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22: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

第一篇: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

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深入开展,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一个合格的新时期的美术教师。

一、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怎样改革美术课中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在课堂中要坚持“以美育心,以心赏美”,特别注意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沟通,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用朋友之心去关心、鼓励、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老师要做到:

(一)、角色互换,体验乐趣

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老师,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老师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教师要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

第二篇:※※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素养: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播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a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b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c主要决定于一个人以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领域)(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集中而稳定的注意,是搞好学习和工作的必要条件。培养集中稳定注意的方法:a注意对象的特点b有无坚定目的c个人的主观状态。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20世纪后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哪些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对立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的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再造想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存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的一致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态度2丰富学生的情绪经验3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4赋予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1身子稳重端庄,自信得体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适当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说课的内容: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3)注意的分配:a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成熟;b同时进行几种活动都已经成熟;c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4)注意的转移: a原来注意的强度;b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c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d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职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学习动机的培养:a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b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c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d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2)学习动机的激发a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b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c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d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e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教师在运用竞争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和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2.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3.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4.提倡团体竞争;5.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与态度;5.认识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参考以下具体措施: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想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4.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是教师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扬;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于其他教育者得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

别差异性;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a因材施教;b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c教育需要“教育机智”

现代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四)学生是责权主体;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里相容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应注意两个问题;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想统一应注意的问题;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的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优良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材料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与动机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快化得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

期经验3学校的教育4社会实践5主管努力 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一句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3具体性与抽象性型4发散性与复合型 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学习策略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

简述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的本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2认知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认知图示的过程3她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11岁——成人)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时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此外个人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管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策略:1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2对积极的非正式给与鼓励和帮助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心理健康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国外课程改革的启示: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适应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课程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温故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情境导入

课堂板书的类型

(一)文字板书:提纲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二)图画板书:示意图板书、简笔画板书。

教育的基本任务:1.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4.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习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

第三篇:浅谈教师职业素养

浅谈教师职业素养

新时代下的教师,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的我来说,对“教师”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深,在这里我只能结合这两年的工作,浅谈一下我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和感受。

一:要热情主动

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当困难的“大山”不主动挪位时,面对困难,人应该主动走近它们。与其等待造势,不如立马借势。当我们无法使山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向山走近。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

二:要端庄大方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三:要规范得体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四:要宽容公正

美国作家房龙说:宽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陶行之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

严是一种爱,但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初见,我觉得一旦做到这些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人生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将终身受益。

第四篇: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及提升策略之我见(推荐)

中职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及提升策略之我见

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出发,提出中职教师要不断提升哲学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创新素养、信息素养和双师素养,做到一专多能,主动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通过采取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联办院校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培训和企业一线顸岗实习培训等多种有效培养策略,整体提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养策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教育实践的先行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步履维艰,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差距较大。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不断提升中职教师素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全面提升中职教师素养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古今中外,关于教师的作用、地位以及教师修养的论述和研究层出不穷,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做教师的3项标准: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无私无隐;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则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主张教师要按照“道”和“业”两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与修养。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正确主张,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学,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样做,教学工作要坚持以“做”为中心,不仅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中职教师全面提升个人素养提出了挑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所著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对提升教师素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4条好教师的标准:1.热爱孩子;2.精通他所教的科目;3.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4.精通某项劳动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中国未来10年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它明确指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尽快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实现职业教育这样一个战略转移和发展目标,就必须倾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中职教师队伍。而当前职业教育却是专业教师师资不足、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掣肘因素。

二、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当前,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普遍已经形成了一种敬业和乐业的工作动机;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们在工作中鞠躬尽瘁,敢为人梯,他们对学生真心付出,诲人不倦;他们与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他们能积极投身于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协作完成技能操作实训任务。但是,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思想观念不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较低,自我发展意识差等问题。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受“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重升学,轻就业”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他们把中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他们称中职教育为“另类教育”。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少于20%。西部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普遍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和当地普通高中的教师,西部农村中职学校教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是转行教师,一部分是外聘教师,一部分是刚从职业院校毕业分配的年轻教师。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高,但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中大多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他们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积极性不强,对课堂教学的规律认识模糊,驾驭课堂、处理教材等专业能力较差。所以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当代中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中职教师要有教育哲学的智慧。教师素养分为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而哲学素养属于基本素养范畴。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科学文化、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中职教师要学会运用系统的、辩证的、创新的发展方法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要对前进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做理性的判断与分析,既不能盲目跟风,又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对教育问题进行感悟,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要宽心容物,虚心受善,平心论事,潜心观理,定心应变,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贫穷,要心中有人,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2.中职教师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底蕴。中职教师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学习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中职教师要本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态度,主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努力实现书本知识向实际知识转化、实际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实际能力向实际成果转化。中职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努力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坚持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这是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中职教师要想做到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科技、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中职毕业生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就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如果固守“老专业”、“老本行”、“老观念”,肯定会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被淘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包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学做人,强技能,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智力与非智力协同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就业;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做一体,一线强化,产教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等。

