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政策分析
政策利好养老产业发展执行细则尚待加强
2014/07/16 14:03 来源:搜狐焦点网 0条评论
(文/伟业研究院赵红娟)
目前,随着“银发经济”在国内逐渐升温,养老产业发展更是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底,包括保利、万科、远洋、绿地、合生、万达、绿城等企业在内,全国已有超过80家开发商先后入水养老地产领域。在此背景下,对于已经涉足或有打算布局养老地产的开发商来说,如何结合养老政策开发出更对口的养老产品,争取更容易获得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是值得考虑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与养老产业相关的政策、深刻理解政策内涵、明确政策支持方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央频繁出台政策支持养老产业
1999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比重为10.33%,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自1999年末开始至今,仅部委及以上中央政府层面出台的相关养老政策就高达10多个,而2011年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是建国以来国家第一次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专项规划范围,对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之高可见一斑。最近两年养老政策出台的密集度更是不断加大、政策举措进一步细化。
回顾并总结历年来颁布的养老相关政策,可以发现,尽管多是纲领、指导性意见,但传递出的信号对地方政府制定可以落地的政策细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内容上看,对于养老产业有重要支持作用的政策条文主要表现在土地供应、税收优惠以及养老补贴等方面。
养老用地专项政策浮出水面
在土地供应政策方面,国务院早在2000年《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及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中对养老供地方面均进行了纲领性规定,但由于过于粗线条,对落地执行指导性不够。
随着对养老产业逐步提上日程,第一部养老用地专项政策终于浮出水面。2014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指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土地,不包括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俱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占用土
地。在土地用途方面,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应确定为医卫慈善用地。在供地方式上,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如果以出让方式供应,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按最高不超过50年。
政策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范围、土地用途、土地出让年限、供地方式等的明确界定,对于地方养老用地供应明确了方向,对开发商拿地进行养老地产开发无疑也是政策利好。
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在养老机构税费优惠政策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专项政策《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号),后国务院发文《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再次对养老机构建设及服务等相关税项方面进行了规定。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养老机构前期建设方面,政策对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仅表现在行政事业型收费减半征收,相对而言支持力度较小。而在养老机构后续服务方面,无论是营业税免征、行政事业型收费适当减免,还是用电、用水、用热、用气支持居民生活类价格在各类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都是统一的,而企业所得税免征只体现在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养老补贴各地虽有标准 民办机构领取困难
在养老床位补贴支持政策方面,民政部早在2012年7月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民发(2012年)129号文件)中规定,对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其投资额、建设规模、床位数、入住率和覆盖社区数、入户服务老人数等因素,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同时,各地方政府在养老床位建设及运营补贴方面也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对补贴标准进行了相关规定。其中,北京对非营利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补贴最高可达到1.6万元,是相对比较高的;天津、上海、江苏、四川等地每张床位建设补贴最高达到1万元;浙江、青海、宁夏等省份也超过了5000元。另外,部分地区采取运营补贴补助形式,即每入住一位老人,给予每月100-500元不等的入住补贴。
然而对于很多民办养老机构来说,这些优惠政策犹如形同虚设。由于缺乏操作层面的执行细则,如申请补贴的材料、发放补贴的周期、补贴发放形式等具体条文规定不足,导致实际能申请到补贴的民办机构寥若星辰。
政策执行难使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政府办福利性养老机构,其结果无疑会提升民办养老机构入住价格,导致竞争力不足甚至资源空置浪费。就北京第一福利院公办养老机构为例,目前可谓是“一床难求”,同时尚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入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市养老床位平均使用率只有60%,有的民营养老院空置率甚至达到90%。
2014年5月甘肃省政府正式下发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享受的床位建设补贴标准。《意见》指出对建成通过验收且依法登记投入运营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根据实有床位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其中用自建房的新增床位每张补贴1万元、租赁用房且租期在5年以上的每张床位补贴4000元,营利性养老机构按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补贴标准的80%予以补贴。
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出台政策并规定了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享受的床位具体补贴标准,尽管政策的落地执行效果还有待考察,但无疑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向前迈步发展是一大推进。
总的来说,国家层面对养老事业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的,但政策落地难是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未来,养老相关优惠政策还需要更加清晰化、体系化,地方政府出台更为具体的执行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篇:养老政策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 35号)与国土资源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国家就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范围、土地用途和年期、供地计划、供地政策等方面分别出台了一系列规定。现将读者关心的养老用地问题一一列出并根据相关政策做出解答。
一问:商业性设施和商品住宅用地是否可纳入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适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化,老年酒店、宾馆、会所、商场、倶乐部等商业性设施和商品性住宅用地纳入其中是不合适的,只有与老年人生活直接相关、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管等服务的房屋和场地设施占用的土地,方可确定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二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怎样登记?出让最高年限是多少年?
