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先进事迹
王玉林同志从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至今已有一十二个年头了,多年来他一心扑在离退休工作上,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出色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老同志的“两个待遇”,受到了组织上和同志们的好评,现将他的主要先进事迹简介如下:
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素质
王玉林同志多年来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省、市及一冶等有关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这为他在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能够在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例如:当老同志们或基层离退休工作人员咨询到有关离退休方面的政策规定时,他能够做到立即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及时给予准确答复,顺利解决问题。
二、加强支部建设,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王玉林同志作为一名有25年多党龄的老党员,深知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王玉林同志作为离退休党支部多年的党务工作者,每当离退党总支根据党章规定作出了组织换届改选、党员活动、过组织生活等决定后,王玉林同志总是忙前忙后,通知、召集、组织、安排老党员们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好离退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准备,以及各支部党费的收缴、计算、造表等工作。通过细致党务管理工作,从而使老党员同志们真正做到了人离退休,思想上政治上不能离退休,更不能退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有些老同志的老伴儿是外单位的老党员,他们说:你们单位的党建工作抓得太紧了,象我们单位不要说一年到头难得过一次组织生活,就连党费都是从工资扣除。
王玉林同志不仅在党建工作上起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组织全体老同志每月一次的政治学习方面,他总是按照公司党委的政治学习计划安排,认真准备好适合老同志关心的有关学习材料,认真地向全体老同志及时传达、宣讲中央、地方以及中国电信公司的有关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经常向老同志们通报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当前的工作任务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使老同志们及时了解到他们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企业最新情况、使老同志们深切地感到他们仍然是企业的一员、企业的荣辱兴衰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因而企业的各项改革活动得都得到了老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使老同志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三、急老同志之所急,为老同志多办好事、实事
王玉林同志常说,要做好离退休工作,就要具有“橡皮夹、鹦武嘴、老牛肚皮、鬼子腿”的精神,意思是说离退休工作要有耐心、有弹性、有磨力,对老同志要尊重、称呼要得体,使老同志感到心性舒畅,要耐心听取老同志反映的问题,就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听老同志把话讲完,要有容量,老同志的事能办的必须尽快办、及时办,不能推、拖不办,要用情感温暖老同志的心,用行动感动老同志的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为老同志办好事办实事,让老同志满意,为领导分忧。
王玉林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心里时刻装着一本老同志情况的明细账,那位老同志身体不好生病住院,他都事必躬亲,前往探望、慰问、家访、祝福,给老同志们带去组织上的关怀,使老同志们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同时又和老同志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对话,随时了解到老同志的最新生活、家庭、身体健康等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对长期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难时,王玉林同志总是及时地帮助老同志们办理困难补助,及时地解决了老同志们的燃眉之急;当有老同志因病去世时,王玉林同志总是亲自前往,协助死者家属办理丧事。给他们讲解政府的相关政策,丧事的程序、补助抚恤费用等,帮助死者家属写发讣告,主持遗体告别仪式等,使丧事得以顺利进行。王玉林同志长期以来不分白天黑夜、星期天节假日,他只要一听到老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总是会立即赶到现场,让死者的家属子女在处理老同志的后事时,感到放心踏实,得到了死者家属子女们和同志们的好评。
他虽未作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他确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了人生的价值。目前,王玉林同志正在离退休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
第二篇: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先进事迹
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先进事迹
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先进事迹
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先进事迹 2008-12-20 15:12:44
王玉林同志从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至今已有一十二个年头了,多年来他一心扑在离退休工作上,不辞劳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出色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老同志的“两个待遇”,受到了组织上和同志们的好评,现将他的主要先进事迹简介如下:
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素质
王玉林同志多年来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省、市及一冶等有关离退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这为他在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能够在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例如:当老同志们或基层离退休工作人员咨询到有关离退休方面的政策规定时,他能够做到立即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及时给予准确答复,顺利解决问题。
二、加强支部建设,发挥离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王玉林同志作为一名有25年多党龄的老党员,深知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王玉林同志作为离退休党支部多年的党务工作者,每当离退党总支根据党章规定作出了组织换届改选、党员活动、过组织生活等决定后,王玉林同志总是忙前忙后,通知、召集、组织、安排老党员们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好离退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准备,以及各支部党费的收缴、计算、造表等工作。通过细致党务管理工作,从而使老党员同志们真正做到了人离退休,思想上政治上不能离退休,更不能退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有些老同志的老伴儿是外单位的老党员,他们说:你们单位的党建工作抓得太紧了,象我们单位不要说一年到头难得过一次组织生活,就连党费都是从工资扣除。
