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去美国读艺术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为什么要去美国读艺术设计
作者: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2期
美国经济基础强大
进入二十世纪,经济一直突飞猛并处于世界领先,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财富之上。已经不饿肚子的美国人才有能力去发展艺术事业。无论美国的基金会体制,博物馆体制,艺术组织体制,还是展览商业行为都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发展,这样随着20世纪初期的国际动荡和变革,美国吸引和接纳了大部分的欧洲艺术家,艺术史上重要的包豪斯艺术行成就证明了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世界艺术中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了北美大陆,准确的说是美国。在后来美国从包豪斯中分离出来了几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大师,形成了黑山学院教育风格,包括早期的耶鲁大学平面设计的先驱,黑山学院毕业的艺术家罗生博格,约翰 凯奇,都为美国现当代艺术设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亚洲和两河流域,爱琴文明,罗马帝国以及欧洲大陆诸国都有着早期卓越艺术成就,可正是随着时间的变迁,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艺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动画片有90%来自美国和日本,这就正说明了经济和艺术发展的直接关系。
现代艺术发展
英国工艺美术后,世界艺术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阶段,原有的绘画,雕塑,建筑,陶艺以及原始设计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形式和创作的需求。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的发展进步,新材料的产生,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飞速更新。特别是当今社会赖以工作的电脑的出现。艺术的形式也有了新的改变和发展。比如人们早期就可以利用绘画作为设计的原型去创作一些原始的设计作品,我们知道图腾可以被考虑为最原始的logo设计,可是它仍然没有脱离原始的设计工具和设计形式。而计算机的产生,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图形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而电脑更好的帮助艺术家去设计更完美的图形,特别是3D空间内的设计,而传统绘画又无法呈现这个工作需求。再如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诞生,美国汽车流水线的构建,这些都为交通工具设计和工业设计提供了可发展的前提。而基本上世界大部分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发展都出现在美国。美国的商业发展迫使现代艺术不得不产生建筑(西进运动),室内设计(博物馆,展览,艺术中心发展),时尚设计(娱乐,传媒事业发展),动画(DISNEY迪斯尼,PIXAR皮克斯公司的发展),游戏设计(任天堂,索尼公司的国家化和俄罗斯方块在美风靡),电影(好莱坞的强大),工业设计(汽车生产,产品生产,消费品的普及和高工业化的需求)等。这些新型的艺术形式大多是超越原始的材料创作处理方法,建立在工具辅助设计和商业诱导行为之上。美国自然也是在这些发展上比较领先和强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强大的教育
中国大概有1400多所专科以上的大学(不完全统计),而中国大概有13亿人。英国地区的大学数百所,人数远不如中国。这样看来,理所应当的是英国的教育比中国好了很多,因为相对人的基数和大学的数量,这个比例还是很平衡的。先姑且不看人均受教育的比例,我们来看看美国大学的数量和人数:4400多所大学,3亿群众。也许这个数字恰恰非常好的说明了为什么美国的教育是优秀的。虽然美国最老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都没有英国牛津大学那么历史悠久,但至少它在300年的发展中证实了它是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而就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切身体验,美国大学不仅在数量上领先世界各国,教育水平本身也是处于最顶尖的。那么美国大学教育到底如何顶尖?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也会谈及,给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最想去的是美国?其实这个长期的疑问已经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如果一个没有顶尖教育的国家如何吸引着无数莘莘学子前仆后继?当然笔者觉得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文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和 “职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怎么理解这两个词呢?简单的说文理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如何的涉猎更多的知识,比如你是一个艺术学生,你并不是只限于发展你的专业技术,画画的就画画,设计汽车的就设计汽车。美国的教育希望你会点画画,但也要学点艺术史,这样让你知道为什么要画画,古代人的画画和现代人的画画有什么不同。而学汽车设计的呢?可能不仅让你学模型制作和图形设计,学校还会让你学学更多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不至于你设计的汽车只是个模型,而忽略了基本的自然科学原理。当然更宽泛的文理教育是把你培养成一个会交流,国际化,懂得人文,自然科学,社会学并且熟知逻辑推理的有道德和良知的综合学生,这样才能让你更好的融入社会,并且为你打下坚实和广阔的学术及工作基础,你以后做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当然有些人会说,术业有专攻,我做好自己的就已经不错了,只有专业才能有竞争力。那么我们就看看美国的职业教育,比如你学一门设计课,你会很深入的研究技术的原理,技术运用,并且非常实践化的结合你的所学进行项目的设计。学校也会为你提供实习机会,保证你在未来有更好的经历去获取工作。当然一些学校也和各大业界公司以及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就是这个一广一深的教育让美国总能保持领先和卓越的基础,从而傲视国际教育舞台。相对于大部分国家的保守教育和教育形式手段的落后,美国的强大教育更加吸引了那些爱学和不爱学的学生。
