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沉下心来努力思考抬起头来开创局面
沉下心来努力思考 抬起头来开创局面
在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委体制深入改革中,工商部门的作用是加强还是削弱,地位是被强化还是被边缘化,取决于我们能否抓住 “两费”取消的时机,实现成功转型,抢占市场监管的制高点,在监管执法服务中有所作为。并且“两费”取消后工商经费保障将主要来源于财政拨付,而财政支持的力度,在很
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为程度。从短期看,工商可能会面临经费短缺等困境,但站在工商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它是一次“化蝶”,工商部门可以把工作力量从收费中解放出来,重心完全向监管转移,真正实现职能到位。
目前,××县工商局经费短缺财务困难,如何在有限的经费下更好地实现成功转型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开创××县工商局工作新局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收节支并重,有效控制系统行政运行成本。“两费”取消后,特别是监管执法力度加大以后,行政成本随之加大,经费保障压力增大。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作为基层工商机关只有增收节支并重,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要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收好、用好各个协会的会费,并对会费收取方式进行改革。要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和加强基层所预算管理的规定,严格控制各类经费开支,节约一切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多年来,工商部门在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争创驰(著)名商标、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要积极向地方政府宣传工商工作,争取县级财政的支持。这也是我们今后增收的一个努力方向。
二、网格化监管是更好地履行职能的保障。网格化监管,即按照“依法行政、强化效能、属地监管、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和“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原则,将我县的监管区域划分为三级网格:各工商所辖区为一级网格,各工商所内设的巡查组为二级网格,巡查人员的管辖区域为三级网格。根据各个网格的不同情况,将工商所的职能定位在负责工商管理的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上,对三级网格责任人的职能则定位在负责辖区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巡查工作,市场主体综合信息的采集、整理和记录,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以及落实巡查效果上。明确三级网格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制作网格图,对各责任区内市场主体的分布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同时在网格图上张贴网格责任人的照片,在工商所办公地点的显著位置进行悬挂。同时与维权联系站“六进”工作相结合,制作便民服务台,将网格图公示于这些地方,一方面,方便群众查阅,另一方面也将网格责任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网格化监管对于基层工商干部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它的责任监管模式也有利于基层干部的责任建立。当然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我们需要制定网格化管理工作考评细则和责任追究办法,并结合公务员考核制定优秀网格管理人员评选办法。
三、公开职权清单促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工商部门涉及470多部法律法规、1100多项行政职权。如何使基层工商干部规范准确地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行政职权,从单一的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向引导公众参与工商行政管理拓展,让群众理解支持工商工作,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公开职权清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工商部门行政执法职权职责的来源和依据,特别是对执法主体、执法职能、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执法争议五大部分进行全面的梳理,编撰相关的法规材料。在红盾网站上公开职权清单,使企业、群众随时查询工商的执法职权和依据等内容,同时将工商所的行政职权、执法主体及依据等内容编印成册,在工商所登记、巡查、办案等各个环节向服务和监管对象发放职权清单宣传册等宣传工商法规和职能。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工商所职权清单,在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同时,接受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提高社会公信力,树立公正、透明“阳光工商”和规范、高效“法治工商”的社会形象。
四、创建学习型工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应知应会为基础,以知识更新为重点,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实施分层次、分专题的培训。并鼓励自学,对通过司法考试、会计师考试等资格考试的干部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着力培养五个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即:围绕打造“数字工商”,培养一支懂计算机、会应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围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培养一支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专业执法队伍,围绕行政执法,培养一支会办案、精通办案程序的办案能手队伍,围绕市场准入、窗口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熟练、服务一流的登记人员队伍,围绕行政执法责任制,培养一支懂法律、会诉讼的法律人才队伍。
第二篇:沉下心来读点历史
沉下心来读点历史
凤凰博报
