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物理新课程研讨会
九龙坡区高一年级新课程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2年3月9日上午,九龙坡区高一年级新课程研讨会在铁路中学顺利召开。会议由区教研员马建国组织,由铁路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杨进主持,铁路中学物理教研组为研讨会精心准备了一节观摩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由周望老师主讲,课后各兄弟学校的高一年级老师就观摩课展开讨论,并对新课改后的物理教学与教研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与体会。
周望老师以水流星演示实验开场,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自制纸盘托橡皮擦实验引出离心运动,学生举例寻找生活中离心现象的应用与危害,巧妙过渡到火车转弯,恰当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安全转弯,并计算出转弯的理想速度;后来模拟过山车实验又一起勾起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学生小组内讨论并上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得出结论后,再揭秘水流星成功的原因,通过计算,求出水杯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最后布置课后任务,成功的结束了本节课。
整堂课以老师组织提问点拨为辅,学生自主学习谈论展示为主,作为一个从教不到一年的新老师,可以说是一堂很精彩的观摩课。马老师对这节课做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铁路中学在推进新课程研讨会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希望接下来承接研讨会的学校能做的更好。
周望老师谈了上这节课的感受,最大的收获是让他明白原来自己的学生远比他想的厉害,早知如此,就应该早点把机会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铁路中学高一备课组组长周志贵老师介绍了集体准备这节研讨课的情况,表示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我们应该充分的相信我们的学生,其实90%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只有极个别的问题才需要老师来解决,老师只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展示的主角,那么一堂合格的课就基本成型了。
铁路中学韦波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2月28日在南川举行的重庆市新课程研讨会,并借今天的机会,给全区高一老师分享了与会心得。最大的体会是物理教学应该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学定教,学生最想知道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验和理论有机结合,以这些要求为准则去备课,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马建国老师强调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理念。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新课程改革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强调基础知识,具有时代感,能结合现代生活与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习中结合生活生产,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并会问“为什么”,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对物理科学更加感兴趣。如果想要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而学生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只要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这节课就会很成功。虽然我们的学生现在表述能力还很差,但是只要我们能一直这样进行下去,学生肯定也会越来越好的。马老师最后送给年轻老师几句忠告,在年轻老师教学历程还没有走远时,千万不要随意提问,不要随意的发挥,激情体现在你精心设计好的每一个环节上,而且语言一定要锤炼,精准到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
最后,与会老师各自都发表了自己听课感受和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体会,并肯定了铁路中学的集体备课能力和接待工作。上午11点40,会议圆满结束,铁路中学为与会老师准备了午餐。
第二篇:临沂市高一物理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临沂市高一物理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临沂第七中学 高一物理组
21010年10月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将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指导思想: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的起点,是高中课程改革的起始年级,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是高考备考的起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高一的教学在整个物理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是高一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二、教学的基本策略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多样化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三、高一物理组拟采取一下措施,改进高中物理教学。
1、发挥集体力量,加强集体备课,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充分调查学情,降低教学难度,抓基础,重教学规律,重落实,制定单元备课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单元检测计划,集体备课计划注重教学要点,精讲内容与处理方法,知识网络的构建,典型习题的处理与变式训练的选择,考试方法的指导及当堂检测模拟考试的训练方法。
2、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的导学,并不是不教,根据课前学情的调查,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全程知道,对学生能够处理的问题,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自由与信心,课后的复习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偿练习,通过作业和提问及检测巩固。
3、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落实精讲精练,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比较不同教材、搜集网络材料、不同的教学道具,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才更有效。
4、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积极学习相关的教育与教学理论,积极创新实践,争取做一个专家型教师。
希望通过我组积极努力,不断创新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实践,相信在我们的共同不懈的努力下,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研讨会学习体会(河南省)