美国的文化艺术包容
为什么中国很多杰出的艺术家都到美国寻求发展?其一是美国的经济所致,其二就是美国的文化艺术包容。
美国是一个包容并集合各种文化,艺术的国家。因为美国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构成的独特国家。犹太人,高加索人,中国人,非洲裔人,拉美裔人等。
这也为各个种族,民族艺术提供了交流和发展的大舞台。笔者曾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慨,当参观纽约的某个艺术中心之时,即感到自己置身于国际文化艺术的大舞台之中。如果你留心,也会发现比如一个身穿京剧戏服的花旦却被一个非州艺术家用油画的形式描绘出来,这种整合多文化多元素的艺术作品在纽约随处可见。
我想也只有美国才会这么包容,如果是一个民族单一的国家很难综合多种文化艺术。正是这个条件,使得各国艺术家争相在美国发展。当然对于学生最有利的条件是可以支持你自身文化的创作,而你又可以同时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并且改善你的单一思维和背景,毕竟现在我们已经国家化,全球一体化了。
第二篇:为什么要去美国读高中
为什么要去美国读高中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目的去美国读高中的目的不外乎有三个:一是可以提早去美国打好英文基础,因为高中生大概十五、十六岁,而要学习好标准的英文当然是年龄越小越好,所以很多家长送小孩去美国念高中,单纯目的就是学好英文。而在众英语系国家中,选择美国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英语用字以及发音,是至被全世界公用的。
第二个目的是提早做准备,看可不可以申请到比较满意的大学。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家长里面非常大一部分比例是觉得如果提早去美国读高中的话,对于将来申请美国本科有帮助。换句话说,如果想要接受一流的美国本科教育,去其他英语系国家读高中,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美国私立高中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来选课。有些学生在国内的时候不是很优秀,但到美国后却名列前茅,还能够申请到很好的大学,这就是归功于美国私立高中特别的选课方式。美国高中是用学分制的,学生修满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可以申请大学,并没有限制每个人都要修一样的课程。学分要求是:英文的部分4学分,数学3学分,自然科学3学分,社会科学3学分,艺术和健康教育类1至2学分。一门课程完整地读一学年(通常是上下两学期)就是一学分。社会科学3学分里面必须包含1学分的美国历史。
学分制度对国际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比如:你的英文不够好,那你可以先上ESL的课程,同样可以取得英文的学分,不会因为英文不好延误毕业时间。再比如自然科学,并没有要求物理、化学和生物都要上,你可以上一年的物理,一年的大一物理和一年的化学,而不上生物。很多课程会根据难易分为普通课程,进阶课程和大学预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课程。这就是美国高中为某些能力和兴趣比较明显的学生而制定的弹性选课制,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特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个目的是未来更好地在美国工作和职业发展。因为孩子对于美国的文化融入得越好,也就越有机会在美国找到好的工作并且有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在美国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工作,所以去美国读高中,再读本科,之后不论去找工作,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升迁的机会都是比直接去念本科或者研究生院的学生机会要好很多。且美国是世界500强公司的聚集地,也是镀金的至好选择。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流程参加SLEP测试,或参加TOEFL及美国私立中学入学考试(SSAT),根据个人的条件以及特性,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选择合适的学校,按照学校要求的材料清单准备个人申请材料,填写心仪高中的申请表,邮寄给学校。(申请材料中包括父母或监护人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教师推荐信、近两年学习成绩单、IBT/SSAT/SLEP成绩、财力证明)。如果学生希望得到经济帮助,则需填写经济援助申请表,办理护照(建议尽量提前办理),学生可能会被要求参加电话或者现场面试。如果符合条件,学生将会收到录取通知书,联系学校,申请住宿及联系接机,买好机票,出发。
第三篇: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董一夫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17日
我老爸刚为纽约时报中文网写了一篇文章:《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我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儿子。
文章我读了一遍,感觉惊异。已经开始丢三忘四的老爸,絮叨起我同学的事情,记忆准确,如数家珍,其中有的同学出国的事情,我好像只在吃饭的时候提过一句。看来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相关文章
