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并与许多大学生交谈过。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因人而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1、老师要博学多才。大学生希望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不能苛求每个老师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资本。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
2、老师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渊博的学识最终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传授给学生,所以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非常尊敬“肚里有货又能表达清楚”的老师。对讲授内容要熟悉、精通,并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从生活中发现学问,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讲解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游刃有余。气氛轻松,视野开阔,不是照读教案,照本宣科。
3、讲课还要能够满足同学的迫切需要。毕业班的学生总是希望老师多穿插讲解一些关于考研的知识和信息。
4、不要把课外的坏心情带到课堂上来。讲课话语要清晰、响亮,让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不要只顾自己侃侃而谈,而全然不管学生的反应。授课条理,切忌繁缛。上课啰嗦的老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上课要守时,不迟到,不拖堂。
5、老师要有幽默感。幽默风趣的老师总是受欢迎的,这一点屡试不爽。寓教于乐,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6、老师对学生要公正,一视同仁。许多同学强调这一点,甚至认为“最重要”。据学生反映,有些班主任对成绩好的学生很照顾,有些男教师对漂亮女生特别“厚道”,这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7、老师要有责任心,对教师这份职业要充满热爱。老师要有亲和力。有问必答,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平易近人,宽容大度。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处理事情。有爱心,有耐心,善于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与学生分享。
8、老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勇于认错。有独立的个性,有内涵,有深度,有思想,诚实,善良,讲信用,有正义感,还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言谈举止都能透露出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9、老师要衣着整洁,端庄大方。在如今的年代,“不修边幅”不再是老师风度的体现。学生要求老师的衣着要整洁适宜,不要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听课情绪。
总之,老师要德才兼备。还要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学术具有特长,观念与时俱进。学生的要求很高,我们老师只能尽力而为。有人说就这要求,再加一句“善解人意”。
第二篇: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最近在学生中作了调查。现在我把学生的“答卷”加以条理,写在下边,供大家参考。
老师要博学多才。大学生希望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不能苛求每个老师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资本。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
老师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渊博的学识最终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传授给学生,所以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非常尊敬“肚里有货又能表达清楚”的老师。对讲授内容要熟悉、精通,并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从生活中发现学问,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讲解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游刃有余。气氛轻松,视野开阔,不是照读教案,照本宣科。
讲课还要能够满足同学的迫切需要。毕业班的学生总是希望老师多穿插讲解一些关于考研的知识和信息。
不要把课外的坏心情带到课堂上来。讲课话语要清晰、响亮,让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不要只顾自己侃侃而谈,而全然不管学生的反应。授课条理,切忌繁缛。上课啰嗦的老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上课要守时,不迟到,不拖堂。
老师要有幽默感。幽默风趣的老师总是受欢迎的,此事屡试不爽。寓教于乐,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对学生要公正,一视同仁。许多同学强调这一点,甚至认为“最重要”。有些班主任对成绩好的学生很照顾,有些男教师对漂亮女生特别“厚道”,这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老师要有责任心,对教师这份职业要充满热爱。老师要有亲和力。有问必答,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平易近人,宽容大度。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处理事情。有爱心,有耐心,善于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与学生分享。
老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勇于认错。有独立的个性,有内涵,有深度,有思想,诚实,善良,讲信用,有正义感,还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言谈举止都能透露出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老师要衣着整洁,端庄大方。在如今的年代,“不修边幅”不再是老师风度的体现。学生要求老师的衣着要整洁适宜,不要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听课情绪。
总之,老师要德才兼备,还要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学术具有特长,观念与时俱进。其实,如此完美的老师在现实中是很难遇到的,学生的要求过于理想化了。这说明老师要理解学生,学生也要理解老师。师生共同努力,建设美好校园。
教师的人格魅力
马列教研部教师 郭同峰
学生眼中的老师与教师眼中的同行尽管是同一类对象,但角度不同可能结论各异。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学生相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处在弱势地位。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燃起他们进步的火花,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由衷的爱和尊重。当今社会是民主社会,作为当代教师,要彻底摈弃陈腐落后的师生观,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尊严上师生之间是平等主体,对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学生,应给予加倍的呵护,认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对人的影响至今尚未彻底肃清,我们不少教师的民主意识还比较淡薄。教师缺乏民主意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
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决定性要素。精通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理论内容,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本保证。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的划分越来越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日益明显,以利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教师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为专业知识的讲授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自己在教学时能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现代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心理学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要成为受学生欢迎和尊重的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假以时日,每个教师都会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博学睿智平易近人 刘 晴