□ 廖珍玉(广东省政协研究室主任)最近同党校一位教授交流时,听他谈起一个事例:他们每年都对新入校的中青年干部搞党史入学测试,连续测试了几年,平均分数在40多分左右(满分100)。一次学习讨论中,学员们就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哪里发生争论,一说是井冈山,一说是遵义,其实都不对。再举一个事例:一新任政协秘书长到任后,看到政协会徽上有四面旗帜,便问政协机关干部,这四面旗帜代表什么意思?一连问了好几个干部,竟然没有人能说得很准确、很清楚。现在的年轻同志学历都很高,但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所从事的工作,连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知道,而且不仅仅是个别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担忧。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是一部“百科全书”。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增智慧,可以树品德。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伟人先哲大都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毛泽东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他一生酷爱读书,阅读书籍中历史方面的著作占80% 以上。一部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反复阅读,直至逝世;一部300万字的《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之多。他不但爱读历史,而且善于运用历史,堪称全党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典范。在2011年9月中央党校秋季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讲话,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2013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认真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运用和借鉴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做好工作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述往事,思来者”,“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中有经验、有教训、有智慧、有规律。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要求,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在倡导全民学习的时代,“读点历史”不应成为少数人的事,而应成为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时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沉下心来读点历史,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前人那里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以敬畏之心读点历史著作。记述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正史野史演义错综复杂。如何透过迷雾,看到历史的本来面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当前浮躁已成为一种通病,各种电子媒体充盈的“浅阅读时代”,只有塌下心来读点经典历史著作,读点正史、信史,我们才能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把握历史的原貌,领悟历史的真谛。司马迁用了整整13年时间,发愤写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涵盖百代,创立了贯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树立了正史的典范。《资治通鉴》《万历十五年》《古代法》《旧制度与大革命》《现代世界体系》等一大批中外历史名著,为我们从不同侧面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些,我们不可能全部仔细阅读,但应当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认真阅读其中一些相关的经典,这对于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大有裨益。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组织一批历史学家,相继编著出版了《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华史纲》《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一批通俗易懂的党史、国史读物,为广大群众实现“读点历史”的愿望提供了方便。我们相信,“大家”的力量,一定会让读者更好地拨开历史烟云,进一步接近真相和真理。以理性眼光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从昨天来,联系着今天和明天,是不可割断的。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横断面都是波澜壮阔的,都是一件件、一串串的历史事件的生动展现。我们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认识历史的复杂,抽丝剥茧,才能够深刻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原貌。任何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提出了“古今中外法”,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他主张不要下简单的判断,而要全面辩证地加以分析。他曾经提出,“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完全错误的”,认为纣王经营东南,秦始皇统一中国,曹操统一北方,这些行为对中华民族是有大贡献的。当然,史书也不可能绝对真实地记载历史的全部,当年我们曾经堂而皇之在国家媒体宣传亩产万斤,在教科书中高呼领袖万岁,在冤假错案中伪造历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认清历史的真相、克服历史的局限,不但要多看书,更要多思考,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不经过思考,不敢质疑,就容易陷入把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阶级化的迷途,就难以接近历史的真相。我们要深入研读史籍,但不迷信史籍,更不能拘泥于前人的结论,而是把人物、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另外,读历史,如果仅仅看到帝王将相的勾心斗角、才子佳人的恩怨情仇,或者 仅仅把历史当作职场的“厚黑教程”,那只能说是明珠暗投、误入歧途了。
