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六下综合性学习资料
成长足迹6.3 徐靖楠
1.读一读赞美教师的成语和名句。一丝不苟无微不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呕心沥血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和蔼可亲博学多才文思敏捷学富五车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春蚕吐丝甘为人梯百年树人
2.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太公家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陶行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
我要把这些赞美老师的词句灵活地运用到描写师生情的作文中,表达我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依依惜别
1.读一读关于友谊的成语。朝夕相见如胶似漆亲密无间不分彼此 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情同手足心心相印 推心置腹天涯比邻天长地久志同道合2.诵读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人在离别时,倍感凄凉。
3.《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阅读这一课,先要了解“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4.《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
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5.《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
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
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6.《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
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
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
《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课文简说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学生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信中,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学生可以以此为范本,学写演讲稿。
《给校长的建议》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写给校长的信,侧重于提出建议。信中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言辞恳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母校表达了热爱之情。以这封建议书为范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学校存在的不足,学习本文的写法,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同学录》是一首短短的诗。同学录,是种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这首诗也是一个情味浓浓的倡议,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录的作用,也来做一个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老师给学生的。学生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第二篇:人教版六下综合性学习反思
《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教学反思
小学生活是令人难忘的,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我班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共同制作了“班级纪念册”,纪念册里融入了:“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毕业赠言”四个栏目,“师恩难忘”栏目里,着重让学生动笔写难忘教师的小片段,训练他们的书写能力,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同学情深”栏目里有“最难忘的一件事”,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六年来同学们的合影,并加上了标题,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擅长画画的为同学画像后写下了心里话,记录下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在“集体荣誉”栏目里,学生搜集了六年来班级的奖状和同学参加各种赛事获得的荣誉;“毕业赠言”这个栏目,也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自己书写下想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说的话。
这是本学期的一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让孩子自己写难忘师恩、同学情深的片段和毕业赠言的句子,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通过分组制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了他们的协调、沟通和表达能力,他们将心里读出来的时候,有的同学激昂、有的同学悲伤,这些都体现孩子们真实的一面。学生完成情况较好,效果鲜明。
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课堂中不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每位学生都忙碌有序地参与活动中,使这一展示平台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展露了他们的个性,倾诉了同学师生的情谊。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性学习资料
爱国的成语
忧国忧民忠臣良将鞠躬尽瘁 精忠报国 为国捐躯 保家卫国同仇敌忾 前仆后继
公而忘私 以身许国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君报国 碧血丹心 为国捐躯 忠心耿耿为国尽忠 殉节报国 战死沙场血洒疆场浩气长存光荣就义碧血丹心
爱国的名言
1、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4、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5、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国的耻辱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6月26日、27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9月15日,中日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7日,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签订 1926年9月6日,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第四篇:“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
“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
一、现在你班正在进行“怎样搜集资料 ”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负责人,评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明确主题,确定任务:
这次收集资料活动有节日、三峡、电脑三个选题,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__节日__,确定这个主题的理由是能了解更多的节日知识、传统文化,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2、调查采访,获取资料:
你认为搞好调查采访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示例:A、明确调查和采访的问题和对象。B、设计问题、制作调查表、拟定提纲。C、准备记录工具。
3、筛选信息,分类整理:
假如你们搜集到了许多春联,但上下联搞混了,请你为上联找下联:(1)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A、五湖四海皆春色B、红梅点点绣千山C、一年四季春常在D、绿柳吐絮迎新春
(2)上联:爆竹声中除旧下联:
A、大地歌唤彩云B、共享锦绣年华C、桃符万户更新D、喜庆国泰民安
4、成果展示,交流互补(1)、请你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本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让大家分享成果。
(答案示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往往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并吃月饼,柿子等。(2)、请写出一句和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1、在以“中秋节”为主题搜集资料时,你打算搜集中秋节哪些方面的资料?
2、在以“三峡”为主题搜集资料时,你打算搜集三峡哪些方面的资料?
