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机构的政策
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达493.7万
7月21日在京举行的2014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获悉,目前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93.7万,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4.4张。
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推动老龄事业快速发展方面呈现七大亮点,具体表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加快,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日趋规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成效明显,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全国老龄办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民政部、发展改革委、人社部等部委单独或联合出台了关于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养老服务标准化、无障碍环境创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等指导性意见,为进一步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各地全面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普遍开展了地方法规修订工作。
湖南华翊健康教育发现相关统计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8.8%,基层老年法律援助覆盖面达到95.4%。全国31个省份普遍出台了老年人优待政策,对老年人就医、游园、乘坐公共交通设施等实行免费或优惠服务。全国共有基层老年协会约48万个,建有各类老年学校5.4万所,各类老年活动室36万多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约达72.5%,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约达30%。全国老龄办计划于明年组织“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为国家制定老龄政策以及编制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此次调查范围将覆盖全国,调查内容涵盖人口、经济、健康、服务、宜居环境、社会参与、老年维权等方面。
第二篇:养老机构
32634233 养老院、福利院常见消防问题及处理对策
临猗县公安消防大队
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势必引起养老机构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同时,这些养老机构又存在着诸多消防隐患,如建筑防火、灭火条件差,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老年人自我防范意识弱等,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老年人伤亡。为此,需采取必要措施,制定专门针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的对策,以创建和谐生活环境,让老年人能够在养老机构中颐养天年。
一、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现状
养老机构大致可以分为靠政府资源经办的公办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与完全靠自身力量经办的民办养老机构。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养老机构,都存在着一些火灾隐患,只是隐患多少及严重程度的区别。
首先,先天火灾隐患多。除了少数公办的养老机构是特别选址规划建造的,大多数养老机构的使用房屋多半为后期改造的。这些房屋有新村里老式的居民房、限制的办公用房、厂房、仓库等,这些建筑原本并不是按照养老机构用房来规划设计的,自然存在着一些先天隐患,比如耐火等级低,缺少疏散通道、没有设计消防用水等。而这些问题有的后天很难改正。
其次,养老机构经营人员、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养老服务机构是一个微利行业,但有些人却急功近利,把经济效益摆到首当其冲的位臵,忽视了安全效益。在他们看来养老机构没什么火灾隐患,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火灾不会发生,只要配点灭火器应付应付检查就可以了。至于灭火器材怎么操作、遇到火灾怎么引导老人疏散就不清楚了。消防机构发现的一些问题,涉及到需要大改动的,往往因为资金的问题不愿意整改。对于他们来说,将投资放在改造消防方面无疑是打水漂。另外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不懂得基本的消防安全技能。为了节约成本护理人员的人手较少,尤其是晚上住宿的护理人员更少。一旦发生火灾,少数的护理人员根本来不及疏散几倍于他们人数的老人,有的甚至都不知道怎么疏散,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再次,客观上说老年人比平常人更可能成为火灾的牺牲者。据不完全统计,养老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最大的还有百岁老人。大多数老年人虽生活能自理但应变能力变差,行动相对来说迟缓,因此他们既缺乏火灾防范能力,又缺乏火场逃生能力。尤其是体弱多病,甚至中风、瘫患、残疾等高龄老人,缺乏应有的自救和逃生本领,在大火面前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有效逃生,最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火灾发生时,有的卧床不能行走;有的行动不方便,反应迟钝;有的面对烟雾不懂做必要的呼吸防护;有的因惊慌恐惧,甚至选择跳楼等自杀性逃生手段等等。
最后,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监管不力。消防部门在检查中往往围绕公共娱乐场所开展,对养老院的检查较少。而目前公安派出所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现象,大多消防民警都身兼多职,未能充分行使其消防监督职能,对本辖区内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检查较少,另一方面即使开展检查也因为自身消防业务水平有限,发现不了一些火灾隐患。民政局及社区及街道办事处人员对养老机构的检查侧重面不在消防,加之他们又缺少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使得消防安全检查作用不大。
二、养老机构的火灾特点
首先,火灾的发生有季节性特点,冬季较多。因为天气寒冷,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为了取暖室内用火用电量较多,取暖用的设备多是电热毯、电暖气和电炉、电热油汀等,这些使用不当都极易造成火灾。
其次,火灾发生的原因集中在用火用电不慎、卧床吸烟。据火灾数据分析老年人的火灾死亡原因多数可归类为这两种。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因为是群居,火灾容易被发现,发生这种火灾后,如发现及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一旦火灾蔓延开,也因为是群居,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另外,养老院本身的电气线路老化也极易引起火灾。
再次,发生火灾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因为老年人消防逃生技能不了解,本身活动不便,应变能力差,因而发生火灾后逃生的难度系数增加。另外,有些养老机构存在着耐火等级差、缺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设臵不符合要求等问题,也为逃生和扑救火灾造成了难度。另外养老机构人数较多,缺乏护理人员正确疏散引导,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由此可见,火灾的发生既然有其特点,我们就应当针对要害出击。
