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不要踩着别人的脚印
文/佚名
我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和在旅店结识的一位老乡一同赢来的,为应聘公司卖一部国产电影片子。国产片供大于求,且鱼龙混杂,何况两个初出茅庐的外行新手,难、难、难!
一天,获知一个外国发行商可能会买几部中国片子,便急急找到发行商的业务委托代表康先生。望着办公桌后康先生老练的脸和桌上厚厚的资料,我就有些气馁了。等听过情况介绍便更不敢抱希望了。为了引起康先生的注意,我的老乡报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高价。
一段时间后,老乡去了外地分公司,我继续与康先生联络。康先生问了很多,成本、管理费、税率等等。因几乎没抱希望,连老乡是如何介绍的都没问过,不知他会怎么讲,便一切都如实相告,未敢虚夸。后来,老乡打电话告诉我,康先生打长途问他情况,因不知我会如何说,他也是如实介绍的。我们都以为这下完了。
非常意外的是,这个合同竟然签下了。公司大喜,请康先生吃饭。席间,康先生告诉我们,我们胜出,只因为我们让他看得清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不清对方底牌时,让对方看清楚自己,比自己殚精竭虑去看清对方更重要。
一个周末坐船去岛上观光,船上挤坐了二三十人。船启动后,青年的船主怎么清点手里的钞票都和乘客数对不上:“还有一位没买票,谁没买票?”问了几遍,没人认帐。船到岸了,乘客一个接一个走上引桥。突然,船主高声吼叫道:“忘买票那人,你把东西落在船上了。”“我没落什么啊!”一人扭身望回去,边应声自语。船主笑笑:“的确没忘下什么,就是忘买票了,补票吧!”
另一次乘坐公共汽车,虽已过上班高峰,车上还是挤满乘客。车启动、摇晃、颠簸,人带鱼般一个个紧贴着,晃来荡去。乘务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不停喊着:“往中间走一走,中间松一些,谢谢合作!”人们似没有听见,无人响应。尽管车厢中部相对前、后两个车门处宽松许多。喊了几遍见不起作用,突然,小伙子喊出一句话,乘客纷纷向车厢中部挪动起来——“穿干净衬衣的往中间走,穿脏衬衣的留在车厢两头。”留在车厢两头,干净还是干净;走到中间,脏还是脏。衬衣是干净是脏和位置没有关系,但与心态有关。
面对面的急攻猛击难以解决问题时,旁侧一敲或许迎刃而解。但这四两拨千斤的一敲,总是智慧的一敲。
可以参考他人的跋涉,但不要踩着别人的脚印。
第二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敬业
文/佚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一家报纸登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假设:
在一间房屋里落下一根针,此时,在屋里的意大利、法国人、德国人对此有不同的反应。
意大利人耸耸肩膀,满不在乎地离去。
法国人顺手操起一把扫帚胡乱地大扫一通,至于是否把针扫出毫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安慰。
德国人则用一把尺子和一根粉笔划成一个个小方格,在每个方格里仔细寻找,最终找到那枚丢失的针。
由此看出这三种人的性格差异:意大利人散漫、松懈,是一个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法国人浮燥、易怒,是一个满足大体上过得去,而缺乏彻底实事求是精神的民族;而德国人笃实、稳重,富有精益求精的头脑,他们有一种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不要束缚自己的脚步
文/佚名
在一片碧绿的池沼旁,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们相处多年,只是没有多说过话。
有一天池沼终于忍不住了,它开口问河流:“你整天奔流不息,一定累得要命吧!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大船,一会儿负着长长的木筏,从我眼前奔流而过。小船小筏子更不用说了,它们多得没有个穷尽。你什么时候才能抛弃这样无聊的生活呢?像我这样安安逸逸地生活,难道你找得到吗?好比高贵的太太们窝在沙发的靠枕里一样。大船小船也罢,漂来的木头也罢,我这儿可没有这些无谓的纷扰。甚至小筏子有多重我都不知道呢!至多偶尔有几片落叶漂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风把它们送来和我一起休息的。一切风暴声都由树林挡住,一切烦恼我也都沾染不上,我的命运是再好不过的了!周围的尘世不断地忙忙碌碌,我却躺在学的梦里养神休息。”
