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总结
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校全面启动新课程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新课改的排头兵。为了抓住机遇,跟上新一轮课改的新形势,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按照市教育体育局的要求,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改必将带来思想和观念的震憾,必将带来教育行为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师资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切实地开展,尽快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有关精神,进一步深刻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树立敢为改革先的信念。
用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专家指导、名校学习、进修培训等形式,使每位参加新课程的教师,都得到学习,努力做到先培训,再上岗,先学习,再实验,不打无准备之仗。学校聘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对教师观念的转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学期我校安排多名教师外出参加理论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的思维空间。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必须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心中有数;新课程实施的方法.策略心中有数;新课改的阶段目标心中有数;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的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的转变;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能力的培养的转变;从重视培养的模式化向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转变。
二.切实加强新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
新课程改革是本学期的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课程改革实验切实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领导管理工作,为实验提供必要的政策,社会支持和必需的物质经费保障。组织协调工作,并对教师进行培训,督促实验组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一同与新课程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学会共事、学会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跟学生的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求得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创设有利的教育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不见了往日的威严而微笑教学,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和看待学生,用爱心扶助学困与贫困学生。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初一年级教学环境中普遍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良好局面,多层次立体式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随处可见。
四、立足主阵地,积极投身实践
教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开学之初,学校就严格按计划开课。
各个年级教师严把备课质量。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备课有不同的要求。备课进行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科学配置,使教学课案真正发挥指导教学的功能。革新课堂教学,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涉及到一个学校的声誉甚至生命。对部分学习上的弱势群体,要尊重他们人格,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做到提问优先、激励优先、面批优先、辅导优先。
教导处认真组织好优质课评比活动及其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组织教师有计划开设研讨课,积极进行研讨,积极探索新课标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模式。教研组每周都要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并有原始记录。课前,备课组要认真研究,集思广益;课后加强评课工作,对课题进行深入研讨,真正收到一人上课,众人受益的效果。
注重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写好教育日记。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总是受习惯经验的支配,就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有遇到成功的案例,想想为什么能成功;遭遇教育失败,分析原因何在,以使每位参加新课程的教师逐步地成熟起来。
五、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家长的观念未完全转变,一部分家长还是坚持原来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看课外书和搞社会实践调查是浪费时间。
2、个别教师的观念未完全转变。虽然口头上喊着新课程。实际上做着的还是应试教育的事,上课满堂灌,作业多多益善,考试此起彼伏。
3、教材有的地方不符合实际。有些活动开展比较困难,有些内容现在还没学,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个别教材还不及以前的版本。
4、资料严重不足,学生资料来源有限,查找资料困难。
六、重建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学生素质评价方法。
课程标准是否能真正落实,要看评价方式是否恰当。如果我们依然沿用习惯了的老一套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只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培养,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一张试卷定学生终身的话,那么新的课程思想、课程目标只能是标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了口号。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环节非常重要,也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评价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筛选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我们改变了以往仅仅以书面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的做法,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的互评自评相结合。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中找到自我。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但如何才能教好书呢,我想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以研究促进教学。要求教师学习新课程有关知识,撰写论文。平时有计划地定期总结教改经验和体会。假期又布置教师“假期作业”,研究“如何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等。
在新学期我们将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新的课改方法争取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2013新课程总结
2013-2014大柏地初中新课程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方面”,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校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布署下,贯彻实施了《瑞金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地做好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形成有力保障
我校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主管教学校长亲自担任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负责新课程改革的一切工作,并由教务处作为主要负责机构,筹划和制定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体规划,制定改革基础阶段的师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各项工作按部就班进行,并制定评价方式,使此项工作可见、可感、可操作、可评估。
二、具体做法:
1、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第一阶段培训中,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要运行机制,采取的是“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为了提高教师自修的效果和深化认识,我们对要学习的内容预先做了学习任务布置,比如,纲要学习100题,案例分析,反思笔记等,要求定期上交学习心得,学习笔记,研讨交流记录等,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每位教师都在自修——反思的学习方式中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能重新认识教师在社会中角色的转变。
2、结合职教特色,选择专题,进行校本培训讲座
我校在校本培训中遵循先通识后学科的原则,把通识培训适当前置并贯穿于整个培训的始终,以全新的观念统领《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邀请专家、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等做校本培训讲座,使全体教师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内容、结构、评价、管理上的重大变化,抓住关键点、实现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使全体教师能够正确对待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利用业务学习形式,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
我校在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传达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与新动向,把重点放在对课程改革的目的与内容的传达与探索上。并且根据教育方针的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重点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及作为职业中学的教师应如何面对新课程?如何走进新课程?为此,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对全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导向教育,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向课程改革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深化对课程改革认识的表现。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尤为重要,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同时通过学习、讨论,在教师中普遍树立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必须贯彻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同时进行职业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课程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
4、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做到研中有训
