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后感想

时间:2019-05-14 23: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后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后感想》。

第一篇: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后感想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后感想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李然pb10206209

记得在大一下学期我们可以选选修课的时候,自己便选了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这门课,可是最后抽签的时候运气不好,没抽上,为此还抱憾了好一段时间。这学期开始选的时候,我又选了这门课,想着要又抽不上的话,我就下学期再选,再抽,反正就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抽中这门课,呵呵。结果到要抽签的时候,看着那么多选这门课的人,心里又没了底,都不敢去抽了,最后还是我的一个同学帮我去抽的签。当他告诉我抽上了的时候,真的高兴得快疯了,想着终于可以上这门课了(结果到自己去陶艺中心做陶瓷的时候才发现没选这门课其实也可以跟着上的,Orz~~)。可能也是因为好不容易选上的课吧,所以非常珍惜这门课,想好好汲取点东西,不仅仅是知识,更多还是想多多加强下自身的文化底蕴吧。记得第一节课汤老师走进来的时候,带着一副眼镜,不怎么笑,但是给人感觉气质很儒雅,脾气是比较温和的那种,我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老师的字肯定写得超好,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呵呵(老师可以当我在拍马屁啦,但是我说的是真的)。接着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中国陶瓷文化的诞生和初步发展,还带了几块古代的陶片给我们观赏,这也是自己第一次亲身触摸古代的东西,特别是陶片上的远古人的指纹还清晰印在上面。用手指轻轻抚摸着陶片上的指纹,就像握住了他们的手一样,心中涌出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觉得离我们的祖先好近,脑海中也在幻想这个陶片是属于哪个器皿,是打水用的水罐,还是做饭用的陶锅,亦或是用来观赏的艺术品„„一块小小的陶片,从远古传到现在,看遍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是我们的老祖先证明他们存在过的最好的凭证,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华夏灿烂文化的载体!

后来,汤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个阿婆羊拜亮的黎族原始泥条盘筑制陶技艺。觉得这门技艺能传承下来真的很神奇,因为随着历史朝代的变更,人们的文化生活习惯也会发生变化,中国很多古老的东西就是这样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当中了。而且羊阿婆的制陶技艺又是从新石器时代便有的,能得以完好留存至今日真的非常不容易。视频里的阿婆瘦瘦的,和她身边那些大大的陶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生活在一个落后的小村庄里,在那里,依然有着制陶技艺传男不传女的风俗(这是远古母系社会的典型特征之一)。她不懂什么叫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知道自己手中用来养家糊口的陶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收藏。于是她也像她的祖祖辈辈一样,为了不让这门技艺失传,开始将这门技艺传给自己的孙媳妇。阿婆制陶,依然用的是最简单的工具,例如木杆、木臼及竹刀、蚌壳等【1】,这可能也是由于新石器时代的条件比较落后,无法提供更精巧的工具的原因。其中蚌壳这个工具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开始觉得这个和制陶扯不上什么关系,后来猛然想起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老师说过新石器时代人们已有了爱美意识,当时的历史书上还配有由一串动物牙齿串成的项链的图片,就想着这个蚌壳或许是用来给陶器添加美丽的纹路用的吧。在当时那么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依然能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实用又不缺乏美感的陶制品,真的从心里佩服他们。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傣族玉勐老妈妈的慢轮制陶工艺。这门工艺也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在盘筑法制陶基础上经过改进而来。这又一次体现了我们老祖先不断寻求创新突破,不断追求美的品格。我看这段视频的时候心情是五味杂陈的。在这个什么都要快,什么都讲求效率和利益的快餐时代,慢轮制陶早已被更易操作的快轮制陶技术所取代了,因此玉勐妈妈还掌握着这个技艺并依然对其满怀着高度的热情已着实不易。不仅如此,玉勐妈妈还要面对土地被征用建高楼,制陶的土越来越少以及没有找到可以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人的困境。但即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减退玉勐妈妈对慢轮制陶的热情,视频中的她显得那么豁达,那么开朗,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此向玉勐妈妈致敬!

