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心中的冰点
文/陈春
美国的塞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
冰柜之外的我们,如果有一天,变得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我们同样会死于无法预料的各种各样的心中的冰点。
悲观的人往往自怨自艾,乐观的人则能创造奇迹。
孰不知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便能冲破灵魂的坚冰,挣脱灵魂的束缚。披上勇敢的外衣,成功就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读后感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
悟故事》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决定要读一本书,所以,我选择了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这本书,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书一共有178个感悟小故事,“感悟是人生智慧的奇葩,经常感悟的人才会更加富有智慧,感悟也是成长之路上不可缺少的阶梯,有了感悟,人们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观赏更美的风景。”这是这本书的自我简介。不仅这样,而且每个感悟故事的结尾,都有一则人生感悟,它总结了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如:纸钢琴这个故事,它的人生感悟就是:谁说只有母亲的关怀细致入微?谁说只有母亲的爱无私博大?父亲同
样伟大,同样无私;父爱谱写的旋律同样撼动人心。
细节打动人心,分享人生感悟,传播幸福哲学;激扬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温情点亮生活
第三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敬业
文/佚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一家报纸登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假设:
在一间房屋里落下一根针,此时,在屋里的意大利、法国人、德国人对此有不同的反应。
意大利人耸耸肩膀,满不在乎地离去。
法国人顺手操起一把扫帚胡乱地大扫一通,至于是否把针扫出毫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安慰。
德国人则用一把尺子和一根粉笔划成一个个小方格,在每个方格里仔细寻找,最终找到那枚丢失的针。
由此看出这三种人的性格差异:意大利人散漫、松懈,是一个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法国人浮燥、易怒,是一个满足大体上过得去,而缺乏彻底实事求是精神的民族;而德国人笃实、稳重,富有精益求精的头脑,他们有一种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点燃心中的圣火
文/佚名
一天,朋友告诉我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11岁的女孩,她的臂部长了东西,后来截了肢,但伤口被感染,病情恶化得更严重了。”朋友吸了口气,眼睛里闪着光彩,“医生说她暂时没什么事,但最多活不过两年。”
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没救时,也伤痛欲绝,决心让孩子快乐地走完余下不多的路程。孩子不能动弹,吃饭喝水都得有人喂,大小便也得有人帮忙,做母亲的也能尽心尽责,但半年后,母亲有点不耐烦了。母亲是个基督徒,她便祷告要上帝带走孩子,开始时还避着孩子,悄悄地暗中祷告,后来就在孩子枕边进行了。孩子从知道祷告内容的那一天起,就再也不理她了,并且精神越来越萎靡,吃得越来越少了,终于在一天夜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朋友眼眶里泪花在打转,声音也有些发抖,“母亲的祷告也有客观原因,因为,第一太专注于那个孩子,必然会忽略了其他孩子和丈夫;第二经常目睹孩子病痛发作,她再也不能忍受看孩子被病痛折磨了,但是„„”朋友的叙述声陡然增高,“但孩子至少还可以活半年,这是我做医生的堂弟对我说的。孩子的早死,是因为母亲的祷告断绝了她生的希望。”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小说写的是两个瞎子,一老一小,老的是师傅,小的是徒弟,他们成年在群山中流浪,靠给山民说书换得微薄的三餐。
老瞎子的柳琴底部藏有一张神奇的药方,是他的师傅亲手为他放进去的。那时他还年轻,眼睛忽然失明了,痛苦地想结束生命,这时遇上了师傅。师傅把藏药方的柳琴交给他说:“去弹唱,等弹破1000根琴弦,用这1000根断弦做药引,按药方抓齐药,就可以把你的眼睛治好了。”
把眼睛治好,这成了老瞎子的人生信仰;弹断1000根琴弦,是老瞎子的人生目标。
老瞎子走啊走,弹啊弹,肩头的断弦越来越多,额头的白发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由健壮英挺的少年变成驼背的老人了。但他心中的希望从来没有破灭,他多么渴望再看一眼明媚多姿的世界啊!
