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3: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惠老政策,为各级党政提供决策参考,台儿庄区老龄办自5月11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工作。此次调查采取入户走访、以问卷式抽样方式进行。调查以本区户籍城镇、村居60岁以上人口为对象,选取了3个镇(街)18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

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当前我区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和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需求,了解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区老龄办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居住地域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掌握了我区老年人口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集中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

一、基本情况

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6.7%;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53.3%;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多在20-30平方米,楼房居多,基本上没有危房,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60-69岁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同时还可以为子女做点日常家务,照看小孩上学等。70岁以上老年人因身体年龄偏大,随着听力、视力的减退和老年病的增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需要亲属照顾,患病的高龄老人需亲属帮助做家务,照顾起居。家用电器方面:多数家庭仅有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部分家庭有电饭煲、电磁炉等,有电脑的家庭较少。

在医疗保障方面: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老年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转居),城镇的非农业家庭老年人除部分老有所医外,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种类不同),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而城镇的低保标准为200元/月/人,农村的仅100元/月/人。同在一个社区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办证,这也是办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调查同时发现有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很扎实。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查体,对部分困难的患病老人给予免费治疗,老年人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还为五保老人提高了补贴标准,新换了服装、被褥,老年活动室设施齐全。

“在养老预期和建议”一栏中,许多高龄老人无法完成这项问卷。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在以后养

老形成中70%选择居家养老,20%老人选择根据子女意愿确定,10%老人没考虑过。在家养老主要原因是身边有老伴或子女照顾,与孙子辈在一起享天伦之乐,与村里熟人相处心情愉快。最关注的是人老了子女孝顺,有生活保障,有病能看得起。

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期存在。从调查统计综合情况分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处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导致部分老年人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一)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这是导致老人贫困的首要因素。

(二)年老体弱,因病残致贫。这一类老人健康状况差,体弱多病,缺乏医疗保障,多数老人无钱看病,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企业效益不好,退休老人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使他们生活状况更加窘迫,结果因病致贫,甚至是贫困交加。他们是贫困老人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三)自己无生活来源,儿孙无能力赡养。在这些贫困老年人中,有的子女病残,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或无一技之长,难以再就业;有的儿子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孙儿孙女,还要由老人抚养,因而导致老年人生活更加困难。

(四)部分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较差。家庭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途径,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养老观念都比较强,能够履行赡养义务,但有少部分家庭及其子女,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比较差,不愿赡养老人,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贫困。

(五)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这种因素致贫的老人主要在城镇街道、集体企业退休,无退休费或相对较低,难于保障基本生活。

(六)天灾人祸和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助老济困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

3.社区或政府对于老年市政设施投入较少,老年人活动没有空间或空间较小,投入机制不稳定。

4.特困老人的救助机制缺乏长效型,需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和慈善捐助。

5.针对老年人事业的优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实处。

三、建议与对策

1.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城乡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的范围和提高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标准。要加强对高龄老人的照料和保护。对高龄老人的保护,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着力解决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从对我区80岁以上老人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中看出,有80%左右的高龄老人的生活仍然主要依靠亲属供养,其生活好坏依赖于亲属收入的多少和尊老、养老、助老风气的发扬,生活保障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医疗保障力度尚有不足。尤其是农村中的高龄老人,收入水平低,对家庭供养依赖性强,没有高龄补贴,生活保障不稳定,比较困难。建议加大对高龄老人社会保障的力度,我们可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对高龄老人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建议,对高龄老人发放范围,可先实施对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津贴,然后在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标准则应从各区的实际财政支付能力加以确定。总之,推进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加大对高龄老人医疗保障的力度,建议实行对95周岁以上的老人、百岁老人在社区医院看病、住院费用全免的制度。

建议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时,首先从老年人最迫切需要开始,解决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生活补贴;对70岁或80岁以上老年人提高看病报销比例;扩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范围等实际问题,以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篇:区老龄办2010工作总结

区老龄办2010工作总结

2010年,区老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四区”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要求为指导,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认真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围绕重点工作抓深化,特色服务抓品牌,不断满足老年人需求,有力推进了我区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老龄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老龄工作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使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区老龄办积极组织协调,注重整合资源,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加强与老工委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年初对老工委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和补充,建立完善了工作联系、信息通报、联席会议制度等,并加强工作中的合作、协调,遇有大项任务一起研究、一起决策、一起攻艰,聚集力量共同推进,在建立老年餐桌、重阳节主题活动等工作中,各部门相互支持和配合,呈现出良好的团结协作态势。

