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22: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及解决策略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水长小学苏仕才

小学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所以,关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然而,综观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却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未到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何故?

一、现状扫描

1、组织不力:受“分数惟上”教育的影响,多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领导从不会过问,美术教师每年的任务是完成一次全校性的作品展即可。美术教育成为完成学校课时安排、完成科书内容的一种摆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师资紧缺:在农村学校中,美术学科师资配置上,坝区好一点的学校还有专职教师,兼职美术教师成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些教师除承担美术教育教学外,有的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语文或数学教学工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兼职美术教师常以课时紧张为由,挤用、占用美术课教学时间,进行语文或数学的教学,致使学生无法学习掌握完整的美术知识结构。因为美术学科不需要应付考试,90%左右的兼职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抱无所谓的态度,既省时又高效,何乐而不为!

3、投资滞后:美术学科的教育,从个人投资上与其他学科教育存在一定的不同(如音乐、体育学科教学,学校提供一定的硬件装备,如篮球场、球类、琴类等,教师便能进行授课),而美术学科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动手实践就需要笔、墨、纸张、颜料的投入。很多没事教师在教学中,时常碰到此类情况,你教学色彩的认识,而学生能带的是一支铅笔加白纸,美术教师也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投资不够实际上也是制约美术教学的一个因素。

4、忽视美术教育,缺乏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术学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对学生短期效应不显著,致使一些家长、教师不重 0

视这门学科。

二、成因分析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上述因素外,教师成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小学教师负担过重: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减负”,但教师的负担却丝毫没有减轻。小学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体现在多数学校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经常进行繁多的各级检查、评比,期末考试的排名,各种形式的培训考试及其他社会活动,致使小学兼职美术教师疲于应付,顾不上搞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

2、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许多教师业余时间的活动热衷于客观两个方面:一是影视活动。电视连续剧扣人心弦,一集接一集,看上路就欲罢不能。相当多的小学教师业余的大多时间被影视文化占领。二是其他无聊的休闲活动。例如“打双抠”,四人有机搭配,108张扑克牌随机组合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沉醉于诸如此类的休闲活动的教师远离相关学科的教学学习。

三、反思与建议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中,美术学科的师资是内因当中的主要角色。提高农村小学美术学科师资的质量就可保证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才可能使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1、转变职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应得到改变。美术课作为国家规定设置的必学的课程,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纸上谈兵”式的考核,将考核场地搬回课堂,既考察了老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师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在职的不断培训„„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阶段。培训与学习是兼职教师业务素质发展的主要保障,组织美术兼职教师参加美术学科培训,以加强农村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和谐发展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

3、美术教师要提高善于教学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善于教学的能力。教师如何把民间艺术、科学文化知识及农村特有的自然

资源等融入美术教学;构建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教师只有既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又具备良好的美术修养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具有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的“善于教”的能力。只有善于教学的教师才能把知识准确地、完整地传给学生;只有善于教学的教师才能真正唤醒、激发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美术兼职教师在通过美术学科继续教育培训基础上,可通过平时自己钻研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4、充实美术教师队伍:制定政策拓宽培养渠道,可采取“归、转、聘”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充实美术教师队伍。所谓归,凡是美术专业毕业后,又因各种原因改教其它课程的教师,一律归队从事美术教学,尽其所长。所谓转,对凡具有一定美术专长且乐意从事美术教学的人员实行“转岗”,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专业进修,让他们挑起美术教学的担子。所谓聘,就是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面向社会招聘美术专职人员。

5、教育资源共享:让有专长的美术教师真正流动起来。农村学校规模小,美术教师更少,学校不应太本位主义,应大力解放思想,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不局限在某一学校任课,让他们真正流动起来,可在全乡镇进行任课,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推动本地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6、新课标与联系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固然是教师应当做的,但一定要“学有所用”,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既要使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有所得;又要让学生投入最小。

7、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想开展好美术教学活动,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对艺术偏爱执着的学生来说,更难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所以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一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就地取材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泥塑、布帖、秸杆艺术”等。

