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30822(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0:5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3082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30822》。

第一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30822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陕北民歌感知体味民歌基本感念,拓展学习信天游、花儿常识。

学情分析 通过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

重点难点

1、民歌基本概念和信天游、花儿类型及特点

2、歌曲分析《《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复三部曲式

教学过程4.1 【导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导入: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某某)革命根据地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体验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合唱曲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播放图片及音乐)请同学们思考:

①这是那个地方的歌曲?

②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③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二、进行新课

1、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

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但是你们对民歌的了解、分类大家清楚吗?

民歌的概念;民间口头传唱,表达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歌曲。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信天游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人们又称为“顺天游”或者“小曲子”,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歌词大量的即兴编唱,采用比兴的手法,歌词大多是七言为主多采用叠字、重字和重词,如“蓝格英英”和“红格彤彤”,这种句式在信天游中十分的常见。

2、再次欣赏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分析作品

作品曲式结构为间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分三个部分。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叠词。

再聆听友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作品,并说说不同演唱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 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州大令。河州,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2、再次聆听作品

三、欣赏与比较 再次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总结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四、歌曲学唱

1、教师弹唱,学生可小声跟唱。

2、强调歌曲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刚才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唱歌曲曲谱。

3、学生探究、讨论,即兴创作信天游中叠词部分

五、拓展学习

(一)欣赏信天游代表曲目《兰花花》、《赶牲灵》,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歌不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你还听过、唱过哪些西北地区的歌曲?唱给大家听。

六、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感受到信天游高亢嘹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花儿的艺术特色。

2、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4.2 【讲授】《青春舞曲》教学过程 :

1、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提 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出示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2、学习新课(1)播放录音《青春舞曲》,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学生回答后作评价。(2)听录音 《青春舞曲》,让学生跟唱,引导学生学习,采用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哪位同学请学生学得最快最好。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乐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3)再听一遍《青春舞曲》,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用啦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的快乐情绪。

(4)采用齐唱、领唱、轮唱等方式练唱,直到学生能够背唱。

3、探究

(1)分析歌词

引导学生讨论歌词富含的哲理是什么?学生回答后作评价。(2)分析歌曲节奏(出示多媒体课件)

用得最多的节奏型是哪个?附点出现了几次? 难点练习: X.XXX X.X X.XXX X

4、音乐活动(学生观看舞蹈片段,随着音乐学跳新疆舞)

【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了解新疆的

一些风土人情,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探究评价

(1)把全班分成几组,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创编舞蹈动作。

(2)引导学生作评价。

6、合作

把学生分成唱歌组,节奏组,舞蹈组表演《青春舞曲》,然后评比看哪一组完成的好。

7、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维吾尔族歌曲,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创造了动人的歌声和多姿多彩的舞蹈。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因为只有在充实的人生中,青春才会流光溢彩。

4.3 【讲授】音的高低、音的长短

1、导入: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整体素养,对你们将来更进一步的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要进一步的了解音乐、喜爱音乐去学习它的话呢,也要学习它的语言,那么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五线谱,也就是音高、节奏的训练,而且你们这个年龄是学习这个内容最好的时候,最容易接受,也最能够取得效果,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去,能够为将来成为音乐的爱好者,成为能有音乐文化,音乐素养的人,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学习五线谱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们首先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来学习。

2、音的高低,音的长短(举例子)大家听过动物的叫声吗?(比如小鸟、老牛、青蛙等,小鸟的叫声比青蛙的声音高青蛙的声音比老牛的声音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有高有低的,一般大的、厚的、粗的震动以后发出的声音是低的,一般小的、薄的、细的震动发出的声音是高的。(回去以后,大家可以试一下,用一个大碗和一个小碗敲出来的声音比一比看是不是大的声音低,小的声音高。)

3、音的性质:(1)、在五线谱中,记录音的高低是高音往上记,低音往下记。这是音的、一个性质,音的高低。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导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导入: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某某)革命根据地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体验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合唱曲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播放图片及音乐)请同学们思考:

①这是那个地方的歌曲?

②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③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二、进行新课

1、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

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民族风味较浓的陕北信天游,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但是你们对民歌的了解、分类大家清楚吗?

民歌的概念;民间口头传唱,表达劳动人民生活情感的歌曲。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信天游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人们又称为“顺天游”或者“小曲子”,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歌词大量的即兴编唱,采用比兴的手法,歌词大多是七言为主多采用叠字、重字和重词,如“蓝格英英”和“红格彤彤”,这种句式在信天游中十分的常见。

2、再次欣赏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分析作品

作品曲式结构为间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歌曲分三个部分。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 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叠词。

再聆听友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作品,并说说不同演唱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 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州大令。河州,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2、再次聆听作品

三、欣赏与比较

再次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总结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

四、歌曲学唱

1、教师弹唱,学生可小声跟唱。

2、强调歌曲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刚才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唱歌曲曲谱。

3、学生探究、讨论,即兴创作信天游中叠词部分

五、拓展学习

(一)欣赏信天游代表曲目《兰花花》、《赶牲灵》,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歌不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你还听过、唱过哪些西北地区的歌曲?唱给大家听。

六、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感受到信天游高亢嘹亮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花儿的艺术特色。

2、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第二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川江船夫号子》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第三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川江船夫号子》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第四篇:《摇篮曲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8

☆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6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中的一首歌曲。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爸爸妈妈都曾抱着孩子或守护在孩子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孩子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可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又知道幼时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呢?有多少孩子又知道感激父母的疼爱呢?在此,我想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摇篮曲》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2、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

