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语文作文《阳光》
阳光
台风刚过,天空时不时地滴下些许雨丝。
去超市买些零食。
真不巧,刚出门几步,鞋带就散了。没办法,又不能用脚系鞋带,只好伏下身子系鞋带。没过几步路,又遇到了一个大水潭,一下子无法逾越。我东张西望,发现就在不远处,有几节砖头残倒在人行道上,于是奔过去,捡拾起残砖,垫在水潭中,轻盈地跃了过去。但是回过头来,却发现了一位老奶奶几次想迈过水潭,却因为砖头之间的间隙太大而无法起脚。此时,我的脑中浮现出一幅幅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情景来。心想:这下终于可以做一回小英雄啦。
怀着无比的激动之情,我主动反过水潭,来到老奶奶身边。我先把砖头拉近,这样老奶奶就可以轻松地走过水潭了,我一手扶着老奶奶的手肘,一手扶着老奶奶的胳膊,小心翼翼地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地走过一节一节的砖头。
老奶奶笑逐颜开,额头上的皱纹也如台阶般一层一层的,眼角的皱纹像鱼的尾巴一样,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看到了年轻的笑容,如阳光一般。
毕竟是夏天,天气还是很闷的,帮助老奶奶过了马路后,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但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突然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如阳光照耀在身上。
前面的红绿灯走过几次红红绿绿,显示着夺目的红色。用手臂揩了一把汗,发现鞋带又散了。
便俯下身子系鞋带。
忽然听到一阵发动机高速运转的轰鸣声。一抬头,在不远处风驰电掣般来了一辆越野车。眼见没什么,也就一辆车,便继续完成未完成的系鞋带任务。谁知……
就在这辆车的必经之地,有一个不小的水潭。越野车飞驰而过,水潭中的水珠四处迸溅。于是,我闭上眼睛,等待着水珠的到来。
但是,老奶奶转过身子,用年迈且弱小的后背为我挡住了溅起的水花,这一刻,这是一堵高大无比的墙!
霎时,脸上泛起红色:为我刚才自负的思想而感到羞愧。
天空也开始放晴,一缕阳光扑面而来。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作文
作文复习有效性初探
[内容摘要]写作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痛苦的事,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软肋。但作文又不能不写,且不说写作能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就是为了顺利通过中考,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提高作文复习效率,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站在思想的高度看待写作文,能使文章走得更远一些;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作文就不仅仅是一种考试行为,更是一种艺术行为。
关键词:思想高度写作技巧有效训练
九年级语文复习的特点是时间短,任务重。而作文复习的特点是耗时长,效率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作文复习的有效性,是九年级语文复习的当务之急。下面是近几年来我在探索作文有效复习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理念是关键,正确指导写作行。
学生虽写了多年的文章,但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而写,我要写给谁看,在文章里我要表现一些什么内容„„被动的写是学生习作训练的常态。思想决定行动,有正确的作文理念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接受一些理论知识。因此,在学生写作之前,明确一些相关的写作理念,让学生能站在思想的高度上正确看待写作。
1.作文为什么而写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委员梁衡说:“文章为思想而写。”首先,思想是作文的灵魂,没有思想的作文如行尸走肉,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其次,思想是你对这个世界,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是你的文章中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能把写作仅仅当作一项作业,一次考试,而应当作一次与别人交流思想的一个机会。只有占据了思想的高地,作文才能轻舞飞扬,高屋建瓴才能达到更好的目的。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考虑所要表达的思想会不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只有独特、独到、独创的思想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只有发自肺腑的真情述说,才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别人交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思想有多远,作文就能走多远。
2.文章写给谁看
出于应试的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很多写作的方法,教学只考虑要求学生写出符合文体规范的文章,基本不考虑读者对象的身份及其感受与反应。学生写了这么多年的作文,基本上是“目中无人”,这就是没有读者意识。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作者是为了与读者沟通、交流才写作的,自然也是为了向读者彰显自身的智慧与才华。文章的好坏是由读者说了算的,读者状况是写作行为的依据,对读者阅读心理的迎合与调试,势必成为写作行为的指针。写作过程至始至终都离不开读者,作者在写作时要兼具双重身份,既要以作者的身份考虑文体,也要以读者的身份思考问题,从选材、立意、结构、措辞都要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和接受情况。没有读者的创作是不符合写作的规律的,没有读者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
夏沔尊曾经说:“所谓好文章,就是达意表情,使读者读了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心情的文章。”“所谓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所以,学生在下笔的时候不要忘记有读者,要学会假想读者。
有了假想的读者,写作就能有的放矢,如假想给同学看,就会想到同学的兴趣,同学的价值取向;如假想给父母亲看,表达的情感可能会更真挚„„阅卷老师也是你重要的读者。要努力以求迎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阅读你的文字过程中得到兴趣或快乐,而不是厌倦和烦躁。有了这些意识下笔时就会想到一些写作最根本的要求:如要有条理,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清明顺畅;要立意独特,就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语言要清丽明畅,就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假想读者能使你的文章情感更真挚,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扉,还会使你的文章更有特色,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独放异彩。
