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白芳礼
感恩白芳礼
单位:贵州省商业学校作者:李军辅导老师:任萍
雷锋!一个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字,雷锋!一颗用生命照亮了别人的蜡烛。
雷锋!五十六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榜样,一本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中外读者无不为之动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雷锋走了…但是雷锋精神留给了世人。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位老人他将为我们诠释雷锋精神的真正含义!
一位年逾九旬的病弱老翁,一辆破旧不堪的三轮车,一位老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情怀,一个十几年助学的惊人神话!这个人就是白芳礼…三轮车上的慈善家。
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
1986年,73岁的高龄白方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在一次回老家河北沧县探亲的时候,看见庄稼地里有一群孩子在干活。老人问:“孩子,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做啥?”孩子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孩子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十几块钱,不过就算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什么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
就这样,老人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1987年,已经74岁高龄的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自己蹬三轮的全部收入,用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在家庭会上,白方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捐给老家办教育。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辛苦攒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吵更解决不了问题,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方礼家。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方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这一蹬又是十多年。直到他93岁。靠蹬三轮资助300多个贫困孩子,让他们实现了完成学业的梦想。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方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捐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便寻思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不起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
不了几个孩子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儿女们不知出了什么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方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这时儿女们说道:“爸,我们什么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方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儿没有,你们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的车铃声,消失在晨雾之中。
不久,在紧靠火车站旁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方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时,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就得捐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白方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的师生们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
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方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但却不然,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出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白方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但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老人说“我从来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方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砖往后脑一放,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搭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寒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
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方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方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白方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许多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是的,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老人。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雷锋精神!改变着学子们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11广告设计