以上,是我对本地美术教师队伍、教学情况所做的一些粗浅分析,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各届有关人士、上级领导都来关注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调查组对北京市的 45 所学校共 900 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与部分区县的教 育主管领导、中小学校长、乡镇长等进行了座谈,同时对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专家学者 进行了深度访谈。回收有效问卷 889 份。教师自身专业化的状况 1.多数教师从业动机积极,专业精神良好,教育观念正确。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持有 比较积极的认识。67.6%的教师 是把教师职业作为自我发展的 途径,21%的教师是作为谋生的 手段。从事教育的主要原因,依次 是:氛围好,和学生在一起,占 20.9%;桃李满天下,占 20.8% 收人稳定,16.9%; 占 社会重视,自身也有优势,占 12.7%能终身学习,占 8%。教师认为,教学任务中,第一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占 91.3%;第二位是教学 生学会做人,占 84%;第三位的引导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占 57.3%;第四位 是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占 15.6%;第五位是系统传授本学科知识,占 11.1%; 第六位是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占 13.8%。目前的师生关系类型也反映出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教师认为是新型的合作关系 的,占 62.7%;指导与帮助的关系占 30.9%,而权威式的关系和放任式的关系比例很小,都在 3%以下。这说明师生关系的类型和以往比是合理的。2.教师的学历比较高,一半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知识和学生发展知识可以,但近一 半的教师在以上两方面知识上还需要提高。

就学历方面看,教师的原始学历集中于师范院校。师范院校毕业的占 88.1%;非师 范院校和其他院校毕业的占 11%。教师的最后学历比较高。大学本科占 55.8%;大专毕业 占 38%;中师和高中占 4%;硕士研究生占 2%。就知识水平看,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科知识水平还可以。52.6%的人认为还可以,认为足够的仅占 6.4%,31.7%的人认为略显不足,还有 9.1%的人认为明显不足。3.多数教师重视学习、信息技术和科研,但在学科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信息技术 使用能力等方面还需要提高。教师学习知识的渠道比较广,偏重于自学和同行交流。根据频率排列,依次是自学,占 80.5%;同行交流,占 66.1%;专业培训,占 58.7%;网络学习,占 38.6%;报告讲座,占 20.4%;学术会议,占 4.5%。对网络的利用能力比较强。60.4%的人能够上网查资料发邮件,18.6%的人能够自如 地运用网络,只有 10.2%的人还不会上网。对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的看法,根据调查,可以按照选择的百分比排出顺序,依次 是:教育教学能力,90%;心理调适能力,67.6%;学习能力 63.2%;语言表达能力,62.4% 开拓创新能力,60.2%科研能力,54.8%; 沟通协调能力,

53.4%; 以身作则的能力,51.6%; 教学评价指导能力,43.6%;思想政治工作能力,31.7%。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师专业能力 的认识,但教师的实际能力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对教学与科研的看法比较合理。48.7%的教师认为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 高,41.4%的教师认为,研究主要应该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认为科研和教学 不能兼顾、科研是外加的负担的教师比例很少,各为 5.4%和 2.9%。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情况 1.待遇低等经济因素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影响教师发展阻碍农村基 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们认为,主要有:待遇低,占 69.5%;家庭与学校配合不好,占 64.2%;教育经 费短缺,占 47.9%;办学条件差,占 42.7%;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占 16.5%;教育行政 管理不强,占 11%。2.学生厌学、考试压力和工作压力大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教学中的困难

和棘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质量上。按照问题的出现频率,依次是:学生厌学,占 36.6%;考试制度与教育改革相悖,》 占 33.2%;上级布置无关任务多,占 11%。其他还有教材多变,家长功利心强,学校领导 水平低。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在教学困难上也有显著差异。以厌学问题说,学校的级越高,教师感到的问题越突出。小学 24.6%,初中 53.3%,高中 42.4%,中等职业学校 63.6%。所以,我们认为,学历上的差异,从本质上说,是学校级的差异。教师感到的压力比较 大,这也是他们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工作压力最大,占 43.11%;其次是社会的期望,占 18.3%;再次是升学压力,占 12.8%以上还有体制改革聘任制的压力,课程改革,家庭生 活压力等。3.近一半的教师有过流动经历,一半以上的教师有流动想法。对教师聘用制度作用的看法总体积极。55.8%的教师们认为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是 也有少数教师认为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根据调查,教师的流动情况(在几个学校工作过)如下,1 所学校工作的,55.6%,在 占 即一半多点的教师没有过流动;在 2 所学校工作过的占 25.3%;在 3 所学校工作过的占 13.4%;在 4 所学校工作过的教师占 5.4%。应该说,教师流动的环境比以往要宽松得多。教师流动情况,在骨干与非骨干之间、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中小学之间都有显 著差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需求情况 1.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新观念与操作方法的培训有突出需求。教师对课程改革希望深入了解的内容是哪些?根据选择的频率,依次为:研究性学习,57.9%,综合实践活动,45.9%,合作学习,44.8%,学科课程标准,38.1%,发展性 评价,35%,校本课程