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研讨会学习体会(河南省)
首先应该认真研究《高考说明》。原则上讲:《高考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温习教学的依据,宁夏这几年的高考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研究《高考说明》主要思考两个题目:
一是既要满足高校招生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又要结合河南新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实现“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
二是旨在突出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留意考点要求的变化:
1、实验内容有所增加。
从2008年开始,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要求,《高考说明》增加了必考实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和选考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有些内容的要求也与全国考纲的要求趋于一致。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要求从Ⅰ上升到Ⅱ等。
3、原来《高考说明》中对部分考试内容的限制性的要求删掉了。
如,删掉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的限定;删掉了“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的限定,删掉了选考3-3模块“固体、液体与气体”内容中“定性了解”的限定。4、08年《高考说明》增加的内容,逐年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
例如,09年必考23题“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来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题目;选考36题的’光电效应”等。
5、高考说明使用范围的变化:2010年是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六个省使用同一套理综试卷,2011年使用同一套理综试卷的省区又增加了山西、河南、新疆(共9省),这意味着考试命题难度的参考点会有所变化。
其次应明确:
(一)高考命题中能力要求的特点
●体现学空关色的核心内容;
●与新课程关系密切的内容;
●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
●与大学课程再学习关系密切的内容
●情境描述文字多,读题信息量很大。如2009年高考试题16题题干描述字数为260多字,23题仅题干描述字数就接近400字.(二)明确高考试题难度结构特点
高考是集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难度结构是有一定梯度的,分析历年物理试卷结构可知,不同档次的题目比例一般呈现为3:5:2。
轻易题——约30%
中档题——约50%
即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
较大难度题——约20%——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要求,选拔性强。
困难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
所以,应对高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进步中低档题的正确率,是主攻方向。
因此,我们的温习应:
(一)目标定位要适合自己的学生
老师要分析学情,把握自己学生的总体能力水平,习题难易程度、能力要求等应该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切忌盲目拔高。不应该把温习教学的要求定位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目标低一点,任务少一点,师生心情好一点;
简单题慢一点,困难快一点;不要和困难较劲。
快做三道题,不如一题做三遍”
高考温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能考上大学,而不是拿满分。
(二)花大力气抓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
这一策略对所用学校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理性和高考结果的角度看:扎实把握主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先决条件。
(三)培养审题能力,规范解题习惯
1、审题能力。
审题看似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这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
审题是解题的灵魂,对于已经进行了艰苦温习的学生来说,“成也审题,败也审题”
要指导学生在审题时留意几个方面:
(1)关键词语的理解;
(2)物理过程的分析;
(3)隐含条件的挖掘。
(4)干扰因素的排除。
经常看到很多老师不给学生读题、审题思考的时间和余地,经常是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一节课讲了很多题,有的老师连题目都不出示,自问自答.可想而知,学生的审题能力如何形成?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又如,学生解题不规范经常是教师本身就没有严谨的解题素养造成的!
2、规范解题习惯。
(1)语言表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展示物理题目的来龙往脉。
包括物理量所有字母、符号的说明、隐含条件的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的过程说明、列方程的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物理量负号含义的说明、语言、文字要规范简洁等。
(2)列方程要规范。
做到“三要三不要”。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要原始式而不是变形式,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3)解题过程要规范。
(4)答案要规范。
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一般在终极结果中保存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进;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5)尽量用常规解法解题。
(四)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1、回回教材
第一轮温习要重视教材,整合教材,包括教材中的思考讨论,做一做,阅读与思考,课后练习等内容,留意挖掘其与高考的内在联系。
课本是物理知识、规律、方法最科学的载体,回回课本,就是往重温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重新“品尝”重要规律的产生过程,就会站在新的制高点上,帮助学生形成建模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课本习题它肯定也是命题者首选的知识载体和思维模块。
分析近年来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很多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教材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有的是类题,有的是变题。温习阶段要站在系统的高度上重新审阅教材。
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书,形成知识结构——学天生绩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悟出来的。
①题目化:自己看书的时候,以章为单位,把每一章所讲的内容题目化。看一看这一章讲了哪几个题目。
②重点化:重要概念、规律、方法的回纳与总结
③要点化:把重点题目要点化。