三、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首先,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第一,对于新建的养老机构。将今后养老机构的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体系,为养老机构预留用地。可以选择一些新建的小区或者是一些闲臵不用的学校等。使之在建设开始之前按照程序申报消防审核,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建成开业后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第二,对于已存在隐患通过努力可以整改的现有的养老机构。养老事业毕竟是一项福利事业,作为归口管理部门的民政部门,应当对对其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不但要逐年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基本建设性补贴份额,而且要对建成的民办养老机构视服务开展情况给予适当的运行经费补贴。这样一来,消防的整改资金就可以得到落实。一些需要较多资金整改的消防隐患可以有效改正。另外,护理人员数量可以增加酌情增加,这对消防安全服务有益处。第三,对于存在先天隐患而后天无法整改到合乎消防要求的养老机构。这些单位应当要取缔。但是这是一项社会事业,取缔后会有一些列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消防部门的力量很难圆满处理好,要依靠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其次,要加强各部门的互动。第一要加强对派出所、街道社区、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使他们的消防安全检查真正发挥作用。第二,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互通知,各部门合力一同督促整改,使得整改的效力增强。第三,必要时可以联合检查。在检查中要注意对于火灾多发的时节要增加检查的频次,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再次,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及培训。第一,对监管部门的培训。第二,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培训。消防部门或其它监管部门要主动深入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最好采取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他们易于接受。第三,对养老机构经营人员、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养老机构的经营人员应当时时灌输消防安全重要性,使其不放松消防安全这根弦,能够主动加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付诸于实施。比如说在管理老年人方面,要提醒他们用火用电要注意,不能卧床吸烟等等。要将消防安全巡查纳入日常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消防设施要常检查常保养,对于疏散通道要经常检查确保一直畅通。对于聘请的护理人员,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培训,做到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总之:每个人都有衰老的一天,关心老年人其实也是关注我们的未来。在老龄化的今天,养老机构的健康运作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关心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给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养老环境,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大事。
第三篇:养老政策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35号)与国土资源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国家就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范围、土地用途和年期、供地计划、供地政策等方面分别出台了一系列规定。现将读者关心的养老用地问题一一列出并根据相关政策做出解答。
一问:商业性设施和商品住宅用地是否可纳入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适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化,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倶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和商品性住宅用地纳入其中是不合适的,只有与老年人生活直接相关、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的土地,方可确定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二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怎样登记?出让最高年限是多少年?
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T21010-2007)中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名称,只在一级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下有“医卫慈善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二级类;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规定,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中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关。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规划为公共管理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医卫慈善用地,可布局和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其他用地只能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分摊相应的土地面积。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最高按50年确定。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着用地。
三问:土地供应方式有几种?是如何确定的?
答:依据营利性、非营利性的性质差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分别采取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和划拨方式供地。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营利性养老用地应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地。为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本,各地可制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出租或先租后让供应的鼓励政策和租金标准,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地。
四问: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有哪些规定?
答: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对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作了专门规定,要求其在土地供应时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依据规划用途可以划分为不同宗地的,应当先行分割成不同的宗地,再按宗地供应;不能分宗的,应当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社区其他用途土地的面积比例和供应方式。五问: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多大范围内?