博学,不仅仅在专业知识方面,而是能够将各方面知识装入自己肚里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又怎能不受大家欢迎?我们院就有这样一位老师,MBA毕业的他讲起课来可以说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简直就是大家的超级偶像。讲起管理,他可以从三国演义讲到沃尔码,从东周列国志讲到本省的秦池,经常有许多其他学院的同学跑来听他的课,人气想不旺都不可能。
另一方面,他讲课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大家总抱怨时间过得太快。还有一位老师,也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受欢迎的老师。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每次听完她的课总有种“拨开乌云重见天日”的感觉。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跑去跟她谈心。我们给她的评价是:有思想。作为一位大学老师,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能够与我们像朋友一样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喜欢这样的老师。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两位老师都很平易近人,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记住了他(她)们。
良师益友 王俊红
“良师益友”被用来形容老师已经很多年了。同作为老师,不论是高校教授,还是中学老师,乃至幼儿园阿姨,能成为“良师”,那是本职;如果亦能成为学生的“益友”,那么这可谓是成功的老师了。
大学生们虽可称得上是成年人了,但在老师面前,我们永远都是懵懂的孩子,我们需要老师的帮助,可是在大学中,一个学期我们又会看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几次呢?老师们虽然都很忙,但也应多关注些学生的心理与生活。大学生活虽然比较轻松,但我们也有心理压力,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考研、就业......诸多大学校园流行语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在脑中存在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个名词,并不真正了解,而这些,我想正是老师们在授课之余应该多与我们交流的话题。
中学时,我们是倍受园丁呵护的“幼苗”,因此才有了今天;但“幼苗”长成后,并不意味着再不需打理。不管不问,却盼着像无头苍蝇似地四处碰壁的我们成材是不大可能的。我们的老师多是“良师”,知识渊博;但我们更需“益友”,在我们的大脑接受知识灌养的同时,干渴的心灵也能得到爱的关怀。曾听心理系的一位研究生说,他们研究我们大一新生的档案后,发现竟有30%的人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可怕!可悲!老师们,请对学生再多一分关心、关爱吧,良师可以帮我们指引道路,益友更会春风化雨从心底激发出我们前进的力量。敬爱的老师们,能做我们的朋友吗?盼望着、盼望着……
育人者更要重修身 刘吉群 郑培国
我所喜爱的大学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深邃睿智的学者,还应该是一位具有良好品质的心里指导师。我认为大学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承知识,更应该引导心灵向上。大学是学子踏入社会之前的跳板,在这里大学生们完成成长的蜕变。在这里大学生要做好一切准备,不仅是硬件方面的更是软件方面的。因此大学老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化人才,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康向上心灵和成熟心理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说大学老师还要是一位帮助学生成长的解惑者。一位优秀的大学老师应该具备很多方面的条件,但是坚守住知识分子的良知应该是必备的条件。质言之,我所喜爱的大学老师他应该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捍卫正义与真理的勇气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和矜持。因为,在我看来,知识分子一个民族和社会良知的守护者,是社会的中坚和脊梁,诚如北宋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疑,大学老师是知识分子的精英部分,他们依据自身的学养和素质,传道授业、经世济民。如果一个大学老师把授课当作赚钱的工具,把学术当作牟取自己爵位的手段,这样的老师无论如何也不会赢得我的尊敬和爱戴。
艺高德馨 宋飞
易中天式的教师,可属“艺高派”之代表。同属此派别的还有一年前去世的上海交大的讲师晏才宏,这位至死也没当上副教授,却被同学们誉为“魔电”,课堂几乎场场爆满的教师,同样赢得了校园内外千千万万人的敬重与怀念。
此派系深受学生喜爱的“秘籍”,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了解学生究竟想听什么。二是风趣诙谐、寓教于乐。据有关报道,易中天在厦门大学开课时,提前半小时过去,被堵的水泄不通的门口就已经进不去人了。听课者即使要面对无立锥之地的局面,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易老师讲起课来妙语连珠、如鱼得水,说到高兴时,还会给大家唱民歌、表演对白等。三是学识渊博、中西贯通。四是深入浅出。
支教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孟二冬老师无愧为“德馨派”的擎旗人。据称,孟老师在身患气管与食道恶性肿瘤几乎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用洪亮的嗓音给学生讲课,直至最后晕倒在讲台上。他在住院治疗期间,当得知石河子大学学生缺少学习资料时,亲自托人将自费制作的200多张古籍资料光盘带了过去。与孟二冬老师同属一个派别的还有武汉大学的徐家荣老师。这位被学生们称为“慈祥的母亲”的教师多次赞助贫困学生。班里有学生因病住院的,她都无一例外的亲自到医院陪护。总结这一派别教师受学生爱戴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馨香弥久的师德和心系学生的境界。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王可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认为,真正能够“传道”的老师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爱戴和敬重。“道”,顾名思义,就是道理、方法的意思。我所喜爱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应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他们善于将知识引申到现实中,而不是一味的深钻课本;他们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用最浅显的现象揭示最深奥的道理,给同学以思考的空间。
许多同学认为,公共课是在浪费时间,因此逃课现象屡见不鲜。但《邓小平思想概论》课却少有人逃。因为讲课的老师总是能够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他以自己对人生的探求和对社会的体悟帮我们规划着思想,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懂得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东西就是人格和学识,只有拥有学识才能坚守住人格…… 他用亲身经历教导我们“人重在立德”,让我们更为冷静、客观的对待人生。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堪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郑逸芳,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兼任院工会主席、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校女工委主任、校侨联副主席。
教书育人 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
