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在《在与众不同的教室》一书中,贝特西·罗杰斯——这个“来到最差的学校”的最好的教师特别令我钦佩。看到罗杰斯女士和她的同事改造美国最落后学校的故事,我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反思自己走过的路。
目睹了许许多多因为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所带来的青少年成长的障碍,又因为孩子的问题拖累了多少家庭的典型案例,从内心深处下决心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去“转变孩子、帮助家庭、点燃希望、创造幸福”。这些年来,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热切地巴望着他们健康成长,喜悦地看着他们在各行各业蓬勃成才。
虽然理想和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但遭遇的困难的确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产生的困惑也如千斤重担般压着我们喘不过气来。
刚刚过去的半期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还是模块考试,却又有学生因为家长阻止他在复习期间玩电脑游戏而拒绝参加考试。已经是十几岁的大孩子了,一旦与家长意见不合,最有效逼家长就范的“撒手锏”就是不上学了、不读书了、不考试了。在与孩子的“战争”中,我们的家长屡战屡败。其母亲痛苦万分,和班主任的交流时数度哽咽。
在紧锣密鼓的半期质量分析会上,望着学生大面积“挂红”的成绩,曾用心为之废寝忘食、兢兢业业连节假日都经常放弃休息的老师们如遭重创般沮丧和痛苦,不知今后的路该如何前行?!
有时真的很惭愧,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吸引不住我们的学生。上学读书竟然成了学生与家长讨价还价的筹码,学生普遍厌学而不是乐学。
读着罗杰斯,感受着她的处境,思考着她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对照着自己的经历,我相信我们遭遇的困难,罗杰斯也一定遭遇了。对薄弱校学生的教育,罗杰斯的探索和努力对我们有着有益的昭示和引领的作用。
罗杰斯把她的教室变成一个“让孩子们有安全感的地方”,始终“以关爱、积极的态度接纳学生的全部”,并且“营造出有助于学生整个身心发展的氛围”。罗杰斯认为“所有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进度学习。作为教师,我的职责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找到掌握必学技能的最好方法和资料,同时帮助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与情感发展。”这需要怎样的勇气、爱心和极大的耐心啊?!
在罗杰斯心中,每一个学生“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读到罗杰斯的这句话时,我的眼前奇妙地绽开了娇艳的玫瑰,一朵接着一
朵,芬芳弥漫。我不应该惶惑的,我不是也在经营着我自己的玫瑰园吗?!
那是一个假日,我和家人到一处楼盘去走走。在气派非凡,富丽堂皇的售楼部里,售楼小姐热情地介绍着楼盘的优势和特色。我有些心不在焉,左瞧右瞧,刚好和一个年轻人的视线对上。我发现他非常面熟,并很快做出判断“这是我以前的学生”。在我正微笑准备张口招呼时,年轻人冲了过来,热切地说“你是李华老师吧?!我是您的学生,您还记得吗?”
“你是陈,我怎么会不记得。”学生很激动,握住我的手“老师,您还记得我?您是不是因为我当年很调皮、表现很不好、闯了很多祸,您才对我印象这么深的?!”