二、模仿是基础,讲练结合促提高。
1.阅读教学得其道
读书是为了写。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经典之作,文本中的各种写作方法都能给学生很好的借鉴。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及写作要求确定每一篇课文的写作目标。如题目怎样确定、如何开篇、如何承接铺垫、如何巧妙结尾;还看文章的遣词造句、如何刻画人物、如何安排详略等。如鲁迅的《故乡》就是一篇训练学生如何写人的范文。“闰土”和“杨二嫂”在对比中显示出的不同的外貌凸现了人物的变化;典型细腻的细节描写更是传神,如“杨二嫂”塞手套的情节就把小市民爱贪小便宜的庸俗嘴脸刻
画得淋漓尽致。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把人物的刻画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写人的方法,对写作肯定有莫大的帮助。再如《范进中举》这一课,让学生明白“对比”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对主题的表现入木三分。还如《孤独之旅》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变化的结合是那么的天衣无缝,“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教师能很好的运用这些资源,每一次上课都有相应的写作目标,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了。
叶圣陶说:“写作能力跟阅读大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是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对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写作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真正体现。它需要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谋篇布局的高瞻能力,还需要丰厚的语言积累。所以要写好一篇文章,仅仅通过阅读教学了解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写作技巧是不够的,知识不等同于能力,要把知识化成能力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有几本作文选之类的书,但学生真正看并从中获益的很少。为了切实用好这本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我就偶尔布置一个作业:抄作文。当然不是随便抄,而是有要求的。(1)要有主题,与作文复习同步进行。如训练写人物了,就抄描写人物的文章,要练习写景了,就抄与景物相关的文章。(2)要写抄后感,要写清楚为什么要抄这篇文章,文章有哪些优点值得自己学习。(3)抄练结合,每抄一篇作文,都要练写一篇相关的文章,以把学来的知识尽快、尽好地落实。
这样做有这些好处:首先能把抽象的作文知识与实际操作练习起来,就如学书法一样,也是从摹写开始。看看别人是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在结尾点题深化,如何叙述得波澜起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其次能迫使学生去看大量的范文。因为在抄之前要选,不是任何一篇都好用的,在选的过程中自然就看了各种文章。最后还能加深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作文选中的文章不是名家写的,但这些文章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近,其中的作文技巧也较浅显,学生也能很快掌握,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讲评中改正,训练中提高
(1)及时有效地讲评
俗话说:“要趁热打铁”。习作和讲评间隔的时间越短,学生的写作热情就没有完全退掉,习作的过程还能清晰地映在脑海里,这时候的讲评是有效的。如果隔了很久,久到学生甚至已忘记了写哪一篇文章,这时候你去讲评就和对牛弹琴差不多了。虽然改作文是辛苦的,但既然做了这一份工作,就应该努力地及时改出来,无愧于心吧。
讲评时采用“多表扬”的原则和“择优讲评”的方法,每一次作文讲评选出三个档次的文章,最好的文章尽量打高分,由学生自己朗读或教师范读,读完之后让学生讲讲文章的优点;中等水平的作文也可打到八十几分,也在全班面前朗读,读完之后先讲优点,然后与最好的相比总结出不足之处;而对于比较差的作文,则可以挑出作文中的某个片段、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语,在同学面前表扬他用得好,如果其他方面也能这样,那么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一定会大有进步,让他们不灰心、不失望。以此方法力求全体学生对作文都能产生兴趣。切忌在作文讲评课上好讲不足,把学生讲得抬不起头来。这样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偿失。
其次是典型作文讲析,可采用对比法,如开头的好差对比、立意的一般与创新对比、某一个细节的细腻与粗写的对比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2)有选择地精讲写作技巧
柳永送友,王维也送友。这两位若不是写作上的高手,只在那里喊些“我舍不得你”“要分别了,咱们使劲喝些酒吧”,有谁喜欢去听?而一旦将平常的话变成有技巧的诗,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成了千古名篇,在这里技巧决定一切。
但作文知识能力点繁多,从审题到构思布局,到运笔成文的修改润色,林林总总,多如牛毛,作文课不可能把每一个点的步骤程序都面面俱到的训练。首先是教学时间有限,一个学年不过十五六次作文,很难做到逐一落实。其次是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节课就够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使之成为习惯,最终成为掌握的能力。所以我们就要在众多的作文能力点中选出最关键的部分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力求训练到位。根据考场作文的特点,我选出以下几点作为训练的重点。
① 抓住题眼,确定主旨
面对各种作文题目,要抓住关键字,即文眼,这样写作时才能有重点。如《往事如风》这个题目如果仅仅写成记一件难忘的事,那就不够了,要能写出风的特点。风是什么感觉呢?风过了无处找寻,但那满地黄花堆积却是风给我们留下的痕迹。就如一些往事已过眼云烟,但或多或少都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烙下了那么一点印记。再如《也美丽》就要抓住“也”字,表明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成长,需要》这是一道人人有话说、甄别功能极强的一个作文题目。补充的内容即为写作的主体,但所有内容都必须紧扣“成长”,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的需要”。这样的审题训练能帮助学生切中题目的要害,做到缜密的思维,大气的构架。
②叙述生动,波澜起伏
学生作文的一个基本毛病就是叙述平淡,千篇一律的按时间顺序写,从早写到晚;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没有悬念,没有高潮,看了令人昏昏欲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对学生进行构思的专项练习。如插叙的训练,高潮的设置,结尾的升华。每种方法都要练习两次以上,应尽量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生姿、引人入胜。训练之后,学生叙述的生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一位学生在构思《和你在一起》这篇文章时她通过写信告诉朋友自己的牵挂和嘱托,如果仅仅这样,这构思就不见得怎么样了,她还写了就在自己寄信的同时也收到了朋友的来信,这一笔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出人意料,更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不仅是自己和朋友在一起,朋友也和自己在一起。