另外,中职教师还要把学习与观察、反思结合起来,例如某校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教师逐渐发现:在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中,遇到了诸多的困惑和问题,如:预习课不知该如何搞?预习课上成了自习课;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和厌学情绪,预习课的时间明显不够,教学进度缓慢,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上学生不配合,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组织讨论成了拉家常,组织展示成了一言堂……问题的确很多,面临的困难也确实不少。是继续向前,还是半途而废,带着这样的困惑与疑虑,学校老师们通过理论学习和集体反思,发挥集体的智慧,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做出了坚定不移地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下去的正确选择。

3.做一名有创新素养的中职教师。改革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内容,改编校本课程,研发教学软件;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年级组承包制、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更加注重技能培养和社会贡献的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体制,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职教师。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也需要教师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树立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增设创业就业方面的选修课程,如市场营销、务工技能、怎样开电器修理部、怎样创办幼儿园与有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的知识。通过组织学习就业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争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和兴趣。

4.中职教师应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中职教师要向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等教学家学习,注重学生精神生活的培养,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营造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在专业语言、逻辑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为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和谐优美动听的语言。

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比较薄弱,存在着学校的信息基础建设滞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贫乏、信息资源运用缺乏等现象。中职学校要紧紧抓住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大好机遇,尽可能建设数量充足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络平台,为广大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5.做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一专多能是中职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标志,所谓“双师”素养,指教师要有两年以上在基层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制定激励制度,对获得“双师”证书的教师给予外出培训进修等奖励,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调资、聘用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专业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使教师尽快掌握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深入企业一线获取技术管理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中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素质整体提升的策略

1.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走专业化道路,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素质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培训;二是专业素质培训。专业素质培训重点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科研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实用性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主要方法有:

(一)专业引领,名师指点,大力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二)同伴互助,组内研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大力倡导教师互帮互学、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努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采用议课――看课(观摩)――设课(集体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三)健全制度,加强考核,确保校本培训的质量。

(四)教研科研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集中培训。组织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师培训是全面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级培训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培训内容设置采用“模块化”或“菜单式”,在强化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重点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主要包括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企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3.联办院校培训。走联合办学之路,利用联办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实施强的优势,积极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利用假期到联办院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也是西部农村中职教师实践技能素质整体提升的途径。联合办学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经济长期互动协调和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联合办学可使西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足得到及时弥补,先进的技术工艺可提前运用到教学中来,从而缩短科技产生的超前性与职业学校教学运用的滞后性的时间距离,缩小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超前性要求与职校办学条件改善的滞后性的时间差距。同时,通过联合办学可增加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的用人规格更加吻合,缩短中职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之间的距离。4.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办工厂)的培训。职业学校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行,但借用工厂做实训基地受限制会很明显,企业生产需要时愿意让你来,不需要时就会拒绝,中职生在工厂实训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西部农村中职学校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拥有自己的企业。按照“瞄准市场设专业、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的思路,将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融于一体,组建职业技能培训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运行的基本模式是:学校以校内相关专业为依托,建成类似企业经营方式进行运作的实训基地,对内是为师生服务的实习实训场所,对外是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企业,具有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双重功能。5.企业一线实践培训。组织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等。西部农村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这是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专业教师更新知识,为当地培养合格适用人才的最佳办法;是密切校企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对于优化专业教师的能力结构,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促进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赵玮,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铁军,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晶,郝亚超,谈中职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辽宁师专学报,2012(1)

[4]张启珍.浅析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5]杜圆弦,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途径,科学教育

第五篇:第四章 教师职业素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素养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种关系、矛盾行为的准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敬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特点、功能、基本原则和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

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点。

使用的针对性,要求的双重性(教师和育人),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示范性),行为的典型性,影响的广泛和深远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原则的含义。

它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基本原则包括教书育人原则、乐政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和依法从教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方式。

