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2: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

第一篇:浅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

浅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

[论文摘要]对赣州高校辅导员美育工作的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当前形势下,结合赣州发展实际,做好大学生的审美教育,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美育的人生境界提升功能,做好大学生的人生领航员;充分发挥美育对智育德育促进作用,使美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做好大学生学业上的指导员;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素质修养、身心健康中的审美教育,做好大学生生活上的服务员;加强美育对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作用,做好大学生心理上的保健员。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辅导员 审美教育 赣州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是大学生美育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我们通过对赣州五所高校(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江西环境工程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师生访谈调研,考察赣州高校辅导员从事美育工作的现状,并探究高校辅导员从事美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

一、赣州各高校大学生美育的现状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的完善、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与日俱增的大学生群体的美育现状不尽如人意。

首先,纵观近百年来,学界针对大学生美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相对不足。美育研究更多地在中小学阶段的审美教育。究其原因是研究者普遍认为,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个性、人格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在此阶段加以积极引导其向善向美,更容易收到良好效果。而高校的大学生都已是成年人,个性、人格及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已经形成,实施美育效果不好,影响不大。

其次,在资料查找中,我们了解到赣州几所高校普遍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大学生美育课程体系。各高校都设有相应的德育、智育、体育教研室,配备较完善的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唯独美育没有设置系统的机构或组织。高校教育管理者对美育本质理解的偏差导致了此体系构建的缺失。此偏差或者把美育泛化成情感教育,或者把美育窄化成艺术教育。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因借助于感性形象来关注人情感的培养,然而美育的情感并不包括人类其他诸如政治情感、宗教感情、伦理情感等;同时,美育被狭隘地理解成艺术教育。应该说美育集中体现在艺术教育之中,也是教育工作者集体参与的渗透到校园教学、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最后,与观念上的偏差相关联的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直接性、现实性的作用相比,美育显得无关紧要。在高校普遍追求就业率的大形势下,无论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是校园管理规章制度,或是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大多存在着忽视美育的现象。

另外,在大学生美育的工作中,辅导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在客观方面,在赣州几所高校的辅导员工作量远远超过国家关于辅导员管理师生比1︰200的规定,他们普遍反映无暇顾及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主观方面,辅导员队伍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品格

修养、审美能力、人生境界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各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与考核方式来看,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也多以考研率、就业率等量化指标进行,相较而言,美育之类的隐性教育无从比较。美育评价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着美育实践的开展及其效果,甚至导致了美育地位的下降。

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大学生队伍迅速膨胀,生源素质的下降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一方面是有效的美育途径模式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是学生修养素质的普遍下坡,此间的张力正是辅导员工作努力的巨大空间。

二、辅导员开展美育工作的紧迫性

全球化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形式繁杂的发展与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积极开展美育工作。这是新时代形势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生活中的物质欲望不断地挤压着人们的精神空间的这种背景下,时代与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系统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提出的:“未来社会人人都是艺术家,通过参加艺术活动所获得的人的诸感觉的丰富性,诸如音乐的耳朵、形式美的眼睛等,是人类发达和文明程度的指标。”由此可见,作为培养各种高级人才的基地,高校只有切实加强美育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来看,生活并成长于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从思想信念到身体素质,从人生理想到心理健康,都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与生机的同时,呈现出理想信念缺失的麻木和冷漠。对于高校学生工作主要承担者辅导员来说,这既是教育方式方法革新的契机又是形势不容乐观的挑战。

首先,当下大学生的多为“9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生活安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却具有很强模仿性。因此,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形的过程中,他们多表现出思想信念的歪曲,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沉溺于物质世界的享受和个人利益的追求。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必须从终极关怀的美学的角度廓清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其次,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面临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或多或少地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感觉“压力过大”“情绪烦躁”“精神空虚”等。心理上的压力直接导致了生理上的亚健康状态,诸如多梦失眠、抑郁症、恐惧感、神经衰落等。作为国家建设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健康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美育的渗透和强化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顺利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三、当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大学生人生的领航员、学业上的指导员、生活上的服务员及心理上的保健员已经成为辅导员界内的共识。我们可以把这“四员”与美育各方面的功能相结合,开展好大学生的美育工作。