答:为防范以养老用地为名变相“圈地”、“囤地”,或改变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规定,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依据规划単独办理供地手续的,其宗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3公频以下;有集中配建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的,不得超过5公频。六问:如何防范随意改变用途、分割转让等方式处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行为的发生?
答:为了使土地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防范随意改变用途、分割转让等方式处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行为的发生,《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监管措施,即在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签订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做出以下规定或者约定:(1)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整体转让和转租、不得分割转让和转租;
(2)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改变用途用于住宅、商业等房地产开发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3)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约定出让或租赁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划拨建设用地要设定抵押权,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时,应当约定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设定抵押权,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4)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内建设的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可参照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标准,限定在40平方米以内;
(5)向符合养老申请条件的老年人出租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的,出租服务合同应约定服务期限一次最长不能超过5年,期限届满,原承租人有优先承租权。
七问:空闲厂房、学校、社区用房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土地性质怎样确定? 答:为鼓励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从供地方式、地价(租金)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
一是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土地用途,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二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若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
三是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八问:民资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否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答: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也就是说我国土地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这两种土地分别有不同的用途。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使用集体土地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一)兴建非营利性乡(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可以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集体建设用地有四类用途:一是宅基地,二是乡镇企业用地,三是乡(镇)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四是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非营利性乡(镇)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当然属于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范畴,所以,如果兴建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使用的非营利性乡(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当然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文件,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第九条再次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所有土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一条对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在内的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情况,明确了土地的申请、审核、批准主体、程序、权限和条件。
(二)其他兴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需要集体建设用地的,需要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和相应的养老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适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第九条再次明确:“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些规定都为下一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指明了方向,但是,要想落到实处,还需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具体政策出台才行,这样才能做到“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2月27日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即在这33个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这一决定的作出为这些地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综上,依照目前的有关规定,养老项目所在地如果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33个试点,则可以在最新政策引导下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来实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目的,如果不属于此范围,则只能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
第四篇:苏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定稿)
苏府办„2006‟40号
关于转发城区养老政策扶持
三个操作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政策扶持操作办法(暂行)》,《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政策扶持操作办法(暂行)》和《苏州市城区养老援助服务操作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发给你们。请市各有关单位及平江、沧浪、金阊区政府遵照执行。其他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参照制定自行操作办法。
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政策
扶持操作办法(暂行)
根据《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城区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工作,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一条
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并符合非营利性规定条件经民政部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机构。
第二条