王玉林同志不仅在党建工作上起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组织全体老同志每月一次的政治学习方面,他总是按照公司党委的政治学习计划安排,认真准备好适合老同志关心的有关学习材料,认真地向全体老同志及时传达、宣讲中央、地方以及中国电信公司的有关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经常向老同志们通报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当前的工作任务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使老同志们及时了解到他们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企业最新情况、使老同志们深切地感到他们仍然是企业的一员、企业的荣辱兴衰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因而企业的各项改革活动得都得到了老同
志们的理解和支持,使老同志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三、急老同志之所急,为老同志多办好事、实事
王玉林同志常说,要做好离退休工作,就要具有“橡皮夹、鹦武嘴、老牛肚皮、鬼子腿”的精神,意思是说离退休工作要有耐心、有弹性、有磨力,对老同志要尊重、称呼要得体,使老同志感到心性舒畅,要耐心听取老同志反映的问题,就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听老同志把话讲完,要有容量,老同志的事能办的必须尽快办、及时办,不能推、拖不办,要用情感温暖老同志的心,用行动感动老同志的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为老同志办好事办实事,让老同志满意,为领导分忧。
王玉林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多年来工作经验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心里时刻装着一本老同志情况的明细账,那位老同志身体不好生病住院,他都事必躬亲,前往探望、慰问、家访、祝福,给老同志们带去组织上的关怀,使老同志们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同时又和老同志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对话,随时了解到老同志的最新生活、家庭、身体健康等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对长期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难时,王玉林同志总是及时地帮助老同志们办理困难补助,及时地解决了老同志们的燃眉之急;当有老同志因病去世时,王玉林同志总是亲自前往,协助死者家属办理丧事。给他们讲解政府的相关政策,丧事的程序、补助抚恤费用等,帮助死者家属写发讣告,主持遗体告别仪式等,使丧事得以顺利进行。王玉林同志长期以来不分白天黑夜、星期天节假日,他只要一听到老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总是会立即赶到现场,让死者的家属子女在处理老同志的后事时,感到放心踏实,得到了死者家属子女们和同志们的好评。
他虽未作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他确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了人生的价值。目前,王玉林同志正在离退休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
第三篇: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秦云昆(云南电力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51)
摘要:企业离退休职工是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和谐与稳定,对建设和谐企业乃至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以人为本、历史发展的观点和全局战略的高度思考,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企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离退休管理服务 工作
离退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及企业的宝贵财富,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也是改革成果分享者,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着重要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工作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分割的内容。
1.构建和谐的离退休人员队伍的意义
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是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它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的人心向背,是党和政府、企业关怀的具体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快趋势的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社会和谐,要求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和谐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对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企业,涉及到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如企业内部上下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外,这些都是构建企业和谐的根本。
企业离退休群体的和谐稳定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在老龄化社会步伐日趋加快的今天,研究院退休人员在全员中占的比例已达到或接近40%左右,做好企业的离
退休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工作,已成为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2.离退休干部人群中存在的困难
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快趋势的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只有了解和把握离退休职工人群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找准切入点,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日常工作当中离退休职工主要面临以下几种困难:
2.1生活自理困难
一部分离退休职工年龄较大,身体不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便,外出困难,甚至难以上下楼梯等,无法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部分老人连卫生或饮食作息等基本自我照顾也感到困难。即使一些身体情况较好的老人,应付居家的一些事务也不易。
2.2高并发症带来治疗的难度
老年人患病常伴随着并发症,加上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以及生理反应性减弱,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衰老、多种疾病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加大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的难度以及用药的矛盾。
2.3空巢老人问题
老人家庭“空巢化”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企业以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