德育首位决定了德育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学生的必修课。郑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品德课的特殊性,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困惑。学生也把她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有什么思想问题和困惑,主动找她交谈,2003年3月25日晚,一位女同学(余某某)突然来到郑老师家,一直哭个不停。原来这位同学与另一位同宿舍的同学闹别扭,积怨很深,加之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对她不理解,她感到无助和绝望,萌发了报复对方并自杀的念头。让这位女同学尽情倾诉后,郑老师慢慢地细心地进行开导,直到这位女同学情绪稳定后才让她离开。过了几天,这位女同学又找到郑老师,说对方蛮不讲理,她简直忍不下去了,郑老师教了她一些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郑老师还兼班主任工作,全班同学的姓名及性格特点她都了如指掌。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班上多位同学成为预备党员,该班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她还热心地为党校学生和各学院的学生开设热点问题讲座,为女生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各种途径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做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岗敬业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郑老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公共基础课,特别是德育课的教学工作,二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年年都是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在教学中,她十分讲究教育艺术,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反复推敲:一是深入浅出,融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二是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针对性;三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在有关部门组织的教学检查和观摩中,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在当时全校开设的任选课中,她开设的《社交与礼仪》等课程曾连续两年都创下了全院选报人数最高记录。许多同学听完她的课后都会说:“郑老师的课十分生动,不是古板机械的说教,而是结合时代的特点,用课本的观点去讨论同学们所关心的并能产生共鸣的话题,使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认真去听了。”
由于工作尽心,教学效果出色,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2006年6月,郑老师荣获福建农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刻苦钻研 教书育人结硕果
郑老师一直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来探讨和研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动态和热点问题。独著、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6部,其中32万字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著一部;主编《新编公共关系学教程》等教材两部;参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三部。发表有关学术论文30余篇,获奖多篇,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几个问题》和《当前女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特点的调查分析》分别获全国高校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课中的系统构建》获省高校思政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6项,其中主持完成了《福建农村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福建省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研究》、《福建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弱势群体研究》等6项省社科“十五”规划研究项目和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中《福建农村公共管理体制的调查与分析》参加了全国和谐社会模式与“三农”问题解决途径的研讨会,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她于2002年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福建农林大学最年轻的女教授之一。2003年10月,她参加了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社科专题报告会和百乡镇调研的大型“双百”活动,她作为龙岩分团唯一“双肩挑”的专家,一边承担专题报告任务,一边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带领全组成员开展专题调研,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郑老师虽然教学、科研工作繁忙,但她十分热心社会工作,尽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她认为,生命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功利和索取,只要是党的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她都会全身心地投入,义无反顾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徐金汉,男,教授,博导,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植物保护学院植保系党总支书记。兼任福建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
敬业爱岗,教书育人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徐老师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录相材料以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徐老师每年的教学工作量均超额完成,其中本科教学260学时以上。目前主讲的《农业昆虫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主持了《普通昆虫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在教学中,徐老师把神圣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舞台,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不断修改和补充授课的内容,讲究授课方式和技巧,训练过硬的基本功(如板书及绘图技能),反复推敲多媒体教学幻灯内容与艺术的结合。曾获得校首届青年教师板书比赛一等奖、首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一等奖以及首届校教学贡献奖。
作为老师,徐老师时时注重仪表端庄,始终做到严以律已,言行一致。特别是在课堂纪律方面,能与同学一视同仁,在每届各门上课的第一节,他都习惯与学生定下共同的承诺:“坚决抵制课堂迟到现象。凡老师迟到,同学可告教务处;如学生迟到,则不能擅自进入教室”。25年以来,徐老师坚持这个原则,从不迟到,也从不拖课。课堂整然有序。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教师风范,并影响了一届届的学生。
平时,徐老师十分平易近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自已的亲身体会和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上,热心帮助他们,凡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落后的学生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爱护和关心他们,特别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以长者的身份热心帮助他们。
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导师,徐老师要求学生刻苦钻研,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论文的设计到实施,从资料收集整理到论文的撰写,能以师长的身份言传身教科研思路和方法,严格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开展科研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徐老师所指导研究生及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在90%左右。有2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博士生,其中1名被录取中科院博士生。有2位本科生论文获大学生科技论文优秀奖。