③细节描写,真情流露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材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的成功范例,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拉女婿衣襟,握紧拳头还银子等行为都可以看出人物的猥琐和丑陋。《变色龙》中对手指头和军大衣这些细节的描写也很好的凸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一定不能忽视细节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如妈妈对你的爱不一定是惊天动地,它有时就在一个眼神里,有时就在一抹微笑里,也可能在一个递毛巾的动作里,也可能在那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里„„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更要浓墨重笔,肆意渲染。其次要有硬性的规定,每一次练笔都要有两处以上的细节描写。
有了这些引导,学生也有了一点进步,如一位学生写父亲就这样写道“穿着灰色
T恤的爸爸低着头,弓着背,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拿着扫帚,用力地扫着落叶。秋日的晨光如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道光影明灭的晕圈,一片片落叶在他的脚下调皮地飞舞着。”这样的细节刻画,既显现了人物的性格,又渲染了温馨的气氛,为整篇文章增色不少。
④、精彩的开篇,深远的结尾
文章的开头应如美女的倩目,有勾魂之效;结尾也应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余味无穷之意,或如豹尾一甩,起到提高、深刻之用。但很多学生的开篇往往来段议论,如“每个人都会长大”,“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等等,使人看了乏味之极。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如:开门见山法,开篇就点明所叙事件,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成之感;设置悬念法,开头制造紧张氛围,设置种种疑窦,造成悬念,扣人心弦;引用开头法,引用名言、格言和诗句,给读者以清新之感,从而增强阅读欲。
结尾也可以用一些方法,如用排比句对前文作一总结、或用名言警句对全文的中心作一提高、升华等。
站在思想的高度看作文,立足于现实的基础写作文,让学生的文章真情流露,轻舞飞扬,写出自己的个性,描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三期
第三篇:中学语文作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颍上县谢桥中心校宁克标
随着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课程改革如春风般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只有在教学中多学、多思、多干,才能把握教学改革的脉搏。当然,作为新课程,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都是全新的,特别是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我想借此机会谈谈这方面的肤浅认识。
一、学生参与,突出一个“动”字
教育家叶克斯曾说:“动机水平适中,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单由教师讲解,学生只能像一个口袋一样被动接受知识,如果由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解答只能是少数学生的天下,更多的学生得不到锻炼,对作文的理解还是不能深入。
我想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岂不同样有效吗?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我便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由学生自由作文的作法,改为由学生分小组讨论。诸如:文章的中心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以及作文中还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不一定面面俱到,有话多说,无话少说,但必须要说。让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学生写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老师们常常以为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贫乏,观察力不够,想象力太差所致,而实际上命题不当才是重要原因。命题不当,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是老师“要我写”,我“没什么好写”,又要“硬着头皮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只好勉为其难,敷衍凑数,写作文的过程就变成了“挤牙膏”,假话、套话、空话等不良文风由此滋长并泛滥。因此,把作文的“话语权”还给学生的第一步,就是把命题权还给学生,以适应每个学生各不相同的生活背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手抒我口,我口言我心”的表达的乐趣。例如,写假期生活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命题,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愁眉苦脸,绞尽脑汁。相反,在他们笔下,既有对美好而充实的假期生活的设计和回顾,也有对假期生活不满感受的倾诉等等。
在今年的暑假,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我的暑假我做主》的文字作业。开学后,所有的同学都交给我一份满意的答卷。杜祺龙同学写道:“这个暑假,妈妈送我到农村的姥姥家住了一段时间。以前我从来没有在农村住过这么长时间。这段时间,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农村小伙伴和我们城市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诸多不同。和他们相比,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呢?”柴振龙同学则说:“惨啊!本来想着上中学后学习会越来越紧张,就没有时间出去玩了,为了不留下遗憾,我暑假很想去北京旅游一周,但是给爸妈说出我的想法后,他们犹豫不决。他们只想给我报学习班,还哄我上完学习班后再去。其实等到上完课就快开学了,想再去旅游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说的旅游计划成了梦想计划!”
这样的文字,哪一句不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真实的表达,这样的文字表达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和培养的“能力”吗?
