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万村大服务心得体会张自明
“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心得体会
2008年12月8日,省司法厅向全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时机和农闲时节,在全省部署开展“基层司法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根据市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的计划安排,云梯司法所从12月21日启动“进万村大服务”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我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基层司法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的决定非常及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安徽省司法厅部署在全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开展5000名司法行政干警“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时,我起初还认为这是“做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通过实际工作,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决策的必要性,深刻理解了“进万村大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在牛年春节前这一阶段,“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共进行了一个多月,走访了4个村委会、3家企事业单位,走访农户152户。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61人,培养“法律明白人” 18人,发放常用法律知识手册120册,设立法律图书柜2个,设立法制宣传栏5个。司法所设立村法律援助联络员4人,发放“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连心卡”330个。设立调解小组5个,设立纠纷信息员72人,排查矛盾纠纷10件,调处矛盾纠纷10件,调处成功率100%。走访社区矫正对象3人,占总数的100%,走访帮教安置对象8人,占总数的50%,为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对象落实责任田1人,开展结对帮扶11人次,开展谈话教育11人次。虽然活动的开展尚属浅表层次的,但我真切
地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局面。尽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法律的依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既是司法行政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执法为民理念的一次重大举措,也是省厅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体察民情、促进务实工作的实际步骤。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为司法行政信息化应用和长效机制建设任务的完成作出应有贡献。
二、大走访活动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学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虽然我工作在基层,但基本上是坐在办公室的多,深入农村的少,更少接触农民。刚开始走访时有畏难情绪,不知该怎么开口,向群众发放宣传品时,有个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宣传品还给我了,说:“都是搞搞形式”,说完就走了。我感觉很难堪,也很灰心,怎么这样? 我们是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呀。镇领导及时开导启发我,要让群众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说真心话,首先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让群众相信我们,必须加强沟通。第二天,我见一位老大爷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主动上前与老大爷聊起了家常,老大爷看我不是本村的人,问我有什么事,我就表明我们身份,说明来意,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后,老大爷打开了话题,一聊就是一个多小
时,几个邻居也围拢过来,一块聊,从村里的制度建设到党的农村政策,从法制教育到法律服务工作的态度等。一个村民听说我们是司法所工作人员,就主动反映问题,原来,前两天他儿子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打了起来,村调解员只来问了一下情况就走了,一直没给处理。随后我们主动与该调解员取得联系,并找来村调解主任,在周围邻居的配合下,当场为两家进行调解处理,两家人均表示满意,还主动互相承认了错误,化解了矛盾,村民们也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处理得最快最好的一次纠纷,也让他们看到了司法行政机关为人民办实事的真心。有几个群众主动找我们索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连心卡”,说以后再有什么事,就直接联系我们。通过“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我深深懂得:只要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之所以有上访等问题的发生,可能原因大多在于办案人员缺乏与群众及时沟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工作不细致,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所致。
三、“进万村大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次“进万村大服务”,我们首先挑选了几个复杂村组。每次都是先和群众拉家常,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均尽心详细记录,能够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答问,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合理范围的给予肯定答复,不属于职责范围无法做到的给予耐心解释,需要在工作中加强和改进的,认真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通过走访,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听到了群众的呼声。
四、“进万村大服务”活动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农村司法行政工作室的规范化运作。
我们在“进万村大服务”活动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农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大多数群众对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持褒扬态度。普遍反映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是服务群众、贴近民生的惠民措施。针对群众反映的意见,我们及时向局领导汇报,专题研究解决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九年四月十日
第二篇: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心得体会
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心得体会
自2008年12月份开展进万村大服务活动以来,我所以上级司法部门开展进万村大服务活动精神为指引,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扎实的开展“四进六个一”活动,现结合我乡实际就当前的基层普法工作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随着普法工作的逐年深入开展,法制意识也渐入人心,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群众在遇到问题时已经开始尝试着首先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这并不能掩盖当前普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普法工作涉及面广、知识庞杂、需要耗费的时间长且见效不明显,这直接导致了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积极性不高。
其次目前农村的普法骨干大多是村“两委”干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虽然参加过培训,但由于基础差,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单一,所以,难以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实质内容,使得普法工作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同时他们又要承担其它繁杂的具体事务,缺乏对农村普法工作的探讨研究,不能掌握其内在规律,因而普法方式陈旧单调难创新,使广大参与普法者感到形式单调无味,难于接受。
