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撞车》的影评

时间:2019-05-14 22: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撞车》的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撞车》的影评》。

第一篇:电影《撞车》的影评

§1 影片的背景与警察的象征

影片的片名“Crash”(撞击)已经暗示了本片的“9·11”背景。美国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本片中的警察在象征着霸权的美国(下文我将详细论述)。在影片的开头,一个亚裔妇女【听片尾她丈夫说的那句话,他们应该是韩国人。】开车撞了黑人警察格雷厄姆(Graham)的车,也是“9·11”故事的重演。在影片故事时序的最开始,枪支店的白人店主对着前来买枪的被他误认为阿拉伯裔的伊朗裔父女说:“嘿,本·拉登!别在我这儿计划你们的„圣战‟!”【Yo, Osama!Plan a jihad on your own time.】,“我无知?难道是你们解放了我的国家我却开着波音747撞进你们的小棚屋把你们的朋友烧成灰?”【I'm ignorant? You're liberating my country and I'm flying 747 s into your mud huts and incinerating your friends?】。

本片另一个背景是伊拉克战争。伊朗裔一家反复被认为是阿拉伯人【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而伊朗不是,所以当他们的小店被洗劫后伊朗母亲说“看他们写了什么。他们以为我们是阿拉伯人。波斯人什么时候成为阿拉伯人了?”(Look what they wrote.They think we're Arab.When did Persian become Arab?)】,洗劫他们小店的人是仇恨阿拉伯人的,并且其背景故事【“多莉,那个人差点杀了你的母亲。”(Dorri, that man could've killed your mother.)】很可能也是因为美国人对阿拉伯人的仇恨造成的。伊朗父亲对着锁匠丹尼尔的小女儿开枪,虽然没有造成伤害,但他的动机是有罪的。并且他虽然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同时也是种族歧视者。地方检察官里克(Rick)要竞选,于是他的所有公共行为都要迎合民意。他的车被黑人抢走后他急于保住选票【“我要么会失去黑人的选票,要么会失去„法律公正性‟的选票。”(I'm either gonna lose the black vote or I'm gonna lose the law-and-order vote.)】,想找一张自己授予黑人奖章的照片,结果发现自己将授奖的是个“叫萨达姆的伊拉克人”【That's real good, Bruce.I'm gonna pin a medal on an Iraqi named Saddam.】,哭笑不得,因为这样反而可能会丢掉一些民众的选票。

“从一般意义上讲,警察是一个让人服从的强力权威。但如果失去合法性的制约,他的为善和为恶都会让人害怕。因为这是一种霸权。”(参考文献[1])年轻的白人警官汉森(Officer Tom Hanson)一直是有良知的警察形象,但他开枪误杀了格雷厄姆的弟弟。影片为此做了足够的铺垫,黑人鞋脏、衣服有破洞、搭车目的地无所谓并且嘲笑他准备掏兜好像拿枪,让观众知道汉森开枪的动机仅是自卫,但结果黑人只是想拿圣徒克里斯托弗【这个形象很有意味,他是背负基督的圣徒,旅行者的守护神,但1969年他的名字被从罗马天主教的历法中去除,信仰他的也只剩少数人。】的雕像。正好像贫穷的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被美国以此为由用战争颠覆了政权。汉森仅仅在片尾一片火光中一脸沉重地走向观众,摄像机跟随其运动表示对他的同情,但他并没有得到救赎,唤起美国观众在观影对伊拉克战争的复杂情感。

黑人警长格雷厄姆在影片一开始就说了谎【同伴问“你有烟么?”(You got a smoke?)“没,我戒了。”(Nah.I quit.)接下来的镜头他就点起了烟。】,他后来(事实上是在片头之前)说谎冤枉一位白人警官破坏了法律的公正性,但电影给出的解释是他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和自己的弟弟能够不被法律制裁才做出这样的选择。他有一个吸毒并神志不清的母亲【他回家探望母亲时桌上有注射器,母亲连续问了他两次“找到你弟弟了么?”(Did you find your brother?)】,弟弟出走很可能被母亲气走【母亲提到找弟弟时说“我做得很好……我真的做得很好。”(I was doin' good.I was...I was doin' real good.)】。他向女友隐瞒了自己这样的家庭情况【从家中出来之后女友问“向你母亲道歉了么?”(Did you apologize to your mother?)“她不在。”(She wasn't there.)】说明他对自己的家庭的确有些自卑。在弟弟死去之后,他被母亲责备是杀害弟弟的真正凶手【他向母亲保证会抓出凶手,母亲说“我已经知道了。是你杀的。我让你去找你弟弟,你却说自己很忙。我们对你而言没有价值了,是吧?”(Oh, I already know.You did.I asked you to find your brother, but you were busy.We weren't much good to you anymore, were we?)母亲还误把他给母亲带的零食认为是他弟弟带的。】。这正是美国政府尴尬处境的写照,为了自己的家庭(美国民众)而放弃正义,同时又因为蒙受了损失而被家人指责。

如果说汉森和格雷厄姆的结局反映了美国“世界警察”的困境,白人警官赖安(Officer John Ryan)则更多地反映了美国对自己行为的认可。演员马特·狄龙(Matt Dillon)因此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赖安受病痛困扰的父亲颇有深意的背景故事【由他对HMO代理詹森小姐(Shaniqua Johnson)的陈述交代,他父亲建立企业雇佣黑人员工并平等对待,反而被政府帮助少数民族的“肯定性运动”搞得失去了一切,不得不加入HMO医疗保险,该保险保费低廉却对患者医疗服务设置重重限制,并宁可忍受病痛不愿找保险计划外的医生。】使得他成为一个一贯的种族歧视者【由洛杉矶警局的黑人警官与汉森的对话可以看出,他的种族歧视并不是从与詹森小姐的不快开始的。】并猥亵了黑人导演卡梅隆(Cameron)的妻子克里斯廷(Christine),但就在第二天,克里斯廷却因为宽容了他而得救,而且他拉动衣服盖住她的腿,对她表示了尊重。在段落的结尾,赖安单膝跪在地上,仰角拍摄使得他的形象显得神圣而庄重。同样,卡梅隆本人与警方发生冲突也因为遇到了汉森而得救(当时情况下警方有权开枪将其击毙)。这样的设计正反映了美国人对自己行为的自信。

在汉森与赖安之间,赖安是强权的。汉森不想再与赖安搭档,黑人长官(象征联合国)要求汉森写报告证明赖安是种族歧视者,但汉森选择承认自己有放屁的毛病而不举报赖安【与赖安分开后,汉森检查汽车无线电的时候被同事嘲讽“21-L-23,从你的车里听到奇怪的噪音。是不是你的麦克忘了关了?”(21-L-23,picking up strange noises from your car.21-L, is your mike open by any chance?)黑人长官为了揭露赖安,给赖安重新安排了一个少数人种的搭档,他用“amigo”这个来自西班牙语的词称呼赖安。】,正像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霸权敢怒而不敢言。而赖安与之握手时将他一把拉过说的话【“等你多干几年再说吧。你以为你知道自己是谁,嗯?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Wait till you've been doin' it a little longer.You think you know who you are, hmm? You have no idea.)】,如同美国对自以为正义的国家的不屑一顾。汉森后来犯的错误使这诅咒得到了应验,更让美国的观众获得了心理上的微妙平衡。