徐老师认为要搞好教学,总结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的得失长短,及时更改教案或讲稿。在课程结束之前,真诚地要求每个同学对本课程进行客观评价,以便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来,徐老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更新,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授课中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通俗。营造一种形象、生动、趣味的教学氛围。在历届学生评价中,总以高分(96分以上)名列前茅;2006年植保学院党总支在2002级和2003级学生中,征集全院教师风范文章共25篇,其中约三分之一(8篇)文章是对徐老师教学风范高度评价。2006年分别评为福建农林大学师德标兵和福建省师德标兵。2007年由校学生会组织,全校学生网上无记名投票,被为十名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徐老师率先应用多媒体教学,坚持以学科研究前沿及生产实际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倡导启发性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竞赛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得到各届学生的高度评价。根据本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制作了各种的教学标本数万号;拍照了近千幅的昆虫生态的图片;录制了40多个教学光盘,可播放近100小时的教学内容。并在各届的教学中适时应用。目前参编全国面向21世纪课程统编教材《 农业昆虫学》(2002年)及教育部规范教材《 农业昆虫学》(2006年)、教学研究论文1篇(第二),合编论著一本。
为了活跃教学氛围,自2000年以来,徐老师每学期都采取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命题方式,举行生动活泼的专业知识竞赛。其中有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多项选择题以及综合分析题。通过这种竞赛,增强同学的凝聚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徐老师改变单凭期末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推行注重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成绩评定标准,学生成绩除了期末笔试外,实验操作考试、实践教学能力、知识竞赛以及课堂专题讨论的成绩作为综合性评价的重点。同时,开展了田间调查观察和现场考查及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并且根据各种考试的内容相应建立试题库,形成标准化考试模式。
重视科研,服务三农
近年来,徐老师分别承担和主持国家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科研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以及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参与福建省跨越计划(2001-2003年)以及重大的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已发表各级论文40多篇,其中国家一级学报5篇。2001-2005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二)。
近年来,徐老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省、地、市各项科技兴农和科技推广工作,比如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积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配合我省(如省农办、省农业厅和省农资等)的各项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讲座或现场咨询,为“三农”发展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为了配合学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徐老师配合院党委、团委,利用暑假带领学生前往厦门、同安等地,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通过实地调查、现场咨询等科技活动。不但提高了同学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生产部门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效果。
“师者,教之以书而喻诸德也”。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伟人、崇高的职业。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王淑娟老师把教书作为自己参与社会创造,造福当代,泽被万世的主要形式。她能从这一平凡工作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她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研究方向上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
她公正、友善、严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她通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有所作为。在我所接触到的她的学生中,对她的评价都很高,认为能成为她的学生是一种荣幸。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道德只有用道德去感染,人格只有用人格去锤炼。王淑娟老师正足这样在哈工大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以身作则,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
一、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王淑娟老师认为:教书育人工作做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是否了解,是否有爱心。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告别了家庭、父母的大学生面对大学校园新环境,大部分人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当是他们大学生活中最好的监护者、指导者。王老师对学生怀有满腔热情,真心去爱护学业,关心他们,教育他们。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她对学生学业方面的关心,还应体现在她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关心。她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接触,广泛地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有心里话想和她说,敢和她说。
王淑娟老师在教2002年哈工大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基础电子技术课时。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一名不及格的学生找到了王老师,诚恳地向她道歉,并说明他的实际情况。他是一名降级生,上学期没有认真听课,导致基础电子技术课程不及格。他找王老师,不是要求王老师给他提分,而是希望王老师能在假期里帮助他重新学习一遍基础电子技术课程。他还向王老师谈起他的父母、他的理想及重新开始努力学习的决心。王老师被他的决心感动了,他被王老师的热心、爱心感动了。他们约定:暑假王老师到实验室编教材,他到实验室看书,王老师给他答疑。他既聪明,又用功。暑假结束的时候,他饱含深情地对王老帅说:“老师,谢谢你在这段时间里教我这么多的知识,更要谢谢你在这段时间里给我那么多的激励。老师,你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教诲,决不辜负你的期望。”之后的一个学期,王老帅仍然任他所在班的集成电子技术课。他学习更加刻苦了,王老师也对他倍加关注。学期结束时他的集成电子技术课程成绩良好。
二、在教学中始终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学生