最后我乡处于偏远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较大,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学习意识不强等都导致基层普法工作难以全面深入的开展。
针对以上制约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的因素,提几点个人意见。
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增强普法工作能动性。将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综合考核的内容。建立健全普法工作奖惩考核机制。
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开展分层普法。针对农村普法点多、面广、线长、任务重的实际,抓好分层法制教育。一是采取以会代训和培训等方式,着力抓好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法律培训,完善学法制度,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其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农村法治建设的能力。二是狠抓村民代表的学法用法,结合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契机,深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以带动所联系的群众自觉
学法,从而形成一个由点及面的普法网络。
丰富宣传形式,营造普法工作氛围。实施法律“送法进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如法制宣传资料进村、法制信息进村、法律服务进村、法制电影进村等,满足农民群众法律需求,增强普法的实效。
以上几点仅仅是本人在本次活动中对该项工作的浅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实际,认真调研,努力创新,不断探索普法工作的新机制,促进普法工作的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2009年4月24日
第三篇:司法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2008年12月8日,省司法厅向全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时机和农闲时节,在全省部署开展“基层司法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根据县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的计划安排,桑营司法所从12月15日启动“进万村大服务”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我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基层司法所“进万村大服务”活动的决定非常及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安徽省司法厅部署在全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开展5000名司法行政干警“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时,我起初还认为这是“做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通过实际工作,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决策的必要性,深刻理解了“进万村大服务”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在牛年春节前这一阶段,“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共进行了一个多月,走访了7个村委会、4家企事业单位,走访农户758户。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0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361人,培养“法律明白人” 198人,指导7个村委会修订各种规章制度126项,发放常用法律知识手册695册,设立法律图书柜7个,设立法制宣传栏7个。司法所设立村法律援助联络员7人,发放“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连心卡”747个,简化法律援助手续及减免法律服务收费2件。设立调解小组28个,设立纠纷信息员85人,排查矛盾纠纷10件,调处矛盾纠纷10件,调处成功率100%。走访社区矫正对象7人,占总数的100%,走访帮教安置对象20人,占总数的50%,为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对象落实责任田27人,开展结对帮扶27人次,开展谈话教育27人次。虽然活动的开展尚属浅表层次的,但我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局面。尽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法律的依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既是司法行政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执法为民理念的一次重大举措,也是省厅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体察民情、促进务实工作的实际步骤。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为司法行政信息化应用和长效机制建设任务的完成作出应有贡献。
二、大走访活动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学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虽然我工作在基层,但基本上是坐在办公室的多,深入农村的少,更少接触农民。刚开始走访时有畏难情绪,不知该怎么开口,向群众发放宣传品时,有个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宣传品还给我了,说:“都是搞搞形式”,说完就走了。我感觉很难堪,也很灰心,怎么这样?我们是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呀。镇领导及时开导启发我,要让群众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说真心话,首先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让群众相信我们,必须加强沟通。第二天,我见一位老大爷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主动上前与老大爷聊起了家常,老大爷看我不是本村的人,问我有什么事,我就表明我们身份,说明来意,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后,老大爷打开了话题,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几个邻居也围拢过来,一块聊,从村里的制度建设到党的农村政策,从法制教育到法律服务工作的态度等。一个村民听说我们是司法所工作人员,就主动反映问题,原来,前两天他儿子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打了起来,村调解员只来问了一下情况就走了,一直没给处理。随后我们主动与该调解员取得联系,并找来村调解主任,在周围邻居的配合下,当场为两家进行调解处理,两家人均表示满意,还主动互相承认了错误,化解了矛盾,村民们也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处理得最快最好的一次纠纷,也让他们看到了司法行政机关为人民办实事的真心。有几个群众主动找我们索要“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连心卡”,说以后再有什么事,就直接联系我们。通过“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我深深懂得:只要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之所以有上访等问题的发生,可能原因大多在于办案人员缺乏与群众及时沟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工作不细致,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所致。
三、“进万村大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次“进万村大服务”,我们首先挑选了几个复杂村组。每次都是先和群众拉家常,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均尽心详细记录,能够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答问,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合理范围的给予肯定答复,不属于职责范围无法做到的给予耐心解释,需要在工作中加强和改进的,认真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通过走访,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听到了群众的呼声。
四、“进万村大服务”活动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农村司法行政的规范化运作。
我们在“进万村大服务”活动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农村司法行政建设。大多数群众对建立司法行政持褒扬态度。普遍反映建立司法行政是服务群众、贴近民生的惠民措施。针对群众反映的意见,我们及时向局领导汇报,专
