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网络金融状况

时间:2019-05-14 22:1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外网络金融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外网络金融状况》。

第一篇:国内外网络金融状况

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概况

美国于1971年创立的Nasdap系统,标志着网络金融这一全新的经营方式从构想进入到实际运营。1995年10月18日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预示着网络金融已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7月3日,西班牙Uno-E公司同爱尔兰互联网银行第一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的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Uno First Group。两家公司跨洋重组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服务体系。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络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从网络银行到网络保险,从网络个人理财到网络企业理财,从网络证券交易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网络金融服务。网络银行走向成熟,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开始受到青睐。网络金融已相对成熟、完善、并初具规模;网络金融的服务多元化、全能化、综合化,内容集成度相当高而且创新频繁;网络金融业之间竞争激烈,消费者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网络金融业的参与主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外,还有信用卡公司、纯网络银行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业开始全面使用计算机,金融电子化时代来临。90年代初,我国金融专用网络体系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1993年,中国政府宣布将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后,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一个集国家宏观金融管理和监控、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和对外提供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形成。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正逐步跨入网络金融时代。

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较完善的通信网络系统。中国银行于1996年10月率先开始网络银行服务。2000年6月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国内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全面开通,正式开始对外提供发证服务。我国的网络保险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而言,网络硬件条件不错,软件开发方面也有一定发展,但是由于大多数公司经营管理的标 准化程度不高,随意性较大,使得应用效率偏低。但少数公司对网络化建设和应用的比较好。

1997年11月“中国保险信息网”开始运行,成为中国网络保险发展的里程碑。自1997年以来,网络交易方式在我国券商中得到迅速的推广。1997年3月,“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推出多媒体公众信息网网上交易系统,揭开了我国网络证券的帷幕。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理财等网络金融业务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金融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务的主流形态,对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网络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使金融非中介化加剧,使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和传递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第二篇:国内外生物信息学发展状况

国内外生物信息学发展状况

1.国外生物信息发展状况

国外非常重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各种专业研究机构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生物科技公司和制药工业内部的生物信息学部门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美国早在1988年在国会的支持下就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其目的是进行计算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构建和散布分子生物学数据库;欧洲于1993年3月就着手建立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日本也于1995年4月组建了信息生物学中心(CIB)。目前,绝大部分的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库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3家数据库系统产生,他们共同组成了 DDBJ/EMBL/Gen Bank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每天交换数据,同步更新。以西欧各国为主的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EuropeanMolecular Biology Network, EMB Net)是目前国际最大的分子生物信息研究、开发和服务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英、德法、瑞士等国生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在共享网络资源的同时,他们又分别建有自己的生物信息学机构、二级或更高级的具有各自特色的专业数据库以及自己的分析技术,服务于本国生物(医学)研究和开发,有些服务也开放于全世界。

从专业出版业来看,1970年,出现了《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这本期刊;到1985年4月,就有了第一种生物信息学专业期刊《Computer Application

in the Biosciences》。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专业期刊已经很多了。

2国内生物信息学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相继成立了北京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华大基因组信息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信息中心,部分高校已经或准备开设生物信息学专业。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学科设立了生物信息学项目,并列入生命科学部优先资助的研究项目。国家 863计划特别设立了生物信息技术主题,从国家需求的层面上推动我国生物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3]。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及诸多原因,我国的生物信息学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在PubMed收录的以关键词“Bioinformatics”检索到的历年发表的文章数,可以看出大量的研究文献出现在21世纪以后。其中我国共有138篇占全部5548篇的2.5%,而美国则发表2160篇占全部的39%之多(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2月15日)。我国学者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发表的有高影响力的论文只有不到美国学者发表数量的6%,差距相当大[4]。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一些著名院士和教授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显露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有的在国际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如北京大学的罗静初和顾孝诚教授在生物信息学网站建设方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陈润生研究员在EST

