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物理老师带您复习电学
授课教师:曲老师
曲老师是物理老师,上课风格比较沉稳。曲老师由于带过的学生比较多,经验比较丰富。已经把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系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的失分点。下面介绍一下曲老师的课堂。这个学生是初三的,母亲是教师,因此对于给孩子上课的老师把关比较严格。曲老师主要讲了自己关于电流的基本知识。老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一些物理概念阐释一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把学生记得不准确的知识点讲了一下,让学生做好笔记。把知识点串讲一遍之后,老师开始讲卷子。学生刚考完月考,老师把卷子浏览了一下,指出学生的失分点在电路图上。因此老师把重点放在电路图上。从最简单的讲起,让学生首先能看懂图,分清串联和并联电路,根据它们不同的电流走向,来判断。老师把卷子上的电路图仔细讲解了一下。学生在慢慢地听课,并对知识加以思考之后,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可以去分析图了。家长也是比较欣慰的。除了电路图,老师又辅导了单位换算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总体上而言,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很多概念不太理解。经过老师后来耐心的辅导,学生对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
第二篇:初三物理复习电学基本概念梳理
电学基本概念整理
一知识点
1电荷
电荷的概念
电荷的分类
常见正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
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
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
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流、电压、电阻
概念
表示字母
单位
大小
测量工具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I
安培(A)
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电流表
电压
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
U
伏特(V)
由电源本身决定
电压表
电阻
导体对于电阻的阻碍作用
R
欧姆(Ω)
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
积有关
______
3电流表、电压表
用途
使用方法
表盘标志
电路符号
电路中被视作
使用注意点
使用前
使用时
读数
与电源
电流表
测电流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A
无电阻导线
确保不超过量程;进行调零。
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根据接入量程确认大格和小格的值进行读数
不能直接与电源连接
电压表
测电压
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V
断路
能直接与电源连接
4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征
电流特征
电压特征
串联电路
处处相等
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
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5生僻知识点
短路: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
开关闭合后形成电源短路
开关闭合后灯泡L1被短路
注意:第二张电路图中只有局部短路,没有形成电源短路。这种情况不会烧坏用电器,是允许出现的。
二例题精讲
【例1】★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橡胶棒()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
答案:
B
【例2】★★
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
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
答案:
B
【例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离子、负离子、电子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B.金属导线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正电荷
C.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D.电路的电流为1A,表示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为1C
答案:
BC
【例4】★★
在图中的四幅电路图中,与如图所示实物图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
A.
【例5】★★
如图,开关S闭合后伏特表测的是()
A.
R2的电压
B.
电源的电压
C.
开关的电压
D.
R1的电压
答案:
D.
【例6】★★
如图所示,通过L1的电流为3A,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3:1,电流表A2的示数为()
A.
3A
B.
1.5A
C.
1A
D.
0.75A
答案:
B.
【例7】★★
在探究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时用了下图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电压表V1、V2、V3的读数分别是4V,2V,6V,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
A.
B.
C.
D.
答案:
D.
【例8】★★
如图,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A.
灯L1被短路了
B.
灯L1断路了
C.
灯L2被短路了
D.
灯L2断路了
答案:
D.
【拓展题】
为了测定风速的大小,小明设计了四种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可上下移动.现要求:当风吹过探头时,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上移动,且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以下四个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
D.