后来我们去陶艺中心上课做陶,由于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所以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小时候由于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剧烈运动,所以爸爸妈妈都不让我单独出去玩,更不要说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疯耍了。因此,大家小时候玩过的像跳绳,踢毽子,玩泥巴这些游戏我基本上都没玩过,好像只玩过过家家吧,呵呵。有时候觉得自己童年少了好多乐趣,心里不免有点遗憾。所以很期待去做陶瓷,可以了一下小时候的心愿,但又怕自己什么都做不出来,因此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了。

可能是羊阿婆的视频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吧,记得第一次自己做陶的时候便是将黏土搓成条状,想用将其慢慢绕出一个水罐的形状。看着视频里阿婆搓条那么驾轻就熟,以为会比较简单,结果当自己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现实有多么的“残酷”。我搓条的时候本想搓一个长点的,均匀一些的泥条,结果由于自己手的力道掌握不好,老是将条搓断,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才慢慢搓出了相对长一点的泥条。接着我又准备将泥条盘起来,但是盘着盘着就发现已经盘好的泥条老裂,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觉得应该是缺水造成的,于是我用教室里的塑料杯接了一些水,用手抹了一些水在裂开的地方将其抹匀。但是由于自己思考的深度不够,忽略了层与层之间泥条的黏合度已经泥条的柔软度,使得在我盘到快到水罐颈部的时候,底下整个盘好的部分都坍塌了,心里真的非常沮丧失望,好不容易盘好的结果却塌了。看着周围同学做的陶那么美丽漂亮,心里就更加难过了,只能用自惭形秽来形容了吧!

可是我不能让自己的第一次做陶就这么不愉快地结束,于是我又开始搓泥条,在汲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之后,我将水罐的体积减小了,并在盘的时候不断抹上点水加强黏合度,再询问了指导老师后,为了让盘好的泥条不再坍塌,我又找来了报纸填充进去,这次果然好很多了,直到自己将水罐盘好后,才发现陶艺中心只剩下几个人了。虽然最后做出来的水罐还是歪歪扭扭,样子也不美观,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做的陶,意义非凡。

后来,为了让自己能有模型去做,我便想在网上搜集一些陶器图片想照着图片做,却听到汤老师说做陶不要照搬别人的东西,就做自己想做的就可以了,做出来的陶要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开始自己思考到底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陶。最后,我想到了自己经历过的那次5·12汶川地震,可以说这是每个四川人都忘不了的事情,特别是当时还在重灾区的自己,印象更是尤为深刻。在那次地震中,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好的家园、富饶的土地、安定的生活、勤劳的人民。在那一瞬间,无数个辛苦劳作的日夜所建立起来的功勋化为乌有,留下的只是一片荒凉的废墟与无尽的泪水。可是,再怎样的不幸,也不会把我们华夏儿女的精神所打挎。我们团结在一起努力重建家园,力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我便萌发了做一个汶川地震中那个永远停留在14点28分的钟的想法,由于自己暑假的时候恰好去汶川看过那个钟,印象很深刻,所以凭借着脑海中的样子,做了那个钟。做的过程中,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当时那种惨烈的场面,心里非常难受,但还是努力把它做完了,算是对汶川地震中去世的同胞的一种缅怀吧,相信我们灾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后面,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陶瓷上的花纹图案的深层含义,还特意给我们讲了民间剪纸。当时真的被老师课件上的剪纸图案给震撼到了,令人眼花

缭乱的图案,在剪纸老人手中不过是几分钟的事情,顿时对这些民间工艺大师膜拜到五体投地。后来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关于毕加索画画的视频后,我觉得毕加索在画一个抽象画的大致线条的时候和我们剪纸老人剪出的图案感觉很像,给人一种很流畅舒服的感觉,就像是汤老师给我们看的陶罐上的水波纹路一样的感觉。我觉得这些剪纸老人就如汤老师所说的,他们都是中国的“毕加索”,甚至在对图案的处理上面,略胜于毕加索。所以毕加索没来中国真的好遗憾啊。最后做瓷的时候,自己对那个釉很感兴趣,还亲自去上了一次釉,呵呵,不过弄了些在手上,感觉釉很顺滑,比水稠,除去颜色不说,那个感觉有点像刷墙壁用的面漆。