序列拼接方面以及在基因组演化方面、天津大学的张春霆院士在DNA序列的几何学分析方面、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郝柏林院士、清华大学的李衍达院士和孙之荣教授、内蒙古大学的罗辽复教授、上海的丁达夫教授等等。北京大学于1997年3月成立了生物信息学中心,这个中心在1996年欧洲EMBNet扩大到欧洲之外时已正式成为中国结点(每个国家只有一个结点),目前已有60多种生物数据库的经常更新的镜像点。近年来,它已组织过多次国内和地区的培训班及会议,有着较广泛的国际联系。另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大学等等都先后开展了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许多大学都设立了生物信息学专业,并同时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

各种学术会议及论坛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在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于1997年9月和12月召开了第80、87次香山会议,首次邀请有关专家就“DNA芯片的现状与未来”和“生物信息学”进行探讨。1999年3月,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和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举办了“北方生物信息学学术研讨会”。1999年4月,北京大学举办了“国际生物信息学讲习班”。2001年4月,由北京市科技委员会、中国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北京

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生物工程学会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生物信息学大会”在北京召开。2003年11月28-29日,中国科协“生物信息学与进化计算”第8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成功召开。这次论坛是中国科协举办的一次多学科交叉的盛会,旨在促进国内青年科学家在这一全新领域内的相互交流,促进该学科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国内首次以“生物信息学”为主题的一次多学科交叉的青年科学家论坛。与会者一致认为系统生物学、非编码区功能研究、基因调控和相互作用网络等是当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尽管如此,真正开展生物信息学具体研究和服务的机构或公司仍相对较少,仅有的几家科研机构主要开展生物信息学理论研究,声称提供生物信息学服务的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也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辅助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而且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国内互联网上已有的几家生物信息学网站,大部分偏于所有生物(医)学领域的新闻报道,而生物信息学专业技术服务的含量太少,这就与国外有了较大差距[5]。

3我国生物信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一般的教授、教师能力有限,有些甚至对生物信息学本身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正规的训练,很少了解目前的研究重点、热点和今后方向。由于所

申请的经费支持力度和持续时间原因,大多数学者只能选择易于获得研究成果的科研项目,一般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这可能与我们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短平快”思路和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教育体制上的原因,科研项目的分配问题、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育不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创新性地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也可能是症结所在。另外,生物信息学对信息交流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Internet的畅通,我国曾经有人为的限制访问或限制流量这些今后回顾时会成为苦涩消化的举措[6]。目前我国的科研经费真正投入并落到实处的占国家GDP的份额还很小,科研经费问题进一步限制了生物信息学在我国的发展。

4展望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对刚起步的我们来说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后基因组时代”给我国的生物信息学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舞台。生物信息学首先是一门信息学,所以我们必须端正一些可能的认识错误,必须呼吁引导更多的计算机、数学、物理学人才加入到其中的研究。统计学、概率论、组合数学(尤其是图论)、拓扑学、运筹学、函数论、信息学、计算数学、群论、人工智能,都已经在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应尽快缩小我国在计算机信息学的核心技术、巨型计算机的应用以及互联网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7]。

加大大学生物信息学教育力度,广泛开办生物信息学专业,充分利用我国的丰裕的智力资源,培养生物信息学基础人才,并以此为根本,进一步挖掘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的有志之士,强化生物信息学学术研究氛围。政府也应该加大在生物信息学方便的投入力度,建立我们自己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构建强大的生物信息学科研平台。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生物学、医学、农业、环境科学、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的研究必将起到深刻的作用,生物信息学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必将为这些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第三篇:国内外金融论坛情况1.30

目录

一、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

二、海峡金融高峰论坛

三、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

四、中国普惠金融论坛

五、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

六、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

国内外知名金融论坛情况

一、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

五月草长莺飞,万物重启增长,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关注世界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趋势、新实践、新动力,聚焦中国与世界、改革与政策、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诚邀权威、核心的专业人士共议中国这场万众瞩目的全面改革,就中国与世界金融形势做出深刻的分析、解读及预测,探寻中国与世界良好互动、共同发展的未来之路。