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 美国大学排名游戏 选择适合你的美国大学
不管怎样,我把这篇文章转给了文中提到过的已经在国外读高中的几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我中考那年的崇文区状元)回信给我,说经过一年的国外学习,她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想着能上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现在想的是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对她观念发生的变化,我一点都不奇怪。这就像我在美国读书的那段时间(2006-2007年,小学六年级)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样。但是,在美国的时候,对将来要在哪里读大学的问题,我并没有确定的想法。尽管我的“忘年之友”、几位来自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的哈佛博士生不止一次地劝我,“一定要出来读大学”,并告诉我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大学的时间浪费太多了”……但是,我对当时看来还很遥远的问题根本没有什么概念。
那时,我主要忙于应付美国学校的功课。都说美国的学校课业负担轻,功课不紧张。但这要看从哪个角度讲。数学课,一学年下来也没有几次作业,确实不具太高挑战性。但是,我在的学校有一个作业天天都有,那就是读书笔记。这个作业要天天写,老师每周都要检查。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可以用国内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也就是一般先把书中内容梗概写一下,再写几句心得便可。哪知道,老师的“朱笔御批”(书法直逼英文狂草,极难辨认)总是问题一大堆。这些问题对我而言,简直“太伤自尊了”。我实在弄不懂,他的那些问题和我读过的书有什么关系。大概在头几十篇读书笔记中,老师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reaction”,“你的thought呢”,“你的idea是什么”,“给我你的viewpoint”……你的,你的,你的;我的,我的,我的。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知道看别人的书,为的是生产自己的想法。
我老爸在和批改我读书笔记的老师面谈时(类似中国家长会,但谈学生情况都是一对一面谈),曾委婉地请老师对我读书笔记的用词、句式和语法等“多加指点”。老爸事后说,老师对他说的一番话,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我理解那其实就是无地自容的意思哈)。老师对老爸说,不要担心一夫的英语(语法),书看多了,错误自然就少了;不会说话的人少,不会思想的人多……
这些话让我明白了,我每天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我思考,启发我思考,“逼迫”我思考。为了完成这种要有自己的reaction、thought、idea和viewpoint的作业,我不得不看更多的书,上网找更多的资料。慢慢地,“朱笔御批”中的内容变成了“商榷”和探讨,而有时则干脆是我的名字后面加上两个英文单词:“Great job(非常好)”。天天读书“写作”的结果,就是我在插班的第一个学期末,不仅在数学和科学,而且在戏剧等全部八门功课上,都得到了A。那种每天都需要你用创意去完成作业的生活在回国之后中断了。先是我发现在美国我一天登陆无数次、几乎所有学生都离不开的维基百科网上不了。这个严酷的事实,令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维基百科,我将怎样面对今后的作业。我曾听老爸在和别人聊天时说,回国后不长时间,他遇到了一个已经当了部长的北大校友,问他,该怎么向一个孩子解释这个国家为什么要封锁维基百科网?
大概就是在这次谈话过后不久,维基解封了。这件事,肯定与我老爸的牢骚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也敢肯定,那个与负责此事有关的“校友”,在决定解封维基时,不会投反对票。谢谢您啦,那位伯伯!
维基解封了。但我发现维基也用不着了。因为我每天的作业都是有“标答”的,根本不用劳维基的大驾。我的作业中,也让你看“四大名著”,但这些阅读,与其说是让你从阅读中发现什么,创造什么,还不如说是为了让你记住某些“别人”希望“教化”你的几点结论性教条。对这样的阅读,我从来也不勉强,宁可在此失分。
在主动“失分”方面,还有更生猛的同学。进入初中三年级,中考的压力日增。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初三”。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老爸文章中说被新泽西一所中学录取的那位),“勇敢地”以此为题描述了他在大年“初三”那天的快乐生活。当然,在老师进行讲评的时候,他可没从他这个另类创意中得到什么快乐。
我们的考题中,也有看似需要“创意”的题目。一次,高一政治考试中,一个题目需要“谈谈你的看法”。在试卷讲评时,老师“爱怜”地对在这个题目上汪洋恣肆却没得分的同学说:“孩子,你真的以为要你谈什么看法呀?!”在同学们心领神会的暗笑中,这些将来几乎肯定都会进入中国重点大学的“精英”,自然而然地给“标答”和“自己的看法”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来看这道题目:“请对比西奥多·罗斯福与伍德罗·威尔逊的外交政策”。再看这个:“请分析18世纪80年代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危机是怎样影响美国1787宪法中的条款的”。这两个题目,是我准备AP(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历史科目考试时需要思考的几百个类似题目中的两个。这种题目,在教科书中是无法找到“标答”的,仅罗列史实也是不行的。
我知道,如果要回答“对比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外交政策”的问题,尤其是要对政策和人物作出“谈谈你的看法”的评价时,那是需要一定资格的。但是,试想,一个从中学时代起,就要对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断发表看法的人,和一个进入外交部门才知道外交为何物的人,在对世界大势和国家利益的判断上,哪一个更有可能把握得恰当一些?