二是狠抓区老龄办干部队伍建设。为充实老龄干部队伍,年初区政府增加了区老龄办人员编制,由6人增至9人。针对工作力量加强,区老龄办注重抓好自身建设,划分科室、细化工作职责,先后建立了《区老龄办工作制度补充规定》、《科(室)工作职责》、《办公室工作流程》、《周工作安排》、《会议纪要》等各项制度规定。并深入开展“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正气、讲创新”活动,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注重加强基层一线老龄工作力量。针对基层老龄队伍不稳定、人员少的实际,先后对基层老龄干部的组成、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调研,对养老(助残)员需求进行了论证,及时研究改进办法。同时,注重发挥老年人协会作用,在各街乡建立了老年人协会,社区(村)成立老年协会分会,并对协会、分会工作进行规范,搭建服务平台以发挥有效作用。

二、认真落实市“九养”政策,切实满足老年群体所需

区老龄办围绕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这个重点和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这一主线,结合实际加强研究探索,先后制定下发《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 的实施意见》、《朝阳区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桌实施办法》、《养老(助残)餐桌准入、退出制度》等九项制度规定,认真抓了落实。

1、建立养老(助残)餐桌。为加快推进步伐,提前完成任务,区老龄办积极协调,成立了由区民政局、工商局、商务委等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于3月上旬对全区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和餐饮企业分布情况调查摸底,多次召开调度会研究落实办法,结合区情探索出招聘餐饮服务商、依托社区(村)日间照料所配送餐等新模式,集中力量在3个月内建立养老(助残)餐桌315个,5月1日前实现了社区(村)有就餐需求老年人的全覆盖。并成立餐桌运营督查小组,不定期组织检查和调研,针对问题及时制定改进办法,以促进餐桌向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将于年底对优秀街乡和餐饮服务商进行表彰。

2、深入开展“孝星”评选活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在全区开展了“孝星”评选活动,按照基层选拔推荐、公示,区审核上报的程序,评选出1819名市级“孝星”。区也遴选出100名区级“孝星”在重阳节活动中进行了表彰。活动期间注重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将“孝星”候选人的典型事迹在各媒体专题报道,还编印了区级“孝星”风采录广泛宣传,起到了树立典型、导向激励的作用。

3、落实百岁老人医疗补助。一季度对我区百岁老人医保情况组织了摸底调查,为5名未加入2010年医疗保险的百岁老人免费补办了医保手续。针对百岁老人医疗费报销补助渠道不畅通问题,积极与区人力社保局、卫生局等部门协调,制定了《朝阳区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工作实施细则》,及时为4名百岁老人补助医疗金近2万元,并提前做好了为全区现有百岁老人免费入2011年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落实百岁老人医疗补助是我区在北京市为老服务政策上一个突破,将作为“九养”重要内容在今后长期持续下去。

4、发放“小帮手”电子服务器。根据市老龄办安排,我区前期做好了发放“小帮手”试点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让有需求的老年人用的放心,组织各街乡采取办宣传橱窗、设宣传网点、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将“小帮手”的服务功能及有关事项向老年人及家属详细介绍。在做好信息录入等工作基础上,区老龄办就如何发放专题研究,以创新服务方式达到最佳效果,在高碑店乡举行了“小帮手”发放仪式,还率先推出用养老(助残)券购买“小帮手”的优惠政策,并对使用情况跟踪走访,主动化解出现的问题,体现了我区为老服务的细致、周到。截至目前已发放3000余部“小帮手”,第二批近7000个“小帮手”于年底前完成发放工作。

5、招聘居家养老(助残)员工作。区老龄办下发征求意见调查表,多次到基层座谈了解需求情况,结合区情及领导指示反复研究论证,制定并完善了《朝阳区招聘居家养老(助残)员的实施办法》(讨论稿),将本着统筹协调、吸纳专业人才的原则,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实施。

三、积极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区老龄办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在两节期间开展了“温暖行动在朝阳”活动,对全区生活在低保边缘生活困难的2000户老年人,以每人500元为标准实施救助,投入资金100万元;全区各级老龄部门在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对百岁、空巢等特殊老年人进行普遍慰问活动,尽力解决好全区老年人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受老年人好评。

积极落实各项优待政策。每月按时为3200名左右90周岁及百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1-10月累计支出343.54万元;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优待卡20113个,为60岁以上的老年办理优待证9000个;联合999急救中心为605个老年人家庭安装了“一按灵”,还为全区8400户8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庭安装了厕所扶手。

四、创新开展重阳系列活动,大力宣扬孝亲敬老美德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孝”文化,重阳节期间在全区开展了“敬老月”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即举办最美不过夕阳红——朝阳区庆祝重阳孝亲敬老主题活动、拍摄反映朝阳老龄事业发展的专题片、编印区级百名“孝星”风采录、组织一场老年交谊舞大赛、开展对百岁、空巢、贫困、高龄老年人的走访慰问活动。各街乡也按照区通知要求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了向老年人“献爱心”活动。

