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迟开的“花朵”一样美丽范文
迟开的“花朵”一样美丽
楚慧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教师就是品读这些书的人。读书不难,然而读懂这些书却要我们好好花些心思。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教师,我们都喜欢表现优秀的学生,而对那些表现差、顽皮的孩子往往忽视。然而,我认为,那些迟开的“花朵”同样是美丽的,我们要怀着一颗公正的心,以教师的情和爱为他们沐浴阳光雨露,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班级中都有学困生,对于他们,我采用感化的方式,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作为新教师,接触小学教学,刚开始我的确很迷茫,第一个月考成绩出来之后,我有点傻眼,我们班孩子这么聪明,不及格的为什么这么多。于是我就开始反思,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平时抓得不严,不重视基础,忽视学习困难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之后,我就转变教育方法,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让他们感受老师的爱,在老师的关心中逐渐进步,打开他们迷茫和困惑的心扉,为他们沐浴阳光。月考之后,我开始了补差计划,遵循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对班上的每个学困生认真对待,耐心教育。做到三个“心”合一:爱心、耐心和信心。
“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对于学困生,我一贯的做法是以尊重为前提,多表扬,少批评。学习方面,我都亲自下手,认真对待,手把手教育他们。特别是课文的字词,严抓不懈,直到他们会
读会写为止。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位学生的转变。先说说于春阳同学,无论是哪方面都令我头疼,他坐在班级最后一排,自己一个桌,同学们都看不起他,不和他说话,不仅学习差,生活方面也不能自理。他浑身脏兮兮的,脸上从来没干净过。于是我就开始督促他每天洗脸,当着学生的面夸奖他,慢慢的表扬起了作用,他会自觉地洗脸了,并且被子也会叠了,也会收拾自己的课桌了,生活方面有了很大变化。春阳同学不仅生活上有转变,学习上的转变更令我刮目相看。春阳同学的进步是从一次作文开始的,其中开头是这样写的“老师,是你给了我知识,是你给了我勇气,是你给我了自信。有一次,您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这件事让我再次有了巨大的自信。”后面的内容很真实,都是出自对老师的感谢。看完之后,我大吃一惊,感觉不可思议,这篇作文是在我的监督下一节课完成的,没想到他能写得这么好。从这件事当中,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这学期一定让他考及格。他十分聪明可爱,但由于个人习惯和家庭影响导致了他成绩落后,没有信心,被老师同学排挤。随后,我都在找合适的机会鼓励表扬他,找他谈话,每学一课都手把手教他,让他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爱、接受爱。现在,语文课上能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了,数学练习也能认真做了,音乐课也能看到他快乐地唱歌了,同学们也和他一起玩了,并且还学会给我帮忙了,这难道不是改变吗?看到这些,我放心了,春阳的变化一方面在于老师的坚持不懈,另一方面在于他自身具有的可塑性。作为老师,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同样是花朵,早晚都会盛开。
再说说崔永浩同学,听以前的老师和学生说,他家里开饭店的,父母没时间管,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嘲笑他,自身又很顽皮,这些最终导致了他行为习惯不好,成绩差。知道这些之后,我就慢慢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合适的机会表扬他。开学刚不久,学校的一次卫生大检查让我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别的同学都嫌脏,就他一人不怕脏不怕累主动爬到床底下用扫帚扫垃圾,干的如此卖力,扫完之后还问:“老师,还有吗?”当时我就想,这孩子还是有进步空间的。我微笑地对他说:“没有了,你真能干!”他听了,脸上充满着笑嘻嘻的表情。回到教室,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了他,并让学生向他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都坚持俯下身来,纠正字音和错字,降低要求,督促他完成基本作业。现在,作文作业他也能及时交送了。每次吃饭,他都要对我说一声谢谢老师。永浩同学对妈妈说了一句话,“你要给我调班我就不上了。”这是我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当时我心里很感动,很开心,也很幸福。作为老师,爱是无私的,但是爱又是相互的,你付出了爱,才能收获爱。
任教的两个月来,我的感悟颇深,作为教师,爱是第一。用博大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用极大的热情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用细致的耐心去辅导每一位学生,相信到了秋天一定会有沉甸甸的的收获!只要心中有春天,园里就有花朵。迟开的“花朵”一样美丽!
