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时代的网络新闻的特征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介形式,进而衍生了网络新闻。呈现出反应快,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发展态势。而网络新闻与过去的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比较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上的异同,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新闻的特性,发展状况,创新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媒介自媒体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1网络新闻的发展与趋势 随着有“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能力与精力采用新的技术,关注更多大众社会信息,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以涨潮般的速度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
一、从拉斯韦尔“5W”模式看网络新闻传播特性(优势)
1、传播源(谁)(交互性)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在传统新闻中,传播者一般是专门的传媒组织,机构,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而在网络新闻中,传播者不再是单一的组织,集体,更多的大众也充当起了传播者的角色。大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可以参与,发布,成为一个个传播源。将之称为“自媒体”,“特指以普泛化和自主化为特征的草根网民,以简易的电子化手段和数码技术为支撑,在私人的独立空间内,无需经过专业编辑的过滤,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和分享新闻信息或非新闻信息的新型媒体的总称。”2网络新闻编辑学如近年流行的博客,播客,微博等都是自媒体类型。网络新闻不仅有专门传媒组织发布的新闻,更有普通大众发布的个人信息,体现了网络时代下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2、传播通道(时效性、全球性)
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传统新闻大多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来发布新闻信息,优点在于把关人的作用,信息大多较真实,权威,报纸和电视编辑时间较长,广播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只能凭听觉。而网络信息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即时性,运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相结合,基本能做到在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内传递出信息,并且不限距离,是全世界都能看到新闻,这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3、内容(范围广、选择性)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具有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并且受传播者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大众诉求的方式,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新闻受到更多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更多的宣传国家意志,很少考虑民众的诉求,再加上民众参与少,内容较单一。而网络新闻因为传播源,传播渠道的改变,外在因素是媒体改变了传统思维,开始关注更大多数人的诉求,站在民众的角度上思考,而民众也有了渠道去更多的参与其中,所以网络新闻内容丰富,数量多。进而使民众有了选择性,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深度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
4、受众(多样性、交互性,自主性)
就是受传者,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是主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新闻中,受众受到了一些制约,如不识字的不能读报等因素,而网络新闻的受众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接受信息。因而涵盖了更多的受众。包括了精英阶层,大众阶层,都可以从网络上自主的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再加上网络媒介的特点,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也可以是媒介组织。例如在微博上,有许多的问题都是普通民众先发现提出来的,媒介组织看到后才开始采取行动去挖掘、采访、仔细报道,从这个角度上看,受众和传播者的界定不再是那么一定,而是有了交互性。
5、效果(反馈性、有效性)
指传播者通过媒介发出的信息即传播内容传至受众,从而引起受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传统新闻发布后,由于受到媒介的制约,不能及时反馈效果,从而无法判定传播活动的成功有效与否。对于下一次的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实际效果,不能更正劣势。而网络新闻发布后,通过各种渠道,人们能同时接受并反馈,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不仅使传播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效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使民众有了能发表意见的场所,提高了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形成聚合力。
二、网络新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劣势)
1、真实性和可信度降低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更要全面、准确、真实的报道新闻。但是在争夺眼球的竞争中,一些网络新闻媒体或个人为了吸引受众,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不顾,将道听途说或假的信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不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败坏了网络新闻的名声。这是因为网络新闻的发布不再和传统新闻一样经过层层把关,有把关人的细心把关,相反因为信息源的增加,任何人和媒体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造成大量信息缺乏检验性,进而造成新闻失实,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这是网络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全面封杀造假者,实行媒体问责制,建立媒体主编或责任编辑引咎辞职制,强化媒体的把关意识,加强对编辑、记者的培训,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加强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旦发现虚假新闻,立即更正并尽量清除,以防误导更多的人。3网络新闻产生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2、信息重复性和重量轻质
网络新闻由于新闻传播源范围广,所以新闻数量众多,但大多数的媒体由于缺乏技术,资金的支持,制作技术还欠缺等因素,造成了信息的大量重复,再加之一些媒体只是单纯的追求眼球利益,只求点击率,故没有重视信息的质量,或者由于其它限制,形成了重量轻质的局面。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耗费了人力,物力等资源,不利于网络新闻的长远发展。
3、著作权纠纷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法律问题增多