3、通过学生的展示,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轻柔声演唱《摇篮曲》并体会歌曲意境,感受伟大的母爱。教学难点:分析综合中外《摇篮曲》的异同

教学过程5.1 教学活动【活动】情境导入,酝酿感情

用多媒体播放几组幻灯片(母亲哄孩子入睡的图片),问:通过图片你联想到什么?(以此引入母亲、歌曲、摇篮曲)

【活动】聆听歌曲,感知情感

1、聆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

2、教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具有哪些情绪特点?(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时唱的歌曲,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情绪特点:舒缓的、亲切的、宁静的、甜美的)

3、教师范唱,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4、讲故事:1858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指挥女声合唱团时,与女歌唱家法柏夫人相识,她很喜欢演唱勃拉姆斯的歌曲。十年后――1868年,法柏夫人生了第二个男孩,作曲家闻讯后,决定写一首“摇篮曲”向她表示庆贺。于是,便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一书中选取一首童谣并将其改编成歌词,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摇篮曲》.【活动】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小声跟唱。

2、请学生找出旋律中难唱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与练习。(1)弱起小节(2)附点节奏(3)倚音

3、学生轻声朗读歌词,领会歌词大意。并请学生挑选歌词中描写的事物,构思出一幅温馨画面。(小宝贝、母亲、丁香、红玫瑰、天使、圣诞树等。)

4、结合画面复听音乐,并随音乐轻声跟唱。思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像小船摇荡的感觉)

5、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演唱歌曲。【活动】欣赏中外《摇篮曲》,总结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1、聆听舒伯特的《摇篮曲》。

2、播放多媒体录像:独具中国风味的东北民歌《摇篮曲》。

3、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旋律舒展,大方。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曲调极富中华民族特色。)

4、总结:中外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多媒体展示):

1)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2)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3)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4)最常见节拍是6/8拍,其次是3/4拍、4/4拍。

【活动】表演讨论,升华情感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充分运用各种音乐形式表现歌曲。

1、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本组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演准备(如:歌唱、绘画、舞蹈、朗诵、律动、情景剧等)

2、分组准备,教师巡回指导

3、挑选好的小组进行展示

4、小结,并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摇篮曲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摇篮曲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情境导入,酝酿感情

用多媒体播放几组幻灯片(母亲哄孩子入睡的图片),问:通过图片你联想到什么?(以此引入母亲、歌曲、摇篮曲)

【活动】聆听歌曲,感知情感

1、聆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

2、教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具有哪些情绪特点?(这是一首母亲哄宝宝入睡时唱的歌曲,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福,情绪特点:舒缓的、亲切的、宁静的、甜美的)

3、教师范唱,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4、讲故事:1858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指挥女声合唱团时,与女歌唱家法柏夫人相识,她很喜欢演唱勃拉姆斯的歌曲。十年后――1868年,法柏夫人生了第二个男孩,作曲家闻讯后,决定写一首“摇篮曲”向她表示庆贺。于是,便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一书中选取一首童谣并将其改编成歌词,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摇篮曲》.【活动】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小声跟唱。

2、请学生找出旋律中难唱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与练习。(1)弱起小节(2)附点节奏(3)倚音

3、学生轻声朗读歌词,领会歌词大意。并请学生挑选歌词中描写的事物,构思出一幅温馨画面。(小宝贝、母亲、丁香、红玫瑰、天使、圣诞树等。)

4、结合画面复听音乐,并随音乐轻声跟唱。思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像小船摇荡的感觉)

5、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演唱歌曲。【活动】欣赏中外《摇篮曲》,总结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1、聆听舒伯特的《摇篮曲》。

2、播放多媒体录像:独具中国风味的东北民歌《摇篮曲》。

3、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旋律舒展,大方。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曲调极富中华民族特色。)

4、总结:中外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多媒体展示):

1)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2)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3)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4)最常见节拍是6/8拍,其次是3/4拍、4/4拍。

【活动】表演讨论,升华情感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充分运用各种音乐形式表现歌曲。

1、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本组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演准备(如:歌唱、绘画、舞蹈、朗诵、律动、情景剧等)

2、分组准备,教师巡回指导

3、挑选好的小组进行展示

4、小结,并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第五篇:初中音乐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优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赏析《茉莉花》:

1、跟着钢琴,演唱P31《茉莉花》。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思考:和刚才演唱的《茉莉花》有什么地方不同?

3、听音乐,用苏北方言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说明:通过“聆听——思考——模仿”的方法,感受用苏北方言演唱的茉莉花,通过模唱,了解苏北方言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和音调,并运用到歌唱中,在复习、巩固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同时,还体验了当地民歌的地方风味。

4、欣赏与比较:

(1)欣赏河南《茉莉花》,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

歌词: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2)欣赏山西《茉莉花》,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

歌词: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5、了解“小调”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6、归纳:

(1)民歌的流传方式:口头传唱。

(2)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语言和地方音调融入这些民歌中,在改编与再创作中体现了民歌传唱中的变异性。

说明:通过“赏析——比较——思考”的方法,对比听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民歌在口口相传中的变异性;知道民歌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民歌在传唱中的变异与再创作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热爱家乡的文化热情。

拓展欣赏:——寻找《茉莉花》

1、选择喜爱的视频、观看

女子十二乐坊,歌剧《图兰朵》,申博宣传片,雅典奥运会

2、小结:

那么多版本向我们展示了风格各异的《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断发展和变异中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与重要的活动中,中国的世界亮相经常伴随着这首《茉莉花》的音调,《茉莉花》几乎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与标志,带着中国走向全世界!

【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

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下载《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30822(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30822(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