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少年派漂流记》
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
九(10)李康
印度少年派的故事曲折感人。他们的家庭算是比较和睦的,一共四口人,派,爸爸,妈妈,还有他的哥哥拉维,他们拥有一个动物园。他们带着动物园到了外地谋生,可暴风雨无情地掀翻了船。派失去了家人,他和唯一存活下来的老虎理查德·帕克一起生活了很久。终于,他们结束了漂流生活,来到了一个小岛上,有一天,派终于获救了,老虎却悄然离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我颇有感受。影片开始,用了一段神秘的印度音乐,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下生机勃勃,从而告诉了我们主人公派家里拥有了一个动物园。第一次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大海上波涛汹涌,船剧烈地晃动着,派在船上摇摇晃晃,差点翻下船去。暴风雨无情地将海水涌进船舱,派惊慌失色,急忙跑进船舱,可已经晚了,海水溢满了整个船舱,派神经错乱、疯狂地叫着自己的家人,他被拉近了救生艇,最后还声嘶力竭地喊:“阿爸,阿妈,拉维„„”船沉了,派的心也碎了,暴风雨夺走了他家人的生命,既然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就好好的活下去!就这样,派和老虎理查德·帕克,开始了一段海上的长途漂流。那一夜,万籁俱寂,天空上繁星点点,月光柔情似水,海上的浪不是很大,理查德·帕克正仰望夜空,思索着什么,背影有些孤独。派顺着理查德·帕克的目光望去,他不禁浮想联翩:他似乎看见了水底空灵、神奇的景色,看见了他的妈妈,看见了沉了的船„„看到这里,我的心突然震了一下,真切地感受到了心痛,也无不佩服导演的编排与拍摄师技术的“鬼斧神工”,能够表达的如此淋漓尽致„„
“理查德·帕克,去吧,这才是你该去的地方„„“这句话无时无刻都会回响在我的耳边。老虎和派来到了一个小岛上,派已经精疲力竭,瘫倒在沙子上,那个小岛上全部是茂密的树,老虎毫不犹豫地转过身子面对着森林,背对着派,回头看了一眼,便敏捷地钻入了森林,再没有回头看一眼,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派原以为老虎还会看看他,可是它没有,派想,也许真的像阿爸说的那样,即使你和老虎相处
得再融洽,无论你们再怎样亲密无间,老虎也是个无情的东西,它永远也不会把你当做朋友看。派在最后虚弱地说了一句,便劳累地把头放在了沙子上,闭上了沉重的眼皮。不久后派就被救走了,但是他还流着泪,虽然老虎对他没有感情,但是他已经完完全全爱上了老虎。我的心也像老虎的离去一样,空了„„
看了这部影片,我百感交集,人和老虎在一起能如此和平地生活在一起,让人匪夷所思,但是他们真真切切的一起漂流着
第二篇:少年派奇幻漂流记观后感
少年派奇幻漂流记观后感
昨天,我在凤凰汇观看了3D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记》,这是李安导演的新作,应属于科幻片。是根据全球畅销作家扬马泰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讲了动物园长的儿子派与家人被迫离开印度,带上动物乘上轮船去加拿大的太平洋之旅的故事。在途中轮船遇上了一场可怕的风暴,船上的人包括派的父母、哥哥都被无情的大海吞噬了,派侥幸逃脱,乘上了一艘救生船,同他一起逃出的还有一匹斑马、一只猩猩、一只鬣狗和一只老虎。试想动物被锁在笼子中,谁还顾得上去放它们出来?后来,别的动物都被老虎吃了。派靠着他和家人、女友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和对生活的憧憬顽强地拼搏,同凶猛的孟加拉老虎相依为命。有些类似于鲁滨逊漂流记,但不同的是鲁滨逊在岛上过得不错,派却一直惊心动魄。
为了活命,派开始钓鱼给老虎吃,并想方设法训练它。可老虎毕竟是野兽,哪能那么容易被驯服?一次,他们遭遇了飞鱼群,派手忙脚乱,头、身、脚上全是鱼鳞,老虎却手舞足蹈,起劲地抓着鱼。老虎和他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派和老虎开始和平相处了。
这艘坚强的小船就这样经历无数风雨,飘泊到了一座小岛上。到处是活泼的狐獴,生活似乎又充满了希望。晚上,派睡在树上,老虎却意外地跑回了船上。后来,派明白了,晚上,这儿会有许多水母散发出淡蓝的光芒,像美丽的星空,但湖水又会产生一种让所有动物丧命的强酸,变成毒潭。于是,派决定尽快离开可怕的食人小岛,继续寻找大陆。