现行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中,没有涵盖互联网上流通的数字作品。由于网络新闻内容浩如烟海以及把关人功能减弱,网络上充斥着内容芜杂、与公益无关的隐私话题。所以,面对种种问题,加强宏观管理是当务之急。只有加强网络新闻界的法律管理,才能提高网络新闻作品的品质,优化其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不足之处,要力争改进。“对于自身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自身新闻传播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信息服务内容和各类网络服务项目,开掘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从而能在将来的网络新闻大战中处于不败之地。”4网络新闻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歆.网络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传播》月刊.2007.3
【2】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3】王念秋.网络新闻产生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开封大学学报.2007.3
【4】郑歆.网络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传播》月刊.2007.3
第二篇: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特点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特点
匡文波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及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网络新闻的重要性已经仅次于电视。美国报纸协会2006年10月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各大报读者数下降,但2006年上半年,上网浏览报纸网站的读者人数平均增长了31%。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每月访问报纸网站用户达到5550万人,高出2005年的4220万人,2006上半年,新闻网站的阅读人数则增长了52%。调查还发现,网络对年轻读者群特别有吸引力,报纸网站的读者群中,25-34岁的读者增长最多,高达15%,而18-24岁的用户也增长了10%,《华盛顿邮报》网站 25-34岁读者更是大幅增长60%左右。美国高度发达的网络新闻业为其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新闻传播是必修课程
网络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哥伦比亚大学这一传统媒体学术大本营敞开胸怀拥抱网络媒体,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反映了目前正在不断增长的网络新闻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美新闻传播教育界的肯定。此外,美国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始于2000年,每年一次,迄今为止已举行六届。由美国网络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联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旨在表彰在网络新闻报道做出突出贡献的网站。在此环境下,美国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所有新闻传播高校的必修课程。
尽管美国网络新闻传播的课程名称并不统一,但其教学内容却比较一致。主要包括:网络新闻传播定义、特征,从互联网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的方式与特点,网络新闻写作,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中的新闻摄影学,相关伦理问题,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图像与动画的应用;网络新闻报道中音频与视频信息的应用与处理;新闻网站设计,网络新闻受众分析;网络新闻法规、案例分析等。
课程名称多样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中开设的Online Journalism。当时授课内容是新闻类与学术类数据库的检索,及计算机辅助报道。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等内容。
但是,Online一词的本义是联机、在线。根据美国《桌面型计算机百科全书》(Computer desktop encyclopedia,2003版)的解释,虽然人们现在可以将与因特网(Internet,也译为互联网)相连接称为Online,但是Online也可以指一个外围设备(如打印机)与计算机相连。但是人们所称的“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网络”一词无疑是指因特网。可见,将“Online Journalism”与“网络新闻传播”或“网络新闻学”等同起来并不准确。
因此,出现了Web Journalism、Digital Journalism等新名称,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界与学术界的共鸣。因为,Digital(本意是“数字的”,此处也可以指“数字媒体”)一词的内涵与外延超出了因特网。而且随着数字电视的兴起,Digital Journalism是否也应该将数字电视纳入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范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笔者要特别强调,美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界与学界没人使用“Internet Journalism”或“Internet communication”一词作为课程名称或学科名称。值得指出的是,“网络传播”也不能翻译为“Internet Communication”,在美国凡是冠以“Internet Communication”的书籍无一例外属于计算机类或通讯类图书,这是因为Communication是个多义词,除了有传播的意思外,还有通讯、交通等含义;此外,Internet也已经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
但是笔者发现,使用“Interactive Journalism”或“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作为课程名称的院校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的确,从技术上看,网络新闻传播的根本特征是数字化;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新闻传播的根本特征是互动性(Interactive也翻译为交互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些大学新闻学院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专业,而不是推进名为“网络新闻传播”“新媒体”等专业。例如:从2005年开始,密苏里新闻学院增设了“媒体融合”的本科专业。在当今时代,由于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新闻传播手段多样化,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正被不断突破,各种媒体由冲突、竞争走向融合,已经成为媒体格局变动的大趋势。因此,培养出来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采写编、录制制作新闻的时候,应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能同时适应不同新旧媒体的需要。在研究生教育中,也对“媒体融合”给予高度的重视,开设了相应的方向和课程。
与业界联系密切,重视参与实践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授传播理论、研究方法等课程;另一类是专业实践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或有突出业绩的新闻工作者。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的兼职教师非常多,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等知名高校,兼职教授数量超过全职教师。大量兼职教师来自业界,使得新闻传播学院与实务界关系十分密切。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不教新闻理论,也不招收新闻理论方向的研究生,这与中国的新闻教育差别很大。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教学内容上,也体现了美国新闻学教育的实用主义传统,即重网页设计制作技术、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轻网络传播理论。
