅减少信息失真,还可以增进部门间的感情和理解。
另外,还可通过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加深不同部门之间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很多情况下,造成部门间壁垒的其实是心墙。虽说大家同在一个单位,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但因为部门的不同,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彼此便有些隔膜,单位或企业可通过创设非正式组织,方便大家交流。比如有的企业把同一年进公司的员工组织为“同期会”,把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员工组织为“同乡会”,还有组织插花、篮球、瑜伽等各类兴趣小组,为不同部门的同事之间沟通交流搭一座“彩虹桥”。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拆除心墙,使部门间的沟通更顺畅。智慧城市建设需打破部门壁垒
智慧城市是近几年城市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新一轮产业机会即将到来。然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智慧”还处在1.0或2.0阶段,投资难、共享难、运营难的问题依然存在。4月6日,中兴通讯联合银川市政府在深圳是召开智慧城市“银川模式”的新闻发布会,多位专家会诊“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解决“城市病”
作为智慧银川的主要建设者之一,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庞胜清认为,智慧城市是解决交通拥堵、公共安全、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新模式。
他以治理交通拥堵为例,在过去,仅仅是通过简单的传感设备,如摄像头、GPS、基于RFID来实现单模块的数据化。但是在今天,云计算、4G、视频分析和建模等一些新技术应用到智慧城市中,可以实现了跨行业、跨区域的交通数据和业务的互联互通,以后还可以预测未来的路况,指导城市路网的规划,也为未来的无人驾驶提供预测模型。据了解,在为银川市提供端对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时,中兴为银川在智慧城市2.0阶段提供了两大技术创新。一是和银川一起提出了“一图一网一云”的技术架构,一是构建城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即城市运营中心。而这些所依据的也正是中兴通讯在这几年在技术和解决方案上的积累。建设关键是打破部门壁垒
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就表示,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体制的限制和部门的壁垒,是时下的难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智慧城市存在与城镇化建设同步的特殊环境,所遇到的阻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
在汪玉凯看来,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各部门互相协调,打破部门壁垒与体制性障碍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他用四句话来概括智慧城市的银川模式,激活了数据资源,打破了部门壁垒。创新了服务模式和打造了智慧政府。
打破政府部门壁垒 让青岛更智慧
智慧城市无疑是城市的未来,青岛能否抢先一步?市人大代表、华通集团战略投资部部长曾学锋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思考。此次市两会曾学锋共提了超过7条意见建议,涵盖了生物能源开发利用、邮轮母港建设等诸多话题,而她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建议成为两会前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她建议青岛借鉴其他城市成立平台公司的做法,让数据“流到”一起,进而发生更大的作用。
智慧城市需打破数据孤岛
曾学锋的建议为《抢抓机遇尽快推动智慧青岛建设》,她说,2015年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在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公用格局;在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国家大数据战略也被多次提出。这充分说明大数据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曾学锋调研发现,当前全国650多个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围绕大数据发展提出了智慧城市计划,智慧城市建设将推动政务数据在内的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城市数据交换共享平台。青岛市也将大数据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但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中,“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银川经验”值得学习
2013年,银川市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该市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0亿元共建智慧城市,项目建成,政府采取PPP模式每年向其购买信息服务。目前银川作为全国首个且唯一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顶层设计的智慧城市,打破了国内常见的部门垂直项目运作模式和信息孤岛现状,打造了国内首个城市级数据运营中心,对大数据进行集中挖掘分析,让数据产生了价值。
“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嫁接资本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和运营资金的来源问题,实现了政府企业互利共赢,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曾学锋说,银川市的这一模式给了我们诸多启示。青岛市在政务大数据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早,各职能部门依托由市电政信息办主导建设的政务云、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应用平台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青岛智慧云整合存在于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可以开展多个实用性强、成效显著的大数据应用项目。
建议成立大数据交易中心
对此,她建议,智慧城市应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满足城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企业生存和发展、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等各项需求,实现城市各领域高效、智能和精细化的管理、运行和服务,尤其是加强政务、交通、水和能源等核心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降低能耗,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的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资金投入和专业团队维护和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资源的聚集和产业发展;大数据的开发和产品化使用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曾学锋提出了7点她的看法,包括建议市政府尽快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把智慧青岛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专题进行研究,写入市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国有企业作为主导,并由一名市领导牵头,建立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市级层面明确的大数据的管理体制,包括组织协调机构、职责划分等。
她还建议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加大对大数据发展的投入,加速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基于政府共享数据的应用开发和基础信息开放的产业的培育,实现与信息产业的无缝对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尽快推进由国有企业控股成立大数据交易中心;在提升政府的决策、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同时,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数据资源聚集区和应用发展示范区,培养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IT领军企业,实现大数据产业化,产品化、交易化,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
打破“信息孤岛”:真正迎接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各地各部门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大大增加。但记者发现,这些信息并没有直接带来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与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依然是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开着宝马吃低保”、“开着宝马购经适房”,这些令人发指的不诚信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壁垒。尽管我国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都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但部门之间难以共享。例如,央行主导的企业和个人信贷登记系统只对银行开放,其他企业和个人无法使用。有社区工作人员甚至反映:他们为上级部门采集数据,自己想要查用整体数据也四处碰壁。
信息不被共享,固然有安全考虑。但更多的恐怕还是部门利益考量,因此不愿拿出来共享。正是这种以邻为壑的想法,造成各部门、各层级间条块分割成为“信息孤岛”,数据采集重复、标准不同、一致性差、开发利用程度低,制约了政府的协同管理和应急响应,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部门明知“大数据”浪潮势不可挡,生怕将来建立统一公共信息平台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竟千方百计保留“自留地”,不惜另起炉灶,建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重复建设、标准不一,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为下一步信息整合制造了新的难题。
信息互联互通对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监管市场、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等的便利不言而喻。例如上海民政局建立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核对,在17.4万余户次申请保障房的家庭中检出1.7万户不合条件;在“低保”项目中核对51万户次,新受理申请检出率达14%,累计节约公共财政19亿元。
面对“大数据”时代,打破“信息孤岛”是无法回避的趋势。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转变观念,厘清公民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的界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应用法律体系,确保“大数据”绝对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还应加快制定数据产权归属、保护以及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拥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社会第三方等各方的责、权、利,推动更多部门、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