【拓展题】
七个阻值均为1欧的相同电阻如图连接,导线电阻忽略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Ω
考点:等效电阻的计算
解析:假设A端为电源正极,则电流中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电流流向可以看出电流经过第一个电阻后,分为三路,其中一路只有一个电阻,另外两路分别流过一个电阻后汇合,然后又分为两路,再次各经过一个电阻后与第一路汇合;其等效电路为
其等效电阻为(Ω+Ω)=0.5Ω
加上干路中的两个电阻后其等效电路为
因此AB间的等效电阻为1Ω+0.5Ω+1Ω=2.5Ω
答案:2.5Ω
第三篇: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初三物理电学的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物理电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1一、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实验探究的考查,考查方式、内容呈现多样化且臻于合理、科学。经分析可知这些探究题能联系基础知识点,不随意拔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但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设计方案、数据处理、分析论证和科学表达能力,增加了评价功能。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变通、运用,故探究题也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失分点之一,所以初三二模复习进行探究题型的专题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探究专题复习时间一般为5课时(时间分配略),本节课为电学专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题常见题型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电学探究题的一般思路,通过巩固性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对探究性习题进行训练,学生通过主体参与模式讨论、互动、释疑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通过几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考探究题的几种常见题型,主要还是围绕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命题,归纳一下主要有四种:
(1)对科学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
(2)考查学生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
(3)考查学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分析与论证)。
(4)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四、课型特点
专题复习课,特点是课堂容量大,例题讲解,习题训练交叉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无所不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设计优点:可以省出抄题的麻烦,节省时间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情)。
六、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电学部分的主要知识考点: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电功、电热的相关公式等等,然后由易及难分别就常见的四种探究题型进行举例训练,教法是先投影例题,学生自行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四个人)讨论,得出解题思路,将答案写到学案上,最后教师点拨并将正确答案投影,教师进行点评,然后进行第一次反馈练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小步子,快节奏、多反馈、勤校正。通过多层面的反馈校正,不失时机地练习巩固每个知识点,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在练习过程中,教者的工作是高密度的,要进行巡视并及时发现暴露的问题,然后集体订正,予以评分,让学生学有收获,学有成就感,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鼓励,以备再次挑战下一题。
(例题)08年扬州中考卷第31题“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题目略)
析:(1)源于课本,不任意拔高,考查了基本知识点:电路连接,P=UI,R=U/I的应用。
(2)探究题特征明显:对实验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等。本题讲解结束用一条类似的中考题(淮安08中考卷)进行巩固练习,强化了教学效果。限于时间,其余例题不在一一加以说明。
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再次从习题回归理论,哪道题是对应的哪种探究题型或包含哪几种探究题型,让学生从理论上把握物理知识。
总之,这节课的安排是:通过知识点的再现(学生重视知识);例题探讨(学生巩固知识);习题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课时小结(学生升华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凝固知识)。层层递进、步步为营,让学生一步步把握电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将学生引入探究题解析的轨道,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几点反思(注意五个性)
1.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针对性。难度要适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要求、认真研究08年13市中考试卷。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视器,只有认真分析命题动向才能避免选题的盲目性,提高有效性。例如08南通卷、杭州卷都加大了实验探究的考查,既有课堂探究活动的考查又有课外活动小实验,既有器材的选择又有实验方法的选择,既有探究过程的考查又有对现象的分析论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今年中考探究题将重视过程考查而轻其结果考查,不会将高中的内容下放考学生,难度不会太深,不会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会体现适当开放的原则。
2.注意选题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让教者的教学更具吸引力,让你的口号更富影响力,利于打破沉闷气氛,提升教者形象。
3.注意组织的协调性。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务实的,否则只能流于形式,所以小组编排时要做到好中差搭配,要有领头雁,才能互动起来,讨论起来,只有组织协调到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要将探究题型的主要考查形式进行投影,让学生从整体有所感知,有所把握,否则单个习题当时可能会做,但没有整体印象,容易遗忘,甚至会有瞎子摸象,只见一斑不见全部的遗憾。
5.加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一扫传统物理课堂的沉闷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随着你转,让学生的每一个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实在的,只有这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提升质量。
初三物理电学课件
2初三电学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35%~45%),如果没有充分把握那么要在中考中取得高分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把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条主线,二个规律,三串公式…,一条主线概括为“3721”,具体数字表示如下:
“3”指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7”指7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2”指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指1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
二个规律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内容、公式、适用范围)。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义式)、导出式、比例式。
现在就各要点进行详细说明:(一)对3个电学仪器要求掌握如下:电流表、电压表(作用、电路符号、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规则),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路中的作用)。电流表可用“二要二不”加以记忆,电压表可用“二要一不”加以记忆,滑动变阻器可用“串联接在电路中,接线一上加一下。AC、AD接线柱,P左R小反则大。BC、BD接线柱,P左R大反则小。AB接线阻值定,CD接线阻值无。”加以记忆(其中各符号如课本P88 图7—11所表示)。(二)对7个物理量要求掌握定义(意义)、物理量符号、单位(国际、常用)、公式(导出式)、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1、电量:(1)定义:物体含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用符号“Q”表示。(2)单位:库仑(库),用符号“C”表示。(3)检验:验电器(结构、原理、使用)。
2、电流:(1)定义: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电流)。用符号“I”表示。(2)公式:I=Q/t(定义式)式中I表示电流强度(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表示通电时间。