论坛理事会是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组织决策机构,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成员担任。负责提名论坛组委会成员及论坛主席,对五道口论坛的议程议题设置、嘉宾邀请人选、以及相关组织形式进行指导。论坛理事长负责召集主持论坛理事会,签署发布论坛主旨、各项倡议和决议;组织理事成员对论坛主题、议程和形式进行决议。首任论坛理事长拟由吴晓灵担任。论坛组委会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清华金融评论》编委会、学院及国家金融研究院院务会成员共同组成。负责五道口论坛整体组织工作,制定论坛主题、议程和组织形式,并对论坛合作机构、合作形式提出咨询建议。组委会主席同时担任论坛主席,首届论坛主席拟由吴晓灵、李剑阁共同担任。论坛秘书处是论坛的执行机构,代表学院和论坛组委会进行联络和传播,完成五道口论坛的会务筹备工作。秘书长负责指导秘书处进行会务筹备工作,掌握论坛筹备进度,对日常工作事务进行决策。首届论坛秘书长由廖理、聂风华担任。

(一)时间

2014年5月10日-5月12

(二)地点

清华大学 新清华学堂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

协办单位:《清华金融评论》

(四)近几届主题

2014年主题论坛一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与投资者保护

主题论坛二 互联网金融论坛

主题论坛三 资本项目开放,全球资本流动及金融风险控制 主题论坛四VC/PE投融资论坛

(五)主要嘉宾 祁斌,中国证监会创新业务监管部主任、兼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执行院长

宋丽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慎峰,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董事长

李 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局长 王东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 如,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晓灵,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廖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 谷 澍,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樊大志,华夏银行行长

马蔚华,永隆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张维功,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创始人 赖智明,财付通总经理

郭树强,天弘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Soul HTITE,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 廖 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季小杰,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

廖 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致辞

樊爽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

王科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副主任 董俊锋,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 王 梅,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副总经理 陈 欢,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 盛 佳,网信金融CEO 顾晨炜,挖财网总裁 何剑波,家财网CEO 孙宇晨,Ripple labs 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李 林,火币网CEO 安丹芳,金信财富 COO 高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家族课程主任、中国金融案例中心执行主任 Randel S.CARLOCK,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家族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教授

陈爱莲,万丰奥特董事长

邵仲毅,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立勋,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刘鹏,康奈尔大学副教授

郭炳濠,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张佳伟,瑞士信贷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

陈长春,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稳盛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张志平,香港东英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五道口校友会会长

夏 斌,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王一萱,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兼资本市场研究会秘书长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陆 磊,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马 宁,高盛亚太金融研究团队联席主管、高华证券研究总监朱从玖,浙江省副省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席

李剑阁,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

Richard N.COOPER,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美国原副国务卿

吕家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

李稻葵,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

黄海洲,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周皓,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

陆 磊,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Stijn CLAESSEN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副部长 Sean D.CAMPBELL,美联储联邦储备委员会研究与统计局副局长

Charles K.WHITEHEAD,康奈尔大学法律学教授 乔依德,卓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周皓,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

张琳,中央电视台 财经频道首席金融记者 王忠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

杨文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 熊晓鸽,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靳海涛,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 杨 镭,华山资本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王永华, 天图资本董事长范文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蔡鄂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熊志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蒲 坚,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Tobias ADRIAN,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纽约联储高级副总裁兼资本市场部主管

Daniel COVITZ,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研究与统计局副局长 Nellie LIANG,美联储金融稳定政策与研究办公室主任 严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Tobias ADRIAN,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纽约联储高级副总裁兼资本市场部主管

Stijn CLAESSEN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副部长 周皓,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

李文泓,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 Donald KOHN,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原副主席