美国大多数新闻传播学院办有小型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一般由教授担任主编,并做指导,学生负责采访写作、网页设计等具体业务。此类由学院办的媒体,主要由学院投入资金和人力;但亦有一小部分广告收入,可以弥补部分开销。例如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网站就完全由学生制作各类新闻作品;但是由学院出资聘用网站管理人员作为技术支持。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最明显的在于普遍没有对网络媒体赢利模式、经营管理进行教学研究。这在一个媒介经济、网络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里令人难以理解。这或许与美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不少出身于记者编辑,对网络新闻实务有特殊偏爱有关。此外,美国的手机媒体不如日本发达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新媒体教学研究的完整性。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背景资料
美国网络传播比较有影响的参考教材
Mike Ward,《Journalism Online》(Focal Press,2002);
James Glen Stovall,《Web Journalism:Practice and Promise of a New Medium》(2003);
James C.Foust,《Online Journal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News For The Web》(Holcomb Hathaway Publishing,2004);
Kevin Kawamoto,《Digital Journalism: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nalism》(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4);
Richard Craig,《Online Journalism:Reporting,Writing,and Editing for New Media》(Wadsworth Publishing,2004)。
来源:中国记者
第三篇:网络新闻传播 论文
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网络时代中的企业危机公关战略
摘要:
新媒体的崛起,尤其是SNS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这也带来了公共关系界的一场新革命。在社会化营销时代,企业面对危机时如果还采取老方法,召开记者会,那么很有可能在大众接收到声明之前,危机已经以不可逆之势迅速在网络传播,造成企业声誉受损。因此,如何在社会化营销时代成功应对企业危机,做好公共关系工作,是现代企业必须学会的生存之道。本文主要阐明当今的新媒体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应对迅速传播的危机,怎样通过危机舆情监测方式把公关危机降到最小等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SNS社交,企业危机公关,信息稀释,危机舆情监测
如果你有微博账号、微信或者人人网账号,并不时地登陆进去看看最新动态,那么恭喜你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一员,你的每一次评论、转发,都等于一个微型新闻发布器在传播资讯。进入社会化营销时代,任何新闻热点都能以惊人的速度散播,那么,企业在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时,如何应对公关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存亡的关键点。
过去,在沟通渠道蔽塞的情况下,顾客与企业发生纠纷,往往会求助于报纸,电视。因此,企业的危机公关主要是在和传统媒体打交道。然而面对“危机”,企业的公关阻碍往往源于自身低效的机制,例如:在报纸、电视接到顾客爆料后,向企业公关负责人求证时;企业才开始联合各部门进行一番复杂的企业内部沟通,方才发布危机声明。而这种拖沓的态度便铸就了企业不可挽回的危机。当然,这样的情况仍属少数,因为大多数时候,企业都能通过手上掌握的媒体资源,在危机爆发前轻松阻断传播,控制舆情。
然而,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轻松”面对危机,视乎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随着整个社会的舆情机制转变,人人都是“自媒体”,受众无需再求助传统媒体,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已能让他们告知全天下,光靠公关负责人掌握的那点媒体资源已不足撼动整个社会“公知”群的围剿。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是具体的实例。那么,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两个地方,一是“给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二是“在线媒体”。
社会化媒体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参与平台,让他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权限。但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无约束的言论自由导致了企业危机出现的频率之广是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相提并论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的时候,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的如此可怕。于是危机从原来的家丑不外扬变成现在一夜间家喻户晓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小时。而且同时,正因为这种超高频度的传播速度,也使得原本简单的信息回收封锁变得棘手。而另一特征“在线”,也正加速了这一危机的传播速度。
但新媒体的崛起对于企业应对公关问题并不是只有消极的作用,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加速危机的传播,也可以提供渠道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应对和解决公关危机。尤其在SNS社交软件高度使用的今天,即使不必召开记者会,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应对方案有效传播。这一切都要靠危机预警的舆情监测。当危机还未发生时,检测人员应及早预警可能发生的危机,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的拟写,把危机扼杀在媒体的摇篮之中,这就是舆情监测带来的强大力量。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若能未雨绸缪,做好危机预警的舆情监测,迅速有效在源头阶段控制住危机的传播趋势对于整个危机公关举足轻重。
由此可见,预警阶段的舆情监测十分重要,如果疏忽了第一阶段的预警危机,那么后期的补救措施力度也会大大降低,但也并不是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在危机出现后及时根据网络舆情监测的结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一经传播,并在网友群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对企业的应对态度的关注一定会伴随着危机的蔓延而扩大。而从心理学角度上,人都是群居动物,都希望能被规避风险,此时若企业能针对他们的诉求拿出令他们安心的措施,绝大部分人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他们要求的只不过是一份安心感。
从危机后期处理来说,利用人们的淡忘记忆,并采取信息稀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让危机淡出人们的关注点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人的记忆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在重大的事情也会在记忆的河流里慢慢稀释最后消失在脑海中。自然淡忘需要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这时候通过舆情监测,准确把握当前舆情反馈状况,通过信息稀释与其他信息的参入来转移视线便成为行之有效的危机公关后期处理方法。
