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美霞课改经验学习心得[模版]
乡村教育也能创造神话
——于美霞课改经验学习心得
陈瑜亮
2011年12月2日,学校一行12人,前去潍坊昌邑市饮马镇杨屯小学参观学习,听了一节于美霞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在办公室和于老师就小学数学“互助式”特色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路上、回来后,认真翻看了关于于美霞老师的相关经验材料,真可谓获益良多。
一、学习初印象
1、课堂活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整堂课上,老师的语言不多,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个是上课之初的问题呈现,再就是精选了四道练习题。
其他时间,都是学生围绕呈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活动。
课上,学生或动手折叠、拼图,或冷静思考,或二人合作,或四人合作,或大胆质疑、追问,学生手动、眼动、耳动,更可贵的是脑动,学生一直在思考,一刻不停,忙得真叫是不亦悦乎。
2、小组长认真负责,组织能力强,合作学习井然有序,效果好,效率高
每位小组长都是一名称职的小老师,课上、课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什么环节,学习小组改干什么,小组长心知肚明,组织很到位,不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效率很高,组织组内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全体成员都多种感官动了起来,尤其是脑瓜动了起来,这样学习起来一定是有效、高效的。
为此于老师下了大量心血: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2)对小组长进行正确诱导,不出现过激行为。
(3)把民主管理权让给小组长。
(4)注重培养学生汇报交流的习惯。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重算理、算法
于老师设计练习题,都是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力求练习题体现层次性和开放性,因为当前的数学教学重点不在于做题,而是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当然,计算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不容忽视)
试想,如果学生的算理、算法都不清楚、不明白,做练习题的效果又会好到什么程度呢?更谈不上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本堂课上,于老师不是通过课本例题直接告诉或讲述梯形面积的公式这样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呈现,重在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动手尝试、合作讨论,用多种办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让全体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他们的受益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公式,而是多种解决问题飞办法,并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4、有效教材整合,省时高效
学生在探究梯形面积的时候,不仅有学生探索出了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乘以高,更有学生大胆探索出了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就是梯形的中位线这一初中数学的概念,虽然学生不知道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但是老师大胆趁热打铁,顺势而导,点出了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自然接收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难怪于老师经验材料里提到她用一年的时间就全部学完了9—12册共计四册的数学教材,并且经测试,全班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部掌握,优秀率达到了100%,有时甚至达到平均分97.5分的高分,神奇之处,就是于老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烂熟于胸,有效整合教材达到的神奇效果。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从亲自听课的情况来看,于老师绝不是吹嘘,而是不争的事实。
5、学习兴趣、良好习惯、有效评价是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保障
我们搞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高效课堂,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置、教学方法上面还远远不够,于美霞老师课改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下足了功夫,并通过有效的小组评价,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之形成了定势,习惯成自然,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小组合作的意识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有效、高效了。这又是“功夫在诗外”的佐证吧!
6、抓班风、学风建设是课改的根本法宝
于美霞老师课改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持抓班风、学风建设,这应该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根本法宝。
在听课学习期间,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于老师所教班级的孩子坐得住,没有小动作,于老师也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班没有骂人、打架的”。班空里,孩子们还是在那里以小组聚在一起讲题、分析,讲的津津乐道,是于老师硬把孩子撵到室外去活动一会儿,即便如此,仍有过半学生没有动。老师们和于老师在办公室座谈期间,我又抽空去了于老师教的班级,由于英语老师职称晋级去了市里,班内并没有老师,我看到的是小组长把小组组织得秩序井然,学的热火朝天。此情此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真正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理想境界。
什么叫“班风正、学风浓”,这不是最好的例证吗?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一直在帮着学、比着学,自然就没了其他斗嘴、骂人、打架等不良现象了。
所以,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要善于抓班风、学风建设,且不说是班主任,还是非班主任,这点都非常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一旦走向良性循环,学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老师摆脱了教学外繁琐事物的处理,一心扑在如何教好的研究上,长此以往,教学的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才怪呢!