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按服务功能分自理(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需依赖他人护理)、半护理(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全护理(被服务的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他人护理)和综合性四种类型。除政府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可用“ⅩⅩ福利院”、“ⅩⅩ敬老院”的名称之外,社会组织和个人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一般采用“苏州市ⅩⅩ区ⅩⅩ养老院”、“苏州市ⅩⅩ区ⅩⅩ老年公寓”、“苏州市ⅩⅩ区ⅩⅩ护老院”、“苏州市ⅩⅩ区ⅩⅩ护养院”等名称。
第三条
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养老机构,须由举办地的区民政部门进行认定。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性质认定。具体程序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向拟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提出筹建申请,并提供以下相关材料:
1.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申请人的资格证明文件(身份证明、固定住址、联系方式等);
3.拟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4.拟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机构固定场所(房屋、土地权证)的证明和规划许可证件。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请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须向省级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
(二)区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根据社会福利养老设置规划和材料审查,作出同意或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批复申请人。对同意筹办的发给“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筹建批复书”,并根据建设规模,在筹建批复书上注明有效期(半年一档),最长不得超过2年。
(三)申请人在批复书规定的有效期内进行筹建,结束后向区民政部门提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申请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性质认定,并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有关表格和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申请表(由登记和认定的民政部门统一提供);
2.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筹建批复书(筹建期超过批复书有效期的,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3.养老机构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至少三年以上); 4.规划、建设、消防、卫生防疫、污水排放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审查意见书;
5.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6.机构章程、服务管理、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
7.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岗位设置名单以及有效证件、健康状况证明、职业资格证明复印件;
8.机构设施配备情况书(包括床位数量及房间使用面积占比,按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种类型的功能设施配备情况,公共活动、后勤保障等其他附属用房配套情况);
9.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会同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对所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建设部、民政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机构认定,发给《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和《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不合格的,将审查、验收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民办非企业
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机构认定:
1.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性质认定要求提供材料不全的;
2.老人居室单人间使用面积达不到10平方米、双人间使用面积达不到14平方米、合居间每张床位平均使用面积达不到5平方米以上的;
3.开设半护理、全护理床位无呼叫设施的;
4.未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内设医务室,或者又未与有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签订固定服务合同的(开设全护理床位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必须设置医务室);
5.无老人公共活动和接待来访场所的;
6.达不到无障碍设施基本建设要求的(在二楼以上开设半护理床位、全护理床位的必须设有专用坡道或电梯,四楼以上的必须设有专用坡道或电梯);
7.护理人员(不含其他工作人员)与床位设置数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自理床位1∶10,半护理床位1∶5,全护理床位1∶2.5);
8.厨师、医护人员无职业资格证书,护理人员职业资格持证率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求2006年持证率达到30%以上,2007年60%以上,2008年含以后100%)。
第四条
各区民政部门负责受理社会对所辖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投诉、举报的查处,在每年第一季度会同街道办事处按本操作办法第三条第(四)款的有关内容组织全面检查,重新签署“认
定书”的有效期。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或暂缓认定社会福利性质:
1.未经申请擅自改变床位设置数量,且床位占有房间使用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护理人员数量达不到规定比例的;
2.建筑、环境卫生、消防、照明、报警、通讯、取暖、降温、排污等设施和生活设备发现严重问题,存在安全隐患或失去功能的;
3.服务对象超出老年人范围的;
4.入院老人档案不全的(入院老人的档案是指:入院协议书、申请书、健康检查资料、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老人照片及家庭(监护)联系人资料、医疗保健记录等);
5.机构章程、服务管理、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不按规定上墙公示的;
6.年社会投诉、举报侵犯老年人权益在3次(含)以上且经调查情况属实的;
7.造假骗取政府扶持政策或其他违法事件的。
第五条
对持有“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筹建批复书”的建设单位,发改部门给予优先立项;规划部门免收规划技术服务费;建设部门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墙改部门免收新型墙体基金;人防部门减半收取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绿化部门免收绿化补偿或占用绿地费;房管部门减半收取房屋产权登记费;电信部门免收安装电话一次性接入费;广电部门减半收取安装有线电
视初装费。
第六条
对持有签署有效期限的《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的养老机构,日常经营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一)费用减免政策。免征营业税和暂免征企业所得税,暂不征收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免收城市人防建设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治安联防费,暂不征收污水排污费,减半收取义务植树费,救护车及生活用车养路费经报请市交通部门审核、省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减免征收,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使用电话及办理其他有关电信业务执行住宅电话资费标准,有线电视月收视维护费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
(二)培训和用工政策。对吸纳持有苏州市《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可申请享受社会公益性岗位政策。
(三)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政策。对内设医务室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申请医疗保险定点,在符合同等条件情况下给予优先审批。