王老师认为,要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来,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圆满完成学业,除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极其重要的。“两严”体现在王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上,例如做好上课考勤记录: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能督促他们更加努力学习,为毕业后参与社会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对学生始终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王老师所讲授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基础电子技术和集成电子技术)在电类专业中开课一年。在课程刚刚开始的时候,王老师几乎堂堂课查勤。这样,可以将一些学习不主动、经常逃课的学生强制来上课。课堂上,如果教师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就可以吸引住他们。在王老师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五年里,她任课的班级历来出勤率很高,点头率高;王老师在作业批改上更是严格要求。王老帅在每次作业上会给出A、B、C等级,同时给出评语。要求个别作业完成不好的学生找她说明理由,需要时给与必要的帮助;考试时严格掌握标准,不送人情分,该不及格就不及格。王老师每次在接任新班时,都跟学生讲清楚:老师最恨平时不努力、考试时找人说情的学生,希望他们不要让老师看不起。王老师任课的班级,找人说情的很少。清白做人、规矩做事的处事态度始终贯穿在她的工作中。今年在答疑的时候,一个学生家长托人来说情。王老师的回答是:只能答疑。该学生就立在王老师的对面,一声不响。王老师猜测他扭不过家长,又不想让老师看不起。于是,王老师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还有没有问题,老师给你讲。”他说:“没有。”王老师又对他说:“如果没有问题,就赶快回去复习吧。你出勤率很高,老师相信你能行。”最终,他得了82分的好成绩。
三、在教学方面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爱戴
她作为电子学教研室主任,积极组织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包括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等各个环节的建设。哈工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省教学成果奖多项。2004年哈工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
在专家和学生评教中,她均名例全校前茅。由于教学效果优秀,她获2004哈工大教学优秀一等奖。她还多次获得哈工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奖。
她注重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基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优生的选拔和培养方面,她有独到的见解,她以教学为载体,和学生建立浓厚的学术氛围,采取学生和教师互动、互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她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奖和省奖。2001年她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赛前辅导教师称号。
王老师在学生中声望很高,深受学生的爱戴。她由于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突出,2005年4月被晋升为博导。当博导名单公布在网上后,学生在哈工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BBS上自发贺信数十封。贺信中,学生们对她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波娟简介:
38岁。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学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有关教学文章30多篇。2001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赛前辅导教师称号
张华,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焊接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中国焊接学会理事、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当张华同志还是清华大学一名学子时,他便立志要刻苦学习,以便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清华大学校园文化无声的浸染,在张华的心底深深地埋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工作之后,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更是他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立志科研,教书育人,勇攀科学高峰则是他报效祖国最好的形式了。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张华同志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华同志充分利用南昌大学多学科综合性优势,在全校组织了包括机械、物理、电子、自动化、材料等跨学科的科研队伍,经过多年努力,“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这一研究方向已处于国内研究的先进行列,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领先水平。张华同志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求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在温度场实时测量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在《中国科学》、《Science in China》(连续4篇)、《Welding Journal》等核心刊物上多次发表重要论文,并且被SCI收录5篇、EI收录24篇。
张华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他主持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焊缝跟踪及熔透集成智能控制系统”,在胜利油田淄博制管有限公司的成功应用,彻底改变了螺旋管焊接生产长期处于人工监控状况,实现了制造过程自动化。他还主持完成了省科技重大招标项目——“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培训体系建设”,推进了江西省制造业向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机器人研究领域一直是国际上高、精、尖技术领域,张华同志敢于接受挑战,开展了特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针对大型工件如造船、石化等行业焊接主要处于手工或者半机械化状况,他开展了爬行式智能弧焊机器人研究,并获得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解决了机器人爬行能力与灵活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在焊接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张华又在航空航天领域领导课题组开展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光纤智能金属结构熔焊快速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同时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又承担省工业重大项目“水下焊接机器人系统”等课题的研究„„作为机电工程学院的院长,学院的发展、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需要通盘考虑,反复权衡。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张华始终把团队精神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张华深深的知道,二十一世纪将是合作的世纪。单枪匹马走天下,“独上高楼”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培养人才和科研团队,张华同志呕心泣血,费尽心思。在他的带领下,近几年来,学院贯彻他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坚持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思路,开展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多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途径和人才培养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充分利用了“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提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烈、具有团队意识”的国家栋梁的人才培养新目标,推动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他还坚持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利用科研成果为本科生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这一切,张华同志主动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甚至为了学院2006年的本科教学评估、新校区规划和搬迁,他主动放弃了难得申请到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计划——在他的心目中,团队、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自2003年以来,张华同志先后指导了来自焊接、材料、机制、电子、自动化、物理等专业的50名本科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博士生共14人(毕业3人),指导硕士生33人(毕业22人),指导在站博士后3人。