我不由大笑起来,“你说的这些我见得太多了,怎么会记得?我清楚的记得你,是因为你有一次对某位老师发型的评价太经典,以至我们经常提起。你可能都忘记了,那次那位老师鼓足勇气改变了个新颖的发型,结果一进教室就惹得你们哈哈大笑、议论纷纷,说老师的头发像牛魔王的角。老师索性让你们评头论足够了才上课,在她以为你们已经偃旗息鼓了的时候,没想到一转身写黑板,后面有创意但参差不齐的发型再次在课堂上掀起快乐的波。最有趣的是你,下课时还专门一本正经地去问老师是不是给她剪发的师傅睡着了?!让老师哭笑不得。每次提起这事,我们都开怀大笑,感谢你给我们带来快乐。”
这位陈姓学生当时的确很让我们头痛,几乎从来不做作业,上课通常是睡觉,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和一些社会小混混一道抽烟、酗酒。班主任和我以及课任老师们为了他的健康成长绞尽脑汁、操碎了心但收效甚微。只是再困难也没有放弃,即使他的学业成绩难以突破,对他的行为表现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始终没有放松。
我问学生“你现在在从事什么工作?”他告诉我“老师,我现在在新加坡。你可能想不到,我在新加坡办学校,我也从事教育这个行业。”
我很真诚地对他说“年轻人的前途本来就是无量的,我相信你的事业会更辉煌。作为你曾经的老师,我为你骄傲。”
我仿佛看见了那朵迟开的、最后开的玫瑰,一样芳香袭人。
罗杰斯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英国诗人丁尼生的《尤利西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奋斗,追求,发现,永不退缩。”
在现在的年段的教师中,我是最年长的,阅历和经验也比较丰富,我知道自己的心态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影响。在老师们悲观失望的时候,我不能悲观失望,我应该努力帮助他们找到希望,乐观地对待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更大困难;及时给他们鼓劲,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信心。
其实在工作中,年轻教师的激情和热情也一直感染着、鼓舞着我,也启发着我。和他们在一起,空气都是那样的清新宜人。
其实在工作中,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着、进步着,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体谅老师,学习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
我想我们也应该“奋斗,追求,发现,永不退缩”。
在罗杰斯心中,她给理想的教师下了这样的定义:首先将教学视为一个感召,而非仅仅是一份工作;将自己的全身心献给学生,通过不断的职业发展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永不自满,永远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能认识到与家长建立牢固的积极关系的重要性;珍视与同行合作的机会,在各种活动和会议中与同行分享经验;还要积极参加专业组织,为教育工作者群体的建立和巩固出力。
从罗杰斯的理论中,我找准了自己的标杆。
突然发现自己不也是一朵迟开的花吗?虽然迟开了,在风风雨雨的洗礼中却平平静静地美丽着。
这份淡然,自己先赏了!
第二篇:水仙不开花歇后语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水仙不开花歇后语
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要说某人在某件事上“装糊涂”,无须多做解释,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若直说别人“装糊涂”,既显得乏味又过于直率,对方也不容易接受。所以,北京人说对方“装糊涂”时,总说成是“装傻充楞”,多数人又说成是“装蒜”,更巧妙一些呢,则说对方是“水仙不开花儿”,那后面的意思不言自明,自然就是“装蒜”了。因有“装蒜”即为“装糊涂”之意,所以北京人忌讳别人说“把蒜装进衣袋”或问“您口袋里装着蒜吗”?这种说法是不是多了几分含蓄的幽默呢?
水仙不开花——装蒜
一、关于花的歇后语:
千年铁树开了花----枯木逢春;得之不易;今古奇观
花椒树----尽刺儿
万丈悬崖上的鲜花----没人睬(采)
镜子里的鲜花----空好看;好看不好拿
五月的石榴花----一片红火;红火一片
屎壳郎戴花----臭美
纸做的花----无结果
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
花叶随风----有缘渡江来相会
三月的桃花----谢了
谢了花的南瓜----一天比一天有长进;一天比一天大
昙花开放----一时谢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难遇
挑着棉花过刺林----走一步,挂一点
舍身崖上摘牡丹----生死不顾还贪花
盛开的木棉花----红火
牵牛花讨好----顺杆爬
葡萄汁充花露水----不是哪块香料
茉莉花喂骆驼----那得多少
凤凰树开花----红极一时
病床上摘牡丹----临死还贪花
三个进士进考场----三探花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观音娘娘洗个澡----水仙花
和尚庙里一口中----石榴花
洞庭湖水起波浪----海棠花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苦,自叹命薄
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
花开花落——年年都一样
井底下栽花——永无出头之日
二、关于装蒜的歇后语:
屎克郎掉蒜臼子——装蒜;
司马懿破八卦阵——装蒜;
司鼓兼吹号——装蒜;
司号员打鼓——装蒜。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有了花骨朵——不怕不开花
早春的桃花——红不久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仙女散花——天花乱坠
船底浇花—— 多此一举
窗口插桂花—— 里外香
八月桂花开—— 到处飘香
八月十五桂花香—— 花好月圆
白蜡树上结桂花—— 根子不正
百灵戏牡丹—— 鸟语花香
半个月绣不出一朵花—— 真(针)差
半天云里抛棉花—— 肯定落空
棒槌弹棉花—— 乱谈(弹)
二两棉花—— 弹(谈)不上
房顶上栽花—— 难交(浇)
纺花锭插到荞麦囤—— 尖对棱
粪堆上开花—— 一阵香,一阵臭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第三篇:第三节 开花与结果 教学设计方案[定稿]
第三节 开花与结果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开花与结果
科
目
生物学
年
级
七年级
学科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章
节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课