Mark WYNNE,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达拉斯联储副行长;国际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全球化与货币政策研究所所长

金中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二、海峡金融高峰论坛

海峡金融高峰论坛是海峡金融论坛促进会旗下品牌会议活动,由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亦春教授倡导发起,旨在为两岸金融业界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研究机构等搭建对话平台,促进金融业界合作与创新发展。

(一)时间

2012年3月29日--3月30日

(二)地点 福建武夷山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

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四)近几届主题

2012年首届金融高峰论坛――2012年中国金融创新发展 2013年海峡金融高峰论坛――聚焦两岸金融合作,助力中华经济腾飞&; 2014年海峡金融高峰论坛――两岸金融合作与经验交流

(五)主要嘉宾 2012年出席论坛嘉宾

张亦春: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

李丹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广东金融学会副会长

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赵学峰: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物

刘亚胜:南平市副市长 2013年出席论坛嘉宾

雷春美: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

龚清概:时任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亦春: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魏迎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现任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裴长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沈中华: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 杨再平:中国银行业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林定芃: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财政金融组顾问,台湾中华财金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

颜政德:台湾新竹市城市营销暨永续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新竹市政府市政顾问

周希烱:厦门大学台湾校友会秘书长、中华企业管理交流协会秘书长

2014出席论坛嘉宾

雷春美: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委统战部部长 卢承圣: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省委网络办、省互联网信息办主任

张亦春:中国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国家级金融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海峡金融论坛促进会发起人

姚佑波:福建省委统战部部务会议成员

沈中华: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台湾金融管理学会秘书长、台湾领导人财经顾问 汤华:新华社福建分社党组书记、总编辑 刘志坚:福建省委网络办专职副主任

沈文策:海峡金融论坛促进会秘书长、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民源:福建省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彭洪明: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

赵学峰: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

汪洁生:福建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王进作:福建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副支队长

林宝清: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保险学科学术带头人、温州大学城市发展学院副院长

郑振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厦门大学金融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金融学会副会长、《金融学(季刊)》主编

朱孟楠: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金融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金融学会副会长

傅毅辉:厦门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胡援成:江西财经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金融学资深教授 王家春: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总经理

唐智: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福州分行行长

陈越:交通银行台湾分行首任行长,厦门分行高级督察 林定芃: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财智金融组顾问、台湾中华财金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卓越》杂志发行人

吴惠杰:台湾中华企业管理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盛州医药包装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助、曾任台湾渣打银行行政长

周希烱:厦门大学台湾校友会秘书长、台湾中华企业管理交流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华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学会秘书长

吴思颖: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产业金融处经理

李源钟:华湾融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兆丰国际商业银行董事、台中商业银行董事

刘昭吟: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襄理 高瑞华:君龙人寿董事兼总经理 欧文杰:台湾南山人寿财富管理区经理

三、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

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英文名称为Macro-FinaceSummit of China,缩写MFC)(以下简称&;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性组织。

借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东风,论坛于2013年10月16日于北京CBD正式召开第一届会议,此后每年定期在北京召开。

论坛将&;大跨界、大融合、大讨论&;作为会议主题,将&;专业高度&;及&;跨界融合&;的&;根&;深深扎进广大实体企业的&;土壤&;,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金融和经济崛起的战略需要!论坛立足金融,通过对&;大国发展战略下的中国金融强国梦&;的持续不断地发声,为政府、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创新,共谋发展,共建强国的高层交流平台。通过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合作提供服务

<大金融的核心因素>精炼全球金融数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影响一国金融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一下三个因素:&;效率性&;、&;稳定性&;及&;危机控制能力&;。

&;效率性&;决定着金融系统的活力,&;稳定性&;决定着金融系统的弹性,&;危机控制能力&;决定着金融系统的张力,他们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竞争力的三大柱石。