④系统化:建立这一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2、捉住典型题目,留意通性通法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困难不怪的命题方向,包括最后的压轴题。因此,在温习中,千万不要把大量的精力用于钻研困难上,这样会得不偿失的。
要充分关注典型题目的解决,关注解题中的通性通法,系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典型题目的解决可以反映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是物理高考中的热门题目。在把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典型题目能理解把握,对解决物理高考中的难点题目是有好处的。舍弃偏、难、怪习题,淡化特殊技巧。
具体来说:
一、新课标实验题的温习
实验能力中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
⑴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⑵能发现题目、提出题目,并制定解决方案;
⑶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新课标实验题更多地涉及“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探究性。
实验温习建议:要按照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要求往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
不经历真实的实验过程,“讲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起到强化练习的目的,但要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题目的思路和方法,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甚至设计实验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脚踏实地上好实验课、做好实验,有条件的话开放实验室。
基本范围是考纲规定的11个必考实验,每年都考查一大一小两个实验,2007年在小实验中尝试了创新性实验的考查后,最近三年,大实验的情景都是不同于教材实验的探究性实验,但具体考查的实验能力要求没有超纲。选修模块的5个选考实验目前为止没有考查。
在一个实验中尽可能多的对多个实验能力要求进行考查成为一种趋势。
读数题目的考查是一重点,虽已连考三年,但应继续关注。
实验温习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思考
(1)立足基础,温习好《考纲》中每一个规定的实验,以不变应万变
对《考纲》中规定的每一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实验留意事项等配合典型例题逐一分析,不留死角,适当串联,落实到位。
选考实验也不能忽视!
课本演示实验在平时的温习中也要关注
(2)重视对基本仪器使用的温习
高中阶段常用的有十二种基本仪器,这十二种仪器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一定要动手使用这些仪器,了解它们能够丈量的原理,把握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怎样丈量,如何读数等,其中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读数经常考,打点计时器纸带处理考查几率较高,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基本每年考。
(3)关注同一仪器的多种用途,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方法
要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增强发散思维能力,就需要通过一些“教学聪明”来买通一些实验,真正进步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新课标计算题的温习
计算题注重情境创设,突出过程分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题目的能力。
2007-2010年宁夏理综高考计算题的试题特点
2007年高台滑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008年双星、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009年冰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010年博尔特短跑、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第一道计算以必修1、2为范围,第二道计算题以选修3-
1、3-2为内容为题目情景范围,综合考查力,运动,能量以及静电场磁场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题目的能力等。
(一)如何批改计算题?
批改计算题的方式有:(1)教师发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学生自己批改,教师检查统计;(2)教师发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学生互批互改,教师检查统计;(3)教师批改、统计,学生改错。
作业批改,一定要及时,学生要反思、改错、总结、进步。
(二)计算题如何评讲?
(1)教师要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中题目的共性。
(2)集中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评讲和学生评讲相结合.(3)要评出学生知识罅漏点、易混易错点、解题关键点和难点。
(4)要评出分析解决题目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思路。
三、新课标选考模块的温习
选考模块原则上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防止学校、教师指定一个模块,把选修模块搞成必修。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和能力,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根据宁夏几年高考情况看,尽管《高考说明》中提出了“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相同”,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很难做到“难度相同”。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一个模块上。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小综合”合卷,选考内容实现超量给题、限量做题,读题量很大,试卷很长。这种试卷的特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明显增大了读题量,学生应试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温习阶段要进行适当练习,要进行必要答题策略、技巧指导。
总之,对于我们尽大多数学校应依纲靠本、夯实基础,重点做到:
保
3、争
6、突破1(考试大纲规定的易、中、困难的比例为3:6:1)
由于高考中大部分学生失分失在基础上,如:2008年高考计算23题(15分)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间隔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本题学生答卷均匀分5.39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满分率8.8%;0分率为16.2%;4分率为22.7%为最高。
23题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题目:
(1)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错写为:
(2)不能很好地区分两星体之间间隔和星体的轨道半径 r1、r2之间的关系,造成运算结果错误。比较典型的方程为:
(3)不能很好区分中心天体和双星模型,用中心天体模型解双星题目。
(4)周期和角速度之间关系不清,导致结果计算错误。
(5)对双星题目熟悉不到位,不清楚是哪一个力充当了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6)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丢三落四或前后矛盾,表述不清。