对举办“最美不过夕阳红”——朝阳区庆重阳孝亲敬老主题活动,分管区长高度重视,亲自参与策划,区老龄办积极行动,加强与区文明办、广电中心对接、沟通和合作,旨在打造具有朝阳区“尊老、敬老”的特色文化品牌。经过精心筹备,于10月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央、市、区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活动。此次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是区老龄办近几年来举办的较为成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次盛会,《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社会报》、《北京社区报》和《朝阳报》等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此次活动广受好评,在全区乃至北京市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五、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为顺应老年人口增长形势的需求,有效推进我区老龄事业的全面、创新发展,2010年,区老龄办把调研工作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大了调查研究工作力度。

1、围绕编制“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全方位组织调研论证工作。为保证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突破,区老龄办提早介入、超前谋划,先期制定了详细的编制规划方案,邀请部分老工委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在编制过程中,召开了系列规划编制工作会及专家研讨会,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特约监督员及各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各项具体目标等进行研讨,还专题听取了各街乡主管领导和部分老年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全方位、多角度地研讨、论证,社区团体和各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思路、依据和目标,同时区老龄办加强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思路的对接,反复修改、补充、完善,较好地完成了区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2、完成朝阳区2009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上半年,区老龄办依托朝阳区人口数据库,在区信息办等部门的协作下,围绕我区老年人口基本状况和养老、医疗保障、为老服务、老年文体活动发展变化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对,详实、具体地完成了《北京市朝阳区2009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使区有关领导、部门能够全面掌握我区老龄工作面临的现状,同进也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区老龄工作及人口数据,研究老龄化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资料。

3、开展城乡老年人口入户调查。为全面掌握我区老年人需求状况,在国家老龄委开展的2010年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中,我区扩大样本,独立调查,在20个街乡100个社区(村)中随机抽取2100名老年人,围绕摸清老年人口结构和生活需求展开入户调查,现已完成数据分析工作,年底前将完成《朝阳区城乡老年人口入户调查报告》。另外,2009年年底通过调研完成的《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在2010年荣获区政府系统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二等奖。

4、筹备召开首届老龄事业发展论坛。为进一步完善区老龄事业发展理论体系,探索新形势下老龄事业如何发展,区老龄办拟在12月份召开理论研讨会。目前已征集到全区各街乡和老工委成员单位论文80余篇,筹备小组经过严格初审后,邀请区人大老龄事业方面专家进行了复审,依据专家修改意见与论文撰写人对接修改完善,优选出40篇论文整理成集,为理论研讨会顺利召开做好了准备工作。

六、认真承办提案建议,全面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老龄工作关注度逐步提高,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区老龄事业发展体系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区老龄办十分重视,积极研究解决方案,今年集中完成了三项内容:

1、办理区政协委员提案5个、区人大代表建议2个,完成3个追踪议案承办工作。为按时完成提案、建议的承办工作,我们分内容、分项目逐条进行梳理,针对养老、“老年餐桌”、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提出的建议、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及时与委员、代表沟通、见面,积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他们共同商讨解决的措施和办法,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限时抓好落实,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列入区老龄事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通过办理提案建议,对推动老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协助区民政局办理了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强朝阳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期间积极参与研究,提供详实材料,提出答复建议,较好地发挥了协办作用。

3、完成了区人大对我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处理方案执行情况的报告,向区人大常委会全面介绍了我区老龄工作现状及下阶段工作重点。

七、广泛宣扬老龄工作,不断提升老龄工作社会影响力

为营造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弘扬孝老的传统美德,区老龄办始终坚持把老龄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开展了“一法一例”宣传活动。联合区人大、司法局、团区委、民政局在团结湖公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进行宣传,发放老年维权资料,现场进行疑难解答。通过开展以“一法一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活动,使老年法律法规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切实提高老年人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民众自觉传承优良美德的责任心、使命感。

开通区老龄工作信息网。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的准备工作,区老龄网于今年8月份正式开通,进一步拓宽了老龄工作宣传渠道,架起了与区属各单位沟通的桥梁。目前网页平台开设有政务公开、组织机构、老龄动态、政策法规、老龄信息、老年大学、文体活动、养生保健、办事指南等栏目,内容涉及老龄工作各个领域,为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提高为老服务意识,开展老龄事业发展理论研究,做好老年群体需求调研,以及老龄工作如何在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建设“新四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等,网络平台的利用使老龄宣传工作取得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注重日常老龄工作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街乡的信息沟通,接收各类信息473条,采用147条整理编辑《朝阳老龄信息》16期,综合反映老龄系统工作动态;同时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指导性,其中总结归纳的团结湖街道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的新经验、香河园街道探索实施“银发无忧工程”的新举措、双井街道推出“为老服务一条街”的新模式等信息,对促进我区各项惠老工作、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起到了指导工作、学习借鉴的作用。

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收关之年,老龄工作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区老龄办抓住时机,锐意进取,积极而为,经过全体人员一年的辛勤努力,并在老工委成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开展为老服务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中,我区有155个单位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并颁发奖牌,区老龄办被推荐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第三篇:区老龄办全年工作总结2010