于是,&;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亦将提高论坛效率、效能作为第一要务。

(一)时间 2013年10月16日

(二)地点

北京国贸三期国贸大酒店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大金融联盟

(四)近几届主题

2013(首届)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大跨界 大融合 大讨论

(五)主要嘉宾

柯永果:北京金融管理局副主任 王少杰: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会长 吴皓:全美华人金融协会主席

李婧: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家联盟执行会长

沈志群: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贾康:财政部财科所 吴晓求:人民大学 周春生:长江商学院 王东明:中信证券 熊焰:北交所 徐诺金:中国人民银行 黄剑辉:国开行 向松祚:中国农业银行 时宝东:北京国际信托 殷哲:诺亚财富 顾惠中:中航工业 王航:新希望集团 张兴胜:中关村发展 赵涛:步长制药 赵忠义:九鼎投资 汪潮涌:信中利 周逵:红衫资本 宋安澜:软银中国

宋海:广东省前副省长、民建中央副主席

三、中国普惠金融论坛

领航2014年普惠金融发展,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论坛暨2013中国小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评选颁奖典礼于3月20日在京隆重开幕。此次大会由国培机构联合搜狐、商界非常道共同主办,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中心、《中小企业融资高层参考》杂志承办,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中关村海淀金融创新商会、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协办,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支持。

发布了2013中国小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评选榜单,颁发&;2013最受信赖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100强&;、&;2013中国十大卓越小微金融家&;、&;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新锐企业50强&;&;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十大风云人物&;等奖项。并发布了&;小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系列发展报告&;。

论坛特邀行业高层领导,包括&;一行三会&;等政府主管领导、行业知名专家、小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行业领袖深入对话,共同研判2014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从商业模式创新角度探讨传统小微金融(小贷公司、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部、担保公司、典当行)的互联网发展思维,从合作模式角度探讨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与互联网金融(P2P、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的融合发展思维,深度分析P2P的行业标准及众筹模式的差异化发展,共谋创新与突破。

(一)时间 2014年3月20日

(二)地点 北京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培机构

联合主办:搜狐∙商界非常道、搜狐∙互联网金融频道、北京京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中心、《中小企业融资高层参考》杂志

协办单位: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中关村海淀金融创新商会、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中国 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

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和讯网

赞助单位:广东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爱投资 支持媒体:搜狐、腾讯、和讯、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金融时报、中国金融家、中国证券报、中华工商时报、财新网、中国经济新闻 网、发展改革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千龙网、证券日报、大智慧财经通讯社、金融315网

(四)近几届主题

2014中国普惠金融论坛——融合 创新 发展

(五)主要嘉宾

许善达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 李全 国培机构首席财税学家

何广文 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蒋晓勤 花都万穗小贷公司创始人 俞能宏 正奇安徽金融总裁 何嗣江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郭金山 中国典当业资深人士 胡岚 龙江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 罗明雄 京北投资管理公司总裁 杨 东 中国人大法学院副院长 刘大伟 宜信公司总裁助理 周治翰 开鑫贷副总经理 郭宇航 点融网CEO 王思聪 翼龙贷CEO 张 扬 新新贷CEO 兰宁羽 天使汇创始人

于 文 广东小贷行业协会副会长 吴逸然 有利网首席运营官

陈宝国 广东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刘 博 爱投资CRO 易欢欢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李世奇 北京担保协会会长 李明顺 好贷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罗得志 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总裁

四、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

&;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07年9月发起,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协办的定期高层学术论坛。2007年9月、2008年11月和2009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先后以&;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与银行法人治理&;、&;中国金融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为题成功举办了第一、二、三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女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顾问朱民先生、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先生、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Ronald McKinnon先生、澳大利亚驻华大使Geoff Raby先生、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兼中央财经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WingThyeWoo(胡永泰)先生等应邀发表了主旨演讲。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三届论坛,新浪财经、网易财经、教育部学术会议在线、金融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重要媒体给予了全面报道,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影响。