求援无望的他,又经历着烈日、风暴的煎熬,奄奄一息地爬上墨西哥海滩。而骨瘦如柴老虎理也不理采精疲力尽的派,头也不回独自走进了丛林。老虎似乎不懂“恩情”,动物终究是动物嘛。
人的一生犹如在大海中漂泊,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你去与猛兽般的人去搏斗,与恶劣的环境去拼搏,不能只是幻想,要创造条件,寻找与环境相对应的策略,也就是求生法则。
按影片中第二个假设,如果同船的不是动物改为互不相识的人,结局会怎样呢?人类的自私、嫉妒、杀戮会暴露无遗?甚至还不如与动物相处吗?还是会相互帮助共同活下去?或是只有一人存在时才有可能活下来?这些都让人值得去思考。
第三篇:少年派奇幻漂流记的品牌课
少年派奇幻漂流记的品牌课
日期:2013-05-04 08:00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荣振环
少年派奇幻漂流记
最近观摩了李安的热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不可否认,这是我在2012年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难怪豆瓣网评分9.1分,群众的眼镜一向是雪亮的。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不仅仅在于3G画面本身,更在于背后的哲理与含义,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观影感受。
观影当天,我听见很多带着孩子的父母观影后,告诉孩子要如主人公一样勇敢和坚强,还有家长跟孩子说,“我告诉你学习游泳的重要性了吧”;有对情人看后的第一感觉,太美了,一定要去印度瞧瞧;某IT男说,李安的画面处理太牛X了;一群美眉们刚刚结束完他们那令人愉悦的忧伤,扬起泪痕尚存的脸:“故事太精彩了”;某分析型眼镜哥: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某励志男,“只要坚持,人定胜天”……
每个人有不同的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部电影的核心内涵:“你选择了你的记忆、信仰和生活”。
每个人因为背景不同、视角迥异,映射到大脑产生最终感觉也自然不一样。
对于本部电影,我更倾向于从品牌的角度来思考,其实,从某种程度,这部电影就是一堂生动的品牌课。
首先,品牌从名字开始。
任何一个品牌都要先拥有一个名字,然后才会逐渐衍变成品牌。
少年派(Pi)也是一样。他的名字Pi是“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的简称。据说是以一座叫“莫利托”的游泳池的名字命名,而“派西尼”在法语中干脆就是游泳池的意思。由于“派西尼”的发音很像英语中的“小便”,Pi经常被同学取笑,甚感苦恼。
但Pi不愿意接受品牌核心价值=“小便”这个事实,他要赋予“Pi”这个品牌新的内涵。我们都知道,品牌是一种心智印象,一旦印象形成,要想扭转公众的认知是很难的。此时,一定需要三个关键动作:
1、赋予新的内涵;
2、持续多触点频繁传播;
3、通过关键性事件打破原有认知,产生新的认知心锚。
那么,看看Pi是如何做的。
第一步,赋予新的内涵。Pi自作主张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圆周率π,也就是Pi。
第二步,持续多触点频繁传播。Pi利用新开学的机会,不断在不同课上,重复介绍自己,语言课、地理课、数学课上,利用重复扭转公众对他的认知。
第三部,通过关键性事件打破原有认知,产生新的认知心锚:当然这种重复传播就如同广告,大家可以很熟悉,但不一定能够接受,大家还是倾向于接受已有的认知。于是Pi需要打破原有认知,建立心锚。
众所周知,π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数,它没有规律,无穷无尽,以无限的无规则形式计量着完美的形状“圆”,衍生出理性之外的无限想象力空间。
为了让别人认可这个π,少年Pi把圆周率后面N多位生生背下来,然后一数不差的写到全校轰动。从此Pi扯掉了“小便”这个头衔,他真正等于牛b哄哄的π,变成了圆周率少年。Pi顺利完成了品牌内涵的重新塑造,并一炮打响了个人品牌。
其次,品牌一定事关传播。