(四)政府资助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新建)、主要为本地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根据自理、半护理、全护理床位的相关设置要求,暂按每只床位2500、3000、3500元的标准分3年给予资助(自理床位按1000、750、750元三次拨付,半护理床位按每年1000元三次拨付,全护理床位按1500、1000、1000
元三次拨付);以社会独立法人名义经营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以收住6个月以上本地户籍以及子女为本地户籍的老人数,按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三种类型,暂分别给予每月50、80、100元床位补贴;对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补贴。
补贴经费的拨付:在每三月份集中办理。领取兴办(新建)资助经费的,须提供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定认可的新增床位证明;领取床位补贴经费的,须提供由街道办事处核定认可的入住协议及收费收据;领取ISO质量体系认证奖励经费的,须带上认证证书、有关材料并提供证书复印件。具体由区民政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核拨,同时抄报市民政局备案。每年年终,市财政局根据区财政的拨付情况进行结算。市承担30%,区承担70%。
第七条 本操作办法制定前已经建办并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养老机构,如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可按照本操作办法规定的条件,向所辖区民政部门申请重新认定,并办理相关手续。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换发《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享受除兴办(新建)资助政策以外的其他扶持政策。
第八条
本操作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此页无正文)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发民公财建规房交水卫环
改政安政设划管通利生保
委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局
市劳动和社保局
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市广电总台 市市市
地人残税防
办 联 局
市国土资源局 苏州供电公司 苏州电信局 苏州燃气集团
苏州市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政策扶持操作办法(暂行)
根据《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城区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政策扶持工作,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一条 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是指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村)委会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建或以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名义举办,专门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家政料理、康复护理、精神慰籍、医疗保健等服务,并符合非营利性规定条件经民政部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机构。
第二条
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分服务中心、服务站两大类型:服务中心是指依托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组建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并有20名以上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不作要求)、具有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直接服务功能的机构,名称统一为“苏州市ⅩⅩ区Ⅹ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是特指依托社区居(村)委会服务站组建,主要协同服务中心受理服务咨询、申请,跟踪服务质量,组织社区活动,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间接服务的机构,名称统一为“苏州市ⅩⅩ区ⅩⅩ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
第三条
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须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后再向所辖区民政部门提出社会福利性质认定申请,获取《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
第四条
服务中心、服务站申请获取《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证书》分别按以下条件提供相关材料:
(一)服务中心: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2.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申请表(由认定部门统一提供);
3.服务项目、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
4.具有20名以上(签有劳动合同)专业服务人员的名册及健康证明、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持证率2006年达到30%以上,2007年60%以上,2008年含以后100%)复印件;
5.日托照料场所符合用房安全、消防安全、卫生防疫、污水排放等相关证明(没有日托照料服务内容的组织机构不需提供);
6.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服务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2.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申请表(由认定部门统一
提供);
3.服务项目、服务承诺等公示制度; 4.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
区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会同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根据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设置规划,作出认定或不予认定的决定。予以认定的,发给《苏州市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并签署有效期限;不予认定的,应给予书面通知,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六条
区民政部门负责受理社会对所辖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投诉、举报的查处,在每年第一季度按本办法第四条内容组织全面检查,重新签署“认定书”的有效期。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或暂缓认定社会福利性质:
(一)已被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
(二)年固定服务对象(连续时间6个月以上)在10人以下的;
(三)服务项目超出老年人服务对象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不按此要求执行)和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范围的;
(四)未经申请备案擅自增加服务项目且服务人员无职业资格的;
(五)服务项目、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公示制度不按规定上墙公示的;
(六)服务记录造假骗取政府扶持政策的;
(七)年社会投诉、举报侵犯老年人利益在3次以上且调查后情况确实的;
(八)有其他违法事件的。
第七条
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持签署有效期限的《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一)免征营业税和暂免征企业所得税,暂不征收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二)免收城市人防建设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治安联防费,减半收取义务植树费;
(三)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四)安装电话免收一次性接入,使用电话及办理其他有关电信业务执行住宅电话资费标准;
(五)安装有线电视减半收取初装费,月收视维护费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
(六)救护车及生活用车养路费报请市交通部门审核、省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减免征收;
(七)对吸纳持有苏州市《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可申请享受当地社会公益性岗位政策;
(八)享受政府资助,社区卫生服务以外的服务中心暂按固定服务(连续时间6个月以上)每50户老年人家庭5000元/年给