(7)少数学生只列出几个关系式,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不符合答题要求。
2010年第24题的v-t图像要么是坐标轴不规范(没箭头、名称、单位、坐标原点),要么是没有坐标数值,或是图线歪斜。
2010年第25题的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而不是题中要求的3位小数。
因此,对高考备考教学的建议: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加强对新课程高考的研究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温习,加强做题规范化练习
3.强化实验温习,留意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4.留意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
5.重视物理思维方法和审题建模能力的培养
6.处理好模块的选择题目,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附:
评卷要求
①成绩统计到每一个大题(每一个小题)的得分情况,横向对比找差距,纵向分析找得失;
②备课组务必把每一次考试当做一次最有效的练习,分析近阶段的温习方向是否正确、温习难度是否适宜、温习速度是否适中、温习效果是否明显,并对下一阶段的温习制定出相应的查漏补缺措施和改进办法;
③对学生卷面中存在的题目不要简单的用“粗心、失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来概括,而是要在“记忆模糊、一知半解、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心理素质”等多做深层次分析。
④评卷不能拘泥于答案的纠正,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往想,试题考查的意图是否理解,如何剖解题意,反应速度、书写速度能否与考试时间同步等等。
⑤卷面分析完,指导学生还原一份满分卷。
考点要求的变化
必修模块物理1
主题
内容
要求
限制性说明
质点的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题目
只限于V——t图像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Ⅱ
相互作用与
牛顿运动定律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Ⅰ
1.“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2.处理物体在粗糙面上的题目,只限于已知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知运动方向的情况。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Ⅰ
矢量和标量
Ⅰ
力的合成和分解
Ⅱ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Ⅱ
共点力的平衡
Ⅱ
超重和失重
Ⅰ
选修模块3-1
限制性说明
电势差(从Ⅱ降低到Ⅰ)
Ⅰ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进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方向的情况。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Ⅰ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Ⅱ
欧姆定律
Ⅰ
不要求解反电动势的题目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Ⅰ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Ⅱ降低到Ⅰ)
Ⅰ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情况。
2、洛仑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和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四周磁场的方向
Ⅰ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Ⅰ
选修模块3-2
电磁感应现象
Ⅰ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的情况。
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定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3.不要求用自感系数计算自感电动势。
磁通量
Ⅰ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Ⅱ
楞次定律
Ⅰ
自感、涡流
Ⅰ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Ⅰ
1.不要求讨论交变电流的相位和相位差的题目。
2.只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Ⅰ
考试内容
模块名称
答题要求
命题特点
必考
内容
必修物理
1、物理
2、选修3—
1、3—2四个模块内容
考生必答
不受模块局限,三个模块的内容融会贯通
基于理工科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中学物理核心、主干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能力进行考查。
选考
内容
3—3模块3—4模块3—5模块
考生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多做按第一个模块记分;交叉答题无效。
可以涉及必考内容,但三个选考模块之间不横向联系
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但相对来讲,学生的读题量大幅度增大。
小题并列,多点设问
试题难度适中
“理综”试卷——拼盘——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整卷试题难度保持与课改前全国Ⅱ卷相当的水平;物理试卷压轴题不会出现在选考内容。
试卷结构
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科必选择题,每题6分。
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分布结构
Ⅰ卷
选择题
8道题
48分
不定向选择
Ⅱ卷
实验题
1—2道题
15分
有适当难度
计算题
2道题
32分
其中第2题为全卷压轴题
选考题
3—3模块
15分
小题并列,多点设问
试题难度适中
3—4模块
3—5模块
合计
110分
第四篇:对高一物理新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对高一物理新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整体认识
与老课程比,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新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物理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着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己的“主动学习”。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会“量体裁衣”,选择好有利自己发展的物理课程内容、物理课程深度学习,从习惯于“全面学习”到学会“选择学习”,使每一个人有全面的、均衡的并且富有个性的发展。为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教育观念要更新转变。应该清楚地了解到知识的选择性,在内容、习题的选择上合理取舍,使学生学有所得。“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既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其次,坚持在课堂上创造探究学习的物理课堂氛围,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推理、讨论,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着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己的“主动学习”。