李军
第二篇:白芳礼助学金
关于申报2011年-2012学“湖南大学白芳礼励志助学
金”的通知
各学院:
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身体残疾、患重大疾病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克服困难、勇敢挑战自我,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形成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学生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北美一位不留名的校友在我校特设立湖南大学“白芳礼励志助学金”。其以白芳礼命名,旨在纪念支援教育的模范白芳礼老人。
根据《湖南大学“白芳礼励志助学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2011--2012学年“湖南大学白芳礼励志助学金”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助对象:
湖南大学2011级身体残疾、患重大疾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申报条件:
1、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
2、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
3、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自强不息,勇敢面对挫折困难。
4、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
三、申请办法:
1、身体残疾学生须提供残疾人证件复印件;
2、身患重大疾病的学生须出具医院证明(医院为二级甲等以上);
3、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需要当地开具的相关证明。
四、资助人数及名额分配:
本次推荐实行差额推荐,每学院最多不超过2人,只有研究生没有本科生的学院不超过1人。
五、资助金额:
每年总金额人民币10万元。评选出20人,每人5000元。
六、报送材料及要求:
1、报送材料:
①湖南大学白芳礼励志助学金手写申请书(包括个人家庭情况、对不留名校友捐赠的感想、励志感言,白芳礼传记见附件1);
②湖南大学白芳礼励志助学金申请表(附件2);
③湖南大学白芳礼励志助学金候选人情况汇总表(附件3)纸质稿及电子稿;
④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及其他社会活动等的证明、证书等(如果有,交复印件);
⑤贫困证明(如果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交证明的复印件)。
2、报送时间:
2011年10月14日17:00前
3、报送方式: 纸质材料交至学工部资助办(天马二区三栋124),汇总表的电子表格通过办公自动化发送至学生工作部徐剑琴老师处,同时须注明主题“ 院白芳礼励志助学金”。未按时报送的学院视为自动放弃。
七、考察及评审:
学工部将于近日分批组织申报学生进行座谈,并组织捐赠方代表与申请学生见面,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最终确定资助学生名单。具体考察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学生工作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
第三篇:白芳礼(共)
白芳礼简介
白方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老人的遗体存放在天津第三医院,当亲属的车队离医院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时,自发前来为老人送行的人群已经挤满了马路。遗体被抬出时,拥挤的人群几乎失控,不少市民拥向灵车,一些市民在灵车前放声痛哭。因为人太多,灵车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缓缓离去。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一个普通百姓的出殡聚集了这么多人,送行的绝大多数都与老人素昧平生。
那天按照正常的行驶路线,老人的灵车应该直接上外环线前往殡仪馆。可是,灵车却在市内绕了一个大圈,从医院出发,调头“回家”,经过老人的家门后,再沿中环线绕了大半圈,才上京津公路。这种绕远的走法是民政局殡葬处的工作人员精心“策划”安排的,让灵车在市里绕一绕,先让老人看一看自己的家(逃难在天津的家),老人为了助学,常年在外奔波,在家的时候很少。让灵车多在市里走一走,是为了让老人家多“看一看”自己骑着三轮走过的大街小巷。在车队里,免费送市民去参加悼念仪式的5路公交车一直紧随灵车,开车的师傅说:“我们5路车40岁以上的员工都认识老爷子,他的行动一直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很荣幸跟在老人身后,送他最后一程。”出租车司机得知老人的事后就做好了准备,他说:“我已经联系了不少出租司机,老人走的这天我们不出车了,免费送市民去参加老人的告别仪式,这也算是我们„的哥‟为„老前辈‟尽了一份心意。”
网友在纪念白方礼老人的专题网页上如此评论:“„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但在有些人看来,白方礼太傻也太过了。在当今中国的大城市,一个有稳定退休金的老人,不在家安享晚年也就罢了,看谁可怜帮上一把也就罢了,何必要过捡别人鞋子穿的生活,反过来却把自己蹬三轮挣来的苦力钱,全部捐出去呢?可白方礼从来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他就要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或许正是他极端清贫朴素的生活,与他捐出的35万善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才使人们麻木的神经受到触动;或许正是他老迈的九旬之躯,与三百学子灿烂的笑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才使人们漠然的心湖荡起了波澜。在人们心中,白方礼的35万元,远胜过比尔·盖茨捐出的亿亿巨款,尽管后者也很值得钦佩。由白方礼,社会知道了什么叫„拳拳之心‟,什么叫„积小善成大善‟,什么叫„大爱无言‟。白方礼老人让这个社会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你从事的职业多么卑微,只要你竭尽全力去爱,去奉献,你都会变得高贵,受人爱戴。”
第四篇:白芳礼老人葬礼
一,会前准备: 白方礼老人告别仪式
1、入场:白方礼老人的告别仪式即将开始,家属请于大厅左侧就位,到会的领导请于遗灵前就位,其他来宾依次就位。2、秩序:告别仪式开始前,请来宾将手机调成震动或静音,戴帽的同志请暂时脱帽,谢谢合作。
二,开始:
1各位家属、各位领导、各位亲友