总的来说,这学期的陶瓷课还是“不虚此课”的啊!不仅让我获得了更广泛的知识,还让我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老师给我们介绍的那些陶瓷,不仅仅是用于来做器具,也是用于观赏的,这让我懂得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并且,就算是普通人,也可以追求美与艺术,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只有将美融于生活之中,做到雅俗共赏,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还有汤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些人,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却又不完全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着精湛到令人称奇的高超技艺,对艺术有着非常执着的热情。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又那么的低调普通,并不因为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技艺而得意洋洋,这更告诉了我一个道理——真正的高手是宠辱不惊的!

还记得刚上课的时候汤老师就说过,用手思考是人类素质教育的起点。觉得这句话很精辟,因为只有自己亲自实践过,动过手,用过脑,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得到这其中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气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天被关在象牙塔中,可以自己创新实践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再加上我们学校又是理工科学校,对艺术这方面的熏陶更加少了,所以还是希望学校可以考虑多开一些像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这类既可以培养我们的艺术细胞又能锻炼我们的想象动手能力的课吧!

附注:文中出现的Orz,请老师从左往右看,会有点像一个人五体投地在膜拜的样子,这也是我的一个同学发现的,也算是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吧,希望老师不会介意出现这个词,谢谢!

参考文献

【1】 《传女不传男 羊拜亮与黎族原始陶艺》 ——中国网 ——时间: 2009-05-25

【2】 其余事件均来自于老师上课所授内容

第二篇: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

陶瓷论文

2010级 高分子2班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制作陶瓷。当我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历史书上介绍: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烧制黑陶和白陶,虽然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可是陶瓷却制作的非常精美。虽然颜色比较单一,但是纹路比较清晰,色泽光亮。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于制陶工作也很重视。秦汉时期陶瓷有瓦当,汉砖,兵马俑,铅釉陶。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元朝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经过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如今,有许多经典的陶瓷仍历历在目:秦朝的兵马俑,唐朝的唐三彩,元朝的青花瓷。所以,在我心中陶瓷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并对他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因为如此,我选了《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这门课。

当我选了这门课后,我发现它激起了我对陶瓷更大的兴趣。老师在陶瓷方面的知识很渊博并且讲解非常形象生动,全面透彻。这使我对陶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解外,下课后自己也查一些关于陶瓷方面的资料。毕竟陶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自己会找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和自己不了解的内容。

17,18周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两周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陶瓷。一个对陶瓷感兴趣的人如果没有制作过陶瓷,那将是一种遗憾。我们的陶瓷制作的产地是一个叫选矿楼的地方。进入房间后,我发现人很多,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制作陶瓷,我也非常有兴致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一段很长的时间后,一件很简单的陶瓷出现在我的手心。虽然只是一个未成品的模型,但我却很兴奋。刚开始在老师那领到陶土的时候,我不知所措,毕竟这是第一次真正制作陶瓷。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了解到制作陶瓷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准备一些干燥的陶土,陶土量的多少根据自己的需要取。然后将陶土捣成比较均匀的粉末状

2、将干净的水加入磨好的陶土中,水的量要适当,最好分多次、少量的加入并将陶土揉成一团,再反复揉捏使其混合均匀

3、将成团的陶土摔打在干净的桌子上,反复多次直到充分混合(这需要凭自己的经验)

4、将弄好的陶土放在专用制作陶瓷的装盘上,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陶瓷模型

5、要对陶瓷模型进行烧制,烧制之前先要上釉,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陶瓷。这就是我这次在陶艺实践课中所学到的有关陶瓷制作的知识。虽然我所了解的会跟真正的陶瓷制作的过程在细节上有一些差距,但我还是很高兴,我学到了很多。

