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干部要善于联系群众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呢?
一、要分清楚联系的对象,是群众,不是其他
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分清楚联系对象。现在,通讯发达了,联系的人多了。许多党员干部的联系对象,是权贵、是富款,而不是人民群众。他们经常联系上级领导,联系有用同乡,联系富贵大款,联系腾达同学,联系所有有用的人,就是不联系或少联系群众。在他们的思想中,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是一个“政治奋斗者”;不再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而是一个“政治个体户”。
为了促使党员干部接地气,我们壶关县将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一是“双包双联”制度,就是党员领导联村,党员干部联户,包发展,包稳定。把全县390个村分包到全县各党政单位名下,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带队进村入住,完成增收致富任务。单位联村、单位干部联户,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2户,一般干部每人联1户。针对不同的联系对象,下达不同的包扶任务。低收入的,完成增收任务;失学的,帮助筹集学费,完成义务教育;有劳动力找不到就业门路的,帮助劳动力就业;有特长、愿意创业的,帮助筹集启动资金,打开销售市场;愿意学技术的,联系部门进行培训;是种养殖大户的,提供技术支持;是大学生村官的,帮助提供信息,开办创业园区。不管什么单位,也不管什么任务,规定完不成者,不得撤出村。二是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就是每一名县乡领导干部都包一个较差支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还包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一个工作联系点。负责协调处理联系点的大事、要事、难事。为了使这两项制度落到实处,县委还采取了“无会月”、“每月公示”、“不打招呼督查”、“情况通报”等措施,促使包村党员干部经常联系人民群众,经常解决联系点困难,保证了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
二、要增强联系群众的本领,是真功,不是花架
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但是,这一本领,目前在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中“失传”。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是最看重一个党员干部行为的。联系群众,是真联系,还是喊口号,群众心目中一清二楚。所以,党员干部要出于真心联系群众。
一要树立群众为本的观念。在群众工作中,“以谁为本”,决定了工作成效。以村干部为本,工作就会联系村干部,下乡只找村干部,政策传达给村干部,工作布置给村干部,要求提给村干部,再由村干部传达给群众。这种工作方法,群众不买账,人为增加了阻力。以村中大家族为本,工作就会只联系这些大家族。大家族,一般人多势力大,虽然能使群众屈服一时,但不会屈服一世。以大家族为联系对象,群众往往会把这些党员干部划分到对立面去。你说得再好、再动心,群众也认为你是为大家族谋利,不会和你一心。只有以普通群众为本,帮他们说话,为他们谋利,替他们撑腰,他们才会和你一心,才会听你的,跟你走。
二要增强联系群众的本领。要解决“愿不愿”联系群众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迫于形势、迫于任务不得不“联系”群众。形势一旦改变,任务一旦完成,立刻“班师回营”,远离群众。这种“被动联系”,是不能做好群众工作的,自然更谈不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发自内心愿意联系群众。联系群众,就是为群众解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下种了,群众是不是买了假种子?秋收了,应该去部分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去帮忙。下雨了,群众家中漏不漏雨?冬天了,一家一吨煤分到位了没有?开学了,失学的孩子学费筹集齐了没有?两家有
矛盾了,调解了没有?“五保户”生病了,谁去照看他?留守的儿童谁来照顾、教育?打工欠资了,谁来给他们要回?路坏了,谁来修?水不通了,谁来接?有矛盾了,谁来调?把这些小事难事、烦事杂事解决好了,群众才会认可你。
要解决“会不会”联系群众的问题。联系就是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群众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有的大学生村官才进村时,群众不认可,就是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让你写个起诉状,不会;让你预测什么农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不懂;让你提供个好的致富项目,没有;让你解释一下党的有关政策,不清。这样的联系,联系不联系一个样。联系群众,就是群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能提供什么。群众需要致富信息,能够结合村情实际和市场前景提供;农产品销售有困难,党员干部能够帮助销售;群众外出打工,能够根据群众技能状况,提供相关信息;群众需要法律援助,能够帮忙提供专业帮助。
党员干部要善于联系群众,不要忙于联系群众。善于联系群众,就是超前谋划,什么时候为群众办什么事,在群众提出前,就能够想到、提供服务。忙于联系群众,就是出了事,去救火。表面看来,也是为群众,但往往是应付。群众心里想什么,不知道;需要什么,不清楚;盼望什么,不明白。善于联系群众,事半功倍;忙于联众群众,事倍功半。善于联系群众,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着眼人民群众的需要改进工作,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人民群众赞成什么我们就鼓励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
三、要弄清联系群众的目的,是帮富,不是添乱
联系群众的目的,是帮助群众找到富裕途径,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所有群众都富裕。但是,由于文化不同、技能不同、本领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群众富裕的难度也就不同。有的难度大,有的难度小。有的依靠自
身力量就能富裕,有的就需要外力推动才能富。党员干部尤其要注意联系那些富裕有困难的群众。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也要根据党员干部实际情况相应联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胡乱搭配。要文化程度高的联系文化程度低的,政策精通的去培训,擅长演讲的去宣传,组织能力强的攻克大项目,有特长的传授技能,从事法律工作的为群众普法。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直接联系群众。对于群众来说,就是文化低的补文化,没有技能的学技能,年龄大的、离不开家的开小店,有年龄优势、创劲大的去经商,擅长种植的搞大棚,擅长养殖的搞特种养殖,擅长公关的成立中介,擅长营销的搞物流。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共同富裕的部署,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双包双联”制度和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包联富裕难度最大的农户,乡科级领导包联富裕难度较大的农户,一般党员干部包联富裕难度较小的农户,用这种方法促进共同富裕。