题研究解决司法行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全县选定了部分农村司法行政作为试点,选拔一批驻司法行政干警,全面打造人民满意、规范化的农村中心司法行政。并建立了司法行政受理群众咨询、投诉,调解纠纷等工作机制,要求司法行政干警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增强自觉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使全县农村司法行政建设和规范运行上了个新台阶。
第四篇:司法系统进万村大服务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闪光。青春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青春不仅意味着人生的美好,更意味着一种勤奋的探索和不倦的追求,一种执著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只有在奉献中,青春才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2007年,我报名参加了乡
镇司法所长招聘考试,从繁华的城市来到了一个偏僻的乡镇,踏入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任职伊始,不少人投来怀疑的目光:司法行政工作点多面广,职能软,摊子大,一个女同志能行吗?况且还是一个从城市机关里来的女同志?面对工作困难,面对怀疑与猜测,我没有解释,更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沉下身子,扎实工作,从零开始,边干边学,把对事业的热爱和一点一滴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尽力干好每一件事,大到司法所整体的工作机制,小到基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敢懈怠,司法所的各项基础业务工作也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下得到了快速提升。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司法行政工作位不高、权不重,但责任大,更是一个清贫事业。当初,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放弃机关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农村?我没有直接回答,我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种淡泊名利、对司法行政事业无比的热爱激励了我。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你后不后悔?我的回答是:我无悔!
2008年12月,“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拉开帷幕。省厅对基层司法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地方党委、政府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广大司法干警更是把“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当作是又一次新的挑战。然而,部分群众认为这是上级部门在做秀、甚至少数基层干部也认为是在走形式。误解和非议,给普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普法进村,群众避而远之,走访帮教对象常被拒之门外。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没有后退。小平同志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是的,在工作中,我坚信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大服务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只要民平安,再苦也心甘”当作工作的信条。几个月来共宣讲法律23场,散发普法宣传材料15800多份,走访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对象37人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99件,接受咨询服务280人次,受教育人数达31500人次。付出就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我所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乡人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全民法律素养的提高是法治创建的基础。考虑庙岗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素质不高的特点。我采取以案说法、结合典型案例给不同单位、群体上法制课;在重大节庆日开展“闹龙灯、说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不但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学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法律六进”、五五普法“星火工程”等各项目标任务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人民调解是维护稳定的基石,是为百姓做好“小事情”,解决“小问题”,调处“小矛盾”,化解“小纠纷”,营造“大和谐”的有力手段。夫妻口角、邻里纠纷,起因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我总是着眼于从“小”处入手,把握最佳时机介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情和理来化解矛盾纠纷。今年3月,路店村民郑某和周某因建房占用通道问题发生纠纷。双方纠集家人手持斧头和铁锹,矛盾一触即发。群众的电话就是命令。我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住情绪激动的群众,立即开展走访调查,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我依法进行调处。首先我告诉郑某的行为侵犯了法律规定的相邻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见气氛有所缓和,我乘热打铁,运用古代《六尺巷》的典故打开双方的心结。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的打油诗使他们明白邻里之间要“以忍让为贵,以和气为贵” 的道理,双方握手言和,成就了“现代版的六尺巷”美谈。
压力就是动力,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我的奋斗目标。就拿我所调解的另一起赡养老人的案例来说吧,我们连去三趟都无功而返,还遭到老人几个儿女的无端谩骂。但看着年近七旬老人委曲的泪水,期盼的眼光,短暂的畏难和迷茫后,凭着信念和追求我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我们先通过几天的外围走访,了解了这一家特殊的生活历程和情感纠葛,然后对症下药,用道德和法律组合成的不同配方分别对几个儿女进行思想教育。每一次说服都倾注了我们大量的心血。历时近2个月,当调解获得圆满成功时,自己也瘦了一圈。但看到一对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内心充满的是欣慰和成就感。
冬去春来,我走村串巷,访民情问民意,为弱者提供援助;寒来暑往,我进村入户,不抛弃不放弃,矫正歧路人生。为“两劳回归”人员排忧解难,为他们重树生活希望。琐碎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有的只是一张笑脸、一腔热血、一
第五篇:司法系统进万村大服务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闪光。青春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青春不仅意味着人生的美好,更意味着一种勤奋的探索和不倦的追求,一种执著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只有在奉献中,青春才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20**年,我报名参加了乡镇司法所长招聘考试,从繁华的城市来到了一个偏僻的乡镇,踏入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任职伊始,不少人投来怀疑的目光:司法行政工作点多面广,职能软,摊子大,一个女同志能行吗?况且还是一个从城市机关里来的女同志?面对工作困难,面对怀疑与猜测,我没有解释,更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沉下身子,扎实工作,从零开始,边干边学,把对事业的热爱和一点一滴的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尽力干好每一件事,大到司法所整体的工作机制,小到基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敢懈怠,司法所的各项基础业务工作也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下得到了快速提升。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司法行政工作位不高、权不重,但责任大,更是一个清贫事业。当初,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放弃机关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农村?我没有直接回答,我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种淡泊名利、对司法行政事业无比的热爱激励了我。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你后不后悔?我的回答是:我无悔!