陶瓷模型制作真的很难,在刚开始制作陶瓷的时候,我发现它两侧的厚度不一样,然后进行修补而修补的时候又把一边给弄没了。因为你的力度太大就可能把模型弄坏。由于复杂一点的陶瓷很难制作,我只好打算制作一个简单的杯子,最后却不得不做成一个碗。而我感觉制作好的碗,又和真正的碗有一些差别,最后只能重新来过。本以为陶瓷制作不是很难,但此时发现真的很难。总之,我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我在做的过程中看了其他同学的,我发现他们和我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在陶瓷制作过程中,这个度,真的是不好把握,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未制作过陶瓷的人来说。终于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我最终制作了自己还算满意的作品。

对于最初的陶瓷模型的设计,我还是有很多的想法。因为本人是属马的,并且我也非常喜欢马。所以我开始打算制作一个陶瓷的马,我想先制作马的上半身,再制作马的四条腿。后来,我发现我制作的马的上半身不太像马,有点像兔子又有点像狗的感觉,经过我的一番修补,终于找到点像马的感觉。接下来毫无疑问,我继续制作它的四条腿,我考虑到它的腿必须要粗,因为只有粗,它才能站得起来。制作的第一条腿有点粗,我想即使这条马能站得起来,但整体也不太美观。最后在多次的比较之下,完成了四条还算合适的腿。拼凑是一个大的问题,马的腿,很难被粘上并且还是四条腿,最后,一不小心还是弄毁了这条我制作了很长时间的马。对于我这种初学者,马的模型还是很难制作的,所以我不得不制作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杯子。即使是制作杯子,我还是尝试了好几次。我现在明白,我国古代人民充满了智慧,没有这种聪明与才智,是不可能完成那一件又一件的优秀的陶瓷作品。

陶艺实践课,一定是我大学中很难忘的一节课。它不仅让我提高了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更让我尝到制作陶瓷的这种兴奋感。在这次制作中我一直在总结和反思,我怎样才能做的更好,怎样才能更好的展现我的设计,怎样才能展示我的想法。而坚持不懈,探索求新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次制作中,我也学到了很多,那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的清。不管何时,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思维不能单一。要考虑各种方案,设计思路和理念要完整,这样做出的东西才比较完整。总之,我要运用,好的学习理念,多想,多做。

第三篇: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感悟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感悟

本学期我参加了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的学习,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我了解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见识了许许多多优美的陶瓷作品,并且亲自体验了制作陶瓷的过程,而且收获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陶瓷作品。

学习陶瓷艺术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我从这门课中学到了怎么制作陶瓷,并且认识到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陶瓷艺术的学习中,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远古时代人们的智慧,到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以及陶瓷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我见识到了古代遗址中的精美陶器,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的精美陶瓷以及陶瓷文化。并且,我了解了最原始的泥条盘筑的制陶方法,还亲身实践并且制作了一个陶制瓶子。陶瓷艺术课带给了我许多的乐趣并且也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从陶瓷发展早期到全盛期我们从不同的陶瓷器上皆可以发现绘画和书法的身影。由此可见陶瓷文化与绘画、书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中国的陶瓷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华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陶瓷艺术欣赏课,学了这门课程我对中国陶瓷的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文化。陶器的制作,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一项手工生产劳动,早在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国境内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陶器的制作,其起源甚至还可追溯到更远古的年代。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是和农业的发展有极密切联系的,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此外,没有陶器,肉类和谷物就不易成为熟食。与此同时,陶器的出现促进人类进入金属时代,因为陶器除作烹煮食物的用具之外,还因它的耐火性能而被用来作为冶炼金属之用具。中国社会到了商代,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实线中,在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是陶瓷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周时期的各种手工业生产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设立职位对各种手工业进行管理。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其烧制和使用的数量,约占同期陶瓷器总数的一半左右。同时,战国时期的建筑用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秦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瓷器在隋唐时代普遍用较高温度烧成,胎质更为致密。部分漆器、金属器及铜器的使用逐渐为瓷器所代替,瓷器生产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意。到了唐代,正式出现“窑”的专称,象征着产量的增长。由于隋朝历年短促,隋代的陶瓷工艺不曾表现出超越前代的建树,表明隋代在陶瓷史上开始了一个新时期的是北方的瓷业有了发展。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在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光耀灿烂。