(一)时间 2007年9月14日

(二)地点 北京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

(四)近几届主题

第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与银行法人治理

第二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挑战

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经济复苏、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

第五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欧债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六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主要嘉宾 第一届出席嘉宾

吴晓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教授

GillPalmer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JeffreyWilliams 原深圳发展银行行长 黄益平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博士 肖耿 清华大学布鲁金斯中心主任、教授 杨再平中国银监会研究部副主任、博士

王松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赵瑞安 北京银行副行长 陈兴动 巴黎百富勤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Cohen&Steers 亚洲区执行董事 第二届出席论坛嘉宾

马建堂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博士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教授

胡永泰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兼中央财经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谭安杰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肖耿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杨再平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博士 黄海洲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博士 黄益平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博士 陈兴动 巴黎银行、博士 赵瑞安 北京银行副行长

Ulrich Volz 德国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士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松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教授 吴念鲁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史建平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东明 中信证券董事长

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经济学家、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

第三届出席论坛嘉宾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冯晓明 《中国与世界经济》(SSCI英文期刊)编辑部主任 肖耿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主席、经济学教授

Wing Thye Woo(胡永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

黄益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经济学教授 PremachandraAthukorala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安德•高登经济学系、经济学教授 Vu QuocHuy 越南国立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教授

Yungchul Park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原总统经济顾问、韩国开发研究院院长

张燕生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健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经济学教授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教授

黄益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经济学教授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

杨再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杨燕青 《第一财经日报》编委

TarhanFeyzioğlu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

Naoyuki Yoshino(吉野直行)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健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研究员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朱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韩复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主任、经济学教授

张蕾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陈瑞 香港大学

张蓉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陈高翔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滕建州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张强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赵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左昊华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站博士后 谭小芬 中央财经大学

张碧琼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经济学教授

田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金泰忠 深圳市科技工业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钟凌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艾瑶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董入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孙丽虹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邵世彬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杨朦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王志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黄亚雄 湖南工业大学 张龙清 中国工商银行

张晓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

保建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赵妍 纽约城市大学 第四届出席论坛嘉宾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经济学教授

冯晓明 《中国与世界经济》(SSCI英文期刊)编辑部主任 Barry Eichengree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Wing Thye Woo(胡永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中央财经金融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余永定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张健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 肖耿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区主任、经济学教授 杨再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黄益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 Naoyuki Yoshino(吉野直行)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 PremachandraAthukorala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 Yung Chul Park 原韩国总统经济顾问、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

第五届出席论坛嘉宾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邵滨鸿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李俊生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Charles Wyplosz 国际经济学教授 瑞士日内瓦国际研究院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杜厚文 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高海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缪建民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

Yung Chul Park 韩国高丽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

Naoyuki Yoshino 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 黄志刚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肖立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魏本华 前&;10+3&;AMRO主任 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和中国驻IMF执行董事 David Dollar(杜大伟)美国财政部驻华经济与金融特使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Il Houng Lee(李一衡)IMF驻中国首席代表

张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第六届出席论坛嘉宾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余永定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张宇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Ronald McKinnon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

Barry Eichengreen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Wing Thye Woo(胡永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中央财经金融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宋立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

Yung Chul Park 韩国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原总统经济顾问

Masahiro Kawai(河合正弘)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Naoyuki Yoshino(吉野直行)亚洲开发银行学院院长

五、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我国需要通过金融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西方金融发展理论讨论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金融自身发展的规律,主要包括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我国金融实践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确立了银行体系,成立了证券市场,发展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然而,由于特有的制度背景,我国金融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尚未完全到位,有着迫切的改革诉求。所以,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学术理论,总结我国金融实践,研讨中国金融发展,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参考。基于此,创建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

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形成了关于我国金融改革的七大建言,具体如下:

1.金融改革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但是市场化进程需要管控金融风险;