需要创意的思考,在国内学校属非主流。为SAT备考,为AP备考,我都是利用高一和高二期间免修英语课的时间。即便如此,你也必须时刻警惕着,不能让那些激荡你大脑的问题闯入“标答”的地盘。在学校,我们的“研究性学习”项目还只有2个必修的学分。而类似(引自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的)SDP(Skills Development Programme)等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意的课程,在我们学校也只是被列为选修课,而在其他学校,类似这样的课程,可能都没有被列入选修课表。好在当我和几位同学参加完在田纳西大学举行的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全球总决赛后,我知道了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在另外的地方可能就是主流。上次出国前,一个“海归”姐姐对我说:“千万别以为到了美国就自然会说英语。”这句话,我记住了。同样,我知道,到美国读大学,也并不一定就会用好美国的教育资源。我老爸把我送出国门,修行当在我个人啦。
董一夫是北京四中学生,即将升入高三年级。
sina tencent more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第四篇:要去美国留学如何写个人简历
要去美国留学如何写个人简历
南京留学专家表示,在准备留学申请材料时,作为对外联系的主要文件之一的简历(Resume)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申请者的成功率,为了能让对方清晰地了解申请者,简历在写作方面应力求真实、全面、简洁、明了。
留学申请者的个人简历应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1.姓名。力求与各种学历证明的姓名相同,如有更改姓名的情况,务必在公证时予以声明,并附上公证书。
2.性别。
3.出生年月日及地点。力求与各类学历证明的出生年月日一致,出生地点写明国别和省份。
4.国籍。
5.婚否。
6.现在工作单位及详细通信地址。
7.个人教育背景。包括大学、硕士阶段的在读时间,所在大学的名称、专业和所获学位,参加工作后的受教育经历,主要指脱产接受专门的进修、培训或学习。
8.个人从事专业的经历。填写专业经历应力求抓住重点,突出研究方向。担任教学工作的可列出主讲、助讲的课程名称,担任研究工作的可列出参加各个研究项目的课题名称。
9.个人的着作、论文或研究成果要分门别类列出,并一定要与个人专业经历相一致。所列着作要注明名 称,出版年月,出版单位。所列论文要注明论文题目,刊载杂志或期刊名称、期号、语种。对于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文章还要注明学术会议的名称、召开时间和地点 等。如果其中有被外国学者评论过的,最好附上刊载评论文章的杂志名称及时间。
10.外语水平。注明参加TOEFL、GRE等考试的时间、地点及成绩。若申请者掌握多门外语,则要一一注明语种并说明熟练程度。
11.参加何种学术团体,得到何种荣誉。学术团体一般应是省、市或行业一级以下的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所担任职务可加以注明。荣誉主要是指在专业、技术研究方面获得的奖励和荣誉,并要注明获奖名称,颁奖时间和颁奖单位。
12.拟申请的大学和导师的姓名。可根据申请者查询的资料予以注明,并要注意按照每个单位、每位导师一份简历的原则,即在同一份自传中不必注明全部想要联系的单位和导师。
13.拟进行的研究方向和希望从事研究的题目。国外院校的专业面一般较宽,要根据国外情况,力求专业面与其一致。研究课题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要尽量考虑对方的条件。
在简历的书写过程中申请者还应注意必须尽力保证字迹的工整、清楚,最好用打字机打印。总之,一份成功简历的秘诀在于:既不要言过其实,又必须充分反映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关链接:留学简历中如何处理自己的弱项?
在留学简历中,申请者可以向录取委员会的评委们提供自己更全面的信息,帮助评委们了解自己过去的重要经历和所取得的骄人业绩。要想向评委们提供有分量的信 息,申请者首先不能急躁,而是要静下心来,花上一段时间,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认真思考一下问题并把相关的信息写在纸上,然后再进 行删减和整理。另外,我们在写简历的时候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在简历中尽量不体现申请者的弱项,如果申请者的有些
经历不得不写进简历,也要采取一种积极的态 度把它写出来。总之,在写简历时,切记不要突出显示申请者的不足。
在这里,我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益。
问题一:工作经验丰富,事业成功,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拿到本科学位,希望申请MBA,在简历中应如何处理这段教育背景?