7、兵教兵,出奇兵,让士兵成为将军
2002年,于老师刚接手三年级一班的时候,有接近10名学生不及格,有的学生成绩竟在20分以下,怎么办?于老师没有气馁,更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大胆设想,发动全班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实行“兵教兵”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那开始,于老师走上了一条“互助式”教学的课改探索之路。结果不用多说,于老师成功了。
传统的教学,老师是元帅,在老师眼里,学生都是士兵,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觉得改怎么教就怎么教,试想这种方
式的教学,学生相当于单兵作战,战果可想而知,基础好点的学生接收快点,学的就好点,而基础差的孩子,只能是落伍了。
而于老师通过“兵教兵”的互助式教学,老师定位在自己也是一枚小卒,而且身先士卒,既拉近了和士兵的关系,同时着力培养让小组长如何学会组织,化整为零,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并广泛展开捆绑式小组整体评价,多渠道、多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动了起来。为出奇兵、出元帅创造了良机。从于老师课改的成果来看,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取得了大面积丰收,同时,一大批“将军式”佼佼者脱颖而出,他们不但自己学的好,而且会组织,善于帮助小组成员学会,真可谓是“一箭多雕”。
8、学会质疑,学会追问,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听于老师执教的《梯形面积》一节课,有几次合作交流时,几位同学大胆质疑,连续追问,把大家带到了探究问题实质的求索道路上来,呈现出了思维交流、智慧碰撞的良好局面。很好地呈现了学生学习所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这一点,也是于老师教学艺术的高明之处,在学生提出质疑和追问时,于老师非但不急不躁,反而煽风点火,把思维之火煽的更旺,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甚至辩论、争辩,让学生在思考和辩论中得出真知。
整堂课上,老师总是把学生从一个问题带到另一个问题,而解决的办法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总是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合作探究甚至交流、辩论中自认而然达成共识得出了正确结论。既呈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充分相信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于老师在工作当中,相信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即便是犯了错误,从不当众批评,对优秀的,有进步的,爱帮助人的,则是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形成了人人争先,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在于老师眼里,全班都是好学生,学生乐于接近她,也乐于学她执教的数学学科。有了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自然会“如鱼得水”,效果显著了。
二、领悟与反思
深刻反思于美霞老师课改的成功,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简述如下:
1、于老师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
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她对学生的无私关爱,都很好地诠释了《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堪称为人师表的楷模。正是这一点,让于老师走向了课改的成功。
我们常说当教师是个良心买卖,只有老师热爱教师这个行业,真正打心眼里关爱学生,才会自然迸发出无限的热情和活力。很多教育大家反复强调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学生很聪明,也很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中,能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全在老师的真心付出,正所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学生相信老师、佩服老师的时候,一切教育、教学问题都不是问题,哪怕是老师批评他,他会感到内疚、自责,也才会起到教育的效果。相反,老师工作不努力,有问题都把原因推到学生或家长身上,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2、教师两项基本功要过硬
备教材、备学生是每位老师必背的两项基本功,并且必须过硬,于老师这两项基本功就非常过硬,所以才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
于老师是一位有心人,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烂熟于心,自然驾驭课堂就会轻车熟路,遇到课堂教学的突发问题,方法就会多多。
对学生的学情以及心理、习惯的研究更是于老师的法宝,于老师重点研究小组长,小组长深入了解组员,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建立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自然对路、有效。这也正应了毛主席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3、要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在课改的道路上,于老师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于老师没有被困难吓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凭着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劲儿,更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走出了乡村教育的课改成功之路。
前去参观学习的老师都亲眼见到了,学校的校园没有教学楼,没有多媒体辅助设施,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于老师单枪匹马,摸索出了“互助式”特色教改的路子,靠的就是于老师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于老师是可亲、可敬的,她勇于改革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学习。
4、磨刀不误砍柴工
和于老师座谈的时候,于老师谈起课改,津津乐道,头头是道,朴实的话语了掩盖不住他对乡村教育的深情,幸福感溢于言表。但是,于老师谈的最少的就是“如何教”。我们很纳闷,我们不远千里去学习,她这位“砍柴人”却少谈“如何砍柴”,更多的是谈到了“磨刀功”。仔细琢磨,其中大有道理在。
试想:一位砍柴人刀不锋利,整天忙于砍柴,砍柴的效率会怎样呢?结论不言而喻。而于老师在磨刀上下了不少功夫,她的砍柴刀始终是锋利的,砍起柴来,效果和效率自然好了。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15日第6版在报道于老师的经验时,就特写了一个小细节:第一周不上课