(3)单位:国际单位——安培(安)(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4)测量:电流表。(5)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1=I2=I3=…=I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 I总=I1+I2+…+In3、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用符号“U”表示。
(2)电源的作用:电源的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而在对外供电时,却又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3)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4)几种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U≤36伏)(5)测量:电压表。(6)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U1=U2=…=Un4、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2)单位:国际单位——欧姆(欧)(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5)等效电阻: a.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R总=R1+R2+…+Rn 若各电阻均为r,则R=nrb.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n若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均为r,则1/R=n/R即得:R=r/n5、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符号“W”表示。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3)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其它单位——千瓦时(kwh),生活中也用“度”来表示。(4)公式:定义式——W=UIt=Pt 导出式——W=I2Rt W=(U2/R)t W=UQ(Q在这指电量)(5)测量:用电能表(电度表)测量。应掌握它的读数方法(最后一位是小数)。
电能表上铭牌上通常有以下内容: “220V”——表示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伏“5A”——表示这只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安.“kwh”——表示电功的单位,即“度” “3000R/kwh”——表示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的转盘就转过3000转。(6)电功特点:a.电功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用电器电流所做功之和。即W总=W1+W2b.串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c.并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反比,即W1:W2=R2:R16、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P”表示。意义: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瓦特(瓦)(W)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
(3)公式:定义式——P=W/t 决定式—P=UI(因为W=UIt=Pt)导出式——P=U2/R=I2R(因为P=UI、I=U/R、U=IR)(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另也可以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标的通常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某灯上标有“PZ220—60”、“220V 60W”等,要懂得从当中求出R(因为P=U2/R所以R=U2/P),也可以从中求出该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因为P=UI所以I=P/U)。灯的亮暗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6)电功率特点: a.电功率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都等于各用电器所消耗的功率之和。即P总=P1+P2b.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与它的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c.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与它的电阻成反比。即P1/P2=R2/R17、电热:(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电热。即电流的热效应。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3)公式:定义式——Q=I2Rt(焦耳定律)导出式——Q=W=UIt Q=(U2/R)t 这两个导出式成立的前提是,电路为纯电阻电路,也就是这时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4)电热器的发热体——电阻率大、熔点高。保险丝——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丝。
(5)电热特点:
a.电热特点:不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中所产生的总热量都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的总和。即Q总=Q1+Q2b.串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产生的电热与其电阻成正比。即Q1/Q2=R1/R2c.并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产生的电热与其电阻成反比。即Q1/Q2=R2/R
1(三)对2个基本电路联接方式要求掌握典型电路图的画法、实物电路图的连接、电流特点、电压特点、等效电阻、电功特点、电功率特点、电热特点。
(四)对1个重要电学实验——伏安法,应掌握在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的具体实验中的常规处理方法,包括它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电路图、操作方法等。
第四篇:初三物理电学题目归类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电学题目归类复习提纲
初三电学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35%~45%),如果没有充分把握那么要在中考中取得高分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把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条主线,二个规律,三串公式…,一条主线概括为“3721”,具体数字表示如下:
“3”指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7”指7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2”指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1”指1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
二个规律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内容、公式、适用范围)。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义式)、导出式、比例式。
现在就各要点进行详细说明:(一)对3个电学仪器要求掌握如下:电流表、电压表(作用、电路符号、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规则),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路中的作用)。电流表可用“二要二不”加以记忆,电压表可用“二要一不”加以记忆,滑动变阻器可用“串联接在电路中,接线一上加一下。AC、AD接线柱,P左R小反则大。BC、BD接线柱,P左R大反则小。AB接线阻值定,CD接线阻值无。”加以记忆(其中各符号如课本P88 图7—11所表示)。(二)对7个物理量要求掌握定义(意义)、物理量符号、单位(国际、常用)、公式(导出式)、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1、电量:(1)定义:物体含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用符号“Q”表示。(2)单位:库仑(库),用符号“C”表示。(3)检验:验电器(结构、原理、使用)。
2、电流:(1)定义: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电流)。用符号“I”表示。(2)公式:I=Q/t(定义式)式中I表示电流强度(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表示通电时间。
(3)单位:国际单位——安培(安)(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4)测量:电流表。(5)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1=I2=I3=…=I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 I总=I1+I2+…+In
3、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用符号“U”表示。
(2)电源的作用:电源的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了电能,而在对外供电时,却又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3)单位:国际单位——伏特(伏)(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4)几种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1.5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U≤36伏)(5)测量:电压表。(6)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均相等。即U=U1=U2=…=Un