2.我国货币政策应该注重前瞻性、稳健性和可控性; 3.我国应该优化外汇储备,逐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4.我国需要通盘考虑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经济各层次的影响,兴利除弊;

5.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尚不到位,股票市场需要提高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

6.我国出现了新型的&;政企不分&;,需要解决或约束我国银行和企业中的政治关联问题;

7.金融改革是我国经济升级换代的契机,但是要督促金融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时间 2013年10月26日

(二)地点 南开大学商学院大楼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

《经济研究》杂志社

(四)近几届主题

(五)主要嘉宾 首届论坛出席嘉宾 佟家栋 南开大学副校长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经济研究》主编

杨斌 厦门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 郑红亮 《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博士 张维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张金清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李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金融系主任张成思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惠晓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科带头人、教授 何平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 郭晔 厦门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

丁剑平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安辉 大连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 田利辉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第二届出席论坛嘉宾

佟家栋 南开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经济研究》主编

郑红亮 《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博士 张维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张金清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金融系主任、教授 李建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惠晓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融学科带头人、教授 何平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

黄达业 台湾财经立法促进院院长、台湾大学教授 郭晔 厦门大学金融系主任、教授

丁剑平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安辉 大连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 田利辉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第四篇: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什么叫网络金融: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从狭义上讲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劵,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等金融服务和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是对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活动和相关问题的总称。一.网络金融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1.网络金融服务更全面直接广泛,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进行交易,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快速的软硬件设施,如Web站点,POS机,ATM机,网上银行以及客户终端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了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2.网络金融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网络金融机构无需构建庞大的办公场所,雇佣众多的营业员工,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根据美国的金融业务运行数据显示,网络银行的开办费只有传统银行的1/20,业务成本的1/10。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金融业务的开展受到的限制相对于国外较多,能够进行网络金融业务的也只是原有的大中型银行,但这样也就更加方便的开展新网络金融业务,整合原有的优势,如资金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3.网络金融服务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地域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科技软件的应用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这就为网上银行拓展跨国业务提供了条件,使得其服务能够接触的客户群更大,打破传统金融业的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信息技术的充分投资,就能够以相当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处理金融业务,从而降低运营的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

4.网络金融将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金融中介化加剧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的信息,原来体制下严格的专业分工将经受强烈的冲击,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日趋类似,同时,非金融机构同样也有实力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五篇:国内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分析

Motel最早诞生在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台湾后被台湾经营者发扬光大。考虑到汽车旅馆的消费群主要为年轻情侣,台湾经营者在风格设计上力求突破渴望,创意无限,主题设计丝毫不逊于日本。据统计,在台湾消费的人群有500万人以上(台湾总人口约2300万),约占总人口的22%。截止2011年底,台湾汽车宾馆数量已经超过900家。到台湾,汽车旅馆必定让你眼界大开。

一、国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

1952年,美国人凯蒙·威尔逊开设了第一家汽车旅馆,由于西方人“短途乘火车、长途开汽车”的生活习俗,这种自助式的汽车旅馆一问世就受到了驾车旅游者的热烈欢迎。据调查,西方有高达92%的驾车旅行者会选择入住汽车旅馆,开车旅行、住宿汽车旅馆已经成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成立于1967年法国雅高集团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酒店管理集团,在全球酒店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时候能够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收益率,也主要得益于该集团借鉴美国式的便利与低价,结合法国式的优质服务所兴建的“一级方程式”汽车旅馆和“宜必思”等中低档酒店,其收入的40%-45%来自于汽车旅馆。

国外汽车旅馆采用标准化的建造模式,前期投资规模小,内部省掉了一切顾客不需要的设施和豪华装饰,客房一般较小,没有书桌、文具、装饰品,没有壁橱和衣橱,只有床、几个行李架和一个柱式衣架等基本设施。而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成本费用,国外的汽车旅馆一般只有客人登记住店和结账离店时才有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当面服务。这就保证了汽车旅馆可以最低的价格向驾车的商务旅行者和度假家庭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二、国内汽车旅馆发展状况