四、要强化联系群众的途径,是直接,不是间接
老百姓常说,干部文化程度高了,嫌我们程度低了;坐的车好了,嫌我们脏了;通讯手段现代了,见我们少了。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说,农村情况我很了解,不需要再深入农村、联系群众了。只要在网上查一查,我们坐在办公室,就能够搞出“高端设计”。这种把群众工作简单化的倾向必须克服。农村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法子,去解决所有问题。直接联系群众,能够改变目前“领导对领导、干部对干部、机关对支委、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工作方式,加快形成领导对群众、干部对群众、机关对群众、文件对群众、会议对群众的工作方式,建立干部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工作在群众中开展的机制。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领导要带头,身入心更入。不能以副职代替自己,以他人代替自己,以秘书跑一趟代替自己。其他党员干部更不能间接联系,以打电话代替直接联系,以听汇报代替深入基层。要克服“三种现象”:上级强调联系时,就去群众家中走一趟,不强调了,就忘记所联系的对象了;工作闲了去联系,工作忙了就忘记了;群众有事找上门来,就解决一下,群众不找就不去。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蹲点调研,带头住村,直接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撰写民情日记,听取群众意见,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更要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搞层层陪同,不劳民扰民,不蜻蜓点水走过场。
为了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壶关县委已经明确规定,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情况作为选拔、使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提拔任用时,全面考察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情况,视其结果决定是否提拔任用。对于在“双包双联”活动和“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中做出出色成绩的党员干部,予以重用。
第二篇:党员干部要善于“守静”
党员干部要善于“守静”
时间:2011年06月28日 12时10分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谢清泉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静”是一个人品性修养、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戒子书》中写过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什么是“静”?“静”是一种理智,是自我克制、自我提高的“法宝”。“守静”就是保持无贪、无欲、无求,心静如水的一种平淡之心、淡薄之心。有的同志会说:这是不是成了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无所谓得失,无所谓生死的禅语?还有的同志会认为这正是孔子所鼓吹“天之道利而不寒,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消极观点。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静”是相对欲而言,“守静”就是守住自己的思想意识,守住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守住做人的道德、为官的准则。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怎样活着才有价值?这是每一个人都始终面临着的、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人生大课题。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并在为此奋斗的过程中使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守静”,也就是要守住自己的思想“阵地”,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为官的根本,守住做人的原则,也就是要管住自己,约束好自己。常言道:心不静则欲不止。能不能“守静”,能不能守住自己,保持一种平淡之心,这是检验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尺度”。善于“宁静”,也是善于保护自己、爱护自己、管住自己。“守静”,是一种风范,一种品德,也是自我斗争,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同时更是防止党员干部变质、“翻车”的必要手段。在当今世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的侵蚀,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我们党员干部能不能“守静”?能不能保持青松的挺拔,水的纯净?能不能守住心灵上、思想上这块“净土”?这是判断我们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根基牢不牢,判断我们政治立场坚不坚定的有效“试题”。新中国第一大奇案中的刘青山、张子善和前不久的贪污犯文强,以及亿元贪官原苏州副市长姜人杰等等,正是因为他们在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面前不能“守静”,被金钱、美色一拉下“马”,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表明,学会“守静”,善于“守静”,始终保持一种平淡之心,经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是党员干部为官做人的根基,也是保持不变质和不褪色的强大武器。
第三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为进一步改进作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净化党员干部的心灵,培养党员干部群众情结,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一、设立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每周三设立为信访接待日,安排一名中心领导轮流接访,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心声、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解决的做好说明;不属于本单位的及时告知其受理单位,并做好相关联系工作。当值中心领导要将一些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及时转告相关领导。当值中心领导原则上当天不外出,不安排其它工作,如有其它公务,应及时换班。
