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享受生活每一天
文/佚名
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有一位七旬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块礁石上垂钓。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都会来这里。也不管运气怎么样,钓多钓少,两小时的时间一到,便收起钓具,扬长而去。
老人的古怪行为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好奇。终于有一天,年轻人忍不住走到老人身边,问道:“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为什么不一鼓作气钓上一天?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载而归了!”
老者平淡地反问道:“钓更多鱼用来干什么?”
“可以卖钱呀!”年轻人觉得老者傻得可爱。
“得了钱用来干什么?”老者仍平淡地问。
“你可以买一张网,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年轻人迫不及待地说。
“卖更多的钱来干什么?”老者还是那副无所谓的神态。
“买一条渔船,出海去,捕更多的鱼,再赚更多的钱。”
年轻人认为有必要给老者订一个规划。
“赚了钱再干什么?”老者仍显出那副无所谓的样子。
“组织一支船队,赚更多的钱。”年轻人心里直笑老者的愚钝不化。
“赚了更多的钱再干什么?”老者已准备收竿了。
“开一家远洋公司,不光捕鱼,而且运货,浩浩荡荡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赚更多更多的钱。”年轻人眉飞色舞地描述道。
“赚了更多更多的钱还干什么?”老者的口吻已经明显地带着嘲弄的意味。年轻人被这位老者激怒了,没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问者。“当然是为了享受生活!”
老人笑了:“我每天钓上两小时的鱼,其余的时间嘛,可以看看朝霞,欣赏落日,种种花草蔬菜,会会亲戚朋友,优哉游哉,我已经在享受生活了。”说话间,已打点行装走了。
人活一世,活的是一种心态,心态平静了,生活也就平静了。至于别人怎样饶舌,由他去吧。
第二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读后感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
悟故事》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决定要读一本书,所以,我选择了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这本书,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书一共有178个感悟小故事,“感悟是人生智慧的奇葩,经常感悟的人才会更加富有智慧,感悟也是成长之路上不可缺少的阶梯,有了感悟,人们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观赏更美的风景。”这是这本书的自我简介。不仅这样,而且每个感悟故事的结尾,都有一则人生感悟,它总结了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如:纸钢琴这个故事,它的人生感悟就是:谁说只有母亲的关怀细致入微?谁说只有母亲的爱无私博大?父亲同
样伟大,同样无私;父爱谱写的旋律同样撼动人心。
细节打动人心,分享人生感悟,传播幸福哲学;激扬人生智慧,抚慰读者心灵,温情点亮生活
第三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敬业
文/佚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一家报纸登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假设:
在一间房屋里落下一根针,此时,在屋里的意大利、法国人、德国人对此有不同的反应。
意大利人耸耸肩膀,满不在乎地离去。
法国人顺手操起一把扫帚胡乱地大扫一通,至于是否把针扫出毫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安慰。
德国人则用一把尺子和一根粉笔划成一个个小方格,在每个方格里仔细寻找,最终找到那枚丢失的针。
由此看出这三种人的性格差异:意大利人散漫、松懈,是一个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法国人浮燥、易怒,是一个满足大体上过得去,而缺乏彻底实事求是精神的民族;而德国人笃实、稳重,富有精益求精的头脑,他们有一种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编辑的责任感
文/佚名
兰多姆出版社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是一位备受好评与尊敬的编辑,因为他是位相当专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编辑。曾经有人这样赞美他:“他用蓝铅笔一挥,光秃秃的岩石也能冒出香槟酒来。”
萨克斯在30岁时,就已对编辑业务运用自如,他具有敏锐的出版嗅觉和渊博的文学知识,而且更掌握许多具体的出版工艺:从设计、出书,直到发行工作。作为一个编辑能达到这些,一般地来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莫里斯·瓦伦西教授把他的书稿《第三重天》送到萨克斯供职的兰多姆出版社。萨克斯审阅了这部著作。他认为:“对我来说,这是一部明达而深入的研究著作,在内容、风格和学术方面都很丰富,完全应该出版。”他肯定地说:“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我们不出版这部书,别的出版家也会出版这本书。但是我们是第一个读到这本书的出版社。”尽管萨克斯对《第三重天》抱有如此充分的自信和热情,《第三重天》还是被他的同事所否定。
按一般常规,责任编辑的推荐、力争了无其效,书稿退回作者就行,起码也就无愧于心了。然而作为编辑的萨克斯并没有就此撒手,他不忍心于一部确有价值的书稿的泯没。在给莫里斯的信中,他仍然鼓励作者:“我个人认为,你的著作是会使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书目为之生色不少的,我大力请求把稿子寄给他们。实际上,我很愿意向那个出版社推荐你的书稿。”为了使《第三重天》能够顺利出版,他甚至对书名重加斟酌:“在书名方面能允许我提个建议吗?《爱的颂歌》怎么样?请考虑这个替换的书名。”
在萨克斯逝世后,这由他改了书名为《爱的颂歌》的《第三重天》,终于几经周折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了。
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完《在滨水区》的初稿,正要润色付印时,该小说的电影拍摄权已卖出去了。这时,就有个小说、电影一决先后的问题,急如星火,分秒必争。按我们的一句俗话来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萨克斯完全可以尽快推出小说:印小说毕竟要快于拍电影吧!然而,他不,他认为“清样送来了,还得仔细校阅,特别要核实滨水区流行的那些行话是否真有那么回事”。于是,他越俎代庖地把给巴德提供过滨水区真实情况的码头工人布朗请来。“办公室里太乱,人们又太好奇,根本没法工作。在家里干,有这个码头工人在身旁,校对工作的进展会快得多,清样马上就能送出去。”他这样打电话给夫人。于是,一应食宿,均在其家。在这里,作者、编辑、作品素材提供者,融为一体。它体现了作为一个极端负责任的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尽职尽责的编辑就是如萨克斯一样,心里只有三样:读者、作者和作品,对三者没有丝毫怠慢,这是他最可贵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对有的人来讲,责任重于泰山;对有的人来说,责任轻如鸿毛。一个人的责任心是轻是重,完全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内在品性来。
第五篇: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心中的冰点
文/陈春
美国的塞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万多人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一向不能轻易停冻的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
冰柜之外的我们,如果有一天,变得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我们同样会死于无法预料的各种各样的心中的冰点。
悲观的人往往自怨自艾,乐观的人则能创造奇迹。
孰不知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便能冲破灵魂的坚冰,挣脱灵魂的束缚。披上勇敢的外衣,成功就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