3.1充分认识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正确认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前提。树立广大的离退休职工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企业的建设事业奋斗和奉献了一生,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殊群体,应当采取特殊政策给予照顾的观念。树立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是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应尽的政治责任的观念。尊重离退休人员就是尊重党的历史,关心离退休人员就是关心党的事业。离退休人员工作关系到党的建设,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2政治上关心,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
从离退休职工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从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观点尊重、理解、关爱离退休职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经常开展适合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乐观向上的情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点,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企业和谐与稳定。
政治上关心,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职工是社会主义创业的前辈,是企业的功臣。没有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工作成就,尊重和理解他们就是尊重历史和过去。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及时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离退休职工队伍的核心,创造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活动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3.3生活上关怀,主动帮助离退休人员
努力解决离退休职工保健、就医的问题。“两高”期的到来,继续坚持对疾病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工作方针,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教育。在坚持现有的宣传教育制度和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健知识宣传力度,增强老同志的自救能力和自我保健水平。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保健宣传工作,为离退休职工订阅保健读物,引导他们正确
看待大医院与中小医院之间的利弊关系,建议大家选择离家较近的中小型医院作为就近医院。提倡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使大家共同享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小型医院往往具有相对宽松的住院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院难”的状况。各类急诊病例可按规定进入合同医院、就近医院或各类专科医院诊治。为切实解决好老同志住院难的实际困难,企业尽力地与医院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4做好突发病的抢救工作
根据离退休职工各自的不同病情,提醒他们常备好急救药品自救。为离退休老同志制作“急救卡”,引导老同志正确使用“急救卡”和“120”呼叫系统,有突发病情及时报警,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关注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家庭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的老同志,在认真执行现行医疗报销规定的前提下,对有特殊困难的给与适当补助。特事特办,及时解困,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3.2重视空巢老人问题,确保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切实对离退休职工中的空巢老人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提供健康医疗支持,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与他们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并给予保健指导。为住在院外年龄在80岁以上且本市无子女,报销药费有困难的提供代报药费的服务。
协同社区建立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离退休管理部门应与离退休空巢老人所在的社区取得联系,请社区给予必要的关照。让老人融入社区,社区关爱老人,使老人幸福安度晚年。
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做好空巢老人的离退休金、医疗保障、老年文化活动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同时本着自愿的原则,空巢老人还可选择社会养老的方式,去社会养老院生活。
总之,深化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离退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原则,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李鹏.老年知识分子精神慰藉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12
[2] 陈 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2
第四篇: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秦云昆
(云南电力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51)
摘要:企业离退休职工是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和谐与稳定,对建设和谐企业乃至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以人为本、历史发展的观点和全局战略的高度思考,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企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离退休
管理
服务 工作
离退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及企业的宝贵财富,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也是改革成果分享者,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着重要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工作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分割的内容。
1.构建和谐的离退休人员队伍的意义
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是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它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的人心向背,是党和政府、企业关怀的具体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快趋势的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社会和谐,要求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和谐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对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企业,涉及到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如企业内部上下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外,这些都是构建企业和谐的根本。
企业离退休群体的和谐稳定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在老龄化社会步伐日趋加快的今天,研究院退休人员在全员中占的比例已达到或接近40%左右,做好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工作,已成为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2.离退休干部人群中存在的困难