区老龄办2010工作总结

2010年,区老龄工作在市老龄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四区”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认真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围绕重点工作抓深化,突出特色创品牌,不断满足老年人需求,有力推进了我区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强老龄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老龄工作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使老龄事业全面发展。区老龄办积极整合资源,注重统筹协调,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

1、加强与老工委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年初对老工委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和补充,建立完善了工作联系、信息通报、联席会议制度等,并加强工作中的合作、协调,遇有重要工作任务一起研究,共同推进。如在建立老年餐桌、重阳节主题活动等工作中,各部门相互支持和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加强区老龄办干部队伍及制度建设。为充实老龄干部队伍,年初区政府增加了区老龄办人员编制,由6人增至9人。针对工作力量加强,区老龄办注重抓好自身建设,划分科室、细化工作职责,先后建立了《区老龄办工作制度补充规定》、《科(室)工作职责》、《办公室工作流程》、《周工作安排》、《会议纪要》等各项制度规定。并在老龄干部队伍中开展“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正气、讲

创新”活动,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完成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3、注重加强基层一线老龄工作力量。针对基层老龄队伍不稳定、人员少的实际,先后对基层老龄干部的组成、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调研,对养老(助残)员需求进行了论证,及时研究改进办法。同时,注重发挥老年人协会作用,在各街乡建立了老年人协会,社区(村)成立老年协会分会,并对协会、分会工作进行规范,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基层为老服务组织作用。

二、认真落实市“九养”政策,切实满足老年群体所需 区老龄办围绕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和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这一主线,结合实际加强研究,先后制定下发《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 的实施意见》、《养老(助残)餐桌准入、退出制度》等九项制度规定,认真抓好落实。

1、建立养老(助残)餐桌。为加快推进养老(助残)餐桌建设,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区老龄办积极协调,成立了由区民政局、工商局、商务委等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于3月上旬对全区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和餐饮企业分布情况调查摸底,多次召开调度会研究落实办法,结合区情探索出了养老(助残)餐桌“1065”型运营、服务、管理的新模式,集中力量在3个月内建立养老(助残)餐桌534个,5月1日前实现了社区(村)有就餐需求老年人的全覆盖。并成立餐桌运营督查小组,不定期组织检查和调研,针对问题及时制定改进办法,为实现餐桌向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区

老龄办经多次检查调研后,制定了对优秀街乡和餐饮服务商表彰的奖励办法,并报区政府审批。

2、深入开展“孝星”评选活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在全区开展了“孝星”评选活动,按照基层选拔推荐、公示,区老龄办及相关部门审核上报的程序,评选出1819名市级“孝星”。同时遴选出100名区级“孝星”在重阳节活动中进行了表彰。活动期间注重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将“孝星”候选人的典型事迹在各媒体专题报道,还编印了区级“孝星”风采录广泛宣传,起到了树立典型、导向激励的作用。

3、落实百岁老人医疗补助。一季度对我区百岁老人医保情况组织了摸底调查,为5名未加入2010年医疗保险的百岁老人免费补办了医保手续。针对百岁老人医疗费报销补助渠道不畅通问题,积极与区人力社保局、卫生局等部门协调,制定了《朝阳区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工作实施细则》,及时为4名百岁老人补助医疗金近2万元,并制定了为全区现有百岁老人免费入2011年医疗保险的落实方案。为百岁老人补助医疗是我区在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上的又一个突破,将作为惠老的重要内容长期落实下去。

4、发放“小帮手”电子服务器。根据市老龄办安排,我区前期做好了发放“小帮手”试点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让有需求的老年人用的放心,组织各街乡采取办宣传橱窗、设宣传网点、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将“小帮手”的服务功能及有关事项向老年人及家属详细介绍。在做好信息录入等工作基础上,区老龄办就如何发放专题研究,以创新服务方式达到最佳效果,在高碑店乡举行了“小

帮手”发放仪式,还率先推出用养老(助残)券购买“小帮手”的优惠政策,并对使用情况跟踪走访,主动化解出现的问题,体现了我区为老服务的细致、周到。截至目前已发放3000余部“小帮手”,第二批近7000个“小帮手”于年底前完成发放工作。

5、招聘居家养老(助残)员工作。区老龄办下发征求意见调查表,多次到基层座谈了解需求情况,结合区情及领导指示反复研究论证,制定并完善了《朝阳区招聘居家养老(助残)员的实施办法》(讨论稿),将本着统筹协调、吸纳专业人才的原则,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实施。

三、积极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做好帮扶解困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老年人的现实生活需求,区老龄办加强调研及政策研究,积极做好服务、帮困等工作。