本片在结构上采取交叉蒙太奇的叙述方式(参考文献[2])并浑然天成地安排好故事的时间和空间,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参考文献[3])。在此我想特别指出,局部过度曝光的运用很好地透露了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强弱。性骚扰一场虽然发生在夜间,但有赖安的镜头常常伴随着警车车灯或手电的过度曝光的强光,而只有卡梅隆夫妇的镜头中光线就要弱得多,显示出警察不可抗拒的强权力量。汉森救下卡梅隆一场,有警车的镜头,警车上都反射出极强的太阳光,而卡梅隆的车一直很暗淡。所以看起来是卡梅隆通过不与警察合作赢得了自己的“勇敢”【被猥亵之后妻子对他的懦弱很不满:“还好。还有点血性。虽然来晚了,总比没有强!”(That's good.A little anger.It's a bit late, but it's nice to see!)】,但事实上这是汉森说服他向警方强权妥协的过程,他为了保护车里的黑人小偷安东尼(Anthony)也被迫做出了妥协,虽然嘴上依旧不依不饶【赖安说“我是想帮你啊。”(I'm trying to help you.)他却答到“我没要求你帮我,对吧?”(I didn't ask for your help, did I?)】,但随后他还是按自己的方式接受了汉森的帮助。

颇有意味的一次过度曝光的出现是在里克的幕僚弗拉纳根(Flanagan)【里克两次遇事都让别人去找弗拉那根,说明弗是他非常信任的智囊,弗也知道保护里克,为了不让人知道诬陷是里克授意的甚至在他说服格雷厄姆的时候让人通知里克晚些上楼。】要求格雷厄姆隐瞒真相的时候,背朝窗户的弗拉那根一直被窗外射进的强光笼罩着,在对话中他一直是强势的一方,而格雷厄姆的背景一直是深棕色的墙板。他第一次口出辱骂黑人的话语遭到了格雷厄姆的反感【格雷厄姆激动地说:“你刚说什么?”(What did you just say?)】,然而当他抬出了格雷厄姆弟弟的前科进行威胁,并再次说出同样的侮辱性话语的时候,格雷厄姆平静地承受了。接下来格雷厄姆与里克交流的时候,里克从电梯中走出,背景墙壁有强烈的反光,而此时格雷厄姆的背后也出现了玻璃透出的强光,说明他已经被同化了,成为了强权中的一员【从上下文可以看出,里克想以此事件挽回自己在黑人选民中的威信,因此很早就提醒格雷厄姆有进展只对他一个人说,并不遗余力地诬陷白人警官。】。

然而全片中最强烈的一次过度曝光发生在锁匠的小女儿身上,在下一节中论述。

§2 和解:宽容、信任、归属与宗教

种族歧视是影片构造冲突的切入点,并不是影片讨论的核心。影片前一半所引出的问题被后一半戏剧性的巧合、人性的闪光等好莱坞式的方式解决。导演也澄清他影片的主旨并不是反映种族歧视问题【导演保罗·哈吉斯(Paul Haggis)自述:“我创作和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探寻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题。我并无意去冒犯某些人或因此而挑起什么争端,只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来表达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电影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工具,它能够让你体味到陌生人的心路历程。我希望观众们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并不只是感知到我所指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民众去分享你们的爱心。”】,电影中或明或暗地表现的林林总总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不完全是洛杉矶的现状【黑人社区的知名社会活动家乔·希克斯认为影片严重歪曲了洛杉矶种族关系的现状,从而可能损害洛杉矶作为种族大熔炉的声誉。哈吉斯认为:“不过,我们写这些剧本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却是真实的,只要是在社会中存在的现象,不管有多么肮脏和丑陋,我们都有责任把它写出来。”】,本文不讨论该片反映的种族歧视问题。正如影片开头所说的那样,这部电影是要讨论关于沟通与感情的主题,“touch”(触摸)【撞车之后,格雷厄姆喃喃地对着镜头,对着观众说:“这是触摸的感觉。走在任何实实在在的城市,你明白么,实实在在的城市,你都会和别人擦肩而过,会有人和你撞个满怀。在洛杉矶,没人会碰到你。我们永远把自己藏在玻璃和钢铁之后。我想我们都太怀念接触的感觉了,才互相撞在一起来体会。”(It's the sense of touch.Any real city, you walk, you know? You brush past people.People bump into you.In L.A., nobody touches you.We're always behind this metal and glass.I think we miss that touch so much that we crash into each other just so we can feel something.)】。片头字幕阶段一对对虚化的车灯就是一个个孤独而无法接触的人。

影片后一半许多温情的段落都有肢体接触的镜头。检察官的妻子吉恩(Jean)拥抱自己的女佣人玛利亚(Maria),赖安从汽车中救出克里斯廷,赖安与父亲抱头痛哭,伊朗女儿多莉从父亲手中接过枪,格雷厄姆双手紧握弟弟的圣徒克里斯托佛小雕像贴到脸上等。影片结尾洛杉矶下起了雪(洛杉矶上次下雪是1989年)也是一种触摸,抚慰着每一个剧中人和观者的心。

好莱坞电影对美国现实的书写历来就是建构性的,而不是再现性的。对于民族的冲撞,保罗·哈吉斯在本片中给出了他自己的和解方案。但他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展示社会现实逼真而深刻, 解决现实矛盾则苍白而幼稚。”(参考文献[1])

吉恩得到了玛利亚的帮助,而十年的好朋友卡罗尔(Carol)却因为正在按摩而袖手不管,她的和解是宽容【她在电话里对卡罗尔说:“你一年内,好像是,换了六个管家?”(You go through, like, six housekeepers a year?)说明卡罗尔代表刻薄的性格。】。克里斯廷获救也是因为宽容,不过是少数族裔对白人的宽容。赖安和偷车的安东尼通过拯救他人而获得救赎,同时安东尼一直都怀有强烈的种族敌意,不愿坐公共汽车【他说公共汽车安装窗户是“为了羞辱那些被迫乘坐的人们”(To humiliate the people of color who are reduced to ridin' on 'em.)。】而片尾他看着公共汽车中安宁平和的少数族裔若有所思。

卡梅隆除了被指责不勇敢,还被指责不够“黑”并与妻子的感情产生裂痕。影片对其一一进行了弥补,他通过和一群黑人青年一起往燃烧的汽车上扔木块满足了对自己黑人身份归属感的诉求,并在电话中对妻子说“我爱你”。

片中“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锁匠丹尼尔(Daniel)不被吉恩信任也不被波斯老人法哈德(Farhad)信任,但他关于仙女和隐形斗篷的故事赢得了自己女儿的信任,使他因此而获救。小女儿推开屋门(封闭的心门),在全片最为灿烂的光线下奔向父亲,跳到父亲的怀中,象征着信任和爱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强权(这个镜头是全片最亮的)。

紧握弟弟的圣徒克里斯托弗小雕像的格雷厄姆象征着宗教的救赎。读不懂英文的法哈德结尾喃喃地说“她是我的天使”,这也是归于宗教的和解。而事实上救他的是随手买来空包弹的女儿【多莉一直都不支持父亲买枪,片尾她拿出的子弹盒子上写着“Blank”(空包弹)。】。和片中几乎所有人物一样,这同时也是归于家庭之爱带来的和解。