1.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美育对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做好大学生的人生领航员。叶朗指出审美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免俗”,即有超越精神。超越精神可以把个体从过分物欲化的世俗人生中解脱出来,使人意识到物质幸福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价值,在对宇宙生命的体悟过程中恢复人性的完满,从而步入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在提升人生境界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人生理想教育,未来发展与展望,理想中的人生境界等为内容的讲座、主题班会,引导大学生走出感性沉沦的“误区”,超越单纯的追求感性享乐,走向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同时,辅导员应注重自我人生境界的提升,以身作则,树立自己人生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感召大学生。

2.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美育对智育德育促进作用,使美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做好大学生学业上的指导员。大学生的美育工作应该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的一项巨大工程。就课堂教学而言,它除了要依靠美学专业教师和艺术课程教师之外,还要求各专业教师包括辅导员老师做到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大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审美实践。如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探究自然界的深奥规律,挖掘科学之美,也可以通过穿插历史名家为科学奋斗终生的故事让大学生感受到超越自我的人生真谛。根据调查了解,赣州各高校辅导员基本具备研究生学历,来自不同各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开设选修课程,挖掘各学科美的内涵,让大学生在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发现美并感受美。辅导员在课程学习中渗透审美教育,既实现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指导,又促进了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同时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可谓一举多得。

3.辅导员要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素质修养、身心健康中的审美教育,做好大学生生活上的服务员。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海量信息充斥耳目,当代大学生显得既敏感而又冷漠,麻木而又躁动,辅导员只有用真诚的态度、魅力的人格才能吸引并感召他们。因此高校辅导员须借助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沟通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坚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以审美性原则来塑造自身美好形象,形成较强的个人魅力。内在方面指的是辅导员从内心信念、人格修养、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自我完善,并在教育管理大学生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并不断进步,逐渐形成审美化的人格品质,以此感召学生效仿;与此同时,辅导员也要注重外在形象美的塑造,使自己做到衣着得体、仪表从容、举止端庄等。除了通过内外兼修的言行之美感召凝聚广大学生之外,辅导员可以开设文明礼仪、人际交往等课程,或者围绕开展人格魅力调查、如何提升审美修养等为主题召开班会、讨论会和辩论赛,指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处理同学、师生、朋友、异性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起他们的人文情感。

4.辅导员还要加强美育对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作用,做好大学生心理上的保健员。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指出,美是人生艺术化、人心净化的必由之路。那么要构建全面和谐人格,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要实现美育的陶冶功能,辅导员必须具备内外兼修之美的亲和品质,一方面辅导员要有平易近人、端庄优美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善解人意、阳光柔美的内在品格,只有这样他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才能更好地处理学生细微敏感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辅导员可以通过诗歌朗诵、音乐会、美术展等校园文艺活动,以及借助青年志愿者活动、集体出游、外出考察等校外实践活动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自然、人文全景式的审美教育,让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感受到学习的自主和生活的自由,感受到个性张扬和特长发展的快乐,同时促进大学生个体的情操陶养和心灵净化,最终实现其身心和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国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历史性要求。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高校辅导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美育知识,将大学生美育工作结合到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51 program design” Tang Ying, 2012,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 case of driver and Proteus simulation” Li Lin power, based on the 2011, science press;“design” MCS-51 Series MCU application system He Limin, 1995,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ased”gdgbjdtv.com/baomahuiyulecheng Li Guangdi: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2;“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Ding Yuanjie, 1994, 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学习包涵老师事迹心得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可靠的接班人则不打自垮。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怎么做,是当代社会一道难解的题。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老师在连续四年的工作中,撰写了12万字152篇辅导员周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工作方法,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充分肯定。

包涵老师怀着对学生的一颗爱心,一份责任,利用周记的形式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把思想性和针对性渗透于字里行间,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思想工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浓缩了一个大学辅导员育人的实践和思考,体现了一位当代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

这是一本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高校辅导员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读物。同时,此书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可以了解辅导员的教育思路与轨迹;对于当今学生家长而言,阅读此书可以体察当今大学生在学校的思想意识与精神状态;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而言,此书预先为这群体的青春骄子展现了象牙塔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片段。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关心下,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从军、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等领导同志的具体部署下,在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李宣海、副书记翁铁慧同志、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副书记陈立民等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 有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题写书名,教育部长周济同志作序的《包涵心语》一书,由学习出版社4月27日正式出版,该书由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承担面向全国总发行的工作。

学生工作部

发布日期:2006-04-18 出处:思想教育办公室

字体:[ 大 中 小 ]

