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心态决定命运
文/佚名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
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直到有一天,爱地巴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经很广大了,他一生气,拄着拐杖艰难地围着土地和房子绕,等他好不容易走3圈,太阳都已下山了。
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你已经年纪大了,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3圈?”
爱地巴禁不起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作。”
孙子问道:“阿公,你年纪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了,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3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些,气就消了。”
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选择决定命运
文/佚名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要他们三人各提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具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3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
第三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读后感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
悟故事》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决定要读一本书,所以,我选择了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这本书,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书一共有178个感悟小故事,“感悟是人生智慧的奇葩,经常感悟的人才会更加富有智慧,感悟也是成长之路上不可缺少的阶梯,有了感悟,人们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观赏更美的风景。”这是这本书的自我简介。不仅这样,而且每个感悟故事的结尾,都有一则人生感悟,它总结了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如:纸钢琴这个故事,它的人生感悟就是:谁说只有母亲的关怀细致入微?谁说只有母亲的爱无私博大?父亲同
样伟大,同样无私;父爱谱写的旋律同样撼动人心。
细节打动人心,分享人生感悟,传播幸福哲学;激扬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温情点亮生活
第四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敬业
文/佚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一家报纸登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假设:
在一间房屋里落下一根针,此时,在屋里的意大利、法国人、德国人对此有不同的反应。
意大利人耸耸肩膀,满不在乎地离去。
法国人顺手操起一把扫帚胡乱地大扫一通,至于是否把针扫出毫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安慰。
德国人则用一把尺子和一根粉笔划成一个个小方格,在每个方格里仔细寻找,最终找到那枚丢失的针。
由此看出这三种人的性格差异:意大利人散漫、松懈,是一个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法国人浮燥、易怒,是一个满足大体上过得去,而缺乏彻底实事求是精神的民族;而德国人笃实、稳重,富有精益求精的头脑,他们有一种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第五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编辑的责任感
文/佚名
兰多姆出版社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是一位备受好评与尊敬的编辑,因为他是位相当专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编辑。曾经有人这样赞美他:“他用蓝铅笔一挥,光秃秃的岩石也能冒出香槟酒来。”
萨克斯在30岁时,就已对编辑业务运用自如,他具有敏锐的出版嗅觉和渊博的文学知识,而且更掌握许多具体的出版工艺:从设计、出书,直到发行工作。作为一个编辑能达到这些,一般地来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莫里斯·瓦伦西教授把他的书稿《第三重天》送到萨克斯供职的兰多姆出版社。萨克斯审阅了这部著作。他认为:“对我来说,这是一部明达而深入的研究著作,在内容、风格和学术方面都很丰富,完全应该出版。”他肯定地说:“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我们不出版这部书,别的出版家也会出版这本书。但是我们是第一个读到这本书的出版社。”尽管萨克斯对《第三重天》抱有如此充分的自信和热情,《第三重天》还是被他的同事所否定。
按一般常规,责任编辑的推荐、力争了无其效,书稿退回作者就行,起码也就无愧于心了。然而作为编辑的萨克斯并没有就此撒手,他不忍心于一部确有价值的书稿的泯没。在给莫里斯的信中,他仍然鼓励作者:“我个人认为,你的著作是会使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书目为之生色不少的,我大力请求把稿子寄给他们。实际上,我很愿意向那个出版社推荐你的书稿。”为了使《第三重天》能够顺利出版,他甚至对书名重加斟酌:“在书名方面能允许我提个建议吗?《爱的颂歌》怎么样?请考虑这个替换的书名。”
在萨克斯逝世后,这由他改了书名为《爱的颂歌》的《第三重天》,终于几经周折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了。
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完《在滨水区》的初稿,正要润色付印时,该小说的电影拍摄权已卖出去了。这时,就有个小说、电影一决先后的问题,急如星火,分秒必争。按我们的一句俗话来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萨克斯完全可以尽快推出小说:印小说毕竟要快于拍电影吧!然而,他不,他认为“清样送来了,还得仔细校阅,特别要核实滨水区流行的那些行话是否真有那么回事”。于是,他越俎代庖地把给巴德提供过滨水区真实情况的码头工人布朗请来。“办公室里太乱,人们又太好奇,根本没法工作。在家里干,有这个码头工人在身旁,校对工作的进展会快得多,清样马上就能送出去。”他这样打电话给夫人。于是,一应食宿,均在其家。在这里,作者、编辑、作品素材提供者,融为一体。它体现了作为一个极端负责任的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尽职尽责的编辑就是如萨克斯一样,心里只有三样:读者、作者和作品,对三者没有丝毫怠慢,这是他最可贵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对有的人来讲,责任重于泰山;对有的人来说,责任轻如鸿毛。一个人的责任心是轻是重,完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在品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