开发,31.7%,三维目标,14.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更需 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而对学科本身的需要相对比较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感到的挑战主要是教育观念的挑战。教育观念的挑战最大,占 54.6%;其次是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占 22.6%,第三是知识不足,占 13.6%,第四是教育 教学组织能力不足,占 6.4%。如何真正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变革,仍然是头等培训任务。

教师对外语培训的需求也比较突出。非常赞同的占 30.6%,赞同的占 50.8%,认为没 有必要和无所谓的仅仅占 18.5%。2.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非常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报酬。34%的教师认为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26.4%的教师认为是优厚的报酬,19% 的教师认为是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13.8%的教师认为是学习的经费和时间。3.教师希望脱产培训以解决工学矛盾,并希望创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对校本培训方式的选择。18.8%的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对教师非常有利,59.1%的教师 认为比较有利,9.8%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作用。如何开展校本培训?教师们认为最理想 的是与教师的需求结合,占 56.8%,其次是与学校的需求结合,占 13.6%,再次是与学校 的资源结合,占 10.8%。目前,教师外出学习比较多,从培训时间上看,外出半天的占 16%,外出一天的占 23.5%,外出两天的占 8.3%。而没有时间外出学习的占 45.8%。看来,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依然很突出。因此,对实现脱产培训的制度,36.7%的教师非常赞成,52%的教师赞成。近90%的教师非常赞成和赞成轮流进行脱产培训。培训经费是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主张学校培训经费单列,以保证培训所需的,非 常赞成的 35.2%,赞成的 60.2%。对培训机构的选择上,多数主张教师自己选择,31.5%的教师非常赞成,57.1%的人 赞成。政策建议(一)制度方面的建议 加强农村教育投资,创造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促进农村教师发 展创造条件。1.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关注农村学生学习和教育质量。3.提高教师待遇,允许教师流动。

4.教师们希望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不要走形式。(二)培训方面的建议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开展有效的培训,保证农村 教育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1.培训内容上,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的特点进行设计。2.培训模式上,采用更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3.培训条件上,要为农村教师参加培训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三)关心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建

议 1.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2.对不同层次、教龄、学校的教师给予不同侧面的关注。(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组供稿)


第三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谯城区大寺中学黄葛伟

现如今,随着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日益突出,教师队伍的状况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广大教师尤其是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教师的种种议论更是铺天盖地。笔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与研究,认为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沉重的精神压力使得广大教师如履薄冰、如有重负。教师的精神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主要来自改革与职业竞争、家长的过高期望以及社会的要求等。

1、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用人机制的形成,铁饭碗被打破,教师实行聘任制,末位淘汰制,学生挑选教师,岗位竞争加剧,使在职教师也有了“下岗”的危机感,所有这些都使教师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广大教师的神经,使绝大一部分教师有了危机感。教师这个职业不再是铁饭碗了,这是很多教师的真实想法,很大程度上来说广大教师也正是在这些思想的促使下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以此来保住自己的“铁饭碗”,力求不“待岗”、不“下岗”。据调查,许多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几乎每年都有教师存在待岗或下岗的可能性。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着教师是否下岗,就使得教师刻意追求高分。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很尖锐。无形中给教师的日常生活中造成很大的压力,每个教师都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正如杭州的一位教师所说,“升学率的攀比怪圈,让教师喘不过气来”。而现实的情况又不得不迫使校长们去刻意追求升学率,因为重点高中录取学生最主要的依据还是学生的考分,而不是所谓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学生的素质也好,考分也罢,还是学校的升学率,这些最终都将落在广大教师身上,而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2、据调查,许多教师都把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育观念列为当前教师面对的最大挑战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广大教师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危机意识。但同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忧虑,也给教师增加了精神上的压力。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课题要求和旧的评价模式,老师们都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一方面老师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大力提倡新的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要为追求升学率而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一相互矛盾的主题结合在一起无形中就给广大教师增加了大量的心理负担,造成了强大的精神压力。