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安排合理,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知道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基础上来学习,让学生知道“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后面的第六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作了铺垫。
学习者分 析
七年级的学生一方面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积于去探索,容易与他人合作。另一方面,常识的知识零碎,感性认识强,而理性认识较弱。针对于《开花和结果》一节:学生对“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并不稀奇,在此感性认识上教师通过情景、对白以及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如:“花的结构怎样的?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以此为基础,教师可把握学生这一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实物观察,教具演示,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建树成理性认识,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赏花,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爱护植物的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3、通过实物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花的结构;
措施:课前安排课外活动,观察花的结构,拼制花的结构拼图。
(1)4人或8人为一小组.(2)花的结构拼图方法:①取纸板一块,大小因花而异②确定纸板上下,左面作结构名称,由下而上的顺序: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③观察花的结构④由外而内取下花的各结构,对照②安排的顺序贴上。(第②也可以画为圆形)
课堂进行评比,在通过教具演示总结花的结构。(也可课堂组织学生现做)2.受精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措施:①受精的过程让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文字和图片理解,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受精?”②使用教具演示传粉和受精过程③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并到前面将相应的结构拖走,然后通过直观的桃子发育过程图片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认同子房发育成果实。④动画演示作总结。
三、知识与技能
1、描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出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4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自学能力和创新等技能。
教学重点
1.概述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重要部分,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2.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创新等技能。
教学难点
1.雌、雄蕊的主要功能,子房的内部纵剖结构,子房的结构与受精的过程。
2.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与讨论、交流等活动。
教学资源
1、自制能活动的“桃花模型“教具;2自制的“植物双受精演示模型”教具;
3、多媒体计算机与自制课件;
4、学生自制的“花的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1(6min)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
一棵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每个器官结构都有其重要作用,看:他们来了,还争论不休呢:
2、谢谢几位同学的表演。同学们,在话剧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3、在生活中,我们常看见,植物,在很长的时间都没有花,那是不是正如话剧中的根茎叶所说的“花是有可有无的”?
哪花是怎么产生的?它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开花与结果。
1、学生话剧表演:
《我是最重要最伟大的》 见备课资料
2、谈自己的启发。
3、回答:不是,植物幼小时,没有花果,但它们生长成熟后要传宗接代,哪就必须进行开花结果。
思考老师的问题,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
1、渲染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表演、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向学生输导集体主义观念。
3、引出教学目标,目标引动,情境带动。
教学活动2(8min)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1、播放“开花”的多媒体片段 , 师生一起欣赏。
2、检查学生自制的“花的结构拼图”。提问:
(1)、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2)、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
3、总结花的结构,并提出:雄花、雌花和两性花。
1、欣赏短片。
2、展示自己小组的“花的结构拼图” 回答问题(略)
进一步讨论思考:
1.每一朵花都具备这些结构吗?
2.对植物的繁殖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1、把学生零碎的感性认识建成系统的理性认识。加强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总结能力。
2、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活动3(10min)传粉和受精
1、大家的讨论是否准确呢,我们继续探究。想一想:花有了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结出果实吗?从开花到结果还要经历什么重要的过程?;
2、花有大有小,有的夺目而艳丽,有的暗淡而无光,不管怎样,为了完成使命,都要进行传粉,它们各有自己的方法: 播放传粉的短片:引导学生归纳什么叫传粉?传粉有哪些方式?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受精的过程段落,初步了解什么是受精与受精工程的情况;
4、使用教具演示、分析讲解双受精的过程。
1、产生质疑:有的花就没有发育成果实,这是为什么呢?
