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1月21日上午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并讲话,强调中央关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十分明确,关键是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3年1月21日新华网)“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蔬菜水果从农田到百姓的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同样,若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末梢”堵塞,必将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百姓最不满意的是惠民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好处没有真正“落在身上”。行政审批难、办事效率低……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老百姓本应得到的实惠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根本在于“转作风”。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序展开,除“四风”、转作风掀起新的高潮。实践表明,只有真正
深入群众,切身感受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群众的作用和地位,全面了解了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才能把转变作风落到实处。而转变作风的根本要求是要有诚恳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搞形式、走过场,或者到群众中去不是虚心向群众学习,而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这种态度就不诚恳,就不可能达到转变作风的目的。同样,想起来就到群众中去走一走,想不起来就把联系群众忘在一边,活动来了就到群众中去走一走,活动过了就把联系群众丢在一边,做不到持之以恒,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作风的转变。通过对照检查、触及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优良的作风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亟须做好的时代课题。
第二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强调:中央关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十分明确,关键是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切实做到工作务实、作风清廉、一切为民,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要求,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收集民意,解决问题,在一线融洽干部群众的感情。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解决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的问题。所以,发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是服务意识不够的问题,是服务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是工作责任心不够的问题。
自2018年6月开始,为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扎实开展,我多次与单位扶贫驻村队员下乡开展扶贫工作。
与贫困户深切交谈,“看病花了多少钱?报销后自己还要掏多少?”“帮扶责任人是不是经常过来?”“现在收入主要靠什么?”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通过与贫困户深切交谈,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和现实需求,认真记录贫困户反映的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贫困户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通过走访,与群众谈心交心,了解群众还有哪些需要,帮扶工作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并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其中有两位特困户使我印象深刻,一位是精神不正常的梁挑子,我与驻村干部为其购买了水壶、床、柜子,安装了自来水并安排专人做饭。还有一位刘继松,双目失明,只剩下侄子,但和侄子关系不好,侄子端去饭也不吃。我们的驻村干部就多次到他家中送饭、帮忙打扫卫生。经过无数次的谈心,同意到福利院,这将对他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2019年10月份,我单位开展贫困户募捐动员大会,为贫困户募捐衣物、被褥等过冬必需品。我们做到了多渠道多方位筹集物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更全面地开展帮扶对接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坚持走近群众,坚持做实事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备的信念!
第三篇: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干部作为直接面对群众和落实责任的主体,如何在认识上、态度上、情感上、作风上、工作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值得深思。
真学实用,在认识上打通“最后一公里”。走群众路线还是走“上层路线”,办利民实事还是利己之事,直接反映着“总开关”拧得紧不紧。深化思想认识,要求我们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一是学习深一步,力求真知灼见。多读群众路线重要理论原著,多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走实群众路线。二是对照细一筹,形成真情实感。以历史先贤、革命先烈、时代先锋为镜,对照自身,由表及里、由外而内认真查摆自身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严肃整改弥补自身短板。三是践行实一层,练就真才实学。坚持富民为先、利民为本、安民为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砥砺品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
真剖实查,在态度上打通“最后一公里”。真听意见才能听到真意见,真找问题才能找到真问题。一是以认真的态度入户走访。放下架子、抛开面子,深入开展以“进农村,访基层农民;进社区,访城镇居民;进窗口,访服务对象;进医院,234-
第四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调研高志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应该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初步成效,但离“让人民完全满意”还有一定的距离。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面对群众也更近,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的是听民声、知民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民忧。为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四风”问题仍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危害
反对“四风”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主要任务,核心问题还是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群众路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关键期。群众路线需要走好,“四风”问题是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的最大拦路虎。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好大喜功,欺上瞒下;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享乐主义主要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
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奢靡之风表现为豪宅别墅、名车美人。把牢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是排头兵,是突击队。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密切,基层基础才能进一步夯实。
2、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问题要查得“水落石出”、自我批评要“体无完肤”,道理分析要“鞭辟入里”,整改问题要“入骨入心”。剖析要从深处挖,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诊疗要对症下药,从重从快,药到病除。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改革入手,对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
3、我们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杜绝宅在办公室里想问题、造思路、搞指挥,要坚持到一线去接地气、知民情、找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深入基层一线的过程中,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带着感情下去、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责任下去,要能够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将基层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解决问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帮助群
众解决发展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围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源头化解矛盾、对症下药,逐一解决:及时和相关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政策,逐步解决。总之,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取信于民的根本
5、转变工作作风,拓宽群众的致富门路。
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拓宽群众的致富思路,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引导干部带头闯富路,在资金、技术等给予更多的支持;要有亲民、安民、富民的理念和胸怀,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争取来的项目要实施好;大力发展“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做大经济蛋糕,为实现富民强县努力奋斗。
第五篇:宁武县一站式服务 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
宁武:“一站式”服务 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
导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宁武县政务服务中心突出岗位特色,提升工作效能,通过一站式服务,打造了高效便民的窗口形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主持人现场: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是在宁武县政务服务大厅,我身后的工作人员正在耐心,热情地为群众答疑解惑,办理业务,“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在这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
采访:市民
以前需要好几天才能办下的手续,现在只需要一天,即使当场不能办理的,工作人员也会一次性告知需要提供的材料和注意事项,让我们少跑了很多弯路。
解说:宁武县政务服务中心自2013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建立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和公共政务服务三个政务平台,县工商局、质监局、国土局、食药监局、安监局等50个单位相继入驻,进厅业务达5325项,这些部门将审批事项的咨询、受理、接待、投诉等办事流程不断优化,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用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着来来往往的百姓,彻底改变了以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窗口行业病。
采访:办事人员
自从这个政务大厅成立以后,好多单位集合在一块办公以后,我感觉到办事人员服务态度相当好,办事热情,周到,手续比以前简化多了,办事效率提高了。
解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宁武县政务服务中心又将原各职能部门分散、分阶段受理的事项,改由中心统一收件、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和限时办结,进一步提高了便民服务效率。
采访:宁武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王喜柱
中心对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实施“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解说: 如今,宁武县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群众满意的服务品牌。为方便群众办事,行政审批事项由2012年的168项精简为104项,精简率38.09%,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3天缩减为现在的12天,比原来缩短了63.5%,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42000余件,建立了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将联系服务群众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者:云霞 薛婷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