3、家长对子女的普遍高期望和社会对学校的种种要求,使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如履薄冰。基础教育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整个社会来说,承担教育责任的绝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而很多学生及家长甚至社会上有相当大一部分人都认为学生学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就是老师没有教好。他们都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而不是某一个方面,作为家长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把学生往学校一送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习好或者出了什么问题,不管是不是老师的责任,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就会受到学生家长的指责,有时甚至会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谴责,这些都会让广大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

二、社会和学生家长赋予了教师太多的责任,使广大的教师背负了沉重的工作压力。

如今,在农村有很多成年人都在长年外务工,孩子都跟爷爷奶奶或其它亲戚生活在一起,作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孩子一旦交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老师就要承担起孩子的教育、成长、思想、状态、安全等等。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安全均应由老师负责,如果学生在学校出了一点点意外,老师就很有可能成为重矢之敌,受到来自各方的指责,有时甚至还要为此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笔者从事基础教育近二十年,接触过许多家长与学校的纠纷,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深有感触。其中最有感触的是两件事,一是几年前在一所农村小学,老师组织学生考试时为了避免学生相互照抄,就把学生组织到操场上考试,一个学生完成考试后在返回的途中脚踩到了一块茄子皮上,因速度过快,滑倒在地,触动了某根神经,导致右上肢残疾,后来诉诸法院,学校为此承担了大部分责任,那位老师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还有一件,就是一个学生长期随外公生活,因出麻诊在家没有得到正确医治而夭折,家长也认为老师要为此事负责,其理由便是家长在晚上放学接学生时老师没有告知他们学生在生病,真可謂可笑之极。从以上两件事中我们这难看出,在新的时代社会和家长在老师正常的工作之外又赋予了老师太多的责任和工作,使得老师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学生的“保姆”,甚至有过之无不及,难怪就有老师发出了“当老师尤其是当班主任比当爹妈难多了”的威概了。

三、经济待遇的低下,使得很多老师生活状况窘迫,生活压力沉重。

笔者所在单位270人,据调查,工资资全额发放到位后在1500元以下的教师近200人,而工资在1200元以下的老师则多达107人,1000元以下的更是有19人,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水平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来说无异于一纸空文。老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要供子女读书,养活老人,维持必要的人际关系,更要为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精打细算,区区千元的工资实在是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处处显得捉襟见肘。经济待遇的低下,严重刺伤了广大教师的自尊心,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我真不知道如果农村老师们连基本体面的生活水平都难以达到,他们还能靠什么坚守在这片土地、看守这些孩子们呢? 从以上不难看出,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的现状可以说很不乐观,他们在享受微薄的工资的同时,不但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承受现实赋予的许许多多额外的社会责任,其工作压力之重、精神负担之重、生活水平之低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只有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提升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才能让所有的教师不带任何的包袱和情绪来面对校园这片纯洁的天空,勤奋工作,努力耕耘,结出丰硕的教育成果。

第四篇: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林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林业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深入农村实地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农村林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农村;林业;调查与思考

镇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现有成片林近千公顷,绿色长廊几十公里,林木绿化率3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同时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认真开展“把树种上”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扶持了一批林业企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快镇林业的发展,本组深入实地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也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旨在为加快农村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一、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造林缺乏长远规划

近年来,镇内各类绿化造林主要以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美好乡村工程建设小区绿化为主。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林绿化依然呈现粗放管理态势,缺乏系统规划,绿化造林远景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道路、河道、新建小区绿化接近城市标准,而原始的自然村落之中仍然树种杂乱,野草丛生,影响村容村貌。

(二)植树造林空间不足

随着“十一五”期间实施退耕还林和近两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镇区域内宜林荒地越来越少、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有些造林项目在耕地上实施,土地租金高,造林投入大,且往往会被农民破坏,林地面积和林地质量提升难度大。