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T21010-2007)中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名称,只在一级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下有“医卫慈善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二级类;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规定,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中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关。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规划为公共管理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医卫慈善用地,可布局和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其他用地只能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分摊相应的土地面积。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最高按50年确定。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着用地。
三问:土地供应方式有几种?是如何确定的?
答:依据营利性、非营利性的性质差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分别采取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和划拨方式供地。经养老主管部门认定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营利性养老用地应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地。为降低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本,各地可制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出租或先租后让供应的鼓励政策和租金标准,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地。
四问: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有哪些规定?
答: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对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作了专门规定,要求其在土地供应时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依据规划用途可以划分为不同宗地的,应当先行分割成不同的宗地,再按宗地供应;不能分宗的,应当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社区其他用途土地的面积比例和供应方式。五问: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多大范围内?
答:为防范以养老用地为名变相“圈地”、“囤地”,或改变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规定,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依据规划単独办理供地手续的,其宗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3公频以下;有集中配建医疗、保健、康复等医卫设施的,不得超过5公频。六问:如何防范随意改变用途、分割转让等方式处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行为的发生?
答:为了使土地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防范随意改变用途、分割转让等方式处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行为的发生,《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监管措施,即在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签订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做出以下规定或者约定:(1)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整体转让和转租、不得分割转让和转租;
(2)不得改变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改变用途用于住宅、商业等房地产开发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3)签订出让合同和租赁合同时,应当约定出让或租赁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划拨建设用地要设定抵押权,在核发划拨决定书时,应当约定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设定抵押权,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4)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内建设的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可参照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标准,限定在40平方米以内;
(5)向符合养老申请条件的老年人出租老年公寓、宿舍等居住用房的,出租服务合同应约定服务期限一次最长不能超过5年,期限届满,原承租人有优先承租权。
七问:空闲厂房、学校、社区用房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土地性质怎样确定? 答:为鼓励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从供地方式、地价(租金)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
一是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不改变土地用途,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二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若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
三是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八问:民资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否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答: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也就是说我国土地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这两种土地分别有不同的用途。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使用集体土地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一)兴建非营利性乡(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可以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集体建设用地有四类用途:一是宅基地,二是乡镇企业用地,三是乡(镇)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四是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非营利性乡(镇)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当然属于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范畴,所以,如果兴建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使用的非营利性乡(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当然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依据《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文件,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第九条再次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所有土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一条对包括养老服务设施在内的乡(镇)村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情况,明确了土地的申请、审核、批准主体、程序、权限和条件。
(二)其他兴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需要集体建设用地的,需要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和相应的养老政策支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明确:“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适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第九条再次明确:“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可以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些规定都为下一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指明了方向,但是,要想落到实处,还需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具体政策出台才行,这样才能做到“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2月27日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即在这33个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这一决定的作出为这些地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综上,依照目前的有关规定,养老项目所在地如果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33个试点,则可以在最新政策引导下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来实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的目的,如果不属于此范围,则只能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建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
第三篇:云南省养老服务政策
印发云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云政办发〔2012〕119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7月3日
云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 期间,我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1.社会养老服务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云南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办发〔2010〕85号,以下简称《意见》)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2.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公办养老机构52个,民办养老机构56个,床位14334张;农村敬老院659个,床位30000张。全省养老床位达到44334张。