予补贴;服务站暂按每年给予5000元补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暂按固定开设每50户老年家庭病床1万元/年给予补贴;对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补贴。
补贴经费的拨付:在每三月份集中办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领取服务补贴经费的,须提供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认可的服务协议及收费凭证复印件;服务站由区直接划拨;领取ISO质量体系认证奖励经费的,须带上认证证书、相关材料并提供证书复印件。具体由区民政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核拨,同时抄报市民政局备案。每年年终,市财政根据区财政的拨付情况进行结算,市承担30%,区承担70%。
第八条
对本操作办法制定前已经建办并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如要求享受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可按照本操作办法规定的条件向所辖区民政部门申请重新认定社会福利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并办理相关手续。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换发《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认定书》,享受同等扶持政策。
第九条
本实施细则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市发改委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公安局 市卫生局 市劳动和社保局 市水利局 市地税局 市
残
联
苏州燃气集团 苏州供电公司(此页无正文)
苏州市城区养老援助服务操作办法(暂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苏州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切实做好对居家养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援助服务工作,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一条
养老援助服务工作由各区民政部门统一负责,各街道办事处会同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条
实施养老援助服务的对象为苏州市户籍并实际居住在平江、沧浪、金阊区范围内,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
(一)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需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下同)或全护理(需依赖他人护理,下同)的“三无”对象、低保和低保边缘孤寡老人;
(二)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
(三)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重点优抚对象(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四)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归国华侨;
(五)年满80周岁、当地(苏州市范围内)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的老年人。
第三条
实施养老援助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由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劳动部门钟点工规定工资标准与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对援助服务对象按每天1张/1小时的数量发放服务券(服务券由各区民政局统一负责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援助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
对“三无”对象服务券的发放量可根据其服务需求酌情增加。
(二)机构养老援助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进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安排进养老机构养老;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进养老机构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归国华侨和本市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的80周岁以上老人,按所入住的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不含医疗费、伙食费)给予20%减免。
第四条
申请养老援助服务,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本人向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提交书面申请表(表格由街道办事处统一提供),并提供相关的证明复印件。
(二)街道办事处接到申请表后及时会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对申请人进行调查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签署“审核同意”意见并附相关证明复印件报区民政局审批(居家养老援助一式五份,机构养老援助一式四份);对不符合条件的将申请表退回申请人并当面说明理由。审核时间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如遇特殊情况,应予以急事急办。
(三)区民政局在接到街道办事处报批申请表5个工作日内
作出审批意见,并会同街道办事处按照不同的援助方式分别按以下方式操作:
1.申请上门援助服务
(1)区民政局将签署“同意申请”的申请表一份留底,其余四份反馈给街道办事处,分别用于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申请人本人留存。
(2)街道办事处按批准之日起向申请人发放当月的服务券,并向申请人告知服务券的使用办法和定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位置。
(3)申请人与定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服务中心按照服务协议提供服务,服务后按服务时间向申请人收取相应的服务券,定期凭服务协议及复印件、服务券,向所在街道办事处结算服务费用。街道办事处按照与服务中心签订的服务合同结付服务金。
(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协助街道办事处对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跟踪。
2.申请入住养老机构减免金
(1)区民政局将签署“同意申请”的申请表一份留底,其余三份反馈给街道办事处,分别用于街道办事处、申请入住的养老机构、申请人本人留存;
(2)养老机构根据批准接收申请人入住,对申请人按实收费,开具的收费凭证上须注明各收费项目和收费金额,便于街道办事
处审核发放减免金;
(3)街道办事处对持有区民政局签署“同意申请”申请表、入住养老机构协议和付费收据的申请人,按付费收据上可减免的收费项目发放20%的减免金。“三无”对象按标准结算。
第五条
各街道办事处所垫付的养老援助服务经费,凭居家养老服务协议复印件和服务券、养老机构服务协议和收费凭证每半年一次造册汇总,由区民政审核汇总后报区财政拨付,同时抄报市民政局备案。每年年终,市财政根据区财政的拨付情况进行结算,市承担30%,区财政承担70%。
第六条
各区用于养老服务事业所必须的日常管理经费包括聘用必要的人员、印制相关表格开支,由各区统筹安排。
第七条
本操作办法从制订之日起实行,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市 民 政 局
市 财 政 局
主题词:民政 福利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军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印发
共印:一○○份
第五篇:养老机构分析
一、养老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1、中国老龄化情势严峻,养老资金与养老服务机构缺口巨大
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3.5亿。老年人口增速加快,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压力和社会影响已经凸显。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政府建设的福利性养老院难以满足需要,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乏。
据民政部测算,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市场需求是8000多亿,现在仅满足基本需求在1000亿左右,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披露研究结果认为,目前中国养老金缺口则高达1.3万亿。
2、养老观念的转变让异地养老成为当今老年人的重要选择 ?
老年人日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各种原因导致大部分老人成为“空巢家庭”的现实和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转变,更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养老、异地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3、老年消费者具有可观的购买能力,养老产业蓄势待发?
