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新课程总结
物理学科新课程总结
宋占贵
2007年秋学期高一学年实施了新课程,经过一年的物理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具体总结这一年的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实施情况和今后的打算。
一、三年物理教学设置和高一学年实施情况
1.新课程物理学科设置及要求:
物理学科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两个模块,选修有三个系列,具体如下:
选修1-
1、1-2 侧重物理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
1、2-
2、2-3 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 选修3-
1、3-
2、3-
3、3-
4、3-5 在注重物理学的应用和社会意义的同时,较系统地介绍物理学的内容,进一步强调 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文、理科要求:文科:必修加选修1-1共三个模块。
理科:必修两个模块,选修三系列五选四就达到高考要求。
2.设置情况:开始计划高一学年学习必修加选修3-1共三个模块,高二学年学习选修三系列其它四个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完不成。到高一结束时选修3-1完成了第一章《电场》和第二章《恒定电流》多半内容。所以建议高一学年学习必修两个模块和选修3-1电场一章内容,余下部分在高二学年完成,到高三学年进行总复习。高一学年上学期学习必修1和必修2的一章《曲线运动》,下学期学习必修2余下两掌和选修3-1第一章《电场》。
二、新旧教材内容和和结构的变化
(一)新教材必修1的内容和结构
必修1共四章内容,相当于旧教材前三章的内容。新教材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旧教材《直线运动》一章的内容。运动学这部分内容和旧教材比变化较大。增加了应用极限思想解决运动问题,第一节增加了用坐标系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对于速度的教学,先研究了平均速度,然后选取的时间越来越短,求出的平均速度越来越精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接着增加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目的是利用测量短时间的平均速度来近似等于瞬时速度。这样有意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推导中也应用了极限的方法,利用位移时间图像推导、直线运动这章还增加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一节,我认为增加这一节内容非常好,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教育。今年高考广东卷还出了有关这节内容的选择题。在《牛顿运动定律》这章包括了物体的平衡,但是篇幅特别小,只在最后一节以一道例题呈现。但是2007年外省新课程高考物理部分还是要求考物体平衡的。我们教学中加以扩展,但是比以前还是少了。所以建议高一教学应该多做一些物体平衡的题。
新教材关于实验内容变化很大,不象旧教材那样把实验单列出来,而是融入到各章节中,有的突出探究式实验。这样就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特征,把实验和规律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
(二)必修2的内容和结构
本模块共三章,第五章《曲线运动》研究抛体运动时增加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和定性研究斜抛运动的内容,而且突出了利用坐标系处理抛体运动规律。对于圆周运动的研究,增加了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变化较大,增加了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分为两节内容,增加了月-地检验,可以看出非常重视定律的推导过程。最后增加了一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旧教材比,比较重视这部分知识的系统性。
第七章《机械能》增加了第一节《追寻守恒量》、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和关系》及能量耗散等内容。增加第一节内容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追寻守恒量是物理学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第五节和第六节是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教学要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并不要求用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解题及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关于选修 3-1 模块的说明: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章节结构对比:
〔新〕第一章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和电势电势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静电现象的应用电容器的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原〕第十三章
一、电荷 库仑定律
二、电场 电场强度
三、电场线
四、静电屏蔽
五、电势差 电势
六、等势面
七、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八、电容器的电容
九、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从内容上看,第一节增加了电荷守恒定律,原因是各种守恒定律都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它们不是在盲目摸索中得来的副产品,它是物理学家追求的目标。新教科书突出了守恒的思想,例如,力学中学习功和能的时候就是从“追寻守恒量”开始的。第四节增加了讨论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就是“用不变的量代替变化的量”的方法。这些都是解题所需要的非常基本的技能,教学时不仅要想着目标――得到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结论;更要想着过程――功的计算。在电势和电势差的教学中按照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逻辑关系展开教学。新教科书要突出科学思想,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做功研究能量。分析了静电力做的功之后马上就会自然地得到电势能的概念,随后,由于电势能与检验电荷成正比,于是又得到了电势和电势差……先学电势差则不便于落实“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还有一个原因。对于现代的高中学生,能量已经是熟知的概念,电势和电势差则相对抽象,先学电势能再学电势差也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上述教材的设计有利于知识的类比,如电场强度、电势、电容等都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开始教学时的困惑
刚开始新课程教学有些不适应,内容和方法都有较大的变化,例如在研究直线运动时,先学习位移及其图像、速度的定义,然后再研究直线运动规律。研究顺序和定义方法都与旧教材有所不同。所以首先教师就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对教过旧教材的老师更是如此。为此,我们采取加强学习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深入研究“教参”等方式,逐渐适应了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变化,当然也有的教师提出了“新教材这种改法有没有意义”的疑问,还有的教师说“我就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行不行?”,为难情绪严重。当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渐渐地领会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所以教师也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当然这个过程越短越好。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是指导者和引领者。但