(三)现有林分质量不高

镇现有林分大多为杨树纯林,部分区域种植刺槐和松树,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生态功能不强,特别是部分林地、退耕还林生长态势不好,急需更新。树种选用方面也有有一定缺陷,大量栽植的杨树品种春季杨絮过多,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身心健康。

(四)林业资源利用不足

近年来,镇大建设带动了周边的园林企业飞速发展,周边三县从事林业苗木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企业收获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林业资源的生态优势,不能合理利用。以镇天欣园林公司为例,天欣园林是镇一家以园林苗木生产和绿化工程施工为主的民营企业。园内林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林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导致企业优势得不到体现,园内部分旅游设施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

“十一五”期间,全国兴起退耕还林的热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逐渐褪去,农民当初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逐日递减。观其原因:其一,目前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15元,而土地流转,农民出租土地每亩600元,加上粮食补贴100至200元每亩,农民种粮收入要比种树高很多,自然积极性就降低了;其二,补贴呈现地域化,林业租地补贴政策不同,导致外地企业不愿来镇上投资造林。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创新林业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在动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和林业建设,特别是对林地林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建立林木资产评估平台,搭建林业投融资平台,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社区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合作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生态补偿范围及标准,充分调动 镇村二级保护、造林的积极性,确保资源稳定增长和生态安全。针对租地造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研,完善相关制度,创新管理办法,提升建管成效。

(二)提高造林意识,政府引导投资

一是镇党委政府要提高造林意识,依托森林增长工程和相关政策,把树种上,继承、发扬“林业百佳乡镇”的荣誉。二是党委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生产,要以“生态、特优、高效”为核心,结合镇以及企业实际,因地制宜,以特色林果、乡土苗木、优质花卉、休闲林业为重点,推进特色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品牌,提高产业效益。三是倡导企业改变原始造林模式,多引进适宜镇生长的优质林木新品种,改变以往粗放、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大力营造林圃、林果两用林、积极培育典型引导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大型片林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途径打造经济、生态结合双赢点。

(三)打好生态林业乡镇牌,做好造林统筹规划

一是做好相关规划,科学确定森林资源增量,同时,巩固原有绿化成果,做好原有道路、河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提供更好生态服务、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方面的作用。二是大力营造村片林。一个村庄或居民小区就是一个小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需要,使部分成片林被砍伐或原有老村庄变迁,从而使原有村庄内多年生乔木和乡土树种受到一定损失。为了营造良好的村内生态环境,应该在改造村庄、小区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树木补植工作,实现森林资源动态平衡。补植过程中,应同时做好树种的优选工作,除了栽植传统用材树种外,还应创新栽植观赏性强、生长快、管理粗放、无飞毛、少花粉、能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的树种,逐步达到远观村庄“白天不见屋,晚上不见光,进村不见阳光”的效果,进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美好乡村内造林及绿化。以村为例,新村建成后楼房多、硬化多;村内绿化大树少、小树多,速生树种较少,树种选择不合理,炎热的夏季村民没有遮荫避暑之处。为此,更应花大气力绿化造林。其一,道路两旁和广场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速生落叶乔木,既能迅速提高遮荫效果,也能提供一定量的木材。其二,在公共绿地内增植常绿树种、观赏树种以及竹子等速生观赏草本植物。三是庭院经济和绿化。广泛发动各家各户在自己门前屋后的空地栽植花草、果树,也可以在墙边栽植攀援植物,以防晒降温。四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亮点旅游业,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把天欣园林、千亩桃园、林场作为旅游景点重点开发,合理利用林业优势,力争将镇打造成省级“绿色生态园林镇”

(四)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可以减少干热风、沙尘暴、调节风速、气温、水分,改良土壤,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生态屏障。林下也可以种粮、种茶、药材、草,发展林下养殖等。使农民认识到发展林业不是“林粮争地”,而是可以大大改观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从而使林木繁茂,减少灾害,实现粮食丰产、畜牧业兴旺、生态优美等。

第五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

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中心小学章光望

摘要:随着农村中小学各项信息化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现象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作了相应的调查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应用 现状 原因 措施

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随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班班通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等一系列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当部分的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已和很多城市小学不相上下,甚至某些农村小学由于某些特殊的政策而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它的信息化水平早已超过一般的城市小学。有的农村学校虽然信息化水平不如一般的城市小学,但因为它的学生数不多,其人均占有资源却大大超过城市的一些学校。然而多数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却远远没有跟上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呈现出诸多发人深省的不协调现象。据笔者几个月来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很多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出现了如下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一、重建设,轻应用