举个例子,在2013年3·15晚会上,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被爆出有DSG双离合变速箱故障问题,在晚会还未结束时,大众公司第一时间在微博、官网上道歉,并召回所有问题车辆,其速度之快让人惊讶其危机舆情监测的效率。通过后期一系列的弥补措施,让大众公司的声誉损失降到了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事件也渐渐地被人淡忘。与此相比,在同一个晚上,台湾明星何润东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谴责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微博,原文中末尾的“八点二十发”几个字引起网络上热烈讨论,网友纷纷猜测这是否与央视3·15晚会造势“潜规则”有关。作为何润东背后的团队和公司,处理此类公关危机时就显得欲盖弥彰,先是删了微博原文(但已被很多网友截图保存),后又声明是被盗号,越发显得心虚,也因此引来了一场明星信用危机的讨论。
某公知在微博中分析说:“政府信息透明程度差劲,对谣言的反击能力约等于零。低素质知名媒体为赚眼球,完全抛弃职业道德底线。新浪名V造谣传谣,各有各的目的。本土段子公司、海外网络战团体为钱为政治目的推波助澜、兴风作浪。”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当前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化发展而来,各个社会层次面临各种危机状况的众生百态。
俗话说的好,危机如火,水火无情。社会化媒体营销时代,如何应对危机公关已经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严峻话题。尤其是对企业而言,当利益点遇上危机点,且不谈如何化危机为挑战,仅仅从降低危机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带来的不利影响来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已经至关重要。当然,在社会化媒体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今天,应对危机公关也已经有了不少成功案例,综合各种案例我们大概也能总结出几个危机公关要点,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危机转化,信息稀释、舆情监测、统一口径等等。如何应用新媒体来巧妙应对公关危机,这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做好公关危机这一步,相信对于企业来说,挽回损失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书目:
王想平,宫宇 《危机传播的舆论形态与引导策略》[J];《求实》杂志,2005年S2期;
张玉波 《危机公关中的传播策略》[J];《企业活力》杂志,2001年06期;
张雯雯,冯建蓉 《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浅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胡百精《公共关系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吴贤军,赵麟斌 《企业公关》[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赵泓 《企业媒体公关与危机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四篇: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
二、考点点拨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3.4.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道回声及其利用。
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重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及乐音的三个特性
6.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分。
三、跨越障碍
(一)发声体在振动。
用手接触自己的喉咙,并发出声音,感受一下。我们发现手有麻的感觉,这是由于声带的振动。看来是因为声带的振动才使我们发出声音。蟋蟀没有声带,它的叫声是靠翅膀的摩擦发生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发出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当向水中投入石块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水的振动产生的。
例
1、周一的早晨,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一阵风吹来,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
,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不再。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声音必定有振动。答案:振动
振动
例
2、请举出下列声音发出的声源是什么? 弹吉他时,吉他发出美妙的声音。鱼儿在水里游动,发出的声音。向暖瓶中倒水时,发出的声音。
点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可以是气体,液体还有固体。只要有振动就有声音产生。当发声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也就停止。答案:
琴弦,水,空气。
(二)声音的传播靠介质。
将一个发声的电铃放入一个大的空瓶中封闭,并与抽气机相连,开始我们还能听到清晰的铃声,随着抽气机的工作,电铃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就听不见了,只看见仍在不断振动的电铃。这说明电铃仍然在发声,只不过是没有传出来。看来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我们把这种媒介称为介质。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多数都是靠空气这种介质来传播的。而空气又是由许多气体组成的,所以任何气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岸上的小朋友在大声地吵嚷,这时在湖边垂钓为什么鱼不容易上钩?看来鱼听到了吵嚷声,这个声音是靠空气和水传入鱼的耳朵中的。这说明水也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科学家做出电子诱鱼器放入网中,鱼通过水听到声音,就会自投罗网。不但水可以传声,而且任何液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土电话的游戏同学们都玩过,这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综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任何物质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例
3、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进行交流时,不能直接交流。而是采用无线电交流,请问宇航员们为什么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进行交流呢?
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在太空中没有空气,那么也就意味着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太空中传播。那么宇航员们也就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地进行交流。
所以要通过无线电。
例
4、噪声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抵制噪声的影响,有的家庭在安装窗户上的玻璃时,往往采用双层的中间为真空的玻璃,请问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削弱噪声的影响呢? 点拨: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当外面的噪声传入玻璃中间的真空时,因为没有介质,所以声音将不会再传播,那么声音也就到达不了房间,所以削弱了噪声的影响。
(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200m/s。
例
5、自来水工人甲在一根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数次敲击声。
点拨:声音的传播有三条路径:沿自来水管(钢铁)传播、沿管内的水传播、沿管外的空气传播。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自来水管中速度最快,所以最先听到,在空气中最慢,所以最后听到。
答案:C
例
6、某一运动会上100 米赛跑时,计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按表计时,问裁判员给运动员少计了多少秒钟?