(文章作者:社会科学学院辅导员 黎斌)高校辅导员作为专职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管理工作和业务学习指导工作的教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高校辅导员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文明习惯的养成、学业成绩的进步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作为一名刚走上高校辅导员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在认真学习了包涵老师的事迹后自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我能否向包涵老师那样四年如一日细致入微的做好辅导员工作。包涵老师的工作看似普通平常,但其中包含着她对同学对辅导员岗位的热爱。包涵老师以如火的热情和高度的使命感,在大学生辅导员这个光荣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通过学习包涵老师事迹和自己近一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对当前新形势下做好辅导员工作有以下感触。

一、辅导员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把教育人、管理人与关心人、服务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从服务学生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作为辅导员我们的工作都是围绕为学生服务开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不同学生,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个不变的信念面对我们身边不断变化的学生。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既然我们选择了辅导员这个职业,就要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学生遇到困难,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我们必须无条件为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工作是需要我们辅导员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甘愿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辅导员工作中不断去培养这种服务意识。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

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对辅导员来说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其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要求学生做的事我们自己必须去做,大到思想品德,小到行为举止处处都要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作为辅导员我们几乎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待人接物等一系列外在特征,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在当前信息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行为上的楷模。我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观念,用自己的真情和表率作用激发每个学生的进取心。同时,我们辅导员还要善于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激励。

我们作为高校辅导员,不能整天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学生来找 你,也许这样也能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但你无法更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只有我们平时主动深入学生班级和寝室,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困难和真实需求。我们必须主动深入到学生当中,在与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发现他们的困难。另外我感觉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一些细微之处,有时候很可能我们无意中说的一句话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三、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去凝聚和感召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要重视感情投入,在生活中做到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急学生之所难,帮学生之所需,用真情去打动和凝聚学生。作为辅导员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要用大量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和学生的经常接触要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的知己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辅导员只有以慈爱之心和崇高的责任感,去关心爱护,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品格,对学生的热爱之心,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爱心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然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与迁就,对错误不能姑息放纵,而是要严格要求,真正做到爱与严的有机结合。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个学生的思想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问题只能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所以解决思想问题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光有爱心和耐心还不够,一个合格的辅导员还要做到细心。因为做事细心,才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到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遇到问题时才能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避免出差错。

四、坚持开展心理辅导,使大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发展,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激烈变动、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变迁,从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如适应障碍、挫折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学习障碍等。日益增多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是当今高校辅导员工作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心理辅导是通过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保持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完善自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创造条件。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

我们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大学生的心目中,辅导员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种身份使得辅导员较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更易与大学生沟通。辅导员要随时留心一些学生的特殊行为、特殊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困难、恋爱出现问题、与现实格格不入、家庭特殊等一些学生。一旦有学生行为失常,就应及时找本人谈话沟通,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会使其工作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不仅能预防和解决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健康地发展,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发挥潜在的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为每一位大学生能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更加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成功开展,从而推动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任务,它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和辛勤的劳动,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善于虚心学习。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以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摘 要】 本文梳理了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概念、必要性、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及模式: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原则;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方法;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内容;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主体;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指挥棒、推动工作提升的原动力,对明确高校辅导员职责、增强责任心、优化队伍结构、深化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等具有重大意义,是有效推动高校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转变的关键要素。2015年3月份以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相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管理教育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紧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注重辅导员品德、能力、业绩、服务等方面表现。这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及队伍建设又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所担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同时,也表明对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要求也更加具体化、严格化,更加精益求精,以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能力与表现等更加适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

自2008年开始,学术界的一部分专家、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了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开始了对这一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多是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研究内容多集中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必要性、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及评价模式的建立等方面。本文略作梳理归纳如下: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概念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是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基础,概念界定的好坏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设定及其科学性水准。

学界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的界定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理解和表述。陈国钦认为,辅导员绩效评价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和学生群体等共同参与,对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把评估信息向辅导员进行反馈和沟通的过程。[1]张勇志等认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学生们的教育和管理做出相应评价的一种过程。[2]蔡晓平认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对辅导员在现实工作目标过程中标出的可定性描述的行为和取得的可定量测评的结果的评价,是利用系统的方法原理,评定测量辅导员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的过程。[3]