第1000根弦终于弹断了,老瞎子背着一捆断弦,扶着柳琴来到药铺。药铺老板取出药方后立刻感到惊异了,老瞎子再三催促读一下,他小声地说:“这,这上面什么也没写,只是白纸一张。”
老瞎子的身体在顷刻间倒下去,在一瞬间,他明白了师傅的苦心,也明白自己见不到明天的日出了。但是,不能死在这里,他想起了小瞎子。
深夜的时候,他已经在小瞎子身边了。他默默地打开了小瞎子的琴,默默地把那张白纸放进去,默默地递过去,最后缓缓地说:
“不是1000根,而是1200百根,是我记错了。我没有时间再弹到了,现在药方给你,等你弹断1200根的时候,按药方抓齐药,就可以把你的眼睛治好了。”
第二天黎明时分,老瞎子就死了。不过,小瞎子开始专心为1200琴弦而奋斗了。
老瞎子传给小瞎子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盆火,一盆圣火。这圣火中蕴藏着生的希望和生的力量。
有另外一位老人,这个世界上已让他无牵无挂了,他就孤零零地坐在竹椅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等待死神的降临。
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还不能去死,因为他遇上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她还非常小,假如没有人照顾,可能今夜就会冻死在街头。
老人从竹椅里站起来,他对自己说:
“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
老人开始从城市里四处捡垃圾,然后用换来的钱供小女孩吃饭、穿衣和上学。
每天早上和晚上,老人都要对自己说一遍:
“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我还不能死。”
这样过了二十年,小女孩长大了,并且也大学毕业了。当她找到所爱的人并嫁过去后,老人松了一口气,对自己说:“我可以死了。”
无疑,老人多活了二十年,是因为有什么东西点燃了他心中的圣火。
人人心中都有一盆圣火,一旦点燃,便会令人感觉到生命的庄严与可爱,从而使人平静地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创造更丰富的个人生活。
第五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编辑的责任感
文/佚名
兰多姆出版社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是一位备受好评与尊敬的编辑,因为他是位相当专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编辑。曾经有人这样赞美他:“他用蓝铅笔一挥,光秃秃的岩石也能冒出香槟酒来。”
萨克斯在30岁时,就已对编辑业务运用自如,他具有敏锐的出版嗅觉和渊博的文学知识,而且更掌握许多具体的出版工艺:从设计、出书,直到发行工作。作为一个编辑能达到这些,一般地来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莫里斯·瓦伦西教授把他的书稿《第三重天》送到萨克斯供职的兰多姆出版社。萨克斯审阅了这部著作。他认为:“对我来说,这是一部明达而深入的研究著作,在内容、风格和学术方面都很丰富,完全应该出版。”他肯定地说:“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我们不出版这部书,别的出版家也会出版这本书。但是我们是第一个读到这本书的出版社。”尽管萨克斯对《第三重天》抱有如此充分的自信和热情,《第三重天》还是被他的同事所否定。
按一般常规,责任编辑的推荐、力争了无其效,书稿退回作者就行,起码也就无愧于心了。然而作为编辑的萨克斯并没有就此撒手,他不忍心于一部确有价值的书稿的泯没。在给莫里斯的信中,他仍然鼓励作者:“我个人认为,你的著作是会使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书目为之生色不少的,我大力请求把稿子寄给他们。实际上,我很愿意向那个出版社推荐你的书稿。”为了使《第三重天》能够顺利出版,他甚至对书名重加斟酌:“在书名方面能允许我提个建议吗?《爱的颂歌》怎么样?请考虑这个替换的书名。”
在萨克斯逝世后,这由他改了书名为《爱的颂歌》的《第三重天》,终于几经周折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了。
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完《在滨水区》的初稿,正要润色付印时,该小说的电影拍摄权已卖出去了。这时,就有个小说、电影一决先后的问题,急如星火,分秒必争。按我们的一句俗话来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萨克斯完全可以尽快推出小说:印小说毕竟要快于拍电影吧!然而,他不,他认为“清样送来了,还得仔细校阅,特别要核实滨水区流行的那些行话是否真有那么回事”。于是,他越俎代庖地把给巴德提供过滨水区真实情况的码头工人布朗请来。“办公室里太乱,人们又太好奇,根本没法工作。在家里干,有这个码头工人在身旁,校对工作的进展会快得多,清样马上就能送出去。”他这样打电话给夫人。于是,一应食宿,均在其家。在这里,作者、编辑、作品素材提供者,融为一体。它体现了作为一个极端负责任的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尽职尽责的编辑就是如萨克斯一样,心里只有三样:读者、作者和作品,对三者没有丝毫怠慢,这是他最可贵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对有的人来讲,责任重于泰山;对有的人来说,责任轻如鸿毛。一个人的责任心是轻是重,完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在品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