以唯物主义方法把握历史规律。学史的最终目的是学方法、理思路、找规律,掌握科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我们必须把学习历史与当前正在做的工作连接起来,着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共同点和相似处,尤其要从前人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教训中举一反三,学习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开创未来而不重蹈覆辙。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较富裕的朝代,按现在的核算方法,宋朝的GDP占全球的50%,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国。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为什么无法持续,宋朝为什么会灭亡?如果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对社情民意、民族矛盾、周边关系和国际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就会明白,繁荣并不是社会稳定的天然代名词,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无论多发达,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消除内忧外患。相反,如果统治者处置不当,社会财富的增加甚至会成为分配失衡、官场腐败、社会奢靡、招引外侵的诱因和温床。宋代出现的这种“繁荣中的危机”同样值得今天的中国人引以为戒。纵观中国近代史,同样可以看到,人民也曾经选择国民党,否则它的北伐就不会成功,它就不会在全国掌权。可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要和平、发动内战,将腐败进行到底,它让人民彻底失望了,人民终 于抛弃了它。中共则高举反内战、反饥饿、反腐败的大旗,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选择只是过去式,而人民选择则不仅是过去式,还是现在式、将来式。
党史、国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立党、兴党的精神瑰宝,蕴含着立国、兴国的政治智慧。我们每一位中国公民特别是共产党员,都要珍惜这份历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以史为鉴,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一个大问题——中华民族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第三篇:静下心来总结 沉下心去整改
静下心来总结 沉下心去整改
连日来,长岭采油厂采油2 队党支部加大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平常心对待成绩和荣誉,认真分析总结前期股份公司“五项劳动竞赛”金牌队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冬将尽春欲来的季节特点,从加强产量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和油水井管理措施优化二方面入手,清理油水井管理工作中的死角,使全队各项工作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安全平稳运行。
针对当前生产实际,采油2队从落实油水井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着手,认真分析影响产量的各方面因素,制定整改措施运行计划,将管理和技术人员分组成立了五个专项小组,既,管压、回压、电流调查组;示功图、动液面对比分析组;液量、含水核实组;计量车核产组;管网巡线及掺水、加药检查组。依据规范化,精细化要求,对全队每口井,每个计量点、每一块压力表、流量计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切实做好维护产量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防范产量大幅波动的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产量下滑风险,提升困难条件下维护产量稳定的能力。3月9号晚上,采油2队召开了“产量专题讨论会”,组织各路管理人员、技术员、班组长、资料员和部分骨干围绕产量展开讨论,分析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可能存在的影响产量稳定的不利因素,逐一制定出防范措施,强化产量意识。为巩固原油生产主动权进一步夯实基础。
第四篇:《沉住气做领导,沉下心做管理》读书笔记
《沉住气做领导,沉下心做管理》读书笔记
沉住气,是一种成熟稳健的修养;沉下心,是一种气定神闲的风格。这样的领导,不仅在乎时的顺境中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即使在风云突变中也能把握大局。指挥沉稳、不急不躁、有章有法、遇事不乱是这类领导者的重要特点,而具体的管理工作则需要抓细节、抓落实,需要一种实干精神和务实态度。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沉住气、沉下心”,无疑是所有身处要职的领导者们带领队伍所向披靡最适用的法则和智慧。因为拥有了这种智慧,任何环境都能适应,再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能处理好。
因此,若只是满腹经纶,还不能算是有智慧的人,也不能算是有涵养的人。像从前那种故作博学、故作忙碌状的人,在今天不但无法获得人气,反而会使周围的人把他看成是没有涵养的人。太过于自信,这会破坏自己与社会的配合,会因为没有涵养而被排斥;而喜欢拖着别人走,自己高高在上,这种牵引机式的领导,也是没有涵养的表现。
有时涵养可能会酿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就好像有的特效药有副作用一样。但是,这种副作用如果用更深一层的涵养,还是可以去除的。只是世界上能更深一步地修养自己的人很少,所以大多数有涵养的人都具有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副作用。而真正有很深的涵养的人,是富有同情心并且能洞察别人的心思的人。看到别人发怒时,他会设法去了解别人心里的寂寞与烦恼,并予以安慰。所以,真正有涵养的人,一定能给别人良好的影响。他们的心灵成熟稳定,具有诚
意,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领导者必须努力使自己具备这种涵养。而这种涵养并不只是单由书本中得到,必须由工作中磨炼出来。尤其是前人的言行你要多加分析,把前人的经验与你自己的经验加以比较,而获取别人的经验,了解别人的思想与价值观,这有助于你去分析事物,决定事情。
现今的时代是变化多端的时代,不论身处何种单位或组织。有志于做领导的人,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涵养。避免它所带来的副作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凝聚人心。这种凝聚人心的方法叫做涵养凝聚法。很大一部分人都会把人品作为考察领导者的重要标准。在品格上,要得到大多数人的信赖,要具有非正式的影响力(不是靠职衔,而是靠他的品格来影响群众)。一个高尚、热情、诚实、正直、友好、能讨人喜欢的人,发出的信息就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相反,一个冷酷、自私、奸诈、卑劣的人,是为他人所厌恶的,他所传播的信息是不能被人轻易相信的。
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取得员工的信任,才不至于造成管理上的障碍。任何一个组织想要成功,组织的领导者必须树立起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优秀的品格,并使之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当这种文化深入到组织的每个角落时,员工自然会被这种文化所感染,那又何愁管理不好这个组织呢?