总之,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概念关键在于明确评价对象或内容(辅导员所必需要承担的工作或职责)、评价主体(实施对辅导员绩效评价者)、评价手段(评价所遵循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原则)及评价目的(预期要达到的效果)等要素,并阐明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多数研究者认为,有效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是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渠道。

陈国钦认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对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调动工作积极性、优化队伍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任雄飞等指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是辅导员晋升、奖惩、培训、调整、交流等的重要依据,成功的评价可提升辅导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辅导员自我管理,优化辅导员队伍,起到提高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作用;[4]匡玉梅指出,辅导员绩效评价是有效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是高校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5]熊琼认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有助于明确其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更好地培育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6]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对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问题指出甚为中肯,主要集中在辅导员绩效评价内容的明确、指标杂乱缺乏合理性、主体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协调、考核结果反馈不到位等方面。

丰玉梅指出,当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存在绩效考评体系与学校整体宏观战略体系脱节、指标设定不合理、考评结果缺乏有效沟通、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赵伟忠等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重结果轻效果、考评体系过于简单、结果可靠度不高、过于重视指标量化致使结果片面化等问题。郎金花认为,绩效评价存在考核内容不合理、考核主体单

一、考核结果缺乏反馈等问题。麦林指出绩效评价存在考评指标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方式方法、考评制度等配套措施等。庞志伟指出,当前绩效评价存在重刚性指标,致辅导员心理认同过低;重指标评价,弱激励功能;重结果轻过程。陈少平等认为当前辅导员绩效考评标准不够明确,考评培训不受重视,结果反馈不够全面,考评过程的沟通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四、关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思路及模式

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特定的理论原则,运用科学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来实现。当然评价体系的建构也离不开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关键要素的科学设定和研究。

1、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原则

多数学者都比较赞同在评价体系构建中要特别注意定量与定性、目标与过程及结果相结合原则、导向性的考核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注重长效性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但郎金华、张李洋阳等认为,除了以上原则之外,考核还要坚持全面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工作效果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辅导员物质追求和自我实现相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单位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陈瑞平也指出,考核要坚持目标方向性、客观公正性、全面与突出重点结合、过程和效果评价相结合、职能部门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可操作性、奖惩挂钩7个原则。陈春生、吴月齐、刘景伟等还认为,在评价中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激励性原则、简单指标和缜密评价相结合原则的应用。从这些学者关于考评原则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术届对于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原则的研究和把握还是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并在定量与定性、目标与过程及结果相结合、导向性的考核、公平公开公正、注重长效性及可操作性这7大原则方面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但原则太过繁琐,要求太过苛刻,往往在对评价体系构建的操作上及评价的实际运用带来各种不便。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构建中应主要遵循人性化与价值导向并举、注重公平公正客观、做到定量与定性结合、长效使用与可操作等共性原则。

2、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方法

当前多数学者普遍赞同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和360度绩效考评法。但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学界也引入了新的考核评价方法或方式,如网络考核评价方法、交叉考核评价方法等。如熊琼、房亚兵等运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个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的参考范例。除以上分析方法外,还有学者提出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与目标设定法(gs)与一票否决法等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认真论证,合理使用。

3、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内容

我国高校对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内容,在一级层面上,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囊括了德、能、勤、绩、廉五大方面的内容,这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基本上借鉴了高校管理人员的常用考核模版,通常把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廉等5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出相应的一些二级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又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如陈国钦、麦林等人在考评指标及内容的设计上就普遍采用了这种范式,这类考核范式缺乏对辅导员岗位特殊性、工作内容及角色定位的有效分析和规范,不能充分反映出辅导员工作及岗位特点,难以达到合理评价的效果。第二类是以辅导员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模式。如行金玲、王焕云等借助管理学中关键绩效指标法,以通过完成工作的成本、数量、时间和质量等一系列指标内容,采取具体可量化的、反映目标实现程度的业绩内容对辅导员绩效进行考评。这类范式的评价终结性特点非常明显,但对辅导员发展性问题的考评要求及表现较弱。第三类是以岗位胜任资格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模式。它旨在通过注重辅导员岗位责任及任职条件等因素,来考评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技能,这种范式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辅导员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如陈岩松等人,运用管理学中岗位胜任力理论,通过以岗位职责为主要内容,建立了一套考核模式。