是实际教学中还是很难把握。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比较一直的观点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引导。
关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还有一个疑问,在到牡丹江其他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示范课上有的教师不敢多讲,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虽然鼓励很多,但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做过多的纠正。平时这样教学可以吗?还是表演时这样做的?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坚持这样的原则,该老师讲的地方还是要讲清楚的。还有对学生的规范要求在高一还是要教师作好示范,并且对学生严格要求。
到现在还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导意识差,该记忆的知识不去记忆。这种情况基本都存在普通班级当中,我们很多老师都有同感。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要有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四、关于教学内容的扩展程度问题
新课程标准和旧教学大纲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要求程度没有象教学大纲那样具体。教学中讲到什么程度,我们感到很困惑,寒假时到哈尔滨学习时这个问题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疑问。同时也普遍反应教学内容多和课时不够存在矛盾如何处理。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省里发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还有“教参”的有关说明。特别说明的是新教材的“教学参考”说的非常详细。从教学方法到内容的要求程度都说的很细。我们备课时都是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和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经过详细的研究,再确定教学内容。既是这样,我们有时还是感到把握不好。
五、关于练习题的处理
新课程刚实行,配套的练习题跟不上,很多练习册写着“新课程同步”“新课标练习”等等,但是内容还是以前的旧题。很多练习册的题难度很大,学生不少题做不出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们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教师先练习册的题做一遍,然后给学生画出哪些可以做,哪些是有能力的同学选做,哪些干脆就删掉。这样对学生手里的练习册进行删减,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做。同时我们还分配每个老师找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题印发给学生,题量不大,每次半篇或一篇题,学生容易完成,效果很好。
六、关于迎接学业水平考试
这一届学业水平考试在2009年1月10日进行,先只考必修内容,可是物理已经学完半年多了,遗忘现象肯定非常严重,我们必须拿出一些时间进行复习。可是这又对新课造成冲击,本来高二学年教学内容就很紧张,再拿出时间复习,时间就会更紧张。我们在探讨用多长时间进行必修模块的复习,初步确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还有选修模块的考查还没有确定下来,以后怎样考核还不知道,要等通知。
七、以后的打算
这学期把选修3-1讲到第二章第六节电阻定律,余下内容到高二学年再讲。可是剩下的内容很多,有四个半模块,共17章内容,要在高二学年讲完几乎是不可能的。2008年高考题我看到了山东的“理综”卷,物理部分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其中选做部分有三道题,任选其中两个,每题都是12分,这就是针对有的学校选修模块选的不全而设置的。我又看了广东08年物理卷,考的是新课程的内容,题比较新颖,后面大题难度有些大,其中一道大题还考了滑块的问题,就是应用动量守恒和动能定理结合来解题的问题,这类题在这几年“理综”考试都很少出现了。此前我们还刚说完这类题可能不要求了。结果就看到广东卷又出现了。当然有可能黑龙江与广东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在黑龙江省的高考方案没有出来之前,我们还是计划把选修3系列五个模块都讲完,这样学生的选择余地能大些。于高二和高三如何设置问题,除了认真研究之外,我们还会请教牡丹江教研员,联系其他学校,看他们怎样做,再有多研究外省设置情况。
第二篇: 物理新课程改革总结
物理新课程改革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校在肥城市教育局组织的高效课堂改革大潮中,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提高教学成绩。现将我们物理组工作及个人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流程
1、目标呈现
教师通过适当的情境导入新课,呈现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组织,检查自学效果,交流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围绕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用红笔标注出来,等班内展示时向其他小组或老师请教。
3、班内展示
学生将组内交流讨论的成果展示出来,展示以小组为单位,一般由组内2—3名同学协作完成,各司其职,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互动。为提高展示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的内容及时给予点评,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和提升。
4、合作探究
针对深层次的问题和学生课下没条件做的实验,或演示,或安排分组实验,或用课件等手段呈现,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本环节能放给学生的尽量放给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
5、当堂达标
本环节可以把题设计到学案上,也可以用材料上的现成题目,还可以用屏幕投出来,但一定先让学生个人做,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订正。
二、关于导学案的编制和结构
1、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实现“生本合和”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自学能力。
基本流程如下: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组内教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员,编制人员开始编制学案。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
集体备课时,主备人以说课的形式将“个案”进行交流,组内教师认真听、及时记,思考优劣,补充完善,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修整审批,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整理、完善,在修改完善交领导审阅批准后,方可印发给学生。每个导学案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的签字、日期、编号。每个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指导,尤其是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的具体要求。二是必须考虑弥补我们的教材过于“精炼”的缺陷(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往往无法自学教材),让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自学。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的过程中要把基础知识问题化,细化成学生能够理解、能够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的问题;三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阅读量、书写量不能过大,要让学生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宽松自学、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的过称中要注意问题的形式和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教材中圈点勾画。四是老师预设的探究题目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适时展现,灵活调控。