我在了解了中国陶瓷的历史之后,对于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广泛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身制作陶瓷让我明白了制作陶瓷的不易,让我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去对待,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陶瓷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交给了我知识,还提供了我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课上同学们气氛活跃,积极参与陶瓷制作,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以及互相之间的了解,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素养,使得我们能够全面发展。

第四篇: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 结课心得

中国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课学习心得

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艺术陶瓷制作与鉴赏这门选修课。起初,我是被陶瓷美丽的花色、外形,神秘的秞色及精细的做工所深深吸引,但是真正对于陶瓷有关的知识却相知甚少。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之后,我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分类,鉴赏,制作工艺以及对中国灿烂悠久的陶瓷文化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更加深深喜爱上了中国陶瓷,并为中国有如此独一无二的文化而深感自豪。

以前我便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的。由此可知,外国人对中国的最初认识也是与陶瓷有很大的联系。陶瓷最早伴随着中国文化传向了西方。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用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代表中国。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一个的历史文化特色。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饮食与风俗上,陶瓷也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干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陶器始终是文明初级阶段的低级产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注定了它逐渐被历史淘汰的命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亨有盛誉的中华古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的明珠,也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重。

相信每个人素来都会对陶瓷有一种莫名的喜爱。起初,我喜欢陶瓷是因为其年代久远,优美造型,还有它们所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我觉得它们不同于其他的古代文物,它们就像美丽的淑女或英俊的绅士,散发着高贵的气息。一尊尊陶瓷,或光滑细腻,或沧桑古朴,或瑰丽堂皇,就这么静静地面对着一代代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曾经的沧海桑田,风云变迁。陶瓷的美,在于她的沉默,她带来的那种淡淡的忧伤的典雅气息,一如经过五千年浪沙淘洗的中华文化,静静地散发着光芒。

秦兵马俑,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视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想象秦国军队那种风卷残云、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唐三彩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唐三彩种类很多,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古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焙烧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贵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

现在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面对这些经历无数风雨的看似那么娇贵脆弱的古代陶瓷,让我怎么能不惊叹其年代之久远!看那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看那素面朝天的越窑瓷,看那典雅宁静的青花瓷,让我怎能不赞叹其造型之优美!每一件陶瓷都体现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都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古老而漫长的华夏文化多少在陶与瓷的身上有所刻画!货币价值更不用说,一件元代“鬼谷下山”青花大罐拍得2.3亿人民币的天价,不能不使我这样的外行人瞠目结舌!然而,这些只能说是对陶瓷的浅显的认识,还只是美丽姑娘的外表,最多加上其身世!而对其内在的品质一无所知!

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陶瓷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侃侃的话语,一件件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穿过漫长的历史褪下了神秘的面纱,望着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我不禁惊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竟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水、土、火的碰 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的瓷。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终于成功烧制出成就的青釉瓷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青瓷以越窑产品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创烧出了许多新的品种,由单色釉发展到多种色彩釉,装饰纹样繁荣复杂。著名的有“官、哥、汝、定、钧”等名窑。元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景德镇等地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高温釉下彩品种——青花、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至明清时代,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制品穷极精丽,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开辟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新纪元。彩瓷也发展到空前繁荣时期,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加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有釉。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釉上下 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瓷器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繁荣。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此后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陶瓷对中国及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影响,对人类精神文化的长期陶冶。分别从陶瓷 的原料、工艺、器物、样式、窑厂等各个方面更加深入地认识了陶瓷的产生与发展。

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看,它是辉煌的,璀璨的。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秦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我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我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中国古代瓷器与文化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就,成为古人给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特别是陶瓷的发明及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陶瓷发展的历程,既是一种社会发展重要的时代标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重要的时代标志。