二、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每年年初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每名在职党员围绕创先争优、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发挥表率作用等方面作出承诺,承诺事项由中心党总支审核把关,并签订承诺书,在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每年年终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开展述诺评议点评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确定固定的联系服务对象。每个党支部要联系一个企业,党支部成员累计每月下基层企业时间不得少于10天,为基层企业和职工办实事每季度不得少于1件。党支部对服务对象做到定期走访沟通,与服务对象企业的群众谈心交心,密切党群关系;征求意见建议。每季度至少收集并反映一次经联系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维护其正当权益。一些有关服务举措的重要事项应及时征求联系群众意见。
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班子负责人与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中层干部之间、部门负责人与部门成员、党支部委员与支部成员之间均要开展谈心交心;谈心交心要作好记录,由主动谈话人或会议主持人作记录,并进行谈话整理,存档备查。通过“谈心交心”活动,针对党员干部职工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因人而异的灵活方式,体现组织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想方设法开展帮扶解困与激励提升活动,健全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形成共解难题、共创业绩的工作合力。
五、走访慰问党员干部。党总支委员要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急、所需、所忧、所怨,虚心听取他们对供销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走访慰问,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钱政策及中心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形势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根据《党章》要求,制定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一、定期下基层制度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中心)负责人要定期下基层,了解基层工作状态,锻炼自身业务能力,主要去与群众文化工作息息相关,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单位,如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局属业务单位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不少于1次,科室(中心)负责人每年下基层不少于2次。
二、定期接访制度
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每名班子成员每月接访不少于1天。针对群众来局反映情况,相关领导要协同对应科室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解决问题,因客观条件暂时无法解决的要细致讲解,明确联系方式,尽快解决答复,化解矛盾。局机关将建立接访工作台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以便督办落实和答复来访群众。
三、联系帮扶制度
每名党员干部均要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在我局挂点联系的分宜县凤阳乡大路边村和洞村乡谷山村结对帮扶至少1户困难户,通过帮思想、帮就业、帮学业、帮解难、帮技能等形式,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所帮对象得到实惠、摆脱困境。局党委每年要为每个村委解决1-2个实际问题。局机关将建立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名册,填写好帮扶措施及活动情况,并将党员联系困难群众成效列入民主评议党员内容。
四、志愿服务制度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制度,创建志愿服务型机关。机关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自觉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主动联系身边的群众,主动下基层、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党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要亮明党员身份,提高服务质量,展示良好形象,凝聚群众力量。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1天,其他党员干部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2天。建立志愿服务登记册,没有达到服务时限的人员,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第五篇:党员干部要善于闻言
党员干部要善于闻言”
善于“闻言”,不仅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有利于科学决策,而且有利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闻言”,广纳博采、兼收并蓄,融合提炼、汲取运用,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信息互动环境。
一是闻“褒言”不骄不躁。古人说:喜名者必多怨,好与者必多辱。每个人都有渴望被人尊重、被人赞美的心理需求,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面对“夸赞”和“颂扬”,则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静下心、摒住气,认真分析得失,扬长补短。特别是面对阿谀奉承和虚情假意的赞美,更应该沉着面对,不骄不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是闻“诤言”不恼不怒。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无论是同事、同志还是同行,但凡能给你说真话、说实话的,都是非常难得的。无论他们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你本身的缺点和毛病,还是毫无顾忌、不留情面地指出你工作上的失误和漏洞,都应该虚心接受,并针对一些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制定一些补救或完善措施。切不可感情和义气用事,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错误。
三是闻“微言”不弃不离。当前,有些人只信奉和关注领导、名人、专家、学者的思想和言论,而往往忽略基层人民群众和一线生产者的意见和建议。作为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人微言轻、位低言浅”的思想,善于通过接访、下访和网络互动等渠道多听基层群众和生产一线的声音,结合党的方针政策,融会贯通,综合提炼,科学决策。切不可只认“红头文件”和“领导字迹”,而对基层人民群众的诉求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