有关三峡的地质水文记载、古今诗文中对三峡的描写、有关三峡的神话和民间传说等。
3、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4、品读下面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它从汩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棕叶式的青绿,从些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屈原投江
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
三、1、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到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查找、实地考察、访问。发现有用的资料可以摘录、作札记,有的还可以复印。
2意鉴别和判断资料的真伪。最后,筛选信息,汇总编辑成册,与同学们共享。
3、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首先要查“书目索引”,然后查找相对的书目和资料。
4、考察时要注意做好文字记录或实地拍照,采访时也要做好记录。
四、出一期以“莲”为主题的手抄报。设计四个栏目标题。
栏目一:点击莲的成语及俗语栏目二:展示莲的诗作 栏目三:描写莲的美文栏目四:探索莲的起源 五:活动步骤(莲文章的朗诵比赛)
1、主持人致开场白,宣布活动开始。
2、选手上台进行朗诵。
3、评委点评(打分)、颁奖。
4、主持人致结束语,宣布活动结束。六:活动形式:
举办关于莲的故事竞赛。办关于莲的手抄报(黑板报)。举行关于莲的演讲比赛。开展关于莲的作文竞赛。
十、广州肇庆市种植荷花近千年,荷花是肇庆人民最喜爱的花,现在肇庆要举办首届“莲花节”来开发肇庆的旅游业,假如你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请你完成下面的事情。(1)、请你为“莲花节”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①弘扬莲乡文化,展示中华风貌②千年莲乡一杯酒,喜迎四面八方客(2)、请你为“莲花节”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
示例:项目一:品尝莲的美味项目二:欣赏莲的风姿项目三:领略莲的文化项目四:演绎莲的魅力(3)、请写出与莲有关的一个成语和诗句。(2分)成语:藕断丝连步步莲花
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4)、从你读过的有关莲的古今诗文中,可以看出莲通常被赋予哪些含义?请举例说明。
①莲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象征,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证明。莲子清如水。采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可以体现。
(5)、请你选择一个侧面为莲花写一句赞语,至少用一种修辞,还要表现出她的某种品质。(2分)
第五篇:童谣综合性学习资料
童谣综合性学习资料
【设计理念】
童谣是儿童七彩生活的点缀,童谣是陶冶儿童幼小心灵的音符,童谣是儿童成长期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滋养心灵的作用是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看似浅显易懂的童谣,其实是沉甸甸的,蕴藏着厚重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在儿童精神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童谣也有着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不能取代的价值。【活动目标】
1、搜集童谣,了解童谣背后的故事,唤醒对童谣的喜爱;
2、在欣赏童谣的过程中,感受童谣带来的那份快乐童真;
3、了解童谣的一般特点以及创作形式,尝试着创编童谣;
4、能运用丰富多彩的手段和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活动准备】
搜集儿歌童谣,询问自己的长辈或邻居老人,了解儿歌童谣背后的故事。搜集工作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话童谣,忆童年
一、谈话导入,引出童谣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儿歌童谣,以及这些儿歌童谣背后的故事。
二、自由交流,分享故事
生:奶奶告诉我,小时候她住在城南的一个小巷子里,每年正月十五上花灯的时候,巷子里的灯可多啦,有蛤蟆灯、狮子灯、飞机灯、兔子灯,花花绿绿,非常好看。三五成群的孩子提着彩灯点上蜡烛,走街串巷地巡游,嘴里唱着琅琅上口的童谣:“娃娃呀,出来玩灯喽,不要你的红,不要你的绿(南京方言读“录”的音),只要你几根红蜡烛。”
师:老南京的习俗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玩花灯唱童谣的美事可以持续半个月之久,尤其是在正月初八上灯和正月十五元宵节那两天最为热闹。
生:爸爸对我说,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冬天很冷,身上的衣服很单薄。那些穿在身上的粗布棉袄,硬邦邦的像铁块一样,冰冷得不敢让自己的下巴碰着衣领。那个时候的小孩子们都喜欢排成一排站在向阳的墙角边,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互相挤压。大家边挤边唱:“挤油挤油渣渣,挤出油来炕粑粑”,这样挤着挤着就暖和了。
师:在那个集体贫穷的年代,虽然物质条件和现在无法相比,但是不用担心,任何时代、任何孩子,他们都能寻觅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生:我太爷爷很老很老了,有90多岁,他说自己小时候上私塾的时候最喜欢唱“赖学精,巴天阴。下大雨,好开心。出太阳,打手心。”太爷爷说,那时老师要求严格,字写不好,书背不出就要打手心。因而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因为怕挨打,就指望下雨下雪好不去上学。师:“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罗大佑的《童年》一直回旋在我耳畔,唤起我内心的共鸣。我们都曾拥有一个迷迷糊糊、快快乐乐的童年!
生:“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是爷爷教我的童谣。爷爷说,古代南京的城门很多很多,俗称“里
十三、外十八”。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在保存比较好的仅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和中山门。至于外城墙和“外十八”城门,早已不在,单留下原城门名称当作地名了。
生:我外婆会唱一首非常好玩的童谣,“金银花十二朵,大姨妈来接我,猪打柴狗烧火,猫儿煮饭笑死我。”外婆说,这是小时候她外婆哄他们兄弟姐妹睡觉时念给他们听的。外婆一共有8个兄弟姐妹,她是老四,这么多孩子父母根本顾不过来,就请外婆的外婆过来帮忙。晚上睡不着,外婆的外婆就念童谣给他们听。
师: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童年记忆的花朵一点一点地绽放开来。想着长辈们儿时吟唱的这些歌谣,时光不会倒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已经渐渐苍老。然而,永远不会苍老的,是这些代代相传的童谣。
第二阶段:品童谣,明特点
一、比较阅读,欣赏品味 师:稚嫩纯真的岁月因为这些童谣而丰盈,直到今天传唱起来,仍感到温馨。搜集童谣的过程,是一个漫漫浸染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个积蓄酝酿的过程。看,老师也搜集了几组童谣。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这些童谣有哪些特点?