传播就一定离不开品牌故事。我们看历史上生命力最为强劲的文化也好、人物也罢,都有着易于传播、广为流传的故事。因为故事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经人口耳相传,代代相传,扩散力强劲而且传播力持久。
老年Pi最后剩下就是一个精彩的传奇故事。这也是电影中那位作家慕名前来探究素材的原因。因为故事太过精彩,老年Pi娓娓道来,足以感染、震撼每一个人。
故事中提到,少年派的父亲拥有一家动物园,当他们决定从印度迁往加拿大定居,货船在海上遇险,派的全家人死于海难,只有派和一匹斑马、一头鬣狗、一只猩猩和一头孟加拉虎活在了救生艇上。鬣狗咬死了斑马,吃掉了猩猩,孟加拉虎又杀死了鬣狗。船上只剩下派和老虎,他们共同度过了孤独的漂泊日子。派驯服了猛虎,经历了食人岛、目睹了大王乌贼食鲸,这些亦真亦假的冒险故事瑰丽玄幻,天马行空,令人心驰神往。
这个故事奇幻到难以置信。事实上,正如老年Pi提到,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个故事。但这并没有影响这个传奇故事的流传。因为这个故事事关“一人一虎海上漂流”,而且还是在海上漂流227天,光看这个标题就足以吊起人们的好奇心。
当然,影片最后,老年Pi还讲述了第二个故事(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游轮遇险后,最初留在救生艇的除了派还有其他人:吃肉汁饭的佛教男、不尊重信仰的厨子、虔诚包容的PI妈,与第一个故事中的斑马、鬣狗和猩猩一一对应。当然,与Pi对应的就是那只老虎。他们登船后的遭遇,与之前所经历的充满阳光和信念的海上历险故事截然不同,突然呈现出来地狱一般可怖可悲的景象。经历了一场人吃人、人杀人凶残画面,素食主义者Pi本身也被激发出了老虎的兽性,手刃杀母仇人,食人肉渡过海上漂流劫难。
第二个故事太过残忍,太过血腥,很多人选择不相信,包括Pi本人。
尽管这个故事也许就是事实,也许就是真相。
因为原著和电影中,与派一起在海上流浪的孟加拉虎名叫“理查德·帕克”,这个听着极其普通的名字却是历史上真实吃人船难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四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三名机组人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饥饿和绝望战胜了理性,三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
所以,真相是什么,无须解释,已经很清楚。
但是,在品牌的世界,认知大于事实。正如老年Pi在最后问作家,“你喜欢哪一个故事。”作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个,老年Pi用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结束,“你选择了跟随上帝”。Pi选择了自己的记忆,自己的信仰和自己的生活。他没有因自己的疏忽,忘记关船舱门导致家人和整船旅客遇难而痛不欲生;也没有因经历过一段令人胆寒的恐怖历险而留下阴影;他选择了一个阳光、勇气、正能量的故事,并把这个奇幻故事讲述给他人,成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画面。
相信,这个Pi的奇幻历险还会持续传播,影响更多人。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是选择性记忆,眼睛只会接受心愿意理解的事情。我们更多人也如Pi、原著作者和导演李安一样,相信了这个故事,并传播这个故事,Pi已从圆周率少年化身为神奇派少年。
这是什么?这就是品牌的传奇。
第四篇: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否与爱情有关
爱情最美的样子,是在一个很有情调的地方,对Ta许下一生的承诺,然后成为一辈子的记忆。有不少朋友选择在电影里对Ta许下承诺,这让我始终坚信,电影与爱情有关、生活与电影有关。
近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叫好更叫座。这是一场奇幻的关于漂流的电影,一人一虎在茫茫太平洋上,在一叶孤舟中,既互相对峙又彼此依存。3D镜头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绚丽图景:满天星斗的夜空下,鲸鱼从荧光闪闪的海面一跃而起;还有那白天令人流连忘返、晚上却吞噬生命的食人岛。观影后很多观众发问,这些梦幻般唯美场景都是电脑合成的吗?