《撞车》以高明的叙事技巧成功地抚慰了在“9·11”和伊拉克战争伤害之下的美国观众,反映了美国社会中复杂的种族歧视问题,并用巧妙和感人的情节给出了好莱坞式的和解——虽然和解的方式没有思想深度,但片中对美国“世界警察”形象的自我反思值得称道,无怪乎获得六项奥斯卡提名和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

参考文献

[1] 王苏生.《撞车》:巧合与冲撞下的象征.电影评介, 2006,(13)

[2] 张涛.《撞车》——交叉蒙太奇的典范.电影文学, 2006,(07)

[3] 顾春花.论电影《撞车》的叙事策略.电影评介, 2007,(05)

[4] 张斌.断裂、弥合与超越——《撞车》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唐都学刊, 2008,(01)

影片精读论文,出成绩了,终于敢把文章贴出来了^^ 为了严格控制正文的字数(事实上最后还是严重超标),本文的注释加得非常夸张,所有讲故事的文字全都注释了,为了可以让别人不跳来跳去地读用方括号加在正文里了。

本文代表了我目前解读电影的最高水准(憋了好几天呢,呵呵),但我交完之后了解了一点时事,马上就发现写得太不深入了……我当时完全不知道文中提到的“复杂情感”有多么复杂——一连串的战争中,美国人对政府既同情又无奈。我对编剧拿捏感情的精到更加佩服了

第二篇:《撞车》影评

《撞车》观后感想 撞车》
影片的一开始,黑人警察格莱姆便对着车窗外喧嚷的世界说: “在世间的任 何地方,人与人的擦肩而过都会带来接触的感觉,唯有在洛杉矶,没有人触碰你,人与人总是隔着金属和玻璃……我很怀念那种接触,我们撞在一起,从而找到某 些感觉……”。影片开头就给我们营造了川流不息的车流,车灯照射的圆点给人 一种拥挤不堪的感觉。通过圆点的忽隐忽现影片给我们展示了一场撞车,围绕着 撞车涌现了错综复杂的人和事情。影片开头还有一场雪,其实这场雪也是影片结 尾的雪。故事的发生地洛杉矶,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这部影片摒 弃了大都市的喧哗,而是深入到内部去揭示在这座有着大量移民的城市中的人们 的冷漠。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选择了冬天。下雪,往往使人感到冷静和冷清孤单。那个洛杉矶警察局的警察,希望能给自己患病的老父亲找到更好的医疗救 助,但是,任凭他如何的请求,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黑人职员就是不签署文件,以允许他父亲去找别的医生。随后,这名警察在处理交通堵塞的时候,将自己心 中的怨气通通的爆发在一对黑人夫妻的身上。地区检察官与地位显赫的妻子简被 两个年轻的黑人用枪指着头,看着他们抢走自己的越野吉普。回到家之后,心中 的恐惧仍未消退的简,无缘无故地对上门为他们换锁的墨西哥裔修锁匠丹尼尔大 发光火。可怜老实的丹尼尔在当天的晚上,又一次让一名波斯裔的商店店主夺去 了他的尊严。黑人侦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寻找着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 司的威胁,去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在观众吃惊的目光地注视 下,由正义到邪恶、由被伤害者到施暴者不断的转换着……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基本情节,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感受到其中存在的必然冲 突。从他们的身份特征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冲突的背后是不同种群、不同民 族内在的冲突投射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的心里,使得他们在面对简单的误解或 是冲突时,就会把这样的事归因为对方身上本没有而只是由于对其文化属性范围 人群的不了解而带来的误解。电影中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种的姿态,但却 在心里歧视黑人,黑人一面警惕着白人的歧视,另一面歧视着亚洲人,亚洲人同 时也歧视着其他有色人种。这些种种都是源自本身种群的对其他种群的偏见,导 致在遇到与其他种族的冲突时,就不会去客观地看待整个事件,而把原因归于对 方种族下的文化偏见,进而归因于其品质,不回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好好地沟通。在整部电影中的冲突中
,导演最后都给出了比较好的结局。其实这些结局也没有 什么难以理解,其实就是冲突双方在远离冲突后,继而在下一个冲突里,双方已 没有刚开始时的偏见的情绪,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的方式有多种,言语的、眼 神的等等,黑人侦探给母亲买菜、雷恩警官冒死救了黑人妻子、警员汉森救了卡 姆隆、黑人混混放了被拐卖的亚裔人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不带偏见,听从于自己 心声,真诚地与他人沟通而产生的结果。我们先来看看我比较感兴趣第一段冲突,即警察雷恩与黑人夫妇的冲突,显 然,他们的冲突来自于其背后的种族文化的差异。雷恩之所以羞辱克里斯蒂娜,是因其父重病,被主治医生误诊。他希望能够在有医疗保险保障的情况下把父亲 转到更好的医生那里去医治,但是诊所的黑人女子却不肯签署放行单。在执行工 作时不免迁怒于同是黑人的卡姆隆,雷恩的行为深深刺激了卡姆隆,加上妻子的 冷嘲热讽,他的情绪终于在一次撞车事件中爆发。他强烈抵触前来处理事态的白

人警察,千钧一发之际,正巧也在执勤之列的警员汉森救了卡姆隆一命,侮辱克 里斯蒂娜的雷恩在前者发生车祸受伤时又奋不顾身地救了她……在整个情节中,起因是雷恩为父亲转诊所失败,恰因为拒绝他的是一位黑人,他就把这种拒绝投 射到整个黑人群体,并在心里深深地埋下对黑人的报复心理。最后导致其与黑人 夫妇的冲突。在他叫停黑人夫妇时,心里就带着偏见,也没有好好地去与他们沟 通,加上黑人妻子的情绪不好,只是整个冲突不可能在良好的沟通下解决,冲突 也就不可避免。其实,在警察雷恩与诊所的黑人女子沟通时,看到这背后不是对 方的种族因素,只是因为其父亲不符合转移的规定,就不会去迁怒于人;同时,黑人妻子如果不认为雷恩警官以权谋私,积极配合着检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冲 突。当后来雷恩冒着生命危险拯救黑人妻子时,开始雷恩的拯救还受到对方的反 抗,当雷恩安慰好她后,在生命的边缘把她救过来时,她的眼神里流露出了对雷 恩误解的愧疚,雷恩也很欣慰作为一个警察在这样情况下完成自己的职责。这种 源自心理的偏见在这一瞬间化为灿烂的微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受到 现实世界中各种形形色色的偏见而充满了敌意,一旦这种敌意消除,人们便会惊 奇的发现原来交往是如此美妙。影片为我们展示出这样一个道理:许多人与人之 间的沟通需要良好的心理感知,就能化解我们心理的偏见,就能把我们的沟通引 向良好方向。我感兴趣的还有一个情节,就是波斯商人的杂货铺被洗劫了,所有的东西被