第二篇:让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让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长岭初级中学
徐叶伟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的学校,多数父母在外打工,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失,导致不少的学生出现种种问题,后进生较多,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则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和技巧,我认为,真诚与爱心是永远不变的基石。“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后进生的教育观。
分析我所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综合素质水平低,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 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家长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父母疏于管教和缺乏关心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2学校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打击不断,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
3社会原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 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培养子女的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以早点享福了;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农村并不少见。另外,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使很多学生接触到一些的不良信息,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该如何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呢?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呢?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学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的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屡一点通了”。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信任他们,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已,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语、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陶行知说过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当你用真诚和爱心包裹那些后进生的时候,你会发现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以行导之。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掉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的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6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用真诚来化解冰冷的心灵。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综上所述,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我们不仅要知其源,探其法,还要有一颗热诚的心。只要家长、社会、学校齐抓共管,作为教育者不对他们放弃希望,枯木尚有逢春时,何况成长中的孩子!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细心、多一些爱心,让每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让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自由绽放,让每一个果实散发芬芳。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第三篇:爱心浇灌迟开的花朵演讲稿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培智学校的教师说还要再补充一句:“爱弱智学生是仙。”能够做到真爱弱智学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经历修炼的过程。爱弱智学生除了怀有一颗爱心和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爱的方法,掌握爱的技巧,才能爱得得体,爱到深处,修成正果。
爱不是顺从,不是放任自流;爱是真诚地对待学生,是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的要求。教师要争取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理,有方,有度;爱中有格,爱中有恒,爱得得体。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一追到底,决不姑息。如:周婷同学拉易拉罐自己拉破了手指,但报告教师说侯钦凯同学用刀割破的,教师知道后,严肃批评了周婷,让她承认了错误,并向侯钦凯同学致歉。学生都有一定的向师性,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公正的、是真心爱自己的时候,就会完全信任和依赖老师,这时老师的批评诱导才是最有效的。
不爱和偏爱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伤害。绝不能因为学生的外表、出身、成绩而偏爱、歧视或拉拢。手心手背都是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奉献一片爱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着差异是正常的。教师要努力地做教学的有心人,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专长、爱好,为学生个性发展,尽可能提供条件、关怀和帮助,激励学生迈向成功。我们在教学生编中国结的时候,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数量,分成太阳组、月亮组、星星组,公示在墙上,告诉同学们两个星星相当于一个月亮,两个月亮相当于一个太阳,让学生懂得太阳、月亮、星星都有发光的作用,只是它们发光的大小不同,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赶超先进。