“哲学家,你既然懂得道理,可别忘了这条法则。”河流回答道:“水只有流功才能保持新鲜。我成了伟大壮阔的河流就是因为我不躺在那儿做梦,而是按照这个法则川流不息。结果我源源不断的水,又多又清,年复一年地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并因而赢得了荣誉,或许我还要世世代代地川流不息下去。那时候,你的名字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多年以后,河流的话果然应验了,壮丽的河流仍旧川流不息,池沼却一年浅似一年。池沼上面浮着一层墨绿的黏液,芦苇生出来了,而且生长得很快,不久池沼就干涸了。
陈旧的观念只会束缚住自己的脚步。应该看到时代的进步而争取与它一同进步。这就是与时俱进的道理。
第四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心中的冰点
文/陈春
美国的塞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
冰柜之外的我们,如果有一天,变得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我们同样会死于无法预料的各种各样的心中的冰点。
悲观的人往往自怨自艾,乐观的人则能创造奇迹。
孰不知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便能冲破灵魂的坚冰,挣脱灵魂的束缚。披上勇敢的外衣,成功就在自己的手中。
第五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编辑的责任感
文/佚名
兰多姆出版社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是一位备受好评与尊敬的编辑,因为他是位相当专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编辑。曾经有人这样赞美他:“他用蓝铅笔一挥,光秃秃的岩石也能冒出香槟酒来。”
萨克斯在30岁时,就已对编辑业务运用自如,他具有敏锐的出版嗅觉和渊博的文学知识,而且更掌握许多具体的出版工艺:从设计、出书,直到发行工作。作为一个编辑能达到这些,一般地来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莫里斯·瓦伦西教授把他的书稿《第三重天》送到萨克斯供职的兰多姆出版社。萨克斯审阅了这部著作。他认为:“对我来说,这是一部明达而深入的研究著作,在内容、风格和学术方面都很丰富,完全应该出版。”他肯定地说:“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我们不出版这部书,别的出版家也会出版这本书。但是我们是第一个读到这本书的出版社。”尽管萨克斯对《第三重天》抱有如此充分的自信和热情,《第三重天》还是被他的同事所否定。
按一般常规,责任编辑的推荐、力争了无其效,书稿退回作者就行,起码也就无愧于心了。然而作为编辑的萨克斯并没有就此撒手,他不忍心于一部确有价值的书稿的泯没。在给莫里斯的信中,他仍然鼓励作者:“我个人认为,你的著作是会使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书目为之生色不少的,我大力请求把稿子寄给他们。实际上,我很愿意向那个出版社推荐你的书稿。”为了使《第三重天》能够顺利出版,他甚至对书名重加斟酌:“在书名方面能允许我提个建议吗?《爱的颂歌》怎么样?请考虑这个替换的书名。”
在萨克斯逝世后,这由他改了书名为《爱的颂歌》的《第三重天》,终于几经周折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了。
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完《在滨水区》的初稿,正要润色付印时,该小说的电影拍摄权已卖出去了。这时,就有个小说、电影一决先后的问题,急如星火,分秒必争。按我们的一句俗话来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萨克斯完全可以尽快推出小说:印小说毕竟要快于拍电影吧!然而,他不,他认为“清样送来了,还得仔细校阅,特别要核实滨水区流行的那些行话是否真有那么回事”。于是,他越俎代庖地把给巴德提供过滨水区真实情况的码头工人布朗请来。“办公室里太乱,人们又太好奇,根本没法工作。在家里干,有这个码头工人在身旁,校对工作的进展会快得多,清样马上就能送出去。”他这样打电话给夫人。于是,一应食宿,均在其家。在这里,作者、编辑、作品素材提供者,融为一体。它体现了作为一个极端负责任的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尽职尽责的编辑就是如萨克斯一样,心里只有三样:读者、作者和作品,对三者没有丝毫怠慢,这是他最可贵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对有的人来讲,责任重于泰山;对有的人来说,责任轻如鸿毛。一个人的责任心是轻是重,完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在品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