2、观看传粉的短片解决问题,明确知道:传粉传的是什么?从哪传到哪?传粉的方式怎样?
3、学生阅读课文,自学受精的过程,了解受精过程与结果;
1、激发兴趣。结合已有知识,发现知识的欠缺点,查漏补缺。目标引领,主动探究。
2、采用直观教具演示,降低学生对抽象现象的理解。
教学活动4(8min)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而植物将为我们呈现另一番惊喜——奉上丰收的果实。受精完成后,子房到底是怎样发育成果实的呢?
使用自制教具演示:①花落是哪些结构的凋落?②花落后变化最大的结构是什么?
2、在所有的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萼片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3、讲解: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被子植物要产生后代还着不容易。
朗诵古诗——《春晓》,分析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
1、了解受精后花的变化;
柱头、花柱、花瓣会凋落,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壁发育成雄蕊果皮;
2、讨论作答萼片的变化,举出实例说明;
3、了解传粉的关键,积极回答问题。
传粉受到影响,措施: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1、主动参与教学,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主动观察,总结并进行发言。
2、发散学生的思维。
3、引用诗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去了解原因,思考问题。
教学活动5(8min)总结全课(结束课)
同学们:花既美丽,又有怡人的香气,但针对于植物来讲,花真正的意义不是美丽好看,芳香怡人,而是进行传宗接代,并且承受着各种艰难的考验,才能完成使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对我们的人生呢,有没有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课结束之前老师送你们一句话: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1、从花谈谈自己的人生(意气风发,树立目标、开始努力。
2踏实做人,做学问,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
1、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拼搏的情怀。2启发学生诚实做人。
课堂练习(5min)
1、连线 柱
头
花
柱
子
房
果实 胚
珠
种子 雄
蕊
果皮 受精卵
凋落 花
瓣
胚 子房壁
2、有些花“花会说慌”,像黄瓜,南瓜等植物的花多半都不会结果,你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四篇:初一生物《开花与结果》教学反思
《开花和结果》教学反思 初一级部生物组
从教17年来,第一次给自己的课堂来了一次实录。迫不及待地从头到尾细细的看了一遍,心中也可谓感慨万千,现将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作,失败之笔”做一反思性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课堂教学。
一、成功之作
1、授课之前,我与本组成员就本节课的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集备,使得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胸有成竹,所以这节课也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感谢组内老师们的诚恳帮助,从而也进一步证明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团结力量大!
2、结合生物学科正在推广的“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我改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游览桃花国,让学生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参观花之城堡”、“观赏花国盛事”。看得出,整节课学生很兴奋、很积极,参与度很高。
在讲“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我布置学生自己回家准备鲜花、果实、种子,课堂上学生四人一小组,解剖花、分解果实,通过学生的亲自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感悟,在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从而达到了理解记忆的目的。相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会记忆的更深刻、更长远。
由此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课前对自己的每节课都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找准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相信大部分学还是很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的。
二、失败之笔
1、老师的普通话相当不标准,自己都感觉难以忍受,多亏学生有一颗强大的包容心。当然这也是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时半会是难以改变的,但平时确实应该加练习,努力改正。