被 抢走或砸烂,墙上还有写着咒骂阿拉伯人的标语,而保险公司认为,锁匠曾提醒 他们换门,这次损失是波斯商人疏忽造成的,不予赔偿。波斯商人面对一生心血 毁于一旦,怒火中烧,竟失去理智带着新手枪去向锁匠复仇。在锁匠的家门口,波斯老头对着锁匠开了一枪,正巧锁匠的女儿冲过来,那一枪正打在小女孩的背 上,然而小女孩没有死,枪里装的是空包弹。波斯商人惊呆了,他认为自己见到 了一个真正的天使。这个情节还加入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修锁匠给女儿变了一 个美丽的故事,并把自己说的隐形衣给女儿穿上了,最后女儿为父亲挡子弹,其 实这也是沟通的一个体现,锁匠有一个故事消除了女儿的害怕,女儿也在这个过 程中感受了父爱,应为他们有了良好的沟通。波斯商人再开枪后就后悔了,但他 很庆幸中弹的女孩没有事,他感觉那个女孩就是自己的天使。他心里一下就轻松 了,放下了重重的包袱。有时候,冲突的沟通过程是需要有些极限的方式解决的。检察官的妻子从对黑人敌意、偏见,到最后拥抱女钟点工。这种事情可 能在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我们在不了解别人时,就不会 去和他人好好的沟通交流,在了解他人之前就把别人打上了不好的标签。检察官的妻子因为被两个黑人抢劫,把内心本来就有的对于黑人的偏见发 泄到女佣身上。当她最后受伤时,打电话给那些她认为的好朋友时,却被 对方以种种理由推脱,而此时恰恰是受她处处刁难的女工陪伴在她身边,这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在语言上她们没有能完成良好的交流通过这种人与 人之间的切身关怀展现出来。作为两个不同种族的女人在这样的情境中化 解的冲突。其实,许多沟通就是通过这些生活中的相互的关怀来进行的,并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所以,当一条交流的通道被堵住时,我们 不要放弃,要善于去寻找另外的沟通渠道,只要真诚地想要与谁沟通,我 们就一定会取得沟通的成功,实现我们的沟通目标。其实,当冲突发生后,我我们往往都会后悔,只不过有些冲突产生的后果可 以挽回,而有些不可以,所以,在我们面临冲突时,有保持心灵的中正,不要过 早地去给彼此的沟通设置障碍和蒙上不应有的颜色。要真诚地区域对方沟通,尽

量传递出客观的信息,也要及时回去对方的反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 让冲突升级,把控情绪才能很好地化解冲突。多一些真诚的沟通,我们的生活才 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幸福。


第三篇:撞车crash影评

“冲突——和解——新冲突”的循环式

——美国电影《CRASH》评论

迷幻的灯光,来往的车辆,模糊的身影,涌动的人潮,沉重的叹息——这是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的片头带给我们的迷幻和朦胧,一派喧嚣繁华却又寂寞疏离的俗世。在熙熙攘攘中,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擦肩而过,光影斑驳中,涌动的欲望、诱惑之下,是什么因子支撑起了偌大的社会之牢?是什么让人在自由的躯壳外忍受着藩篱和束缚?是什么在压迫着人们脆弱的神经,让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无可幸免?在美国这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理念、不同精神追求融合、碰撞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现代人困境与希望并存,冲突与和谐共生的生存境况。

“CRASH”有人译成“撞车”,也有人译成“冲撞”,我想这是英文中的“双关”吧。“CRASH”在影片中首先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影片由撞车而始,也终于撞车,其中的故事也无一不与撞车相关,由撞车这个社会上的常见现象和微小因子作为切口,向我们展现了美国社会众生百态、现世纠葛的横断面。其次,“CRASH”也象征着社会上无处不在的矛盾冲突、生存斗争、情感纠葛,每个人都像是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中与现世相交。另外,“CRASH”亦是一种交叉,一种融合,是打破封锁、隔阂、孤独,跨越鸿沟和距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不断的冲撞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撞车》这部影片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结构,在开头与结尾相同的撞车一幕中间插入了由看起来完全陌生和毫不相关的人物构成的几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事件和场景,从而一层层抽丝剥茧,将镜头深入了社会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探究人性深处的善与恶、挣扎与救赎,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其中“冲突——和解——新冲突”的循环式,更是将影片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使其含纳的意义不可穷尽,使其从单一的有始有终的故事当中解脱出来,变成了无限延伸、衍变的真实的社会图景,与生活零距离融合共生,从而使观众的视界不再局促于纷繁复杂的故事场景,而是在环环相扣、层层嵌套、没有终结的巨大空间中思索人生,探寻出路。

一 矛盾冲突的层层展开

1.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封闭、恐惧、浮躁和信任危机

影片的一开始,黑人警察格莱姆便对着车窗外喧嚷的世界说:“在世间的任何地方,人与人的擦肩而过都会带来接触的感觉,唯有在洛杉矶,没有人触碰你,人与人总是隔着金属和玻璃„„我很怀念那种接触,我们撞在一起,从而找到某些感觉„„”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人和人之间相互防备、猜忌,各自封锁,彼此疏离,于是一种普遍的孤独心态占据了现代人的灵魂世界。检察官妻子在锁匠修锁的时候看见了他身上的刺青,便坚决认为这是一个黑帮中的危险人物,并且由于汽车被抢的怨气仍未消解,极力要求将锁重新换一遍,否则便会有遭劫的危险;波斯人因锁匠给了他换门的建议便怀疑他将从中获利,用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善良的锁匠并且粗暴地称其为“cheater”,最终导致他的小店遭到了抢劫、以至倾家荡产;善良的、反对种族歧视的白人警察汉森因为黑人青年的笑和伸手掏信物的动作便被激怒,竖起了防备的铠甲,最终由于信任的缺失而导致了误杀的惨剧——就像博弈论中“囚徒困境”,两个囚徒只要都不承认罪行便可少受几年牢狱之灾,可是由于对对方的不信任和利己主义心态,最终使两个人得到了并非最优的结果。

另外,影片还涉及了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情感困惑和误解。面对爱情,警官格莱姆的墨西哥裔情人赤裸裸地质问:“为什么你总要跟别人保持距离?是因为害怕吗?”无论肉体多么靠近,心灵的鸿沟、隔阂都无法完全跨越,真正的理解和沟通都无法完全实现,现代人总是习惯防备和警戒,活在自我封闭的囚牢中,因而与信仰般的爱情越来越远。面对友情,检察官妻子在摔跤之后流着泪对丈夫说:“没有人来帮助我„„就连我认识了十年的卡罗也没有„„”而后真诚地拥抱了她曾经对其大动肝火的佣人,并视其为唯一的朋友。在当今社会,友情更多的变成了一种用来利用的廉价的人际关系,在人与人的现实利益关系之外,真诚、理解、宽容、友善该从哪里找寻?面对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我们欣慰地看到警官雷恩对其父亲的孝顺和照顾,也看到了锁匠对女儿的百般疼爱和倾心保护,但是误解依然无孔不入地存在着,黑人警察格莱姆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弟弟,并细心照料母亲的生活,忍受着意识不清的母亲无休无止的唠叨和埋怨,最终换来的却是母亲对他的误解和责怪,想要辩解却最终在距离面前保持沉默。而弟弟不顾家人感情的离家出走,也反映了现代青年在某些时候对亲情的漠视。

这不禁使我们思考:当人类逐渐摆脱了愚蠢和蒙昧的束缚,当社会由野蛮走向文明,当经济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从单纯的生存进化为精神与物质共存的生活时,为什么人与人反而更多地互相猜忌、更加疏远和冷漠?为什么原本简单的信任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隐?为什么人们不再为吃穿发愁却遭遇了更加沉重的情感危机?这是一个悖论,让我们陷入了精神的牢笼和困境,这也是《撞车》给我们的无尽思考。

2.种族歧视的后遗症

种族歧视是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硬伤,是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人种、肤色、地域、环境、习俗的差异而带来的偏见和阻隔,使社会长期处于一种敏感的状态,使矛盾时时处处在积累,在酝酿,在爆发。