虽然中国自助旅游日益兴盛,但是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助旅游者提供相应服务的汽车旅馆。目前能够提供相似服务的旅馆一是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一是以“汽车旅馆”为招牌的路边店和招待所,它们都不具备上述服务功能。而各大旅游景区景点的宾馆也以接待商务游客为主,不仅价格昂贵,针对自助旅游者的相关服务设施也极度匮乏,其中停车、加油、汽修等设施几乎没有。

目前国内具备部分汽车旅馆功能的酒店是以“莫泰168连锁旅店”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其他品牌还包括“如家快捷”、“锦江之星”等。这些旅馆以服务完善、价格低廉取胜,但是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汽车旅馆,其目标定位倾向于国内商务游客。这部分经济型酒店在设施安排上也考虑到了旅客的停车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型酒店选址集中在直辖市、省会等大中型城市的市区内,既不可能提供大量的停车位,又与自助旅游目的地较远,并不能满足自助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行业、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汽车旅馆产业的发展空间。鉴于中国汽车旅馆行业有待开发的市场现状,六星集团选择进入这一行业并快速占领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三、六星汽车宾馆引领酒店新发展

作为中国内地首家全面引进台湾汽车宾馆理念、设计、运营的汽车宾馆,六星汽车宾馆将私人水疗、KTV、影院、棋牌、派对等娱乐功能融合其中,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为都市休憩、家庭派对、朋友聚会、接待客户的又一理想选择。六星汽车宾馆的每间房间都从不同的精品主题去研发和设计风格全新的系列主题特色房间,客房面积大大超越传统酒店,每间至少在50M²以上空间,总统房甚至达1000 M²,水疗区与客房区的空间比为1:1,舒适、放松、多元化的空间布局,给客户独特的体验。酒店16小样的独特备品和免费MINI吧小食和饮料,给客人贴心尊贵的感受。这些软硬件设施显然已超出很多高端五星级酒店的客房。

可以看到,无论是经济型酒店的高端突围还是六星引入精品主题汽车宾馆,所谓的特色,即酒店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呈现出了不同的价值,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就是特色酒店的核心。中国的hotel无论是星级酒店或商务型酒店似乎为数众多,但大都产品单

一、设计规划趋于雷同,差异化甚小。而Motel以精品主题酒店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丰富产品内容,改变产业

格局,风格鲜明,设计标新立异,主题文化内涵深化,消费方向迎合市场,不仅能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特色、不同层次的新奇感受。精品主题酒店作为中国一种新的酒店发展模式,以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将很快被行业认可并推崇,将引领酒店市场行业发展成为一股新势力。

下载国内外网络金融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外网络金融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金融打印

    网络金融 :网络金融又名电子金融,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支撑的各项金融活动、制度和行为的总称,包括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网络银行、网络......

    绿色壁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国内研究状况 基于绿色壁垒在当前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国内很多学者对绿色壁垒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苗建军提出了广义绿色壁垒的概念。梁咏(2......

    国内外家具及木工机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劈木机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伴随我国加入WTO的脚步,我国劈木机的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会不断......

    国内外化妆品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  国内外化妆品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 1 化妆品区域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向好和复苏,化妆品产业也是一路高歌猛进。近年来,化妆品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从化妆品市场的区域......

    浅谈国内外塑料机械发展状况(论文)(五篇范文)

    浅谈国内外塑料机械发展状况 1 国内行业概况总览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塑料机械工业经过多年的跨越式的发展,产业规模扩大,连续多年创造的主要经济指标不断递......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

    简述国内外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状况

    简述国内外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状况郭彦伟黑龙江省农垦绥化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摘要: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仍处于建设高峰期,同时,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国内外养老院状况的研究概述

    国内外养老院状况的研究概述 【摘 要】中国养老体制运行十多年来,对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养老制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