2、课题容量过大,一些环节设计的不够精炼,比如“连连看”这一环节课后我就认为可以删掉。再就是老师语言过于啰嗦,不够条理、简练,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3、在难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突破上,我忽视了学生动手画图这一环节,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用眼看、用口说,没有让他们动笔写一写、画一画,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总之,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课堂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补偿。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唯有不断反思才能趋于完美。
第五篇:《一棵开花的树》与《致橡树》之对比
执着苦涩的静等与平等坚贞的相守——《一棵开花的树》与
《致橡树》之对比
初读这两首诗时,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冰火两重天。先是读了《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的诗,像是潺潺的山溪,娟娟流进我的眼中,细细的流入我的心里。诗是那样的轻柔,淡远又飘散着几许禅意。之后进而读了《致橡树》,心就像是被火点燃了一般,那些诉说爱情的文字在尽情的燃烧着,让我也跟着一同心潮澎湃。这便是爱情,如此至纯至美,热烈而诚挚。
这两首诗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诉说了两段不同的爱情,但都饱含了作者浓厚的情感。每个人都拥有爱情,每个人拥有的爱情又都不一样。在对比这两首诗之前,我先简练的谈谈我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感受。
先入为主,我就先来谈谈《一棵开花的树》。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少女的暗恋情怀,但作者席慕容本人却在2007年的“海峡诗会”上披露这首诗是“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但对于大部分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待心爱的男孩子”的情诗,她虽表示“有点犹疑”,但声明,读着的解释也有权威性。所以在此我就谈谈我个人对此诗的理解。
这是一棵开满花的油桐树,她也许已经伫立在山间几百年了,诗人在火车上对窗外的惊鸿一瞥,赋予了她新的生命,亦道出她前世执着的爱情。“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这句“求佛”给整首诗增添了神话故事的神秘、佛的禅意和虔诚。这棵油桐也许原是天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透过云隙,一见钟情于一位凡间公子。但人神有别,她与他不能长相厮守,却只能醉心于每日透过云朵的缝隙凝望他。仙子看着心上人娶妻生子,看他春风得意之时,落魄失意之刻,看他于喜怒哀乐之间渐渐老去,看他在儿孙满堂之际患疾而终。仙女不愿再这样远远凝望,于是她求佛五百年,让她化作一棵油桐树,静静的等在路旁,小心翼翼的把自己开满了花,只求与他擦身而过,也算是结下一段尘缘。即便在他走过后繁花凋零,心碎满地,也是值得。这首诗轻柔的韵律中却蕴含着很浓的情感。席慕蓉多写爱情,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相对于《一棵开花的树》,《致橡树》更为人所知晓,毕竟那无私的单恋太过于苦涩,更多的人心中都向往着平等热烈的爱情,体会彼此的相互付出,享受彼此的相互依靠扶持。相异于《一棵开花的树》的那种静谧淡远的仙气,《致橡树》更真实、沉稳与坚定。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此外,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这首诗选择了“木棉”和“橡树”两个中心意象,诗中蕴含着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表达了爱人之间独立、平等、互相依靠、理解对方又珍视自身的关系。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木棉与橡树紧紧地站在一起,共同分担苦难,共同享受幸福,这是至纯至美的伟大的爱情,有思想与灵魂的共鸣,坚定的一起经受风吹雨打,互相慰藉,同甘共苦、冷暖相依。两个人又是如此的默契,只需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只稍一个眼神,便彼此会意。
《致橡树》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虽是朦胧诗,语言却并非难懂晦涩,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一棵开花的树》与《致橡树》都是以“树”作为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爱情。《一棵开花的树》中那棵油桐是那么执着虔诚而卑微。向佛求了五百年,只换来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刻的完全无视的路过,便瞬间繁华散尽,青春逝去,心儿凋零。让读着为这痴情的油桐伤感惋惜,对她无私的付出感到同情的同时,心里还有一份对命运不公的愤。《致橡树》中的木棉与橡树则是相互热爱着对方,不离不弃,不相互利用。试问能有多少情人真正拥有这样高尚、炽热、伟大真挚的爱情?又有几双夫妻能够同甘共苦,白头偕老?《致橡树》中木棉与橡树的爱情让人向往羡慕,又让多少人惭愧后悔。读此诗,已经不该只是单纯的感动,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给得了他人这样纯美的爱情?也应审视站在自己身边的那个人是否是那棵橡树。
生活中,当我们是油桐时,请坚持等待。因为我们都会遇见能与我们同甘共苦的那棵橡树或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