点拨:运动员站在发令枪跟前,而计时员则在终点,离发令员100米,枪声传播100米远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运动员开始起跑时,计时员因没有听到发令枪而并没有计时,故枪声传100米的时间就是晚计时的时间。
答案:v=s/t=100m/340m/s=0.294s
(四)乐音的特性
(1)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或是强弱。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来决定的。
例
7、“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趵突泉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产生的声音()A、音调高
B、音色美
C、响度大
D、都不正确 点拨:“波涛声震大明湖”表明声音的响度大。形容声音振动的幅度大。答案:C
(2)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也就是物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Hz来表示)
一般女孩的声音比较清脆,表明声音的音调高;而男生的声音比较浑厚,低沉,表明男孩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例
8、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点拨:对于琴类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琴弦的长度还有琴弦的松紧程度来调节。一般当琴弦越紧和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3)音色又叫音品:它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它是由发声体本身来决定的。例如我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可以知道来者何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例
9、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往往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音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三大特征中
来进行判断的。
点拨:花盆有裂缝会对产生声音的品质有影响,没有裂缝时,花盆所产生的声音圆润,持久,如果有裂缝,花盆产生的声音刺耳,短促。
答案:音色
四、本节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的三大特征都是重点内容。在理解响度和音调的区别时,同学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理解。如喜欢唱歌的同学在模仿某一位演员唱歌时,有时候会感觉唱不上去,实际上就是发生声音的音调达不到。简单地理解就是音调是反映声音的清脆与浑厚,而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强弱。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1.下图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嗽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2.如图所示,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3.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5.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_________.6.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_________.7.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8.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10.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
1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12.若蜜蜂的翅膀每分钟振动3600次,则其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13.响度的大小跟______和______有关.声音的高低决定于_____。
14.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能被人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1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 16.先轻敲一下大钟,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17.当听到几个熟悉的同学谈话的声音时,你往往很容易判断出都是谁在说话,这时你判断的主要根据是它们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18.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19.用两个金属盒或塑料瓶盖,中间串上一根塑料绳,做成一个土电话,这是利用了(:)A.回声;
B.空气传声;
C.固体传声快;
D.气体传声快。
20.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声音的条件是()A.有发声体;
B.有发声体和介质;
C.有介质和耳朵;
D.有发声体、介质和耳朵。【试题答案】
1.振动
2.空气(柱)
3.锣面停止了振动
4.固体
5.水(液体)也能传声 6.空气
7.D
8.A、C 9.不符合.因为太空是真空,天狼号爆炸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传到神鹰号上.10.340 m/s×2.6=884 m/s 11.响度 音调 音色(音品)
12.60 13.振幅
距发声体的远近
频率 14.音色
15.B
16.A
17.A
18.B
19.C
20.D
第五篇:网络新闻写作
关于网络新闻写作
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下各阶层特别是青年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获取新闻的主流渠道。网络新闻的影响力正在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的技术格局、内容格局和市场格局。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传统的新闻学,但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层次化、实时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上有着相应的体现。因此,关于网络新闻的写作,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与利用传统新闻写作的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其发展变化的新规律。
目前网络媒体上的新闻,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复制新闻和原创新闻。所谓复制新闻,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来的新闻。各个新闻网站把传统媒体的新闻搬上了网络,然后大家再彼此搬来搬去。原创新闻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彭兰将网络新闻写作形式定义为层次化写作。所谓层次化写作完全取决于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当受众浏览网页的时候, 最先看到的是主页上的新闻标题, 其次通过点击进入次层次链接, 完成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的阅读行为。一件网络新闻作品通常可以分解为下列层次。层次之一:标题;层次之二:网络新闻导语;层次之三:新闻正文;层次之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层次之五: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当然,不同新闻作品的层次划分并不相同,每一层次所担负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总体上看,这种作品的多级性特质是存在的。在这一系列的阅读行为过程当中,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层次, 无疑具有是否可以引发受众阅读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而接下来的第二层次即导语部分, 则基本上提前完成了网络新闻受众的整个阅读行为。从这一意义出发,对于现在的网络新闻受众来讲, 其阅读行为大多数情况下结束于导语, 第二层次的写作。现在我们就分别谈谈这两个层次的写作。