3.社会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启动了28个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和9个省级爱心护理试点建设项目,开发了老年人求助“一键通”、“一号通” 呼叫服务网络信息平台,设立“54321” 便民咨询和服务热线,为独居、病残、高龄等老人购买以护理为主的“居家养老” 上门服务。
4.敬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教育和敬老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全社会的尊老敬老意识普遍增强。积极开展评选表彰“云岭十大孝星”、征集敬老公益广告、慰问特困老年人和长寿老年人、老年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关爱老人、共建和谐、共享和谐” 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挑战和机遇
虽然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养老机构建设滞后、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薄弱、社会化程度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作机构和人员缺乏等问题,与快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1.老年人口增长加快,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省总人口为4596.64万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50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07%。预计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600万人。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将直接导致社会供养系数上升、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出现。
2.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快速增长,家庭结构逐渐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此外,由于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留守老人剧增;人均寿命不断提高,高龄老人的比例逐步增长,子女赡养老人能力降低,传统的“养儿防老” 模式面临严峻挑战。3.养老服务需求剧增,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医疗护理、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常规需求,向保健休闲、体育锻炼、科学养生、文化娱乐等方面延伸,必将带动老年服务市场的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成为新兴产业。
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老有所养” 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因此,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我省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公共财政更多投向民生领域,以及“十一五” 期间社会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内涵和功能定位
(一)内涵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及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健全服务标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发展过程。
(二)功能定位
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食堂、法律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政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他们配置必要的康复辅具。
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城市,结合社区建设,增加养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倡议、引导多形式的志愿活动及老年人互助服务,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农村,结合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
经济,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一是生活照料。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的要求,配置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入厕、洗澡及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二是康复护理。具备开展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置的设施条件,并配备相应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三是紧急救援。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鼓励在老年养护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老年养护机构还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老有所养” 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社会参与,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强机构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在“十二五” 期间,社会养老服务基本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让全体老年人安享晚年,共享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建设成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为老服务。以关爱老年人生活为导向,着眼于老年人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养老问题,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并在不断加强老年人生活保障的同时,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坚持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依托社区的服务作用、平台作用,保障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养;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优先解决孤老
优抚对象、“三无” 老人、“五保” 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为支撑、政策扶持为导向,动员、鼓励社会各界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租赁承包、参股联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为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统筹全省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年投入、分步实施,重点保障城乡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在规划实施中,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养老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构建覆盖全省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 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床位,70%的城市社区和10%的农村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日间照料中心)。
四、主要建设任务
到2015年末,全省各州(市)、县(市、区)至少有1个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00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数达到70000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争取达到44000张;城市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床位数达到36000张。
(一)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建设
“十二五” 期间,建成1个集生活照料、康复服务、培训和科研等为一体的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在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的基础上改(扩)建1个为老年人、残疾人康复和科研服务的省康复辅具中心。在无城市公办养老机构的州(市)和县(市、区)各新建1个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对其余州(市)及县(市、区)已有的城市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扩建,完善设施功能。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应按照不低于总床位数20%的比例设置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床位。
1.以2010年末各州(市)人口总数为基数,每个州(市)建设1个州(市)级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分类如下:
——100万人口以下的州(市),建设床位200张以上;
——100万至300万(不含300万)人口的州(市),建设床位400张以上;
——300万人口以上的州(市),建设床位500张以上。
2.按照《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规定的最低100张床位的建设规模,以2010年末各县(市、区)人口总数为基数,县级城市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分类如下:
——2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区),建设床位150张;
——20万至50万(不含50万)人口的县(市、区),建设床位200张;
——50万至80万(不含80万)人口的县(市、区),建设床位250张;
——80万至100万(不含100万)人口的县(市、区),建设床位350张; ——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建设床位500张。
(二)农村敬老院建设
省民政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要按照已明确的全省农村敬老院建设规划,继续抓好农村敬老院建设,完成规划内剩余435所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任务,确保全省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发挥好敬老院为农村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站点,向分散供养的“五保” 老人、留守老人及其他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农村敬老院应按照不低于总床位数10%的比例设置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床位。