爱在口里--赏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特别是弱智学生最容易受到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有时要赞不绝口地激励学生战胜困难,完成任务。要坚持使用“无错原则”,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弱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看待弱智学生,接受和处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恰当的评价,不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去。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回答,尊重差异,正确加以引导,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在学生进步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扬长少揭短,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如:“你的发言很精彩,大家很感动”,“你真棒”,“祝贺你的成功”,“你的歌声非常美妙,同学们还想听。”还要善于从赞美中提出希望和要求。“你的发言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些效果会更好。”通过口头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爱在眼里—暗含期待。弱智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是很丰富的,谁对他好,他跟谁亲,他们的心中一清二楚,只是不善于言表而已。因此教师用和蔼的目光,充满亲和力的态度,有暗示、有期待地对待学生,他们就会做出积极的反映,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她)时,他们的表现欲就会增强,就会绽放出很快乐、幸福的笑容,从通俗的角度上讲,学生就听话,就和你亲近;相反,受到冷落的孩子就很执拗、孤僻、暴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病态的心理。
爱在心里--平等关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因此,教师要亲切、自然、民主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心目中的太阳,要时刻怀有一团火,用特教老师特有的耐心、细心与爱心,去融化弱智儿童冰冷孤独的心,去启开弱智儿童寂寞沉睡的脑。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三不”、“三允许”。即不挖苦、不呵斥、不放弃,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选择。不仅如此,还要对学生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宽容不是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放纵,而是教师用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去纠正错误,目的是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如:郝迪不想上电脑课,上课时他总是执意跑到操场上乱转,教师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很温和地对他讲:“最近老师要去你家家访,还要向你父母汇报你的许多成绩和优点,我们不希望加上一条不上课的缺点。”郝迪同学就飞快地进教室上 课去了。
“爱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只要特教工作者倾注真爱,用心浇灌弱智儿童,将一定能够收获弱智儿童外显的、内隐的、潜在的进步与提高,“迟开的花朵”同样也能释放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第四篇:后进生转化:让迟开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让迟开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的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屡一点通了”。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班主任工作)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已,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语、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以行导之。
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掉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的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第五篇:小班化环境下迟开的花朵在静静绽放
小班化环境下迟开的花朵在静静绽放
新时期素质教育需要小班化教育。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人,一个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而小班化教育正是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到素质教育的领域而进行的前瞻性、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小班教育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地教学策略,均应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
【案例叙述】
2007年我接任了由28人组成的一个一年级班,报到这天,教导处把本班学生名册交给我,当时我一看傻了眼,因为我曾听幼儿园老师提起过,有一个叫徐新的小男孩,有自闭症。其性格孤僻,从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说话,在学校里也从不拿笔画画、写字,甚至连吃饭一日三餐也要由妈妈陪着,看样子这学期有好戏看了。
报到这一天,徐新妈妈带着他来到教室,我便主动热情地招呼他们,想见识一下这个小孩到底会不会像幼儿园老师说的那样。只见他缩在妈妈背后,一声不吭。我便故意把他拉到身边微笑着跟他说:“你叫徐新吧!今天老师很高兴认识你,跟老师笑一个吧!”只见他面无表情,呆如木鸡,似乎不是在和他聊天。我便转口说:“看样子今天第一天认识你还没把老师当朋友吧!等有点熟悉了我们在交流。”从他妈妈的交流中得知,他妈妈本是外地人,嫁到这边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外地口音,徐新出生后,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孩子由她一人带,平时在家很少与外人接触,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内向。这天中午吃饭了,其他同学都排着队伍跟着老师进餐厅了,只有他任你怎么安慰,怎么好言相劝,他都呆坐在座位中,哪里也不肯去。我当时想:也许是胆小吧!我便安排好其他同学,打了两盒饭拿到教室陪她一起吃,可这样还是不起作用,因为向来吃饭都由妈妈陪,这下只得打电话叫他妈妈,我看着家长那期待的目光,看到孩子可怜、无辜的样子,我下定决心要帮帮他,这天中午,我和他妈妈商量了好多改进他的对策。生活上就先由他妈妈向原先一样料理他,然后在想办法改进。