另外,适当降低教学梯度,循序渐进稳步深入,初中生进入高中后,会感到高中物理学起来会很吃力,为了能使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平稳过渡,以避免对高中物理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梯度,并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进行对比教学,在学生对高中物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逐步地提高难度。
二、有关教学过程中几点体会
1、重视高一物理学生学习存在的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概念 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等;
第 1 页(共 3 页)
②数学知识难度加大。表现在数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象的应用等等;
③概念和规律的复杂性,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运动的速度;
④空间关系的建立,在初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⑤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
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呢?下面结合我们在一年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提出几点具体的看法:
①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节奏。
②加强观察与实验,渗透物理思想。一定要把从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如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在运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时要注重对条件的判断与分析,不要只套公式。
③重在理解,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知识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太多,必要的物理公式和常数需要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急于将综合性的题目全抛给学生,更不要将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⑤习题课的评讲,首先应注重问题的分析和解题的思路和过程,要让同学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求解,一个方程的列出,它依据的是什么定理、什么概念、对应哪个过程;其次,老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有效的讲解,面面俱到很可能就导致面面不到,无疑加大学生的负担。一句话,习题课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2、适当降低教学梯度,循序渐进稳步深入
初中生进入高中后,会感高中物理学起会很吃力,为了能使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平稳过渡,以避免对高中物理产生畏惧和厌烦的心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台阶的梯度,在学生对高中物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逐步地提高难度。在这里有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拿出来讨论,许多物理习题会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很多老师恨不得一下子全部抛给学生,美其名日,扩展学生的思维,适用不同程度的学生。我想一题多解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要看情景,比如在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新的知识点还没理解的情况下,那么多的解法学生能掌握多少?也许将演化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再生障碍。因此,我认为,新课教学中的例题慎用一题多解,习题课教学或复习时是允许的。学生一堂课下来能掌握和理解多少知识点是值得我们去摸索和总结的。
3、灵活运用教材
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物理的知识体系不再象老教材那样严谨,有些知识显得有点零乱。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去研读课标是非常必要的,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在讲完某一单元后,再以“专题讲座” 的形式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专门重点地讲解,通过专题的开设,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重点知识的关联网络,达到对重点知识和规律的熟练运用,以及掌握重点知识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4、尝试探究式教学
新课标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但是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并没有现成的东西供我们使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地、有意识地去尝试、去摸索。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参照其它版本的教材,尽可能地所教材中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老师们也应该认识一个问题,学生要适应探究式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很多老师考虑到探究式教学一是太费时间,二是教学效果不明显,三是担心学生的知识储备,没法探究。因此,多数老师仍然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殊不知知识的最好来源莫过于来自体验,正如有些教育专家所说的,学生早一天学会探究,老师早一天轻松。
以上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五篇:物理研讨会总结
潍坊市2010初中物理研讨会总结
2010年7月25日,我在潍坊东明中学召开了潍坊市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四五”教学,找出其中的不足,在下一步教学中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完善,尽快提高全市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会议内容有:
一、课堂教学观摩:(五种课型)
第一节:《力》新授课(安丘 杨雪梅)
第二节:《电功率》习题课(潍坊 谭建宏)
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课(青州 刘明田)
第四节:《天平的使用》实验课(潍坊 郑学芹)
第五节:《欧姆定律》测评课(东明中学宫丰花)
二、互动:
1、授课教师说课。
2、分组交流(寿光自己一小组,王志永主任做重要讲话)
三、专家点评、专家报告
1、各县市区(讲课教师所在的县市区)教研员做分析报告。
2、刘守良主任做最后总结。
主要收获:
通过学习我更深刻的认识到 “三四五”流程教学是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模式,并对五种课型的授课方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东明中学自己创设的测评课,打破了45分钟界限,有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在当前课时减少不够用的形式下,比较适用。
重要信息:明年中考实验考试成绩加入总分。
孙集一中张春利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