二、发挥想像,渗透一个“新”字
叶圣陶曾指出:“写作原在表白内心,与他人相感通”。说明了写作是一种人生,是在发表自己的积蓄。其意在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作文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作文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所创新精神,发展创造能力放在首位。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四新”:以“广博”出新——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文章中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让人耳目一新。以“热点”出新——时刻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与时俱进,如:世界和平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等等。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写出具有时代感的文章。以“巧构”出新——即使在内容和立意上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在结构上略作修改也不失一种创新。
此乃旧酒用新瓶。如:前些年重庆的中考以表扬和批评为话题作文,有学生就以《批评与表扬的南北对话》以及《批评与表扬的辨认会实况》等对讲话的形式以及《患者就诊报告》医生看病开处方的形式来写,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形式上除了会写一般的记叙文、抒情文外,大胆地鼓励学生从初一开始学写议论文,甚至还可写短剧、写诗等等。以“立意”出新——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反弹琵琶,独辟蹊径,别具慧眼,立意标新,并且将政治标准、公众道德、人性标准以及自己的远大志向等与立意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情感去倾泻、去浇灌、去感召、去激励。
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想象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就小学生而言,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往往也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有情趣。除了补写、续写、扩写等形式以外,看图作文、想象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梦幻型、创造型想象,有时可以不指定题目和篇幅,表达上也不作过高的要求,任学生浮想联翩。原则只有一个,只要学生“能写”就行。
三、张扬个性,熔铸一个“真”字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写真实的自我,抒真挚的感情,是作文的灵魂。可以说教师们都反对学生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瞎说一通。当一部好的作品在我们的脑海中缓缓流淌的时候,不只是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还会让我们感动地留下眼泪。这是因为作品中的感情与读者内心的感情引起了共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挚感情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学会观察。从观察中,学会点面结合、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去看问题。从观察中,积累一定的素材,从观察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感,丰富自我,形成真我。也就是说,作文必须由课堂写作向课外写作延伸,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当然,学生写观察日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片断、肖像、对话、动作、景物、轶事等等。有了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再加上精心选材构思,适当运用技巧,就能做到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意溢于海,让作文焕发出打动人心的魅力,富有永久的生命力。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学生的作文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体会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
己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老师就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布置学生设计活动方案,组织辩论赛,编写课本剧,撰写解说词、颁奖词,拟定宣传标语、广告词,写竞选演讲、自我介绍,创作儿童诗歌、童话、寓言,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又能增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拿编辑广告词来说吧,老师可以事先收集一些优秀的广告词,引导学生概括出广告词的特点:简洁易懂,语言生动,特点鲜明等。然后让学生试着为家乡的土特产设计广告词,并开展评选优秀广告宣传语活动,这将大大激发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也可以就身边的你看到的生活情况来谈谈,比如一个同学说:“我家住在刘庄煤矿附近,以前这里没有开矿,济高沟里的水是清,可以下去游泳,水里还有很多鱼,但现在不行了,水里被刘庄矿排放了很多黑色的水,水里没有鱼了,很黑很臭,就连地下水也不可以饮用了,我多么怀念以前的济高沟呀!-------”
四、相互批改,贯穿一个“赏”字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能力是在历练中形成,非教师“代庖”所能及。教会学生批改作文,既解放了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作文批改上,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和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又可锻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即让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既可欣赏到不同学生的作文,又可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魏书生曾说:“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的批语的程度。”
为此,必须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我认为魏书生的批改方法值得借鉴:一是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二是实质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看文章结构、看表达方式、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而言,有笔批、面批、朗读批改、讲义批改、录音批改、网上批改、作文园地式批改等方法。笔批是最常用的方式,不多展开。