据不完全估算,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亿元,到 2020 年可能会突破1万亿。而老年人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具有较强的购买力。
巨大的现实需求与长期的未来需求和极度缺乏的市场供给之间产生的矛盾,使养老旅游度假区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具投资机会和市场潜力的项目之一。
二、养老旅游政策解读
1、社会化养老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社会养老机构的优惠扶持政策。包括对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加养老项目信贷投入,提供优惠利率,给予贷款贴息等。
2、各地政府也充分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各种养老服务业支撑政策,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的将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目标考核责任内容,出台了优先供地、税费减免、床位补贴、培训支持等措施。
三、养老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分析
我国养老旅游度假区的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主要发展模式。
1、候鸟式养老模式
候鸟式养老是中国发展较早的异地养老模式,主要有海南岛的冬季养老基地和北方滨海地区的夏季避暑养老基地,在成都、武汉等城市周边风景秀丽的地方也有所分布。还出现了连锁发展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置换等模式优化,使老人有机会进行异地旅游、疗养。客户以健康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为主,优点是环境优美、灵活性强,缺点是季节性强、便利性不足。
2、居家式养老模式
以养老和地产结合的居家式养老模式,与其说是养老度假,不如说养老主题地产更为贴切。居家式养老往往以养老住宅、养老别墅等地产大盘的形式出现,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周边居多,但大部分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均只是“养老住宅的提供者”,还没有成为“养老服务的供给者”。
3、疗养型养老模式
疗养型养老度假模式更加关注老年人健康方面的需求,通过与专业医疗机构、康复疗养机构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体检、老年特色疾病的照料看护、病愈的康复疗养等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身体健康欠佳和对健康格外关注的老年人为主。该模式能够提供高收益的附加服务和衍生健康产业链,对
医疗康复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也较高。
4、立体化养老模式
以北京太阳城为代表的大型综合养老度假模式,包括住宅、老年大学、购物中心、酒店、医院、康体娱乐等多种业态,在盈利模式上“居家养老住宅销售+养老地产持有经营+综合性商业租售运营”等多种模式相结合,是一个以养老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模式。该模式综合性强、面向群体广、配套服务完善,但投资规模大、对开发商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要求比较高。
5、农家休闲养老模式
农家休闲养老是一种候鸟型、旅游休闲型相结合的农家寄养式异地养老模式,代表有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老人与农户签订协议,长期寄养在农户家中,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也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服务水平和配套设施有待提高。
五种模式在产品特色、目标群体、盈利模式上有所差异、各有所长。前两种目前较为普遍,竞争较为激烈,后三种则刚刚起步,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四、养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策略建议
根据区位交通、发展环境、场地规模、资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选择适合的养老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做好“四个结合”,即:
1、专业化与综合化的结合专业化是指大到旅游度假区的功能规划与项目设置,小到卫生间、马桶、淋浴、呼唤设施、室内颜色等细节的无障碍设计,无不深入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生活需求和心理感受,为老年人提供身心照料。综合化是指养老旅游度假区可以因地制宜的和乡村旅游、健康旅游、温泉旅游、旅游小镇等有机结合,既能够扩大市场目标群体,开展多元化经营,规避市场风险,又能够让旅游度假的老人能够和年轻人保持接触,保持身心健康。
2、公益性与市场化的结合依托养老旅游度假区较为完善的养老配套,适当开展公益福利性的非营利性养老项目,是企业回报社会、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而将医院、老年大学、休闲娱乐中心、福利性养老院等综合养老设施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独立运营,争取政府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采取“公助民办”的方式,降低开发运营成本。
3、地产销售与多元经营的结合从养老旅游度假区开发实践来看,单一的持有经营模式由于投资大、回收期短、运营成本高,目前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养老度假与地产开发联姻,从而快速的回收资金,为项目的正常运转和持续经营缓解资金压力,是经过实践检验较为成熟的模式。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开发多元化的养老衍生产品,从资本运作、金融创新、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突破,建立综合性的盈利模式。
4、自主经营与合作经营的结合建议开发商在一些医疗、康复等专业性强的领域,应该引入相关专业结构经营;对养护型的社区服务、老年商业与休闲娱乐服务,则可以根据企业能力和战略灵活采取自主经营或与专业的养老机构合作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