(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支持有需求并有条件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扶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完善和开发服务项目内容,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按国家建设标准确定,床位数按城市和农村分别不少于20张、10张来设置。依托社区内拥有的“一站四室”、“星光之家”、“卫生服务中心”、文娱活动场所和兴建社区老年人日托站等服务设施,为居家和短期无人照料的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教育学习、代购代办、日托、短期寄养等服务。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
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有效利用医院、疗养院、厂矿等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场所、设施设备兴办养老机构。鼓励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以创业促就业。健全吸引外资和境内外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在我省兴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兴办老年人爱心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老年人护理、临终关怀服务。街道和社区要兴办养老机构,就近收住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积极扶持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老年人协会发展,打造养老服务社会化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各类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护理的养老机构。以经济、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发开放型、多功能创新型的老年人颐养新村。
(五)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按照建设“数字云南” 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建立健全省、州(市)、县(市、区)3级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数据库管理,及时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需求和资源供应信息。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增设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等便捷有效的服务需求信息沟通渠道,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覆盖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网络。
(六)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各类服务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公办养老机构应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理顺运行机制,建立责任制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有条件或新建的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各类专业化机构负责运营。负责运营的机构应坚持公益性质,通过服务收费、慈善捐赠、政府补贴等渠道筹集运营费用。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兴办养老机构的扶持,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给予相应建设补助或运营补贴,支持其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服务设施,开展社会养老服务。推动社会专业机构以输出管理团队、开展服务指导等方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引导养老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方向发展。鼓励社会兴办养老机构收养政府供养对象,共享资源、共担责任。
(七)资金筹措
1.筹措方式。“十二五” 期间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通过争取中央支持,省、州(市)、县(市、区)财政专项安排,民政部门福利彩票公益金补助,发展改革部门补助,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
2.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资金承担比例。对中央和省批准实施的公办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州(市)、县(市、区)分级承担。对省批准实施的项目,按照四类地区由省、州(市)、县(市、区)按照比例承担配套资金,具体是:一类地区(昆明、玉溪)分别按照投资总额4∶4∶2的比例承担;二类地区(曲靖、楚雄、红河、大理)分别按照投资总额5∶3∶2的比例承担;三类地区(保山、丽江、昭通、普洱、临沧、文山、西双版纳、德宏)分别按照投资总额6∶3∶1的比例承担;四类地区(迪庆、怒江)分别按照投资总额7∶2∶1的比例承担。今后,省、州(市)、县(市、区)资金配套比例,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作适当调整。
3.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给予补助。民办城市养老机构运营补助和民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在争取中央支持的基础上,省按各地发展目标予以一定的综合财力补助,由州(市)、县(市、区)落实配套资金并统筹实施。建设补助资金由省、州(市)、县(市、区)按照6∶3∶1的比例
承担。民办城市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每张一次性补助1500—2500元,建成后投入使用的,每张床位每年补助600元运营经费。民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属城市的,新建项目每个一次性补助建设资金30万元,租赁项目每个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属农村的,新建项目每个一次性补助建设资金15万元,租赁项目每个一次性补助资金5万元。民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投入使用的,每个每年补助24000元运营经费。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级政府要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统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有序推进。建立健全由民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沟通。民政部门要加强和规范机构养老行业管理,并通过有关老年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评估、评审制度,对养老机构财政资金落实使用、养老机构和服务组织的服务技能和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健全政府补助的低收入、高龄、重度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入院评审制度,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养老机构的设施条件、项目种类和服务标准,通过成本核算,确定收费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编制城乡建设规划,尤其是在新区建设、旧区改造中要把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纳入规划一并实施。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并制定工作计划逐年实施。
(二)政策保障
由民政、老龄等部门制定出台《云南省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管理规定》、《云南省养老机构管理规定》、《云南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道德规范、岗位技术标准、技术职称评定标准、技术工资标准规定》、《云南省养老服务事业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评选表彰办法》等规章,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民政部门要参照医疗事故处理规定,制定养老机构内发生入院老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处理办法。涉及保障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用地、落实养老机构税费优惠政策等问题,按照《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08〕4号)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收费问题,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老龄委办公室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158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资金投入保障
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资金筹措机制。省级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在规划期内,省财政厅安排省本级财政资金不少于5亿元,省民政厅安排省本级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不少于5亿元,省发展改革委安排既定省预算切块资金不少于0.8亿元,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补助。各级要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对各级承担的建设、运营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在各级财政预算中的比重。养老机构和低保、特困、高龄老年人政策性补贴问题,按照《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云政发〔2012〕57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金融支持保障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凡符合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个人兴办或合伙兴办养老机构,可按照每人不超过5万元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妇女个人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可按照每人不超过8万元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于符合条件的妇女合伙兴办经营性养老机构的,经办银行可将人均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10万元。兴办养老机构并招用失业人员就业的,可按照招用人数每人5万元以内,申请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上述小额担保贷款的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期限不超过1年,延期、逾期不贴息)。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按照有关程序申报批准,财政部门给予贴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提供按揭贷款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购置养老服务经营用房兴办养老机构。