20**年12月,“进万村大服务”活动拉开帷幕。省厅对基层司法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地方党委、政府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广大司法干警更是把“进万村大服务”活动当作是又一次新的挑战。然而,部分群众认为这是上级部门在做秀、甚至少数基层干部也认为是在走形式。误解和非议,给普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普法进村,群众避而远之,走访帮教对象常被拒之门外。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没有后退。小平同志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是的,在工作中,我坚信“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大服务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只要民平安,再苦也心甘”当作工作的信条。几个月来共宣讲法律23场,散发普法宣传材料15800多份,走访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对象37人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99件,接受咨询服务280人次,受教育人数达31500人次。付出就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我所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乡人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全民法律素养的提高是法治创建的基础。考虑庙岗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素质不高的特点。我采取以案说法、结合典型案例给不同单位、群体上法制课;在重大节庆日开展“闹龙灯、说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不但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学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法律六进”、五五普法“星火工程”等各项目标任务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人民调解是维护稳定的基石,是为百姓做好“小事情”,解决“小问题”,调处“小矛盾”,化解“小纠纷”,营造“大和谐”的有力手段。夫妻口角、邻里纠纷,起因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我总是着眼于从“小”处入手,把握最佳时机介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情和理来化解矛盾纠纷。今年3月,路店村民郑某和周某因建房占用通道问题发生纠纷。双方纠集家人手持斧头和铁锹,矛盾一触即发。群众的电话就是命令。我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住情绪激动的群众,立即开展走访调查,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我依法进行调处。首先我告诉郑某的行为侵犯了法律规定的相邻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见气氛有所缓和,我乘热打铁,运用古代《六尺巷》的典故打开双方的心结。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打油诗使他们明白邻里之间要“以忍让为贵,以和气为贵”的道理,双方握手言和,成就了“现代版的六尺巷”美谈。
压力就是动力,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我的奋斗目标。就拿我所调解的另一起赡养老人的案例来说吧,我们连去三趟都无功而返,还遭到老人几个儿女的无端谩骂。但看着年近七旬老人委曲的泪水,期盼的眼光,短暂的畏难和迷茫后,凭着信念和追求我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我们先通过几天的外围走访,了解了这一家特殊的生活历程和情感纠葛,然后对症下药,用道德和法律组合成的不同配方分别对几个儿女进行思想教育。每一次说服都倾注了我们大量的心血。历时近2个月,当调解获得圆满成功时,自己也瘦了一圈。但看到一对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内心充满的是欣慰和成就感。
冬去春来,我走村串巷,访民情问民意,为弱者提供援助;寒来暑往,我进村入户,不抛弃不放弃,矫正歧路人生。为“两劳回归”人员排忧解难,为他们重树生活希望。琐碎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有的只是一张笑脸、一腔热血、一份责任!
责任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大到司法所整体工作,小到一个统计数据,我都百分百的去对待。为了落实法律明白人、纠纷信息员制度,我对制度落实中可能遇到的人员空岗现象、信息员是否能及时反映情况、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推敲与考虑,还利用业余时间到各个村和单位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经过反复地检查、不断地整改,如今,这项制度不仅得到完善,而且正积极的发挥作用。
在“进万村大服务”中,那些弱势群体期盼的眼神,刺痛着我的心灵;那些善良而又懂得感恩的人们,激发了我对司法行政事业的满腔热情。当一个个案件被攻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在我眼前绽放,都让我体验到人生的价值。
我是一颗小草,将拥有一片绿地的希望,拥抱我生活的土壤;我是一株山谷里的野百合,我知道野百合也有春天。让青春之花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尽情绽放!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