2、导学案结构
(1)学习目标展示。内容应体现三维目标。特别让学生搞清楚理解、记忆、应用等层面的要求。
(2)预习导学。将学生能看得懂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浅层面的物理现象用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学案上,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做到学案上。
(3)自主实践和探究。将本节课涉及到的物理小实验、小探究安排到学案上,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和条件进行动手实践。并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填到学案上。在学案上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把当时遇到的困惑和感受随时记录下来,待课堂上解决。
(4)合作探究。每节课设计2-3个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探究或研究问题,到上课时先小组内进行探究,也可组间探究,将探究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5)讨论解疑。主要涉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学生不能驾驭的实验。设计成问题或过程全班进行解决。
(6)当堂达标。以题组的形式出现。特别要体现题目的层次性,要让所有的同学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每堂课应设计1-2个能训练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拔高题。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此次课堂改革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
1、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先学”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致力于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多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最终要落脚到学上,这种方式就解决了学什么教什么的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实效,更高效!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主要体现的是“生生互动”。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前的课堂,程度稍差的学生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自我感觉像是局外人,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现象。而现在,小组交流时常被指定发言,小组展示时又必须要参加,自己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压力感也骤然上升,逼着自己必须要学好,很多学生的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3、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前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锻炼,基本上一切都是按程序出现,思维的火花得不到碰撞。而现在的课堂,学生先学,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课堂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主动探索,主动交流。同时对合作意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要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解决,课堂的评价更多的是对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有待加强。由于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时间不易把握,生成性问题处理起来有时比较棘手,课堂把握难度增大了,出现了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2、课前自学环节的落实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在家中自学时只是简单地看看结论,不去动脑思考结论的推出过程;有的学生基础较弱,对预习新知用了时间却不出效果。
3、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部分同学在小组交流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于对其他同学的帮助持拒绝态度,这说明小组划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或者说小组划分还没有被某些同学认可。
4、部分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只当听众或忙于记答案,不能动脑思考、积极参与;互帮互查落实不到位;展示环节受学生能力和时间限制还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展示的规范性还不到位。
5、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动不动就小组合作讨论,表面上看课堂很活跃,其实很多学生还没有独立思考,这样会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下降,并养成依赖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6、小组评价落实不到位,有些时候还是流于形式,在一些细节操作上还有待完善。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认真研读课改材料,积极参与学标、立标、达标活动,在交流中反思、体会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2、精编导学案。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来设置,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3、重视预习学案落实,做到学案必须批改。并加强家校联系,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做在家能做的物理小实验。鼓励学生通过电话、QQ等对自学中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4、加强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能顺利推进。一是创建好小组文化,培养合作意识;二是加强小组长培训与指导,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小组长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三是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责任,让每个人在小组活动中都有事可做,都能为小组争光。
5、完善小组捆绑评价制度,建立长效评价机制,激励全体学生自觉争先,在团队合作中不断进步。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
第三篇:物理新课程学习体会
--精选公文范文--------------------------物理新课程学习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物理新课程学习体会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
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所谓教学的三个“突出”,仅为教学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见,试为引玉之砖,以期和老师们进一步探讨.