4、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的主体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主体问题的研究。就其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者赞同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也有学者认为同事评价也是关键要素,如杨军就提出辅导员绩效评价主体应包括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和同事评价。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考核主体应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及本学院同级辅导员等四个主体,如学者浦解明等人就提出了这一看法。

5、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国内学者从多元智能理论、项目管理方法、专业化视角等角度,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了研究。如吴俊文、涂敏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论证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标准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标准构建的建议。乔祖琴认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应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从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角度,以结果为导向,完善辅导员绩效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内容,来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指标体系设计,最终构建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模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作了一定的研究,指出了考评的现状和问题、考评的目的以及考评内容,但是未能深入地对整个体系做出系统研究,如实践运用缺乏操作性,存在考评目的不明确、指标不科学、方法不完善和结果不反馈等问题。绩效考评方法单一,考评目标过于追求全面化,难以区分被考评者的水平。目前的研究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还没有系统地研究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因此,做一些新的、系统研究很有必要,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四篇: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随之日新月异,不断革新。辅导员是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和护航者,他们只有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的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以广博、多元的专业技能培养大学生获取必要的生存技能,以正确、先进的政治思想引导大学生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亟待建立。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习型组织;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引言

(一)背景

在高等教育中,辅导员这一职业一岗多能,同时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任。大学生初进象牙塔,急需辅导员提供思想政治引导和日常生活的关心帮助,因此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就决定了大学生这一年轻而又先进的社会团体的整体素质。近年来,辅导员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大学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走上了错误的道路,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国家应继续推出相关扶植政策,尽快打造一支完备的辅导员队伍。

(二)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概念界定

所谓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指一支由具备不断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中心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和学生素质,以开阔系统的思维全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新型辅导员构成的辅导员队伍。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辅导员的职责是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安排大学生的工作就业等等,是大学生的“贴身管家”,工作范围可谓面面俱到。辅导员是一种基层岗位,需要切身落实学校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时时刻刻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十分的“接地气”。可见,辅导员工作千丝万缕,沉冗繁杂,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干好辅导员工作实属不易。现实中辅导员多由年轻人组成,他们职称低、课题少,薪金待遇远远不及奋斗在实体企业和讲师岗位上的同龄人,可又不得不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生活质量底下。来自家庭的压力拖了辅导员工作的后腿,他们不得不在繁杂工作和赡养老小之间苦苦周旋,两头为难,实无精力充电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和新思想层出不穷,高校辅导员便渐渐地落伍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政治思想已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在以往“学习型”理论盛行的时代,高等教育在科学文化知识传授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却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政策。结果有目共睹,思想政治教育的匮乏造成了大批大学生的“畸形”成长。反思过后,我们幡然领悟,原来教育与学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与实际活动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思考教育,既注重外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注重内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达到内外兼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要摒弃片面的“旧教育”,将现实生活和情感思想融入进来,打造更加完善的教育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便应运而生。新式教育需要培养更多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等教育辅导员,在辅导员队伍中注入全新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政治思想、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服务大学生为工作宗旨,以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坚持学习,不断进步。

三、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岗位界定模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岗位界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高校中辅导员的岗位界定较为模糊,他们或被定义为教师,或被定义为行政人员,甚至其它,岗位的模糊造成了工作性质的模糊,辅导员因此看不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此外,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定义不全面,很多高校只注重面子工程,做足了表面文章,却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出辅导员的真正价值,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辅导员管理体制急需健全。时下的中国高等教育,辅导员岗位不受重视,岗位界定模糊,更为严峻的是辅导员的岗位缺口大。究其原因,首先辅导员不像教师和行政岗位那样有健全的体制,也就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无法与教师和行政人员公平竞争;其次辅导员的保障和激励制度匮乏,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福利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无法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健全辅导员体制迫在眉睫。

(三)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如上所述,辅导员工作存在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岗位界定模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重压之下,辅导员队伍开始动摇,心理失衡,军心不稳。在这种形式下,辅导员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组织分配的任务,日常工作中经常心猿意马,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职业观念和敬业精神日渐淡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渐减退。