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于老师有一种特殊的做法:第一周不上课。在这一周里,她每天上课时都跟学生谈心,谈家庭情况、科学故事、名人轶事,谈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尽最大的努力了解学生。之后,她会给学生们“上思想政治课”,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热情,鼓舞士气;课前饭后她几乎全跟学生在一起。渐渐地,学生把她当成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数学课堂,成了于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学术交流的纽带。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为学生的进步高兴,学生为能跟这样的老师一块学好数学高兴。跟许多老师不同的是,于老师喜欢当班主任。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接手班级有一个条件:必须当班主任。她说:“只有当班主任才能有更充分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与他们建立感情。”
为了和学生自然地融合到一起,课间,她和学生一块儿跳绳、踢毽子;学生生病了,她领着看病、买药;天冷了,她会叮嘱学生们多穿衣服……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装在她心里。谈到和孩子们
第二篇:于美霞课改经验学习心得
XX年12月2日,学校一行12人,前去潍坊昌邑市饮马镇杨屯小学参观学习,听了一节于美霞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在办公室和于老师就小学数学“互助式”特色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路上、回来后,认真翻看了关于于美霞老师的相关经验材料,真可谓获益良多。
一、学习初印象
1、课堂活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整堂课上,老师的语言不多,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个是上课之初的问题呈现,再就是精选了四道练习题。
其他时间,都是学生围绕呈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活动。
课上,学生或动手折叠、拼图,或冷静思考,或二人合作,或四人合作,或大胆质疑、追问,学生手动、眼动、耳动,更可贵的是脑动,学生一直在思考,一刻不停,忙得真叫是不亦悦乎。
2、小组长认真负责,组织能力强,合作学习井然有序,效果好,效率高
每位小组长都是一名称职的小老师,课上、课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什么环节,学习小组改干什么,小组长心知肚明,组织很到位,不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效率很高,组织组内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全体成员都多种感官动了起来,尤其是脑瓜动了起来,这样学习起来一定是有效、高效的。
为此于老师下了大量心血: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2)对小组长进行正确诱导,不出现过激行为。
(3)把民主管理权让给小组长。
(4)注重培养学生汇报交流的习惯。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重算理、算法
于老师设计练习题,都是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力求练习题体现层次性和开放性,因为当前的数学教学重点不在于做题,而是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当然,计算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不容忽视)
试想,如果学生的算理、算法都不清楚、不明白,做练习题的效果又会好到什么程度呢?更谈不上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本堂课上,于老师不是通过课本例题直接告诉或讲述梯形面积的公式这样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呈现,重在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动手尝试、合作讨论,用多种办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让全体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他们的受益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公式,而是多种解决问题飞办法,并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4、有效教材整合,省时高效
学生在探究梯形面积的时候,不仅有学生探索出了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乘以高,更有学生大胆探索出了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就是梯形的中位线这一初中数学的概念,虽然学生不知道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但是老师大胆趁热打铁,顺势而导,点出了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自然接收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难怪于老师经验材料里提到她用一年的时间就全部学完了9—12册共计四册的数学教材,并且经测试,全班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部掌握,优秀率达到了100%,有时甚至达到平均分97.5分的高分,神奇之处,就是于老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烂熟于胸,有效整合教材达到的神奇效果。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从亲自听课的情况来看,于老师绝不是吹嘘,而是不争的事实。
前去参观学习的老师都亲眼见到了,学校的校园没有教学楼,没有多媒体辅助设施,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于老师单枪匹马,摸索出了“互助式”特色教改的路子,靠的就是于老师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于老师是可亲、可敬的,她勇于改革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学习。
4、磨刀不误砍柴工
和于老师座谈的时候,于老师谈起课改,津津乐道,头头是道,朴实的话语了掩盖不住他对乡村教育的深情,幸福感溢于言表。但是,于老师谈的最少的就是“如何教”。我们很纳闷,我们不远千里去学习,她这位“砍柴人”却少谈“如何砍柴”,更多的是谈到了“磨刀功”。仔细琢磨,其中大有道理在。
试想:一位砍柴人刀不锋利,整天忙于砍柴,砍柴的效率会怎样呢?结论不言而喻。而于老师在磨刀上下了不少功夫,她的砍柴刀始终是锋利的,砍起柴来,效果和效率自然好了。
《中国教育报》XX年12月15日第6版在报道于老师的经验时,就特写了一个小细节:第一周不上课
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于老师有一种特殊的做法:第一周不上课。在这一周里,她每天上课时都跟学生谈心,谈家庭情况、科学故事、名人轶事,谈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尽最大的努力了解学生。之后,她会给学生们“上思想政治课”,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热情,鼓舞士气;课前饭后她几乎全跟学生在一起。渐渐地,学生把她当成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数学课堂,成了于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学术交流的纽带。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为学生的进步高兴,学生为能跟这样的老师一块学好数学高兴。跟许多老师不同的是,于老师喜欢当班主任。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接手班级有一个条件:必须当班主任。她说:“只有当班主任才能有更充分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与他们建立感情。”
为了和学生自然地融合到一起,课间,她和学生一块儿跳绳、踢毽子;学生生病了,她领着看病、买药;天冷了,她会叮嘱学生们多穿衣服……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装在她心里。谈到和孩子们