(五)人才保障
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在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设立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心理咨询、生活护理、卫生保健等专业,开展知识讲座、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养老服务事业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养老服务业从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称评定,进一步健全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地位,稳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保证服务质量,力争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养老机构管护人员按照社会福利机构的规定配置,农村敬老院管护人员数与实际入住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10;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比例不得低于1∶3;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至少要有1名专职管理人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不得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省民政厅、教育厅和团省委、省妇联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青少年志愿者和社工队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和社工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
求。
(六)监督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加强建设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建立完善项目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云南省养老服务质量监督评审规定》及实施细则,并负责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保证养老机构和中介机构提供公平、及时、优质的服务。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监察、审计部门对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有关老年行业协会要建立健全信息查询、服务投诉等机制,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省民政厅要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进行中后期评估验收,定期邀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视察。鼓励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篇:养老、医疗保险政策
一、养老保险政策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涡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业经县2011年10月19日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涡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保障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建设目标,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9】13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1】77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坚持养老保险待遇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政府主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
第三条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县政府负责组织与管理,以本县适龄农村居民和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为参保对象,以保障城乡居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为目的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章
参保范围和资金筹集
第四条
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均可以参加涡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一)具有本县户籍;
(二)年满16周岁;
(三)非在校学生;
(四)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或不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
第五条
涡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构成,其中农村户籍参保人员包含有集体补助。
(一)个人缴费。参保人员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暂定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十个档次,由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按年缴费。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适时调整档次和缴费标准。
第十九条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办法,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后实施。
第七章
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具体经办机构,负责个人账户的管理及养老保险待遇核发工作。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局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是乡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经办机构,负责本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发动、参保登记等具体业务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
配齐村(社区)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协管员,村(社区)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协管员负责本村(社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参保等具体工作。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实绩,对村(社区)协管员给予补助,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要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管好资金,落实工作经费;公安、计生部门应协调合作,提供农业户籍人员的相关资料,协助进行核查比对工作;民政、农业、国土资源、扶贫开发、计生、残联等部门应协同掌握农村相关群体的收入状况和其他保障待遇情况,配合做好政策衔接工作;宣传部门要制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宣传方案并抓好落实;县发改委、统计、审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规划、数据采集和审计监督工作;编制部门要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支持,充实工作力量。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以伪造有关证件或者其它手段多领、冒领养老待遇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追回多领、冒领的养老保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管理权限,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如与以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二、医疗保险政策
淮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2008年08月25日 15时45分
535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医疗保险”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淮府[2008]49号
凤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淮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八月六日
淮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需求,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皖政[2007]85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实施,实行个人缴费、政府补助与社会捐助相结合,以提供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治疗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条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二)坚持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
(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互助共济、大病统筹的原则;
(四)坚持个人自愿缴费、政府补助、多方筹资的原则;
(五)坚持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六)坚持简化程序、优质服务、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四条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联席会议制度。市劳动保障部门主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和经办管理;市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管理和财政补助资金的筹集、拨付工作;市地税部门负责参保费用的征收;市审计部门负责对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市卫生部门负责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市教育部门负责在校学生参保登记;市民政部门负责低保人员的身份认定、做好特困人群社会医疗救助的衔接工作;市残联负责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的身份认定工作;市公安部门负责参保人员的户籍认定;淮南矿业集团协助各区做好已享受企业内部医疗待遇的职工家属参保工作;市发改委、人事、监察、物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协助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居民身份认定、登记等工作。
第二章 参保范围和统筹层次