第五篇:沉下心教育,开智在少年(家长感谢信)
沉下心教育,开智在少年
都说看一个人的年纪,只要留意他谈论的话题,这话确实不假。到我这个年纪,朋友们聚在一起,谈来谈去离不开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虽然大家的孩子都尝年幼,但志存高远的朋友们谈吐间多是对子女未来能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的期待。每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用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来提醒他们,其中不泛不以为然的,又往往引来我一番好意啰嗦。在我看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千百年前就提出要重视幼少儿教育的警言是非常有科学依据的。所谓三岁看大指得是一个人的智力大概从三岁左右开始形成并会迅速发展占居到整个智力的极大部分。如果细心观察,在三岁的时候确实就能看出孩子们智力的差异,这种先天的不同将一直影响到大,智力的不同往往决定事业成败的不同,此所谓三岁看大。而七岁看老,指的是孩子到了七岁已经开始有了世界观的雏形构建,有了是与非的基本认识,同时也养成了可能保持一生的各种习惯。这种看似简单易改的认识和习惯却反而会深深地植根于孩子们的灵魂深处,在其人生的重要抉择时期代他们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此所谓七岁看老。在这两者之间,我又觉得后者更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智力的高低来源于先天的赐予,无需太过在意与他人的差别。而聪慧如孟轲,尝仗其母为子三迁、断机教子,才成一代大儒,这更加说明了孩子接受的少儿教育的重要性。回到时下,这重要的少儿教育便是小学教育,即使说小学看老也不为过。
与过去不同,如今的社会,忙碌于工作的父母,浮躁求快的人文环境,肆意扩张远离自然的个人欲望,可谓是大盗未止而圣人寡已。左无孔孟为拜,右无老庄以游,耳畔再无溪流潺潺鸟鸣声声,只剩城市这座巨大钢铁机器阵阵轰隆的孩子们,除了在学校这片净土中求得一丝安慰之外,通过各位老师追溯那些个充满圣洁和智慧的年代,他们还能寄希望于什么呢?七八岁的孩子,茫茫来无所知,刚刚经过最初的动物第一性到社会第一性的过渡,对这个广阔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而老师们,正是孩子们的回答者、引导着,如果不能把教师成为上帝派来这世界上引导人类的职业,又还有哪个职业能胜任呢?流传至今的对教师的赞誉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这些赞誉是来自社会的真诚感激,同时也凸显了老师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一国之强,强在少年;一国之智,智在少年,孩子们的未来
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各位将孩子带入智慧殿堂的少儿教师们,正是这个庞大国家未来的守门人。
我不是一个教育家,但我想作为一名父亲关爱女儿教育的心一定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体谅。有几点拙见乘此时机拿出来讲一讲,如果有不当的正好请各位老师指正我。说来惭愧,就连这一点点的拙见还是来自于文海校长寄语里的启发,还是引用校长寄语里几个词来说吧。我觉得小学教育之贵,贵在真实,贵在宁静,贵在积极:真实的教育,不能让孩子的第一次发问引来冷冰冰的回答,老师们告知的一切,我希望是饱满的是可触及的。不妨说为孩子们做出的一个个回答都是为他们打开这世界的一扇扇门,而门后面的一幅幅图画便将组成孩子们未来的世界。