一、关于“网络新闻标题”
它应该能满足最基本的信息获知需求。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标题是引导读者向深层信息进入的第一航标。突出重点、强调新意、简洁明快的标题会吸引、刺激、引导读者点击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而蹩脚的标题则会沦为深层新闻内容展示的直接障碍。因此,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说,该如何作出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简洁而不简单
网络新闻标题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单行化。网络新闻标题要比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标题更为简洁传神,耐人寻味,要求做到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简洁的标题要尽量包含这些要素:说明一个新闻事实;突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揭示新闻中最新、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要求或许不能同时在一个新闻标题中实现,但实现的成分越多,其新闻标题的质量就越高。为了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完整地了解最重要的新闻因素,需要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内完成对重要新闻的概括、描述和引导。这就要求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网络读者绝对不喜欢在文山字海中艰难跋涉,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最前端。
从目前互联网接收终端所限定的版面布局结构上看,一则新闻需要有个单独一行的、言简意赅的、一般不要超过25个字的标题。要确保这个标题的前20个字能够描述这一新闻的本质性内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遣词造句要格外精心。但是,许多新闻网站对新闻标题重视不够,推敲不够。由于网上的新闻面广量大,时效性的要求比传统媒体高得多,很难从容不迫地推敲新闻标题,加之网络媒体的一些从业人员未经过新闻工作的专业培训,对新闻标题片面追求字数的精简,造成有些标题制作粗糙,甚至连基本的准确都难以做到。如2001年4月1日,美军侦察机在南海撞毁我军飞机后,个别网站拟制的标题是:《中美战机南海上空相撞》。字数倒是不多,但是连基本的事实都没有表达清楚。相比之下,人民网的标题就做到了简洁地表达新闻事实的要求,该网站新闻专题的标题是:《美侦察机撞毁我军机事件》。12、温情而不煽情
网络新闻标题的温情包含了亲和性、贴近性与人文关怀等精神素质,通过浓浓的人情味,触及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使受众对新闻欲罢不能。2002年1月《天津日报》登载关于流 感的数条消息,题目是:《医患携手战流感 一些市民患上“流感恐惧症”》,搜狐网转载这条新闻时,将题目改成:《见面问候“你感冒了吗” 天津市民患上“流感恐惧症”》。通过见面问候这一个细节,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使浏览这条新闻的人感受到一种亲近感。类似的题目还有《华人爱情观网上调查北京人爱了就要结婚》等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网站为了赚取点击数,把温情做的变了“味”,把标题的煽情作为惟一的卖点,很多标题对新闻断章取义,有些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让人点击后大呼上当。这样的标题带来的效应只能是暂时的,任何一个明智的读者都不会永远受骗。
3、通俗而不庸俗
网络的受众群非常庞大,各种阶层的人都有,通俗就成为网络新闻标题不可或缺的因素,运用朴素、直白的标题将新闻的主要内容点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这看起来简单,实际是很见编辑功力的。比如说,《日将停止对华经援 无援助中国照样行》,一句“无援助中国照样行”用通俗易懂的手法表明了这条新闻的主旨。类似的还存《北京高收入人群调查收入最高的都是‘头’》、《日货纠纷没完没了》、《克隆人真的要来了吗》、《律师与联通掰手腕儿》等等。
但是,我们要明白通俗不等于要降低标准,不等于迎合低级趣味。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甚至低级的词汇来制作标题,只会使读者反感,影响网站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
4、生动而不生硬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标题也是如此,要想吸引受众,除了实质性的内容外,表达的形式也很重要。在准确的前提下,应在鲜明、生动上下工夫。如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多家网站开设纪念专题,名称多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而央视国际独辟蹊径,将专题命名为:《阳光下的西藏》。“阳光”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地描绘出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的繁荣进步。生动的网络新闻标题,多体现于修辞手段的恰当运用,在不经意间传达了编辑的意向与情绪,比如(《车市“小鬼”当家》、《哈尔滨动物园动物光棍多)、《温州鞋杀回上海滩》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得标题“标新立异”,但是一定要运用的恰如其分。否则会显得生硬,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形成对读者的误导。因为在快速阅读中,这类标题有时会难以让读者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比如说:《永别了病毒:纪念群亡灵》就让人感觉不知所云。
二、关于“网络新闻导语”
在传统新闻写作当中, 导语写作经历了由“第一代导语” 向“ 第二代导语” 转变的过程,即由“全型导语”向“倒金字塔式结构导语”转变。下面以新浪网的一篇特别策划为例,具体分析网络新闻写作中导语的重要性。
2005年11月22日新浪网新闻中心搞了一次特别策划: 《历史性的一步再遇挫折 户籍改革究竟难在哪》。整个特别策划应该可以作为一篇关于我国户籍改革的综合性报道。大标题设置颇为惊心动魄, 极易引发读者阅读欲望。通过点击进入第二层次链接,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7个分标题, 将整个综合报道分为7个板块, 依次为:
1、户口故事: 如何跨越你我的“楚河汉界”。
2、户籍解读: 符号的意义和沉重的现实。
3、制度之辩: 枷锁还是保护伞。
4、改革之路: 十字街头 徘徊不是选择。
5、样本剖析。
6、焦点透视。
7、前景分析: 户改尚需跨越的几道障碍。全部7个板块共计由18 篇各带有小标题的文章组成。整篇报道跨度大、覆盖面广、分析深刻。充分显示出网络媒体在信息总量、背景材料链接以及文章篇幅等方面较之印刷媒体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其中18 篇小标题文章均以导语部分呈现, 而要想阅读全文则需点击进入下一层次链接。现举其中导语二例:
(一)一个符号的前世今生
户籍制度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据甲骨文记载, 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 有“登人”或“登众”, 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制度的萌芽。[全文]
(二)三大弊端带来社会不公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存在着三大弊端: 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 被人为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值”。[全文]
例(一)属于叙述式导语。在导语中直接交待我国户籍制度的萌芽。为正文部分的进一步叙述打下伏笔。例(二)属于概括式导语。在导语部分即明确概括出我国户籍制度的三大弊端。而之后的正文部分是进一步对三大弊端进行详尽地叙述。对于如此篇幅巨大的新闻报道来说, 通篇阅读全文显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网络新闻受众本身就具有追求信息更新速率, 注重阅读效率的特点, 因此以第二写作层次出现的导语部分, 无疑成为网络新闻受众了解信息概要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8 篇导语的浏览, 完全可以掌握整个新闻策划的主旨, 从而对关于我国户籍改革的情况有了一个概要性的掌握。正如前文所说, 绝大多数的网络受众会止步于第二层次的阅读, 即完成导语部分的阅读之后便结束整个阅读行为。
那么,如何写好网络新闻导语?