张华指导的2位学生硕士论文分别在2001年和2003年获得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他指导的学生在200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铜奖和2006年江西省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银奖并推荐到全国参赛。为了给学生拓宽专业视野,提高专业认识,张华在新校区为本科生开设了《焊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专题讲座,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每年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教书育人是“师者”题中之义。在同事和学生眼里张华同志,不仅仅是一位领导,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上、在生活上,他深切地关心着他身边的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学生。哪个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有困难,在从严要求的同时他尽其所能地关心着他们,对他们悉心指导,常常牺牲自己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听到哪个学生生活有困难,他慷慨解囊,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张华先后给一些困难同学给予了生活补助,每次提及此事鄢国平总饱含热泪,感慨万千。张华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一直是在超负荷运行着的,他克服了来自工作、教学、科研和家庭各种的困难,锐意进取。以拓荒牛的姿态,在科研、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以孺子牛的精神,向他的学生无私的奉献与付出。如果说那一系列的荣誉和成果成就了这位“牛”人,支撑了他在学术界的高度,他靠着勤奋与努力登上了高峰,那么这一切背后,早在青年时代就沁入骨髓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才真正的标示了他人格与精神的海拔,让他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看待一切,面对一切,展望一切。
刘学华,女,1975年8月出生,河南信阳人,中共党员。1997年6月河南大学毕业后到河南商专会计系工作,现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讲师。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优良的业绩,受到同事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工作和学习中,她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严格要求自己,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曾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刘学华同志工作积极主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实践教书育人。在2008完成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会计系06级财管1、2班;注会1、2班;审计班《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及07级会电6、7、8班(3+2)《会计电算化》(上)课程的授课任务,完成课时450余节次。在教学过程中她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本职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针对统招生和“3+2”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因材施教,采用与他们的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上做循循善诱的导师,课下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在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教师的人格力量,以高尚的风范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做到严中有亲、严中有信、严中有爱、严中有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上的成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她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上课时认真讲解,学生上机练习时耐心辅导,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通过QQ、Email等方式和学生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讲练结合,学用并举,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年终学生评教位列全校第二名。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认真指导完成了05级38名学生的毕业论文。从论文的选题、提纲、到一稿、二稿、三稿的写作都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有些毕业生因为要找工作很忙,不能按时到学校,她就约学生休息日到学校进行辅导,尽管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是能让学生通过论文撰写并顺利毕业还是值得的。
刘学华同志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科研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本学科领域深入发展、掌握学科前沿的条件。科研是教学的后盾,能帮助教师悟出许多东西,发现新的研究方法,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又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一名称职的教师,不能不搞科研。教师没有科研为积淀,为养料,没有学术交流为拓展,课堂效果再好,也只能维持浅层次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求知的需要。因此她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本发表核心论文1篇,主持并完成省社科联课题、市社科联课题、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课题4项,申报课题2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
由于刘学华同志在政治思想、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表现突出,因此在本年终综合考评中位列会计系全系第一名,连续两年考核优秀。
2008年上半年是我校迎接评估的关键时期,在迎接评估工作中刘学华同志积极工作,任劳任怨,完成了系里分配的各批次评估材料的撰写任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工作有:参与撰写和整理了《会计电算化》(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实训报告、实验实训指导书;参与《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测试题的编写修订工作;并组织培训06级会计系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职业技能培训;互助合作、认真谨慎、保质保量的完成审核会计专业剖析佐证材料等等;为了高质量完成这些工作该同志经常加班到深夜,顾及不上家中生病的孩子。
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刘学华同志圆满完成了本的工作,她以德育人,以智育人、以情育人、以爱育人,心系学生,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倾尽心力,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当得知自己荣获了“优秀班主任”这一光荣称号时,心中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我首先想说的是: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和真正优秀并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相比较,我还相差得很远!