第五条 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城镇居民都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政策,另行规定)。
第六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市、县为统筹单位,市辖区纳入市本级统筹。凤台县自行统筹、单独运作。
第三章 基金筹集和缴费标准
第七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构成:
(一)参保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费;
(二)各级政府的补助资金;
(三)社会捐助的资金;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利息;
(五)依法纳入的其他资金。
第八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助标准:
(一)个人缴费标准:
1.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城镇居民每人每年40元;
2.18周岁以上城镇居民每人每年100元。
(二)参保人员中凡属城镇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其个人缴费标准:
1.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城镇居民每人每年20元;
2.18周岁以上城镇居民每人每年50元;
3.城镇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免缴费。
个人减免部分由市财政承担。
(三)财政补助标准:
按实际参保人数,每人每年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30元,市级财政20元,区级财政10元,合计100元。
第九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和市(区)财政补助标准需调整时,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第四章 参保登记和费用缴纳
第十条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城镇居民每年8月1日至10月7日为集中办理参保登记期限。凡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持户口本、身份证、失业证、当月享受低保的有效证件、重度残疾证及丧失劳动能力证明等相关材料,在此期限内到户籍所在的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劳动保障工作站将本辖区内参保人员的相关资料按时报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
(二)各类学校在校生(包括幼儿园幼儿,中、小学校学生,职业高中、中专学生,技校学生),每年9月份由教育等相关部门组织整体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三)淮南矿业集团已享受企业内部医疗待遇的职工家属,由其社保中心协助各区做好所属单位整体参保工作。
第十一条 各区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学校将参保人员名册等相关资料于10月10日前报 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中心。
第十二条 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中心对报送的参保人员名册等相关资料认真核对无误后,将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应缴费记录并及时将参保信息送达市地税部门。
第十三条 市财政补助资金和应由市财政承担的减免对象个人参保费用,由市财政部门于每年的11月30日前集中划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四条 城镇居民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地税部门在参保登记时负责同步征收。
第五章 就医管理
第十五条 城镇居民参保人员就医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相一致。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住院、规定病种门诊治疗的,持本人社会保障卡、门诊规定病种医疗证到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第十七条 因病情需要转外地医疗机构治疗的,经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办理转院手续,报市医保中心备案。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长期居住外地一年以上的,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异地安置手续,在本人选定的一所当地医保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九条 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要严格执行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和医疗保险政策的各项规定,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第二十条 门诊规定病种的范围为: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病。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患第二十条门诊规定病种的,可由本人或监护人填写《淮南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规定病种医疗申请表》,符合《淮南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就医管理的大病、特殊疾病鉴定标准》的,由市劳动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发《淮南市城镇居民门诊规定病种医疗证》,到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员住院、规定病种门诊治疗时,执行《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和省劳动保障厅增加的《儿童用药》目录。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员因违法犯罪、斗殴、酗酒、自残、自杀,交通事故、医疗事故,赴港、澳、台及出国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第六章 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住院治疗,在每个参保内(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相一致),应自付一定数额起付标准费用。首次起付标准为:一级医院200元,二级医院300元,三级医院400元。第二次住院起每次递减50元。
超出起付标准以上符合报销范围的医疗费,按一、二、三级医院,基金分别按70%、65%、60%的比例支付。
第二十五条 在中医定点医疗机构治疗,使用中药(含有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和中医治疗项目、中医药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按同级医疗机构的标准提高10%。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员住院、规定病种门诊治疗原则上使用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因病情需要使用乙类药品个人先自付10%,基金再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比例支付。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员患有门诊规定病种在门诊治疗的,一个参保内视为一次住院。先自付400元起付标准费用,每个病种在规定数额内,个人自付40%,基金支付60%。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员在三级医院或二级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且超过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其统筹资金实际支付比例低于医疗总费用30%的,按30%予以结算。
第二十九条 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基金年结算最高限额:18周岁以下的城镇居民每年为10万元,18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每年为5万元。
第三十条 建立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缴费的激励机制: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缴费每满三年其住院的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提高二个百分点,累加计算最高不超过十个百分点。
第三十一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缴纳,每年从12月1日起享受其待遇。参保人员停保后又重新续保的视为首次参保,优惠待遇累计年限以新参保计算。
第三十二条 为解决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城镇居民和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产生的门、急诊医疗费用负担,建立18周岁以下城镇居民和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作为总投保人,为我市18周岁以下城镇居民和在校学生集体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参保人员超出城镇居民最高限额以上的及个人负担数额较大的医疗费用,符合特困人群社会医疗救助条件的,可向民政部门申请特困人群社会医疗救助。
第七章 费用结算
第三十四条 参保人员在本市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结算程序,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简化办理。
第五篇:养老服务政策 2013-2015
【2015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129号 2015年1月19日)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2015年2月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129号,2015年1月19日)
教育部办公厅 民政部办公厅国家计生卫生委办公厅《关于遴选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的通知》(2015年1月13日)
【2014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服务出口等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118号,2014年12月30日)
商务部 民政部《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华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公告(2014年第81号,2014年11月24日)
商务部《关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急商服贸函〔2014〕899号,2014年11月14日)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77号,2014年11月1日)
民政部 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4〕325 号,2014 年10 月30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2014年9月12日)
财政部等部委《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财社发〔2014〕105号,2014年8月26日)民政部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4〕24号,2014年7月30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关于加强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建标〔2014〕100号,2014年7月8日)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民办函〔2014〕222 号,2014 年6 月20 日)