在一起的时光,48岁的于老师脸上常常洋溢着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这种笑容使我们相信,是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反思于老师的经验做法,我认为老师的磨刀功还真不少:
(1)备教材、备学生是“磨刀”。熟知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习惯、心理。
(2)抓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是“磨刀”,并且要常抓不懈。
(3)抓小组的建立、小组长的培养是“磨刀”。
(4)抓学生学习程序的建立是“磨刀”。
(5)抓练习的设计更是“磨刀”,体现精心联系,富有实效,逐渐达到高效。
一个聪明的老师应该像于老师那样,学会点“懒惰”,在课堂上,“砍柴”是学生的事,老师只管磨好刀,老师绝不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锻炼了学习的各种能力,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呢?
三、当前课改之路,我们应该向于美霞老师学习什么
于美霞老师长期任教于乡村小学,创造了乡村教育的神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结合我们的实际,摘要如下:
1、下定决心,坚定课改的信心,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达目的不罢休
借用县教研室赵保太主任的一句话就是:“基础教育改革10余年了,课堂教学没多大变样,本身就不对,已经落后了,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积极创设好课改的良好氛围,大胆放手,关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3、搞好小组的建立是突破口,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是关键。
4、坚持对学生进行培训,教给学生方法是成功的法宝,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表达,学会评价,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质疑。在素质培养方面: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在做人方面,学会微笑,学会自信,学会自强。
5、定好位,彻底转变角色,坚决把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落实到位。
6、必须落实精讲精练的策略,彻底杜绝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追求实效,力争高效。
7、狠抓班风、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搞好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坚持做好基础过关,适当搞好教材整合,让学生各项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8、教师一定要在“备教材、备学生”两项基本功上下足功夫,一切从实际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为课改成功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类
第三篇:课改经验材料
课改经验材料
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农村牧区小学,更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 蒙、汉合校。现在校生562名,教职工133名。从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校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推进素质教育。十年来在盟、旗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重视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通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经过实践探索,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蓬勃的动力,给学校各方面带来显著的变化,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各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我校的课改:
一.健全组织,加强管理
我校对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明确目标和任务,有具体的课改经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量化标准,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立足校本,深化课改
在课程改革中,我校也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又开始的不知道怎样搞课改,到模仿着别人搞课改,再到结合本校实际探索课改,虽然一路走来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但我们也实实在在的开展了课程改革。期间我们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任务的制定,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
示等环节的难题。面对这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模仿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等途径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出现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因此,我校从课改开始十分重视教师学习,不仅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还在本校加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相关资料的学习。确定每周二下午时间为业务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观看录像和专题研讨相结合。做到每位教师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其中集中学习是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可以解决教师之急需,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洗脑”“充电”,使教师在理解了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观念得到了更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工作中:
1、利用每周三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程序,以教研单位开展创设人人参与,个个钻研的氛围。做到:(1)内容提前确定,(2)教材人人钻研,(3)中心发言人要精心准备发言稿。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来创设教师间交流的平台,加速教师的专业成绩。同事认真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开展教师一对一的活动,使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
尽快成熟。