1、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在两节期间开展了“温暖行动在朝阳”活动,对全区生活在低保边缘生活困难的2000户老年人,以每人500元为标准实施救助,投入资金100万元。作为“温暖行动”的延续,全区各级老龄部门在重阳节及其它重大节日期间,对百岁、空巢等特殊老年人和敬老院、托老所进行了走访慰问活动,使政策边缘的老年人得到救助。

2、积极落实优待政策。每月按时为3200名左右90周岁及百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1-10月累计支出343.54万元;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优待卡20113个,为60岁以上的老年办理优待证9000个。

3、认真办理好区政府重要实事及折子工程。在去年工作的基

础上,联合999急救中心为605个老年人家庭安装“一按灵”;为全区8400户8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庭安装如厕扶手,深受老年人好评。

四、创新开展重阳系列活动,大力宣扬孝亲敬老美德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孝”文化,重阳节期间在全区开展了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

1、举办最美不过夕阳红——朝阳区庆祝重阳孝亲敬老主题活动。对活动的举办分管区长高度重视,3次组织召开调度会,亲自参与策划,区老龄办积极行动,加强与区文明办、广电中心沟通、合作,旨在打造具有朝阳区“尊老、敬老”的特色文化品牌。经过精心筹备,于 10月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央、市、区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活动。此次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是区老龄办近几年来举办的较为成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次盛会,《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广受社会好评。

2、拍摄了一部反映朝阳老龄事业发展的专题片。专题片以《夕阳无限好》为主题,经过区老龄办、广电中心精心的采集资料和拍摄编辑,短片完成质量很高,较好地反映出我区围绕“六个老有”开展的工作和贯彻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的情况。

3、编印了一本区级百名“孝星”风采录。区级“孝星”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阶层,但事迹生动,故事感人,集中体现了

孝老的传统美德,区老龄办认真收集、整理资料,精心编印成册发到了街乡、社区(村),宣扬他们风采的同时也号召社会向他们学习,以实际行动关爱自己的长辈和身边的老年人。

4、组织一场老年交谊舞大赛。为丰富我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区老龄办10月19日在红领巾公园举办了“第六届久久俏夕阳舞蹈大赛”,来自各街乡的155对老年人参加了比赛,比赛分交谊舞华尔兹、探戈、伦巴、平四4个舞种,按五个组别展开,经公平裁定对优秀者给予了表彰。通过比赛,不仅丰富了老年人业余生活,更是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健身康体、和谐美满、传递快乐的舞台。

5、开展了“献爱心”活动。区四套班子主管在重阳节期间对百岁、空巢、贫困、高龄老年人进行了的走访慰问,各街乡也按照区要求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了敬老活动,为老年人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五、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为顺应老年人口增长形势的需求, 2010年,区老龄办加大调研工作力度,以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全面、创新发展。

1、围绕编制“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组织调研论证工作。为保证发展规划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突破,区老龄办提早介入、超前谋划,先期制定了详细的编制规划方案,邀请部分老工委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在编制过程中,召开了系列规划编制工作会及专家研讨会,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特约监督员及各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各项具体目标等进行研讨,还专题听取了各街

乡主管领导和部分老年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全方位、多角度地研讨、论证,社区团体和各界人士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思路、依据和目标,同时区老龄办加强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思路的对接,经反复修改、补充和完善,较好地完成了区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2、完成朝阳区2009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上半年,区老龄办依托朝阳区人口数据库,在区信息办等部门协作下,围绕我区老年人口基本状况和养老、医疗保障、为老服务、老年文体活动发展变化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实、具体地完成了《北京市朝阳区2009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使区有关领导、部门能够全面掌握我区老龄工作面临的现状,同进也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区老龄工作及人口数据,研究老龄化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资料。

3、开展城乡老年人口入户调查。在国家老龄委开展的2010年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中,我区扩大样本,独立调查,在20个街乡100个社区(村)中随机抽取2100名老年人,围绕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日常照料、就医等内容展开入户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摸清我区老年人口的结构、分布和需求,并完成《2010年朝阳区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报告》。另外,2009年年底通过调研完成的《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在2010年荣获区政府系统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二等奖。

4、筹备召开首届老龄事业发展研讨会。为探索新形势下我区老龄事业如何发展,进一步完善发展理论体系,区老龄办拟在12

月份召开理论研讨会。目前已征集到各街乡和老工委成员单位论文80余篇,筹备小组经过严格初审后,分别邀请区人大老龄事业方面专家和高校专家进行了复审,依据专家修改意见与论文撰写人对接修改完善,优选出40篇论文整理成集,为理论研讨会顺利召开做好了准备工作。

六、认真承办提案建议,全面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老龄工作关注度逐渐提高,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区老龄事业发展体系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区老龄办十分重视,积极研究解决方案。