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对症下药,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加强学习型辅导员制度建设。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制度体系建设首当其冲。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课程培训制度,明确规定必须要完成的学习科目,使辅导员具备基本的工作素质。为配合这一体系的建设,高校还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表现不良者进行处罚,优胜劣汰,择优选拔,充分调动起辅导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在不断的良性竞争中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快速成长。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团结就是力量,辅导员是一个团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应定期为辅导员组织集体活动,如跳绳、拔河等团队协作性的比赛项目,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情感交流。此外,辅导员也应像大学生一样,成立自己的协会和团体组织以便相互交流和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做到共同进步。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建立学习奖惩制度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工作,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若想持续提升,就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不仅如此,辅导员还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掘知识的价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在学习上要广泛涉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都要进行相关研究和学习,以渊博的学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学习、生活问题。最后,辅导员还要积极向老教师学习,吸取更多的工作经验,少走弯路;向大学生学习,深层次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现状,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及时、准确地对大学生进行帮助和关怀,为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学习型建设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把握当下高校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提高辅导的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标准的教师队伍。(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慧.高校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建设[J].高校辅社员学刊,2011(1): 15

[2]苗晓辉.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初探[J].长舂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13

[3]王冬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9

[4]陈旭华,黄章文.高校建设学型辅员队伍的思考[J].古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139

[5]王美丽.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五篇:高校美育教育

高校美育教育

程啟鹏

101103204 2012.3.2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

当下的美育状况

大学生层面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及表,主要有:

1.大学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美育常识。很多大学生不明确甚至不清楚美学及美育的含义,访谈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美学是与美术有关的,美育是美术教育的简称而已,更不用指望他们体会美育对自己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意义了。他们了解智育、德育及体育远比美育深刻,这个结果对于实行多年的高校美育是很遗憾的,从本质上讲高校的美育大部分努力是付诸东流的。

2.部分大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由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没有健康地发展起来,当下的大学生由于理论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困窘,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深刻的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来自西方社会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感性欲望,大众化、快餐化的文化环境,尤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极端物质,缺乏了理性的规范与道德意志。

高校方面中存在的美育问题:

1.高校缺腿发展,美育受冷落。我调查到的,在广西的主要高校中,提及美育的都是停留在转发上级的指示上,在教学大纲中提及美育也是寥寥几字,另外的形式就是出现在高校教师对美育的研究成果中。由于美育在高校实际教育行动上没有得到重视,美育没有得到也智育、德育和体育一样的平衡发展的机会,表现在美育教师的严重贫乏,教材寥寥无几,相关经费匮乏。

2.教师的引导不足,美育贯彻流于浮浅。令人欣慰的是多数高校教师对中外美育理论是有一定了解的,还有不少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探索美育的出路,但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艺术及美育方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对大学生的审美联想、创造能力方面引导相对不足,美育就仅仅定在了表面。

3.美育课程凤毛麟角,甚至鱼龙混杂。在高校里面实施美育的重要方式就是开设美育课程,让美育进入寻常同学的课堂。在广西的几大高校中,我发现美学相关专业他们都是在文学类学院开设,其他系院就有类似《人文科学概论》、《影视艺术欣赏》等与美育沾边的课程,很有鱼龙混杂的嫌疑,更没有哪个高校是把美学相关课程列为公共课的。目前高校美育方面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少”且“散”而“乱”,且很多高校在这个问题上也只满足于“做了”,至于“做得怎么样”,很少去想,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也不加考评和检查。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美育还是有待提高的。

大学生是美育的最终归宿点和受益者,也是美育要发挥作用关键性对象。尽管我们处于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横行的的社会环境里,但培养自己的健全的人格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们戒骄戒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不单单只能看到与职业前途联系紧密的知识,也要注意自身人文知识的积累,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多参加美术展览、摄影展览,重视美育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的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我认为美育应象陶渊明诗作一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以舒缓之笔写豪放之情,以平实之语表坚毅之志,内融刚韧外收锋芒,进入了至境。人们的审美习惯,金刚怒目不如返朴归真,疾言厉色莫若深入浅出,美育的研究也是这样。