3、利用周四时间开展集体教研:形式有(1)学校集体教研(学校每周四下午学生放学后组织全体任课教师,有教学副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2)教研但教研(学校每周四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负责,解决学科教学重点问题)(3)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有①备课、上课、听课、评课,②学科课题研究:研究教法和学法,有目标、有内容,使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相交流,团结协作的和谐教研团体,4、积极开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教学反思活动。开展四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1)坚持推门课、制定随堂听课制、负责业务的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的情况,(2)开展研究课、观摩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3)坚持青年教师上过关课,(4)外出学习教师上汇报课。除四种课型外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每次组织听课,参加人员都做到先听课、后集体评课、通过活动使教师相互切磋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课堂成为教师成功的舞台。
经过十年的的实践与探索,现在面对的课堂已经由过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学生围绕教师转,而转变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成为组织者,参与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题作用,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三.强化教师基本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校在这方面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基本素质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从练习基本技能入手。我校结合本校实际,采用内容多样化的训练,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针对有些语文教师对学生朗读不重视,我们决定开展教材朗读比赛,为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开展钢笔字比赛。开展任课教师语文教材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经验交流、教学设计、写字等比赛。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基本技能,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更好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注重个性特长,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教师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坚持素质教育为核心,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求真育美为目的,拓宽学生的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发挥自身特长,开展了音乐、美术、体育、读书等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自开展“书香校园”以来,我校就非常重视师生读书,制定了校内读书活动计划,师生也制定了自己的班级的读书计划。平时师生每周选择一本健康有益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上一届课外阅读推荐课,每学期我校根据教研倡导的读书活
动和《语文课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读书周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启动读书周活动,读书活动拉开之后(1)各班级按要求在原有图书的基础上开展“捐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收藏的图书带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2)各班级汇报图书成果,用表演课本剧、读书卡、课后感、读书笔记等形式体现。每次读书周活动都评选出:书香班级、朗读明显班级、创高明显班级、读书大王等,并进行总结颁奖。
同时还推行学校和班级两级图书借阅制度,积极开展演讲比赛,现这些活动逐步成为固定的活动。
2、在校园艺术方面,我校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比赛活动,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我校的节目曾多次代表前旗参加盟级的艺术比赛。2009年我校的舞蹈《盛开的索玛花》代表前旗参加了盟级的艺术节表演,得到了旗里和盟里领导的一致好评。此节目还获得了自治区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因此也大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除此之外,舞蹈《乳香飘》获盟级小能手指导教师奖;舞蹈《快乐的小伙伴》多次参加上一级的艺术活动。2013年我校的舞蹈《扎西德勒》又一次代表前旗,接受了盟里的验收。同年5月31日,我校举办了本校的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规模庞大的校园艺术节,做到老师、学生全员参与,时间长达五个多小时,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在他们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不同的表演方式诠释了他们的喜悦、他们的爱、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校艺术节在教
师的大合唱《歌唱祖国》、《走向复兴》中圆满结束。
3、在美术方面,我校有专门的美术活动教室。开设了泥塑、水彩画、国画、书法等兴趣小组。正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活动。十年当中,在我校培养的基础上,先后有四名学生用美术专业考上了本科大学。
4、在体育方面,我校常年有中长跑训练小组,此外,特别重视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目前,我校已成功申报兴安盟体育俱乐部,成为全盟唯一一所小学体育俱乐部。我校开展的以上这些活动都成为固定形式,每年都开展。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更主要是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回顾过去十年,课程改革虽然在我校的到蓬勃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各方面显著的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课程改革方面与兄弟学校比也有很多不足,决心通过本次活动为契机,我们有决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把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到实处。
第四篇:课改经验材料