1、办理区政协委员提案5个、区人大代表建议2个,完成3个追踪议案承办工作。为做好提案、建议的承办工作,我们分内容、分项目逐条进行梳理,针对养老、“老年餐桌”、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提出的建议、意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及时与委员、代表沟通、见面,积极征求意见,并邀请他们共同商讨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对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限时抓了落实,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列入区老龄事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通过办理提案建议,对推动老龄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协助区民政局办理了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强朝阳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期间积极参与研究,提供详实材料,提出答复建议,较好地发挥了协办作用。

3、完成了区人大对我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处理方案执行情况的报告,向区人大常委会全面介绍了我区老龄工作现状及下阶段工作重点。

七、广泛宣扬老龄工作,不断提升老龄工作社会影响力 为营造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弘扬孝老的传统美德,区老龄办始终坚持把老龄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开展了“一法一例”宣传活动。6月份联合区人大、司法局、团区委、民政局在团结湖公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进行宣传,发放老年维权资料,现场组织疑难解答。通过开展以“一法一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活动,使老年法律法规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切实提高老年人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民众自觉传承优良美德的责任心、使命感。

2、开通区老龄工作信息网。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的准备工作,区老龄网于今年8月份正式开通,拓宽了老龄工作宣传渠道,也架起了与区属各单位沟通的桥梁。目前网页平台开设有政务公开、组织机构、老龄动态、政策法规、老龄信息、老年大学、文体活动、养生保健、办事指南等栏目,内容涉及老龄工作各个领域,为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提高为老服务意识,开展老龄事业发展理论研究,做好老年群体需求调研,以及老龄工作如何在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建设“新四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等,网络平台的利用使老龄宣传工作取得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3、注重日常老龄工作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街乡的信息沟通,接收各类信息473条,采用147条整理编辑《朝阳老龄信息》16期,综合反映老龄系统工作动态;同时,为

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指导性,及时总结归纳工作经验转发,其中团结湖街道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的新经验、香河园街道探索实施“银发无忧工程”的新举措、双井街道推出“为老服务一条街”的新模式等信息,对促进我区各项惠老工作、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起到了指导工作、学习借鉴的作用。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为实现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区老龄办抓住时机,积极而为,经过全体人员一年的辛勤努力和老工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开展的为老服务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中,我区有155个单位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区老龄办被推荐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但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养老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街乡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2011重点工作安排

2010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新起点上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区老龄工作的思路是: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落实北京市“九养”政策,结合朝阳区建设“新四区”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要求,按照区“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工作,着力解决好涉及老年群体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创新发展,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为建设和谐、现代朝阳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老龄工作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是围绕完善为老服务体系加强研究,不断创新相对应的措施和办法,促进老龄工作在新起点有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二是继续立足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加强走访调查,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内容,并着力打造品牌、精品,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街道(地区)开展老龄工作现状的分析研究,及时挖掘、总结先进工作经验,供全区老龄工作部门借鉴参考和学习。

二、认真落实市“九养”政策。一是加强养老(助残)餐桌运营的监查与管理,促进长效化、规范化。二是继续搞好“孝星”评选活动,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三是积极落实各项优待政策,周到、细致服务好我区老年群体。重点做好高龄老人津贴和百岁老人生活补助金、医疗补助费的发放工作,做好老年优待卡、优待证的办理工作,分批次做好“小帮手”服务器配备工作。

三、大力为老年群体办实事。一是继续在两节期间开展“温暖行在朝阳”活动,对全区生活在低保边缘生活困难老年人实施救助。二是在重阳节期间弘扬我区品牌“孝”文化,开展系列敬老活动,并举办“第七届老年运动会”。三是落实区政府折子工程、重要实事,积极做好帮难解困工作。四是区级、街乡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向老年人“献爱心”活动。

四、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各媒体加强老龄工作的宣传,并与区信息办、广电中心等部门协作,开设“朝阳老龄电视节目”,在丰富老年人晚年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我区的老龄事业发展。二是继续抓好网络平台建设。充实区老龄网数据库,定期做好更新、维护工作,使网络平台真正发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区属单位之间沟通交流的作用。三是加

强老龄战线的信息收集与发送工作,制定《老龄信息考核办法》,规范老龄工作信息上报制度,调动区各街道(地区)报送信息主动性,并通过老龄工作信息及时传递区情、展示老龄工作风采。

五、抓好老龄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按照党员作风建设的要求,本着“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讲正气、讲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区老龄办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学习研究能力、工作筹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二是遵循统筹协调、吸纳专业人才的原则,按区政府部署完成居家养老(助残)员招聘工作,并搞好培训以充实基层老龄工作力量。三是继续抓好基层老年人协会的建立和发展,规范其运行机制,使老年协会真正发挥出两级政府联系老年群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四篇:省老龄办关于基层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上升,高于全国水平,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万,约占总人数**%,高于全国的**%;65岁以上人口***万,占总人口比重***%,高于全国的**%,为就大力发展农村老龄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省老龄办开展了基层老龄工作调查。现将调研报告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第一,老年人口增长快。海南省于进入老龄化,但是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于全国水平。该省老年人口突破100万,全省60岁以上人口达104.8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2.12%,高于全国的11%;65岁以上人口76.45万,占总人口比重8.95%,高于全国的8.3%。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即将出现的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海南省和两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使这一期间老年人口以5.83%的年均速度增长,高于总人口4.59%的年增长速度。