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相当多的农村小学为了提升自己的办学条件,加上国家的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都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都极力争取各种由国家投入的信息化改造项目在自己的学校实施。有的学校甚至动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各种工程在自己学校早日落实,能早一批就早一批,能早一年就早一年。然而一旦完成,却不重视发挥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作用,有的甚至把他们搁置不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重投入,轻管理

虽然国家实施的各种信息化改造工程项目由政府出资,可是还是有许多配套的设施需要学校和地方投入。我们很多农村小学虽然资金紧张,但大多数学校还是十分重视这些配套资金的投入,他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甚至不惜动用有限的办公经费,以保证各项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然而,这些设备配置到位后,有的学校却疏于管理。一方面可能学校没有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可能没有相应的后续保证资金,所以有有许多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出现故障后,就无人问津了,成了摆设。有少数学校甚至怕使用出现问题,竟然从不启用,以至于有的设备从没用过就没人管了。

三、重检查,轻研究

国家投入巨资实施各种信息化建设工程,其完工时肯定要对这些惠民工程进行检查验收,这一点毫无疑问,各项目学校也十分重视,丝毫不敢大意,所以他们会汇同各建设单位确保通过各种验收。项目完成后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项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校在面对这些检查时,自然万分重视,他们调集学校各路人员,起早贪黑,积极准备。有的甚至不惜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应付,造资料、补记录、拍图片、摄图像„„目的自然是为

1了顺利通过各种检查。而唯独对这些先进的设施怎样维护、怎样使用、怎样发挥它们的作用缺乏研究,又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加强管理,致使这些先进的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学校的各种教学检查时,一些学校也只重视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只要教师有记录、有材料,使用次数符合要求就行了。至于是否真的用了,用的效果如何,用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就不管了。因此,有些教师提供假材料也能通过检查,这自然影响了其他教师对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积极性,加剧这些设备的搁置程度。

四、一边滥用,一边搁置

这种看似矛盾但又确实存在的现象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相当重视。例如:要求每位教师在校本研训活动以及各种教学比赛中必须使用多媒体,于是各种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观摩课等公开性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哪怕这节课根本不需要多媒体的支持也要加以运用,否则难以过关或换来好评。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少见到多媒体的身影。于是出现各种公开教学活动热热闹闹,而平时教学冷冷清清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热衷于多媒体的使用,所以不管什么内容、不管什么课他都要使用多媒体。于是,上课时,教师的范读、板演用多媒体呈现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被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甚至一节课下来,不见教师一字板书、学生不曾翻过一页课本,一切都被多媒体取而代之。老师的提问课件呈现,学生的回答课件判断,有时连对学生的评价也交给了课件,仿佛多媒体成了万能的先师,教师只要敲敲键盘就可全部搞定一节课的教学。有的教师不擅长制作课件,便从互联网一下了之,只要是课件上有的,管他是否需要,管他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一概照章行事;有的教师干脆根据课件来设计教学,课件上安排了哪些内容,设计了哪些环节,一律照搬,从不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一来,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表面上看,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能课堂变热闹了,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却不见了。

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刚好相反,他们始终相信自己原来的一套,认为原来没有多媒体我照样教学成绩不差,加上对经常更换的教学设备缺乏掌控能力,所以平时的教学还是保持着原先“一支粉笔,一本书”姿态投入教学。尽管他们在所有公开教学活动中也使用多媒体,但其内心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缺乏认同,当然这些教师所在班级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是极低的,有的几乎等同于搁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这些现象呢?在笔者与许多老师的交流探讨中,我们分析出以下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重视不够,管理不力

如果说各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农村小学的信息化建设,那是不公允的,关键是有些部门和有些学校重视力度不够,面不全。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让我们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让我们对教师和学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和积极性。

同样,由于有些农村小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还存在着技术力量不足、后续服务跟不上等原因,致使很多设备在使用上缺乏制度、维护上缺乏人才、资金上严