抓常规促质量,靠教研上水平,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我校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教研活动,以点带面,把课程改革中要探索的教材、教法、学法、评价机制、教学模式等与学科紧密结合,使课程改革理念由通识转入学
科这个更深入的层面,使广大教师能将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5、我校为了能了解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培训中的成长情况,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认真记录教师学习、工作、成长情况,不断充实“个人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让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
6、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培训工作
我校在校本培训中注意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经常从网络中收集资料和学习培训的先进作法,加以借鉴,并组织教师上网获得信息,参与网络交流,同时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将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工作中。课程改革后学科课程之间出现了整合与融合,这使 一些教师有些应接不暇,尽管广大教师已经在理论和心理上做好迎接课程改革的准备,但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使他们的学科知识细化,界限分明,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改善这一状况,我校配置了现代化的网络教室,宽带上网的高速,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不仅保证了微机课教学的需要,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空间,教师们可以在这里了解科学阵地前沿的信息与技术,能将之及时、准确地捕捉并转化成指导推进学生提高的内容。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师的头脑,也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有效支持。
7、开展活动、凸显新的教育理念
为能使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我校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活动,来检验教师的提高水平。比如板书设计大赛,一节好课的经验交流,“百花奖”教学比赛,优质课评选等,并且在活动中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通过扎实的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全体教师能重新审视自已的教学,使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向纵深处发展。
8、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职教特色
在教师培训中,我校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将学习中的典型案例、学科好课的范例等开发为校本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培训的典范之作,观摩学习,促进教师的提高。
同时开发学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以体现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指导思想,我校灵活安排选学课程,开展面向农村的技术讲座,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技能训练,也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迅速转变。
9、除以上几项工作外,我们还利用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对教师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四本书《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课程反思与重建》、《教师教学究竞靠什么》,进行了开卷考试,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反映出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都能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对学习内容研究有广度、有深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扭转并且能确立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三、效果
通过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培养了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初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一批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具有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习型”先进个人,造就了一支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2014年5月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总结
龙形市中心学校新课改工作阶段性小结
(2013年9月——11月)
2013年下期开学以来,我校在上学期两个班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校新课改工作推进力度,扩大了试点面,确定五、六、七、八年级共五个班级全部推行新课改,同时鼓励其他班级积极参入。半个多学期来,学校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尝试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我校新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小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认真总结,强化研讨,提高认识。
9月中旬,学校召开了新课改工作总结会,对上学期新课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课改试点班级班主任米满英老师和许艳艳老师分别介绍了本班新课改开展的情况,全面总结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针对她们提出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研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化了对新课改的认识。全体教师形成了共识,坚定了推行新课改信念和决心。
2、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方案,为新课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9月下旬,经过教师充分讨论,我校制定了本期新课改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学习等相关制度。加大了新课改工作推进力度,把试点班级由两个增加为五个。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新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新课改工作责任制,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学校制定了新课改经费保障制度,在经费方面对新课改工作给予重点倾斜,重点保证导学案的编写、打印和班级文化建设所需经费。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入新课改,学校完善了新课改工作奖罚方案,把教师执行新课改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直接挂钩。
3、继续抓好培训,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操作能力。
狠抓校本培训,以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为主要形式,使新课改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提高教师课改能力。结合教育局文件精神,组织开展了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阅读活动,进一步更新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理念。老师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对新课改由怀疑观望到基本认可,跃跃欲试,尝试用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老师越来越多。对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不作硬性要求,教师们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求形似,只看效果。
4、突出重点,找准新课改突破口。
本期,我们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写,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养成教育。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入学养成教育,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新课改的基础工程长期坚持,抓实、抓好。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班纪班规和学生评价体系,为新课改创设良好氛围。
二、主要问题
1、导学案编写工作跟不上。导学案一般要求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但导学案的编写、打印工作量很大,我校六年级以上都只有一个班、一名任课教师,每位教师都必须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严重影响新课改工作正常开展。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学能力亟待提高。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跟不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龙形市中心学校 2013年11月
第四篇:新课程教改总结
新一届初一我们采用的是北京版的实验历史教材,面对新教材、新课标,为使课改试验工作持续的发展,2005年8月暑假期间XX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进行了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属于二级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对课改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功,问题基本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换上。从理念到实践之问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学校的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换过程。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教师的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不仅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例如,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知识。因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建设课堂。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得多。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正是这些理念的不同,才是我们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面临严峻的考验。