两个黑人混混正是生活在这样种族歧视已经被明文禁止却还是如潜流一般涌动的社会中,因而从心理上处于一种弱势、恐惧、不安和抵抗的状态,由于人的体面、尊严、权利已经不能得到保证,自我价值便也在不被承认的时候悄然沦落,自卑情绪让他们觉得社会上的其他人都将其视为异类,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扭曲,这也是两个黑人混混在过于敏感地看见检察官妻子的“恐惧”时,在内心长期积累的愤怒、反抗情绪的作用下,持枪抢了检察官夫妇的车的原因。检察官妻子在修锁事件中表现的极端不信任,也与锁匠丹尼的肤色不无干系。由于长期的社会影响,“野蛮”的黑人在他们的眼中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是导致社会秩序扭曲和混乱的根源之一。

而白人警察雷恩与黑人导演卡梅隆夫妇的矛盾冲突则是种族歧视长期积累的爆发。由于黑人莎妮可因为雷恩的侮辱拒绝了为其父亲申请更好的医疗救助的要求,雷恩在回去的路上把怒气发泄在一对黑人夫妇身上,肆意凌辱了黑人导演并猥亵了他的妻子,成功地利用暴力和职权,以随意践踏他人的尊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黑人导演选择了暂时的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以保全自己和妻子的人身安全。在悲剧性的音乐背景中,在巨大的创伤和屈辱中,暂时的和平并未能掩盖暗涌的仇视和怨愤。这场冲突性事件为下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青年警察汉森不满雷恩的种族歧视偏见,两人暗地里的矛盾和争斗也就此展开;导演妻子对雷恩的性骚扰和倨傲的态度感到极端的仇视,并为丈夫在尊严受辱时苟且偷安而非挺身而出的行为感到可耻和伤心,夫妻之间的冷战也拉开了序幕;而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羞愤屈辱情绪的黑人导演心中的仇恨也在慢慢累积,为后来与白人警察冲突事件做了铺垫„„

卡梅隆在片场又因为演员的口音问题与白人发生了矛盾,内心时时受着歧视的痛苦与折磨,最终导致了他的爆发和反抗。在之后的冲突事件中,他固执地选择不低头,甚至把接受汉森的帮助视为尊严受辱,最后含着眼泪说了一句:“I didn’t ask for your help,did I?”这是弱势者在面对暴力而不得不屈服时捍卫尊严的最后一丝努力,表明自己未曾向他人乞求些什么,以获得心理上与白人平等的地位而非懦弱的受施者。这是怎样的压迫与屈辱!人性在种族歧视的挤压下,沉重地喘息着。

另外《撞车》不同于以往批判或揭露种族歧视的影片之处还在于它真实地刻画了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群体的心理状态。他们并非单纯地不满和反抗,同时也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跻身白人的上流阶层,摆脱肤色对其事业和人生的限制。比如导演卡梅隆,他对自己的肤色充满了无奈的憎恶,甚至为了对媒体隐藏他黑人的身份而忍气吞声,在不满和反抗种族歧视的同时也以一个白人的身份来伪装着自己,对黑皮肤的自己产生逃离和鄙夷的情绪,陷入了自我歧视的悲剧。影片中的另一个黑人警长迪克森无奈地承认:“一个黑人奋斗到我现在这样的一个职位有多难?尤其在这个充满种族主义的洛杉矶警察局,而且会很容易失去一切。”这其中深含着黑人对于上层社会的渴望和对自己已有社会地位的小心翼翼的维护,更有着充斥着焦虑和恐惧的不安全感。还有警察格莱姆,在电话中向母亲炫耀自己与白人的亲密关系,以能得到白人的青睐为荣,这岂不是又在制造着一种群体的自卑心态和对歧视的承认?岂不是表明了黑人作为与白人平等的社会群体自我价值的干涸和尊严感的沦丧?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这也反映了人性深处对于自由平等的极度渴望和面对社会现实所不得不作出的妥协,表现了人面临生存困境时无可化解的矛盾心态。

种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时时上演着,于是冲撞无处不在„„

3.不同民族、出身导致的社会冲突

美国是典型的大熔炉社会,来自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各国人——成功的,失意的,狡猾的,委屈的——都聚集在这里,展开各自的人生。

波斯裔的杂货店老板法哈德在买枪时被老板误认为是伊拉克人而与之发生的争吵;在其杂货铺被窃时又迁怒于墨西哥裔锁匠丹尼而发生的“枪杀”事件;黑人警察格莱姆与其拉丁裔情人之间的的身份困惑;亚裔妇女与墨西哥人在撞车事件中互不相让的口角和争斗;汽车收购站的老板对贩卖来的亚洲人生命的漠视和不屑;莎妮可在遭遇撞车后对对方“不会讲美国话就不要说话”的挑衅和威胁——这一切,都在上演着不同民族、出身带来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

对于不同民族和出身导致的矛盾冲突的描摹叙写,使得《撞车》摆脱了美国电影中黑白人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而向纵深方向拓展了其蕴涵的社会意义,展现了美国社会多元互涉、交叉融合的复杂现象,而一时的矛盾冲突也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社会在不断的冲撞中滚滚地转动着车轮。

而《撞车》之所以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其对人与人之间无可休止的争斗的刻画,更在于它指引人们去思考更深的东西——美国人自信与骄傲的优等民族心态是够伤害到了其他人种的民族尊严?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之间更多的相互依赖和融合的今天,应该用什么达到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和谐?美国所倡导的普世主义是否能够拯救全人类,实现其所谓的“人权至上”?美国一元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否和谐地解决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明的相互冲撞?在这个以经济地位划分优劣和等级的社会中,落后国家该怎样探寻民族的出路?这都是《撞车》留给我们的反思„„ 4.社会黑暗处的潜规则和功利主义

美国由于没有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飞跃,民主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制度比较完善。然而在社会显规则的表层之下,依然有着种种潜规则在对人们的行为发生深刻的作用和影响,贪婪心态和功利主义操纵了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的某些显性规则在某些时候成为一纸空文。

在白人检察官遭遇抢车事件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果深究这件事,便会被认为带有种族歧视的心理而失去黑人的选票,如果放任自流,任其逍遥法外,便又会引起守法公民的质疑和不满——于是他想用为黑人授奖的方式来挽救自己的政治前程;在康克林案件中,本来富于良知和正义、反对掩盖和不公警官格莱姆却最终为了升迁的机会、为了包庇自己屡次触犯法律的弟弟,而不得不与现实妥协,遵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社会潜规则,放弃了对自我良知和道德的坚守,扭曲了社会正义,造成了误解和冤屈;白人警察汉森在不满雷恩的种族观念要求自己单独出车时却得到了黑人上司如下的回答:“要么揭露事实的真相,放弃你和我两个人的前途,要么以自己尴尬的个人问题为由保全自身。”对于警官雷恩的种族歧视的过激行为,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为保全自身的前途视而不见;黑人莎妮可因为警官雷恩的一句污蔑性的言辞便拒绝为其父亲改善医疗条件,任老人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而置之不理,将医疗制度玩弄于股掌之上,敷衍塞责,打击报复,将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公平正义之上„„

这些也留给人们巨大的思索空间:物质的巨大诱惑是否将人们陷入了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困境?怎样使制度真正成为与人性相和谐而非相违背的社会规则?怎样抑制和避免个人权力与私欲的过度膨胀?„„