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加快趋势的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只有了解和把握离退休职工人群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找准切入点,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日常工作当中离退休职工主要面临以下几种困难:
2.1生活自理困难
一部分离退休职工年龄较大,身体不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便,外出困难,甚至难以上下楼梯等,无法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更严重的是部分老人连卫生或饮食作息等基本自我照顾也感到困难。即使一些身体情况较好的老人,应付居家的一些事务也不易。
2.2高并发症带来治疗的难度
老年人患病常伴随着并发症,加上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以及生理反应性减弱,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衰老、多种疾病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加大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的难度以及用药的矛盾。
2.3空巢老人问题
老人家庭“空巢化”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企业以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
3.1充分认识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正确认识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前提。树立广大的离退休职工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企业的建设事业奋斗和奉献了一生,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殊群体,应当采取特殊政策给予照顾的观念。树立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是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应尽的政治责任的观念。尊重离退休人员就是尊重党的历史,关心离退休人员就是关心党的事业。离退休人员工作关系到党的建设,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2政治上关心,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
从离退休职工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从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观点尊重、理解、关爱离退休职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经常开展适合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乐观向上的情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点,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企业和谐与稳定。
政治上关心,充分理解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职工是社会主义创业的前辈,是企业的功臣。没有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工作成就,尊重和理解他们就是尊重历史和过去。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及时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离退休职工队伍的核心,创造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活动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3.3生活上关怀,主动帮助离退休人员
努力解决离退休职工保健、就医的问题。“两高”期的到来,继续坚持对疾病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工作方针,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教育。在坚持现有的宣传教育制度和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健知识宣传力度,增强老同志的自救能力和自我保健水平。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的保健宣传工作,为离退休职工订阅保健读物,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大医院与中小医院之间的利弊关系,建议大家选择离家较近的中小型医院作为就近医院。提倡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使大家共同享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小型医院往往具有相对宽松的住院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院难”的状况。各类急诊病例可按规定进入合同医院、就近医院或各类专科医院诊治。为切实解决好老同志住院难的实际困难,企业尽力地与医院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4做好突发病的抢救工作
根据离退休职工各自的不同病情,提醒他们常备好急救药品自救。为离退休老同志制作“急救卡”,引导老同志正确使用“急救卡”和“120”呼叫系统,有突发病情及时报警,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关注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家庭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的老同志,在认真执行现行医疗报销规定的前提下,对有特殊困难的给与适当补助。特事特办,及时解困,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3.2重视空巢老人问题,确保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切实对离退休职工中的空巢老人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提供健康医疗支持,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与他们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并给予保健指导。为住在院外年龄在80岁以上且本市无子女,报销药费有困难的提供代报药费的服务。
协同社区建立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离退休管理部门应与离退休空巢老人所在的社区取得联系,请社区给予必要的关照。让老人融入社区,社区关爱老人,使老人幸福安度晚年。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做好空巢老人的离退休金、医疗保障、老年文化活动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同时本着自愿的原则,空巢老人还可选择社会养老的方式,去社会养老院生活。
总之,深化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离退休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原则,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李鹏.老年知识分子精神慰藉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12
[2] 陈 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2
第五篇:谈谈如何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谈谈如何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
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老干办