1、精心构思, 了解网络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
写作网络新闻导语的时候, 写作者应时刻意识到网络媒体的特性是有区别于印刷媒体的。换句话说, 应当时刻意识到如何写作才能够迎合网络受众的阅读习惯。由于网络新闻受众在浏览网站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断更替闪动的图片, 甚至是五花八门的网络广告的干扰, 这样导致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较之印刷媒体明显减弱。最终导致网络受众在阅读网络新闻时,明显表现出跳跃式阅读倾向, 即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性极大。因此要求在写作新闻导语时, 可以尽量多使用概括式导语。尽量做到在阅读者目光移开之前, 为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新闻内容。
下面对一则例文做具体分析:
新华网台北11月24日电 距离2005 年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投票日只剩10 天, 岛内“蓝(包括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绿(包括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两大阵营竞争十分激烈, 各自在一些县市自认有胜算, 在一些县市则双方均认为“选情紧绷”。
此篇导语开始即点出距离选举日只剩10天, 较好地营造出紧张气氛。接下来在叙述岛内“蓝”、“绿” 两大阵营时, 使用括号说明的形式, 在有限的行文篇幅当中,对特殊名词做了较好的解释, 使得信息传递量得到较好地充实。最后用“选情紧绷”一词扣题。作为一篇概括式导语, 作者在写作时考虑到了网络新闻对时效性的强调, 将新闻点放在“只剩10 天” 上, 极具时空紧迫感。同时对选举情况复杂的局面, 使用“选情紧绷”一词作到概括性报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网络新闻作者还应该时刻意识到网络的全球化特点。只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写作过程当中才能够尽量减少地域局限性, 而写作出标准化意义上的新闻作品。
2、灵活写作, 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
网络媒体的特性无疑为写作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灵活的写作平台。网络新闻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在这里将会得到更为强烈的表现机会。对于像新闻网站中即时新闻这样的新闻栏目, 为记者提供了近乎实时的新闻发布园地。这一点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印刷媒体, 在发布信息方面最显著的区别所在。然而为了适应网络媒体的即时性新闻报道要求, 网络媒体记者能够考虑使用更为灵活的写作方式,但是归根结底, 新闻信息的写作还是要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之上。考虑到网络受众阅读习惯中跳跃性明显的特征, 网络新闻导语在写作时, 已没有必要死守传统新闻写作当中所要求的“5W” 要素俱全。完全可以根据报道内容突出其中“3W” 或者“2W” 即可, 在这一点上与近年传统媒体所倡导的“ 第二代导语” 写作有相近之处。
不过作为网络媒体更应该体现出网络新闻的特色。
下面结合例文作简要分析:
新华网快讯: 11 月27 日18时,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来到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路75 岁的退休老干部庞玉成家里, 喝下了松花江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
网络媒体无疑是最适合报道突发性事件的媒体之一。各大门户网站及专业新闻网站的即时新闻和滚动新闻栏目, 将以最快速度提供给受众事件发展的最新进展。因而网络新闻导语往往可以不必面面俱到, 而是集中报道“5W’中的2到3个W, 从而收到更佳的效果。上面是一则极具动态感的新闻导语, 在“一句话”新闻导语里面,“市长喝下第一口水”给读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报道恢复供水可以有很多个层面, 但是记者选取的报道角度鲜活、有说服力。像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动作, 足以胜过更大篇幅的平铺直叙。
3、明确作用, 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阅读欲望。
网络新闻导语在整篇新闻报道当中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已毋庸赘言。但是对于整篇新闻报道而言,导语毕竟仅仅是新闻报道的开端,而并非文章的终结。明确网络新闻导语在网络新闻报道中所处的位置, 对于写作优秀的网络新闻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美国新闻网站所发布的新闻报道大多采取新闻导语和正文位于同一页面的形式。美国有学者将这种形式称之为“T 模式”。即把新闻导语部分比喻为英文字母“T” 的横杠部分, 而将文章主体比喻为下面的一竖。很显然, 字母“T” 的上下两部分共同构成一篇均衡完整的新闻报道。尽管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客观上存在量化差异, 网络受众存在对信息需求面广, 单位信息需求量小的特点, 但是作为信息提供者一方仍然要尽最大努力写作好新闻导语一“T” 的横杠部分。而写作好的导语部分的意义在于引发受众继续阅读新闻报道正文的欲望。对于导语和正文位于同一页面的情况来说, 客观上为受众纵深阅读新闻躯干部分提供了方便条件。而我国目前新闻网站大多采取导语和正文处于不同页面的形式, 对于需要进行纵深阅读的受众, 必须点击进入下一层次的链接, 如此, 在客观上或多或少为阅读正文制造了障碍。
下面结合例文作简要论述:
新华网北京11 月27 日电一位古稀老人近日在哈尔滨市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 用550万元(包括住院费及其家属按照医生吩咐从国外购买药品用于治疗的费用)“买” 来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此事一经媒体披露, 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地震”。有关人士认为, 这一天价医药费事件再次揭开了我国医疗界的四大“伤疤”。
此例文作为一篇综合报道的导语, 全面使用了新闻报道基本要素“5W”。在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事件的基本情况之后, 在导语的结束部分提出“ 我国医疗界的四大‘ 伤疤’, 为受众继续阅读正文部分对所谓“四大伤疤”的论述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可以设想, 如果该则导语没有后面这一句设置悬疑, 相信受众对于继续阅读了解更多有关我国医疗界阴暗面的欲望会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这是一篇相当不错的网络新闻导语, 作为“T”字母的横杠部分, 它很好地完成了引发受众阅读欲望的任务。