(多媒体出示:第一组)
《蚱蜢》: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跷,“那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张继楼)
《红色的鸟儿小鸟儿》:红红的鸟儿小鸟儿,为啥为啥红红的?是因为吃了红果子。白白的鸟儿小鸟儿,为啥为啥白白的?是因为吃了白果子。蓝蓝的鸟儿小鸟儿,为啥为啥蓝蓝的?是因为吃了蓝果子。(日本:北原白秋)
生:这些童谣的内容都浅显易懂,就像我们平时在说话。
生:北原白秋的童谣显得非常单纯,形式单纯,内容单纯,像露水一样。师: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常有人形容童谣是“天籁自鸣”,形容童谣之美“如奉行水上,自然成文”,就恰切地说出了它的纯朴自然。
(多媒体出示:第二组)
《大脚和小脚》:大脚大,小脚小,大脚是爸爸,小脚是宝宝,大脚小脚都走路,大脚声音大,小脚声音小。小脚为啥声音小,爸爸想想就知道——,楼下阿姨上夜班,白天要睡觉。大脚大,小脚小,大脚小脚都走路,大脚小脚静悄悄。(王宜振)
《小梅梅》:妈妈买菜回,满脸是汗水,坐下歇一歇,背后凉风吹。门外树不摇,窗帘静静垂,妈妈回头望,梅梅把扇挥。妈妈笑微微,亲亲小梅梅;梅梅好快活,红霞脸上飞。
生:这些童谣都很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生:这两首童谣中都抓住了细节描写。
师:写童谣,不需要用很大的词语去唱很高的调,不要出现标语和口号。就用直白的语言,描写身边的事情,用真诚的心去记录身边的感动。
(多媒体出示:第三组)
《马兰开花二十一》: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生:这首童谣语言都很活泼。生:这首童谣可以一边跳一边唱。
师: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童谣都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多媒体出示:第四组)
《牵牛花》:牵牛花,爬云楼,云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达!嘀嘀达!(金波)
《老北京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
生:这些童谣描写的是一种自然景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这些童谣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师:院里,星光下,晚风中,母亲哄着孩子哼唱童谣的情景恍如昨日。如今,这种过年的风俗渐渐远去,终于有一天会沉淀为历史。难怪有人说,童谣是一部生活百科,童谣是一幅市井万象。
二、适时总结,概括特点
师:通过对比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童谣一般具备以下这些特征:①押韵,琅琅上口;②短小,便于记忆;③生动,富有童趣;④自由,形式不拘。
第三阶段:学仿写,试创编
一、出示范文,学习仿写 师:朱憙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古人把模仿范文作为最初作诗的方法,今天,我们也来“依样画葫芦”。
生:读童谣《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象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师:这是“问答式童谣”,利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出韵律性的节奏感,同时把动物尾巴的特点说得妙趣横生,下面就请同学们模仿着这样的样式来说一说。
生:谁的尾巴细又尖?谁的尾巴像秋千?老鼠的尾巴细又尖,猴子的尾巴像秋千。
生:谁的尾巴像把伞?谁的尾巴断了还会长?松鼠的尾巴像把把伞,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长。
生:谁的尾巴毛绒绒?谁的尾巴暖烘烘?狐狸的尾巴毛绒绒,松鼠的尾巴暖烘烘。生:谁的尾巴真灵巧?谁的尾巴像火苗?猴子的尾巴真灵巧,狮子的尾巴像火苗。
师:再请同学们看一首童谣,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生:读童谣《脚步轻轻》——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像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
师:这首童谣有什么特点?