第二,老龄化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海南省83%的市县已经进入老龄化,其中老龄化程度超过12%的有文昌、琼海、定安、澄迈、海口、保亭和万宁等7个市县。

第三,高龄化问题突显。据统计数据,海南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96%,逼近14%的高龄化标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我国到2020年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老年人12.37%,海南省高龄化将提前10年到来(图2)。

全省享受长寿补助的百岁以上老年人有963人,平均总人口10万人有11.14名百岁以上老人。长寿老人覆盖所有的市、县(区),覆盖72.81%的乡(镇、街)。其中总人口平均10万人有7名长寿老人的市县有:海口、琼海、儋州、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临高9个市县,有119个乡(镇、街),分别占市县总数的50%和乡(镇、街)总数的52.19%。全省总体长寿特点明显。

海南省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目前,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55.64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12.53%,老龄化程度不仅高于全省平均值,而且比城镇高1.06个百分点。生活在农村的80岁以上老年人约8.28万人,占农村老人总数的14.88%,高龄化指数比城镇高2.02个百分点。低收入老龄化使未富先老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压力加大。

二、老有所养已经列入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议程

本世纪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做出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重大决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七大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最近,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0年)》,提出逐步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推进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计划。此期间,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推进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老龄服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权益的责任。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省完成老年立法,推进贯彻执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若干规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覆盖城乡汇集全民的社会保障,对60周岁以上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按当地城镇低保标准的120%发放养老金,进一步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和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实现全民医保,将一批惠及广大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改善保障民生重大决策,对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激烈的社会变革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养老保障系统,家庭养老功能、土地养老功能都在急剧弱化。同时,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老龄工作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不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农村老龄服务任务艰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主要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障形势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海南省离退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老年人的比重为35.91%,这部分人基本居住在城镇,约占城镇老年人总数的78.3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铺开面狭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不足1%。城乡低保、五保、定期社会救济等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13.17%,其中城镇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8.19%,农村的比重为17.38%(图4)。

综合社会养老

第五篇:省老龄办关于基层老龄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上升,高于全国水平,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万,约占总人数**%,高于全国的**%;65岁以上人口***万,占总人口比重***%,高于全国的**%,为就大力发展农村老龄服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省老龄办开展了基层老龄工作调查。现将调研报告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第一,老年人口增长快。海南省于进入老龄化,但是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于全国水平。该省老年人口突破100万,全省60岁以上人口达104.8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2.12%,高于全国的11%;65岁以上人口76.45万,占总人口比重8.95%,高于全国的8.3%。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即将出现的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海南省和两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使这一期间老年人口以5.83%的年均速度增长,高于总人口4.59%的年增长速度。

第二,老龄化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海南省83%的市县已经进入老龄化,其中老龄化程度超过12%的有文昌、琼海、定安、澄迈、海口、保亭和万宁等7个市县。

第三,高龄化问题突显。据统计数据,海南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96%,逼近14%的高龄化标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我国到2020年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老年人12.37%,海南省高龄化将提前10年到来(图2)。

全省享受长寿补助的百岁以上老年人有963人,平均总人口10万人有11.14名百岁以上老人。长寿老人覆盖所有的市、县(区),覆盖72.81%的乡(镇、街)。其中总人口平均10万人有7名长寿老人的市县有:海口、琼海、儋州、文昌、万宁、定安、屯昌、澄迈、临高9个市县,有119个乡(镇、街),分别占市县总数的50%和乡(镇、街)总数的52.19%。全省总体长寿特点明显。

海南省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目前,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55.64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12.53%,老龄化程度不仅高于全省平均值,而且比城镇高1.06个百分点。生活在农村的80岁以上老年人约8.28万人,占农村老人总数的14.88%,高龄化指数比城镇高2.02个百分点。低收入老龄化使未富先老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压力加大。

二、老有所养已经列入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议程

本世纪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做出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重大决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七大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最近,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0年)》,提出逐步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推进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老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计划。此期间,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推进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老龄服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权益的责任。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省完成老年立法,推进贯彻执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若干规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覆盖城乡汇集全民的社会保障,对60周岁以上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按当地城镇低保标准的120%发放养老金,进一步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和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实现全民医保,将一批惠及广大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改善保障民生重大决策,对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激烈的社会变革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养老保障系统,家庭养老功能、土地养老功能都在急剧弱化。同时,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老龄工作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不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农村老龄服务任务艰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主要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障形势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海南省离退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老年人的比重为35.91%,这部分人基本居住在城镇,约占城镇老年人总数的78.3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铺开面狭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不足1%。城乡低保、五保、定期社会救济等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13.17%,其中城镇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8.19%,农村的比重为17.38%(图4)。