我是沧州殡仪馆的礼仪师xxx受白方礼老人的亲属之托,主持本次告别仪式,本司仪谨代表家属向各位于百忙之中拨驾前来参加白方礼老人追悼会的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鞠躬)
2(此处加音乐)灵堂肃穆,遗像高悬。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聚集在这庄严肃穆的永乐厅,沉痛悼念白方礼老人的不幸去世。老人生于1913年五月十三日,不幸于2005年9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92岁。他的离世不仅使他的家庭失去了一位好长辈,同时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榜样、好朋友、好邻里。今天来参加白方礼老人追悼会的有他生前帮助过的学子们,此刻他们正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共同恭送白方礼老人人生的最后一程,以表示对他最真挚的怀念与挽留。请全体肃立,默哀三分钟,奏哀乐,鸣礼炮,哀毕。司仪串词:多少人痛悼斯人难再得,千百世最伤此世不重
来.老人风雨一生只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读书,他将毕生的心力都投入到支教事业中,他用他那瘦弱的身躯为那些贫困学生支起一片天.而如今,他老人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而感到无比的难过.下面请老人帮助过的学生致词
+学生悼念词+奏乐(+另一首歌)
司仪串词:他含辛茹苦养育了四个儿女,他节衣缩食只为了让他们读书,没接受过教育的他深知没有知识的痛苦,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的命运。他用三轮车滚出的汗水之路,也是孩子们的希望之路.下面有请老人的儿子白富国致答谢词.+家属致答谢词
司仪串词:珠泪滚滚哭家严,奠酒滴滴祭英灵,在儿女的眼中,他是位严父,严厉的教导时常在他们的耳边徘徊,提醒他们上进.教育深恩终身感戴,浩然正气万古长存.在身边的人眼里,他是位老师,高尚的品格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风骨真超双鹤上,余音犹在五云中.在他资助过的孩子眼里,他是模范,他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更使他们精神上的支柱.让我们最后再看看这位伟大的老人。请来宾从右至左绕灵一周瞻仰遗容,慰问家属。
自由悼念串词:助学耽耽心同日月,蹬车踽踽行比江河。白方礼老人用自己19年的努力资助了百名学子,但他从不觉得辛苦,因为他拥有一颗太阳般的心。现在这轮红日再也无法升起,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心意陪伴着他。愿他一路走好。请来宾将手中的纸鹤放在老人身边,让纸鹤代替我们送老人最后一程。(撒花)
现在我宣布,白方礼老人的告别仪式到此结束,请遗像,恭请送灵。
第五篇:平凡中的感动——白芳礼
平凡中的感动
一位平凡的老人,每天凌晨6点都会骑着三轮车穿梭在人群中,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依旧坚持着一个信念“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钱到学校有书可以读!”这是20年前老人骑三轮车的动机,也是老人20年来每天都去蹬车的追求和梦想。
那位平凡的老人,就是——白芳礼。
老人出生于1913年5月13日,他从小没念过书,一辈子也不认识几个字。13岁时,他离开了河北老家,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解放之后,他成为了运输场的一名工人,靠拉三轮车。他成了劳动模范。虽然不识字,但是他很喜欢知识,尤其是喜欢有知识的人。
1987年,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惊的决定: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事业;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那一年,老人74岁。
这位老人,在74岁后的生活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但是,每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的发现,老人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大大的零。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戴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都是他从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然而,他倒是为此而开心,曾这样对人说:“我从头到脚、里里外外的穿戴没有一件是花钱买来的,就是今天捡一样,明儿捡一样,捡多了就可配一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和一碗白开水,有时候会在白开水里倒点酱油,那已经是他的“美味”了。
在家他很节俭,每顿最多只吃一块肉或一个蛋,怎么劝他再吃都没用,他总是说:“留着下顿,吃多了白瞎。”偶尔放纵自己的是馋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上一星肉,含着,慢慢品滋味。
在你的心里想象这样一幕吧:一个瘦弱的老人,每天蹬着三轮车,穿着不规整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在师生的惊异目光里到大学去,从身上掏出厚厚的一叠用一角两角零币捆起来的钱递给学校领导说是要给困难学生捐钱,大学里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捐款,多是大企业。如今收到来自个人而且是一个蹬三轮老人的捐款,每个人的表情从惊异木然到感动甚至是痛苦。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老年型白内障,神经性耳聋,并有脑萎缩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这是老人病倒的最后,医生对他的诊断结果。
“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资助你们读书!”这是老人对病房里前去看望他的学生说的话。
“三轮车、收音机、小黄莺”,这是老人2005年逝世时留下的最后的遗产。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然而难得的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还坚持20余年无怨无悔;关爱学生教育的人也有很多,有富可敌国的人也有常常出现在电视机屏幕里的大人物。然而,一个人有100元捐出10元,一个人有2元捐出1元,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把乞讨来的2角钱分了1角给另一个乞丐。
白芳礼老人,无疑就是上述的第三者。
2005年6月19日是父亲节。那天是农历五月十三,是白芳礼老人93岁的生日。可能是一种巧合,也可能是天意,让这个温馨的节日和这位慈祥的老人系在了一起。
我们会永远记得你那慈祥、纯朴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