我在理学院工作多年,主要承担理学院数学班高年级专业选修课,以及研究生学位课的教学工作和工科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的教学。说实话,担任班主任工作我还是第一次。两年前,当我刚刚接替理学院01-1121班的班主任工作时,也有顾虑,因为我是讲课教师,从来没有做过班主任工作。尝试班主任工作,实际上是我对自己加压,有压力才有挑战,我想我一定要当好这个班的班主任!下面,仅就做班主任工作,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真心去做学生的朋友,用热情和真诚取得学生的信任
班主任不是上传下达的中介,更不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而应该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指导者或引导者,是班级与任课教师之间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该用最前沿的思想理念来引导学生进取、上进,使他们能够圆满完成学业并走向社会。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必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否走近学生,能否和他们做朋友,是一个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为了能和他们真正融为一体,我不仅每次都参加他们的班会和其他活动,还经常找班级的同学交流。我们班在网上有个QQ群,也是我们沟通的好地方,在那里,班级亲切的称我为“老班”,我们在一起探讨学习,交流思想,设计未来。和他们在一起,我从不以老师自居,而是和他们交朋友。比如,一起开玩笑,一起就一个论点进行争论,也一起为某件开心的事哈哈大笑。在循循善诱中我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成朋友,愿意把心事向我诉说,而我每次都会很认真的去给予他们一个或几个建议,供他们参考。
二、“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学问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一般任课教师应该做的,更应该成为班主任影响学生的理念。班主任是影响学生的最直接的力量。我参加他们的第一次班会就提出:要学会做人,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在外人看来,这也许是口号,或许有些“俗”,但我自己觉得当时给全班同学的这个开场白,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始终坚持以专业教育的引导、思考为重点,每次班会都以丰富的信息、具体的事例鼓舞学生进取,促使学生思考,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我告诉学生读书、学习要寻找问题,要成为“思想者”。我们班勤奋、上进的学风不仅得到了其他任课老师们的肯定,也使每一个学生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得到了收获。全班43人有38人通过了英语四级,在参加学校的五四杯竞赛活动中有四个项目获奖,并被评为校三好班级标兵、优秀团支部、系先进集体等。为了鼓励同学们的学习,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排名次、争第一的活动。上学期,我用自己的收入奖励了排在前三名的同学每人一个U盘,这也是他们学习后期所需要的存储工具。我还鼓励和督促学习吃力、成绩较差的同学,让他们总结经验,寻找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同时,还给他们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找到自己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定位。
三、以人为本,以情动人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远离父母和家乡出来读书,而他们都是一些没有步入社会,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比别人更需要关心、爱护和帮助。我想,如果我们做班主任老师的能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去关心、帮助、理解他们,工作就一定能做好。记得有一次,我正准备去上课,一个学生急急匆匆打电话给我,说他家里有事,急需800元钱,我听后就毫不犹豫的让他到我上课的教室来取走800元钱。我告诉他:“你借钱自有为难之处,快去解决问题,有什么为难的回来再说。”类似这样的事情,我已经记不得在这两年之中有过几次。还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说是我们班有个学生得阑尾炎,在学校手术有些问题,要转到医大住院。我听后就赶到校医院,并与辅导员和几个同学一起将他送到医大,并为他垫付了住院押金,安排好学生轮流陪护。到了晚上,我还不放心,又到医院去看望,还叮嘱看护的同学要注意轮流值班,轮流休息。事过之后,记得一次一个学生开玩笑对我说:“老师,我也真想有病,好能感受你的关爱。”虽然是一句玩笑,可是,令我感动,令我深思。
我还经常在一些学生容易想家的节日里去宿舍看望他们。今年的端五节,我刚从北京回来,听说有些同学去食堂没有吃上棕子,就到商店买了棕子,自己又回家把棕子煮熟,然后送到学生宿舍去。看到他们吃得香香的,我的心里也是甜甜的。还有,当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学提出想借一些专业课的教科书时,我就会四处去借,借不到的就自己拿钱去学府书店去买。这些不局限在我带的这个班级,我在教公共课高等数学的班级里,也经常为一些贫困学生购买习题解答和作业本。每次,我并没有告诉他们是买的。有些同学学完之后返还给我时,在书里夹一张纸条,上面诚挚的话语总是让我欣慰。我还把我去年所得到的班主任费全部留给我们班级做班费。
其实,班主任是我们学校最小最小的“主任”,是既辛苦又平凡的苦差使。但是,我深深的热爱班主任工作,深深的爱我的学生,我想用我的啰嗦、我的叮咛、我的责任和我的爱伴随着我的学生度过校园生活。他们缺课了,我着急地打电话讯问情况;同学间闹矛盾了,我耐心地讲道理劝慰;他们做错了事,我心里隐隐生痛,但还要毫不留情地批评、教育。
四、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前途着想