其实不然,电影中的墨西哥海湾就是台湾省的垦丁白沙湾。导演李安在台北动物园拍摄犀牛、黑熊;在台中水湳机场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全自动波浪装置水槽,制造海难和惊涛骇浪;在垦丁白沙湾拍摄理查德帕克步入丛林离开了派的镜头……
辽阔的大海,惊险的旅程,让我们不仅想象,这奇异的旅程是否有爱情有关。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在一眼无迹的大海上漂流,没有方向没有目的。能伴我们一生的,也许就是身边的他(她)。偶尔也会想,他或者是她是否是一直老虎,彼此即对立又合作,又来抚摸旅途的寂寞,寻求心灵的安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优美的海景让人浮想联翩,不紧感叹李安导演的出色才华,诚然如些。应该看到电影背后的人文气息,这是一场没有种族分别的人文讨论,讨论的对象是我们生活的自然,讨论的是我们与世界的相处。就像我们爱生活,爱电影,喜欢谈论爱情,喜欢与朋友相处。
一部出色的电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新的圈子,明天,我们应该携手与朋友出去旅行,与恋人谈谈生活。
那么彼此的冷漠应该谈然了吧,彼此的对立也我们将来的生活写下更难忘的回忆。期待着好莱屋的颁奖时刻,始终坚信一部优秀的电影会得到公平对待,这些无关种族,肤色,文化。仅仅有关的是你与我的感受,生命与爱情的传递。相信生活会更美好,无论梦境与现实。
让我们像少年派一样去漂流放飞我们的思想,放飞我们的梦想。
当他们到达彼岸的时候,幸福也会随之而来。这是一个有爱情的话题,也有关幸福的话题。
第五篇:少年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真、善、美的真情演绎
看完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禁感慨,整部影片是梦幻与现实的交融,饱含人生哲理,充满着宗教哲学的蕴味,将悦神悦志的审美价值取向发挥到极致。本文从作品的审美价值追求出发,探究其道德导向的社会功用和艺术魅力。
被人们公认为审美精品的作品,究其根由,全在一个“情”字。情感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是立足于此,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现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影片以回忆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主人公派自幼在动物园长大,他热爱自然,喜欢动物。幼小的派真诚善良,天真的以为可以和老虎为伴,当他亲眼看见老虎吞食小羊,他才明白,父亲是对的,从老虎眼中看到的只有自己。在学校里他努力证明自己,坚持信念,积极正向地生活着。从小信奉各种宗教的他,对信仰、对人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懵懂天真的少年渐渐长大,总要走出美好的童年去体验百味人生。人生路漫漫,经历了不平凡,派才能成长。经受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够历久弥新。派的父母决定举家搬迁,移民加拿大,动物也一同带走,乘轮船,去海外寻找新的生活。这时的派刚刚邂逅阿婻蒂不久,这个独有灵性的女孩儿点亮了他的心房。派还在体验初恋的甜美,就体味到人生第一次诀别的苦痛。这次远途成为了派人生的转折点。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行驶着,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造成了这次沉船海难。派是幸存的佼佼者。派跳上救生艇,同他一起的还有一匹斑马,一条鬣狗,一个猩猩和一只老虎。就这样,派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的征程。
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从“历史理性”中求“真”的。诚然真的并非都是善的和美的,然而善的和美的却一定是真的,没有“真”,“善”和“美”就失去了根据和依凭。随之而来的是一段真实而残忍的画面:适者生存,几个动物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鬣狗咬死了斑马,又残杀了猩猩,然后老虎厮杀了鬣狗。经过这般凶狠的互相残杀,最后只剩下派与老虎。派是一个虔诚的信徒,面对赤裸裸的兽性,他显得手足无措、弱小无助。