目前,应下大力量拓展与研究这几个问题。

(一)美育的特质、内涵

美育的特质与内涵,用傅雷的话来说即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德才兼备、人格卓越、心理健全的人。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大美育的目的观。我们先要强调以德为首,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有德先才,建不成四个现代化,于国无补于民无益;有才无德,容易干错事干坏事,以致于祸国殃民。我们美育培养的必须是德劭才高,德高艺精。再说人格卓越,这也很重要。有德有才不见得人格卓越,人格力量、人格魅力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凝聚力、影响力,人品高洁,道德崇高,是我们竭力倡导的,人格美是美育塑造人的重要旨归。美育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把人培养成心理健全的人,这一点似乎更为重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是绝顶重要的,美育中心理教育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心理残缺、心理变态、心理畸形的人决干不好工作;心理素质强、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干起工作才得心应手。我们尤其要注重加强对在蜜罐里长大的年轻一代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增强他们抗挫折能力、排难奋进能力,使他们虽败犹荣,虽挫犹刚,勇往直前.(二)美育的生存状态及理论形态,教育主体美、教育内涵美、教育对象美、教育环境美、教育成果美、教育活动美、教育心理美、教育形态美这八个具象及其在教育中的位置、作用及表现形式、存在价值.美育的生存状态实际上是将生态美学渗透于美育的交叉研究,是教育对象与被教育对象对于一个整体维度的肯定,以求在共同的价值体系中共同守护教育与世界教育与美学的整体和谐。“亲和”与“创造”作为美育与生态美学共同反映出的核心命题,美亲和一切,美创造一切。美育亲和教育,美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亲和一切,教育亦能创造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美育的理论状态在于中国教育美学以其特有的理论姿态与伟岸风姿屹立于世界教育之林,理论之林,美学之术。这就是以理想人格追求与塑造为中心的教育美学理论,以理性美为基础,以真善美和谐 为前提,以美育功能为表征的中国教育美学系统。这与西方的教育美学不同,美育目的性明确,教育功能性明确,追求美但不唯美,有功利但不唯功利,重实操但更重理论。中国当代美育颇为重视审美教育的二重选择,即很注重教育主体美、内涵美、对象美的开掘。教育智能化在向教育大众化演绎,教育在由诗意地栖居变为兴国之大业。这里既反对“教育苦旅”式的皈归,又反对降格以求,不顾质素,导致教育走向泛化。美育始终要把握适度,稳健发展。教育语境要全方位敞开,构建公正、公平、公开、科学、规范的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美育的效用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是一种开放性的审美体验,这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解放与自由的需要。美育是社会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人的精神需求与心理活动的产物。净化教育环境,扩大教育成果,丰富教育活动,健全教育心理,优化教育形态都会在一以贯之的审美体验与愉悦中得以实施。创新与开放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行动,创新就无法产生,创新又为进一步开放做了奠基。美育以其独具的强烈震撼的美,时常成为新时尚、新思潮的引爆点,美育这个综合学科的引爆力是极强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其拓展为教育整体发展 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三)美育如何强化理论建设,美育的教育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如何体现,如何加强。美育强化理论建设,即如何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美育,主要应着力于拓宽美育的人学方向。美育比文艺美学蕴涵着更为浓厚的人学精神,因为教育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教育的对象就是千变万化、各式各样的人与人群。马克思主义美学理想主要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对人的精神重塑的期冀,马克思主义美学教育观有着不可比拟的历史活力与现实活力。众所周知,人道主义是人文精神的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对社会失衡后的人道主义思索而探寻出共产主义雏型与范式的,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融合过程正是社会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负有重大使命的美育正是有力的助推器之一。

美育这一理论体系是研究与诠释人与教育对象的审美关系的综合科学,教育审美是主线。美学说穿了就是“感觉学”,有主体“在场”,又有客体“存在”,重在研讨与教育对象 的审美关系,有极大的定向性与广延性。

美育的教育功能多体现为实际审美生活样态,使人在审美愉悦中接受教育,这也可说是将审美精神巧妙融化在教育活动中。美育又善于用审美方式排除人的心理障碍,使受教育者在美的陶冶中选择正确的审美趋向,获取教育心理美。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有这样的功用。美育理论旨在为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社会功能显而易见。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受益更为 明显,毋庸赘述。从幼儿到老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受益,这是其他美学办不到的事情。

(四)美育与教育心理学的辩证关系。

美育与教育心理学的辩证关系即是都注重于个性的弘扬与创造性的释放。心理学普遍认为个性是指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包括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才气、秉赋、爱好)的总和。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干脆把个性概括为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性。美育与教育心理学均极为重视对个性的培养,只不过前者从审美教育角度,后者从心理教育角度。美育与教育心理学皆注重对人的创造潜能的挖掘与发挥,前者多从美学诠释上挖潜,后者多从排除心理障碍上释能,这就是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我认为,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欲,创造力,没有美育就没有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美育是教育心理学的哲学根据,教育心理学是美育的实践依据。