第二篇:物理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物理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xxx
作为一名新加入教师队伍的我来说,学习成了教学前的首要任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我必须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把自己的知识重新总结归纳,汲取百家之长,争取能更好的为学生来“传道授业解惑”。
通过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有法,教----------------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和素养,同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将面临:
1、新课标的理念,师生都比较陌生。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吗?
3、教学评价如何实施? 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实现了课程性质观、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的创新,尤其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而体现出来的新课程目标观。
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仅作为知识的“载体”,那么学习的真正目的也就得不到体现。
而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实现了课程性质观、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的创新,尤其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而体现出来的新课程目标观。所以我们教师的角色必修转换为教学中的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和课程学习和发展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观念转变是首要问题,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正冲击并挑战着传统的应试教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改革,最终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提高。
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师生实时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014-10-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体会
毕节四中李连星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
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我下学期要教高一年级,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廖伯琴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下学期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四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下面的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高考的制度上面是由高考决定的,如果高考不进行----------------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高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
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所谓教学的三个“突出”,仅为教学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见,试为引玉之砖,以期和老师们进一步探讨.
以上是我对新课程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果讲得不对请多包涵。第四篇:暑假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暑假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在这几天的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为辅导,注重教材,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
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的了解,为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所谓教学的三个“突出”,仅为教学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见,试为引玉之砖,以期和老师们进一步探讨. 第五篇: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8月21日——25日,我参加了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高中物理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内容丰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浅。既有专家的讲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学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课改的精神,同时还有领导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得到隆重的洗礼,大脑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细思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他们的声音、形象久久回荡在脑海,永不退却。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导师的思想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第一天是人教社周誉蔼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地引领我们走进高中物理新课程。通过为什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以及新课程新在哪里这两个主题。并结合一些很具体案例对新课程改革做了----------------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生动地、具体地介绍。我们听后有收获,也有思考。在将要新课程改革的前夜,我们怎么把新课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带进课堂。怎么在课堂中有机的整合三维目标。
第二天是北京海淀区教研员苏明义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学物理界的这些精英对教育教学的关心和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他幽默、风趣的讲解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上午,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战的经验。这种经验上升为他对教育的四条信念: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他把他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20条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与我们,难能可贵,可以领略其人格魅力。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许晓林、陈继明等其他几个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给我们基础教育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可以走出去看看别人的做法,听听别人的课堂,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课中,怎么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好运用在课堂中,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教比导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了解学生。教师的教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电视屏幕上的节目,是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
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和专家型的中学教师,“学以致用,研学并进”,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交流,资源共享”。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物理新课程学习体会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淘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复制或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助你顺利写稿。下载全文:
下载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
----------------精选公文范文----------------
第四篇:物理新课程学习体会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对于如何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课心中没有底呀,因此我特别想知道新课程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通过老师对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讲解,使我对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不过有一点我总觉得不够的地方就是培训还应当对新课程的评价多一些讲解。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自己喜欢搞题海战术,问题出在中考的制度上面是由中考决定的,如果中考不进行改革而还是老样子,那老师的教学要改变可能有点困难,就象专家说的如果中考有考探究性的题目,那老师肯定会在教学中使用,不用我们来强调它的好处了。
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所谓教学的三个“突出”,仅为教学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见,试为引玉之砖,以期和老师们进一步探讨.
第五篇: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对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4、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5、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