这一幅幅画的色彩应该是亮丽的,画的四周应该是有一点点留白的,让孩子们去欢笑去感悟去添上自己的笔墨;宁静的教育,诚实地说,这个世界是很现实的,乌托邦的未来需要整个人类整个文明的追求才能达到。也许就在明天,孩子们的梦就会崩塌,他们所听闻的故事会被荆棘刺得破碎,他们会哭,会痛苦,甚至会向现实妥协。在这个时代,这个明天也许不会太远。但我仍希望,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当给他们力量,给他们信念,让浮躁的社会和现实的价值观离他们再远一点。只有这样,当一切所谓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来临时,他们在空虚之后还能回味,在痛苦之后还能微笑。只有这样,我们今天给予的想像才能成为他们明天的希望,他们才能不被现实所吞噬,他们才有可能为之后的人创造不一样的未来;积极的教育,诚如校长寄语中所说,教育实际上又很复杂。在我看来,这种复杂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是因为教育太重要了,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有对教育的期待,对教育的看法,对教育的要求。这或许就是全民教育付出的少数代价之一,远离市集喧嚣的私塾和挡住园外风光的先生们不再了,留给各位老师们的是怎样的重任,我可以想像。我没有什么可以要求的,因为或许我们家长们有时也会成为那众多的压力之一,只能请求了,请求老师们多担待一点,请求老师们对教育积极一点,对孩子们积极一点。唯有这样,唯有你们挡住那些个校门之外的利益、的喧嚣,孩子们才能在学海中多畅游一会,在匆匆的人生之旅之始多留意身边智慧的风光。如能这样,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只能虔诚感谢了,连稍事做作的赞美都会显得多余。都说老师们传道授业的功德只有医生妙手回春可以相提媲美,谁又可以说不是呢?
文海教育的国际化是孩子们的未来和家长们的希望,世界化的今天,不固步自封,不妄自菲薄,积极的了解世界进而改变自己非常重要。在小学阶段就培养人类最为朴质却重要的价值观意义尤为深远,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而人心的距离越来越长的现状令人担忧,如能从小就树立孩子和平友爱、平等互惠的价值观,这就是在创造全人类的福祉了。PYP的课程设计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它的六大主体和六大领域确实经过精挑细选,对孩子们的成长大大有溢。一开始我还担心将哲学三问之首放在孩子们懵懂未开是否为时过早,不过在领略了老师们浅显易懂而又蕴含哲思的教学后,连这一点点的担心都成了多余。不过我私下里觉得国际化的最后还应该是本土化,见过不少留学归来的人,满口英伦做派或是牛仔情怀,全无对祖国的人文历史追忆思考。并非不好,不过如若全球化的结果注定是部分文明的消失,我希望中华千百年来的声音不在其列。这或许是我一点点民族情怀的私心,不过也无妨看成是一个文人对执掌中华文化未来的老师们的一个小小的请托。
似乎写得太多了,言多必失,不当之处还望老师们谅解。关心则乱,也不知道有没有离题万里,于是就写到这里吧。唯有一颗关爱女儿的心,希望能原原本本的传达到各位老师心中。最后仅想起一位律师朋友的话“这个案子对我来说,不过是千千万万案子中的一个。而对当事人来说,却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案子,所以我也要当成是我唯一的案子来做”,心境竟是如此的相似。各位老师啊,这是我唯一的女儿,请你们严厉地教育她但温馨地关怀她,使她成为一名经纶满腹且关爱社会,内心坚强且关心他人的人,我在这里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