4、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2)单位:国际单位——欧姆(欧)(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5)等效电阻: a.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R总=R1+R2+…+Rn 若各电阻均为r,则R=nrb.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n若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均为r,则1/R=n/R即得:R=r/n
5、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用符号“W”表示。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3)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其它单位——千瓦时(kwh),生活中也用“度”来表示。(4)公式:定义式——W=UIt=Pt 导出式——W=I2Rt W=(U2/R)t W=UQ(Q在这指电量)(5)测量:用电能表(电度表)测量。应掌握它的读数方法(最后一位是小数)。
电能表上铭牌上通常有以下内容: “220V”——表示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伏“5A”——表示这只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安.“kwh”——表示电功的单位,即“度” “3000R/kwh”——表示每消耗1度电,电能表的转盘就转过3000转。(6)电功特点:a.电功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用电器电流所做功之和。即W总=W1+W2b.串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c.并联电路中电功分配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各电阻所做的功与其电阻成反比,即W1:W2=R2:R1
6、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用符号“P”表示。意义: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瓦特(瓦)(W)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
(3)公式:定义式——P=W/t 决定式—P=UI(因为W=UIt=Pt)导出式——P=U2/R=I2R(因为P=UI、I=U/R、U=IR)(4)测量:伏安法(电压表和电流表)另也可以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用电器铭牌上标的通常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某灯上标有“PZ220—60”、“220V 60W”等,要懂得从当中求出R(因为P=U2/R所以R=U2/P),也可以从中求出该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因为P=UI所以I=P/U)。灯的亮暗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6)电功率特点: a.电功率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都等于各用电器所消耗的功率之和。即P总=P1+P2b.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与它的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c.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与它的电阻成反比。即P1/P2=R2/R1
7、电热:(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电热。即电流的热效应。用符号“Q”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焦)(J)(3)公式:定义式——Q=I2Rt(焦耳定律)导出式——Q=W=UIt Q=(U2/R)t 这两个导出式成立的前提是,电路为纯电阻电路,也就是这时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4)电热器的发热体——电阻率大、熔点高。保险丝——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丝。
(5)电热特点:
a.电热特点:不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中所产生的总热量都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的总和。即Q总=Q1+Q2b.串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产生的电热与其电阻成正比。即Q1/Q2=R1/R2c.并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阻)产生的电热与其电阻成反比。即Q1/Q2=R2/R1
(三)对2个基本电路联接方式要求掌握典型电路图的画法、实物电路图的连接、电流特点、电压特点、等效电阻、电功特点、电功率特点、电热特点。
(四)对1个重要电学实验——伏安法,应掌握在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的具体实验中的常规处理方法,包括它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电路图、操作方法等。
第五篇:初三物理复习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2年中考,我们将本着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标准,以教材、中考指要,中考系列总复习资料,中考模拟试题为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
二、复习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2、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4、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5、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三、学生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声学、热学、光学,力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学生在初二时学习物理还没有入门,初二时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比较多,分层辅导不能落实,学生现在感觉初二物理的知识几乎都忘了;到了初三的电学,学生一方面是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另一方面电学用到了很多数学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在2月20日前结束新课,从2月20日进行深入细致的总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从2月26日至4月13日,约7周28课时。
2.第二轮复习从4月15日至5月11日,约4周16课时。
3.第三轮复习从5月14日至6月15日,约5周20课时。
五、复习内容、要求:
从2月20日至6月15日这总共近四个月,16周的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注重效率,以期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我拟将整个复习按“双基过关”、“能力提升”、“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将平时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分专题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双基过关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查漏补缺,力争“双基一分也不丢”。能力提升重视知识的把握与整合,突出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应试水平。综合创新关注新题,活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中考指要为主,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则上每个章节配两份练习题,习题全部由备课组教师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为主,紧扣课本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习题量以45分钟为限,可作为随堂复习笔记,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另一份,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习题量以45钟为标准,可作为本章检测试题,命题主要由组内教师轮流完成,题目主要从备课组的几本资料和习题库中选取,提前两天交文印室印刷,重点章节适当再加一份检测试题。
第一轮复习按照声学、热学、光学、力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
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周至第二周:结束新课
2、第三周:声现象
声现象知识点有:声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乐音和噪声,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超声波和次声波
3、第四周:热学部分
知识点有:温度、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动理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热机、能的转化和守恒,共计10个;分项细目有33个,其中2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2个:
1、会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2、会查熔点表和比热容表。
主要措施:以探究题、实验题、图像题为训练形式带动复习各个知识点。
(1)、热现象(1.5课时)
(2)、内能和热量(1.5课时)
(3)、综合测试(1课时)
4、第五周:光学部分
知识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及应用,共计6个;分项细目有11个,其中1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1个:
1、会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
主要措施:参照近5年中考试题,以作图题、联系实际题来训练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
(1)、光的直线传播(0.5课时)
(2)、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1课时)
(3)、光的折射(0.5课时)
(4)、透镜及成像(1课时)
(5)、综合测试(1课时)
5、第六周至第八周:力学部分
知识点有:质量、密度、力的概念、重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惯性及惯性定律、摩擦、压力、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浮力、阿基米德、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共计25个;分项细目有77个,其中28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9个: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4、会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6、会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7、会查密度表;
8、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9、会画力臂。
主要措施:采取分块复习的方法,以典型例题的讲解突破难点、提升能力。
1、测量(1课时)
2、质量和密度(1课时)
3、力(3课时)
4、运动和力(1课时)
5、简单机械、功和能(3课时)
6、声现象(1课时)
7、综合测试(2课时)
6.第九周至第十周:电学部分
知识点有:导体和绝缘体、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能和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磁体和磁极、磁场和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发电机、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共计20个;分项细目有51个,其中14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8个:
1、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2、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3、会读电能表示数;
4、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5、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6、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7、会读电阻箱示数;
8、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极和电流方向。
主要措施:以电学综合题的训练带动复习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电和磁(1课时)
2、电流和电路(2课时)
3、电流的定律(6课时)
4、生活用电(1课时)
5、综合测试(2课时)
(二)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份综合测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比例、方程等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专题,如:“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等。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
(三)第三轮复习,以县内模拟考试和城区中考练兵题为主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以上做法,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练习试题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当然,根据各个班级的各自的特点,在总复习中,复习计划还将有随时的微调,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争取使学生通过总复习,每个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中考物理命题及复习建议
一、中考命题建议
1、加大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不要拔高试题的难度。
2、在现有的知识框架内,多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题目。
3、继续保持近几年的命题风格,不要做太大的调整。
二、中考复习建议
1、重点研究,有的放矢:
重点研究,深刻领会《新课标》,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反复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规律。
研究《课标》及《考试说明》,做到有章可循。研究中考试题,重点应把握好对学生的能力层级要求上。对学生应实行分层要求达标,基础知识、重点知识逐个过关,难点知识异步达标,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该放掉的难点知
识就放掉,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从创新能力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认真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2、制定计划,分散复习:
中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建议采用三轮复习法:
(1)章节复习:安排统一进度,这一轮复习主要抓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物理概念与规律、有关计算及有关实验。
(2)板块复习:可按中考内容的力、热、光、电四大板块进行复习,每个板块的复习均应精选练习,力争做到精讲精练:
①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思广益,发挥群体的智慧;
②复习时要有复习指导,包括中考考点、应试策略、精典题例等;
③学生练习要及时检查并落实,最好能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矫正。因为学生要同时应付七个中考科目,课外时间有限。
(3)应试升华复习:这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熟悉中考题型,查漏补缺。必须选择最佳模拟卷进行检测,对于基础题和学生易错题应采用多循环、快节奏的形式加以纠正。重点知识、重点实验和计算应力争熟练过关。
3、以样题为范式,做好检测、考试和讲评
在后期复习中,各校肯定都安排了不少的检测考试,这是复习备考中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大家每次命题都要《中考说明》中的例案样题为范式来出题,同时要认真做好讲评工作。
4、进行答题表达方面的专项强化训练:
通过历年的中考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回答简答题及实验题中的开放性试题时,常把握不准问题要点,表达混乱,用词不准等情况,因而备考复习中可以根据一些具体题型概括一些表达模式,进行专题训练。学生对于简答题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多,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师有必要将这种题目进行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方法训练: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力的问题、运动问题、光的问题、蒸发问题、液化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直接叙述题、用数学语言帮助解答题、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条答语与题目的联系,多做几道题目,多比较答案就能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三、关注近几年的中考热点内容
近几年的热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最新科技发展资料,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隐形飞机、日本的地震与海啸、核能发电、核泄漏等;
(2)时事新闻题材;
(3)估测能力的考查,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片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随着中考脚步的临近,正是初三物理总复习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回眸多年的毕业班任教经历,小有感悟,在这里尝试着进行一些探讨。
这时候的初三学生经过近两年的物理学习,知识、技能、方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那么此刻我们初三物理教师都面临着这样几个问题:
1、怎样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怎样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3、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怎样让学生更牢靠掌握各种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