综合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两项统计,海南省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老年人的比重为49.07%,其中城镇养老保障覆盖率则提升至为86.56%,农村仍为17.38%。如果今明年施行60岁以上城镇居民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城镇低保标准发放养老金的政策,城乡养老保障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二)老年服务呼唤制度保障。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和老年人寿命延

长,必然带来老年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海南省社会福利性和老年收养机构共有212间,床位4384张。“五保”、“三无”等特困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4.02%。福利机构收养特困老人的入住率为55.68%,对“五保”、“三无”、优抚对象的供养服务覆盖率分别为4.75%、4.4%和0.54%。与的情况相比,主要是五保集中供养率从11.45%的水平下降6.7的百分点。“五保”、“三无”老年人大多数要求居家养老服务。农村许多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因痴呆或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民政部门发放的粮食、衣被放霉烂了也不知吃、不知穿。许多老年人患病需长期照顾护理。据海口市对市区三无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估计约有1000人。市区3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初始以“候鸟”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均转向社区老年服务,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护理服务。三无、五保、低保等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来源或者收入水平极低,病痛和生活困难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给老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亟需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

(三)落实老龄政策法规亟待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职责。首先,老龄法规政策尚未得到较好施行。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和批准的《海南省实施〈老年法〉若干规定》和《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条例》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乘坐城市公共交通汽车半票或免费优待,公交客运经营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补偿制度。但法规实施至今,公共交通财政补贴一直没有落实,影响公交经营效益,致使公交司机拒载老年人的事件屡屡发生。70周岁以上本省老年人“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的老年优待在省级医院还未得到实施。其次,现行惠民政策的落实,亟待配套制度和措施。海南省大力推进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但由于实施措施缺失,服务职责不到位,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先交钱后看病的规定,使低收入和贫困老年人无钱看病、无钱交押金住院,看病住院难;繁杂报销手续和多个管理部门审批,看病后报销难;五保、独居老人住院无人护理,老年人住院难。同时,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交错,多头管理,使老年服务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的职能和服务职责缺失。社区老年社会化服务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效率低下。

四、几点建议

海南省农村老龄服务要有跨越发展,形成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一体化格局,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强化公共财政补贴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向农村延伸,使广大老年人养老保障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一)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机制。为农村80至99岁老年人按照每人每月150元标准发放高龄补贴,使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从17.38%提高至32%;积极推进建立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机制建设。

(二)推进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发展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快构建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依托,福利性、非营利性和经营性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结合的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社区老年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将社区老年服务管理和敬老院管理经费纳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将服务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发挥村(居)委会和老年人协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的供养服务范围,使“三无”、分散供养“五保”老年人和高龄老人得到居家照顾护理服务;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照顾护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三无”、“五保”、“低保”特殊困难老年人和高龄老人,分别按不同标准给与服务费补贴;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财政预算增设社区老年服务科目,帮助县(市、区)和社区解决老年服务经费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建议召开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法规,推动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着力取得四个方面的突破: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重点解决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特别是农村高龄老年人的保障,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大力发展老年服务,重点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社区老年服务项目,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基层老龄工作,重点抓好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老年群众组织建设,着力做好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保中央政策落实的各项工作。

下载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龄调研报告

    加强我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社会事务管理科张金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解决了穿衣、饥饿、住房、看病、出行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比例逐步提......

    大阳沟社区老年人生活调研报告

    大阳沟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大阳沟实习小组(陈思,陈亚能,沈康亚)调查背景: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最突出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预计21世纪中叶将达......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

    **镇办事处位于克拉玛依东南九公里北连217国道,镇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居民总人数130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辖区单位44个,助镇单位15个,办事处下设五个社区,八个小区,是克拉玛依......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

    **镇办事处位于克拉玛依东南九公里北连217国道,镇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居民总人数130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辖区单位44个,助镇单位15个,办事处下设五个社区,八个小区,是克拉玛依......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

    **镇办事处位于克拉玛依东南九公里北连217国道,镇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居民总人数130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辖区单位44个,助镇单位15个,办事处下设五个社区,八个小区,是克拉玛依......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2007-12-07 16:25: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镇办事处位于克拉玛依......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

    **镇办事处位于克拉玛依东南九公里北连217国道,镇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居民总人数130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辖区单位44个,助镇单位15个,办事处下设五个社区,八个小区,是克拉玛依......

    社区老龄(老年人)工作总结

    **镇办事处位于克拉玛依东南九公里北连217国道,镇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居民总人数130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辖区单位44个,助镇单位15个,办事处下设五个社区,八个小区,是克拉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