5.巨大的社会落差导致的不同阶层之间的猜忌和冲突

由于私有制社会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美国各阶层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着,在这个以经济实力而非政治地位划分社会阶层的时代,上层社会与底层小人物的隔阂与冲突也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首先是两个黑人小混混与身份地位高贵的检察官夫妇的冲突。检察官妻子坦承自己看到这样的人会从内心生出恐惧,但是由于顾及优雅和尊重,并没有流露出来,可她的忍让遭遇的是指在头上的枪口。接着在修锁事件中表现出对她底层人物极端的蔑视和不信任,就连对待自己家里的佣人,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由于社会地位的悬殊使上层人物满足于颐指气使的优越感,因而小人物的情感和尊严就遭遇了无情的漠视。

小人物生存的悲哀与艰难集中体现在锁匠一家人的身上。他们本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以自我的劳动求得生存权利的人,本该享受到同其他人平等的待遇,但是却处处遭到歧视、怀疑、猜忌和不尊重,在这样一个暴力冲突和流血事件时有发生的社会中卑微地求生,甚至只能用躲避和逃离来保全家人。锁匠一家人相濡以沫,拥有着美好的心灵和纯真的情感,但却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格格不入,是被边缘化了的一类人,可是没有生存于最底层的小人物的支撑,社会的参天大厦又如何在其巅峰之时找到植根的土壤和稳固的地基?

“Everyone was born equal.”这是《独立宣言》石破天惊的宣誓,是美国人挣脱英国殖民者的枷锁以求得平等和自由的最强音。可是,这句话在当代却变成了上层人物编造的谎言。政治上的权利平等之外,我们是否还应探寻更深层的尊严、价值、情感的平等?社会中真实的接触和交往之外,我们是否还应寻找到另外一条沟通不同社会阶层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的心灵通道?表面上出于礼貌的尊重之外,我们是否还应致力于不同阶层真正的欣赏和敬畏而非敌对和蔑视?

6.文明时代对生命、人性、尊严的狂妄的漠视 我们身处文明的时代,我们摆脱了原始的野蛮,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人身上的兽性依然还在猖狂着,肆虐着。

首先,从社会上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与流血事件中,可以看到人对待生命的一种随意和漠视的心态。在康克林案件中,警官康克林在杀了人之后仍然可以若无其事地与警察交谈,自在地吸着烟,没有任何自责与悔恨的表现(虽然从后面的剧情来看,康克林警官杀人可能是在遭遇威胁时的自我防卫),波斯人法哈德在一时的冲动和愤怒之下将枪口对准了锁匠丹尼、黑人混混在开车途中发现一名韩国人被卡在车下只将其拉出并抛在路边了事、白人警察汉森在一个极其偶然的瞬间误杀黑人青年并抛尸潜逃的情节,不都暴露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缺位所造成的悲剧!

其次,由社会传统、民族冲突、个人偏见、功利主义、报复心理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敌对、斗争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感恩的缺失和对他人尊严与生存权利的狂妄蔑视。检察官妻子毫无顾忌地大肆污蔑锁匠丹尼,警察雷恩肆意践踏黑人导演夫妇的尊严,黑人莎妮可对患有前列腺炎的、正承受巨大痛苦的老人毫无同情心,韩国人公然走私人口以牟取巨大利益,这些都违背了人的基本的生存权利,抹杀了人性的光辉,让本来崇高的生命变得卑微而不堪一击。

在现代社会中,生命如何突破重重困境走向高贵和永恒?

7.人自身善与恶、良知与欲望、原罪与救赎的永恒斗争

《撞车》为我们呈现的并非单一主角的人生故事,而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群像和众生百态,其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品读和玩味。

韩国妇女在撞车事件中拒绝理解和退让,蛮横泼辣,对待自己被车撞得面目全非的丈夫却百依百顺,温柔体贴;波斯人法哈德勤劳朴实,谨小慎微,却肆意羞辱提出忠告的锁匠丹尼并在破产之后被燃烧的怒火支配上演了“枪杀”事件,而最终又获得了灵魂的救赎;检察官妻子浮躁自私,心胸狭隘,却在摔跤之后懂得了人情冷暖,真诚地拥抱了自己的佣人;白人警察雷恩肆意地凌辱了黑人导演夫妇,漠视他人的尊严,种族歧视观念严重,却深爱着自己的父亲,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而后来在黑人导演妻子遭遇生命危险的时候又冒死从火海中将她救出,体现了他身上的英雄主义光辉;警察汉森富于正义感,在后来导演卡梅隆与警官的冲突中把他解救出来,却在最后简单粗暴地误杀了格莱姆的弟弟,抛尸潜逃;黑人混混先前抱有对白人的仇视,无恶不作,却在一场撞车冲突中看见了白人友好和善的一面,最终选择了一种和解的姿态,并放走了韩国人贩卖来的一车亚洲人„„

《撞车》中,每个个体都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都在良知与欲望的永恒争斗中无奈挣扎,都无可避免地陷入罪恶和救赎的轮回循环中。欲望与罪恶让人们遭遇了生存困境,而希望和善的曙光又时时出现在地狱的黑暗中伸出拯救的手,于是人们在堕落之前又开始了向天堂的朝圣之旅„„

史铁生说:“人可以走向天堂,而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或许现代人正是在信仰的救赎中、在自我的超越和反省中、在自身二元的对立和纠葛中不断走向天堂,走向永恒存在却无可到达的精神之巅。

二 矛盾冲突的暂时和解

1.仇恨的消解和心灵的救赎

《撞车》给我们的是冷峻的视角和理智的思索,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反省,而同时又给人以光辉和希望。波斯人的复仇最终终止于锁匠的女儿伊丽莎白对父亲的“保护”,终止于仙女赠予的“防弹斗篷”——童真、善良和爱,最终使他得到了灵魂的忏悔和救赎,所以在影片的结尾,他对女儿说“She is my angel.”其实,这个女孩更象征着全人类的天使,象征着无限的冲突和争斗的背后,人内心深处对于爱的渴求,对于光明、善良、关怀的仰望,对于信任、理解、沟通的追寻。

这也给了我们一种启迪和思考:如何拯救深陷于现代社会泥潭的人类?如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信任危机?或许唯有真诚和爱才能化解仇恨,才是人类走向和谐之塔的金钥匙。

2.人性与情感的复归

在冲突和对立之外,《撞车》也真实地反映了人和人相互关爱、尊重和理解,坦诚相待、彼此依赖的一面。

“那巨大的存在之消息,因分割而冲突,因冲突而防备,因防备而疏离,疏离而至孤独,孤独于是渴望着相互敞开——这便是爱之不断的根源。”(《病隙碎笔》)这是史铁生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实描述。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都需要在他人的参与中构建生存体系,都渴望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有人倾听和理解,都愿意伸出触角去感知世界感知他人,在相互碰撞与交融中打破永恒的孤独,于是爱——这种崇高的情感便由此而生,这也正是人类社会能够生生不息的源泉。