转眼间,开学已经有一个星期了,孩子们都知道了如何听课,如何与小伙伴玩耍等等,可是徐新却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课堂上给我来一个措手不及。每天上课书由你代拿、代翻,如果你不给他拿,他便一节课就这么坐着。从不开一句口,从不写一个字,但我没有灰心,我时不时的用充满爱的眼神关注他。因为从他上课的眼神中我由一种预感,他喜欢我上的课,他在聆听。如果你用眼睛直视他,他便赶紧避开你,但如果你故意装作没在意他,他便会默默地跟着你学习。由这一发现后,我开始用余光来关注他地一举一动。我也经常其他同学面前提醒要多帮助他,关心他,同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把每天所教的内容和家长交流,每到双休日我便把家庭作业的内容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家长,再由家长一起来帮助他。因为据他妈妈反映,回家他要拿笔在本子上画的,但握笔姿势错的就是不肯纠正。我也一直在鼓励家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有一天他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快乐。现在只有他肯去动笔,都是一大进步。至于握笔姿势我会慢慢指导他的。上课不管他是否拿不拿书,写不写字,我都坚持给他拿好学习用品,时不时叫他一下,作业时依然把好他的手一笔一划教他写字,激励他,帮助他。就这样坚持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那是在10月7日的晚自习,那晚刚好时学校开周前会,我便在开会前布置了学生的作业,然后不厌其烦走到徐新的座位旁给他备好作业本,并把着他的手教他写了几个字,小声地鼓励他几句,希望他能独立写几个字。当我开好会再次回到教室,奇迹终于出现了,有几个学生跑到我身边说:“老师,徐新在写字。”此刻让我至今难忘,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他的座位边,拿起红笔给他画上了三个红星,还要求同学们一起来表扬他。虽然当时他只写了两行字,而且字也没写规则,但是这是他在学校第一次动手写字,是一次质的飞跃。此时的鼓励作用无法估量的,隐约间看到了他脸上的一丝笑意。从此他便有了第一次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言,有了第一次和同学交流、玩耍,有了第一次走到我身边轻声地叫老师......开学半个学期了,又到期中考试的时候,其实这也是老师检查前半个学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刻我也知道徐新他还是刚刚起步,当我把考卷发给他,瞧他表情有点畏惧,我便在一旁鼓励他:没关系的,把你会做的做起来,你就是最优秀的。一场考试结束了,看到他大部分的空白,我没有指责他,把他叫到办公室将他没掌握的知识一一作了讲解。并鼓励他说:你非常不错,今天你已经考合格了,下次再努力,你一定是个优秀的学生。以后的课堂上时时能看到他专注的眼神。他妈妈每次见到我就说:“老师多亏了你对我们徐新的关心,现在回到家也能看到认真作业的情形。他现在进步可真快!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有如此大的变化,真是一个奇迹!”这告诉我一个真理,不论教学还是育人,只要坚持、只要有信念,任何事情都会有所改变。我们总以为人生中有太多的不可能,其实他们都是我们自己所设置的,我们总是被受挫、失败的想像所吓倒,而当我们勇敢、执着的面对时,便会出现转机和奇迹。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慢慢地由一个孤僻的、内向的、不写字的学生,变成了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现在,徐新虽然改变了很多,但要想让徐新与其他孩子的行为表现完全一样,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帮助他搞好学习的同时,我要在生活上彻底改变他。但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我一定会坚定信念,将徐新的“改变计划”继续坚持下去,使他能正常的学习、生活,使徐新的变化成为一个“奇迹”。半个学期过去了,我和他妈妈商定由原先的一日三餐陪吃,减少到一日两餐,早餐由我给他到食堂买,因为他家离校有四里路,不太方便。慢慢的,慢慢的,我再想办法去练练他的胆子,我把早餐钱给他要同学陪他一起买早餐,渐渐的,渐渐的,他的胆子也大了一点,敢去买了。而后我又安排同学陪他一起蒸饭„„一个学期过去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能自理了,但他是一朵“迟开”的花,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现在他已经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了,已经完全地融入大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优势,做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你就没有“差生”,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有的只是“有缺点的好学生”。对于学生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要看到孩子的某一细节的长处,哪怕是一点点,老师只有善于发现,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充分的激励,也许一个优秀的人才将从我这诞生。这就是我的信念。
【案例反思】
小班化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在行为上也要发生变化。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力图实现学生最优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与学生平等对话,下课时可以用亲切的话语,参与学生的活动进行聊天式的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平时可以用“悄悄话”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开始可以从简单的描述语和图象来表示赞许。在小班教学中,教师有条件运用体态语向学生传递关爱的情意。如在课堂教学中,用眼神向学生传递关心和爱心最直观、最及时也最方便,教师可用敏锐的目光主动去捕捉学生的视线,并不时向学生发出各种微妙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无时无刻不在用眼神和他们直接对话,从而产生一种教师很喜欢自己并正在关注自己的美好感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握握他的手,碰碰他的小脸蛋,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却富有人情味。在学生眼中却是一种师爱情感的流露,能使学生感到安全,幸福和温馨。教师要努力建立“母爱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样就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