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含义和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是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内化的活动,它是通过外部教育督促和个人努力,将外在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内容。

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四、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原因

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原因。

之所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是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家需要,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低认同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有些教师公平民主观念的缺乏与学生渴

望受尊重的矛盾,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与实际言行的失范矛盾。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受重视,教师岗前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形成成效的模式。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任务和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的任务。

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途径和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途径主要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重要环节,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有力手段,也是加强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有: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和渐进重复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方法包括:说理疏导法,榜样教育法,对比教育法,个别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主要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环节。

第二节 教师专业标准与素养结构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学生为本”

按照《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总结、反思,改变教法,由习惯于批量生产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启迪心智,改教为育,变单纯教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也传播探究、创造的方法。

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识基础、生活习惯、个性脾气、兴趣爱好、结交人群、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优势等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要有育人理念与本领。理念之二:“师德为先”

《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师德为先”,首先对老师在理念上要求:有理想,有职业道德,有准确的价值观,爱自己的事业;其次在行为上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有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只有这样,才会尊重学生、对学生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才能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理念之三:“能力为重”

这里的能力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不但要教书育人,并且还要用自身形象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拥有育人能力,才能培育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使学生成人,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实际。

《教师专业标准》对具体教学工作的能力要求,特别强调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乐趣、找到灵感,才能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找到不足、找到短板、找到漏洞,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让他们成材。

《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个性形成过程,提供合适的教育,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做好真正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学生今后能够走上成功之路。

当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材、成功。理念之四:“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有三点:一是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二是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三是秉持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典范。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的观点,向大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可以体会到《教师专业标准》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有效的指导作用,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提出明确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专业标准》突出了师德为先,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做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遵循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把《教师专业标准》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就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小学专业标准的差别有哪些?

对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它们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大致相同的: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在这四个基本理念中,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师都要把学生为本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我们的教学不能以老师的利益为目标,心中时刻装着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没有把学生放在首位,就谈不上师德、能力等。在师德为先中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爱中小学生,尊重中小学生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然后做好自身,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思考、多反思、多探究,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四个基本理念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以学生为本”中,《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增加了对中学生进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增加这一句是有原因的,因为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确实在迅速发展,他们希望成年人把他们当作社会的一员,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重视。他们也愿意承担比较艰巨的任务,并渴望社会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认同。但在实际生活中,由干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还未完全脱离稚气,因而他们的某些日趋成熟的个性特点,往往会被我们教师或家长所忽视,总觉得他们还是孩子。因此中学教师就要处理好这一矛盾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好地发展,向真正的独立性社会成员过渡。反之,如果这种矛盾不能恰当地解决,学生的成人感就会受到挫折和压抑,就会影响学生个性的正常发展。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发展,树立其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内容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师专业标准的十四个领域: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3.认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1.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 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学生,积极作业内容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

学生发展的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第五,教育知识;

1.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5.了解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第六,学科知识;

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第七,学科教学知识; 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第八,通识性知识;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第九,教学设计;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3.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第十,教学实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3.根据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4.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

1.了解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4.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第十四,反思与发展: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教师素养内容和特点

教师素养的内容。

教师素养指教师的修养,包括教师思想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其次是教师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

再次是良好的心理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教师素养的特点。

整体性、稳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和自觉性。

四、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能力素养的基本结构。

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基础能力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和育人能力素养。教师的基础能力素养基本结构。

教师基础能力素养包括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的智能素养—观察能力,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条理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丰富、合理、新颖的想象能力,准确、迅速、持久、系统的记忆能力,言语能力素养和教师体语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基本结构。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能力素养、课堂管理能力素养和课堂施教能力素养。教师育人能力素养基本结构。

教师育人能力素养包括心理沟通能力素养、行为辅导能力素养、班级管理能力素养和教育科学能力素养。

五、教师的身心素养

教师的心理素养结构。

教师的心理素养包括教师的认知素养、教师的情感素养和教师的意志素养。教师的身体素养培养方式。

下载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导语:教书育人,职业素养至关重要。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教师的职业素养决定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

    教师职业素养要求

    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 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

    教师职业幸福感之我见

    教师职业幸福感之我见 (一) 首先,我们先说说“幸福感”吧。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怎样才算是拥有幸福感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问了班上的同学。女生们说,幸福就是又买了一季流行的衣......

    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

    核心素养之我见

    核心素养之我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

    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职业素养

    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职业素养 摘要:本文在参照与借鉴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的现状,在分析有关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学数学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