重不足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各种设施的正常使用。

二、认识不到位,研究不给力

由于不同的学校对自身办学宗旨的认识不一,有些农村小学把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其申请实施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基本动力,所以他们关心的是有没有这样的设施和条件,够不够吸引更多的生源,至于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不怎么引起他们的重视,何况他们还有许多其他诸如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所以他们对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只有充分应用才能发挥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认识上存在严重不足,因而产生上述“重建设,轻应用”“重投入,轻管理”的偏差。

多数农村小学由于前些年国家对他们的信息化投入不足,所以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加上这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年轻的教师加入,原有的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一直难以提升,所以在学校一下子发生这样大的改变后,许多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而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新方法开展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才能让广大师生享受到国家带来的信息化改造的成果。事实上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因为上述的原因,他们难以开展这样的研究或难以达到所需的水平。

三、检查走形式,后续跟不上

各级各部门和学校对农村小学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检查应当说是不少的,然而多数这样的检查却只是流于形式的“走走看看”,很难涉及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加上有些部门的领导本来就不怎么内行,所以让一小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产生了应付念头,这样本来是一种监督和促进的检查,就变成了一次次的做秀和表演,根本不能解决农村小学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另外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的某些缺陷,所以很多农村小学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之后,新设施新设备的配套和启用出现严重的资金不足现象,甚至有的学校连正常的使用经费都出现问题,在这样的体制下,他们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自然存有后顾之忧。正因为这些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后续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所以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学校建设后不敢投入使用或限制使用的现象。

四、培训走过场,设备质量低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校的一些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由于教师操作不当而造成故障,也有一些设备没用几次就坏了。这当然与某些项目建设单位事后对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不足有关,许多培训过于简单,培训的内容也不适合需要,所以,当这样走过场的培训结束后,自然就出现上述操作失当的事,加上维修不及时,有的设备就从此搁置不用了。至于少数设备没用几次就不行了,我们怀疑是质量问题,但因无实据,只做推论。不过它也提醒我们在这样大的改造项目中出现一些腐败现象是有可能的。

如何才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和许多有识之士进行过多次探讨,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投入巨资进行中小学信息化改造工程的巨大意义,要本着为民服务、为校分忧的理念,把这项惠民惠教工程做好,要从规划、招标、建设、监督、后续服务等方面全面落实各项改造工作,切莫走过场,更不可把它当作为自己或为部门谋利益的跳板,要努力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实。作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改造工程给学校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要组织全体师生通过学习、研究把这些新设施、新设备用好用足,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大作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和办学水平作贡献。作为教师要恰当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作用,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要利用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尽情享受和放大现代化教育成果,为实现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管理上,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管理,把设备的维护、使用和升级改造有条不紊地的落实到位,做到制度、人员以及资金保障三位一体,努力使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创新机制,提供保障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以来,老百姓获得了很多实惠,农村小学的办学经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机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某些经费保障体制,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就拿这次信息化改造工程来说吧,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农村小学目前实行的这种经费保障体制,却不能满足学校进行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有的农村小学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些年在小学生数逐年减少,现有的办学经费难以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的农村小学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为继,这样要启用这些新设施、新设备就有后续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因而造成目前一部分农村小学“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因此,创新机制,特别是义保经费的保证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改造工程没有后顾之忧,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加强研究,改变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一种手段,自然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研究它应用于教学各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目前已有很多农村小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信息技术在学校其他方面的应用作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他们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仔细分析当前多数农村小学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还普遍着眼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还没有把信息技术放在现代化教育的深层面上进行研究。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未来进行谋生手段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灵,如何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等一些深层次的研究还有待于广大教师进一步谋划。因此,着眼于学校、着眼于学生、着眼于未来应是今后农村小学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和深度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才能使我们农村小学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暂新的高度,才能使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大家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恰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从而使我们的农村小学的现代化教育变得更为精彩。

下载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磐石市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前段时间,结合“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竞赛活动”专项督导检查,对全市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一、基本现状二、存在问题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

    磐石市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磐石市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前段时间,结合“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竞赛活动”专项督导检查,对全市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基本现状 1.学校。全市共有......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与观察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状况,结果显示,农村民办园教师社会地位低......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卢占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11-3-21 16:27:2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杜克强 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

    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考察报告杜克强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农......

    农村小学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对策 目前,就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而言,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教师教,学生模仿和记忆),手段落后(主要......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农民大量建造新住宅,新建的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