4、追求“爆料”, 切记要遵守新闻写作真实的原则。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 网络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 较之传统新闻媒体, 几乎24 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给受众巨大的信息量。这种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对于信息的接受方来讲无疑是一大幸事。然而, 在很多时候, 网络也会是一柄双刃剑。追求快速、新奇的“爆料”成为各大网站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一味追求快速抢发, 往往造成对新闻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核实不够, 对新闻信息的来源重视不够的结果, 而直接导致新闻信息真实性的降低。这也正是网络受众常常对网络新闻诟病的原因所在。
网络新闻记者在写作新闻报道的时候, 应当尽量避免刻意制造耸人听闻的传播效果。当前网络新闻导语的写作当中普遍存在夸大、语义暧昧以及玩弄文字游戏的不良现象, 而这些
往往会对受众产生误导, 甚至于混淆视听, 而大大有悖于新闻作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原则。尽管媒介的形式不同, 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的职业道德不会改变。尽管网络世界包罗万象、鱼龙混杂, 只要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从自身做起, 严格遵守职业规范, 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清明诚实的网络新闻世界。
三、关于“网络政务新闻”
作为一家政府门户网站,应在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问题并正确引导舆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确保在每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不能缺位。
笔者认为应该避免过去“大而全”的报道模式在“巧而精”上下足功夫。在一些政务新闻中, 常常是面面俱到、长篇累牍, 这种“大而全”的报道形式, 受众看完后不知所云, 最后留下的印象是“噢, 今天开会了!”造成这种“大而全”政务新闻的原因有很多, 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一)政务报道的局限性使记者觉得难以作为, 主观能动性受挫。拿会议新闻来说,真正“报会”的人少了,“混会”的人多了。有的记者仅到会场点个到, 要份材料就赶往下个会场;有的记者甚至在会场里聊天、看小说、打盹,最后拿到通稿应付了事。“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这样的新闻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呢。
(二)政务报道的“模式化”使报道形式僵化和内容雷同。通常在政府部门的会议消息稿中, 会罗列了一大堆事情: 什么会议召开、什么领导人出席、接见会议外宾、讲了什么话等会议程序稿, 这样一来, “全面”了却出现“流水账式”的报道, 最后刊播后可能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三)政务报道中专注于宏观、堆砌数字, 忽略主体事件、人物和细节。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承载于主体人物的生活、命运和呼吸中。我们的一些媒体在报道政府重大决策时, 却往往流于空泛。
(四)报道记者的“角色易位”。实际工作中, 因记者平时在政府部门“跑”得太近了, 潜意识里容易作部门的“代言人”, 稿子偏重于官方“看点”, 而忽视百姓感兴趣的“新闻点”。一篇报道下来, 往往变成某一行业或部门的工作总结。客观地说, 一提起媒体改进政务报道, 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会议。其实, 政务报道所涉及的范围远非会议, 有政务活动因素介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此之列, 其中会议仅只是一个新闻挂钩和由头。因此,“瘦身”政务新闻就不是仅仅缩减或者摒弃会议报道那么简单了。我认为做好政务新闻要在“巧”字上下题立意, 在“精”字上着墨夯实。
首先, 改进政务新闻报道,必须遵循党性原则和新闻价值规律, 在写稿时心里永远装着受众。在报道中, 要突出有新闻价值、受众关心的内容;不以与会者官阶级别作为新闻价值的标准。在报道会议消息、领导人讲话、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等这些事件时, 不是报道什么会议召开或者什么领导人发表什么讲话。而在于在这个会议上, 人们或领导人讲了什么新鲜的话, 或回答了公众关心的什么问题。
其次,力戒形式主义。在政务新闻报道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屡见不鲜,虽然这类报道不是主流,数量也不多,但却严重影响了政务新闻的传播效果。形式主义的新闻报道主要以下特点:夸夸其谈、内容空洞;文山会海、脱离实际;形式呆板、索然寡味。克服政务报道中形式主义的根本途径就是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办事。
再次,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具体的采写过程忠,要善于通过讲述小的事实来体现大的主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大手笔的形势报道,相反,大的形势报道由于占有的材料比较全面,视野开阔,有深度,有利于受众对形势的理解,也有利于受众准确把握具体的新闻事实。但这种形势报道往往过于宏观,接近性不够,又会给受众的理解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要是普通受众对一个同他的经验和利害关系看上去不那么密切的主题发生兴趣。这就需要从受众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小的事实入手,来阐明大的主题,要让受众认识到这次些新闻事件是与他有关系的。
最后,通过深度开发“过程”。对公众来说, 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比如, 政府举办价格听证会, 受众需要看到听证结果, 但更想知道结果是如何形成的。作为记者, 只要认为有必要深挖的政务报道, 就应写出新闻背后的“故事”, 或组合或系列或解读或剖析, 以显露蕴藏在“过程”中的经济、思想等内涵。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功能,也是人民群众对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最为迫切的要求之一。“瘦身”政务新闻反映百姓呼声, 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随着国内外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和网民不断增长,我相信,常德市政府网站的发展壮大最终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个明亮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