(五)如何研析与评价美育。如何正确研析与评价美育,这是拓展美育的关键所在。在研究这个问题前,我想起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思想。美育这一门新兴科学正是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融汇了西方不少有益的教育与美学营养成份,长成了大树,形成了气候。美育,离不开民族的土壤,中国教育美学更离不开古老而多彩的神州大地,处处渗透着民族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美学内涵。举一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究“仁者爱人,朴质无华,乐善好施,礼让谦逊”。广大人民对真、善、美有极其乐于接受的心 理感召力;当代美育中衍化或巧用了这些传统美德,加以新的内容,新的发展,诸如成功做好后进生转化;因材施教,广育贤才;倡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倡导坦诚待人,团结互助„„教育创新离不开民族与伦理的审美需求,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审美旨趣。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更要对中国传统美学、教育学有着透彻的了解,以便发展与超越。

我认为当代美育在塑造现代人格与能力上功不可没。人格问题的研究具有交叉性、国际性、广义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自身发展是一个综合发展过程,人的才能的发挥,有赖于社会性品质的发展。做出大事业者,起码是人格健全的俊杰。当代美育尤其侧重于对人格塑造,侧重于对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的塑造,侧重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合力,重塑现代人格与能力。从这个角度讲,美育融合了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人学八大学科,重塑人格的核心,即培养人的理想、信念、潜能、道德品质。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

美育可使受教育者实现精神上超越现实存在的需要,追求 美好的人生境界,使自身的生命维度获得自由延伸。读懂审美与教育的关系,就弄清了审美与超越,审美与自由的关系,使人生变得更辉煌更美好。当代大中小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向上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有赖于当代美育的正确导向功能。求真,向善,尚美,这是美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应严正指出,当代美育对学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不足匡正力度不够。据1998年国家教委报告称,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这是个怵目惊心的数据。有人对北京16所高校本科生调查也表明:因精神疾病退学者占病休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者占退学人数的64.4%。这两项比率中,精神疾病均高居首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疗治乃当务之急。有不少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很弱,自我评价失当,人际交往能力极差,发展下去,容易产生心理异化、变态,做出过激或出轨的举动,以至触犯刑律。大学生的心理美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滞后。用美育观点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属专门的心理教育,不能全推给政治思想教育。大学生承受着学习上,经济上,精神上,异性情感上,人际交往上的诸多重负,这就要求高校创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专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抓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也是当代美育的一项紧迫任 务。

当代美育成绩不小,问题不少,但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很是光明,这是公允之论。

这五个问题我认为是加强美育理论建设的重点,也是强化美育内涵的根本所在。加强教育美学理论建设须学懂弄通邓小平的教育思想,须切实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与特点;须深入理解现代心理美学;须摆正教育学、美学、心理学三者的关系。现代心理美学的崛起与拓展,已与传统的哲学美学双峰对峙。而心理美学对现代教育的发展绝顶重要,它对于教育的实践功能与社会功能作用甚大,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教学改革。当前,如何在对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理论的有益营养与科学结论,博采众家之长,寻求创新发展,丰富与拓宽一种能够正确阐释教育领域审美经验与心理机制的新理论,已成众望所归。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美育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过程。语文课本的内容极为丰富,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言文字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达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从而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显示出美在智育中的激发功能。

下载浅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美育工作的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辅导员工作小结

    11—1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小结 经过半学期的工作,我作如下小结: 一、班级建设工作 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个班集体,对个人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班级建设主......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1 这个学期就这样从我的眼前溜走了,还没来得及去思考一番,这时光就恍然消逝了,对于这样的一段工作经历来说,我自己也是非常感慨......

    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

    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4篇辅导员家校联系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与交流,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

    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高校)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长期处在“一对多”“一对难”“一对杂”的尴尬境地。使得工作往往陷入被动,学生日常管理无法做到未雨绸缪,学生安全工作......

    高校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高校辅导员工作说明书 编写日期: 职位编号:所属部门: 职位名称:辅导员工作地点: 职位等级:初级职责分析日期: 一、职位概要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传达各项学生工作并组织落实,负责学生......

    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高校辅导员共青团工作 我院辅导员坚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

    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浅论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浅论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以厦门南洋学院辅导员工作为例 陈杰明 摘要:又是一年新生入校,为厦门南洋学院注入了新鲜血液,本人兼任2010级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生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