国外的教育制度和我国不同,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位,有了本科学位才能申请硕士学位。如果申请者只拿到了本科的毕业证书而没有学位证书,写简历时尤其要重视前 面提到的原则,即不突出显示申请者的不足。这样的申请者在简历中应该重点写他的工作经历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把这部分设成简历的第一部分,放在简历的最上 面,使评委们首先阅读的是他的强项。教育这部分放在简历的后面,简单写一下毕业的学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解释为什么没有拿到学位,解释可以放在PS或 Essay中去写。
问题二:专科毕业,但是通过夜大专升本已经拿到本科学位,在简历中是否需要注明?申请国外大学硕士学位虽然要求申请者必须拥有本科学位,但是对申请者是通过何种方式拿到的学位没有做具体要求。因此,申请者在简历中只要写明是本科学位就可以,没有必要对此进行解释。
问题三:核心课程GPA很高,但是由于不喜欢学政治等课程导致整体GPA不高,应该如何处理?
国外教授录取研究生,主要是考核申请者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他们对中国的政治等辅修课并不感兴趣。因此,你只要在简历中注明核心课程的GPA(CoreCoursesGPA)成绩就可以了。
问题四:工作经历不连续,有断档,应如何处理?
很多人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会有一些断档(GAP)。如果这些断档是正面的,积极的,则可以把这段经历写进简历。例如:公司派你进修。
问题五:刚毕业的本科生应如何写简历?
刚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他们面对的竞争对手中有一部分是工作经历丰富的申请者,因此他们应该重点强调自己在校期间的GPA成绩和所受到的专业培训。如果申请者就读的学校是名牌大学,同样可以突出学校。这样的申请者应该把教育背景放在简历的前面来写。再有,这类申请者可以把在校期间的助研、助教经历以 及在业余时间从事的一些工作写在简历里作为工作经历。
第五篇:为什么要去美国学习?
为什么要去美国学习?
一、中美学生的差别:
我们可以首先从中美学生的差别,来考虑去美国学习的意义。
大多数中国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原因很简单,狭窄的视野及死板的学习习惯。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讲,在面临选择限额时候,他们只能确定的是自己不想做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那么出国读书,对于很多人只是在拖延抉择的时间,而并不是多一次选择的机会,清楚地知道这次可能的选择机会将会带给他们什么。而美国学生则相反,从教育机制上,一位美国教育家曾经说过,在美国受教育的机会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阶段性持续性的,换言之,美国教育持续不断的将教育的机会给那些曾经想放弃受教育机会的人。那么,美国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是自觉的,而不是被动的,他们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选择,有为了什么而放弃,即使这仅仅只是个短期计划。
多数中国学生在自食其力前,由于自身,家庭,社会条件,总体社会风尚的限制,他们只知道,钱只有一个来源,就是父母的口袋。美国学生,则从小就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钱的来源不仅仅是父母的钱包。举个例子,同样一个学生准备去旅游,中国孩子往往会这么对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你们给我一笔钱吧。”而美国孩子则会说:“爸妈,我已经攒够了钱,准备去旅游。”
中国孩子在中国严格的逻辑教育体制下,习惯了用复杂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问题。美国孩子则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比如,在一次美国高中的数学课上,老师问:“现在是12点整,时针与分针刚好重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与分针才能再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办法”看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再重合。在场的中国学生肯定立即拿出笔和纸,埋头列出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总结起来,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差在独立性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上。人类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不断地学习与自我超越,那么为什么不到美国去学习,实现自我突破呢?
二、美国留学优势: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其涵盖的课程数量和范围也非常多。而且美国高等教育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那里你可以开阔眼界,了解最前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竞争力。
每年都有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超过450000留学生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国际化的环境更会使学生在毕业后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灵活有效的学分累计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业。自由开放的专业选择体系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通过专业认证机构管理和规范各类院校,承认院校之间的学分转换。
美国法律规定,学生每周享有20个小时的校内打工和假期校外全职实习打工许可。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增加社会经验和能力。各民族多元文化组成平等、开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融入。一旦获得学生签证,就有机会工作、申请移民,家属也可同时赴美。
咨询电话: ***66251886625088电子邮箱:lisa_q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