基于对新课程的认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力求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例如,讲京张铁路时我专门设计了一个专题,即南口与京张铁路。为什么设计这个专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我们所居住的南口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但这些贡献却不被学生所知。二是许多学生就家庭背景来看,或多或少都与铁路有关,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三是可借此进行热爱家乡教育。整个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资料的搜集,包括史料的搜集及流散于民间的资料。第二步,课堂上学生进行资料的展示与交流(多媒体资料)。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第三步,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师生共同感受历史。最后,进行小结。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同学们切身领悟到,詹天佑创造了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契机,而南口恰恰是见证这一历史奇迹产生的地方。通过这种教育同学们还感受到家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和作用,并以此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对于这节课学生反映非常强烈,也是我认识到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经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工作,我感觉自身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高。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使原来索然无味的历史有了一些“声气”。在课堂上我积极营造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上,觉得更加得心应手。这学期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我在学期开学之前,就利用各种条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有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影视资料及大量的历史纪录片资料。这些资料为营造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兴趣。与此同时在新教材的使用上,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由于教材信息量过大,往往课堂上很难做到精讲精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不够。而且多位互动的交流空间也不够,分层教学的工作也开展得不够好,不能给不同认识的学生以更大空间和展示机会等等。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善。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明确新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性的高度。
第五篇:新课程复习资料总结
新课程理论
一、单选题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B.教学方式的变革
C.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D.后勤服务方式的变革
3.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创新能力的培养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D.交往能力的培养
4.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
5.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
6.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实行()
A.党支部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C.集体负责制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9.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即()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被动发展
D.面向全体、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11.中小学“双基”教育是()
A.基本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本理论、基本知识D.基本能力、基本技术
1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3.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
14.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
A.独特性B.体验性C.主动性D.独立性
15.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2.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
4.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看,课程包括()
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C.综合课程D.选修课程
5.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6.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7.课程计划主要由()几部分组成。
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E.学周安排
8.下列选项体现素质教育内涵的有()
A.均衡B.全面C.发展D.全体E.个性
9.下列哪种观念属于新的教育观念()
A.知识就是力量B.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C.培养问题意识D.还教育的另一半
10.现在教师观中,教师角色应该向()进行转变。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三、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为代表。(布鲁纳)
3.国家制定的是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是,到课程工作者所要确定的是。(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4.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教育目的)5.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材)
7.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课程计划)8.最早将课程编制引入课程评价。(泰勒)9.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
10.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了,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多远智力理论)
1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2.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被成为“过程评价”,被称为“结果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3.2001年6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4.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5.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偏重知识的是。(形式教育论实质教育论)
16.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教学计划)
17.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课程标准)
18.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终要体现科学教育与相结合。(人文教育)
19.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赫尔巴特、斯宾塞。(夸美纽斯)
20.新课改下,小学阶段以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相结合的课程。(综合分科与综合)
四、简答题
1.简述泰勒的课程目标设计原理。(泰勒原理)
1.(1)学校应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2)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的?
(3)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教育目的正在得到实现?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2.(1)社会发展水平(2)科学文化发展水平(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3.(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2)强调加强基础
(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活实际的联系。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4.(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5.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5.(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案例分析
1.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完成。
1.答案要点:第一,这个学校的活动出现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这个理论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各种不同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但这种做法由于内容及安排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经验来自行为”和“教育即生活”。
第二,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改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是不能走极端。要在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
2.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三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啊。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结合教师主导作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老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3.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4.在语文课上,李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就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其原因是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内涵。首先,李老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突出了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体现了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重视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第三,体现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四,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李老师潜移默化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之中。
5.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5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6、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6、(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7、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