我带的这个班级,今年是大四,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需要选择的关键时刻。虽然平时在专业方面,我始终严格要求,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在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但是,临近毕业,他们难免有些迷茫或不知所措。此时,我就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替学生们出主意、想办法,耐心帮助他们分析,还建议他们拓展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大四即将面临着毕业,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这时他们是最需要人帮助的,而大部分学生家长爱莫能助,他们最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关心和帮助他们。所以我告诉学生们:“有事就来找我,我随时可以帮你们出主意。”假期我在北京学习期间,就已经接到很多同学的电话,想和我商量一下是考研还是找工作等。现在,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准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其他类似考试,继续深造;全班同学在学习上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形成了共同进步的局面。
总之,高校的班主任工作,要真正做得漂亮、做得出色,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我觉得不只是需要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绩以及人格魅力来树立榜样,更重要的是以崇高的精神力量和无私的关爱来影响他们的四年、影响他们的未来。
尽管班主任工作有酸甜苦辣咸,我还是很热爱这项工作,看到同学们取得好成绩时,我会由衷感到欣慰。虽然我负出了很多辛勤,但得到的是学生的尊重、信任和更多的爱,他们亲切的称我为“老师、朋友”。每逢过节,特别是母亲节、教师节、元旦,我都会收到来自我带的班级和我教过的班级的学生的关心和问候。我想,将来我所收藏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些年我所教过的各届学生送给我的不同形式的贺卡。我每看一次,感动一次,每看一次,都更能增强我做教师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此时,做为班主任,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
以上就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发自内心的感受。由于我做班主任的时间短,所以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自己的使命,和所有的班主任老师一样,尽职尽责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三篇: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1、喜欢有爱心、情感积极的老师。
2、喜欢真心对待自己,宽容公平的老师。
3、喜欢经常鼓励学生的老师。
4、喜欢讲课风趣幽默,学识丰富的老师。
5、喜欢每天高高兴兴上课,高高兴兴下课的老师。
6、喜欢美丽、大方、充满亲和力的老师。
7、喜欢认真负责,温柔中带着严厉,及时指出自己不足的老师。
8、喜欢声音好听的老师。
9、喜欢写一手好字的老师。
10、喜欢愿意与他们沟通,课下能和他们交朋友的老师。
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
对待小学生主要的是抓住他的注意力,因为孩子还小,说些学习的重要性他听不懂,即使懂也听不进去的。要用一些比较简单有趣的方式辅导他,让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可以用奖励的方法。
第四篇:大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及授课方式问卷调查
大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及授课方式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本问卷。这是一份关于当代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意见的调查问卷。请您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选项前的“□”划“√”即可)。问卷采取匿名填写方式,所有答卷资料仅用于综合统计分析不会对外公开,请您放心填写。
1、你的性别是
□男生□女生
2、你认知中的大学老师是(可多选)
□新潮开放,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
□放任学生自由发展□严肃刻板,不苟言笑
3、现阶段你与大多数老师的关系是
□很好,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一般,除课上外无更多接触
□不好,存在矛盾,很不认同老师
4、你通常与老师进行交流的方式是
□课上当众交流□课下单独交流□无交流
5、当同学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你更希望老师
□打断该同学自己回答出正确答案□引导该同学回答出正确答案 □给予该同学鼓励,然后另找其他同学回答
6、在课堂上,你是否会关注老师的穿着打扮?
□会,你觉得老师最适合的穿着是
□不会,对此不关心
7、当你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时,你会
□认真听课,争取弄懂□索性不听,做些其他的事情□课后向老师请教
8、在大学,你最希望老师在哪方面给予你指导和帮助?
□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特长的发展
9、你希望老师的授课内容更多的倾向于
□以教材为主体的常规教学□更多在课本以外进行拓展延伸
□以实际应用为主体,结合社会实例
10、你最喜欢的老师授课的方式是(可多选)
□幽默风趣,授课生动形象□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
□老师单方向传授,课堂上涵盖的知识量大
11、简答:你对大学老师的更多的期待和建议是?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第五篇:我喜欢的老师
我喜欢的老师
我心里一直有一位老师,她虽然才教我们一个星期,但是我很喜欢她。她有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末梢卷卷的。她不太爱生气,总是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温和的看着我们。
我觉得她一定很温和,很善解人意。她不但教我们班,还教其他班,比我们小。每天下课后,她都要批许多作业,而且非常认真,为了锻炼我们,有时也让我们批一些,不懂的还可以问。我们批完后,她都仔细地检查一遍,特别细心。记得有一天放学,我要打鼓,吴雨蒙要画画,我打完鼓去找她,等她画完画已经挺晚的了我们才慢慢的去车站,在路上我们遇到许多回家的老师,我们刚要停下时,不小心撞到了赵老师,我还不知道,这时吴雨蒙悄悄的告诉我是赵老师,我偷偷的看了赵老师一下,她对我笑了笑就去等车了。我又看了她一下,她还是轻轻对我笑,好象在告诉我:没事的,不用放在心上。20路车来了,在我上车时激动的喊了一声:“赵老师,再见!”
有一天上数学课,要下课时,老师问我们“金箍棒”,脸上还带着又甜蜜又神秘的笑容,让我们都很感兴趣,大家的小手都高高地举了起来。
她就是我喜欢的赵英老师。我相信,相处久了,你也会发现赵老师的优点并和我一样喜欢她。
四年级:紫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