生:这首童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师:请大家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说一说。
生:《坐如钟》——坐着要学小闹钟,抬头挺胸肩不耸。不要学那小猴子,跳到西来跳到东。
生:《站如松》——站着要学小青松,抬起头来挺起胸。不要学那小狗熊,弯腰驼背像老翁。
师: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没有想像,就没有童谣。在童谣的创编过程中,不仅用到比喻,还会用到拟人、夸张、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二、由仿到写,尝试创编
师: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写下自己心中的歌谣。
生:自由落笔,教师巡视点拨。
师:请写好的同学轻声读一读,仔细斟酌修改。生:展示诗作,交流评价。
《短尾巴兔》:小兔子,爱捣蛋,大马路上翻护栏。大卡车,往前赶,一下就把兔撞翻。哎呀呀,小兔尾巴被压断,你说难看不难看?(王建森)
《小花布》:小花布,做花裤,衣裤穿了真舒服。要问花布哪里来,农民伯伯最有数,种的棉花变成布。(江晓旸),《学种瓜》:小娃娃,学种瓜。刨了坑,种播下。发了芽,开了花,一天一天在长大。父母赞,大家夸,我的心里乐开花。(孔雨峙)
《云》:天边一朵朵白云,变动变西还真行。变个白鹅叫不停,变只白兔笑盈盈。变台电话响叮铃,变盏吊灯放光明。(龚林)
《跳绳》:小跳绳,蹦蹦跳,打在地上还在笑。甩上去,像小桥,甩下来,像镰刀。你甩我跳真热闹。(王珂君)
师:同学们自己创编的童谣,就像一条条活泼泼的小溪,跃过我的心田,留下美丽的回音。
第四阶段:唱童谣,画童谣
一、创新形式,吟唱童谣
师:情趣盎然的童谣陪伴我们度过了懵懂的童年,给予我们很大的快乐。童谣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更在于它的节奏和声韵。因此,我鼓励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吟唱童谣,唱出你快乐,唱出你的好心情!
生:我喜欢和好朋友一边用手打着拍子一边吟唱《下雨了》:“下雨了,冒泡了,老头戴着草帽了。草帽尖,顶着天。草帽圆,当雨伞。叠只小船坐里边,漂呀漂呀靠岸边”我们可以把节拍打得很慢,听上去像是在下小雨;我们也可以把节拍打得很快,听上去好像雨下得很急。生:我喜欢一边踢毽子一边唱自己编的童谣。《踢毽子》:小鸡毛,真美丽,做个毽子大家踢。左脚踢,右脚踢,大家都来练身体,身体健康好学习。
师:踢毽子时可以唱童谣,跳皮筋时也可以唱童谣。还记得前面说过的那首童谣《马兰花开二十一》吗?它就是一首跳皮筋时吟唱的童谣。
生:我喜欢和几个好朋友一边打快板 一边唱自己编的童谣,非常好玩。《热闹的草坪》:小草青青真美丽,蚂蚁来了走迷宫,蜜蜂来了玩探险,蝴蝶来了捉迷藏,草坪里,大家玩得真高兴。叭嗒,叭嗒,几声响,来了一只小脚丫,也想加入队伍里。小草疼得直弯腰,大家见了往外逃。“不要,不要,伤害花草的朋友,我们不要!”小脚丫,脸红了,踮着脚尖跑开了,小草儿点头笑了,草坪上又热闹了。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边唱童谣,一边玩“过城门”游戏的情境。“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八丈高,骑匹马,买把刀,钻进城来挨一刀”。几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和几个吸拉鼻涕的小男孩,穿着哥哥姐姐穿过后,稍加改制显然并不合身,且颜色各异的棉布衣服,相互手拉后衣襟,大声地唱着歌谣,挨个紧张地穿过由两个孩子手拉手搭起的“城门”,每当歌谣最后一句唱完,也是城门落下的一刻,被关住的孩子不得不改做“城门”。于是,稚嫩的歌谣又重头唱起,穿过土墙,又穿过袅袅升起的炊烟,以音符的形式,散落在童年的记忆里。
生:我喜欢跳舞,所以我把自己编的童谣变成了旋律欢快、动感十足的舞蹈。《花皮筋》:花皮筋,一根根,大家都把皮筋跳。左脚跳,右脚跳,脚步越跳越灵巧„„
师:童谣,天籁之音。它清新而纯真,读起来,细腻温婉;舞起来,热烈奔放,触动着我们心中最柔然的一片地方。
二、童谣配画,不拘一格
师:音乐性是童谣的生命,童谣就是没有乐谱的歌,如果配上乐谱,一首首童谣就变成了一曲曲动听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听配乐跟唱《虫儿飞》: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师:童谣,就是儿童的心灵之语。配上旋律,可以成歌。抹上色彩,可以成画。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描绘童年的记忆。
生:自由创作,可以用彩色笔或蜡笔,可以用水粉或水彩„„(创作好之后,张贴在黑板上,集体交流评议)。
师总结:亲爱的孩子们,正如席慕容的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走得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就让童谣这颗快乐的种子,永远住在童年的记忆中。就让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也能怀着一颗朴素的童心,耐心地等待着播撒下去的童谣种子破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