课改经验材料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专业引领在新课改中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面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学校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永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所有中层和教研组长为成员。学校打破考试评价机制,破除考试“唯分论”,除了看学生分数,还要看课改招数。加大在教师中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人人参与课改,群策群力,迎难而上,以改促研,以改促教,现将我在课改以来个人的点滴做法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处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领导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到鸡西四中,七台河三中和九中,绥芬河二中,杜郎口,昌乐二中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同时还课改先进学校的名师到我学校送课指导,并进行交流指导,尤其是针对我校的学生特点,提出了宝贵的课改经验,使我们的有很大的启发,提高了自己的觉悟,而且使我们的起点就很高,不用抹黑过河,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去进行课改,使我们进步很大。同时我们每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一篇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改革中不断提高。
二.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过程。
课改以来,我认真完善落实教务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着重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重要环节。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数学组集体备课的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节教研课我们要进行我个环节完成,首先是一次备课,主备人要吃透教材,梳理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确定重难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内容,然后辅备人在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交流后进行改正,最后形成学案。第二,按照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一次上课。第三,所有数学成员以及相关领导在根据课堂中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在二次备课中大家会把课堂中实际存在,而且在 一次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上课,在第二次课后,大家在一起总结在二次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实际问题,根据二次评课,上课人在写出教学反思,以便在下次课中不要出现同样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反复的 备课,评课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精心编制学案,构建高效课堂
学案设计主要按照以下原则
1.目标设定在2—3个。
2.自主学习部分给学生从分的时间阅读教材,教师把教材中关键的在知识点设计成小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完成,以检验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听课重地方所在,因为每个人的自然情况不一样,这样有利不同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教师根据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的问题,教师在进行精讲点拨。
4.合作探究就是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谈论,也可以组与组之间进行谈论,所有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教师精讲。
5.所有问题小组都谈论完成以后,所有成员都已经解决了疑难问题后,在有小组内选择代表进行展示,已达到巩固提高新知的目的。
6.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针对本节的内容设计适当的问题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教学中进行纠正。
总之进行课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发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所在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各种矛盾还相当突出,应当实事求是地面对。
(1)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这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学历培训、岗位培训、校本培训以及继续教育。
(2)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教学质量监控与新课改操作的冲突。要彻底改变,必须循序渐进。
(3)农村经济的薄弱和家庭教育的滞后,也对新课改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农村中学教育硬件的薄弱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屏障。新课改不仅强调的是人力的投入,它更需要大量的财力的投入。如图书室建设,多媒体添置,教学网络信息的建立都需要相当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永和中学课改特色之路还很长,任务更艰巨,需要研究的课题更艰难,走一步,再进一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永和中学,必将在理性的思索和扎实的课改实践中不断引向深入,并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课改经验材料 姓名:王海涛时间:2013.12.13
第五篇:课改学习心得
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1月4日(星期五),我校教师在吴川塘尾中学行了集中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专题听取骨干教师的经验介绍。学科教师作的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学习主要是围绕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最后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1、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2、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
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5、存在的问题: ①现在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内容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②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这
样不好,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③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作为教师也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那么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地学习方式进入我们的课堂,使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