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给受众以强烈的艺术感动,能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诉诸审美大众的兴趣、趣味和激情,是因为影视作品并非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机械描摹,而是深深渗透着导演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当导演把他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真善美诗意地摄取到影视作品中时,就会激起观众肯定的情感评价,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当导演把生活中的假恶丑揭露在作品中,并给予批判性或否定性的情感评价时,则会相应地引起观众对丑恶事物的厌恶、憎恨、愤怒等情感态度,并由此唤起对真善美的渴望和憧憬。而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总会以自己的前理解,从作品中寻找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取向,以期寻找心灵的相通之处,产生共鸣。
一段奇幻旅程由此开始。未知、孤独、恐惧、绝望伴随着派,他甚至怨恨上帝夺走了他的一切。抱着活下去的心态,派学着面对现实,尝试着与老虎共处一船。面对幼年的孟加拉虎帕克,派从开始的惊慌失措,到企图与帕克势不两立,最后竟做到了和它共生死。是帕克让他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与它斗争,他才会有活下去的希望。他也不断与上帝对话,坚持上帝爱世人的信念,他的内心经过激烈的挣扎,最后不得杀生来维持生命。他接受了上帝的恩赐,感谢上帝化作一条鱼拯救了他。他一直在证实自己的猜疑,也一步步坚定自己的信仰。派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他慢慢找到心中的上帝。其实上帝就是派心中坚定又慈悲的自己。
在茫茫大海上数日无尽的漂泊,他再一次绝望,抱着奄奄一息的老虎坐在船头大哭。绝处逢生,奇迹再次降临,一座美丽的食人岛出现在派的面前。他们在岛上补充了体力,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岛上的美景让派有了留下来的念头。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朵含苞的花朵中有一颗人的牙齿,他又一次警醒,这只是一个桃花源,他要回到文明的人类社会。囤积了食物,他同帕克再次踏上漂泊的旅途。派离开岛的时候说,上帝在他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还是关注他的,上帝给了他这个启示。上帝时刻都在,在人的心即将迷失方向时,他会化身你所触及之物,无意或刻意为之,为你指明方向,而后为生活添加向上的动力。
船终于靠岸,派获得了重生,老虎头也不回地跑向丛林。这看似近乎完美的结局还在继续。日本公司对此次海难负责的保险调查员前来调查真相。派迫于无奈,讲述了第二个故事。对应的,鬣狗是厨子,斑马是水手,猩猩是派的妈妈,老虎就是派。四个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变成了四个人之间的相互搏斗。厨子杀了水手和派的妈妈,派潜藏于内心的兽性做出应激反应,杀死了厨子。
显然这样的真相难以让人接受,但这正是这部作品最珍贵的地方。影片从人的最深的本性出发,将人的人性和潜在的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众带来心灵的冲击。影片追求的深层内涵是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老虎最后头也不回地走掉,代表派不忍面对自己漂流过程中,为了生存而应激的兽性烟消云散。影片以情感的态度方式给社会生活作出“裁判”,蕴含着对美好情操、美好生活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阴暗的兽性的排斥。唯有这样的价值取向的情感,影视作品才会抑恶扬善,给受众以积极正向的精神影响。
最后,中年的派坦然地问记者选哪个故事,记者选了有老虎的那个。记者代表了大多数受众者,选择了跟随上帝。人性是是向善的,这个结尾体现了无限的人文关怀,反映着普通人对爱、正义、幸福的热望与追求。影片中的“美”不仅根植于对人的两面性展现的“真”,它还源于人性的尚善,而“善”恰恰是对社会人生有着实际意义的价值取向。
导演浓墨渲染了第一个梦幻美丽的漂流故事,对第二个故事只是寥寥几笔,这既满足了人们一种补偿和宣泄的渴望,又使受众提升了自己的心灵境界,增强了自己的生活智慧、力量、信念。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做到了悦心悦目、悦心悦意,更重要的是它做到了悦神悦志。这部影片可以当做一面照应如人生的镜子,可以使人直面人生、自我拷问,参与对生命和人性奥妙的探索与揭示。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自我灵魂深处的假、恶、丑的卑劣因素得以烛照、荡涤,而真、善、美的人性种子得以滋润、培育和升华,这也就是李安的最终追求。