陶瓷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高度统一。陶瓷在积淀和物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产生并形成了特有中国陶瓷文化。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匠所倾付的心血和感情,也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更在于它是奠定当时艺术的基石,从而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瑰宝。

陶瓷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中国陶瓷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陶瓷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又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陶瓷凝聚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既是中华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陶瓷在满足中国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人民也逐渐关注起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陶瓷文化,陶瓷也得以从少部分人之中回到劳动人民中间,这无疑有利于陶瓷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陶瓷文化本来反应的不就是生活的艺术吗,只有重回劳动人民之中,才能使它重新焕发生机,并永葆活力。

通过这十几周的学习,我对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老师的介绍是我对陶瓷的兴趣越发浓厚,并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深深的自豪,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敬佩,也被我国历代人民对于美学的执着所感动。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瓷器所统治的各个时代,观看美丽的产生,感叹中国的传奇,收获甚多。

第五篇:陶瓷鉴赏感想

陶瓷鉴赏感想

这学期学习了陶瓷鉴赏课,起初还以为这门课和考古通论的性质差不多,学习了之后才发现陶瓷鉴赏课比考古通论的性质更有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陶瓷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在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记忆。可以了解当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可以做成这些让后人感叹的旷世之作。

对于陶瓷我们可以将它分为陶类和瓷类。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接触更多是瓷器。我们可以透过瓷器看到它那个年代的故事。当然我不仅认识了很多精妙绝伦的瓷器,还了解到中国古代窑厂有官窑和民窑之分。瓷器一直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繁荣兴衰。是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瓷器上的花纹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变化,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看到了我们祖先烧制陶瓷的高超技术,每一件瓷器上的图案都栩栩如生每次看到瓷器上的图案都会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觉得每一件瓷器都是有灵魂的,仿佛它们在告诉我们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几千年来中国发生的事。

通过陶瓷鉴赏我了解到中国许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么多朝代,这么多位帝王,这么多的传世珍品。每一件都是我们祖先呕心沥血之作。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好好守护这些珍品,这些祖先辛勤劳动的成果,让中国陶瓷的辉煌永世流传。

下载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后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后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鉴赏课后感

    课后感 这么好的一门课,可惜这么快就结束了,现在要写这些课后感想,脑海中滞留的课堂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又仿佛现在一抬头就能看见老师站在讲台上挥洒自如的讲课。 这门课给我......

    宝石鉴赏课后感想

    宝石鉴赏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宝石鉴赏课后感想 我对于宝石鉴赏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喜欢那些漂亮的玉石,喜欢它们那迷人的颜色,喜欢它们装饰在人们身上的艳丽色彩,为了更深入的了......

    陶瓷鉴赏

    中国瓷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五彩瓷 说到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众所周知就是瓷器的意思。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也是人类“瓷”文化的发源地,在世界素有“瓷国”之誉。瓷......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 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这门选修课。起初,只是对陶瓷美丽的花色、神秘的有色及精细的做工所吸引,对于陶......

    中外名著与电影艺术鉴赏感想

    中外名著与电影艺术鉴赏(选修课作业) 名著荡气回肠,史诗之作电影诸多硬伤,差强人意 ——电影《白鹿原》评析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作品。 《白鹿原》成功地塑造了......

    绘画艺术鉴赏课感想

    绘画艺术鉴赏课感想 对于老师说的,论文还要看字写的好不好看,瞬间世界就昏暗了…从小到大写字是内心永远的伤痛。T_T 很喜欢美术,也很喜欢画画,初中高中有学过几年,多种原因没有......

    《合唱艺术鉴赏》总结感想(★)

    《合唱艺术鉴赏》总结感想 时间好快,一个学期的合唱艺术鉴赏课即将结束。记得有一句话说:“改变同成长一样,它是缓慢的,悄悄积淀的,我们走的越来越远之后,回过头来才会发现,那些点......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