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4〕53号,2014年6月17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关于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358号,2014年6月16日)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4〕5号,2014年6月10日)
民政部等部委《关于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民发〔2014〕116号,2014年5月28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的通知(2014年4月17日)
民政部 中国保监会 全国老龄办《关于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民发〔2014〕47号,2014年2月28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2014年2月21日)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建标〔2014〕23号,2014年1月28日)
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4〕17号,2014年1月26日)
【2013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快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3〕54号,2013年12月30日)
民政部办公厅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3〕23号,2013年12月27日)民政部《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3〕369号,2013年12月13日)
民政部《关于建立养老服务协作与对口支援机制的意见》(民发〔2013〕207号,2013年12月13日)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2013年9月28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2013年9月6日)
民政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27号,2013年7月30日)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3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函〔2013〕236号,2013年7月19日)《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49号,2013年6月28日)《养老机构设立可办法》(民政部令第48号,2013年6月28日)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3〕56号,2013年4月28日)
商务部 民政部《关于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残疾人机构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商资函〔2013〕67号,2013年2月17日)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并明确“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意见”。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以下科易网对近期出台的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进行了汇编。
福建省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意见》提出,到2020年,福建省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村;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比例达到30%以上;每个市、县有1所以上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
《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福建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强化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加快实现医养结合、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为此,《意见》从优先提供养老用地、分类给予税费优惠、加大公共财政补贴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
新疆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统筹规划、土地供应、社区设施网络、农村养老、医养结合、市场培育、财政投入、队伍建设、补贴政策、社会力量投融资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加快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新疆要基本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城乡统筹、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文化教育、家庭服务、旅游休闲、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80%以上的城市居家生活老年人得到养老服务的全面支持,8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区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以上,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
《实施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统筹规划养老服务发展,发展基本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支持发展养老产业。为此,《实施意见》从加大养老服务业投融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培育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
江苏省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
4月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0年,江苏省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城乡所有老年人。符合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城乡社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省到乡镇(街道)四级互联互通,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
为了实现确定的发展目标,《意见》提出了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三大具体工作任务,并从编制养老服务业规划、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加强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等6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导性强、具体可行的保障措施。为了鼓励护理型床位建设,江苏省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鼓励护理型床位建设的政策措施,统一公办和其他所有制性质、以护理型床位为主的养老机构补助标准,从2014年起,对符合条件的以自建产权用房举办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以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
上海出台政策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措施,对进一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了系统设计和全面规划。
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提出全面建成老年友好城市和建设老年宜居社区,进一步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五个方面,提升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宜居程度。围绕“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推动养老服务格局继续深化、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养老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为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土地、税费、财政、融资等政策体系。在土地政策方面,进一步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用地政策;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对经营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新增供应,鼓励利用存量自有土地或集体建设用地;对符合土地协议出让规定的,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供地;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养老用地,降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在税费政策方面,落实好国家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并根据本市实际情况还规定:养老机构使用有线电视,按本市有关规定享受付费优惠。在财政补贴政策方面,完善政府购买为老服务目录和办法等制度,积极探索和推进基本养老服务补需方的财政补贴政策和机制。在拓展融资渠道方面,探索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鼓励发展各类养老服务业保险产品。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通知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近日,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渠道。
通知要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坚持深化改革、地方为主、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原则,着力解决养老服务市场体系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破除阻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和政策障碍,使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通知指出,要通过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促进试点地区率先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创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出台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服务机构和产业集群,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