随着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普遍延长,本世纪,我国将步入老龄社会。营林分院离退休人员所占比例是在职人员的1.22倍,而且还呈增长态势。离退休同志为林业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是单位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做好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同志的作用。因此,做好离退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离退休工作,是在职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老同志精神面貌健康,情绪乐观向上占主流。老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仍对国家的发展、本系统的改革十分关注,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能够体谅国家和本单位在改革中出现的某些暂时困难,积极的支持在职领导的工作。老同志辛苦大半生,为工作、为后人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现在他们老了,从生理到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在职人员对离退休同志应视为亲人,满腔热情地去关心、爱护他们,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把离退休工作看作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认真做好。做好离退休工作,有益于队伍的稳定。新陈代谢不可抗拒,人由年轻变老是客观规律,老同志的今天就是在职人员的明天,如果我们能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老同志,为他们安享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既是离退休工作的需要,也是稳定在职人员的需要。离退休工作做不好,既分散领导精力,干扰影响正常工作,也不易于单位的稳定与发展。
二、把握特点,加强离退休工作的针对性
做好离退休工作,首先要研究它的特点,科研设计机构与其它行业相比,离退休工作有以下八个特点:
1.离退休人员精神需求强烈。离退休人员中,大部分属知识分子,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和价值观,使他们对精神生活,社会信息十分迫切和关注,热衷于追求精神愉悦,精神充实,精神享受,形成了他们精神领域需求的一个特点。
2.希望有所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同志的健康状况有了质的提高。离退休人员中,一部分老同志身体较好,有精力、有时间、有经验、有专长,他们总是希望在离退休后有所作为。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其中一些老同志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某些管理工作、著书立说、科技咨询等活动,让老同志身上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贡献给社会,这是离退休工作应该注意研究,加以引导的问题。
3.关注社会生活。离退休老同志虽然不工作了,但仍然关心和注视社会生活。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变化,都会在老同志心中涌起波澜,他们胸怀天下的情操,使他们为祖国的每个变化和进步激动不已。很多老同志把阅读报刊,作为自己每天雷打不动的制度,每天必读不误。有关部门应充分注意到老同志这一特点,把国情、省情、国际形势以及本部门的情况,定期及时地通报离退休人员。离退休工作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订阅报刊杂志,供老同志阅读,满足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的愿望。
4.热心体育锻炼。老同志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身体健康除了治病保健,更需要参加体育锻炼。越来越多的老同志明白了生命在于运动,锻炼才能健康长寿的道理,他们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每天清晨上午都成为不少老同志锻炼身体的固定时间。热心体育锻炼成为离退休老同志的一个特点。
5.渴求与人交流和沟通。老同志离退休后,与单位和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不存在了,与管理服务部门的联系常有松散性的特点。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少,这时老同志更渴求与人交流和沟通。他们想把心中的喜怒哀乐向人倾诉,以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从而使心中的情感得到渲泄和转移,实现心理的平衡。
6.鲜明的群体归属意识。离退休老同志虽然不在职在编了,没有具体工作单位成员的身份,但心理上仍然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群体的成员,心理上有一种鲜明的群体归属依附意识,他们希望自己被接纳进一个群体之中,把这个群体作为自己的心理寄托和精神家园。因此,离退休工作部门,应从精神、思想和生活上关心每位离退休人员,让他们把离退休工作部门作为自己的家,能较少顾忌倾吐自己的心声。
7.强烈的自尊意识。离退休老同志长期的生活实践,养成了他们强烈的自尊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保持自己尊严的意识很强,同时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反映和要求,离退休工作部门应充分注重这一特点,不能做出伤害老同志自尊心的事,不能说伤害老同志自尊心的话,一定要尊重、关心、理解老同志。这是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8.参与社会活动意识。老同志虽然离退休了,但对于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仍然不减,对一些节日庆典,盛大群众活动都想参加,亲眼目睹这些活动的盛况和风采。老同志通过参与类似活动能激发生活的热情和感受时代的勃勃生机,使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离退休工作部门在量力而行的原则下,要尽一切努力创造条件,让老同志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三、真诚细致,深入务实,积极做好离退休工作
1.增进离退休工作机构的职能
(1)首先要帮助老同志过好离休、退休关。做好老同志的思想工作,要让老同志从心理上正确了解自己,愉快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好好休息,安度晚年。
(2)领导重视,层层抓落实。定期登门走访看望老同志,倾听老同志的意见和要求,对老同志提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妥善解决,真心实意地为老同志办实事。
(3)切实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待遇。从政治上关心、尊重老同志,重大问题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重大节日活动请老同志参加。定期向老同志通报情况,让老同志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等,使老同志更加坚定信念。
(4)切实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待遇。除财务部门每年应按时拨付离退休老同志的公用经费、特需费、活动费等。按月按时发工资、各种补贴等;还帮助老同志解决医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走访、看望老同志,了解其困难,及时地帮助解决,特别对生病住院和长期生病在家的老同志,领导主动带头去看望,送去慰问品、慰问金,每逢年过节领导带头带上慰问品,对离退休老同志挨户走访,给老同志抚慰和温暖,使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被遗忘,组织上还在关心着自己,增加情绪的稳定,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5)组织老有所为,满足老同志生理、心理上的需要。根据需要,本着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因人制宜,适当安排,返聘一部分老同志,使老同志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新的工作,新的社会角色,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工作成绩会给老同志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有益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