黑人混混安东尼在一开始由于感受到社会上无处不在的歧视与轻蔑,对白人怀有一种抗拒和不妥协的情绪,甚至拿白人下手寻衅作乱,可是在与黑人导演卡梅隆发生争执的情节中,看到了白人警察汉森真诚地帮助黑人的友好与和善,并在卡梅隆对他说了“You are embarrassing me, and you are embarrassing yourself.”之后意识到由于自己的自卑和反抗情绪而使自己的人生陷入混乱和堕落的深渊,便开始做出改变:不再对白人抱有偏见,乘坐公共汽车,放走了本来可以贩卖而赚取巨大利益的亚裔人,并给他们钱让他们能够生存下去。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复归的温暖与希望。

检察官妻子一开始脾气暴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他人,可是在经历了抢车事件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浮躁情绪无处不在,“I’m angry all the time, and I don’t know why.”向朋友抱怨,朋友无情而冷漠地挂断了她的电话;从楼梯上摔下来之后,没有朋友出现在她的病床前,只有家里的佣人,送她去了医院并给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终于从虚幻的友情之中清醒过来,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境地,并学会用真诚对待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女佣。在这一瞬间的心灵敞开,使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仍然温热的情感,心与心之间割不断的维系。

黑人导演夫妇在经历了警察雷恩的猥亵事件后互相埋怨和不理解,拒绝沟通和交流,一直处于冷战的胶着状态。而在妻子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丈夫也通过警察汉森感觉到了人与人真诚地互相帮助的温暖之后,两人内心的坚冰终于融化,在丈夫接起电话时一句简单却神情的“I love you”中,两人的心又重新交融在一起,矛盾也在这时成为过去,画上句点。

导演在呈现孤独和冷漠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无处不在的温情和关怀。于是人生社会的天平中放上了等重的砝码,让我们保持理智和忧患却不致陷入绝望和无助。人性与情感的复归,成为影片中缓缓流淌的暖流,滋润着观者的心灵。

3.种族隔阂的穿越、种族间的交融与和谐

种族间的矛盾冲突并没有使美国社会陷入崩溃的绝地,是因为总有其他的一些力量在化解着仇视和敌意,超越了肤色和人种而看到心与心之间平等自由的渴望,比如正义感,比如同情心,比如奉献的精神,比如英雄主义的光辉。

青年警察汉森是种族歧视的深恶痛绝者,他在看到雷恩对于黑人导演夫妇的侮辱行为时感到深深的憎恨和愤怒,也在后来的冲突事件中拯救了卡梅隆,使其免受由于一时冲动和报复情绪丧失生命,同时这也感化了另外一名黑人混混安东尼;雷恩的父亲年轻时是普通的清洁工,赚了钱以后自己开了一家工厂,雇佣的工人全部都是黑人,并与他们同甘共苦,想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善黑人困苦的生活;雷恩在黑人导演妻子身陷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和她的辱骂义无反顾地将其从火海中救出,并向其表露了对于之前事件的忏悔心理——这些闪光的事迹,都让我们看到,在隔阂与误解之外,种族之间永远有着为人类的平等自由而奋斗的英雄。在当今的社会上,我们所尽力争取的不是一个种族对于另一个种族的同化和征服,不是单一的一元存在,而是在对其他文明的尊重和敬畏的同时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使社会上不同身份背景、不同文化理念、不同民族出身的人都能够和谐共生。

三 矛盾冲突的重新衍生

1.误杀事件带来的阵痛

影片结尾也就是开头警官格莱姆面对的凶案现场,是格莱姆的弟弟因为一个偶然的动作而遭致误杀的悲剧。在这个导演制造的连环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矛盾在这个基点上的重新衍生。

首先,青年警察汉森因为这一误杀事件将背负起或许一生都无法抹去的内心的谴责和巨大的苦痛。他原本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到头来却背负了杀人犯的罪名,内心将永远无法得到释放和解脱,人性将永远遭受压抑和扭曲,而这,也正深入了影片所探寻的真正隐秘所在。

其次,黑人警官格莱姆也由此而产生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无可发泄的复仇情绪。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影片所涉及的故事情节之外,仍有新的仇恨、新的冲突在不断生成着,由此而扩展的社会真实图景,便无限延伸而不可触摸。

另外,格莱姆原本就意识不清的母亲遭受了丧子的打击,更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状态,甚至认为是格莱姆的自私自利亲手谋杀了他的弟弟,而由此产生对格莱姆的怨恨和误解,这又开始了新的信任危机和情感困惑的循环。

2.敞开与戒备

在影片的最后,检察官妻子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存状态,看到了自身与世界的封闭与隔绝,并因此而真诚地向墨西哥裔女佣敞开心怀,以一个紧紧的拥抱向她倾诉了自己的依赖和感激之情。但是,当检察官回到家里,发现妻子的门是紧锁着的,她仍然无法完全抛开人与人之间的防备与警戒,仍然在用自己的双手构建着藩篱和屏障,虽然她曾为此而深感苦恼。

或许暂时的敞开与和解在某一时间存在,但是孤绝和闭锁仍然在阻隔着爱的旅途,当然我们也有理由期待,人们将在这条朝圣路上,不断前行„„

3.小人物生存的卑微、无奈与不安全感

影片结尾给了我们所讲一家人生活的特写——妻子和女儿在床上熟睡着,而锁匠一人在窗前默默凝视和沉思着。在波斯人的枪杀事件中,锁匠的女儿伊丽莎白因为巧合而躲过了这场悲剧,但是这就意味着仙女的斗篷会在这样一个暴力冲突不断的社会中给她永远的庇护和安全吗?锁匠深知这是不可能的,而他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了他无法给妻子和女儿以真正的安全和无处不在的保护,于是深深的无奈和恐惧依然包围着他、吞噬着他,小人物生存的悲哀依然在继续着„„

4.新社会成员的恐惧与求生的艰难

被撞的韩国人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群新的成员——被贩卖来的亚裔人。在得到释放以后,这群人面对着涌动的人潮,面对着陌生的面孔和声音,面对着喧嚣繁华的都市,或是睁大了新奇的瞳孔,或是害怕地蜷缩在人流之外的角落当中,或是不安焦虑地乱窜着,时时处处在碰撞,在冲突,在新的文明中找寻或者失落着„„他们未来的命运如何?摆在他们面前的巨大鸿沟与隔阂该如何跨越?他们如何在异族他乡寻求哪怕是最卑微的生存?一切都是未知„„

当洛杉矶十几年不遇的大雪缓缓飘落,当平凡而又深刻的撞车故事在重复上演,当影片的最后想起了《Maybe tomorrow》的歌声“Maybe tomorrow/I will find my way home”,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在不可避免的冲撞与纷争中,也在渴求着,走上那一条回归心灵之乡的路途„„

第四篇:撞车影评

撞车影评(2009-05-07 21:50:32)

标签:文化

《撞车》有感——不要让偏见左右你的人生 分类:学术资料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有人用这句话反映的是暗恋者不被所爱之人理解的痛苦,演绎到《撞车》这部影片中,我想说,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没有真情,而是我拥抱着你,你却不知道我是最爱你的人。

你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我是黑人,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的八倍,你怀疑我给你装了锁,但会把钥匙卖给我的同伙;你怀疑我从口袋里掏出的是枪其实只是一个护身符而已,但是在你受伤的时候,你十年的老朋友不愿来帮助你,是我在你的身边。我是黑人,所以你觉得我的职位是对白人摇尾乞怜而得来的,我失去了黑人的自尊,我对妈妈你和弟弟就失去了关心和爱护,当你念叨着离家的弟弟时,当你混混沌沌时,是我悄悄买好所有的食品放进你的冰箱。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心灵的交流,但大多数人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只根据自己看到的决定自己的态度。