面批这种方法教师批改可以用,学生互批同样可以用。让学生面批前,事先看一两遍作文,对自己认为应改之处用红笔或铅笔打上符号,然后告诉对方自己对这篇作文的批改意见,文章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建议怎样改。对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商讨之中共同改文,共同提高。面批直接、亲切,针对性强,充分注意了个性的分析,调动了每一个批改者和被批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商讨式处理体现了作文批改中的民主性。
朗读批改、录音批改、讲义批改、投影批改或作文园地式批改都是由老师挑选的代表性作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展示,让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或录下来放给全体同学听,或印成讲义,或投影展示,或贴在墙上的作文园地中,以供学生互评互改。
传统的作文评改由老师一人承担,一个语文老师要把两个班的作文在规定时间内批改的全面、细致、准确,并对学生确实能起到指导作用,那是很难做到的。批语多数是“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一类的套话。这篇是这几句话,下篇还是这几句,换汤不换药。作文评改流于形式,学生对老师的评语不再关注,很多人“提笔皱眉,谈文色变”。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互批互改作文评析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把老师从繁重的无用劳动中解脱出来,是老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作文讲评和教育教学,可以说做到了“双赢”。当然,在学生互批互改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老师
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即使的补救。
“互批互改”它不是形式,是学生再次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感悟,互相提高的重要途径。学生一旦养成互批互改的良好习惯,在作文的全过程中能过真正不断的自评互评,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这也是唯一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的“捷径”。这样的批语就像批判地鉴赏一副“艺术品”,让学生更多地发现别人作文的闪光点。不仅能让学生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同时,容易吸收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也会引以为戒。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所谈之处,不及皮毛。但我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路上,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觅得教学的骊珠;只有不言失败勇往直前的人,才会走到前头。
2012.3.5
第四篇:中学语文
二章 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378
第一节 备课378
一、备课的内容378
二、备课的方法379
第二节 说课381
一、说课的特点381
二、说课的内容383
第三节 上课385
一、好课的标准m385
二、好课的要求386
第四节 评课389
一、评课的原则389
二、评课的内容390
第三章 语文教师的科学研究392
第一节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392
一、教师科学研究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392
二、教师科学研究是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393
三、教师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393
第二节 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方法394
一、行动研究394
二、教育叙事研究396
第三节 语文教师科学研究的程序399
一、选择课题399
二、掌握资料402
三、研究实践403
四、撰写论文40
4第四章 语文教师的教材编写406
第一节 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406
一、校本化原则406
二、科学性原则406
三、向生性原则407
四、补充性原则407
五、特色性原则407
六、生活化原则408
七、灵活性原则408
第二节 校本教材的编写体例与类型408
一、校本教材的编写体例408
二、校本教材的类型409
编后记
第五篇:中学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卷面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视觉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技巧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亮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技巧六: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拟题的办法有 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依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
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提纲就要简练些。
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
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技巧十:会用线索,多次点题,升华感情。
技巧十一:细节刻画,记叙文形象感人。
细致刻画 捕捉细节
运用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所谓细节,是指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细致的神态、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等等。《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指头,示意家人将油灯的灯芯由两根改为一根,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时得意,“排出”九文大钱,写出了他的可笑。阿Q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押,阿Q不会写字,就用画圈代替:“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就在这“画圈”中糊里糊涂结束了自己生命。捕捉生活中真实而典型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就能使人物个性在举手投足之间闪闪发光,就会使描写对象栩栩如生,具体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