影片开头格雷厄姆在被撞的车中说“这就是接触的感觉。你知道吗?走在任何城市里,你都会和别人擦身而过,别人也会撞到你。但在洛杉矶,没有人会碰到你。我们总是像隔着层金属和玻璃。我想我们很怀念那种接触,我们只有互相撞击,才会感觉到什么。”这是一个隔离的社会,每个人都只生活在自己独立的世界中,与别人的交流很少,于是不了解其他肤色的人,让自己的揣测、自己的偏见左右自己的行为,自以为是,不惜以伤害无辜的人的尊严为代价。

故事是发生在洛杉矶——这个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开始就是一起看似普通的撞车事件,以及几个与这个事件有关的人。然后,镜头将我们带到这次撞车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并分别向我们展示了这几个主要人物在这几十个小时中所发生的事情。

那个洛杉矶警察局的警察,希望能给自己患病的老父亲找到更好的医疗救助,但是,在HMO,任凭他如何的请求,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黑人职员就是不签署文件,以允许他父亲去找别的医生。随后,这名警察在处理交通堵塞的时候,将自己心中的怨气通通的爆发在一对黑人夫妻的身上。地区检察官与地位显赫的妻子简被两个年轻的黑人用枪指着头,看着他们抢走自己的越野吉普。回到家之后,心中的恐惧仍未消退的简,无缘无故地对上门为他们换锁的墨西哥裔修锁匠丹尼尔大发光火。可怜老实的丹尼尔在当天的晚上,又一次让一名波斯裔的商店店主夺去了他的尊严。黑人侦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寻找着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胁,去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在观众吃惊的目光地注视下,由正义到邪恶、由被伤害者到施暴者不断的转换着。

影片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很混乱,一个个人物与故事交织着,它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多个同时发生的独立故事穿插讲述为手法,以各个独立故事中看似毫无关系的角色们之间的联系为基础(每个角色都可以说代表一个阶级、种族,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亚裔,中东裔等)来反映诸如像种族问题这样的深刻问题。

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每个人都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真实的人,每个人都像一颗珍珠,不是那种光芒四射圆润无暇的珍珠,而是有着一点瑕疵的不那么完美的珍珠。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一颗又一颗的珍珠被巧合和冲突连成一串,光鉴照人,掠人魂魄。白人警察在危急时刻抢救车中的黑人妇女,这一幕让我感动,虽然他之前曾那样的羞辱过她,因为他是真实的,在生命面前他将人性放在了第一位。

电影中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种的姿态,但却在心里歧视黑人,黑人一面警惕着白人的歧视,另一面歧视着亚洲人,亚洲人同时也歧视着其他有色人种。头尾两次撞车的争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车,是亚洲人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侦探,两个人都骂对方的族裔,歧视对方的种族。片尾的撞车,诊所女接待遭遇保险公司理赔员,一个黑人一个亚洲人,两人一样的用对方的种族作为攻击对象。这种现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这样的互相侮辱表现了他们的不自信,他们都努力的讨好主流社会。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说着伪善的话,像个慈善家一样有目的的施舍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马鉴出真章。就像那个伪善的检察官,打着平等的旗号,实际上做着肮脏的勾当。

格雷厄姆探长说,我们都渴望撞击,只有撞击才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接触。平日风光无限的检察官太太搂着女佣说,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毕露。用肤色来区分你身边的人,这使你不知道错过了多少真情,你关闭了自己把他人挡在外面,你隔绝的是可能的危险也是无法预料的快乐。

影片给我很大的震撼,生活在中国社会中,作为大众化的一员,我从来没有想过偏见可以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有一定的预期,黑人会怎样?白人会怎样?亚裔?墨西哥裔?这不仅仅是族裔之间的,更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歧视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这让人感受到的仅仅是深切的悲哀!

消除偏见,首先需建立的是自信,是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接纳和对生活的追求,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我实现预言”告诉我们把自己看做什么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人。内心的自卑才是受歧视的真正原因。其次需要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沟通。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每个人都以自尊自强的态度面对他人,用一种宽容的心善待对方,生活会更加美好。每天醒来总是怒气冲冲(always angry),生命不该如此!一句“I love you”,在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爱依然存在,由此我们也相信,因为有爱,偏见会慢慢被消除,社会会越来越和谐。

第五篇:《crash撞车》英语影评、观后感

CRASH in my view

A great film, and here are some pieces of my thought.Fir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is involved in this film.People are rated by colour or their race.Some of the white are always high up in the air in a mixed and open big city such Los Angeles just like Anthony, the black burglar, once said.Yeah, this is the fact that no one can deny.But what makes this dramatic is the different idea between Anthony and the other burglar, little brother of an black detective, who doesn’t think they are treated differently.In my opinion, in order to eliminate prejudice to black people, not only white people but also the black themselves should change their attitude.Anthony didn’t agree with that so he saw race discrimination everywhere, which left him in great shadow and push him to rob the “wicked” white people.But after he saw a white policeman help a black director out of trouble, he changed his mind.He got on a bus that he would never take before and found that the white and the black could sit together peacefully.He found that the world full of sunshine and he even liberated the trafficked people.Sometimes inequality comes from outside.Sometimes it is born of our mind.This idea is not about only Anthony or racial discrimination, but is also appropriate for everyone in every situation.Secondly, the film tells us that there is only a thin line between sheep and goat.And there is no absolute good or bad person.Officer Ryan seemed to be a jerk, but the jerk helped a woman out of death.Tommy is upright, but he killed an innocent young man by accident.In addition, don’t make decisions when in bad mood.The mad Miss Jean blamed her housekeeper only to find she was the only friend whom she could rely on.The mad policeman fired on his passenger only to find that there’s no gun in his hand.The mad Persian store owner fired on a little girl only to find he almost created a tragedy.Lara Elizabeth, the young girl in the cloak of love, is really an angel.The ending of the film is partly satisfactory and partly tragic, touching me deeply.The young girl survived while the black kid is found dead.Maybe real life is a tragicomedy just like the movie.All we can do is to believe in love and bravery, and believe that every person has a good nature.

下载电影《撞车》的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撞车》的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电影影评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 2012电影观后感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 2012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不仅让......

    电影影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丰富的电影艺术内涵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语言的解读,旨在剖析其中丰富的 电影艺术内涵。 关键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电影语言,......

    电影影评

    电影《风声》观后感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 我......

    电影影评

    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没有泪流满面(因为今天是在教室里,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滚儿,仰着头过了一会儿才把眼泪给硬逼了回去),我很喜欢这样的电......

    电影影评大全

    电影《风声》观后感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 我......

    2012电影影评

    2012年,有些电影不看不只是后悔: 1. 泰坦尼克号 3D版上映日期:2012-04-10(中国大陆) 经典影评:十五年前我觉得失去最爱的人是世上最难以承受的事;十五年后我知道就算失去了也要带......

    电影影评(范文)

    《17岁的天空》 《A片猛男日记》 《哎呀呀,去哺乳》 《艾米和加古娅》 《猜》《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二世》 《爱的初体验》 《爱的滴答滴》 《爱勾你》 《爱你九周半》 《......

    电影影评

    《阿甘正传》观后感 To be hones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ever write a review of a movie. And this beginning is a tough one—with an Oscar winner as its 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